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验方法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验方法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验方法
一、外观检查:
对电子元器件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观察元器件是否有明显的外观缺陷,如裂纹、变形、氧化等。

还需要检查元器件的标识、标志、焊接等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明显的灰尘、污渍等。

二、尺寸检查:
对电子元器件的尺寸进行检查,包括检查元器件的外观尺寸、引脚距离、引脚长度等是否符合规定。

还需要检查元器件的焊盘、焊接孔、孔径等是否符合要求,并且与其他组件的配合是否良好。

三、电性能检查:
对电子元器件的电性能进行检查,包括使用电阻表、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检测元器件的电阻、电流、电压等参数是否符合规定。

还可以使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仪器检测元器件的频率、波形、谐波等特性。

四、功能性能检查:
对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性能进行检查,即检测元器件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

可以通过将元器件连接到相应的电路中,进行电路的调试和测试,观察元器件的工作状态和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五、可靠性测试:
对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进行测试,包括温度试验、湿度试验、振动试验、冲击试验等。

通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元器件进行长时间的测试,观察元器件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情况,评估其可靠性和适应性。

以上是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验方法的一些基本内容,不同的元器件可能有不同的检验方法和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进行元器件检验时,需要使用合适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正确操作并记录检测结果,以确保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
1.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最基本的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之一,通过目
视观察和仪器测量等手段检查元器件的形状、尺寸、表面质量和引线等外
观特征。

主要检查项包括器件封装形式、引脚排列与间距、引线长度与弯
曲度、焊盘和焊接质量、器件表面缺陷等。

2.物理性能检测:物理性能检测是用来检验电子器件内外部物理特性
的方法,包括尺寸、重量、密度、硬度、磁性、热特性等。

常用的方法有
测量封装尺寸、引脚间距、焊盘尺寸等;利用显微镜观察元器件表面形貌,配合金相显微镜来观察器件的金属结构和应力分布;测量元器件的质量、
密度和强度等指标。

3.电气性能检测:电气性能检测是检验元器件电性能的方法,主要包
括静态参数测试、动态特性测试和电容、电感、电阻等电性能参数测试。

常用的方法有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测量工具,对元器件的
电压、电流、频率、响应时间、电阻值等进行测试。

同时,还可以利用射
频信号源、功率测量器等专用设备对射频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

4.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是用来预测和评估电子元器件在特定条件
下的可靠性能的方法,包括环境可靠性测试、应力可靠性测试和可行性试
验等。

常用的方法有温度循环试验、高低温试验、湿热循环试验、振动试验、冲击试验、可靠性寿命试验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元器件在不
同环境和应力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和寿命,为设计和生产提供可靠性参考。

总结起来,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检测、电
气性能检测和可靠性测试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全面
评估和验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可靠工作。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电子元器件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以及常见的检验方法。

首先,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规格和性能要求:电子元器件应按照规定的性能参数和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和制造。

这些性能参数可以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容量等,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设计。

2. 可靠性要求:电子元器件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够在长时间运行和各种环境条件下稳定工作。

可靠性要求包括寿命、可靠性指标、故障率等。

3. 材料和工艺要求:电子元器件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材料的选择、制造工艺的控制等都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重要影响。

4. 环境适应性要求:电子元器件应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使用,包括温度、湿度、振动、射频等。

环境适应性要求的制定能够保证产品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其次,对电子元器件进行质量检验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检查:对电子元器件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表面是否有损坏和污染等。

外观检查是最基本且容易进行的一种检验方法。

2. 功能测试:通过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电气测试,检查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和满足规定的性能要求。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专门的测试设备和测试程序,能够全面和准确地评估产品的性能。

3. 寿命测试: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寿命测试,模拟实际使用和环境条件下的长期工作,评估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寿命测试可以使用加速寿命试验、循环寿命试验等方法进行。

4. 环境适应性测试: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环境适应性测试,模拟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使用,检查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环境适应性测试包括温度试验、湿度试验、振动试验、射频试验等。

5. 材料分析:对电子元器件的材料进行化学分析、物理测试等方法,检查其成分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电子元器件作为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严格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及常用的检验方法。

一、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标准:电子元器件的外观应无明显的划痕、氧化、损坏等不良现象,并且应符合制造商提供的样品、图纸和规范要求。

2. 尺寸标准:电子元器件的尺寸应符合制造商提供的图纸和规范要求,如焊盘大小、引脚间距、外壳大小等。

3. 材料标准:电子元器件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如导电材料的电导率、介质材料的绝缘强度等。

4. 结构标准: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如通孔的位置和数量、引脚与焊盘的连接方式等。

5. 功能标准: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如电容器的电容值、电阻器的阻值、二极管的正向电压等。

二、电子元器件的检验方法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常用的几种电子元器件的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用肉眼检查电子元器件的外观,包括是否有划痕、氧化、变形等不良现象。

2. 尺寸检验:使用量规、卡尺等工具测量电子元器件的尺寸,与制造商提供的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比对。

3. 材料检验:通过仪器测量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电导率、绝缘强度等。

4. 结构检验:对电子元器件的结构进行检验,如通孔的位置和数量、引脚与焊盘的连接方式等。

5. 功能检验:使用相应的测试仪器对电子元器件的功能进行测试,如电容器的电容值、电阻器的阻值、二极管的正向电压等。

6. 可靠性测试: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各种可靠性测试,如高温、低温、湿热、振动等环境试验,以评估元器件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

以上只是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的一部分方法,不同的元器件类型和制造商可能有不同的检验要求和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参考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是确保电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规定

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规定

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规定一、引言现代社会离不开电子设备,而电子设备的核心是电子元器件。

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维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的规定及流程。

二、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中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对元器件外观、标记、焊点等进行检查。

外观检验需按照以下规定进行操作:1.外观检查应在光线明亮、恰当的环境中进行,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2.检查元器件表面是否有划伤、变形、氧化等瑕疵。

3.检查元器件标记是否清晰、准确,包括型号、生产日期、品牌等信息。

4.对焊点进行检查,确保焊接牢固、没有虚焊、焊脚是否露锡等问题。

通过外观检验可以初步判断元器件的质量状况,为后续的功能性测试提供基础。

三、参数检测参数检测是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对元器件的各项电性能参数进行测量和验证。

参数检测需要按照以下规定进行:1.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根据元器件类型和规格,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和参数。

3.按照标准工作条件进行参数测量,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等。

4.对测试结果进行比对,确保元器件的参数符合规定的范围。

参数检测是电子元器件质量的核心环节,严格的参数检测有助于降低产品的故障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四、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是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的最后一道环节。

它是对元器件在长时间使用和特殊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进行检验。

可靠性测试需按照以下规定进行:1.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和工作环境,模拟元器件的实际使用情况。

2.进行温度、湿度、振动等环境测试,确保元器件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稳定工作。

3.进行长时间的高负载、高频率等工作状态测试,验证元器件的耐久性。

4.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判断元器件的可靠性水平。

可靠性测试是保证元器件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测试可以提前排除潜在缺陷,提高产品的可信赖性。

五、质量记录和追溯为了确保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的可追溯性,需要建立质量记录和追溯体系。

电子元器件进货检验标准

电子元器件进货检验标准

电子元器件进货检验标准
首先,我们来看外观检验。

外观检验是最直观的检验方法,通过目视和简单的
测量,可以初步了解元器件的质量状况。

在外观检验中,应该检查元器件的外观是否完整,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损坏、变形、氧化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检查元器件的标识是否清晰、完整,以及焊接是否规范、牢固等情况。

这些都是外观检验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其次,是功能性能检验。

功能性能检验是电子元器件检验的核心内容之一。


功能性能检验中,需要根据元器件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案和标准。

例如,对于集成电路,需要进行输入输出特性测试、逻辑功能测试等;对于电阻、电容等被动元件,需要进行参数测试和稳定性测试等。

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功能性能检验,才能确保元器件的性能符合要求。

最后,是环境适应性检验。

电子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
影响,如温度、湿度、震动、腐蚀等。

因此,在进货检验中,也需要对元器件的环境适应性进行检验。

这包括对元器件的耐高温、耐低温、耐湿热、耐震动等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元器件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总之,电子元器件的进货检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
可靠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外观检验、功能性能检验和环境适应性检验,才能确保进货的元器件符合质量要求,为产品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电子元器件检验标准

电子元器件检验标准

电子元器件检验标准电子元器件是现代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对电子元器件进行严格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子元器件检验的标准和方法,以期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首先,电子元器件的外观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外观检验中,需要检查元器件的外观是否完整,表面是否有损坏、变形或者污垢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检查元器件的标识是否清晰可见,以及是否与相关文件中的描述一致。

外观检验可以直观地判断出元器件是否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是最基本的检验环节。

其次,电子元器件的尺寸检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尺寸检验需要使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对元器件的各项尺寸进行精确的测量。

这些尺寸包括元器件的长度、宽度、厚度等,需要与相关的标准进行比对,以确保元器件的尺寸符合要求。

尺寸检验可以有效地排除因尺寸偏差引起的安装和连接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电子元器件的材料和结构检验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材料和结构检验需要对元器件的材料进行分析,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元器件的结构进行检查,以确保元器件的内部结构完整,不会因材料或结构问题导致性能下降或损坏。

最后,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检验是电子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性能检验需要使用专门的测试设备,对元器件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

这些性能包括元器件的电气特性、工作温度范围、耐压和耐热能力等。

通过性能检验,可以确保元器件在实际使用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

综上所述,电子元器件的检验标准涵盖了外观、尺寸、材料、结构和性能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保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整个电子产品的质量水平。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电子元器件检验标准和方法能够对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促进电子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

常用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与经验下

常用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与经验下

常用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与经验下
一、热滑熔检测
热滑熔检测是传统的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它的检测原理是利用多种
功能检测仪和锡丝热熔焊的方法,使用检测仪的元器件焊接到PCB主板上,使用特殊的焊锡球活动焊锡,以及其他特殊的射频应用,使用热滑熔检测
可以识别的电子元器件有芯片、电容、电阻、射频元件、存储器等。

热滑
熔检测是一种经过测试的单点检测方法,即用热滑熔检测仪对检测仪的元
器件进行测试,以确定元器件是否损坏。

二、测量检测
测量检测是检测电子元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电子元器件最安全
的检测方法之一、测量检测基本上可以通过一台测量仪分析电子部件的特
性和数据,它可以检测出元件的位置、封装类型、频率,以及是否出现了
电性错误等。

测量检测也可以采用手工的方式,用万用表测量元件的电性
参数,以检验元件的正确性。

三、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是一种利用无损检测仪器快速、准确检测电子元件的方法,
例如利用超声波无损检测仪来检测元件,它可以快速检测出部件是否有损坏、有多少缺陷以及缺陷的位置等,可以大大提高电子元件的检测质量,
保证检测后的部件质量。

四、X-光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元器件检测方法元器件的检测是家电维修的一项基本功,如何准确有效地检测元器件的相关参数,判断元器件的是否正常,不是一件千篇一律的事,必须根据不同的元器件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判断元器件的正常与否。

特别对初学者来说,熟练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检测方法和经验很有必要,以下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经验和方法进行介绍供对考。

一、电阻器的检测方法与经验:1 固定电阻器的检测。

A 将两表笔(不分正负)分别与电阻的两端引脚相接即可测出实际电阻值。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根据被测电阻标称值的大小来选择量程。

由于欧姆挡刻度的非线性关系,它的中间一段分度较为精细,因此应使指针指示值尽可能落到刻度的中段位置,即全刻度起始的20%~80%弧度范围内,以使测量更准确。

根据电阻误差等级不同。

读数与标称阻值之间分别允许有±5%、±10%或±20%的误差。

如不相符,超出误差范围,则说明该电阻值变值了。

B 注意:测试时,特别是在测几十kΩ以上阻值的电阻时,手不要触及表笔和电阻的导电部分;被检测的电阻从电路中焊下来,至少要焊开一个头,以免电路中的其他元件对测试产生影响,造成测量误差;色环电阻的阻值虽然能以色环标志来确定,但在使用时最好还是用万用表测试一下其实际阻值。

2 水泥电阻的检测。

检测水泥电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与检测普通固定电阻完全相同。

3 熔断电阻器的检测。

在电路中,当熔断电阻器熔断开路后,可根据经验作出判断:若发现熔断电阻器表面发黑或烧焦,可断定是其负荷过重,通过它的电流超过额定值很多倍所致;如果其表面无任何痕迹而开路,则表明流过的电流刚好等于或稍大于其额定熔断值。

对于表面无任何痕迹的熔断电阻器好坏的判断,可借助万用表R×1挡来测量,为保证测量准确,应将熔断电阻器一端从电路上焊下。

若测得的阻值为无穷大,则说明此熔断电阻器已失效开路,若测得的阻值与标称值相差甚远,表明电阻变值,也不宜再使用。

在维修实践中发现,也有少数熔断电阻器在电路中被击穿短路的现象,检测时也应予以注意。

4 电位器的检测。

检查电位器时,首先要转动旋柄,看看旋柄转动是否平滑,开关是否灵活,开关通、断时“喀哒”声是否清脆,并听一听电位器内部接触点和电阻体摩擦的声音,如有“沙沙”声,说明质量不好。

用万用表测试时,先根据被测电位器阻值的大小,选择好万用表的合适电阻挡位,然后可按下述方法进行检测。

A 用万用表的欧姆挡测“1”、“2”两端,其读数应为电位器的标称阻值,如万用表的指针不动或阻值相差很多,则表明该电位器已损坏。

B 检测电位器的活动臂与电阻片的接触是否良好。

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1”、“2”(或“2”、“3”)两端,将电位器的转轴按逆时针方向旋至接近“关”的位置,这时电阻值越小越好。

再顺时针慢慢旋转轴柄,电阻值应逐渐增大,表头中的指针应平稳移动。

当轴柄旋至极端位置“3”时,阻值应接近电位器的标称值。

如万用表的指针在电位器的轴柄转动过程中有跳动现象,说明活动触点有接触不良的故障。

5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的检测。

检测时,用万用表R×1挡,具体可分两步操作:A 常温检测(室内温度接近25℃);将两表笔接触PTC热敏电阻的两引脚测出其实际阻值,并与标称阻值相对比,二者相差在±2Ω内即为正常。

实际阻值若与标称阻值相差过大,则说明其性能不良或已损坏。

B 加温检测;在常温测试正常的基础上,即可进行第二步测试—加温检测,将一热源(例如电烙铁)靠近PTC热敏电阻对其加热,同时用万用表监测其电阻值是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是,说明热敏电阻正常,若阻值无变化,说明其性能变劣,不能继续使用。

注意不要使热源与PTC热敏电阻靠得过近或直接接触热敏电阻,以防止将其烫坏。

6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检测。

(1)、测量标称电阻值Rt 用万用表测量NTC热敏电阻的方法与测量普通固定电阻的方法相同,即根据NTC热敏电阻的标称阻值选择合适的电阻挡可直接测出Rt的实际值。

但因NTC热敏电阻对温度很敏感,故测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 Rt是生产厂家在环境温度为25℃时所得的,所以用万用表测量Rt时,亦应在环境温度接近25℃时进行,以保证测试的可信度。

B 测量功率不得超过规定值,以免电流热效应引起测量误差。

C 注意正确操作。

测试时,不要用手捏住热敏电阻体,以防止人体温度对测试产生影响。

(2)、估测温度系数先在室温t1下测得电阻值Rt1,再用电烙铁作热源,靠近热敏电阻Rt,测出电阻值RT2,同时用温度计测出此时热敏电阻RT表面的平均温度t2再进行计算。

7 压敏电阻的检测。

用万用表的R×1k挡测量压敏电阻两引脚之间的正、反向绝缘电阻,均为无穷大,否则,说明漏电流大。

若所测电阻很小,说明压敏电阻已损坏,不能使用。

8 光敏电阻的检测。

A 用一黑纸片将光敏电阻的透光窗口遮住,此时万用表的指针基本保持不动,阻值接近无穷大。

此值越大说明光敏电阻性能越好。

若此值很小或接近为零,说明光敏电阻已烧穿损坏,不能再继续使用。

B 将一光源对准光敏电阻的透光窗口,此时万用表的指针应有较大幅度的摆动,阻值明显减些 此值越小说明光敏电阻性能越好。

若此值很大甚至无穷大,表明光敏电阻内部开路损坏,也不能再继续使用。

C 将光敏电阻透光窗口对准入射光线,用小黑纸片在光敏电阻的遮光窗上部晃动,使其间断受光,此时万用表指针应随黑纸片的晃动而左右摆动。

如果万用表指针始终停在某一位置不随纸片晃动而摆动,说明光敏电阻的光敏材料已经损坏。

二、电容器的检测方法与经验1 固定电容器的检测A 检测10pF以下的小电容 因10pF以下的固定电容器容量太小,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只能定性的检查其是否有漏电,内部短路或击穿现象。

测量时,可选用万用表R×10k挡,用两表笔分别任意接电容的两个引脚,阻值应为无穷大。

若测出阻值(指针向右摆动)为零,则说明电容漏电损坏或内部击穿。

B 检测10PF~0 01μF固定电容器是否有充电现象,进而判断其好坏。

万用表选用R×1k挡。

两只三极管的β值均为100以上,且穿透电流要些 可选用3DG6等型号硅三极管组成复合管。

万用表的红和黑表笔分别与复合管的发射极e和集电极c相接。

由于复合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把被测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予以放大,使万用表指针摆幅度加大,从而便于观察。

应注意的是:在测试操作时,特别是在测较小容量的电容时,要反复调换被测电容引脚接触A、B两点,才能明显地看到万用表指针的摆动。

C 对于0 01μF以上的固定电容,可用万用表的R×10k挡直接测试电容器有无充电过程以及有无内部短路或漏电,并可根据指针向右摆动的幅度大小估计出电容器的容量。

2 电解电容器的检测A 因为电解电容的容量较一般固定电容大得多,所以,测量时,应针对不同容量选用合适的量程。

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1~47μF间的电容,可用R×1k挡测量,大于47μF的电容可用R×100挡测量。

B 将万用表红表笔接负极,黑表笔接正极,在刚接触的瞬间,万用表指针即向右偏转较大偏度(对于同一电阻挡,容量越大,摆幅越大),接着逐渐向左回转,直到停在某一位置。

此时的阻值便是电解电容的正向漏电阻,此值略大于反向漏电阻。

实际使用经验表明,电解电容的漏电阻一般应在几百kΩ以上,否则,将不能正常工作。

在测试中,若正向、反向均无充电的现象,即表针不动,则说明容量消失或内部断路;如果所测阻值很小或为零,说明电容漏电大或已击穿损坏,不能再使用。

C 对于正、负极标志不明的电解电容器,可利用上述测量漏电阻的方法加以判别。

即先任意测一下漏电阻,记住其大小,然后交换表笔再测出一个阻值。

两次测量中阻值大的那一次便是正向接法,即黑表笔接的是正极,红表笔接的是负极。

D 使用万用表电阻挡,采用给电解电容进行正、反向充电的方法,根据指针向右摆动幅度的大小,可估测出电解电容的容量。

3 可变电容器的检测A 用手轻轻旋动转轴,应感觉十分平滑,不应感觉有时松时紧甚至有卡滞现象。

将载轴向前、后、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推动时,转轴不应有松动的现象。

B 用一只手旋动转轴,另一只手轻摸动片组的外缘,不应感觉有任何松脱现象。

转轴与动片之间接触不良的可变电容器,是不能再继续使用的。

C 将万用表置于R×10k挡,一只手将两个表笔分别接可变电容器的动片和定片的引出端,另一只手将转轴缓缓旋动几个来回,万用表指针都应在无穷大位置不动。

在旋动转轴的过程中,如果指针有时指向零,说明动片和定片之间存在短路点;如果碰到某一角度,万用表读数不为无穷大而是出现一定阻值,说明可变电容器动片与定片之间存在漏电现象。

三、电感器、变压器检测方法与经验1 色码电感器的的检测 将万用表置于R×1挡,红、黑表笔各接色码电感器的任一引出端,此时指针应向右摆动。

根据测出的电阻值大小,可具体分下述三种情况进行鉴别:A 被测色码电感器电阻值为零,其内部有短路性故障。

B 被测色码电感器直流电阻值的大小与绕制电感器线圈所用的漆包线径、绕制圈数有直接关系,只要能测出电阻值,则可认为被测色码电感器是正常的。

2 中周变压器的检测A 将万用表拨至R×1挡,按照中周变压器的各绕组引脚排列规律,逐一检查各绕组的通断情况,进而判断其是否正常。

B 检测绝缘性能 将万用表置于R×10k挡,做如下几种状态测试:(1)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的电阻值;(2)初级绕组与外壳之间的电阻值;(3)次级绕组与外壳之间的电阻值。

上述测试结果分出现三种情况:(1)阻值为无穷大:正常;(2)阻值为零:有短路性故障;(3)阻值小于无穷大,但大于零:有漏电性故障。

3 电源变压器的检测A 通过观察变压器的外貌来检查其是否有明显异常现象。

如线圈引线是否断裂,脱焊,绝缘材料是否有烧焦痕迹,铁心紧固螺杆是否有松动,硅钢片有无锈蚀,绕组线圈是否有外露等。

B 绝缘性测试。

用万用表R×10k挡分别测量铁心与初级,初级与各次级、铁心与各次级、静电屏蔽层与衩次级、次级各绕组间的电阻值,万用表指针均应指在无穷大位置不动。

否则,说明变压器绝缘性能不良。

C 线圈通断的检测。

将万用表置于R×1挡,测试中,若某个绕组的电阻值为无穷大,则说明此绕组有断路性故障。

D 判别初、次级线圈。

电源变压器初级引脚和次级引脚一般都是分别从两侧引出的,并且初级绕组多标有220V字样,次级绕组则标出额定电压值,如15V、24V、35V等。

再根据这些标记进行识别。

E 空载电流的检测。

(a) 直接测量法。

将次级所有绕组全部开路,把万用表置于交流电流挡(500mA,串入初级绕组。

当初级绕组的插头插入220V交流市电时,万用表所指示的便是空载电流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