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新闻传媒的走势分析
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史

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史一、引言中国新闻传播学是中国近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媒体的兴起,中国新闻传播学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中国新闻传播学的起源、发展阶段和主要成就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起源中国新闻传播学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的时期,社会变革和媒体发展成为推动新闻传播学兴起的重要因素。
1919年,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系,这标志着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正式诞生。
此后,中国新闻传播学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三、发展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 初期阶段(1919年-1949年)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主要关注新闻传播的技术和实践问题。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的规范、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新闻传播的技术手段等方面。
此时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还受到西方传媒理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理论框架。
2. 建国初期阶段(1949年-1978年)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强调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和服务大众的功能。
研究重点主要放在新闻舆论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和新闻媒体的组织管理等方面。
同时,中国新闻传播学也开始研究国际传媒理论,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3.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开始关注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效果的评估。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媒体融合、传媒产业、新闻媒体经营等方面。
此外,中国新闻传播学也开始关注公共传播、网络传播和国际传播等新兴领域。
4. 当代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新闻传播学面临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挑战。
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开始关注全球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问题,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全球传媒治理、跨文化传播和媒介素养等方面。
同时,中国新闻传播学也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学界共同研究全球传媒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2000年年中国新闻学研究概述

■学术动态■■■2000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特点,传统的新闻理论、新闻史研究明显地减少,电子媒介研究、网络传播研究成为最为热门的两大话题;媒介经济和财经新闻研究、舆论监督研究依然热度不减;传播学研究向深度拓展;这一年发表的舆论调查报告比往年要多,受众研究的文章也相应地增多。
除了以下介绍的话题外,这年关于新闻策划、舆论导向、报业集团的话题仍有一些,但是明显地减少;关于西部大开发宣传研究、WT0与传媒业等新话题,已有一些文章,但尚没有全面铺开。
前者在西部的新闻专业期刊上相对多些,后者在东部的期刊上相对多些。
一,广播电视研究。
由于以印刷媒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各新闻专业期刊纷纷开设广播电视专栏,加上广电专业期刊的篇幅、种数有所增加,这一年关于广播电视方面的文章,特别是关于电视的文章,居各类新闻传播学文章之首。
这些文章涉及的话题依然较为广泛,相对而言,关于网络媒体对广电冲击、广电上网的文章最多。
有的文章指出,广电媒介现阶段对应网络传播的重点应是新闻资料数据库化、采编工作数字化、各个环节集成化和标准化、节目内容数字化。
【1】其次,关于改革广电体制结构的文章也较多。
有的文章认为,制播分刊展开了关于网络是什么的讨论,一方意见:并不存在网络这个第四媒体,因为网络只是多种传播方式的综合体,不如把它作为一种信息平台。
另一方意见:第四媒体名副其实,它是区别于大众传媒的一种新型传媒。
[51也有的文章提醒:不能把互联网当作一种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工具。
昀有的文章指出:整个因特网及其生长的环境至今仍存在极离将竞争机制引入节目制作领域,会打度的不确定性,各方面均没有找到最佳破节目制作垄断,对于人事制度、产业的利用它的方式。
同关于传统媒介上网结构的重新组合都有意义。
嘲反对意见经营问题,有的文章提出,要防止对点是:制播分离不适合所有节目和所有电击率的狂热崇拜,应该以更为准确的网视台,特别是地方性电视台,社会制作页浏览率来评估传播效果。
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从我国情况看,传媒业是一个受到高度管制的市场。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传媒是党和政府附属机构,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管理,所需经费完全由国家财政拨款,没有竞争,也无需讲求经济效益,根本没有形成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传媒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媒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正在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朝阳产业。
从发展的角度看,传媒产业将是经济效益显著并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
目前我国整个传媒市场的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
(喻国明,2002)从1998年起,我国传媒业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了25%的增长速度,利税总额已超过烟草业,成为国家第四支柱产业。
以广告收入为例(广告收入一般占我国传媒业经营收入总额的70%左右),我国传媒业广告收入从1980年的不足1亿元,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近29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4.77%,而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仅16.8%左右。
(王培先,2001)1、报业集团化1996年1月,经中宣部同意,国家新闻出版出版署批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
两年后,新闻出版署又批准成立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的报业集团试点单位已达到30多家。
目前报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均已形成几家、十几家报刊的规模。
比如,广东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三大报业集团共拥有二十报两刊,每期平均发行总量超过700万份;广告营业额1997年分别达到2亿元至5亿元,名列全国第二、三、七名,共占全国报纸广告年营业额96.8亿元的8%;他们先后建成了实力雄厚的印刷厂或印务中心,承印全国报刊200多种。
此外,还经营连锁店、房地产等。
其规模化的经济效益可想而知。
报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财务统筹、资本经营和企业化管理等,为报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报业市场的有序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2、广电产业集团化2000年11月17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化发展试行工作的原则意见》,确定电子媒体在以宣传为中心的前提下“可兼营其他相关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多媒体、多渠道、多品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性传媒集团。
建国六十年中国传媒发展的大事

建国六十年中国传媒发展的大事中国传媒事业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事。
1. 《解放日报》创刊:1948年5月15日,《解放日报》在沈阳创刊,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的官方代表,承担着宣传党的声音和思想的重要任务。
2. 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成立了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中国广播电台,成为全国范围内的重要媒体平台。
3. 新闻改革:1980年代,中国开启了媒体改革的大门,新闻媒体开始拥抱市场经济,多家报刊成立,新闻自由度获得明显提升,新闻报道开始真实客观,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上的新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闻传播途径得到了极大拓展。
5.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中国传媒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国媒体通过对奥运会的全程报道,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成果,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6.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2008年之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
中国的传媒行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机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和娱乐内容,传媒平台也得以进一步创新发展。
这些大事标志着中国传媒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展现了中国在新闻传媒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传媒事业还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继续发展的话题:7. 文化产业的崛起:200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传媒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关注和认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有了显著提升。
8. 社交媒体的兴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进行社交互动的主要渠道。
中国新媒体1997年到2000年特点案例分析

中国新媒体1997年到2000年特点案例分析伴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新媒体传播的时代已经到来[1]。
从1986年中国第一篇介绍新媒体的文章算起,中国的新媒体研究已经走过了22年的历程。
回顾与反思中国前22年的新媒体研究之路成为了当下的应有之义。
有鉴于此,本文对中国前22年的新媒体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提出了中国新媒体研究的三个阶段的论断,并对中国新媒体研究前22年的整体特征进行总结。
一、中国新媒体研究的三个阶段按照新媒体研究的内容和数量,整体说来,中国前22年的新媒体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6年至1999年,新媒体研究的初始期;第二阶段: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新媒体研究的成长期;第三阶段:从2006年至2008年,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凸现期。
第一阶段(从1986年至1999年):新媒体研究的初始期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初始期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①研究数量较少,新媒体关注程度不高1986年,《外语电化教学》发表的冈村二郎先生《视听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地位》一文是中国新媒体研究的第一篇文章,并从此揭开了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序幕。
在此之后的14年,关于新媒体研究的文章陆续发表。
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从1986年至1999年的14年间,共发表新媒体研究的文章45篇,平均每年大约发表3篇。
无论学界还是业界对新媒体这个新生事物关注相对较少,其中,1989年、1990年、1992年和1994年没有一篇关于新媒体的研究文章。
②异域来风,中国新媒体的研究始于对国外新媒体的引介在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初始阶段,对国外新媒体的相关引介文章相对较多。
其中,中国新媒体研究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方晓虹对日本作者冈村二郎《视听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地位》一文的翻译。
1987年《外语电化教学》又发表了方晓虹翻译的日本学者伊佐治大陆《新媒体时代的学校》一文。
林青华1991年在《南风窗》发表了《日美新媒体争夺战》一文,对日本和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媒体的竞争进行了分析。
【doc】试论2000年报纸新闻着眼点

试论2000年报纸新闻着眼点[f仁lI口王朝晖12跟随2000年而来的新世纪,将以夸人晕眩的速度在信息高速路上飞驰.充满机遇,挑战和众多不可知因素,从而分外凸显出大众传播的重要眭.报业传播者,作为站在时代桅杆顶上的守望者,应该在新世纪做些什幺呢?从更新新闻价值观念^手.增加新闻信息量"新闻信息量的大小反映于新闻传播过程中.实乃为新闻价值总体水平高低的另一种说法.因为新闻价值就是新闻埘社会的功用值新闻价值高.消除不确定性的可能就大.新闻价值含量越多,新闻信皂.量必然也越太"①作为新闻来源的事实的新闻价值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的新闻价值的认识,转换则与传播者的新闻价值观念密切相关以改革开放来新闻界对负面新闻信息的认识为例.过去只是否定的眼光看待负面新闻的消极的功能,破坏作用,腐蚀作用,瓦解作用等等.随着新闻实践的深^.逐渐提出只要正确处理和表现.负面新闻报道也能有积极的功能.如激励作用,瞀惩作用,平衡作用,审美作用等认识上的拓展.为新闻报道带来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它直接催生丁诸如"焦点娄社会透视节目.并为解释眭新闻,背景新闻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笔者认为.2000年报纸传播者的新闻价值观念有四个基本发展方向:从空间角度采看.新闻价值观忿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其核心思想是强化区域受众的亲近感,认同感报业发展的区域化走势是从90年代中期初露端倪的.新华社1999年4月26日发布的通稿《地区性报纸占据中国报业市场主导地位》.明确指出了这一趋势:"一项覆盖中国60个主要城市的报纸读者调查显示.在各城市日报平均I弼读率排名前三位的报纸几乎都是当地报纸而全国性报纸通过创办地方版,地方报,将母报的内容结掏"本地化" 等途径,也纷纷调整发展策略,亲和本地读者.这种竞争在2000年必将更加激烈.从时问角度来看.新闻价值观念具有短暂性特征.所谓短暂性,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传播者用更短的时间尺度来衡量信息的价值,新闻的时效性因素会得到空前的强调;另一方面是指传播者试图尽量满足受众每一种短期的需要,新闻的服务功能也将获得极大的开发.新闻价值观念上的短暂性特征报源于杜会生活的急剧变动.按照来来学家的现点.信息时代的杜会以"加速度向前运转.新闻信息作为对社会生活的及时反映.必然要跟上时代愈来愈急的步伐: 同时.稳定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人们在时间现念上的持续性被打破.个体与他人,与身边环境,与一定组织集团,与旧有的思想观念的关联常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他们的需求也常常处于一种飞速变化之中,兴趣点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发生变化.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基本出发点的新闻,也必须适应这种时时变动的受众需要.新世纪的新闻价值观念将非常强调新奇感的创造:"新奇"本是新闻的价值属性之一,不过.传统新闻实践多是重视对客现事实本身新奇因素的挖掘,而新的价值观刚从整个传播过程着眼,不仅把客现事实本身的新奇展现给受众,还通过受众对新闻实践的参与,发掘另一种新奇感——体验.什幺是体验?"…体验来自个人的心境与事件的互动."②体验是内在的,个性化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随着受众意识的加强.他们在参与大众传播时.不再仅仅要求信息上的获得.还要求通过参与获得控制感,放松感和平等感.即使在看报纸, 看电视的时候.受众行动上虽然处于消极状态,但其内在的价值观念和情感因素却常常处于活跃中,受众的主观意识对媒体所提供的事件不断地进行着评判,希望最终得到道德评价上的共鸣, 美感享受,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愉悦耕精神放梧.新闻传播越黻_鼻有越种措力, 镀:QoojI《鼍曝@受众对它的评价就越高因此,互动式,体验式新闻的探索无疑才刚刚起步.多样性将是新闻价值观念的总体特征.不论是地域性,短暂性或新奇感,从基本上说都是多样性的侧面,新闻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产的多样化.技术进步带来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文化,教育,艺术的多样化使人类的精神产品也日新多元l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由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产的改善,人们在趣,爱好上有了更大的自由选择机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亚文化群体,各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传媒自身的多样化.厩表现为媒体数量上的增加,也表现为媒体制作和传播手段的丰富.从提矗信息的加工和利甩木平入手.增加报纸的信息■.笔者把提高信息加工水平的核心宗旨概括为"平民化"三个字一首先,在新闻事实的选择上,注意从普通百姓的生活视角,普通百姓的审美趣味出发,观察生活,决定取舍.所以小如个人情感纠葛,生活得失,人与人相处,虽小却是多数人的心事所系;大到国计民生,就业下岗,房改政策,虽大却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平民化强谔角度在事实选择中睁重要地位,要求从一十恰当的角度切人生活,从^们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人们并不熟悉的内容,并将其凸现出来,即把熟悉的生活陌生化.这是平民化"的寨材选择的灵魂.仅仅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贴近,并不是"平民化"的落足处,刻划日常生话空间背后隐藏的深刻的真实,才是"平民化的主旨.其次.在创作上力求寻找"以我鼹糖"和"以物观物两种创作方法的统一"以我观搠"和"以物观物"是我国古代审美论和文艺创作论命题,将之引用于新闻创作中前者指的是把自己鲜明的个性.当下的心境和感受融人创作过程之中,从而使新闻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和价值判断;后者则指的是作者将个体意志和情感搁置一边.把自己的眼睛作为纯粹的透镜,反射原生恋的客现存在."平民化"反对主题先行",提倡按照事物本身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结构报道,这属于"以物观物"的创作思想;同时主张写作者要参与生活寻找使熟悉的生活陌生化的内容.叉与以我观物"的思想相近,两者联结成了一个完整的创造思想:首先应该融人生活,抛开自己的成见,垒身心地感悟生活中蕴含的深意和美感;然后带着对生活鲜明叉完满的感受.运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通过对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原生态的描写,将这种感悟转化为具体的符号系统因为感悟的内容,表达感悟的基本材料都是来自于生福本身的,所以有我" 无我是统一的即先确定报道意义中心,再根据这一中心展开话题,所有的话题必须与中心思想紧密相联,劓除与确定的中心无关的内容,它是创作原则上的主题先行"的形式表现;如果把这种叙事比做"骈体文,那么当代新闻追求的是"白话式",寻求"形散而意不散"的境界,"白话式"的叔述遵循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形态,以原生态材料稍加组合构成.表面看起来结构随意,朴实.却往往能在不断的延续中,触及事件本身的内在含义.这种叔述方式的好处是垦而易见的,一是它有利于发挥新闻的时效性,原生态的事实一旦出现,立即可以加以客观报道;二是有利于不断追踪事实发展的轨迹,进行"滚动性"报道,使新闻的信息量达到最大.注:①黄旦《新闻传播学)e239杭州戈学出版社②《体验式经济时代来临》美圆《哈佛商业评论》1998年7—8月号转引白《毒考}肯息》1998年9月18其三,毅述方式扬弃了旧日盛日4版行的中心陈述方式.中心陈述方式编校:梅惠兰ll日辫翻≤≮●!一■lljE蓬i匿豳i察l_冒鏊孽骛麓●圈曩凋量曩—豳■孽强I霪瞄?_?_曩嚣-墨墨墨隔譬遴羹嚣赣鳐河南油田采油厂宣侍科的退皋职工何佩儒.退休后自己开了一家照相馆.他热心帮助新闻摄影爱好者,由他带的23名徒弟,已成为石化行业的泥腿子"撮影记者.囤为何佩儒正在捕捉新闻.张自信吕群.辫{噼一i3?。
2000_2009年_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研_省略_论文类专业研究10年发展状态与

本次分析的逻辑如下: 首先, 术语表达是的专业领域内的特殊概念,
5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6 (人文社科版 ) 2009 /12总第 220期
本刊网址: www 1xuebao1net 205
其通行范围有限, 使用的人较少, 用它来作为分析 单位能减少操作的错误率; 而且术语具有专业性、 意义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运用在专业研究中, 往往 代表着研究者的思考角度; 当术语作为关 键词出 现在成果中时, 更直接指向研究的主题。因此, 用 系统内的专业术语对样本进行分析, 可以 反映样 本的重要特征: 研 究者进 行研究 的角度 与主题。 其次, 要反映样本的整体情况, 所选分析单位必须 在样本整体所关联的系统内选择, 且必须 也有一 定的系统性。
表 1 分析单位一览表
层次
分析维度 ( 单位总量 )
分析单位
媒介类别 媒介 ( 媒体、传媒 ) ; 电视; 广 播; 报纸 ( 党
( 6)
报 ); 网络; 手机。
学科属 性层次
文本类别 ( 10)
题材类别 ( 6)
消息; 通讯; 图 片; 评 论; 报 道; 编辑; 节 目; 论坛; 博客; 微博。
1. 根据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的基本特征设计 分析维度
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的基本特征是在发展中 形成的。 / 话语分析 ( D iscoure analysis) 0一词最早 出现在 1952 年, 美 国结 构主 义语言 学家 哈里 斯 ( H arria) 发表的 / D iscoure analysis0一文中。但当 代语言学话语分析学派的发展背景更远, 可以追 溯到 19世纪末 以来现代 语言学的 繁荣, 以及 20 世纪以来, 在哲学的带领下, 各个领域内的研究者 对语言的关注。 20 世纪中期出现的社会科学 / 语 言学集体转向 0, 其实质就是借助语言学的研究方 法, 通过分析语言这一人类最基本的传播 媒介自 身的规律与存在的问题, 来寻找人类社会 的普遍 发展规律, 反思人类在既往社会建构中存 在的种
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

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获取和媒体传播方式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革。
中国新闻传媒业也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中逐渐形成了新的生态和业态。
本文将分析,并探讨对行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中,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成为主导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的普遍使用,新闻传媒渠道已经从传统的报纸和电视转向了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这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便捷性。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在新闻传媒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新闻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推送个性化的新闻内容,提高用户体验和粘性。
新生态下,表演媒体的发展也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传统基础上,网络直播、网络综艺和在线游戏等新媒体形式的涌现,为中国新闻传媒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通过网络直播和综艺节目,观众可以参与互动,实时与主持人或嘉宾进行互动沟通,增加了娱乐性和参与感。
而在线游戏则成为了一种另类的传媒形式,通过游戏媒体平台传播信息和文化。
例如,一些游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历史事件,让玩家在游戏中感受历史,传达出一定的历史教育意义。
然而,新生态和新业态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信息失真和低质量信息的泛滥。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一些不负责任的传媒机构甚至故意制造虚假信息来吸引眼球,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互动与整合问题。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相竞争,但又需要相互依存。
传统媒体面临着用户流失和广告收入下降的困境,而新媒体虽然发展迅猛,但仍然面临着盈利模式不明确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新闻传媒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业内自律和监管,建立健全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提高信息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同时,加强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信息传播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 年中国新闻传媒的走势分析 1000 年,弹指一挥间,新千年已进入我们的生活。
回眸 1999 年的中国新闻传媒,真正呈现出了转轨时期传媒业的变化 和创新。
可以下这么一个定义过去千年的终结并没有为中国新闻传媒的变革 划上句号,而恰恰是为新千年中国新闻传媒的发展规定出走势。
2000 年新闻传媒会有哪些走势?——牢牢把握舆论导向,以正确舆论 引导人,坚持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台的工作方针将更被新闻传媒所重视 和遵循。
1 月 5 日,首都各大媒体均在重要版面和位置刊登江泽民总书记对宣 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的重要批示。
江总书记在强调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时 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大事,也是宣传思 想工作的重中之重。
希望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适应形势发展 的要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12 日, 首都各大媒体又在重要版面和位置报道了胡锦涛在全国宣传部 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积极落实政治家办报、政治家管宣传、政 治家管文化的要求。
以江泽民总书记为首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在新年伊始就宣传思想工作 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可以预示,牢牢把握舆论导向,以正确 舆论引导人,坚持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台的工作方针将更被新闻传媒所 重视和遵循。
——集团化,走资源重组,增强竞争实力是传媒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自 1996 年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试点 以来,到 1999 年新闻出版署共批准了 7 家报业集团试点单位。
新年刚刚来临,又有 8 家报业集团宣布诞生。
截止目前,我国报业集团已发展到 15 家。
这说明,报业集团的出现及扩展,标志着我国报界已走过集团化发展 的探索阶段,进入更深一步的推广和实施阶段。
报业集团的成功,将对下一步我国新闻事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改革, 提供集约型、内涵式的发展经验。
据了解,目前广播电视集团的组建工作也正在积极筹划之中。
如此看来,2000 年将是新闻传媒业的改革、发展年。
走集团之路将是其最大特征。
以集团带动整个传媒行业把盘子做大,走资源重组,既增强了主流媒 体的竞争实力,又为深入贯彻落实两办发布的 30 号文件精神创造了有利 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
走集团化之路,可看作是我国新闻传媒在新千年中得以进一步发展的 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集团带动传媒相关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非常强的走势。
——舆论监督将渐成强音。
1999 年 11 月 5 日,尉健行同志视察中央电视台时强调,加强党风廉 政建设要十分重视和善于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这是近年来继李鹏、朱镕基之后,党中央对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作出的 又一次重要指示,显示出党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视和关注。
4 日,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全文刊登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的文章《关于 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
文章对舆论监督为什么难;舆论监督难在何处;如何正确看待舆论监 督的难;党政机关如何帮助新闻单位排忧解难;新闻单位怎样应对舆论监 督的难等问题,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分析。
对当前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所经常遇到的迷惑、困惑、疑惑等 问题,提出了如何解决和应对的思路。
文章在强调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时提出,要制定开展舆 论监督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统一思想,规范行为。
新年伊始,首都各大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明显增强。
6 日,《经济日报》今日视点刊登记者调查《秋去冬来,好事为何没 办好》,批评安徽一些地方将中央增拨的移民费挪作他用。
10 日新华社播发记者来信, 对北京市目前实行停车泊位证明政策提出 批评,认为这个政策并未解决北京市机动车管理中的问题,反而使部门乱 收费现象更加严重。
《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 等相继刊发了这篇报道。
10 日前后, 多家媒体对东莞某超市发生的一起保安人员剁顾客手指一 事进行了集中报道,篇幅之大,发稿量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引人注目。
这些批评报道呈现出一个鲜明特点新闻媒体在先进典型宣传上所采 用的联手运作, 形成合力的报道手法和方式, 开始在舆论监督上得以运用, 这种宣传态势和其产生的社会效果,透露出一个明显的信息,舆论监督将 在 2000 年里渐成强音。
——传媒参与资本经营,已被决策层提到议事日程,将着手加快研究 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1999 年 3 月 25 日,湖南广播电视厅组建的湖南广电实业有限公司后 更名为湖南电广传媒有限公司的广电传媒在深圳挂牌 上市,成为中国传媒业第一家涉足资本运营的媒体;1999 年 6 月 4 日, 成都商报社所属成都博瑞投资公司收购上市公司四川电器 276 的股权, 成为其最大的股东,被媒介称作借壳上市的传媒实体。
不管是湖南广电传媒挂牌上市的广电传媒,还是成都商报控股了四川 电器,都给我们提出这么两个问题一是媒体能否实行市场化、产业化?二 是企业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能否进入媒体经营领域?从理论上来看,媒体 具有一些产业的属性,但就其本质来看则属于意识形态的性质,是一个特 殊的产业。
可以说,片面追求完全市场化、产业化的做法是违反原则、违背规律 的;就产业化和市场化本身来说,获取利润最大化是市场化的最大目的, 而社会效益第一始终是新闻传媒的首要任务。
当前一些媒体采用的一些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和手法,其目的是为了不断增强新闻传媒的实力,更好地唱响主旋律。
不管怎样,社会资本寻求介入媒体、媒体通过上市融资等问题,已被 新闻管理决策层例如议事日程,相关的应对措施研究和政策法规的制定等 工作将会加紧进行。
2000 年中国新闻传媒的走势分析 ——传统传媒加大对网络的投资,实现报刊、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捆 绑,将使传统传媒在网络新闻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网络神话是由一个美国人而起的。
1998 年,一个叫麦特· 德拉吉的美国自由撰稿人,率先在互联网上自 己的网页发布了一条连当时纽约时报都不敢发布的新闻白宫,美国总统克 林顿与一名叫莱文斯基的女性在椭圆型办公室发生了性丑闻。
这是世界上最早发布克林顿性丑稳这一消息的,由于其消息并非发布 于常规媒体,因此被西方传媒称作麦特· 德拉吉现象,网络媒体开始引起世 人瞩目。
1999 年 5 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国内最早发布这一 消息的是新浪网。
新浪网现象给传统传媒一个很强的冲击,也引发起网络媒体与传统传 媒叫板的势头。
过去的 1999 年,可以说是传统传媒与互联网争夺网上读者的一年。
商业网站势头很猛,传统传媒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
传统传媒是否真的将让位给互联网?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下这样 的定论还为时过早。
据统计,到 1999 年底,全国已建立独立域名的新闻宣传单位已达 700 多家。
尽管尚有 70 的网络新闻是原媒体的翻版,但已有 10 的网站实行了信 息重组和滚动播出。
特别是人民日报网络版实现 24 小时滚动播出,其网页设计之精美、 内容之丰富、信息量之大,得以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互联网络比赛中荣获新 闻与媒体类网络评比第一名。
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将对主流媒体注入 数量可观的资金,大力扶持主流媒体发展网络。
另据一份来自美国的调查显示,虽然网络时代已经到来,但宣称传统 传媒行将灭亡的神话已被打破。
有 23 的被调查者表示互联网虽有查找信息容易、快捷等优点,可报 纸因其具有阅读方便、节省时间,且具有权威性,还是得到人们的喜爱。
在新的一年里,大量的国有资金投注主流媒体,实现报刊广播电视与 互联网的捆绑。
可以肯定,2000 年,传统传媒在网络新闻领域的被动态势将会大为改 观,网络新闻将会由主流媒体唱主角。
——报业竞争,走低价位扩展市场将越演越烈。
1999 年 5 月,南京,改版后的《江苏商报》以每份四开 16 版售价 2 角的做法,推向市场,至 10 月,该报日发行量由原来的 5000 份,迅速发 展到 12 万份至多,日均广告收入达到 6 万,一度成为南京销量和效益最 大的早报。
10 月 12 日, 新华社江苏分社主办的现代经济报改名为 《现代快报》 , 四开 16 版, 售价一份 1 角钱, 至 11 月, 成为南京市场发行量最大的早报, 发行量突破 20 万份。
据该报称,改版以来,每天增速 1 万份,日发行量达到 30 万份。
以低价销售报纸,在短时间内迅速占有市场份额,进而占有广告量, 这种做法并非南京首创。
北京, 100 版的 《精品购物指南》 早就以每份 1 元的售价优惠于读者, 可观的发行量带动了该报的年广告收入达上亿。
读过新闻史的人都知道,18 世纪的英国就出现过一便士的报纸。
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南京报业市场的做法已得到业内同行的认 可,很多报纸,特别是社会生活类小报均有这种运作趋势。
因此,2000 年,报业竞争走低价位扩展市场的做法,将会越演越烈。
——抓住机遇,扩容版面,增加新闻,打响名牌栏目,媒体的竞争将 在新闻领域表现的更加突出。
新年第一天, 三家报纸迎接新千年的做法, 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 《北 京青年报》 , 派出 24 路记者分赴全球 24 个时区报道世界各国喜迎新千年, 创造了新闻传媒的吉尼斯;《广州日报》当天出报 200 版,限量发行 200 万份,由于其丰厚的内容, 报纸上市当天被抢购一空,黑市报价被炒到一份 30 元原价 2 元; 《羊 城晚报》印刷 12 万份金帛珍藏版上市发行,成为中国新闻传媒的首创。
三家报纸的做法不仅显示出报业在新千年对媒体发展前景的憧憬与 信心,也昭示着报业在新闻运作水平上的日臻成熟,体现出新千年传统传媒运作新闻的大气派。
广播电视方面,据 1 月 5 日的北京日报报道,在电广传 2000 年广告 竞拍会上,湖南电广传媒的广告签约竟拍出 176 亿元,其中湖南卫视《快 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两个名牌栏目冠名权的买断价格超过了中央电 视台同时段的广告价位。
可以看出,善于抓住机遇,及时扩大版面,增加新闻容量,实施名牌 栏目效应,在 2000 年,媒体的竞争将在新闻领域表现的更加突出。
2000 年 1 月 19 日于北京浙江在线 2000 年中国新闻传媒的走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