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地形地貌、水文概况

邳州市地形地貌、水文概况
邳州市地形地貌、水文概况

今年以来,邳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邳州”发展定位,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一季度全市经济开局总体平稳,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农业经济平稳发展

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2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农业产值22.2亿元,增长9.9%;林业总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4.8%;牧业产值9.5亿元,增长5.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9%,低于徐州市0.2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7亿元,同比增长8.9%。

(二)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7.5亿元,同比增长17.2%,高于徐州8.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9.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继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58.9亿元,同比增长20.9%,高于徐州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21.7,高于徐州11.4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长态势好于传统产业。列统的2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7个保持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36.1%、27.7%、24.8%、23.2%、20.8%。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非金属矿采业分别增长10.2%、9.9%、8.0%、2.7%、1.4%。龙头企业增长优势明显。重点关注的12家龙头企业,除南方永磁受市场影响,订单不足,其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江苏沂州煤焦化有限公司和汉能邳州市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同比增速分别是51.1%和47.59%,拉动邳州工业经济的增长。工业用电量增幅较快。工业用电量3.9亿度,同比增长24.4%,高于徐州22.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1.4个百分点。用电量快速增长,表明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趋于优化。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3亿元,同比增长20.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1.7个百分点,呈现稳中趋缓的运行趋势。工业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6.8亿元,同比增长31.6%,增速环比提高1.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8.4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行业完成投资11.6亿元,同比增长255.0%;高耗能行业完成投

资2.7亿元,同比下降58.2%;工业技改完成投资18.9亿元,同比增长65.5%。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2亿元,同比增长50.1%,增速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21.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低,部分新开工项目申报材料不完备,没及时当期申报,形成同比增速过高。商品房销售销售增速缓中趋稳。商品房销售实现20.5万平方米,同比增速继续放缓。商品房销售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放缓趋势,受央行降息降准等新政实施影响的效果尚不明显,销售增速缓中趋稳。大项目对投资的支撑力度减弱。一季度全市备案项目62个,同比增长37.8%,总投资19.0亿元,同比增长72.1%;核准项目6个,同比下降25.0%,总投资7.3亿元,同比下降25.1%;审批项目40个,同比增长42.8%,总投资59.6亿元,同比下降33.0%。服务业投资比重降低。一季度,全市完成服务业投资额为15.7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社会总投资额28.9%。

(四)消费品市场增长稳定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6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总量在五县二区排名第一,增幅排名第五。按行业分,批零业完成50.99亿元,同比增长12.6%,住餐业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15.6%;按规模分,限上部分完成22.9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限下部分完成32.7亿元,同比增长11.4%。按商品分类销售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分类销售额同比增幅14.2%。其中,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20.9%,烟酒类同比增长21.3%,服装、鞋、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23.0%,日用品类同比增长18.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24.9%,汽车类同比增长14.7%,这六大类商品一季度销售增速均高于徐州平均水平。煤炭及制品类同比增长5.2%,增速回落50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16.6%,其他类增长8.8%,这三类商品销售额增速回落对我市一季度零售总额影响较大。

(五)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一季度,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38元,同比增长9.7%,高于徐州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46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18元,增长10.7%。

(六)对外贸易增幅回落,利用外资进展良好

一季度,完成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同比增长7.3%,增速同比回落15.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7亿美元,增长7.3%,增速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从当月外贸形势看,3月份实现进出口总额0.6亿美元,增长-24.0%,出口总额0.5亿美元,增长-14.3%。实际到帐外资1592万美元,增长1611.8%,增幅居徐州市第一位。

(七)财政增速放缓

一季度,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徐州市0.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3.7亿元,增长14.3%,税占比为81.2%,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主要税种增速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速同比分别为-7.4%、17.0%、11.7%和-24.4%。

(八)存贷款余额增速回升,信贷总量稳定增长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83.1亿元,比年初增加36.7亿元,增长10.6%,增速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284. 8亿元,增长12.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90.7亿元,比年初增加19.3亿元,增长7.1%,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存贷比为75.9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农业

2014年,邳州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新河农业园区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0家、家庭农场270家;新认证“三品”188个,建成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6个。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9%,秸秆还田率达86.7%。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完成投资10.1亿元。[3]

工业

水杉路实景

2014年,邳州七大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1.1%;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24.6亿元,增长16.5%。40家重点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7家,开发区获批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3]

服务业

2014年,邳州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9亿元,增长13.5%。开工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22个,大学生创业园、环球新天地商业街等7个项目建成使用,新城区“中心商圈”逐步形成。欢乐买商贸入选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企业。[3]

金融业

2013年,邳州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46.3亿元和271.7亿元,存贷比78.5%;新增贷款45.7亿元,保持徐州第一;浦发银行成功入驻。[3]

旅游业

2014年,邳州成功举办首届银杏文化旅游节并推出城市形象标识(Logo),建成国家3A级景区2家,全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亿元。[3]

招商引资

2014年,邳州,成功举办金秋经贸洽谈会等系列招商活动,签约网为非晶带材、恒有源地能等项目81个。实际到账注册外资突破2亿美元,实现自营出口7亿美元。[3]

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邳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0亿元,增长20.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97.2亿元,增长56.3%;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35.4亿元,增长16%。

[3]

郑州市水土流失概况

郑州市水土流失概况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地区,属黄河中上游、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交接地带,郑州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阶梯状降低,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平原过渡,山地丘陵平原之间分界明显(山地水土流失模数在200~2000t/a.,丘陵水土流失模数2500-5000t/a.km2).全市现代地貌结构的基本轮廓是:西部多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2/3,东部平原占总面积的1/3,其中山地2377km2,占31.9%;丘陵2255km2,占30.3%;平原2815 km2,占37.8%。可见,郑州市从地质地貌分析是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区。 郑州市水土流失现状 郑州市总面积7446.2km2,原有水土流失面积3795km2,尽管已累计治理2655km2,实际保存2200 km2,仍有1500km2需要治理,而郑州市水土资源相对匮乏,水土流失和水土资源紧缺的形势比较严重,水力侵蚀面积1108 km2,风力侵蚀面积383km2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还有5~10km2的人为的水土流失在发展。 郑州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 矿产资源开发建设 郑州市现共有矿山企业1672个.其中煤矿830个(国有重点煤矿6个,地方国有煤矿33个,乡镇煤矿791个,全年生产原煤188.63Mr),有色矿山238个,建材矿山555个.化工矿山23个,其它矿山26个。就煤矿开采,郑州市目前大多为竖井。1.开采出的煤露天堆存,随风产生的煤尘造成空气污染;2.煤矸石堆存侵占耕地或依山坡堆放,易形成泥石流及滑坡灾害,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或矸石截流山谷,造成洪水灾害,并直接威胁地表水体及地下水体;3.井下开采破坏了岩体内部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使地表产生变形,变形波及和影响位于开采范围内的房屋,农田及流水冲沟,形成地表沉陷,并影响公路设施建设;4.植被减少使涵蓄水的功能下降,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洪水暴涨暴落,影响地下水和干旱地区季节性河流补给。郑州市因采矿、采石等,共破坏植被54.31Mm2,损坏地貌10.1Mm2,其中损坏梯田37.5Mm2,累计堆放排弃量40Mm3。开发建设项目集中的地区,土地生产力平均下降60%,部分土地甚至弃耕绝产。郑州新密市煤矿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陷,房屋裂缝倒塌,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有房子不能住,心惊胆颤防地震。尤其是1999年一场山洪造成百余人伤亡,数百间房屋被冲,农田淹没,损失上亿元。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一般设设计部分 1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1.1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 1.1.1工程地质 南京地铁珠江路综合楼工程位于中山路吉兆营路路口东南角,占地面积南北长约70m,东西宽约50m。综合楼主楼26层,高约100m,采用钢结构体系;裙楼高6层,采用框架结构体系。综合楼设三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分为17.86m。 本工程地质条件与珠江路车站北段基本类似,地面实测标高在10.46m左右。建址范围内自上向下土层构成分别为: (1)①杂填土:褐黄色,松散~稍密,由碎砖、碎石及粉质粘土混填; (2)①-2b2-3素填土:褐黄~褐灰色,软~可塑,主要由粉质粘土填积,夹少量碎砖; (3)②-1b3粉质粘土:灰黄~褐灰色,软塑,局部夹粉土; (4)②-2b3-4粉质粘土:灰色,软~流塑,夹淤泥质粘土; (5)③-1-1b1-2粉质粘土:灰黄~绿灰色,可~硬塑; (6)③-1-1b2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 (7)③-1-2b3-4粉质粘土:褐黄~褐灰,软~流塑; (8)③-2-1b2-3粉质粘土:褐黄~褐灰,可~软塑; (9)③-2-2b3-4粉质粘土:褐灰~灰色,软~流塑,夹薄层粉砂; (10) ③-3-1b2粉质粘土:褐灰~灰色,可塑; (11) ③-3-2b2粉质粘土:灰黄~绿灰色,可塑,夹少量粉细砂及卵砾石; (12)③-3-3d2中粗砂:灰~灰黄色,中密,局部分布; (13)③-4e粉质粘土混粗砂卵砾石:灰黄色~紫红色,可塑,卵砾石含量一般为5~30%,粒径1~8cm,局部含量达60%,粒径大于10cm。 1.1.2水文地质 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浅层孔隙潜水和微承压水。浅层孔隙潜水直接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补给,地下水位埋深约1.0~1.4米。我们取地下水位为1米,高程为9.46米。 深层微承压水主要分布在第③-3-3d2层2.0m厚的粗砂混砾石土层中,地下水位埋深约32m左右。该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径流条件较复杂。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一)海岸地貌 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 2、沙质海岸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 (二)冰川地貌 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 (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 (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 1、概述 (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 (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 (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2、我国荒漠的分布:(属温带荒漠) 我国的沙漠和戈壁面积有1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新疆是荒漠分布最广的省区。 3、主要景观类型 (1)风积地貌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a沙丘 b沙垄:是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包括纵向沙垄(与风向一致)和横向沙垄(与风向垂直)。 (2)风蚀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a岩石单体造型:风蚀蘑菇、人头石等 b群体造型: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巨厚的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壁的小丘和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主要分布于新疆罗布泊的雅丹地区。 4、沙漠戈壁旅游资源的利用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貌景观,以其独特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旅游者,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所处自然环境较差,这种旅游还不被广大游客所接纳。 (1)目前利用方式:主要建立各种沙漠公园、沙漠植物园和沙漠旅游专线

最新郑州市竣工验收资料

竣工报告(表2—8) 监督号:

工程参建方工作情况报告(表2—11) 监督号:年月日 汇报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祈福吉利花园19#楼工程 建 设 单 位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洛阳祈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年月日

祈福吉利花园19#楼工程 建设单位工作情况汇报 一、工程概况 祈福吉利花园19#楼位于洛阳市吉利区人民路与长安路交叉口,由洛阳祈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洛阳市豫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郑州市建筑设计院,河南建隆建筑安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创达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该19#楼为单元式多层住宅楼,地下室为丁、戊类物品储藏室,建筑总面积为8046.15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7141.74M2,地下室建筑面积(一半)512.31M2,阳台面积(一半)300.15M2,楼梯间和电梯机房建筑面积91.59M2;总高21.06M,室内外高差为1.00米,地下室层高2.18M,住宅层高2.9M,共七层;建筑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多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室为一级。 本工程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垫层为C15;基础、基础构造底板为C30;雨篷、构架等外漏构件为C30;构造柱、圈梁、现浇板、梁为C25;-0.100以下为MU10D24-S型混凝土实心砖。MU10水泥砂浆;-0.100~8.6米为MU10D24型混凝土多孔砖。M10混合砂浆;8.6米~17.3米为MU10D24型混凝土多孔砖。M7.5混合砂浆;17.3米以上为MU10D24型混凝土多孔砖。M10混合砂浆;后砌隔墙均采用M5.0混合砂浆砌筑。 室内装修:地面为水泥砂浆地面;外墙为喷刷涂料;进户门为防盗门,外窗为塑钢窗;屋面为SBS防水卷材。 建筑电气:每个单元设有配电箱,户户设有分户箱,室内配有普通插座、空调插座、照明。 给水排水:上水采用冷热水用聚丙烯(PP-R)管材,排水采用硬聚氯乙

甘肃水文概况

河流、地下水、冰川与水力资源 甘肃省位于我国内陆,东西长1400多公里,南北宽近1000公里。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兼有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的特点。三大自然地理区的地貌、气候等特点,对本省水文地理状况有重大影响。东部黄土高原与东南部的陇南山地,是黄河与长江流域,属于外流区。西北部的河西走廊及北山山地,属于内陆河流域。南部与西部的甘南高原与祁连山地,属青藏高原高寒区,是外流与内陆河的发源地。 (一)河流 1、河流水系 本省河流分三大流域,九个水系。黄河与长江流域以迭山、西秦岭为界。黄河与内陆河流域以乌鞘岭、毛毛山及景泰境内的猎虎山为界。 (1)黄河流域水系:本流域分黄河干流(包括庄浪河、大夏河等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与泾河五个水系。 这里年径流量大于一亿立方米的河流,除上述五个水系的干流外,还有各水系的一、二级支流31条。其中黄河干流水系有庄浪河、祖厉河、大夏河及其支流咯河和铁龙沟5条;洮河水系有周可河、多拉沟、贡去乎河、博拉河、车巴沟、冶木河、三岔河、广通河等12条;湟水水系有大通河1条;渭河水系有榜沙河、大南河、籍河、牛头河、通关河、葫芦河及其支流洛河7条;泾河水系有内河、马连河、黑河、达溪河、达蒲河及其支流茹河6条。 (2)长江流域水系:省内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年径流量大

于一亿立方米的河流共27条,其中包括西汉水及其支流燕子河、洮水河、清水江、平洛河、铜钱河、柯家河;白龙江及其支流达拉沟、多儿沟、腊子沟、岷江、拱坝河、羊汤河、五库河、让水河、洛塘河;白水江及其支流中路河、马连河、白马峪河、丹堡河;嘉陵江干流及直接入嘉陵江的支流红崖河、永宁河、洛河及长丰河。 (3)内陆河流域:内陆河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个水系。年径流量在一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15条。其中石羊河水系有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等;黑河水系有讨赖河、洪水河、马营河、梨园河等;疏勒河水系有疏勒河、党河等。 2、河川径流 (1)年径流深及其分布:河川年径流深及其分布与甘肃省的降水量分布大体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降水多的地方,地表径流深就大;降水少的地方,径流深就小。甘肃降水总的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如东南部康县年平均降水为807毫米,中部的兰州为327毫米,西北部的张掖为129毫米。故甘肃的径流深也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局部地区,由于下垫面的影响,与降水分布的规律性不一致。在同样降水条件下,山地林区,年径流深大,黄土高原年径流深则小;山区径流深大,在丘陵、平原及河谷地区,则径流深小。 甘肃省的河川径流,可以以陇山——西秦岭——祁连山为界线,分成两个区。线以南径流深大,称为丰水区(包括山体本身),线北为贫水区。 ①丰水区区内年径流深大部在100毫米以上。由于降水受地形

1保定市地形地貌主要特征(概述)

保定市地形地貌主要特征 全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分为山区、平原和洼淀三大类。以黄海高程100m等高线划分,山区面积约11056km2,约占总面积的50%;平原约8624 km2,约占总面积的39%;洼淀区约2432 km2,约占总面积的11%。 山区按高程的地貌划分为中山区、低山区及丘陵区三类。西部为中山区,海拔高程一般在1000m以上。北起涞水县宋各庄、易县紫荆关、涞源县走马驿,南到阜平县岔河以西。包括涞源县全部,涞水、易县、满城、顺平、唐县、阜平的西部深山区。中山区山体切割强烈,山势高峻,河谷深切。支脉发育,并有小型盆地和断裂谷地。涞源盆地、阜平盆地、东团堡盆地、走马驿盆地位于该区。中山区东南部是低山区和丘陵区,呈条带形。北起涞水,南至阜平,包括涞水、易县、徐水、满城、顺平、唐县、曲阳、阜平的大部。低山区坡缓谷宽,陆地发育,有黄土覆盖。海拔一般在500m-1000m之间。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00m-500m 之间,地形低缓起伏,向东逐渐坡展为平原,并有孤山园丘突出。西部山区:阜平与易县一带分布有太古代的片麻岩。涞水至唐县西部分布着元古代震旦砂质灰岩、古生代寒武、奥陶系灰岩、页岩。二迭系砂页岩零星分布于涞水县累子煤矿至曲阳县灵山等构造盆地中:中生代岩脉活动形成的流纹岩、安山岩、辉绿岩零星分布于西部山区各地;河谷两侧及山间盆地分布着新生代第三系地层的砾岩。 平原区由大小不等的冲积扇构成,其地形宛如半碟状。自北、西、南三个方向,向东部白洋淀倾斜。按其成因分为山前洪积平原、冲积平原及洼淀区三部分。京广铁路两侧为山前冲积平原。主要由拒马河、易水、漕河、龙泉河、唐河、沙河出口后冲积物而成。水力切割、冲沟发育。地面坡降为千分之1-4。冲积平原系河流冲积扇前部相连接而成。河流交叉处多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洼地。上部主要是近代河流冲积层,下部为倾状冲积层。地势平坦,海拔10m-30m之间,地面坡度小于千分之一。雄县、高阳、清苑大部、容城、徐水、定兴、高碑店、博野、

天水水文简介[2011年资料]

天水水文简介 发表时间:[2010-11-0314:49] 【https://www.360docs.net/doc/652088708.html,/swjcms/html/11/81/2010-11-3/36722.html】 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成立于1964年(沿革:64年~68年为甘谷水文中心站,72年迁入天水市更名为天水水文中心站,89年11月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队,92年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96年10月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地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专业水文水资源勘测及研究河流水文基本规律的机构,并承担防汛和水环境监测任务。下设办公室、技术科和财务科三个部门。现有二类站三个(北道站、武山站、秦安站),三类站三个(甘谷站、天水站、社棠站)。 所辖测区位于渭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6717km2,下辖国家基本水文站6处,雨量站70处,蒸发站2处。分布在甘肃省4地市、16个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1′~106°25′,北纬34°11′~36°12′,所属各站均位于甘肃省天水市行政区内,区内渭河主要支流有榜沙河、葫芦河、散渡河、藉河、牛头河、秦祁河等。担负测区各种水文信息采集,承担向中央防总、黄河防总以及各级防汛部门提供水情报汛任务。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项目有水位、冰情、流量、含沙量、降水量、蒸发量、输沙率测验计算和水文调查、水资源评价监测、水文分析计算、水情予报、测绘等。 天水测区是黄河中游水沙主要来源区之一,气候特点为春旱少雨,夏秋季多东南风,雨量相对多而集中,冬季多西北风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513mm,年平均气温5~11°,流域内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植被较差,降水、洪水多发生在5~9月,洪水具有暴涨暴落特点,测验段面一般冲淤多变,水位~流量关系较散乱,一般无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水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水量70%左右,枯水期水量较小。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洪峰过程,往往几

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郑州市概况 (2) 2郑州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 2.1水环境问题突出 (2) 2.2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3) 2.3绿地、湿地相对不足 (3) 2.4农业生态有恶化趋势 (3) 2.5资源过度开发的负面影响 (4) 3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 (4) 3.1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 3.2编制生态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4) 3.3加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与管理 (4) 3.4重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5) 3.5切实解决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5) 3.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5) 3.7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和工作机制 (5) 结论 (6)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郑州市生态环境存在的水环境问题突出、土地资源缺乏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继而提出应努力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适宜开发后备资源,提高水问题的处理力度和处理深度,加大城市资源环境整治力度,以及强化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促进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力争把郑州建设成为经济生态同发展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生态问题;环境污染;城市资源 On the Zhengzhou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ence of Zhengzhou water ecological issues outstanding, the lack of land resource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other issues, and then th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vely develop a circular economy, promot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conserve, develop appropriate back-up resources to enhance efforts to deal with water issues and deal with the depth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efforts to increase the cit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green building, conserv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to promote the city as a who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nd strive to build itself into Zhengzhou with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co-city. Keywords: ecological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rban resources 引言 郑州作为中原第一大省,在经济走在最前列的同时各方各面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也尤其突出,如果不加强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生态问题势必会成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建设清洁、高效、健康、平等的生态城市是郑州的发展方向。郑州市生态环境条件比较脆弱、森林生态体系亟待完善、生态水系建设需要加强,应按照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做好郑州城市

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

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 合肥市:位于东经117°10′~117°22′,北纬31°48′~31°58′,地处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横贯东西,形成较低缓的鱼背状地带。总趋势是西南、东南和北面高,中南部低。境内地形较平缓。 芜湖市:位于东经118°22′,北纬30°20′在长江与青戈江的交汇口。主要市区沿长江南岸呈一带状,区内圩区~丘陵~山区呈梯形上升。 蚌埠市: 位于东经117°22′,北纬37°57′,其北部是广阔的淮北平原, 地势坦荡;南部连接淮南丘陵,地势稍有起伏,市区地形河流众多。 淮南市: 位于东经116°21′~117°11′,北纬32°32′~32° 56′,地处安徽省中部偏北,跨淮河两岸。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土壤类型亦复杂多样,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基质是古河流沉积物,主要为砂礓黑土和黄土。淮河沿岸的湾地为潮土类土壤。湾地与丘陵之间的岗地,基质为下蜀系黄土,土壤主要为黄棕壤。此外,凤台县留有部分白碱土。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经118 °24′9″~118° 39′37″,北纬31°38′7″~31°47′2″,呈丘陵地形,西临的长江近似于南北流向,从采石矶至马鞍山(山名)北沿江为一狭长的带状山脉,走向与长江流向一致,市区的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多山区,呈东高西低形。 淮北市: 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东经116°23′~116°59′,北纬33°17′~34°0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 铜陵市:位于东经117°48′38″,北纬30°56′42″,地处安徽省长江南岸。铜陵为丘陵地带,境内岗峦起伏,东南山脉绵延,西北面为沿江洼地。 安庆市: 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倚山傍水,地势较平坦。 黄山市: 位于东经117°48′~118°21′,北纬30°00′~30°3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向西北倾斜。境内地势高峻,山岭纵横,岗峦起伏,溪水环绕。 阜阳地区: 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东经114°52′~116°49′,北纬32°25′~34°04′。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最高处(亳县)海拔米,最低处(颍上)海拔米。区内地势平坦。 宿县地区: 位于安徽省的最北部,东经116°09′~118°10′, 北纬33°18′~34°39′。 滁县地区: 位于皖东江淮之间,是江淮丘陵的组成部分。境内的低山是淮阳山脉的延伸。自西南向东北构成江淮分水岭。

陕西渭河流域水文特性调查

陕西渭河流域水文特性调查和03年暴雨洪水调查结束 2003-12-11 (本站讯)由陕西省水文局组织的渭河流域水文特性调查和2003年暴雨洪水调查工作于日前结束,并已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查。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甘肃、陕西两省,在陕西潼关县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渭河流域现有水文站38处,雨量站260处。2003年汛期,我省暴雨洪水频发,山洪、泥石流灾害严重,特别是渭河先后连续出现6次高水位洪水,造成了南山支流倒灌,石堤河、罗纹河、方山河河堤多处决口,使华县、华阴地淹没受灾,全省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为了对渭河流域自然地理特性、水文特性、水情站网及设施情况有一个完整、深刻的认识,深入分析03洪水中河床演变对洪水演进规律的影响,正确地解决预报方案因子变化问题,更好地满足我省防汛工作的需要,陕西省水文局组织人员对我省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5个市区的15条渭河支流河口和部分二级支流河口的水文特性进行了为期11天的查勘调研,实地调研查勘了渭河干、支流拓石、林家村、魏家堡等14个水文(位)站和6个预警断面及宝鸡峡渠首、冯家山、石头河、黑河、泷河水库。并组织汉中、商洛、延安、安康水文局及时组织调查小组分别对宁强03·7、洛南、宁陕和石泉、黄陵03·8暴雨洪水开展调查。今年渭河出现6次洪水过程,其主要特点是洪峰水位高、洪水持续时间长;洪水过程多、洪水总是大;洪峰传播时间长,洪水演进速度慢;洪水下泄不畅,导致库区洪水迭加;南山支流倒灌,河堤发生决口,渭河中游支流入渭不畅,发生洪水顶托。 通过此次的查勘调研工作,使得我们对渭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性、水文特性及今年的暴雨洪水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将对我省下一步的渭河治理和防汛抗旱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供稿:秦延安)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 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 四、水文地质试验 五、结论与建议 附录: 1、井(孔)标高明细表 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 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 4、抽水试验综合图 5、回灌试验综合图 6、水质分析成果表 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 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 2、测试地下水温度; 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 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 能力; 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 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 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 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 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自然地理 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

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 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 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 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2、地质条件 根据勘探资料,场区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1耕土:杂色,主要由碎砖,石块及各种残土等组成,结构松散,厚度1.0m。○2粉质粘土:黄褐或灰黑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呈星点状分布,局部混有粉细沙颗粒。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厚度7.0m。 ○3粉土:灰色,灰黑色,灰褐色,含沙粒及少量有机质,刀切面略见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可见摇振反应,多与粉质粘土互层分布,湿,一般为中密状态,中压缩性。厚层1.5~3.0米。 ○4中粗砂:黄褐色、浅灰色、石英、长石质,含较多粘性土及少量砾石,局部相变为粗砂,稍湿,中密状态,该层厚度较薄,变化较大,分布不连续。层厚0.0~2.0米

苏州水文条件

苏州市水文地质资料数据 根据苏州气象站资料统计,苏州市区多年平均气温15.7o C,年平均气温最高为17 o C,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4.9 o C。7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为30.3o C,极端最高气温39.2 o C;1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为 0.3o C,极端最低气温-9.8 o C。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无霜期年平均约240天,日平均气温在10o C以上的积温近5000 o C,年平均日照时数1937小时。 苏州市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mm左右,降水日数平均每年达130天。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1554 mm(1957年),最小年降水量为574.5 mm(1934年)。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每年4~9月,受暖湿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而集中,各月平均降水量为100~160mm,6个月的降水 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这期间的降水包括初夏的梅雨和夏秋的台风雨;10月到次年3月,受干冷的冬季 风影响,降水很少,各月平均降水量为40~85mm。 规划区周围有苏州、枫桥、西山和瓜泾口四个蒸发站,四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83.8mm。 苏州站多年平均风速为3.4m/s,常年主导风向夏季是SE、冬季是NW,6级以上大风平均每年约17.7天,影响本地区的台风每年约2~3次,风力8~10级。苏州站1961年~2001年共41年的10分钟最大风 速资料频率分析显示,50年一遇10分钟风速为19.1m/s。 苏州市区现有苏州站、枫桥站两个水文观测站,苏州站设在觅渡桥北;枫桥站位于枫江桥上游约 1.1km处。苏州站多年平均水位 2.83m(吴淞零点镇江基面,下同),汛期(5~10月)多年平均水位 2.94m,历史最高水位4.37m(1954年7月28日),历史最低水位1.89m(1934年8月27日)。枫桥站多年平均水位2.95m,汛期(5~10月)多年平均水位 3.11m,历史最高水位 4.5m(1999年7月1日)。苏州市区防汛警戒水位3.5m。 1.1.2 地形、水系 苏州市地处以太湖为中心的浅碟形平原的东部,地势低洼,多湖泊,地面高程3.5~5.0m,局部不 足3.0m,除西北面虎丘有小面积火山基岩及风化、残积岩层坡积层外,极大部分地区系第四纪沉积的一 般性粘土,为大面积的沉降区域。规划区位于苏州古城以南,亦为湖积平原,区内地势平缓,地面高程约3.5~5.0m,平均约4.0m。 苏州市是有名的江南水乡,其水系是在太湖平原的成陆、开发过程中,由天然湖泊、河道和人工开挖 河道组合而成。全市河道纵横,湖泊众多,约400多个,河湖串通,水系成网,境内各级河道多达2万 多条。本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以南,水系发达,京杭大运河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绕城而过,西塘河南连太湖、北接大运河,纵卧在本区的西侧;区域内部有大小河道数十条,南北向古塘河、田郎港和碧波河贯穿本区,东西向河道有跃进河、江天港等河道,此外还有南江、宝南河、罗布具等河道,构成了规划区纵横交错的河网。 1.1.3 区域地质概况 苏州市位于苏州——太仓隆起带。基底岩体由泥盆系砂页岩、砂岩,石炭系砂页岩、灰岩,二叠系 灰岩、泥岩,侏罗系火山岩系与白垩系及第三系半固结沉积岩组成,上覆粘性土、砂性土。区域构造断裂以NE向为主,次为NNW向,均为隐伏构造。晚第三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不明显,区域构造稳定性好。

渭河

渭河(Weihe River) 渭河俗称“禹河”,是黄河右岸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海拔1383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甘肃省的渭源、武山、甘谷、天水市北道区四县区后,于宝鸡市陈仓区风阁岭镇进入陕西省,东西横贯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五市(区),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 关于渭河的源头,《水经注》和《山海经》都有详细记述。《水经注》记载:“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图解山海经》记载:“鸟鼠同山,山中有鸟鼠同穴,鸟的名字叫,鼠的名字叫鼵,它们穿凿地面数尺深,鼠在里边,鸟在外边,二兽和睦相处。……渭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1、概述 流域范围 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06°18′-110°37′,北纬33°42′-37°20′之间。北为黄土高原,南为秦岭山区,干流全长818公里。流域涉及甘肃省的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杨凌区、咸阳市、西安市

和渭南市共三省(区)10个地区84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134934平方公里。其中甘肃占﹪、宁夏占﹪、陕西占﹪。渭河按河流形态可分为三段,宝鸡峡大坝以上为上游,河长430公里,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宝鸡峡至咸阳铁路桥段为中游,河长180公里,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208公里,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渭河在陕西境内干流长公里,流域面积67100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 地形地貌 渭河流域地形为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处海拔 3495米,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谷变宽,汇入黄河口的高程与最高处高程相差 3000多米。主要山脉北有六盘山、陇山、子午岭、黄龙山;南有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海拔 3767 米。地貌主要有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土石山区、黄土阶地区、河谷冲积平原区等。 渭河上游主要为黄土丘陵区,面积占该区面积的 70% 以上,海拔 1200米-2400米;河谷川道地区面积约占10% ,海拔 900米-1700米。渭河中下游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海拔900米-2000米;中部为经黄土沉积和渭河干支流冲积而成的河谷冲积平原区—关中盆地;南部为秦岭土石山区,多为海拔 2000米以上高山。其间北岸加入泾河和北洛河两大支流,其中,泾河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为黄土高塬

厦门气候概况

厦门气候概况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厦门气候概况 一、基本气候状况 ?地理位置: 厦门地处台湾海峡南部西侧、福建南部的九龙江入海处,是我国海湾型城市之一,盛行风向偏东风,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厦门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树木常青,鲜花盛开,环境优美,是一年四季都适宜观光旅游的海岛城市。 ?气温 ?厦门常年平均气温20.6℃。 ?年极端最低气温1.5℃,出现在1993年12月29日。 ?年极端最高气温38.5℃,出现在2003年7月26日和1979年8月15日。 ?1月最冷,常年月平均气温12.6℃,平均最低气温为9.9℃。 ?7月最热,常年月平均气温28.0℃,平均最高气温为32.3℃。 ?降水 ?厦门常年平均降雨量1315毫米,在多雨的华南地区属少雨地区,是淡水资源 匮乏的海湾型城市之一。 ?3~9月为春夏多雨湿润季节,每月雨量一般为100~200毫米,最多的月份可 超过700毫米(出现在1958年7月,月降水量为702毫米)。 ?10月至来年2月为秋冬少雨干燥季节,每月雨量一般为30~80毫米,最少的 月份可滴雨不下。 ?日照 ?常年日照总时数为1953小时,7月份最多(达248小时),2月份最少 (达99小时)。 ?相对湿度 常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10~12月最低(69%-70%),3~8月最高(82%-86%)。 常年平均最低相对湿度为61%,10~12月最低(53%-54%),2~8月最高(63%-69%)。 多年来相对湿度极端最低值为10%,出现在1995年11月24日14时。

渭河关中段概况

渭河关中段概况 2.1基本情况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乌鼠山,流域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在陕西省潼关县港口注入黄河。流域面积13.48万平方公里,包括甘肃、宁夏、陕西3省(区)的10个市(地区、州、盟),共72个县(旗、市)。2005年,流域人口约3251万,城镇化率29.7%。流域内GDP约0.52万亿元,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0%。 渭河在陕西省内总长度502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主要流经陕西经济中枢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的中部,地处渭河中下游,以渭河平原(亦称关中平原)为主体,大致以秦岭主脊与与陕南地区为界,以子午岭、黄龙山与陕北地区相邻。行政上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和杨凌示范区等5市1区的54个县(市、区)。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6.9%。该地区是是全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集中了全省60%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70%的经济总量。 2.2水资源及其特点 (1)水资源缺乏 关中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2.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3.697亿立方米,地下水53.41亿立方米,重复量45.08亿立方米。 按关中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量计算,水资源量仅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7.7%,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人均亩均水资源量的29%和34%,属水资源贫乏地区,为资源型缺水区,也有工程性缺水和污染性缺水问题。 (2)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统计资料表明,关中干旱频次多,持续时间长。天然径流年际变

化特点是丰枯交替,存在不同长度的连续枯水或连续丰水段。年内4个月可得到60%的降雨和50-70%的径流量,而3-6月作物最需要水的季节仅有20%的降雨,来水与需水极不协调。 (3)多泥沙,难利用 渭河及其北岸主要支流均为多泥沙河流,河水含沙量一般为150公斤/立方米左右,最大可达1400公斤/立方米。河流含沙量高,一方面影响直接利用;另一方面易造成水库、渠道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功能。 (4)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需求不协调,开发成本高 关中是全省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但水资源缺乏且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调节代价高,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要求呈明显的不协调。 2.3水环境特征 (1)自用自产水资源为主,自我污染自我养护的水环境保护特点 渭河干流横贯关中东西,南北支流调节并影响着渭河干流的水量和水质。渭河水量取决于关中生态环境,水的调配利用和关中经济发展程度。水质在省际间无显著的污染迁移,水质的优劣取决于关中水环境的保护。 (2)地表地下水力联系紧密,相互补充影响的特点 关中盆地堆积有深厚的松散沉积物,形成了良好的地下水贮存场所。地下含水层不仅多,而且深厚,中间夹有多层不连续弱透水隔层,常组成上部浅水,下部多层承压水的双层构造,使整个渭河及其支流沿岸成为良好的地下水源地。河流与两侧地下水保持着高度的水力联系,互为补充。这一特征缓解了污染与饮用水源的矛盾冲突,对保证饮水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3)相对封闭物能内聚的地形特点 渭河水环境具有的这一特点使得南北两山产流汇流,渭河是关中

山东地貌概述

山东地貌概述 崔巍(山东省潍坊市)一、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臵:山东,古代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在济南。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近年来山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二)自然环境:山东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大

致介于北纬34°22′52″至38°15′02″(岛屿达38°23′N),东经114°19′53″至122°43′之间。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计跨纬度3°52′10″、经度8°23′07″,这使得山东自然地理的东西差异远比南北差异明显。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为沂蒙山地丘陵,水文属于淮河水系(沂河),而山东半岛西北部为华北平原,水系属于黄河水系(徒骇河),造成两地自然环境不同,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为海洋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为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总体来说,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多风沙;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 (三)地貌特征:山东省的地貌基本特征,一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全省地势以泰鲁沂山地为中心,海拔高度向四周逐渐降低。泰山、鲁山、沂山共同组成鲁中地的主体,构成山东省中部一条东西向的分岭。东部及南部为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北部及西部为坦荡的平原,呈弧形围绕在山地丘陵的外围。全省地势中南部凸起;东部地势稍低,缓丘起伏;西北部地势低平,黄河、大运河穿行其间,9/10的地面在海拔50米以下。由历史上形成的黄河冲积扇、泛滥平原和近代黄河三角洲组成的平原呈弧形环抱于中南部山地的西、北两侧。在山麓冲积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之间为低洼地带,形成带状湖群。众多的山间盆地和山间平原散布于低山丘陵之间,海拔高度都在200米以下。山东海岸北依渤海、东及东南濒临黄海,除黄河三角洲与莱州湾沿岸为淤泥质海岸以外,大部分海岸为岩石的侵蚀海岸,海岸曲折,多港湾、岛屿。

湘江水文概况

一、湘江自然地理概况 湘江又称湘水,就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也就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湘江发源于广西临桂县海洋坪的龙门界,流经广西的兴安县、全州市及湖南的永州市、冷水滩、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湘阴等县市。其中长沙段经湘潭昭山后,进入长沙县境暮云镇,沿长沙县西南边缘至东窑港流入市郊,再由南而北横贯市区,经三汊矶转向西北至乔口出望城区,至湘阴县濠河口分东南两支汇入洞庭湖,就是洞庭湖水系中最大的河流。 二、湘江河道特征 湘江全长856km,(湖南境内670km,其中,长沙市境内81km),流域面积94660km2(湖南境内85383km2),多年平均流量664、49亿m3。河床宽1000-1500米,航道宽20-30米。枯水季节时水深1、2-1、6米,常年可通航。 湘江水系河网密布。因南面及东面山势较高,河网发育,支流较大。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浏阳河与捞刀河等支流均来自东南面,使得湘江发育成为一个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 湘江长沙段沿河多为冲击平原,河道宽度约600-1000米,平均坡降0、045‰,具有平原河流特点。长沙段两岸台地均筑有堤防,河床稳定,滩槽分明。 三、湘江水情特性 湘江水量充沛,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300-1500mm,径流与降水关系极为密切,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平均流量为2110m3/s,最大流量20600m3/s,最小流量100m3/s。每年4-9月为汛期,10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年内水位变幅较大,达9、5-13m。 湘江就是少沙河流,湘潭水文站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0、164kg/m3。 四、湘江已有工程设施及水土保持情况 湘江长沙以上流域目前已经建有宋家洲、近尾洲、大源渡与株洲等大型枢纽水库。湘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为蒸水流域,水土总体保持良好,也就是湘江成为少沙河流的主要原因。

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

郑州市草坪草生长状况分析及总体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地区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以及降 水量等气候因素的分析总结,并对对冷季型和暖季型草坪草生长有重要啊影响的气候因素进行逐月分析,最终为适合郑州市种植的草坪草提出建议。 关键词: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 一、郑州市总体气候概况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东经113°14′, 北纬34°43′郑州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随着四季更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的基本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3° C,7月最热,平均27°C;1月最冷,平均0.1°C;年平均降雨量632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适宜的温度条件,充足的光照和农作物生长季节较为丰沛的雨量,构成了良好的农业气象条件。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二、影响草坪草生长的重要气候因素 1) 郑州市气候背景 表一

表二 2) 对冷季型草坪草生长有重要影响的气候因素 冷季型草坪草(Cool-season turfgrass)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4℃,广泛分布于气候冷凉的湿润、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

结合以上两个表格的内容可总结出下表 也就是说从温度方面来讲在1、2、3、12月份草坪草都能保持绿色,3月份生长良好,4、5、9、10、11月份生长状态最佳,只有在6、7、8月份会出现轻度不适,但并不影响草坪草的正常生长。 1月份全年气温最低,平均温度0.1>0,草坪草不会休眠,能基本保持绿色。平均最高温度5.7,极端最高温度21.0,草坪草在这种最高温度下会很好的生长。平均最低温度-4.4,极端最低温度-16.3,草坪草处于这种最低温度时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极少时间会轻度不适。平均降水量8.8毫米,降水天数3.3天,雨量偏少,可能会出现枯黄的情况,但不会使草坪草干旱致死。因此,从总体上来说,绝大多说冷季型草坪草能安全过冬,并基本保持绿色。 2月份平均温度2.7,较一月份更适合草坪草生长。平均最高温度5.7,极端最高温度25.2,草坪草大部分时间生长良好,只有在极端最高温时会有轻度不适。平均最低温度-1.9,极端最低温度-17.9,极端温度有所下降,但整体温度还是有所回升的。平均降水量12.0毫米,江水天数4.3天,和一月份相比雨量略微增加。因此,整体上说,2月份较一月份更适合冷季型草坪草的生长。 3月份平均温度8.0,草坪草生长良好。平均最高温度14.0,极端最高温度29.2,冷季型草坪草生长状态最佳。平均最低温度2.8,极端最低温度-7.5,也就是说即使在最低温度下,草坪草也基本能保持绿色。平均降水量28.5毫米,降水天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