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
深圳市光明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深圳市光明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光明区团结进取、真抓实干,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环境改善、民生供给、安全稳定等各方面工作,实体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城市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更具品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发展红利,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20.59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74亿元,增长23.9%;第二产业增加值588.51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330.34亿元,增长6.3%。
三大产业比重为0.2︰63.9︰35.9,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 1.1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98.00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为60.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07万元,增长1.6%。
图1 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314.3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4.1%。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184.59亿元,增长2.3%;新材料产业增加值41.86亿元,增长15.2%;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37.65亿元,增长3.1%;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19.95亿元,增长4.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19.58亿元,下降6.3%;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10.62亿元,增长91.5%;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0.07亿元,下降34.2%。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为62.50万人,比上年增加2.82万人,增长4.7%。
其中常住户籍人口7.74万人,增长10.4%,占常住人口比重12.4%;常住非户籍人口54.76万人,增长4.0%,占常住人口比重87.6%。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9%。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67亿元,比上年增长6.6%。
2018年深圳交通运行数据

2018年深圳交通运行数据一、前言2018年深圳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市综合交通继续高效、稳步发展。
海、陆、空、铁、口岸等对外交通设施建设全面优化升级,深圳面向新时代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总体框架初步完成。
全社会运输量保持稳定增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四,机场客货运量增幅明显。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成功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全市巡游出租车基本实现纯电动化,成为全球纯电动出租车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城市。
持续开展交通综合治理,提升道路设施品质,实现了全市道路交通平稳运行。
二、数字盘点三、城市发展1、经济增长稳中求进,跻身内地大中型城市前三甲全年本地生产总值24,222.0亿元,同比增长7.6%,居内地大中型城市第三位。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0万元,继续居于全国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
南山区本地生产总值位列全市各区之首,龙岗区本地生产总值增速全市最高。
2、受深圳人才吸引、户籍政策放开影响,深圳市常住人口突破1300万人且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倒挂现象有所缓解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302.66万人。
其中户籍人口454.70万人,非户籍人口847.97万人。
各行政区中,宝安区常住人口最多,为325.8万人,南山区常住人口增长率最高,增长率4.8%。
四、对外交通1、深圳机场围绕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目标,持续完善国际航线网络布局,国际旅客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934.9万人次,同比增幅达到8.2%,增幅居内地前十大机场之首。
2018年深圳机场新增15个国际客运通航城市,其中洲际客运通航城市9个,新开洲际航线数量为历年之最,也位列内地机场首位。
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进入快速增长期,近四年均保持着30%以上的增速发展。
2018年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累计121.8万吨,同比增长5.1%。
全年货邮吞吐量稳居国内第四,增速在全国主要机场中排名第三。
2、深圳市持续实施“深水战略”,港口万吨级泊位持续增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增长势头。
深圳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经验和启示

深圳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经验和启示刘 林摘要: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40年,是先行示范的40年。
深圳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区域发展格局的均衡化,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经验,为我国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不断改革释放活力,是推动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深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4-0025-03党的十九大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客观实际,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制约了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属于主要的方面,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社会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社会主要矛盾的产生、转化和解决。
其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各项工作的中心,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仍然不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动摇。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更好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深圳人均GDP 2017年已达2.71万美元,市民物质生活相对富裕,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方面,深圳人民更多地关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
也就是说,深圳经济发展得更为平衡,更加充分,深圳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经验,为我国其他地区实现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一、深圳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经验根据十九大报告,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以及城乡区域等方面,经济特区40年,深圳破解上述几方面问题的经验主要有:(一)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中趋向动态平衡深圳经济特区自成立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其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奇迹,深圳产业结构也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GDP占比下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工业快速发展,以金融、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稳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1979年的37.0:20.5:42.5调整为2018年的0.1:40.1:58.8,为深圳迈向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深圳经济特区在过去与未来都在改革开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深圳经济特区在过去与未来都在改革开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文/汪毅汪毅,长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员。
202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自1980年8月26日深圳特区建立以来,深圳经过五个阶段的发展,展现“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迎接开放新时代。
深圳“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深圳将继续发挥“试验田”“排头兵”作用,带领区域再腾飞。
1.深圳经济特区在过去与未来都在改革开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1 深圳经济特区在过去四十年蓬勃发展1深圳2000-2018年GDP增长情况资料来源:wind,长城证券研究所1979-2019年,深圳本地生产总值从1.96亿元增长到26927.09亿元,年均增长26.9%,经济总量先后超越广州、新加坡、香港,居亚洲第五位,仅次于东京、上海、北京、首尔;人均GDP从606元增长到203489万元,年均增长15.65%,并且主要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
1.2 作为先行示范区与大湾区建设中心城市之一,深圳未来可期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简称珠三角九市)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2019年2月国务院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深圳被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四大核心引擎之一的重大使命。
2019年8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给深圳提供了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两大发展目标。
深圳“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双区驱动”的政策会使深圳再度发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排头兵”作用,迎来蓬勃发展的重大契机。
深圳市人口空间分布及其优化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人口由农村向城镇流动迁移。
这些人口多数流向了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从而形成了一批人口规模十分庞大的城市。
伴随着经济突飞猛进,深圳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地,人口规模快速增长。
短短40年时间,深圳常住人口规模由1979年的31.4万人增长至2018年的1302.6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规模已达2000万人,发展成为国内少数的超大城市之一。
当前,深【基金项目】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2019年度课题,深圳市人口空间变动及其优化路径研究(SZ2019D028)成果。
深圳市人口空间分布及其优化路径◎ 刘厚莲 韩 靓一、问题的提出深圳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诞生的,1979年深圳市成立,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设立。
建市40年来,深圳由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由发展初期各类“优惠政策”催动的深圳速度逐渐转向注重效益和质量发展。
1979—2018年,经济总量由1.9亿元增长至2.4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
摘 要:利用人口数据资料,分析发现深圳人口主要向核心区及广深轴线上不断集聚,“向东”发展态势明显;核心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受教育水平较高、流动人口集聚程度有所下降,而边缘城区的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受教育水平较低、流动人口集聚程度提升,目前总体表现出明显的高学历人口核心化、人口开始向郊区化扩散特征。
深圳人口规模调控最轻,十分注重人口结构优化,如推进城市多中心建设、推动交通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向边缘城区延伸发展,促进外来人口融入本地,强化高端人才吸引等。
最后提出促进形成与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相匹配的人口空间分布的建议。
关键词:人口空间分布 优化路径 人口调控 深圳市【中图分类号】C924.2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19.06.006圳市人口发展呈现快速增长、明显的非均衡特征,这带来了明显的交通拥挤、房价高企、职住分离、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并对深圳市人口有序发展、营造宜居宜业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最新公布!2019年全国各省和城市GDP排名完整版

最新公布!2019年全国各省和城市GDP排名完整版1⽉22⽇,江苏省统计局官⽹发布了“2019年江苏经济运⾏情况”,国家统计局按照2020年1⽉开始实施的地区⽣产总值统⼀核算新⽅法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核定江苏省2019年全年地区⽣产总值为99631.52亿元,增长6.1%。
2019年已经结束,截⽌今⽇,各省市的GDP总量皆出炉!由于今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各省的数据与往年变化较⼤,有的省份上调,有的省份下调。
总体来看,南⽅除了湖南、⼴西略微下调以外,其余基本上调;⽽北⽅省市除了北京、河南之外,基本都是有对应的下调;其中下调⼒度最⼤的为天津、吉林、⿊龙江、⼭东、河北、辽宁;上调幅度最⼤的为云南、安徽、福建、上海、北京。
以下为2019年31省市区GDP总量排名单位:亿元⼈民币以下为2019年31省市区GDP名义增速排名单位:%以下为2019年31省市区GDP增量排名单位:亿元⼈民币随着洛阳、安阳等城市对外公布2019年经济数据之后,全国经济百强市的名单也城市出炉,从这100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也基本上反映出了其所在省份过去⼀年的经济⾛势,今天这篇⽂章就来详细罗列全国经济100强城市的省域分布,看看哪些省份有新的地级市⼊围,⼜有哪些省份表现不如往年。
⼴东、江苏、浙江表现稳定⼴东21个地级市中,2019年依然有11城进⼊全国100强,其中有4个城市GDP进⼊全国前20名,这⼀数据与2018年持平,也同时反映在⼴东省2019年经济数据上,⾸次突破10万亿(107671.07亿元),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第⼀⼤省地位。
与⼴东经济表现同样稳定的省份还有浙江,2019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中有8个城市⼊围全国经济百强,2个城市⼊围全国经济20强,这⼀数据均与2018年持平。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2019年浙江省GDP增速达到了6.8%,继续保持在全国省份GDP第4位,但是与第3名⼭东省的差距已经从2018年的2万多亿元缩⼩⾄2019年的8000多亿元,加快了追赶超越的步伐。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发展政策及其现状分析

2019年,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此规划纲要对于今后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产业布局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纲要》提出了近期和远期规划,近期规划指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世界一流湾区和国际级城市群框架;远期发展至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大湾区特色经济体系,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发挥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和肇庆市(以下简称九市二区),是我国经济最开放、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七千万,地区经济总量(GDP)在2018年达到近11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 总量的百分之十二,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
一、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政策及相关法律分析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发展目标,特别是培育了一批社会公共平台、外贸服务企业和自建平台,鼓励国内相关企业和海外电子商务企业实现强强联合。
2016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在广州、深圳、上海、天津等十二个城市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用新模式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新支撑。
2018年8月31日,备受关注的《电子商务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这也是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第一部综合性法律。
该法第26、71至73条提到了跨境电子商务。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发展政策及其现状分析李维国(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州510970)摘要:国务院于2019年2月正式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研究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8年全国GDP排行

全国GDP排行粤苏差距再扩大重庆天津海南失速2019年01月30日来源:中国经营报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GDP突破90万亿。
作为龙头省份的广东、江苏则双双突破9万亿,而广东离10万亿只有一步之遥。
与此同时,山东浙江四川等7省跻身“4万亿俱乐部”,至于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的省份,更是扩大到13个。
而世界上GDP超过3万亿(约为4500亿美元)的国家还不到30个。
当然,每一份成绩都值得欣喜,但背后的问题同样需要给予正视。
一、粤苏领跑,湖南超河北,广西超天津中国各地经济数据陆续发布,省域格局再度发生明显变化。
全国GDP十强省份已经尘埃落定:广东(9.73万亿)、江苏(9.26万亿)、山东(7.65万亿)、浙江(5.62万亿)、河南(4.8万亿)、四川(4.07万亿)、湖北(3.94万亿)、湖南(3.64万亿)、河北(3.6万亿)、福建(3.58万亿)。
广东江苏继续领跑,双双进入“9万亿俱乐部”,与其他省份明显拉开差距,成为中国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省份。
作为中国经济第三大省的山东,2018年GDP为7.65万亿,仍未进入8万亿俱乐部,与同为第一阵营的广东江苏的差距拉大。
在排名上看,今年省份GDP位次出现两大变化:一是湖南超越河北,跻身全国GDP第八名,河北则后退到第九名。
河北与后一位的福建,GDP差距只有200亿左右。
近几年来,河北先后被四川、湖北、湖南反超。
二是广西赶超天津。
近两年,天津增速下滑,GDP纷纷被其他省份和城市赶超。
2017年,广西落后于天津数十亿元,2018年,广西拉开天津超过300亿。
二、西藏贵州增速最快,辽宁企稳,天津垫底与名次之变相比,经济增速在区域之间出现更大分化。
2018年,全国有10个省市GDP增速没有跑赢全国,分别是山东、辽宁、天津、重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新疆、甘肃、海南。
经济实际增速最高的省份是西藏,高达10%,也是全国唯一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省份;紧跟西藏之后的是贵州,增速也高达9.1%,但与往年两位数增速相比,有所回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运行总体稳健
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2018年全市本地生产总值24221.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7.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9961.95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4237.94亿元,增长6.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1:41.4:58.5调整为0.1:41.1:58.8。
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92亿元,增长4.1%;工业增加值9254.00
亿元,增长9.0%;建筑业增加值724.46亿元,增长13.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508.70亿元,增长3.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33.26亿元,增长10.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19.48亿元,增长2.4%;金融业增加值3067.21亿元,增长3.6%;房地产业增加值2080.42亿元,增长6.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411.53亿元,增长9.0%。
二、工业生产增速提升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9.54亿元,增长9.5%。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6564.83亿元和6131.20亿元,分别增长12.0%和13.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至72.1%和67.3%。
增速较快的行业
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0%,汽车制造业增长12.4%,医药制造业增长25.0%。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6%。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6%,非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8.4%。
按产业类别分,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4%。
从主要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8.2%,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2.1%。
民间投资增长12.5%,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达到47.6%。
2018年,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增长7.6%。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
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68.87亿元,增长7.6%。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424.38亿元,增长7.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44.49亿元,增长8.4%。
主要商品零售类别中,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良好,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8.0%、8.0%、10.1%和8.3%。
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4.5%。
2018年,全市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3081.43亿元,增长9.3%。
其中,批发销售总额27658.51亿元,增长9.7%。
五、规模以上服务业较快增长
2018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不含金融、房地产开发、批零住餐等行业)实现营业收入9910.9亿元,增长14.0%,其中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5207.3亿元,增长17.4%。
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6.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5.9%。
六、进出口增速总体稳定
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9983.74亿元,增长7.0%。
其中,出口总额16274.69亿元,下降1.6%;进口总额13709.05亿元,增长19.4%。
七、财政金融形势良好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38.41亿元,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82.54亿元,下降6.8%。
截止2018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72550.36亿元,增长4.1%;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52539.79亿元,增长13.4%。
总的来看,2018年深圳经济运行总体稳健,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
下阶段,深圳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扩大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