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油加工工艺知识问答
一文全面了解煤焦油以及煤焦油加工工艺!

一文全面了解煤焦油以及煤焦油加工工艺!沥青基碳材料本文来源:网络精彩文章现在开始煤炭干馏时生成的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
简称焦油。
煤焦油按干馏温度可分为低温煤焦油、中温煤焦油和高温煤焦油,在焦炭生产中得到的煤焦油属于高温煤焦油。
它是粗煤气冷却过程中冷凝、分离出来的焦炉煤气净化产品之一。
煤焦油一般作为加工精制的原料以制取各种化工产品,(见煤焦油加工)也可直接利用,如作为工业型煤、型焦和煤质活性炭用的粘结剂的配料组分,还可用作燃料油、高炉喷吹燃料以及木材防腐油和烧炭黑的原料。
1、形成和回收装炉煤在隔绝空气的炭化室加热时析出的挥发分,通过焦饼与炭化室炉墙之间的空隙和炽热焦炭、半焦自身的缝隙,以及煤料间隙进入炉顶空间,在700~850℃高温下发生二次热分解反应(烷烃裂解和芳构化反应,环烷烃脱氢反应,酚类脱水、缩合反应,芳香烃和杂环化合物脱烷基反应等)。
这些700℃左右的气态煤干馏产物夹带着煤尘、焦尘和热解炭,经上升管进入集气管,被循环氨水急冷至70~80℃。
在集气管中,大部分煤尘、焦尘、热解炭和部分高沸点的煤焦油被冷凝、冲洗下来。
余下的雾状或蒸气状态的煤焦油在焦炉煤气初冷器及其后的煤气净化设备中逐步冷凝分离。
冷凝分离出来的煤焦油汇集至焦油氨水分离器,初步脱除氨水和焦油渣,分离出煤焦油。
煤炭高温干馏时,煤焦油的产率一般为干煤质量的3~4.5%。
2、组成与性质煤焦油是一种高芳香度的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绝大部分为带侧链或不带侧链的多环、稠环化合物和含氧、硫、氮的杂环化合物,并含有少量脂肪烃、环烷烃和不饱和烃,还夹带有煤尘、焦尘和热解炭。
刚回收的煤焦油还含有5%左右的溶有多种无机盐和其他杂质的水分。
由于有颗粒极细的热解炭的存在,水分往往和油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煤焦油的绝大多数组分熔点较高,但由于大量单体化合物互相溶解而形成低共溶混合物,使煤焦油在常温下仍呈液体状态。
煤焦油的许多组分还组成大量多元共沸体系,给蒸馏分离造成很大困难。
煤焦油生产工艺

煤焦油生产工艺
煤焦油是炼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主要副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煤焦油主要用于化工、建材和能源行业等领域,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在煤制气中加工成合成气和化肥。
煤焦油生产工艺一般包括原料准备、破碎炼焦、煤焦油提取和清洁利用等几个步骤。
首先是原料准备。
煤焦油的生产需要使用符合要求的优质炼焦煤作为原料。
这些炼焦煤需要在操作前通过破碎、筛分等步骤进行预处理,以使其符合生产要求。
其次是破碎炼焦。
破碎炼焦是指将原料煤炭进行破碎,然后将破碎后的煤炭进行炼焦。
炼焦一般采用焦炉进行,主要步骤包括煤炭装料、预热、干馏和装炭等。
在焦化过程中,煤炭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等产品。
然后是煤焦油提取。
煤焦油提取是指在焦化过程中产生的煤焦油进行提取,以获取高质量的煤焦油产品。
传统的煤焦油提取方法是采用冷却、沉淀和离心等物理方法,将煤焦油与其他杂质分离。
而现代的煤焦油提取方法则采用溶剂萃取、蒸馏提取等化学方法,以提高提取效率和质量。
最后是清洁利用。
煤焦油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制造沥青、染料、润滑油等化工产品。
另外,煤焦油还可以用作燃料,用于发电、加热等能源领域。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
清洁利用煤焦油成为了行业发展的趋势,通过加工和改性,可以将煤焦油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总体来说,煤焦油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破碎炼焦、煤焦油提取和清洁利用等几个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可以提高煤焦油的质量和产量,促进煤焦油的清洁利用和经济价值的实现。
煤焦油深加工工艺流程

煤焦油深加工工艺流程煤焦油是从煤炭中提取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多种有机化合物和化工产品。
煤焦油经过深加工能够进一步提取和分离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使其综合利用价值得到最大化。
下面将介绍煤焦油深加工的工艺流程。
首先,对原始的煤焦油进行预处理,主要是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
这一步通常采用过滤或离心分离的方法,将煤焦油中的悬浮物和固体杂质去除掉,以确保后续操作的顺利进行。
接下来,对经过预处理的煤焦油进行蒸馏分离。
这一步是将煤焦油中的组分按照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和提纯。
一般来说,煤焦油可以分为轻油、中油和重油三个部分。
通过在不同温度区间进行蒸馏,可以将其中的轻质组分如石油醚、汽油等分离出来,并通过冷凝收集进行后续加工。
对于轻油部分,常见的加工方式之一是裂解。
裂解是一种将长链烃分子分解成短链烃的化学反应。
通过加入催化剂和调整温度、压力等工艺条件,可以将轻油中的烷烃和芳烃裂解成较低碳数的烃类,如丙烷、丁烷、苯等。
这些短链烃类可以作为燃料或者化工原料进一步利用。
另一种加工方式是氢化处理。
氢化是一种在高温和高压下加入氢气反应的方法,可以将轻油中的不饱和烃和杂质去除,提高其稳定性和纯度。
经过氢化处理后的产品可作为燃料油或者有机溶剂使用。
对于中油和重油部分,常见的加工方法是萃取和脱硫。
通过使用溶剂进行萃取,可以将中油中的芳烃和酚类物质分离出来,产生高纯度的化工原料。
而脱硫则是一种将重油中的硫化物去除的方法,通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并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
最后,对经过深加工处理后的产品进行精制和包装。
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可以进行蒸馏、洗涤和再生等过程,使产品的纯度和质量达到要求。
之后,将产品分装到不同规格的容器中,以便储存和销售。
总结起来,煤焦油的深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蒸馏分离、裂解、氢化处理、萃取和脱硫等环节。
通过这些加工操作,可以将煤焦油中的各种组分分离和提纯,生产出多种有机化合物和化工产品,实现煤焦油的综合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
煤焦油加工技术

煤焦油加工技术概述煤焦油是经过焦化过程获得的一种副产品,它是一种混合物,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煤焦油加工技术是将煤焦油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和加工,以提取有用的化学品和能源。
本文将介绍煤焦油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加工方法以及其应用领域。
基本原理煤焦油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煤焦油中不同成分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
煤焦油中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蒸馏、萃取、结晶、氧化等方式进行分离和纯化。
在加工过程中,利用不同成分的沸点、相溶性、溶剂选择性等特性,可以将煤焦油中的有机化合物逐步分离出来。
常用的加工方法1. 蒸馏蒸馏是最常用的煤焦油加工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可以将煤焦油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和反复蒸馏。
蒸馏过程中,较轻的组分会先升华或沸腾,并被收集。
2. 萃取萃取是利用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性来分离煤焦油中不同成分的方法。
常用的萃取剂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通过调整溶剂的配比、温度和压力,可以选择性地萃取出煤焦油中的目标组分。
3. 结晶结晶是使用溶剂或其他物质来冷却煤焦油溶液,以使目标组分在低温下结晶出来。
通过控制结晶温度和退火过程,可以获得纯净的结晶产物。
结晶方法适用于一些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
4. 氧化氧化是利用氧化反应来将煤焦油中的某些组分转化为目标化合物的方法。
常见的氧化方法包括空气氧化和化学氧化。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可以实现煤焦油加工中的一些重要反应,如酚醛树脂的制备等。
应用领域煤焦油加工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化学工业煤焦油加工技术可以将煤焦油中的有机化合物提取出来,用于生产化学品。
例如,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可以用于涂料、油墨、染料等的生产。
此外,一些煤焦油中的杂质可以通过加工技术去除,提高化学品的纯度和质量。
2. 能源利用煤焦油中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可以用作能源的补充。
煤焦油加工技术问答(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1.低温煤焦油和高温煤焦油有何区别?按炼焦温度不同,煤焦油可分为低温焦油和高温焦油。
低温焦油为褐黑,密度较小,其组成中烷烃、烯烃及芳香烃类约占50%,酚类含量可达30%左右。
高温焦油色黑,密度较大,是低温焦油在高温下二次分解的产物,因而在组成上与低温焦油有根本性区别。
高温焦油主要是由芳香烃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目前查明的有480多种。
本文主要讨论高温焦油。
2.高温煤焦油是怎样形成的?煤在炼焦过程中的产物(主要是500℃前胶质体分解形成的热分解产品)在荒煤气导出过程中,受到焦炭、半焦及炉顶空间高温作用而二次裂解,最后形成高温煤焦油呈气态被煤水带走,经过冷凝析出形成高温煤焦油(以后称煤焦油)。
其过程示意如下:煤热分解500℃低温煤焦油800℃以上高温煤焦油二次裂解(气态)→冷凝聚集分离→粗苯工段→焦油大槽。
(液态焦油) (洗萘)3.焦油有哪些物理性质?工厂常用哪些指标检查焦油质量?焦油在常温下是一种黑褐色、粘稠,有特殊气味的油状液体,20℃时相对密度在1.12~1.22之间。
工厂一般用焦油全分析检查焦油质量,全分析一般包括以下项目:20℃时的相对密度、水分、游离炭、灰分、蒸馏试验、萘、粗蒽、酚、吡啶盐基含量等。
蒸馏试验用于测定焦油各馏分及沥青产率。
它是工业中估计焦油工艺性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对蒸馏加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4.焦油主要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组成焦油的化合物一般可分为哪几类?构成焦油主要元素有五种:C、H、O、N、S。
此外还有极少量其他元素和稀有元素。
组成焦油的化合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其中以中性环族芳香烃有机化合物为主,约占90%以上)。
(1)是性碳氢化合物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及其衍生物)、萘(a-、B-甲基萘及其衍生物),蒽、菲、芘、屈、茚、芴、苊等。
(2)含氧化合物可分为两类:①酸性---在侧链上带氧化合物;②中性---环上带氧的化合物。
属于①类的酚有三种甲酚和六种二甲酚的同分异构体等。
焦油加工工艺知识问答

焦油加工工艺知识问答填空题1、焦油中萘含量为 8—10%。
2、焦油脱水分为初步脱水和最终脱水,焦油脱水要求,一段泵前水分 1.5% ,二段泵前水分 0.5% 。
3、焦油脱盐是在一段柱塞泵前加Na2CO3,焦油脱盐加纯碱的浓度为8--10% ,焦油脱盐后的pH值 7—8 为宜,脱盐后的焦油中,固定铵盐含量为 0.01g/kg 。
4、焦油初步脱水是在原料槽内,焦油最终脱水是在无水焦油槽内进行。
5、焦油蒸馏所用管式炉为圆筒式管式炉。
6、焦油蒸馏用管式炉所提供的热能为 23400 KJ/h。
7、当二段炉管出口温度升到 180℃时,一段柱塞泵前加碱。
8、焦油开工,当二段炉管出口温度升至 320—340 ℃时,窃取中温沥青,当馏分塔顶部温达到 110 ℃时,酚油侧线℃以上时,轻油到回流。
9、焦油开工,当二段炉管出口温度升至 150 ℃时,改为内循环操作。
10、焦油开工,馏分塔顶温达到 110 ℃,馏分塔打回流,当二蒸发器顶温达 340—350 ℃二蒸发器打回流。
11、当纯碱液高位槽的液面低于 0.3 与泵工联系送碱。
12、生产筑路油时,回配葱油量的多少要根据筑路油的软化点。
13、焦油开工,当二段炉管出口温度降到 320—340 ℃时,打开二次蒸发器外循环管阀门。
14、焦油开工,馏分塔顶温度降到 90 ℃时,停轻油回流泵。
15、焦油蒸馏所用管式炉主要分为辐射段、对流段、烟囱三部分。
16、本工段焦油蒸馏属于单塔式工艺流程。
17、本工段使用的馏分塔是浮阀式。
18、过热蒸气入塔温度要求大于 360 ℃。
19、中温沥青的出口温度约为 370—375 ℃,生产中温沥青其软化点要求75—90 ℃。
20、轻油馏分的蒸馏试验要求在180℃之前流出量不小于 90% 。
21、焦油精制率等于 93% 。
22、沥青从二蒸发器出来,要在密闭储槽内冷却至 180—200 ℃,才能进到刮板机。
23、焦油在被加工前,在储槽内的温度要求在 85—90 ℃。
焦油生产工艺

第一章冷鼓工段1、焦油生产工艺从焦炉炭化室出来的荒煤气在桥管处被循环氨水喷洒冷却,温度由700~800℃降至75~85℃,经气液分离器后煤气进入三台并联操作的横管冷却器,在此被冷却至22℃左右后进入电捕焦油器,除去焦油雾后经鼓风机送往后序工序净化;焦油氨水混合液进入三台并联操作的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在此焦油氨水与焦油渣按自重分层,上部氨水靠自流进入循环氨水槽,中部焦油自流进入焦油中间槽,下部沉淀下来的焦油渣被刮板机连续不断地刮至排渣装置,用焦油渣小车送至煤厂掺混炼焦。
煤气在横管冷却器中分两段冷却,上段用循环水,下段用制冷水。
上段和下段的冷凝液分别通过冷凝液液封槽进入上下段循环槽,然后分别用上下段循环泵送回初冷器进行循环喷洒,吸收煤气中的焦油、萘等杂质。
上下段循环槽互相连通,下段循环槽多余的冷凝液送至机械化氨水澄清槽;为了保证横管冷却器冷却效果,在其顶部用热氨水定期冲洗,以清除管壁上的焦油、萘等杂质。
含焦油雾的煤气进入电捕焦油器后,通过气体分布筛板被均匀地分布到各沉淀管中,在电极区发生电离,尘粒荷电使焦油雾和煤气分离。
被分离出来的焦油雾滴沿着蜂窝状的沉淀极向下流动,从电捕底部流出,进入电捕水封槽,由液下泵送至机械化氨水澄清槽,捕除焦油雾的煤气进入鼓风机。
进入循环氨水槽的氨水,大部分做为循环氨水送往焦炉冷却荒煤气,少部分送至横管冷却器、电捕焦油器、终冷塔、预冷塔等处用来清洗设备,还有一少部分用做高压氨水用于焦炉的无烟装煤。
而多余的氨水送至剩余氨水槽,由剩余氨水泵送往蒸氨塔进行蒸氨。
进入焦油中间槽的焦油,静置分离后送往罐区外售。
2、焦油生产工艺技术指标冷凝鼓风系统煤气系统横管冷却器前煤气温度:75~85℃横管冷却器后煤气温度:20~24℃电捕焦油器出口煤气中焦油含量:≤10mg/Nm3电捕焦油器后煤气含氧量:0.8%报警;2.0%电捕停车。
横管冷却器系统横管冷却器上段循环水入口温度:32℃左右横管冷却器上段循环水入口温度:40℃左右横管冷却器下段制冷水入口温度:16℃左右横管冷却器下段制冷水入口温度:23℃左右横管冷却器阻力≦1.5KPa横管冷却器前吸力:-0.3~-0.8Kpa电捕焦油器系统电捕焦油器的工作电压:3.5~4.5万伏电捕焦油器的工作电流:800~1200毫安电捕焦油器绝缘箱温度:≦80℃、≧100℃报警,≦70℃、≧110℃报警连锁保护用净煤气流量为:80m3/h电捕焦油器阻力:≦1.5KPa电捕焦油器后煤气含氧量:≧0.8%报警,≧2.0%报警联锁槽区系统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界面液位上限:≦1.7m,下限≧1.4m剩余氨水槽液位(距底):上限≦8m;下限≧1m上段冷凝液循环槽液位:1.5m左右焦油中间槽液位:2.5m左右焦油中间槽温度:75~85℃泵循环氨水流量:1400m3/h循环氨水泵出口压力:0.7MPa剩余氨水泵出口压力: 0.5MPa高压氨水泵出口压力: 4.0MPa各泵轴承、轴套温度: ≦70℃,电机温升(或按铭牌规定): ≦60℃鼓风机鼓风机前吸力: ≧-3.5KPa鼓风机后压力: ≦26.5KPa煤气流量: 50000~102000m3/h鼓风机工作电流: ≦68A集气管煤气压力: 120~140Pa前导向控制: ≧0(无自动调节则无此指标)鼓风机油站用油:L-TD46鼓风机报警及停机条件:鼓风机转速指示报警联锁:<500r/min,报警联锁鼓风机轴位移指示报警联锁: >0.4mm,>0.8mm停车鼓风机振动指示报警联锁: >87um,>107um停车鼓风机煤气进口温度指示报警联锁:≧45℃停车(报警、联锁)鼓风机煤气出口温度指示报警联锁:≧70℃停车(报警、联锁)鼓风机轴承温度指示报警联锁:≧75℃报警,≧85℃停车鼓风机喘振脉冲数:>3in25sec主电机轴承温度指示报警联锁:≧75℃报警,≧80℃停车主电机定子温度指示报警联锁:≧105℃报警,≧155℃停车主电机振动指示报警联锁:>4.5mm/sec报警,>7.1mm/sec停车鼓风机润滑油温度指示报警联锁:≦20℃,≧45℃报警,鼓风机润滑油压:≦0.06MPa停车(报警、联锁)鼓风机润滑油箱液位指示报警联锁:≦300mm报警≦260mm停车3、电捕焦油器工作原理电捕焦油器内有数量不等的六角形蜂窝管,每根管子中心悬挂一根金属导线,金属导线与高压直流电的负极相连,为电晕极。
焦油深加工基本方法简介

4.煤焦油蒸馏煤焦油是煤在干馏和汽化过程中获得的液体产品。
依据干馏温度和方法的不同可得到以下几种焦油:低温〔450~650 ℃〕干馏焦油;低温顺中温〔600~800 ℃〕发生炉焦油;中温〔900~1000 ℃〕立式炉焦油;高温〔1000 ℃〕炼焦焦油。
无论哪种焦油均为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的黏稠状液体,简称焦油。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低温焦油和高温焦油。
低温焦油呈黑褐色,密度较小,其组成中烷烃、烯烃及芳香烃约占50%,酚类含量可达30%左右〔主要是高级酚〕,其余为吡啶类为主的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及胶状化合物。
高温煤焦油为黑色,密度大,是低温焦油在高温下二次分解的产物,因而,在组成上与低温焦油有根本的区分。
高温焦油主要是由芳香烃所组成的简单混合物。
其中很多有机化合物是塑料、合成纤维、染料、合成橡胶、农药、建筑材料、耐高温材料以及国防工业的贵重原料。
不同的焦油在组成上有很大差异,中温、低温焦油含酚高、含水高。
在煤焦油加工利用方面,除了一些特地加工低、中温焦油用来生产甲酚等产品的焦油加工厂,绝大多数焦油加工厂只加工高温煤焦油。
近年来我国高温煤焦油产量增长很快,带动了煤焦油加工业的进展。
这里主要争论高温煤焦油加工的生产和安全。
焦油加工工艺按处理量不同而承受不同的装备水平。
小型焦油加工承受釜式间歇蒸馏工艺,大中型焦油加工承受管式炉加热的连续蒸馏工艺。
焦油加工的产品路线不同,工艺路线也有所不同。
3.1焦油蒸馏前的预备为了保证焦油蒸馏的安全稳定操作,提高设备的生产力量及加强设备的维护,煤焦油在蒸馏前应做好预备工作。
3.1.1焦油质量的均合对于焦油加工来说,焦油最重要的性质是喹啉不溶物〔QI 〕、水和灰分含量,由于它们会影响焦油蒸馏操作稳定和蒸馏残液沥青的质量。
在焦油蒸馏过程中,焦油含萘波动 1 %,就会严峻影响各馏分的质量变化,并给蒸馏操作带来困难。
焦油QI 含量波动大于1.5 %,中温沥青QI 含量波动在3%左右,对其应用和改质沥青生产会带来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油加工工艺知识问答填空题1、焦油中萘含量为 8—10%。
2、焦油脱水分为初步脱水和最终脱水,焦油脱水要求,一段泵前水分 1.5% ,二段泵前水分 0.5% 。
3、焦油脱盐是在一段柱塞泵前加Na2CO3,焦油脱盐加纯碱的浓度为8--10% ,焦油脱盐后的pH值 7—8 为宜,脱盐后的焦油中,固定铵盐含量为 0.01g/kg 。
4、焦油初步脱水是在原料槽内,焦油最终脱水是在无水焦油槽内进行。
5、焦油蒸馏所用管式炉为圆筒式管式炉。
6、焦油蒸馏用管式炉所提供的热能为 23400 KJ/h。
7、当二段炉管出口温度升到 180℃时,一段柱塞泵前加碱。
8、焦油开工,当二段炉管出口温度升至 320—340 ℃时,窃取中温沥青,当馏分塔顶部温达到 110 ℃时,酚油侧线℃以上时,轻油到回流。
9、焦油开工,当二段炉管出口温度升至 150 ℃时,改为内循环操作。
10、焦油开工,馏分塔顶温达到 110 ℃,馏分塔打回流,当二蒸发器顶温达 340—350 ℃二蒸发器打回流。
11、当纯碱液高位槽的液面低于 0.3 与泵工联系送碱。
12、生产筑路油时,回配葱油量的多少要根据筑路油的软化点。
13、焦油开工,当二段炉管出口温度降到 320—340 ℃时,打开二次蒸发器外循环管阀门。
14、焦油开工,馏分塔顶温度降到 90 ℃时,停轻油回流泵。
15、焦油蒸馏所用管式炉主要分为辐射段、对流段、烟囱三部分。
16、本工段焦油蒸馏属于单塔式工艺流程。
17、本工段使用的馏分塔是浮阀式。
18、过热蒸气入塔温度要求大于 360 ℃。
19、中温沥青的出口温度约为 370—375 ℃,生产中温沥青其软化点要求75—90 ℃。
20、轻油馏分的蒸馏试验要求在180℃之前流出量不小于 90% 。
21、焦油精制率等于 93% 。
22、沥青从二蒸发器出来,要在密闭储槽内冷却至 180—200 ℃,才能进到刮板机。
23、焦油在被加工前,在储槽内的温度要求在 85—90 ℃。
24、焦油轻油回流泵是屏蔽泵。
25、焦油停泵,当二段炉管出口温度降至 180 ℃时,停一段柱塞泵前加纯碱,馏分塔温度降至 90 ℃时,停轻油回流泵。
26、焦油的一次气化过程是在二次蒸发器内最后完成的。
27、混合分质量要求含萘 45—55 ,初馏点 200 ℃,干点 295—305 ℃。
28、正常情况下,二蒸发器年清扫一次,馏分塔年清扫一次。
29、一蒸发器顶部温度 105—115 ℃,二蒸发器顶部温度:中温沥青时℃,软℃,二蒸发器底部温度 370—375 ℃。
30、馏分塔顶部温度 139 ℃,馏分塔底部温度 292 ℃,过热蒸气入塔温度℃31、开工窃取沥青时,二段炉管出口温度 330 ℃,停工窃取沥青时,二段炉管出口温度 320 ℃。
32、馏分塔回流量 5—7M3 /h 。
33、混合分冷却器出口温度 75—100 ℃。
34、馏分塔气相压力(塔底)不大于 60KPa 。
35、二段泵后无水焦油pH值为宜。
36、一段炉管出口温度125 ℃,二段炉管出口温度395—400 ℃。
38、炉膛温度不大于 800 ℃,烟道温度不大于 300 ℃。
41、焦油开工动力要求:蒸气压力 0。
3 Pa , 煤气压力大于3000Pa;仪表风压大于4500 Pa ,水压 20 MPa。
42、新鲜洗油质量要求含萘不大于,冷却至时无结晶物。
43、开工时塔顶放散小阀门要处于全开的位臵;开工时,油水分离器必要时要预热,清扫后要放水。
44、管式炉点火前,必须用消防蒸汽吹扫炉膛至烟囱冒汽。
45、用煤气加热的设施,当突然灭火后,不能先开煤气后点火。
46、点燃煤气时,必须先把点火棒伸向火嘴,再开煤气阀门。
47、蒸馏设备停产后,温度在 50 ℃以上时,不可拆卸人孔、手孔查看。
48、正常生产时,无水焦油槽不能抽气。
49、不准往沥青槽内扫汽进水,槽内有水时严禁将热沥青切入。
50、煤气压力降至 800 Pa 以下时禁止使用。
51、本厂焦油蒸馏得到三混、轻油、二蒽油、中温沥青、一蒽油产品。
52、焦油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储存、脱水、脱盐、均化。
53、焦油轻油相对密度不大于 0。
88 kg/m3 ,180℃前馏出量不小于95% 。
二、选择题1、焦油脱盐加纯碱液,纯碱的分子式是(①)。
①Na2CO3 ②NaOH ③NaHCO32、轻油馏分的干点要求180℃前馏出量不小于(①)。
①90%②93%③96%3、本厂焦油蒸馏工艺属于(②)。
①两塔式②单塔式③半塔式4、本工段焦油蒸馏管式炉属于(①)。
①圆筒式②单塔式③半塔式5、二段泵前无水焦油含水要求为(①)。
①小于0.5%②小于0.05%③小于5%6、脱盐后焦油中固定铵盐含量要求为(③)。
①小于0.1g/kg ②小于1g/kg ③小于0.01g/kg7、开工时,二段炉管出口温度升至(②)一段柱塞泵前加纯碱。
①100℃②150℃③200℃8、停工时,馏分塔顶温降至(①),停轻油回流。
①90℃②115 ℃③150℃9、馏分塔气相压力不大于(①)Mpa.①0.07 ②0.05 ③0.110、本厂焦油蒸馏用管式炉热负荷为()KJ/h.①100 ②150 ③20011、管式炉炉膛温度不大于(②)。
①650℃②800℃③900℃12、馏分塔的回流量控制在()。
①1.5~2m3/h ②2~4m3/h ③0.5~1.5m3/h13、生产筑路油是将(③)回配沥青中。
①轻油②残油③蒽油14、焦油质量规格中水分不大于(②)。
①1%②4%③5%④3%15、三混馏分要求含萘(①)。
①40%~55%②55%~60%③60%~70%④60%16、焦油相对密度()应在(①)范围内。
①1.17~1.2 ②0.8~0.9 ③1.2~1.5 ④0.9~117、本工段使用的调节阀是(①)。
①气动调节阀②电动调节阀③以上两者都有18、焦油轻油回流泵属于(②)。
①漩涡泵②离心泵③齿轮泵19、控制一段泵焦油上量的调节阀应是()。
①气开式②气闭式20、焦油切去馏分最前面的一个是(④)。
①酚油馏分②洗油馏分③萘油馏分④轻油馏分21、蒽油馏分中主要含有(②)。
①蒽、菲、咔唑②联苯、蒽、苊③蒽、氧葱④蒽、萘22、甲基萘主要存在于(④)。
①萘油馏分②重奔③蒽油馏分④洗油馏分23、初馏分中含量最高的是(②)。
①二馏化碳②环茂二烯③甲苯24、工业萘可用于制作(①)产品。
①苯酐②化肥③糖精25、混合分的质量,要求含萘(②),初馏点〉205℃,干点285~295℃。
①34%~40%②44%~55%③54%~60%三、判断题1、正常生产中,突然停电,应立即停炉。
(√)2、开工切取中温沥青,二段炉管出口温度为340℃。
(√)3、馏分塔顶部温度为105~110℃。
(√)4、管式炉点火前,必须用蒸汽吹扫炉膛至烟筒冒汽。
(√)5、沥青软点偏高时应适当加火。
√6、采出的混合分初馏点偏低,干点正常,应适当降回流。
(√)7、开工时,二段炉管出口升温速度,在250℃前为60℃/h,250℃后60~100℃/h。
(×)8、焦油洗液是高温煤焦油230~300分(×)9、焦油管式炉烟道温度不得大于400℃(),炉膛温度不得大于800℃。
(√)10、二段泵前加纯碱是为了去除焦油中的铵盐,因此加NaOH也可以。
(×)11、焦油的最后脱水是在管式炉对流段及一蒸发器内进行的。
(√)12、酚类能与水部分互溶,其溶解度随温度增高而减少。
(×)13、突然停风,应立即把煤气调节仪表改为手动。
(√)14、沥青软化点通过调节入塔过热蒸汽量和二段出口温度来调节。
(√)15、焦油脱水一段柱塞泵后水分小于4%,二段柱塞泵后水分小于10%。
(×)16、焦油开工由外循环改为内循环,应先打开二蒸发器进口和放空阀门,然后关外循环管的阀门。
(√)17、生产中温沥青,沥青软化点为98℃,此时处于不合格状态,适当降火。
(√)四、问答题1、焦油开工,外循环路线是怎样的?答:入塔阀门关闭,外循环管线畅通2、管式炉如何点火?答:1、检查煤气压力,2、检查烟囱、翻板、盲板3、检查煤气放散、爆破实验4、3、长时间停电,如何操作?答:1、熄火2、按停工处理3、管道放空4、焦油含水过高,对产生有何不良影响?答:当焦油中水份含量增加时,不仅运输焦油时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在蒸馏时引起许多不良后果。
在管式炉操作中,焦油含水量高,送入管式炉一段焦油必须提高加热温度,否则从一段蒸发器下来的无水焦油水份也大,这样造成无水焦油在管式炉二段加热时要产生很高的压力,这样不仅影响了设备维护与生产安全,同时也限制了管式炉的焦油处理量。
5、焦油加工前为何要脱盐?答:焦油所含水份中溶有氯化铵、硫氰化铵、硫酸铵等。
这部分盐类在焦油最后脱水阶段仍留在焦油中,当加热到220~250℃的温度时,固定铵盐会分解成游离酸和氨。
例如:氯化铵会分解成为游离的盐酸和氨气。
产生的酸存在于焦油中,回会引起管道和设备的严重腐蚀。
同时铵盐还会使焦油馏分与水起乳化作用,对萘油馏分的脱酚操作十分不利。
因此,焦油必须在蒸馏前进行脱盐处理6、一段泵前为何要加入纯碱液?答:在焦油进入管式炉一段最终脱水前加入Na2CO3熔液,使固定铵盐转化为稳定的钠盐如:2NH4Cl + Na2CO3→ 2 NH3+ C02+ 2NaCl + H2O,防止设备腐蚀7、焦油集中加工有什么优点?答:一些大型或集中加工的焦油精制车间,常常处理几个回收车间和厂的焦油,这些焦油在组成、比重、游离炭和灰分含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
此外,焦油中还要混入终冷器洗下来的萘及精苯残油等。
如不经预先均匀混合,对焦油连续蒸馏操作的稳定性会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对来自不同地方的焦油应用单独贮槽贮存,然后用泵送入混合槽内,利用受油管的特殊装臵进行混合,以保证焦油组成的均匀化。
8、焦油开工,对动力供应有什么要求?答:蒸汽压力0.4-0.6MPa,量14t/h,压缩空气0.7MPa,,工业新水29.3M3/h,净循环水438M3/h,浊循环水15M3/h.9、什么是一次气化温度?答:一次汽化温度指经管式炉加热后的焦油进入二次蒸发器闪蒸时,气液两相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温度。
10、焦油馏分产率、沥青软化点与一次气化温度有什么关系?.答:根据一次汽化过程的性质,一次汽化温度和管式炉二段出口温度,对于馏分和沥青产率及沥青质量(软化点、游离碳含量等)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当直接过热蒸汽的流入量一定时,提高一次汽化温度(即提高管式炉二段出口温度)时,馏分产率随之提高,而沥青产率减少,同时沥青软化点及游离碳含量也随之增加。
11、影响馏分塔操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原料焦油的性质与组成;(2)焦油泵流量。
(3)冷凝冷却系统操作的影响。
(4)塔顶轻油回流量及性质。
(5)各侧线位臵及开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