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酵母的发酵过程优化
酿酒酵母筛选及乙醇发酵条件的优化

酿酒酵母筛选及乙醇发酵条件的优化摘要:燃料乙醇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细胞活性被高浓度乙醇严重抑制而导致发酵提前终止,生产强度严重降低,因此构建同时具有高耐受性、高发酵性能的菌株一直是发酵工业追求的目标。
选取酿酒酵母细胞形态调节关键基因小GTP酶家族成员Rho1,构建易错PCR产物文库,以酿酒酵母S288c为出发菌株采取“富集-自然生长-复筛”的筛选策略,成功筛选得到两株乙醇胁迫耐受性与发酵性能均提高的突变株M2和M5。
测序发现突变株过表达的Rho1序列出现了3~5个氨基酸的突变和大片段的缺失突变。
以300g/L起始葡萄糖进行乙醇发酵,72h 时,M2和M5的乙醇滴度比对照菌株分别提高了19.4%和22.3%,超高浓度乙醇发酵能力显著提高。
本研究为利用蛋白定向进化方法改良酵母菌复杂表型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
关键词:酿酒酵母;筛选;乙醇发酵;条件优化引言乙醇由于具有环保、可再生及辛烷值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
以农业废弃物和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乙醇工业生产技术不仅降低了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还可以解决农林废弃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咖啡果皮作为咖啡产业的废弃物,被证实富含糖类、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物质,是生物乙醇发酵的优质原料。
与此同时,咖啡湿法发酵液中含有大量酵母,其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咖啡果皮中的糖类物质,还对咖啡中的绿原酸、咖啡酸等抑菌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性。
因此,试验从云南小粒咖啡湿法发酵液中分离优良的产醇酵母,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从而为以咖啡果皮为原料的乙醇发酵奠定前期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①LB培养基:NaCl10,酵母粉5,胰蛋白胨10,pH7.0~7.2;②YPD培养基:葡萄糖20,蛋白胨5,酵母粉5;③酵母高浓度(Highgravity,HG)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0,蛋白胨10,酵母粉5;④酵母超高浓度(Veryhighgravity,VHG)发酵培养基:葡萄糖300或400,蛋白胨10,酵母粉5。
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

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如酵母、乳酸菌等)对物质进行转化以产生有用产物的过程。
在食品、饮料、药物和能源产业中,酵母发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酒精、面包、酸奶和生物燃料等产品。
在发酵过程中,工艺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确保发酵过程的高效进行,并优化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在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中,有几个关键方面需要考虑和管理。
首先是基质含量和组成的优化。
发酵基质是提供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的载体。
通过合理的基质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发酵效率和产物产量。
例如,在酿酒发酵中,酵母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通常较高,因此应该控制葡萄糖的浓度,以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浓度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其次是发酵过程的温度控制。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所采用的微生物菌株来控制发酵过程的温度。
通常情况下,发酵反应的最佳温度需要通过试验确定,以确保微生物能够在最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和活性表现。
此外,溶氧浓度的控制也是发酵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微生物在进行发酵代谢时需要氧气作为底物,以促进细胞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形成。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保持合适的氧气供给,以防止微生物活性和产物产量的降低。
这可以通过控制搅拌速度、气泡量和气体通量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pH值的控制也是发酵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微生物对酸碱度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所采用的微生物菌株来优化发酵过程的pH控制。
通常情况下,维持中性到微酸性的pH值范围对于大多数微生物来说是最适合的。
最后,发酵过程的时间控制也需要加以考虑。
不同的微生物菌株对于发酵反应的时间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所采用的菌株和产品要求来确定发酵时间。
过长的发酵时间可能会导致产物的质量下降,而过短的发酵时间则可能无法实现所需要的产物产量。
总之,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是确保发酵反应高效进行的关键要素。
通过优化基质含量和组成、温度控制、溶氧浓度控制、pH值控制和时间控制等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发酵效率和产物产量,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发酵产品。
酿酒酵母菌发酵代谢途径及其生物工程应用

酿酒酵母菌发酵代谢途径及其生物工程应用酿酒酵母菌是酒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微生物,能够将葡萄糖和其他碳源转化为乙醇等有用化合物,因此在红酒、白酒、啤酒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代谢途径变化复杂,如何优化代谢途径以提高发酵效率、产品质量和产率一直是科研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简要介绍酿酒酵母菌的代谢途径并探讨其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一、酵母菌基础代谢途径1.1 糖源代谢途径酿酒酵母菌主要通过糖原酶和逆糖酶两个途径来代谢葡萄糖。
糖原酶途径是最为常见的糖源代谢途径,顺应性好,可在各种条件下为酿酒酵母菌提供能量。
逆糖酶途径则在低浓度氧气条件下进行,可产生更高效的ATP,而不像糖原酶途径耗费更多氧气。
1.2 乙醇发酵途径乙醇是主要的酒类发酵产物,是由酿酒酵母菌通过糖储藏物分解,并将其代谢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三个酸的代谢途径(丙酮酸途径、吡咯酮途径和环丙酮酸途径)和有机酸代谢途径引起的副产物可以极大地影响乙醇产量和质量。
1.3 氮代谢途径酿酒酵母菌也需要氮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必要原料,氮代谢通常通过谷氨酰胺途径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谷氨酸合成的α-酮戊二酸是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也是引起酵母细胞谷氨酸合成过程的定量因素之一。
二、酿酒酵母菌生物工程应用2.1 代谢工程利用代谢工程技术将改变酿酒酵母菌的代谢途径,以达到提高产率、改善产品质量和调控副产物的目的。
常见的代谢工程策略包括引入新的代谢途径、优化已有代谢途径、删除或禁用特定代谢途径。
2.2 突变选育通过重复培养和选择,在酵母菌体外引起自然突变,增加目标代谢酶的表达或功能,从而获得高效稳定的生产菌株。
这种方法也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对酿酒酵母菌菌株进行基因改造,以实现更精确的代谢调节和制造更高品质的酒类产品。
2.3 基因组学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揭示酿酒酵母菌的生态适应性和代谢机理,并为遗传工程样本设计提供关键信息。
酿酒酵母工程菌株的构建与发酵优化措施

酿酒酵母工程菌株的构建与发酵优化措施摘要:啤酒酵母是一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也被称为“发酵酵母”或“发酵酵母”。
它是一种重要的啤酒发酵菌种;它是葡萄酒质量的灵魂,对葡萄酒的色泽、香味和口感有很大的影响。
酿酒酵母是一种安全、快速繁殖和快速代谢的酵母菌;它的生产过程可以很好地控制,并且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大规模的培养,而且它的来源非常广泛,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到酿造、医药、饲料工业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可以让酵母细胞密度得到提升,从而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这为以后的大规模培养,使它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它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奠定了实践基础。
关键词:酿酒酵母;酵母工程;菌株构建;发酵优化引言酿酒酵母由于其生长速度快,对糖的转化效率高,因此,它是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最重要的微生物。
然而,由于酿酒酵母对高浓度酒精十分敏感,其在工业发酵系统中的酒精浓度一般在14%以下,导致了其高浓度酒精的生产成本,从而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
在此基础上,本项目拟通过对前期对酿酒酵母乙醇耐受性、高温耐受性、高渗性等方面的研究,全面解析酿酒酵母不同类型逆境下的耐受性提升技术,为实现高容积率酒精发酵的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一、资料和方法(一)菌株从浓香型白酒窖池中筛选出的一株酿酒酵母Y013。
(二)培养基筛选菌种的培养基:5.0克/升、10.0克/升、1.0克/升、0.5克/升(无水)、0克/升琼脂、0.0333克/升的孟加拉国红、0.1克/升的氯霉素、1000毫升的蒸馏水、121度的天然 pH值、20分钟的杀菌。
倾斜式培养基:20.0克/升、10.0克/升、5.0克/升、14.0克/升琼脂、1000毫升蒸馏水、天然 pH值、121℃杀菌20分钟。
发酵培养基:一份高粱粉,和四份水一起蒸煮0.5~1小时,按照淀粉酶的使用说明,将淀粉酶添加到其中,然后进行液化。
在液化之后,再添加一份55~75℃的温水,将其搅拌均匀,在55~75℃下糖化0.5~1小时,用稀碘液测试,不会出现蓝色,用细纱布过滤,对溶液的糖度进行测量,并将其调节为8~10°波美度,自然 pH值,115℃消毒20分钟后才能使用。
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关键酶的酵素学调控机制研究

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关键酶的酵素学调控机制研究酿酒酵母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工业的微生物,其通过发酵过程将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酿酒酵母的发酵过程涉及多种酶的作用,其中一些关键酶的酵素学调控机制对于优化酿酒工艺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酒精发酵的过程包括糖类的代谢和酵母细胞的生物学变化。
在酿酒酵母细胞内,糖类通过酸性葡萄糖激酶转化为葡萄糖-6-磷酸,然后通过磷酸戊慈酰化与葡萄糖酵解代谢产生丙酮酸、酵母酸和乳酸等。
最终,丙酮酸通过几个转化步骤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多个酶参与糖类代谢和酒精合成。
其中,磷酸杆菌糖激酶(PPK)和磷酸果糖激酶(PFK)分别调控糖类代谢的第一和二个步骤。
ADH酶和PDC酶则分别被认为是酿酒酵母中合成酒精的关键酶。
PPK酶作为糖类代谢的第一步酶,在将糖转化为葡萄糖-6-磷酸的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该酶与其他糖激酶一样,具有亲合力、催化和磷酸化等环节。
研究表明,PPK酶的抑制剂可以明显降低酿酒酵母中的糖代谢速率和酒精生产量。
PFK酶则在糖代谢的第二步骤中介导磷酸果糖的将糖分解为丙酮酸和乳酸。
PFK酶与PPK酶一样,具有多个调控位点,包括酶的活性调控、合成、解构和磷酸化等步骤。
研究表明,在酿酒酵母中,PFK酶缺陷可导致糖代谢的显著降低和酒精产量的减少。
就酿酒酵母中产生酒精的关键酶ADH和PDC而言,它们直接参与将丙酮酸转化为酒精的反应过程。
这些酶也被称为酒精脱氢酶和丙酮酸脱羧酶。
ADH和PDC酶的产生与多种细胞信号途径和代谢通路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因此,酿酒酵母细胞内途径和机制的调控非常重要。
目前,各种新技术和方法被用于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关键酶的酵素学调控机制研究。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酿酒酵母相关基因进行改良和调控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例如,使用CRISPR-Cas9系统对酿酒酵母中ADH和PDC基因进行定向编辑,可以实现产酒能力的显著提高。
此外,通过遗传改造和转移技术,可以将其他的微生物、真菌或原核细胞内的关键调控基因转移到酿酒酵母中,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特定环境下的工艺需求。
生物发酵过程优化和控制方式比较

生物发酵过程优化和控制方式比较生物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细胞或其代谢产物进行产物合成、能量转换或废弃物处理的过程。
在工业生产中,生物发酵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食品、药物和酒精的制备。
为了提高发酵过程的效率和产出质量,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进行优化和控制方式的比较研究。
生物发酵过程的优化旨在提高产物产量和质量,并减少生产成本。
不同的微生物、培养基、发酵条件以及控制方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下面将对常见的优化和控制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不同的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特性和适应能力,在发酵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对于优化发酵过程非常重要。
目前,大多数工业发酵过程使用的微生物是大肠杆菌、酿酒酵母、乳酸菌等。
这些微生物具有高产率和高产量的特点,适用于各种生物发酵过程。
二、不同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培养基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营养来源。
不同的培养基成分会对发酵过程产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
常用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等。
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可以优化发酵过程。
三、不同的控制方式1. 手动控制:手动控制是最基本的控制方式,通过人工调整发酵过程中的参数来实现优化。
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但需求较高的人工干预,容易出现误差。
2. 开环自动控制:开环自动控制是通过根据先前的经验和规律设定参数来控制发酵过程。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人工干预,但无法对实时变化做出调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3. 闭环自动控制:闭环自动控制是通过传感器或监测设备收集实时数据,并通过反馈机制进行调整。
这种方式可以实时调整发酵过程中的参数,提高控制精度,但设备和传感器的精度要求较高,成本也较高。
四、对比分析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及控制方式的选择对于生物发酵过程的优化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比分析:1. 大肠杆菌 vs. 酿酒酵母:大肠杆菌是最常用的微生物之一,在产物产量方面具有优势,但其培养条件相对复杂。
酿酒酵母胞外多糖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出机体免疫调节剂等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前 近年来 ,国内对酵母细胞外多糖 的研究远没有
球 酵 母 属 ( rpoocs、 逊 酵 母 属 ( asnl) Cyt cu)汉 c H neua 、 红 酵母 属 ( hdtrl)油 脂酵 母 属 (io ye)布 R oo ua 、 o Lpm cs 、 勒 弹孢 酵 母 属 ( uea 、 梗 霉 属 ( uebs im) B lr)短 l A roai u 、 d
0 1, . g少量蒸馏水溶解后 , 0 移到 lO L容量瓶中 , Om 定
容至 刻度 , 葡萄糖 浓度 为 01 /L 则 . m 。取 9支 lmL mg O 具塞试 管 , 按表 1 入试 剂 : 加
表 1 葡萄糖标 准曲线的制作
管 号 0 1
富集培养基 ( E D培养 基 )蛋 白胨 2 酵母 YP : %,
胞 外 多 糖 (xrcl lrplschr e,E S 是 et eua o acai s P ) a l y d 由微 生 物产 生后 分 泌到 细 胞外 的培 养 基 中 ,易与 菌
期 短 、 品均 匀稳 定 、 产 生产 不 受季 节 与地 理 条件 及 病 虫 害 限制 、 无毒 及 不污 染 环境 等特 点 , 以研 制 开 发 可
13 试 验 方 法 .
影响 ; 同时对碳源、 氮源浓度配 比进行 了试 验 , 确定
最佳 培 养基 配 比 ; 过对 发酵 条 件 中 p 装液 量 、 通 H、 时
间、 接种量等进行单因素试验 , 确定最佳发酵条件范 围; 采用正交试验 , 选取发酵条件中的 p 装液量及 H, 接种量三因素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组合。
te p p  ̄iso l g o t o d t n a d mea oi r d cs, ob t re p n i gt es u c f c b a o y a c a i e , n t i l S ac h r e e f el r w h c n i o n tb l p u t t et x a d n o r eo r il l s c h r s i s  ̄ e lh o c i c o e h mio p d h '
猕猴桃果酒酵母的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探索

猕猴桃果酒的V c 含 量升 高 ,香气 独 特 ,并 手持 糖度计 ;S H P 一 2 5 0 型 智 能 生 化 培 且 该 菌 株 的 发 酵 活 力 强 ,能 有 效 提 升 猕 猴 养 箱 ;肯 德 利 多 功 能 食 物 搅 拌 器 ; 桃 果酒 的 品质 。
S W
—
CJ
3 8 g / L 。 菌 落 颜 色 为 浅 黄 色 至绿 色 ,表 面 呈球 形 突 初 始 糖度 2
起光 滑 ,不透 明 ,奶 油状 的 菌株 。 酵 母 菌 复 筛 :对 酿 酒 酵 母 进 行 的初 次 筛 选 采 用 杜 氏 管 发 酵 法进 行 ,将 不 同菌 落
一
3 结 论
点 ,已经 逐 渐 的成 为了 人 们 生 活 中必 不 可 精能 力大小 的 比较 。
少 的水 果 之 一 。在 我 国 ,野 生 猕 猴 桃 的 产
酵母 菌 的 三 级 复 筛 采 用 Y P D液体 培 养
量 巨 大 ,但 是 野 生 猕 猴 桃 的 果 实 小 且 不 易 基 ,以适 宜 条 件 培 养8 d 以 后 ,测 定 每 瓶 发
—
I F 型 单 人 双 面 净化 台 ;7 5 6 MC 型 紫
2 . 2筛选 菌株 猕 猴桃 果 酒发 酵 工艺 优化
外 可 见 光 分 光 光 度 计 ; 生 物 显 微 镜
( L E D )XS P — I O C。
( 1 ) 酵 母接 种 量对 果 酒 酒精 度和 V c 含
量的影 响 详细 数据 见 表 1 。从 表 l 可 以 看
1 . 3方 法 出,酵母接种量对酒精度没有影响 ,而在 酵 母 筛 选 :对 酿 酒 酵 母 的无 性 繁 殖 方 接 种 量为 1 0 %时 ,v c 含 量 最高 。 式 筛选 :对 Y P D 培养4 8 h 的 酵母 菌 株 ,用显 re/ (g/L) O 5 6 o 5 2 o 5 O 4 5 o 4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酿酒酵母的发酵过程优化戴璐(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常熟215500)摘要:该文以酿酒酵母为的生产菌,通过发酵过程的优化,重点考察了pH、溶解氧,测定残糖量和生物量的影响,并比较了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对酿酒酵母生长代谢的影响。
发现补料分批培养比分批培养有利于酿酒酵母的生长与繁殖,有较多的细胞生物量的积累。
关键词:酿酒酵母;发酵过程Wine yeast ferment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Dailu(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 Institute,Changshu 215500)Abstract: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 optimized. The effect of some ferment conditions,including pH, fermentation of oxygen, 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sugar and biomass are researched.And this experiment is the partial training, filling materials for partial training s.cerevisiae growth metabolic effe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al training for material of s.cerevisiae training to of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more cells biomass accumulation.Key words: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erment Process酿酒酵母菌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不完全子囊菌纲、酵母菌目、酵母菌科、酵母菌属( Saccharomyces)。
酵母菌属含有若干种, 如酿酒酵母菌( S. cerex isiae)和波兰地酵母菌( S. boullard ii, 新种未正式命名) [1]。
酵母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与科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在食品、医药、能源化工和环境治理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野生酵母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发酵工业菌种改良的基石,也是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其中葡萄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葡萄汁中的绝大部分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生成甘油、高级醇、醛、酯等代谢产物,直接影响葡萄酒的色泽、香气及口感,决定着葡萄酒的质量,对葡萄酒特色的形成至关重要。
酿酒酵母菌的发酵特性因菌株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菌株的不同导致利用的底物不同、生成的化学物质不同,从而使发酵产物的风味物质存在差异,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2]。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验菌株酿酒酵母1.1.2 培养基PDA(斜面、平板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水1000ml,自然pH。
制法:马铃薯去皮后,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min,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4层纱布过滤,再加糖和琼脂,加热溶化后在补足水分至1000 ml,121℃灭菌20min。
种子培养基(YEPD培养基):酵母粉10g,蛋白胨20g,葡萄糖20g,蒸馏水1000mL,pH6.0,121℃湿热灭菌20min。
发酵培养基:YEPD培养基。
1.1.3 器皿电子天平,烧杯,锥形瓶,量筒,试管,玻璃棒,培养皿,移液管等。
1.2 酿酒酵母发酵工艺1.2.1 分批发酵将培养好的种子液以10%(v/v)接种量接种到发酵罐培养基中,180r/min,30℃培养14h,调节通气量为3L/min。
从发酵开始,每隔2h在线读取发酵罐中发酵液pH,及溶解氧量。
1.2.2补料分批发酵将培养好的种子液以10%(v/v)接种量接种到发酵罐培养基中,180r/min,30℃培养14h,调节通气量为3L/min。
在细胞生长的对数生长期中后期一次性添加20g葡萄糖到发酵罐中。
每隔2h在线读取发酵罐中发酵液pH,及溶解氧量。
1.3酿酒酵母发酵液残糖量测定1.3.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DNS法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甲液:溶解6.9g结晶酚于15.2ml10%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水稀释至69ml,在此溶液中加6.9g亚硫酸氢钠。
乙液:称取255g酒石酸钾钠加到300ml10%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加入880ml1%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
将甲乙二溶液混合既得黄色试剂,储于棕色瓶中备用。
在室温放置7-10天以后使用。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100mg分析纯的无水葡萄糖(预先在105℃干燥至恒重),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再定容到刻度,摇匀。
浓度为1mg/ml。
取9支25mm×250mm的试管,分别按下表加入试剂:将各管溶液混合均匀,在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取出后立即用冷水冷却到室温,再向每管加入21.5ml蒸馏水,摇匀。
于520nm波长处测A值。
以葡萄糖mg数为横坐标,光吸收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3.2 残糖量测定发酵过程中每隔2 h取出10ml发酵液测定残糖量。
取样时间分别为0h,2h,4h,6h,8h,10h,12h,14h。
1.4 酿酒酵母发酵液生物量的测定1.4.1 生物量测定(重量法)发酵过程中每隔2 h取出10ml发酵液,3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湿菌泥在80℃下干燥24 h后称量,测定生物量。
取样时间分别为0h,2h,4h,6h,8h,10h,12h,14h。
2结果与分析发酵中残糖量、pH、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2.1 分批发酵培养2.1.1 标准曲线图1 分批发酵时葡萄糖标准曲线2.1.2发酵液的残糖量、pH、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表1 分批发酵发酵液的残糖量、pH、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图2 分批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残糖量、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1.3生长代谢特征分析:1> pH在0-8小时内,由于酿酒酵母利用碳源即葡萄糖生成有机酸等中间代谢产物,pH一直下降;在8-14小时内,由于碳源减少,酵母利用氮源产生氨,发酵液pH 又上升,故pH是随着培养时间、碳源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2>残糖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在酿酒酵母的生长对数期残糖量下降迅速,这是因为生长对数期,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碳源被大量消耗;在酿酒酵母的生长衰亡期,残糖量基本不变,这是因为碳源基本被消耗殆尽,无剩余碳源可被转化为葡萄糖,进而被微生物利用。
3>生物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在酿酒酵母的生长平衡期和生长衰亡期,生物量上升速度快,这是由于在这两个时期微生物大量累积代谢产物,导致生物量的上升。
2.2 补料分批发酵培养2.2.1 标准曲线图3 补料分批发酵时葡萄糖标准曲线2.2.2发酵液的残糖量残糖量、pH、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表2 补料分批发酵发酵液的残糖量、pH、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图4 分批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残糖量、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2.3生长代谢特征分析1>pH在0-10小时内,由于酿酒酵母利用碳源即葡萄糖生成有机酸等中间代谢产物,pH一直下降,但是在分批发酵中8小时以后pH开始上升,在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由于又添加了葡萄糖,酵母继续产生有机酸,pH继续下降,直到10小时以后碳源消耗殆尽,酵母利用氮源产生氨,发酵液pH又上升。
2>残糖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在酿酒酵母的衰亡期残糖量下降迅速,生长对数期下降缓慢,是由于一部分细胞死亡减少了其它细胞的竞争导致的。
3>生物量在生长初期保持不变可能是由于细胞个体发育适应环境的一个过程。
之后的下降可能是由于有些细胞生长迅速消耗营养物质多导致种龄大的细胞竞争力弱而死亡。
但是生物量总体还是上升的,这是由于微生物大量累积代谢产物的原因。
3结论通过比较酿酒酵母在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两种发酵方式下发酵液中的pH、溶解氧及残糖量和生物量,得出的结论为补料分批培养是培养酵母细胞较为优化的方式。
由分批培养看出在发酵了6h时葡萄糖含量最低,在此时向发酵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以延缓发酵液中残糖量的减少速度,缩短细胞的衰退期,产生更多的酵母细胞。
分批补料式培养能够调节培养环境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延长微生物生长期的时间使其快速生长,可以节约上产时间。
文献结果表明,当温度在30℃时,酵母的生长代谢量都达到最大,此时酵母体内酶活力达到最大或者由于设置温度梯度大,未准确测出其最适温度。
在较高温度下,酵母细胞发生自溶[3],菌数减少,代谢相应降低。
在测定pH对酵母生长代谢影响中发现,最适pH值为5时,酵母的菌数最多,此时酵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状况最佳,体内酶活力达到最大[4]。
pH值为6时,酵母产生的酒精量最多,可能此时酵母生长速率慢,利于酵母发酵。
从培养基生长曲线看,麦汁培养基浓度为1l°BX时,酵母生长代谢最快,11 °BX的麦汁提供了足够的碳源、氮源等营养物。
当为12°BX的培养基时,可能过多的养分促进酵母的絮凝,因而生长代谢减慢。
钙离子在对酵母生长影响时,可能维持细胞内外电荷处于稳态,或以其作为信号传递的信号物质,从而有利于细胞生长代谢[5]。
酵母最适生长钙离子浓度为0.14 g·L-1,最适代谢钙离子浓度为0.07 g·L-1,可能生长时细胞耐受力强于代谢期。
从酒精对酵母生长代谢的影响来看,最适生长酒精浓度为1%,而最适代谢酒精浓度为0%。
因为生长时培养基中有一定的酒精存在可以抑制细胞进行产生代谢[6]。
在没有酒精存在时,无反馈抑制作用,所以代谢产物产生多。
酵母最佳生长条件是:温度30℃,pH值为5,麦汁培养基浓度为1I°BX,钙离子浓度为0.14 g·L-1,酒精浓度为1%;而酵母最适代谢条件略有不同,pH值为6,钙离子浓度为0.07 g·L-1,酒精浓度为0%。
高于或低于上述条件,酵母生长代谢就会受到抑制[7]。
所以可以根据这些条件来进行进一步优化。
4参考文献[1] 夏晓华, 朱建国. 酿酒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J]. 浙江检验医学, 2007,5(3):27.[2] 李华. 现代葡萄酒工艺学[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3] 赵春海, 赵士豪. 钙镬对酿酒酵母发酵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10):46-48.[4] 郑翔鹏. 氯化钙对啤酒酿造的影响[J]. 啤酒科技, 2005,(1):35-37.[5] 董永胜, 杨亲正, 贾士儒. 压力对啤酒酵母生长及某些发酵性能的影响[J]. 酸酒科技. 2007,(1I):38-40.[6] 王秋菊, 许丽, 潘军. 酵母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及不同生长时问麦芽汁糖度的变化[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6,(1):1-2[7] 冯玉娟. 酿酒酵母生长代谢影响因素的测定[J]. 潍坊学院学报, 2010,10(6):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