鲁教版化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五四制)

合集下载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课件演示文稿1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课件演示文稿1
点燃
• 自主学习(一): •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目标一的 练习。
目标一 1、化学式、化学反应 2、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3、(1)左边、右边、短线 (2)原子个数、等号 (3)反应条件、三角号、生成物是气体、生成物是 固体沉淀 (4)不需要、不需要 4、(1)212 (2)1534

“写”,写出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② “改”,将文字表达式中各物质改成化学式; P+ O2 —— P2O5

“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4 P+
④Leabharlann O2 —— 5P 22O5
“标”,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 —— 2 O2 —— P2O5 4 P+ 5
点燃
若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 “↑”号;溶液中的反应若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 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但是,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 就不需注“↑”号;溶液中的反应若反应物和生成 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号。
现在同学们都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了,但怎样 正确读呢?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从左到右,先读反应物,后读生成物。如 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止一种,反应物之间的“+”号读作“跟”、 “与”或“和”,生成物之间的“+”读作“和”,“=”读 作“生成”。如反应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还应读出反应 条件。 例如:S+O2SO2 ① 质的方面: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② 量的方面:每32份质量的硫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③粒子方面:每1个硫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 子。
点燃 ①、氢气+氧气水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化学教学课件 物质组成的表示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化学教学课件 物质组成的表示

(4)2CO2 2个二氧化碳分子
练一练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4个二氧化硫分子 (2)7个氯原子 (3)1个氮分子 (4)5个钠原子
练习:说出下列符号中红色数字的含义
CO2
SO2
H2SO4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这种原子 的个数。
练习一:说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2N
2N2
挑战自我: 2N2 的相对分子质量如何计算?
2、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例题2]:计算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H2O
m (H) : m (O) =1× 2 :16 = 1:8
CO2
m (C) : m (O) = 12 :16 × 2 = 3:8
NH4NO3 m (N) : m (H) : m (O) = 14 × 2 :1× 4:16 ×3 = 7:1:12
物质 HClO4
原子个数 1:1:4 比
P2O3
2:3
CO2
1:2
H2S
2:1
根据以上的规定,你能推算出上述几种 物质中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吗?
计算出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1)NO
+2价
(2)NO2 (3)NH3 (4)N2
+4价 -3价 0价
2.注意事项: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①氧元素通常显-2价 ②氢元素通常显+1价。 ③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 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④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元素质 量 元素养量分数
练习: 1、多少克水中含氢元素4g? 2、要炼56吨铁需Fe2O3多少吨?
三、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原子质量的计算 原子中的电子 课件—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

原子质量的计算 原子中的电子  课件—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

电性 不显电性
带电 阴离子带负电 阳离子带正电
数量 核内质子数= 关系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感悟新知
原子
离子
知5-讲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类似点 及转化
失电子
失电子
阴离子
原子
阳离子
得电子
得电子
感悟新知
4. 分子、原子、离子及物质之间的联系
废水排放入海。核废水中含有氚、锶、铯、碘等放射性核
素。已知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核内质子数为1,则它原 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C )
A. 0
B. 1
C. 2
D. 3
感悟新知
知3-练
误区警示 在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与中子
数不一定相等,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 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知5-讲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知5-讲
1.原子形成离子只是电子的得失,核内质子数不变

2.由于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所以原子和
对应形成的离子核外电子数不同。
3 . 原 子 与 其 形 成 的 离 子 电 子 层 数 可 能 相 同 ( 如 Cl 和
CI-),也可能不同(如Na 和Na+)。
感悟新知
到达相对稳定结构。
感悟新知
知识点 5 离子
知5-导
除了分子、原子和电子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微粒?
感悟新知
知5-讲
1. 离子
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如氯化钠等由离子构成。
2. 离子的形成
阳离子 失去电子 原子 得到电 3. 原子和离子子的关系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4.2氧气第1课时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4.2氧气第1课时课件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 空气 中燃 烧
【现象】1、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2、放热 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硫在 氧气 中燃 烧
【现象】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放热 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点燃
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 二氧化

点燃
S + O2 → SO2
思考: 硫在氧气里燃烧,为 什么集气瓶底要留少量水?
文字表达式:
铁 + 氧气 Fe + O2
点燃 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3O4
思考: (1)做这个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为什么 系一根火柴棒?还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引燃铁丝。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聚热使铁丝容 易燃烧。
思考:(2)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铺 一层细沙?
为了防止燃烧时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一、氧气的性质
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 度和密度、是否溶于水等。
1、物理性质
①色、味、态:
②密度:
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③水溶性: ④熔沸点:
比空气密度略大
不易溶于水
气体物理性质的归纳一般包含三部分: ①色、 味、态②密度③水溶性
⑤三态转化: (淡蓝色)液态氧
101kPa, -183℃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C + O2
点燃
CO2
思考: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 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什么?
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跟氧气的含量有 关,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3)铁丝(银白色色固体)与氧气反应(实验2-4)
在空气中:铁丝不能燃烧, 发生红热现象。

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1 化学真奇妙 课件

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1 化学真奇妙  课件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知2-导
燃烧的火柴
折断得火柴
这里有两根火柴,都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这两种变化
一样吗?有哪些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感悟新知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与联系
知2-讲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分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常伴有发光、放热、 常有状态、形状、大小
综合应用
例6 [原创题] 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寻光明的历程, 人类照明经历过下列过程:
篝火→油灯→蜡烛→电灯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述照明经历的过程中, ___电__灯___照明没有产生
化学变化。
感悟新知
(2)蜡烛燃烧的过程并不简单,主要包含以下
综合应用
过程:石蜡先融化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石蜡气体
感悟新知
知1-讲
1. 化学的研究方向 化学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感悟新知
2. 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2)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知1-讲
感悟新知
化学研究内容的 内涵与外延
知1-讲
A. 生产化学肥料和农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B. 研发新型药物,治疗困扰人类的癌症——用化学解决疑
难病救治的问题
C. 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解决能源危机

和环境污染问题
D. 研制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感悟新知
知1-练
见多识广 “白色污染”是对废弃塑料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件

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计量数,使式子 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体现质量守恒定 律.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①.最小公倍数法(以氯酸钾分解反应为例M)nO2
KClO3
KCl + O2
2KClO3
2KCl + 3 O2↑

②奇数配偶法(以氯酸钾分解反应为例)
KClO3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学习,形成清楚的解题思路,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 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相互帮助、体会成功、建立自 信。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难点
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根据化学方 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
难点:化学式计算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区分与联 系。
不能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如我们不能把氧 化铝写成AlO,而应写成Al2O3,不能把氧化铁写成FeO,而应 写成Fe2O3。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就是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对于书写化学方程 式来说就是要配平。
2请写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 方程式,并总结书写步骤
(1) H2O
5.2.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建立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和认识方法,促进对质量守恒定律的 认识。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能正确计算出反应物、生成物 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式计算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对照,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元素守恒,体 会化学反应中元素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通过创设问题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化 学计算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化学方程式中体现了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关系;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养量守恒。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开学第一课(18张PPT)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开学第一课(18张PPT)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11:25: 5311:2 5:5311: 25Sunday, August 08,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1.8.8 21.8.81 1:25:53 11:25:5 3Augus t 8, 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8 日星期 日上午1 1时25 分53秒1 1:25:53 21.8.8
4.你必须要做到的
一.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多做练习,认真讨论
二.提前进入课堂做好听课准备:上课铃响后才进入教室的,罚站5 分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罚站1节课;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多写5遍。 三.上课前准备好课本,同步训练,笔记本,练习本。
四.每一位同学准备好两个本子--作业本和错题本;一个夹子,用 来夹平时发的材料试卷等。


化学有什么用?
人们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组成及其变化的规律,并利用 这些规律制造出人们想要的物质,也能消除人们不需要的物质。
化学如此重要,它能改变世界。
讨论一:请观察教室内的物质那些是通过化学方法 人工合成的?那些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呢?
讨论二:下列选项哪些属于化学范畴?为什么? 新材料研制,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软件开发,环 境保护,生命探索,塑料,农药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 021年8 月上午 11时25 分21.8. 811:25 August 8,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8 月8日 星期日1 1时25 分53秒1 1:25:53 8 August 2021

2022年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氧气的性质、氧循环 课件

2022年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氧气的性质、氧循环 课件
界中的氧循环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内容。
目的:最后一个部分内容相对简单, 所以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着手, 最后由组长带领交流。
六、检测巩固 目的:对知识的及时巩固。
课堂小结
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学生找到学习的 方法和学习的乐趣。在完成本节课后我 布置了一个挑战作业,家庭实验制氧气, 用身边的仪器,用药店的药品(双氧 水),很多同学都去想、去尝试并且成 功了,还应用了不同的催化剂,自制了 铁架台、石棉网,那么我敢说,这节课 他真的掌握了!
药品的状态 反应条件
2、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 气体的溶解性 气体的密度
目的: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实 验室制氧气的仪器装置。
二、小组合作与展示
目的: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实 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可以小组 派代表上台说明本组想法。
三、教师点拨
1、视频播放:实验室制取氧气。
2、教师补充高锰酸钾制氧气视频。
由于本节课有实验,所以先观看视频 了解注意事项,学生再动手实验。这样把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问题引入
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对于氧气了解了 多少呢? 2、通过课下小组讨论活动天地4-2,你认 为哪些物质可以在实验室中制氧气?依据 是什么? 目的:初步认识氧气,为实验室制氧气选 择好药品。
合作探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物质的思路分析 1、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
4.2.2 氧气的性质、氧循环
教学目标
1.在实验室中动手实验制得氧气,体会制取 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 路和方法。 3.学生能乐于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感悟氧循 环对人类的意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谈话法引入本课,然后实行讨论 和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断引导 与启发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 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的腐蚀 性、氧气助燃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熔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滴水中 含有1021
个水分子
水 分 子 H2O
氢 原 子 H
氧 原 子 O
氢原子和氧原子
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宇宙
显微镜下的花粉微粒
化学——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石油
石 油 的 综 合 利 用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化学





活动天地 1. 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说一说哪些 是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 自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 2.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在一瞬间全部消失, 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对蜡烛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
后的三个阶段进行实验观察, 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你会观察实验吗? 变 化 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时,观察反应发 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变 化 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 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 化 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请你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设计实验证明你对问题的猜想。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固体石蜡是否需
要变成石蜡蒸气后才能燃烧?


体验化学探究
内容提要
1
从问题开始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2
3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还可以两两自相
结合为H2和O2。
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 成的。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
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原子组成的小人
课堂小结
化学真奇妙
化学改变世界
化学变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 能 量 变 化
衣 食 住 行
材料、 能源、 环境、 健康
探究步骤 点燃前
对 现 象 的 观 察 和 描 述 白色块状固体,质软,无气 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蜡烛熔成液态;火柴梗燃烧部位分为三部分, 外层焦黑,内层发黄;放出大量热;生成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无色的液滴 有白烟且可被点燃
燃烧时
熄灭后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材料
健康
环境
化学
能源
化学方法治理大气污染
空气污染 空气质量监测
保持空气清洁
化学是新材料的“源泉”
超导材料
光学材料
磁性材料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钢铁生锈
光合作用
葡萄酿酒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 化称为化学变化。
又叫做化学反应,如 木柴燃烧、铁生锈等。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 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
化 学 全册优质课件
化学真奇妙
内容提要
1
化学改变了世界 神奇的化学变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
2
3
学习目标
1.通过与实际的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 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
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3.从微观视角,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
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可以根据这些现象推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
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释放或吸收。
储存 能量
化学 反应
释放 能量
电能
化学变化的同时会发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
蜡烛受热融化 蜡烛燃烧生成 水和二氧化碳
点 燃 前 燃 着 时 熄 灭 后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硬度,检 验它的溶解性,密度。
①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②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 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被烧情况;③在蜡烛上方分别罩上
干燥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熄灭时现象,用火柴点白烟,观察现象。
【注】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铜锭拉成铜丝、冰融 化成水、汽油挥发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镁条燃烧
氢氧化钠 与酚酞
碳酸钙与 稀盐酸
硫酸铜与 氢氧化钠
实验
镁条燃烧 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 碳酸钙与稀盐酸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
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生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碳酸钙溶解,生成大量 气泡,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概 基 与物 念 本 理变 特 化的 征 区别
分 子
原 子
知能训练
D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C、瓦斯爆炸 D、锅炉爆炸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A、灯泡发光 B、空气液化 C、光合作用 D、海水晒盐


3.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科学。 A )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化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B、化学工业一定会污染环境 C、自然界中的现象与化学学科无关 D、生活中不需要懂得化学知识
物理变
概念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伴随现象
相互联系 实例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外形,形状、 伴随能量变化,发光放热,颜色 状态发生改变 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矿石粉碎,水蒸发,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 汽油挥发等 烂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但发光发热 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 实验数据
反思与评价
解释与结论
一、从问题开始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 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 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 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 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