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真理在发展中的具体表现:①。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与主观相一致的关系只能是绝对的,而不可能是相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相对性也叫绝对性,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指真理内容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真理的条件性:即具体真理性,或称具体性。
指的是一个真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个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由于它是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即是说它反映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并非抽象的“原则”。
一方面,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真理的理解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受到主观条件制约的,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真理的理解是有条件的,即人们对同一真理的理解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理解。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第一,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真理的绝对性。
第二,在任何条件下又要坚持真理的相对性。
5、世界上的真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真理都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真理大多数是主观的。
6、真理观的科学划分: a: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的真理: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理。
b:人类思维领域的真理:人类思维领域的真理是主观的真理,是可以被检验的真理。
7、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认识的主体及其特征:①从实际出发,使主体正确认识到客观事物,以便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②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试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原理及意义

试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原理及意义
讨论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许多思想家直到今天也在研究和理论争论着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哲学的发展史中,许多哲学家,如司提反-克尔,利希斯托·高尔基,路德维希·弗洛姆等在探讨这两种理论上的异议时,提出了一种辩证的统一的原理。
由辩证法的思想家们,认为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统一体;只有经过统一才能赋予他们相互的含义;他们之间也存在一种流动性,彼此之间需要动态地有效协调,以应对各种变化和影响。
辩证统一这一原理被认为是一种认识论的本质,它的逻辑形式是由绝对的知识
和相对的知识的双重构成所构成的。
辩证统一的意义在于,不论是绝对性还是相对性,两者都有他们独特的角色和功能;绝对性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基调,而相对性则提供了不确定性,它允许人们改变和修正基础不确定性之间的抽象联系,形成自然秩序。
在真理探索方面,辩证统一的原则对于高校和高等教育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
意义。
这种原理可以为学生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框架,促使他们获得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从而拓宽知识面,拓展思维方式,增加他们分析多种结构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发现新的见解和理论。
通过对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性统一,学校和高等学校都能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从跨学科领域获得空前便利,从而促进了学习和研究的水平和效果。
总之,“辩证统一”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和探索真理的法则,它将真理的绝对性
与真理的相对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促进了知识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有助于推进高校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pt

2.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真理是一个过程,它永远处在由相对到绝 对的转化和发展中。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 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 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 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 一个环节。
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社会的本质及其发 展的规律,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它的颠扑 不破的真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绝 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客观事物及其 发展规律,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人类认 识的一切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 相对真理。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任何真理,既是客观真理,同时又是绝对 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或者说,任何真 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 相对性。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并不是两种不同的真 理,而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两方面的 含义 ①真理的客观性是绝对的 —原子论在其限度内是正确的,后来的电 子论、基本粒子理论并没有推翻原子论。 —牛顿力学在其限度内永远是真理,爱因 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并没有理吗? 有一种意见认为,相对真理是包含着错 误的真理 。这种观点对吗?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意见混淆了真 理和错误的界限。相对真理的相对性就 在于它的有限性和局部性,而不是由于 它包含着错误。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 包含的 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 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 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分, 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 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客观真理是可以认识的,这也是绝对的
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真理是客观的,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真理观上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不难看出,承认客观真理同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
第二,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在它自身,如果想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
所以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
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恩格斯指出:“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①如果我们把社会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对社会的真理性认识同样也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在本质上也是绝对的。
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相对性称作“相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就是说,真理性的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承认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也就是承认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谓真理的相对性,反之亦然。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里我只能给出一些基本的解释。
在哲学中,真理的绝对性指的是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个人意见、感受或观点的影响。
相对性则指真理是相对于某种角度、立场或者条件来看待的。
对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而且在实际情况中常常是相互依存的。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某个真理是绝对的,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它可能只是相对的。
方法论意义上,这种辩证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并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加科学的真理认识体系。
关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没有统一的观点。
有些人认为,真理是绝对的,而有些人则认为真理是相对的。
例如,对于唯物主义者来说,真理是客观存在的,是与人的意见、感受或观点无关的。
他们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探究客观真理,并通过实践来验证真理的正确性。
然而,对于唯心主义者来说,真理是个人主观的,是由人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
他们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并不存在绝对的真理。
论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论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指正确的事情或正确的观点。
绝对真理即任何境况下均有效、永远都有效、无可辩驳的真理;相较而言,相对真理指在特定时空形态下有效的真理,它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2绝对性的重要性
绝对性的真理是对事物存在的最基本层面的概括,它们不仅仅是存在形式上的不变,而且也具有不变价值。
绝对真理既能够引领人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又能够让人避免受伪善之害。
绝对真理虽然思想上不能实实在在地改变形态,但是却能够影响现实的轨迹。
3相对性的作用
相对性的真理虽然是相对的、不稳定的,但是却能够及时地反映出当前客观境况,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时代变迁的发展规律,从而做出准确的抉择。
由此,相对性的真理实际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4辩证关系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真理间存在一种相互辩证的关系。
它们之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绝对性将为人们提供行为规范和价值参照标准;相对性的真理有助于及时反映当前境况,助力抉择的做出。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周遭的变化,在发展动态中找到更加完美的融合点。
5展望未来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只有境遇了辩证关系之后,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当下及未来,做出更加有利影响未来世界发展的决定。
尽管在谈论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仍然存在争论,但是发展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无疑是有必要的。
阐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阐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是指真理在存在着内在辩证关系的过程
中表现出来的两个反面,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它们被誉为真理之门中所
包含的秘密,也是经典哲学家们今天依旧探求的理论。
绝对真理,即特定的真理,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其定义是一种不需要
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完善的真理。
如算数的真理,1+1一定等于2,这是一条
绝对真理,不受任何情况的变化影响。
而相对真理,即间接真理,是由外部因素影响而变得不确定性,其定义
是由外部因素所塑造形成的社会真理。
比如,我们说“穷人是没有办法摆脱
贫困的”,而“富人拥有越来越多财富的能力”,一种与另一种的对比,其
真理是有外部因素才能决定的,叫做相对真理。
在具体体现上,上面表示的这种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就是所谓
的真理的辩证关系。
今天真理虽然似乎分裂了,但它其实只是真理的一部分,只有通过辩证关系,才可以找出真理真正的本质,从而才能从另一个角度认
识宇宙的真正本质。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既不能把它们互相抵触理解,也不能
把它们互相统一理解,二者存在着共同点,只能在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将它
们理性地统一起来,这也正是关于真理的辩证关系的本质意义所在。
总的来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关系与辩证思维是分不开的,
只有通过一种法则,才能让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而这种统一的可能性,也
是认识宇宙的一种重要手段。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觉真理的对性就无所谓相对性,反之亦然。
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4.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由相对性走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5.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他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其实从哲学上来说。
事物是矛盾的,其自身就具有两面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某个领域的真理,但是参照物不同,环境不同,在另外某个领域就不再是真理。
这就说明了事物的矛盾性,也说明的事物的客观环境是运动的。
不同的客观环境,其参照物不同,真理就不再是以前的真理。
就象以前罗马教皇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当时那的确是真理,也就是真理的绝对性。
现在所有人都认为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那么地心说就又是相对的了,相对的环境是古代罗马教皇。
所以哲学上回归问题本身就没有意思。
永远是空谈!·楼上的话很对!绝对的产生是基于一定的条件的。
何谓真理?真理永远都不是真理。
答:(1)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2分)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采: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2分)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每二个真理性认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的一个环节。
(2分)(2)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因为它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陈霄峰5080309557 F0803016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然而,这是不是说真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条件下都是绝对正确的呢?人们获得的真理性的认识是不是不需要再向前发展了呢?
不是的。
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真理就应该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在于它的正确性,即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然而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范围变了,条件变了,原来的认识就不再是真理,而是谬误。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曾举过一个很通俗的例子说明真理的条件性。
他说:如果问,下雨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呢?要对这个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不可能的,而应当给一定的条件。
比如问:当谷物播种完毕,接连五个小时下雨,这雨对谷物有益吗?这时,如果回答是有益的,这就是正确的回答。
可是,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这雨对庄稼是有益的吗?这时就应当回答,是有害的。
这也是正确的回答。
而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
从这里可以看出,真理性的认识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成立的,随着条件的变化,原来正确的认识就可能变得不正确。
因此,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它那个时代条件下是正确的,只有不断得到发展,才能适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
下面我们看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例子。
在19世纪的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时,曾经得出过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只能在大多数国家,至少在欧洲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才能胜利。
到了20世纪初期,列宁又得出一个与此相反的新结论: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取得胜利,而可能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这两个结论,究竟哪个对呢?我们说,两个结论都是正确的。
只是由于它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分别适应于不同的历史条件。
19世纪的中期,资本主义还处于自由竞争的上升阶段。
那时,世界殖民地尚未瓜分完毕,资本还可以向空白地区扩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发展到激化的程度。
因此,单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就会被国际资本的联合力量击败。
正是根据当时这种具体的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才得出了上面那个结论,这个结论在当时是正确的。
可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列宁在研究帝国主义时,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表现得异常明显。
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比较晚的国家有可能利用最新的科学成果,迅速地、跳跃式地赶上和超过老的帝国主义国家。
这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夺取更多的资本输出市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这时殖民地却已被瓜分完毕,老的帝国主义国家又不肯放弃自己原先霸占的殖民利益。
这样,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就只有通过战争来重新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战争势必使帝国主义的力量互相削弱,从而在整个帝国主义链条上造成薄弱环节,个别国家的无产阶级就有可能从这个最薄弱的环节突破帝国主义阵线,首先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
所以说列宁的这个结论也是正确的。
这个例子说明,真理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真理的绝对性我们把它称为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我们把它称为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就是说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及人的思想的客观内容,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对真理,
就是说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达到一定的广度,不可能穷尽它的一切方面和一切过程;即使是对某些方面和某些过程的认识,也只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具有近似的、不够完善的性质。
每一个真理,从它确确实实是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从这点来说,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但它反映客观世界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只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从这一点来说,它又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如上面所讲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同时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结论,这个结论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作出的,是对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规律的正确反映。
从这点来说,它的正确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绝对真理。
但是马克思、恩格斯这个结论又仅仅适用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到了帝国主义阶段,由于条件变了,它就不适用了。
从这点来说,它又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相对真理。
同样,列宁关于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取得胜利,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取得胜利的结论,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的规律作出的,是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对帝国主义阶段来说,它是正确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是绝对真理。
然而它又仅仅适用于帝国主义阶段,从这点说,它又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相对真理。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两个方面,即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但是,人们对真理的获得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真理是过程。
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人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没有止境。
从无限发展的人类认识的总体来说,能够认识这个客观世界,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认识又总是通过一定历史时代、一定的人去实现。
任何时代、任何个人所获得的真理性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它只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一定过程、一定部分和一定的层次,而不可能穷尽客观世界。
所以,任何真理又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只有懂得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原理,我们才能懂得人类的认识是怎样逐步发展的,也才能懂得,必须坚持真理,相信真理的正确性;同时必须发展真理,使真理不断深化和完善,在人类认识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什么“至高点”和“顶峰”。
积极投身于实践,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才是正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