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和发展)

4 / 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迉代报刊首先出现在德国癿原因 ①技朮基础:新癿卤刷手段癿迈用,使信息癿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②収行保障:德意志地区癿邮政系统较为収达,许夗城市可以每日递送邮件。 ③社会环境:16丐纨末期,德国封廸统治势力薄弱。 (3)17 丐纨至 18 丐纨新闻传播亊业癿特点 ①报刊以报道新闻、评论旪亊为主,仍一般癿卤刷出版物丨分离出来。 ②报纸呾朰志各具特色,逐渐区分廹来。 ③散张,双面卤刷,分栏编排。 ④内宨主要有新闻、评论、广告三丧部分。 ⑤朰志刊期比报纸长,有周刊、半月刊、月刊、孚刊等。 ⑥形式上保留本册式装订。 ⑦类别夗样,分政治旪亊、科学、文艺等。
1 / 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口诧传播具体形式:部落、团体、民族癿聚会,甚至包括传闻、说唰、民谣等。 (4)口头诧言传播癿局限性: ①穸间上传播范围有限。 ②旪间上转瞬卦逝,丌可保留。 ③口口相传宨易失真。
2.手写传播 (1)文字癿产生 ①文字出现之前,古代人类通迆结绳、刻木、实物书信等用以记亊、交流。 ②文字癿出现,为手写新闻传播癿诞生奠定了基础。 (2)书写朳料癿改迍 ①早期传播载体:岩壁、黏土、兽皮、兽骨、竹简等。 ②公元前 2 丐纨,丨国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癿纸。 ③公元 105 年,东汉人蔡伢改迍造纸朮,廹始用树皮、破布、纤维呾渔网造纸。 (3)手写新闻传播:通迆手写文字传递癿新闻及信息 ①官斱公报 a.官斱公报用以传递统治阶级内部信息,不普通民众无兲。 b.古罗马旪代癿《每日纨闻》。 公元前 59 年,恺撒当选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癿议亊记彔 ——《每日纨闻》,迌是一种手书公告,内宨为公民投票、官吏仸命、政府命令等。《每日 纨闻》在书记员抁写后分送给各地军政长官。 c.丨国唐代癿迍奏院状。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课后习题复习

世界新闻业复习课后思考题:第一章P15第1、2题一、简述印刷术的发明对信息传播的影响?1.实现信息的规模化传播2.为新闻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3.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区域二、简述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最早生产的五个相互依托的原因?1. 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2. 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3. 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4. 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5. 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第二章 P99第1、2、3、6、8、9题三、简述欧洲国家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四个地区,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1.西欧和部分中欧工业发达国家,包括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卢森堡等,以及中欧的德国、奥地利、瑞士等;特点:新闻传播活动起步早、发展迅速、对世界影响巨大。
2.北欧诸国,包括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冰岛等国;特点:新闻传播活动和平渐进、内向发展、水平很高但是对世界影响不大。
3.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工业化国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特点:新闻传播活动萌芽早,但长期发展缓慢,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步入发展的快车轨道。
4.苏联在欧洲的各加盟共和国以及欧洲中部和南部的原社会主义国家。
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
特点:历史上受专制主义影响较大,发展不快,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政治制度变革的混乱阶段,现已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四、简述现在欧洲新闻业的总体特定?(1)世界日报发行量最为集中的地区;欧洲的报业依然是世界报业发展的重心。
(2)广播电视大多实行公营与民营并行的体制。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详解(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4 / 53
圣才电子书
1.美国的报刊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太阳报》
美国廉价报纸的典型代表是纽约《太阳报》(The Sun)。
《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仹成功的廉价报纸。1833年9月3日,该报由本杰明·戴(Benjamin
实力招贤纳士、延揽人才,丌断扩充记耀、编辑队伍。 ③旪敁性强、新闻报道面广、文字通俗、笔调辛辣,最刜以地斱新闻见长,包括釐融新
1835年5月6日,《先驱报》由苏格兮人詹姆士·戈登·贝养特创办。创刊后丌丽便获成功,
仁半年旪闱销量就逼近《太阳报》,日发行量在19丐纨60年代达6万仹,赸过《太阳报》老
屁全国各报乀首。在欧洲国家,《先驱报》也有大量订户,广受欢迎。1924年,该报不《讳
坛报》合幵为《纽约先驱讳坛报》。
《先驱报》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期
概念
的 新
三社四边协定 内容
闻
性质与发展结果
传 播
英国工人报刊
事
早期工人报刊的出现 法国工人报刊
业
美国工人报刊
共产主义者同盟及杂志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无产阶级报刊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活动
第一国际及其报刊
《法兰西共和国公报》
巴黎公社时期的革命报纸 《杜歇老爹报》
《社会革命报》
《公社报》
【翿点难点归纳】
①有明确的新闻理念,贝养特在报纸发刊辞丨有充分的阐述:“我们将致力二记彔亊实,
记彔公兯的呾主要的亊件不问题。我们丌说废话,丌帞偏见,公正地、独立地、无畏地呾善
5 / 5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意地迚行报道,幵丏适当地加以评讳。” ②贝养特在报纸创刊的前 3 年丨一直亲仸主编,亲自采讵、撰写文章,他还为了增强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章节题库(一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章 “一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一、概念题1.《人民国家报》答:《人民国家报》于1869年10月至1876年9月在莱比锡出版,起初每周出版2次,1873年起改为每周出版3次。
威·李卜克内西和奥·倍倍尔主持报纸工作。
《人民国家报》编辑部同马克思、恩格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该报成为革命的喉舌,成为当时德国最优秀的工人报刊,在对德国无产阶级进行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人民国家报》致力于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在德国统一、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坚持党的立场,反映党的意见主张。
《人民国家报》还经常刊载第一国际的文件,报道国际的消息,普法战争期间及时刊登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的宣言,这使它实际上成为第一国际在德国的机关报。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该报的宣传活动,并为它撰写了许多文章。
1870年12月,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被捕后,报纸的质量有所下降。
1872年至1873年间,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批评该报同拉萨尔派妥协调和的倾向。
2.《社会民主党人报》(1879年)答:《社会民主党人报》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被誉为德国党的旗帜,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参与和支持下,于1879年9月28日创刊。
这是一份周报,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1888年10月迁至伦敦出版,1890年9月27日停刊,共出版12年。
《非常法》施行期间,该报通过“红色战地邮局”秘密运回国内,在德国各地广为传阅,发行1.1万份,成为德国党曾经拥有过的最好的报纸。
3.普利策答:约瑟夫·普利策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匈牙利,1864年应募来美从军,退役后做过各种杂工,工余时间自修法律,1867年取得律师资格,同年加入美国籍。
1868年在德文报纸《西方邮报》当记者。
1878年,普利策买下《圣路易电讯报》,开始了办报生涯。
1883年,他以34.6万美元买下了纽约《世界报》。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6.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俄罗斯新闻业1.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媒体的发展阶段(1)1992年初—1994年底:私有化与权力斗争1992年,叶利钦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私有化”命令。
①固有媒体相继“非国有化”,呈现多元资本持股形态;②私营媒体大量涌现;③在媒体商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集团化趋势初见端倪,出现了第一批媒体寡头。
(2)1994年年底—1996年中期:第一次车臣战争和总统大选①叶利钦强化政府的舆论机构,充分发挥俄联邦政府新闻处和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的作用。
这一时期,俄罗斯媒体集中化的趋势继续扩大。
②通过对车臣战事以及总统大选直观而生动的报道,俄电视媒体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其影响力显然超过印刷媒体,成为主导性的媒体。
(3)1996年中期—1998年中期:寡头瓜分媒体与新闻战寡头瓜分媒体,并发展私立媒体。
在瓜分媒体市场的过程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
每当这时,他们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体互相攻击、谩骂,彼此揭底、拆台,从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揭丑运动”。
与寡头媒体的喧嚣相比,这一时期国家媒体的声音相对微弱。
(4)1998年中期至今:政府、媒体权力回归这一时期,通过对新闻媒介的整合与控制,政府、媒体权力回归。
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寡头及其媒体的整治力度。
通过整治寡头及其所属媒体,普京加强了政府权威,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5)俄罗斯媒介生态的现状近年来,绝大多数报刊的订阅率都出现了滑坡。
电视仍然是这个国家最普及的大众媒介,互联网发展迅速。
2.俄罗斯新闻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点(1)媒介产业集中化伴随着俄罗斯经济私有化的进程,两种新型的资本集团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崛起。
一是官僚(政治)资本集团,二是金融工业资本集团。
(2)媒介经营商业化苏联解体后,尤其是1992年俄政府实行自由价格政策以后,新闻媒体几乎全部被抛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外国新闻传播史》题集

《外国新闻传播史》题集第一大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个国家是现代报纸的发源地?A. 英国B. 德国C. 法国D. 意大利2.世界上第一份印刷报纸是?A. 《泰晤士报》B. 《法兰克福汇报》C. 《罗马公报》D. 《阿维斯塔新闻报》3.美国的第一份成功的日报是?A. 《纽约时报》B. 《华尔街日报》C. 《纽约时报》D. 《波士顿新闻信》4.黄色新闻业的代表人物是谁?A. 普利策B. 赫斯特C. 莫尔斯D. 肯尼迪5.下列哪项不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要报纸?A. 《通报》B. 《巴黎革命报》C. 《人民之友报》D. 《泰晤士报》6.无线电广播诞生于哪个国家?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法国7.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是?A. 哈瓦斯通讯社B. 路透社C. 美联社D. 法新社8.下列哪位人物被誉为“现代新闻之父”?A. 莫尔斯B. 普利策C. 赫斯特D. 马克思9.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于哪一年?A. 1920年B. 1922年C. 1924年D. 1926年10.下列哪个国家是第一个实现电视直播的国家?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苏联第二大题: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报纸是__________,创办于1788年。
2.美国的“便士报”时期,报纸售价降低到只需__________即可购买。
3.黄色新闻业以__________和煽情主义为特点,追求轰动效应。
4.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创办的报纸是__________。
5.无线电广播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
6.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是__________,创办于1936年。
7.苏联的新闻事业在__________的领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8.日本的《读卖新闻》属于__________性质的报纸。
9.英国的《泰晤士报》以其独特的__________风格而著称。
10.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是ABC、CBS和__________。
外国新闻传播史复习思考题

外国新闻传播史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曾格案件”发生于______________时期。
2.17世纪中期,英国著名思想家约翰·弥尔顿径自出版的小册子是__________。
3.1835年在法国成立的最早的通讯社是______。
4.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1775年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_____起草《独立宣言》。
5.最早的日报:1650年,德过莱比锡,__________,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6.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上网的国际广播电台是_________7.把无线电广播称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的人是_______ __8.1859年,世界新闻史上第一次与事件进程同步传送新闻(“法国有可能对奥宣战”)的通讯社是___-____________。
9.英国报纸中,在国际上影响最大,并长期充当大英帝国喉舌的是_-______10.最早的电视台:1936年-_____________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
11.被新闻界尊称为“英国报业之父”的劳森,后被封为伯纳姆勋爵,曾在19世纪中期主办过___《____》________。
12、在美国最早开办定期电视新闻节目的公司是:___________13、18331415、在古代外国的手写新闻传播活动中,最早的官方公报《每日纪闻》(ActaDiurna)出现在:____ ___时期。
16、近期法国最有影响的日报,是1944年由著名记者贝尔·伯夫—梅里曼所创办的:__________。
17、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是_________18、苏联时期,发行量居全国乃至全世界之首的报纸是:_______________。
19是法国第一部新闻法。
1819年在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期间颁布了该法。
20二、名词解释普利策:抱团:报团是一个报业公司在两个以上的城市拥有两种以上的日报,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19世纪80年代初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考研《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笔记和名师程曼丽考研真题解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笔记和名师程曼丽考研真题解第一章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与发展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1口头传播(1)口头传播是最早的传播形式。
(2)前语言时期,人类使用呼唤、手势、体态等简单方式传播,音节语言产生后,人类的主要信息传播方式变为口头语言传播。
(3)口语传播具体形式:部落、团体、民族的聚会,甚至包括传闻、说唱、民谣等。
(4)口头语言传播的局限性:①空间上传播范围有限。
②时间上转瞬即逝,不可保留。
③口口相传容易失真。
2手写传播(1)文字的产生①文字出现之前,古代人类通过结绳、刻木、实物书信等用以记事、交流。
②文字的出现,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书写材料的改进①早期传播载体:岩壁、黏土、兽皮、兽骨、竹简等。
②公元前2世纪,中国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
③公元105年,东汉人蔡伦改进造纸术,开始用树皮、破布、纤维和渔网造纸。
(3)手写新闻传播:通过手写文字传递的新闻及信息①官方公报a.官方公报用以传递统治阶级内部信息,与普通民众无关。
b.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每日纪闻》,这是一种手书公告,内容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等。
《每日纪闻》在书记员抄写后分送给各地军政长官。
c.中国唐代的进奏院状。
唐代中期,各节度使在京设立办事机构,称“进奏院”。
进奏院中的进奏官,为所代表的地方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等,也为地方官员了解、汇集和通报朝廷的政治消息。
“进奏院状”是指,经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有时也称“状报”“报状”等。
到了宋朝,“进奏院状”改称“邸报”,成为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行的正式官报。
唐代进奏院状的性质:特定的读者群;时间上早于正式的官文书;内容经进奏官筛选。
②新闻信a.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星法院
2.“炉边谈话”
3.NHK
4.曾格案件
5.半岛电视台
二、简答题(10×4=40分)
1.英国大众报刊发展的三个阶段。
2.简述《美国之音》对外宣传的几个历史阶段及主要宣传手法。
3.简述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
4.简述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的传媒新业态。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3题各25分,共70分)
1.论述与分析日德两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二元化”成型模式。
2.谈谈普利策的主要新闻活动及其对于当今传媒的启示意义。
3.结合《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谈谈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和道德修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星法院
答:星法院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出版法院,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该法庭完全为封建王朝压制言论服务。
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出版法庭命令”,即著名的“星法院法令”,在颁布后的54年间,星法院成为英国出版自由的最大桎梏。
后来克伦威尔专政、查理二世复辟时期都将此法作为出版管理的基础。
该法令的执行,在伦敦由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在地方由教会和地方长官负责。
1641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下,“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才被正式取消,这是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出版自由。
2.“炉边谈话”
答:“炉边谈话”(Fireside Chats of Frank1in D.Rooseve1t)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
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一周的最后一天,他在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音器。
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主任哈里·布彻便随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好了。
”于是就此定名。
此后,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罗斯福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3.NHK
答:NHK是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日本广播协会的简称,创建于1926年,战
后重新改组。
1953年开播电视以前,该机构一直经营广播业,现在主要力量已转向电视。
按照日本《广播法》的规定,NHK是实行自主经营的“特殊法人”,它在承担法律规定的职责和义务的同时,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不以赢利为目的。
NHK是具有半官方性质的公营广播电视机构,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经营委员会,其成员由首相提名,经参众两院同意后任命,任期三年。
NHK包括三套广播网:第一广播网以新闻时事为主,其次是文化和娱乐节目;第二广播网以知识教育为主,其次是文化和新闻时事;第三广播网是调频广播,以文化娱乐节目为主,也有新闻时事节目。
此外,NHK还有两套电视网:一套为综合频道,一套为教育频道。
从总体上看,NHK的节目内容比较严肃、正统,新闻报道方面力求准确、公正,注重时效性,娱乐题材尽力避免庸俗化,在世界电视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
4.曾格案件
答:曾格案件是指关于美国新闻出版自由的一起著名案件,是后来美国宪法里“新闻自由”的伟大开端。
约翰·彼得·曾格是纽约一个普通印刷商,1733~1734年间,他的《纽约周刊》由于披露政府腐败而遭到起诉。
1734年法庭审理此案时,当时的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主动出庭为他辩护。
曾格案件在人类法律史上首次奠定了两个法律原则——“新闻自由”和“陪审团否决权”。
这两个原则后来在英美的宪法中都得到确认,尤其是“新闻自由”原则,二百多年来,陆续写入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
这一案件也被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它在美国新闻诉讼的司法实践上确立了三条基本原则:①诽谤必须是捏造事实,陈述事实的不是诽谤;②对诽谤罪要有事实真伪的证据,不能凭空指控;
③判定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中伤或煽惑人心的罪名,必须由陪审团做出裁决,不得由法官个人决定。
这三条原则实际上标志着“批评政府无罪的原则”在美国初步确立。
随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制定并于1791年批准生效,美国新闻自由第一次写入宪法,其法制化进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5.半岛电视台
答:半岛电视台是一家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阿拉伯语电视媒体,是一家用阿拉伯语24小时不间断播送全球消息和报道的新闻电视台,观众达4000万。
在新闻报道方面有着许多不同的视角,它在节目中开创性地引入了电话采访,电视论战等,尤其在“9·11事件”之后,多次率先播放本·拉登和其他阿凯达组织领导人的录像声明,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半岛电视台在“9·11事件”之后声名鹊起,被称为中东的“CNN”。
通常当人们寻找消息的时候,都会去看半岛电视台。
二、简答题(10×4=40分)
1、英国大众报刊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1)初创阶段(1855年至19世纪末)
①便士报是英国报刊全面大众化的起点。
a.1855年创办的《每日电讯报》是便士报成功的代表。
b.1890年创办《评论的评论》杂志,这是早期大众化文摘杂志的一次尝试,第二年便行销美国和澳大利亚。
c.1881年在曼彻斯特出现的《点滴》杂志可以视为英国大众化杂志的开端。
②便士报风潮之后便是晚报的兴起,这也是英国报刊大众化过程中的一景。
在众多新创办的晚报中,1888年由T·奥康瑙尔创办、与100年前英国第一家晚报同名的《明星和广告人晚报》(简称“明星晚报”)是成功者的代表。
(2)形成英国特色的大众化报刊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1896年5月4日,哈姆斯沃思创办了《每日邮报》。
②1900年,皮尔逊创办《每日快报》。
③1903年,哈姆斯沃思再创办《每日镜报》。
④晚报作为大众报刊的一种,进入20世纪后而变得成熟起来,1928年几经合并,伦敦的晚报剩下3家,即《明星晚报》、《新闻晚报》和《旗帜晚报》。
(3)当代英国的新型大众化报刊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
在更新一代的英国读者面前,20世纪初形成传统的大众报纸,已经显得老气横秋了。
于是,从60年代开始,富于视觉冲击和内容更加煽情的大众化报纸取得了成功,其代表便是星期日报纸《世界新闻报》和日报《太阳报》。
2、简述《美国之音》对外宣传的几个历史阶段及主要宣传手法。
答:(1)《美国之音》的成立和发展
①《美国之音》成立于1942年2月,是美国政府对外设立的宣传机构,其下拥有广播电台与电视台,总部座落在首都华盛顿。
美国之音是世界第二大的广播机构/公司,仅次于英国广播公司,其全球影响力也仅次于英国广播公司,每天以44种语言向世界各地广播。
内容包括新闻时事、专题节目、英语教学节目、美国流行音乐与反映美国政府立场的社论,是知名的国际广播之一。
②“美国之音”初创时隶属美国战时情报局,1953年起归美国新闻署领导,经费来自政府拨款。
“美国之音”在继续传统演播方式的同时,已经开始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人们发送新闻。
(2)《美国之音》对外宣传的几个历史阶段
①成立之初,主要从事战争宣传。
②二次大战结束后,主要进行反共宣传。
③以后逐渐将重点转为阐明美国政府的政策,宣传美国社会和美国生活方式、报道国内外新闻及时事评论等,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包括新闻、时事分析、评论、新闻专题、音乐、艺术、科学、体育及各种英语教学节目等。
(3)《美国之音》的主要宣传手法
①蛊惑人心
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反共和利用所谓“民主”、“人权”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一直是《美国之音》的基本内容和手段,《美国之音》经常播出美国当权者们的反共言论。
②情感体验
利用听众的情感体验,来加强对他们的影响作用,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这是《美国之音》长期以来的宣传手法之一。
③对听众造成心理压力
《美国之音》认为,由于听众对于外部加给他们的行为方式总是相当被动和消极的,因而为了实现宣传的多种目的,就必须在宣传中利用心理压力,对听众从心理上不断施加影响。
④影响听众的潜意识
《美国之音》认为,运用影响潜意识的方法可以降低人们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阻碍宣传发挥作用的各种困难得以消除。
用这种宣传手法战胜某些人的心理防御机制,渗人他们的潜意识,降低他们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形成一种客观公正的假象,取得他们的信任。
⑤用暗示法造成听众错觉
《美国之音》从宣传心理出发,认为可以利用人类的弱点,应用暗示影响的原则,有效地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暗示法是《美国之音》改革宣传手法的主要心理学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