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19章 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第6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19章  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第6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19章  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第6版))

第19章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第6版教材)

19.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新凯恩斯主义理论

(1)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短期总需求是国民收入的主要决定因素,使得经济中的产出背离其自然率水平(由AD-AS模型解释),而自然产出率的增长一直是平稳的(由索洛增长模型解释)。因此,政策的中心是去执行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抵消需求的波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接受黏性工资与价格的模型。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在其研究中试图更充分地发挥研究经济波动的凯恩斯方法,试图通过更准确地确定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短期中的工资与物价黏性的原因,以及因为黏性而引起的经济与自然率的短期偏离。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的实际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实际冲击指对经济的实际方面发生的扰动,比如影响生产函数的冲击、影响劳动力规模的冲击、影响政府购买实际数量的冲击等。同时它也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根源在于实际因素,其中技术是最重要的因素。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中所产生的实际收入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从而总量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zf(k),并且该理论还认为技术的冲击具有持续影响。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假设

①在短期内价格有完全伸缩性。

②在短期内货币中性,古典二分法在短期也成立,即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变量。

③经济经历技术的波动,这种波动影响了投入变为产出的能力,它会引起产出与就业的波动。

(2)观点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的实际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实际冲击指对经济的实际方面发生的扰动,比如影响生产函数的冲击、影响劳动力规模的冲击、影响政府购买实际数量的冲击等,其中技术冲击是最重要的因素。此外,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还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也是中性的。名义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变化。

(3)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论

①劳动力市场的解释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了在任何给定时间,劳动的供给量取决于工人面对的激励。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所有工人在决定工作还是享受闲暇时都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如果工资

腹有诗书气自华

暂时高,或者如果利率高,工人就会更多地去工作。如果工资暂时低,或者如果利率低,工人就会更多地享受闲暇。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用时际劳动替代来解释为什么就业和产出会出现波动的原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批评者相信,就业波动并没有反映人们想要工作的数量的变动。他们相信,合意的就业对实际工资和实际利率并不十分敏感。他们指出,在经济周期中,失业率的波动相当大。衰退中的高失业表明,劳动市场并没有出清。这些批评者的结论是,工资的调整并不像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所假设的那样能使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均衡。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支持者在回答这种批评时争论说,失业统计是难于解释的。仅仅是失业率高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时际劳动替代不重要。那些自愿选择不工作的人会称自己为失业者,以便可以得到失业保障津贴。或者他们自称为失业者是因为如果有人向他们提供他们在大多数年份所得到的工资,他们就愿意工作。

②技术冲击的重要性

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技术决定了经济体把投入(资本与劳动)变为产出(产品与服务)的能力。该理论假设经济经历着技术的波动,这些技术的波动引起了产出与就业的波动。当可获得的技术得到改进时,经济生产更多的产出,实际工资上升。由于时际劳动替代,改进的技术也导致更多的就业。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往往把衰退解释为“技术倒退”的时期。根据这些模型,衰退期间产出与就业的减少是因为可得到的技术退化,这减少了产出,并减少了对工作的激励。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批评者怀疑经济经历了重大技术冲击。更为普遍的推测是,技术进步是逐步发生的。批评者认为,技术倒退特别没有道理:技术知识的积累会放慢,但很难想象它会走向反面。支持者的反应是采用广义的技术冲击观点。他们认为,有许多事件尽管在严格意义上不是技术性的,但也像技术冲击一样影响经济。例如,坏天气,通过了严厉的环境法规,或者世界石油价格的上升,它们的影响与不利的技术变动类似。

③货币中性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设货币在经济中是中性的,即使在短期也是这样。这就是说,假设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之类的实际变量没有影响。

批评者认为,证据并不支持短期的货币中性。他们指出,货币供给的减少和通货膨胀的下降几乎总是与高失业时期联系在一起的。货币政策看来对实际经济有着强烈的影响。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支持者认为,这些人的批评混淆了货币与产出之间因果关系的方向。这些支持者声称,货币供给是内生的,产出的波动可能引起货币供给的波动。例如,当产出由于有利的冲击而增长时,货币需求量增加了。美联储可能的反应是增加货币供给以适应更大的需求。这种货币对经济活动的内生反应会引起货币非中性的错觉。

④工资与价格的弹性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设,工资与价格是完全具有弹性的,可以迅速调整使市场出清。

批评者指出,许多工资和价格是没有弹性的。他们认为,这种无弹性既解释了失业的存在又解释了货币的非中性。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者对短期经济波动的研究建立在传统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之上,并试图对工资和价格在短期中有黏性的原因做出解释。

(1)菜单成本与总需求的外部性

菜单成本是指企业要改变自己的价格,需要印发新的价格表等此类价格调整的成本。菜

腹有诗书气自华

单成本使企业间断地而不是连续的调整价格。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菜单成本虽然很小,但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名义价格出现黏性,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周期性波动。

(2)协调失灵

协调失灵是指每家企业在制定工资和价格时,往往是根据其他企业价格策略的预期基础来制定的,这样往往会出现企业定价不能使利润最大化的现象。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协调失灵的存在,使得现实中价格和工资黏性。

(3)工资和物价的交错

经济中,企业对价格和工资的调整幅度较小,不会出现大的调整。而且企业价格和工资不是同时调整的,是交错进行的,这就使得物价总水平可能并不能迅速地调整到使经济恢复均衡的新的均衡价格水平,出现价格和工资黏性。

19.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简称RBC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周期理论模型。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应该保持古典模型的假设,价格是有完全的伸缩性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的实际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实际冲击指对经济的实际方面发生的扰动,比如影响生产函数的冲击、影响劳动力规模的冲击、影响政府购买实际数量的冲击等。同时它也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最重要的因素。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 Keynesian economics)

答: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凯恩斯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当今经济学动态的一个流派。这一流派沿袭凯恩斯主义的传统,同时又弥补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不足。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曼昆、萨默斯、布兰查德、罗泰姆·伯格、斯蒂格里茨等。

(1)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①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并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得市场出清,经济可以处于非充分就业均衡水平,而在长期经济将调整到充分就业状态。

②利用菜单成本论、长期合同论、隐含合同论、不对称信息论、局内局外利益论、效率工资论等来说明货币工资黏性。

③在出现货币工资黏性的条件下,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非自愿失业,从而出现经济周期。

④为了加速经济向充分就业的调整,政府应采取需求管理政策。

(2)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

①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变动的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是必要的。

②政府关心整个社会的福利情况,而公众只关心个体的利益,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冲突,需要妥善处理和协调。

3.时际劳动替代(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of labor)

腹有诗书气自华

答:时际劳动替代是指人们随时间的推进重新配置工作时间的意愿。它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一种思想:在任何给定时间,劳动的供给量取决于工人面对的激励。当工人得到好的报酬时,他们愿意工作更多的时间;当给工人的报酬减少时,工人愿意工作的时间减少。时际劳动替代会影响劳动供给,因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它是就业波动的一个原因。

4.索洛余量(Solow residual)

答:索洛余量是产出的百分比变动减去投入的百分比变动。索洛余量衡量不能用资本或劳动增长解释的产出增长的部分,一些经济学家把它解释为技术冲击的衡量指标。索洛余量随经济中产品与服务的产出而波动。

5.劳动储备(labor hoarding)

答:劳动储备是指在经济衰退期间,企业可能继续雇用它们并不需要的工人,以便当经济复苏时它们能有这些工人在手边待用的一种现象。这意味着衰退时期的劳动投入被高估,因为作为储备的工人可能不像通常那样努力工作。结果,索洛余量就比可获得的生产技术更具有周期性。在衰退中,即使技术没有变动,按索洛余量衡量的生产率也会由于储备工人的存在而下降。

6.菜单成本(menu costs)

答:菜单成本是指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成本。它是新凯恩斯主义为反击新古典主义的批判,并证明其所主张的价格刚性的重要理由。

关于菜单成本能否引起价格的短期刚性,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菜单成本通常非常小,不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却认为,菜单成本虽然很小,但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名义价格出现刚性,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周期性波动。

7.总需求的外部性(aggregate-demand externality)

答:总需求的外部性是指一个企业的价格调整会对经济中所有其他企业的产品需求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当一个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时,它略微降低了社会平均物价水平,从而增加了实际货币余额,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扩大了总收入,从而经济的扩张又增加了对所有企业产品的需求。当存在总需求的外部性时,菜单成本就会使价格有黏性,这种黏性会给社会带来巨大成本,但是对制定价格的企业可能是最优的。

8.协调失灵(coordination failure)

答:协调失灵是指每家企业在制定工资和价格时,往往是根据对其他企业价格策略的预期基础上来制定的,这样往往会出现企业定价不能使利润最大化的现象。协调失灵是新凯恩斯主义解释现实中价格和工资黏性的一个理由。

二、复习题

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如何解释就业的波动?

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通过劳动力供给的波动,即存在时际劳动替代,来解释就业的波

腹有诗书气自华

动。它强调在任何给定时间,劳动的供给量取决于工人面对的激励,当工人得到好的报酬时,他们愿意工作更多的时间;当给工人的报酬减少时,工人愿意工作的时间减少。

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所有工人在决定工作还是享受闲暇时都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如果工资暂时高,或者如果利率高,工人就会更多地去工作。如果工资暂时低,或者如果利率低,工人就会更多地享受闲暇。因此,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时际劳动替代会影响劳动供给,进而引起就业波动。

2.关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论中的四个中心分歧是什么?

答:关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论中的四个中心分歧分别为:

(1)劳动力市场的解释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了在任何给定时间,劳动的供给量取决于工人面对的激励。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所有工人在决定工作还是享受闲暇时都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如果工资暂时高,或者利率高,工人就会更多地去工作。如果工资暂时低,或者如果利率低,工人就会更多地享受闲暇。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用时际劳动替代来解释为什么就业和产出会出现波动的原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批评者认为,就业波动并没有反映人们想要工作的数量的变动。合意的就业对实际工资和实际利率并不十分敏感,工资的调整并不像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所假设的那样能使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均衡。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支持者在回答这种批评时争论说,失业统计是难于解释的。仅仅是失业率高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时际劳动替代不重要。那些自愿选择不工作的人会称自己为失业者,以便可以得到失业保障津贴。或者他们自称为失业者是因为如果有人向他们提供他们在大多数年份所得到的工资,他们就愿意工作。

(2)技术冲击的重要性

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技术决定了经济体把投入(资本与劳动)变为产出(产品与服务)的能力。该理论假设经济经历着技术的波动,这些技术的波动引起了产出与就业的波动。当可获得的技术得到改进时,经济生产更多的产出,实际工资上升。由于时际劳动替代,改进的技术也导致更多的就业。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往往把衰退解释为“技术倒退”的时期。衰退期间产出与就业的减少是因为可得到的技术退化,减少了产出,并减少了对工作的激励。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批评者怀疑经济经历了重大技术冲击。更为普遍的推测是,技术进步是逐步发生的。批评者认为,技术倒退特别没有道理:技术知识的积累会放慢,但很难想象它会走向反面。支持者的反应是采用广义的技术冲击观点。他们认为,有许多事件尽管在严格意义上不是技术性的,但也像技术冲击一样影响经济。

(3)货币中性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设货币在经济中是中性的,即使在短期也是这样。这就是说,假设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之类的实际变量没有影响。

批评者认为,证据并不支持短期的货币中性。他们指出,货币供给的减少和通货膨胀下降几乎总是与高失业时期联系在一起的。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有着强烈的影响。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支持者认为,这些人的批评混淆了货币与产出之间因果关系的方向,声称货币供给是内生的,产出的波动可能引起货币供给的波动。

(4)工资与价格的弹性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设,工资与价格是完全具有弹性的,可以迅速调整使市场出清。

腹有诗书气自华

批评者支出,许多工资和价格是没有弹性的,这种无弹性既解释了失业的存在又解释了货币的非中性。

3.个别企业价格调整的交错如何影响物价总水平对货币紧缩的调整?

答:个别企业价格调整的交错减缓了物价总水平对货币紧缩的调整。

因为,经济中的每一家企业并不都是同时制定新工资和新价格的,相反,整个经济中的工资和价格调整是交错进行的,交错减缓了价格调整的过程。当面临货币紧缩,经济最终的反应是物价总水平最终下降到新的货币供给量相适应的水平。但由于价格调整的交错现象,物价总水平在达到新的较低的水平时存在一个缓慢调整的过程。

4.根据调查,一般企业改变自己的价格的频率如何?企业经理如何解释其价格的黏性?

答:(1)根据调查,一般企业改变自己的价格的频率较小,一般是一年调整价格一次或两次,而且企业之间在价格调整频率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别。约有10%的企业一周改变一次以上的价格,大约有同样比例的企业少于一年改变一次价格。

(2)企业经理解释价格黏性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有:调整价格的菜单成本、协调失灵、工资与物价的交错等。

①小菜单成本与总需求的外部性

菜单成本是指企业要改变自己的价格,需要印发新的价格表等此类价格调整的成本。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菜单成本虽然很小,但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名义价格出现粘性,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周期性波动。

②协调失灵

协调失灵是指每家企业在制定工资和价格时,往往是根据其他企业价格策略的预期基础来制定的,这样往往会出现企业定价不能使利润最大化的现象。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协调失灵的存在,使得现实中价格和工资粘性。

③工资和物价的交错

经济中,企业对价格和工资的调整幅度较小,不会出现大的调整。而且企业价格和工资不是同时调整的,是交错进行的,这就使得物价总水平可能并不能迅速地调整到使经济恢复均衡的新的均衡价格水平,出现价格和工资粘性。

三、问题与应用

1.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持久的与暂时的技术冲击对经济应该有完全不同的影响。用鲁宾逊·克鲁索的故事来比较暂时冲击(预期好天气只持续几天)与持久冲击(气候模式的有利变动)的影响。哪一种冲击对克鲁索的工作努力程度影响更大?对GDP影响更大?这些冲击中有哪一种会减少工作努力程度吗?

答:暂时性的好天气对克鲁索工作努力程度的影响更大,持久性的气候变好一般来说对GDP的影响更大。持久性的冲击可能会减少克鲁索工作努力程度。原因分析如下:(1)对于暂时性的好天气,会出现时际劳动替代,克鲁索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因此,GDP会增加。克鲁索更加努力的工作是因为好的天气使得闲暇相对于不好的天气来说价格升高,他不得不放弃更多的闲暇而去工作,这样克鲁索权衡了享受闲暇的成本收益后,会选择在好的天气更加努力的工作,而在不好的天气享受更多的闲暇。

腹有诗书气自华

(2)相反,如果气候好转是持久性的,更好的气候使得克鲁索变得更加富有,收入效应使他会减少劳动时间,更多的享受闲暇;同时,闲暇的价格更高了,替代效应会使克鲁索更加努力的工作。因此,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会对克鲁索产生相反的影响,此时要确定克鲁索工作努力程度的变化,要看这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克鲁索工作的努力程度会降低。但是即使克鲁索在好的气候中,努力程度降低,GDP也可能增加,因为好的气候使得单位时间的产出增加了。

2.假设价格有完全的伸缩性,而且,经济中产出的波动正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所说的是由于技术冲击。

a.如果美联储保持货币供给不变,随着产出的波动,物价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动?

b.如果美联储调整货币供给以稳定物价水平,随着产出的波动,货币供给会发生什么变动?

c.许多经济学家观察到,货币供给的波动与产出的波动正相关。这是反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证据吗?

答:a.如果美联储保持货币供给不变,且价格有完全的弹性,则随着产出的波动,物价水平会发生相反变动。因为工资与价格迅速调整使市场出清,所以当产出增加时价格下降,当产出下降时价格上涨。

b.如果美联储调整货币供给以稳定物价水平,随着产出的波动,货币供给会发生变动。工资与价格迅速调整使市场出清,当产出增加时存在价格下降的压力,美联储为了稳定物价势必增加货币供给;当产出下降时存在价格上涨的压力,为了稳定物价,美联储必须减少货币供给。因此,货币供给与产出波动是同方向的。

c.这不能作为反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证据。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支持者认为,这些人的批评混淆了货币与产出之间因果关系的方向。货币供给是内生的,产出的波动可能引起货币供给的波动。例如,当产出由于有利的冲击而增长时,货币需求量增加了。美联储可能的反应是增加货币供给以适应更大的需求。这种货币对经济活动的内生反应会引起货币非中性的错觉。

3.协调失灵是一种应用较广的思想。下面是一种应用:安迪与本共同经营一家企业,如果他们俩都努力工作,企业是成功的,他们每个人赚得利润100美元;如果一个人不努力工作,企业将会变得不太成功,每个人只能赚得70美元;如果两个人都不努力工作,企业更不成功,他们每个人只能赚得利润60美元。努力工作需要价值20美元的努力程度。

a.建立像图19-1那样的“博弈”。

b.安迪与本喜爱什么结果?

c.如果每个人都预期他的伙伴会努力工作,将出现什么结果?

d.如果每个人都预期他的伙伴懒散,将出现什么结果?

e.这个博弈是合伙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正确的描述吗?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图19-1 价格制定与协调失灵

答:a.扣除掉努力成本20美元,安迪和本的支付矩阵如图19-2所示。

图19-2 安迪和本的博弈

b.安迪与本喜爱的结果是两人都努力工作,这样他们获得最大的利润80美元。

c.如果每个人都预期他的伙伴会努力工作,则自己也会努力工作。因为在确定别人会努力后,自己选择努力要比选择不努力赚取更多美元,努力工作能赚取80美元,而不努力工作只能赚取70美元。因而,安迪和本都将努力工作,从而结果是二者都赚取最多美元,各赚80美元。

d.如果每个人都预期他的伙伴懒散,则自己也会懒散。假若自己选择努力,那么可以赚取70美元利润,但是扣除价值20美元的努力程度后只剩50美元,这要比不努力时的60美元还要少。因而,安迪和本都将不努力工作,各自赚取60美元。

e.这个博弈不是合伙人之间关系的正确描述,而是商业合作关系中协调失灵的一个例子。即使安迪和本都努力工作会使二者的利益最大化,但双方都缺乏努力工作的激励,最终双方可能都选择不努力工作。在合伙人更多的情况下,协调失灵的问题就更加严重。

4.(本题使用了基础微观经济学)本章讨论了有菜单成本的企业的价格调整决策。本题让你考虑在一个企业的简单情况下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分析。

a.画出一个描述垄断企业的图形,包括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为了简单起见,假设边际成本是不变的,因此成本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显示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数量;显示在这种最优状态代表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面积。

b.现在假设企业事前宣布了略高于最优水平的价格。显示这一价格和销售量;显示代表价格过高所导致的利润损失的面积;显示代表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面积。

c.企业要通过比较降价的额外利润与菜单成本来决定是否降价。在作出这种决策时,企业忽略了的外部性是什么?在什么意义上说,企业的价格调整决策是无效率的?

答:a.图19-3是某代表性的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情况。图中横轴表示产量q,纵轴表示价格P。曲线D和MR分别为该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为简单起见,假定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它们由图中水平直线AC MC

表示。垄断厂商的利润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因此,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为m q ,在该产量水平上,垄断价格为m P 。这个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此时利润面积是*m P P cb ,消费者剩余的面积是m dP b 。

图19-3 垄断企业的最优均衡

b .现在假设企业事前宣布了略高于最优水平的价格。

如图19-4所示,此时价格p ,销售量q ;代表价格过高所导致的利润损失的面积为cbef 减去m pP eg ;代表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面积为m pgbP 。

图19-4 垄断企业在特定价格下的均衡

c .在作出这种决策时,企业忽略了价格调整的外部性。当一个企业降低它收取的价格时,它略微降低了平均物价水平,从而增加了实际货币余额。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扩大了总收入(通过使LM 曲线向右移动)。经济的扩张又增加了对所有企业产品的需求。当存在这种总需求的外部性时,菜单成本就会使价格有黏性,而且,这种黏性又会给社会带来巨大成本。

因此,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价格黏性决策是无效率的,即使它对企业来说是最优的。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腹有诗书气自华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美国经济中的金融机构 金融体系(financial system)是指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结构。金融体系由帮助协调储蓄者与借款者的各种金融机构组成。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1.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s)是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经济中两种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1)债券市场 债券(bond)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债券就是借据(IOU),规定了贷款偿还的时间,称为到期日,以及在贷款到期之前定期支付的利息的比率。 在美国经济中有几百万种表面上不同的债券,这些债券由于三个重要特点而不同。 ①第一个特点是债券的期限——债券到期之前的时间长度。一些债券是短期的,也许只有几个月,而另一些债券的期限则长达30年。(英国政府甚至发行了永不到期的债券,称为永久债券。这种债券永远支付利息,但从不偿还本金。)债券的利率部分取决于它的期限。长期债券的风险比短期债券大,因为长期债券持有人要等较长时间才能收回本金。如果长期债券持有人在到期日之前需要钱,他只能把债券卖给其他人,也许还要以低价出卖,此外别无选择。为了补偿这种风险,长期债券支付的利率通常高于短期债券。 ②第二个重要特点是它的信用风险——借款人不能支付某些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这种不能支付称为拖欠。借款人可以通过宣布破产来拖欠他们的贷款。当债券购买者觉察到拖欠的可能性很高时,他们就需要高利率来补偿这种风险。由于一般认为美国政府有安全的信用风险,所以政府债券倾向于支付低利率。而财务状况不稳定的公司通过发行垃圾债券来筹集资金,这种债券支付极高的利率。债券购买者可以通过各种私人机构(如标准普尔公司)的核查来判断信用风险,这些机构可以评定不同债券的信用风险。 ③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税收待遇——税法对待债券所赚到的利息的方式。大多数债券的利息是应纳税收入,因此债券所有者必须将一部分利息用于交纳所得税。与此相反,当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时,这种债券的所有者不用为利息收入支付联邦所得税。由于这种税收利益,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支付的利率低于公司或联邦政府发行的债券。 (2)股票市场 ①股票 股票(stock)是企业部分所有权的索取权。出售股票来筹资称为股本筹资,而出售债

《曼昆—宏观经济学》 重点总结

第23章一国收入得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与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与经济增长。 一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 product,GDP) 就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得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 2组成:GDP(用Y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 = C + I +G +NX 3 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得就是生产得变动,而不就是物价得变动。 4 GDP平减指数: ,就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得一个重要指标。(GDPdeflator) 5 GDP与经济福利: ?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得活动得价值包括进来,特别就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得物品与劳务得价值。 ?GDP没有包括得另一种东西就是环境质量。 ?GDP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衡量收入得其她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就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得总收入。它与GDP得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得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得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就是一国居民得总收入(GNP)减折旧得消耗.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生活费用得衡量—CPI 一CPI 1定义: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就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得物品与劳务得总费用得衡量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100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得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得引进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1篇导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 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1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2010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1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inflation and deflation) 答:(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中英文)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五章MEASUREING A NATION’S INCOME一国收入的衡量 Mi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how households and firm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Ma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economy-wide phenomena,including inflation,unemployment,and economic growth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GD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 countr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国内生产总值GDP: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Consumption is spending by households on goods and servic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purchased of new housing. 消费:除了购买新住房,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Investment is spending on capital equipment inventories, and structures, including household purchases of new housing.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Government purchases are spending on goods and services by local, state, and federal government. 政府支出: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与劳务的支出。 Net export is spending on domestically produced goods by foreigners (exports) minus spending on foreign goods by domestic residents (imports)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Nominal GDP is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valued at current prices.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Real GDP is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valued at constant prices. 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 GDP deflator is a measure of the price level calculated as the ratio of nominal GDP to real GDP times 100.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 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 一、导言(第1、2章 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章 (1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总产出。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重点掌握:CPI的含义。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章 重点章节在4、5、6。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章 (1国民收入的分配。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章 (1货币数量论。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12年真题 (2通货膨胀与利率。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重点掌握: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VS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5古典二分法。重点理解古典二分法含义,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含义与区别。 说明:货币与通货膨胀这一章的比较重要,建议能在这些重点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下,本章不难。 3、开放的经济(第5章 (1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2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掌握:①小型开放经济的特点和假设条件; ②各种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作者:————————————————————————————————日期: ?

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成为宏观,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国经济运行,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市场或家庭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滥觞于凯恩斯,至今已经和微观经济学分庭抗礼,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十分巨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开篇讨论宏观经济中各种数据,当然,在宏观经济学中数据始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指标监控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工具是决策者的宠儿。 第二十三章中,曼昆论述了一国收入的衡量。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来计算,而在一个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个收入对应一个支出,所以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在这里,无论微观还是宏观,基本上都逃不掉如下这幅图: 接下来,曼昆讨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众所周知,国家会统计每季度的GD P,并在年末获得年度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深刻理解国民生产总值含义要抓住每一个词汇,这是宏观里非常重要的概念。与GD P相似的还有如下几个收入概念: 物品 与劳 生产资料 物品和物品和劳动、生产投 工资、支出 投入与产出流向 收入 收入

GNP GDP NNP GNP NI NNP PI NI =+=-=-=-本国国民民国外所得-外国国民本国所得 折旧 企业间接税+企业贴补 企业留存收益+其他所得 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 按照四部门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有如下GDP 构成: GDP C I G NX =+++ 这里必须强调投资和我们平时所讲的投资是有区别的,这里投资主要是购买用于生产物品的物品,也就购买生产资料,包括机械、建筑等。 在第二十三章最后一节里,曼昆阐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概而言之,名义G DP是以当年价格乘以生产数量而得到的数字;真实GDP 主要排除了价格的影响,以一个年份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乘以当年生产数量从而得到真实GD P,主要反映生产数量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衡量一国的经济福利;G DP 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指标,GDP 100GDP GDP =?名义平减指数真实。需要指出, GDP 平减指数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这就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 P平减指数的变动: 100%GDP GDP GDP GDP -=?第二年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 当然,GDP 并不是完美的,在环境、收入分配等环节上是无法通过GDP 反映的。虽然如今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呼吁绿色GDP 或者G DP 重新改革,而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太多需要发展,经济水平还是偏下,在东部也许可以重新衡量GDP 统计,在中西部则还是弊大于利。GDP 衡量体系一旦变化,这些地区将面临更加不利发展的经济环境。这就好比教导三岁小孩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又真能做到如此?经济就像人生,经历波澜壮阔、起起伏伏之后才能把握住最美、最好的一幕,让一个还没有发展的经济区域妄谈环境、低碳必会引来因噎废食。 接着在二十四章里,曼昆谈论了消费物价指数(con sume r prize index )。这是一个非常有大众缘的指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媒体CPI 的确是一个抢眼的词汇。首先,曼昆介绍了消费物价指数含义和计算方法。所谓的消费物价指数,是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总价格。根据各种商品在消费者消费中重要程度高低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当年总支出。再确定某一个基期价格,利用下面公式: 消费者物价指数=(当期总物价/基期总物价)×100 然后通过计算相邻年份或月份CPI的变动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就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的比率。当然,消费者物价指数有其固有的弱点。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不了消费偏向导致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一揽子商品必须适时而变。消费者物价指数无法反映新产品和质量的变动。 如消费者物价指数,GD P平减指数也是反映通货膨胀一个指数,而且这两个指数可以相互配合来确定当年物价变动状况。而两者又存在一些差别。从对象上看,GDP 平减指数反映的是所有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而CPI 仅仅是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这就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时非产油国的CPI 与GDP 平减指数有较大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汇总 第一章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

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 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 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 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 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 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 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 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 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 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 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 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 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 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第20章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 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有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a)列出BSB的T账户。 b)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万美元现金。如果BSB决定通过减 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账户。 c)解释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为什么BSB要采取(b)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另 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a. BSB的T账户如下:: b. 当BSB的大储户提取了1000万美金现金,而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它的T账户如下: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外部性 10.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外部性的含义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但并不为此承担相应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成本。 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效率。负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所以社会供给曲线位于市场供给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过剩。正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所以社会价值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短缺。 3.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1)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2)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①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 ②慈善行为; ③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④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私人经济主体可能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私人主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比如交易成本可能很昂贵;各方都可能竭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谈判破裂;或者因为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太多,要协调各方利益不太可能。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使外部性内在化,进而达到帕累托最优。 (3)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①征收庇古税(矫正税) 庇古税是用于纠正外部性影响的税收。按照庇古的观点,当企业的活动具有外部性时,

宏观经济学(曼昆)读书笔记

Ma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N.Gregory Mankiw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三个重要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模型 (1)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模型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举例:供求关系模型(比萨饼市场模型) Q d =D(P,Y) Q s =S(P,P m ) Q d =Q s (P :比萨饼的价格;Y :总收入;P m :原材料价格) 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有两个外生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 例如:总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比萨饼的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都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比萨饼的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因此,该模型说明了总收入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比萨饼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 (3)模型的建立:没有一个模型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一个模型仅仅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且一个适用于某种目的的假设对其它的目的可能是误导。 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而且要略去无关细节而集中于 必要的联系上。所有的模型都会许多简化的假设。 比如,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释奶酪的价格如何影响比萨饼的平均价格和销售 量,那么多种比萨饼价格也许就是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有三个比萨饼店的城镇的比萨饼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价格比只有一个比萨饼店的城镇低,那么上述模型的作用就很小了。 需求的移动 供给的移动 3.价格:伸缩性与黏性 4.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 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构成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 企业最优化行为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就是一个例子。家庭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P 2 P 1 Q 1 Q 2 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Q 2 Q 1 P 2 P 1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第 20 章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 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 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 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 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 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 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 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 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有 2.5 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a)列出 BSB的 T 账户。 b) 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 万美元现金。如果 BSB决定通过减 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 账户。 c) 解释 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 为什么 BSB要采取 (b) 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 另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a. BSB的 T 账户如下: : 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 资产负债 准备金$25 million存款$250 million 贷款$225 million b.当 BSB的大储户提取了 1000 万美金现金,而 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 准备率,它的 T 账户如下: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3章 生产成本)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3章生产成本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成本 1.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 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total cost):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profit):企业的总收益减去其总成本。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且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当经济学家提到某个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时候,它们包括该企业生产其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营的总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经济学家关注于研究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由于这些决策既考虑了显性成本又考虑了隐性成本,因此,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的成本时就包括了这两种成本。与此相反,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企业和流出企业的货币。因此,他们衡量显性成本,但往往忽略隐性成本。 3.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 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有一项重要的隐性成本,那就是已经投资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成本。 4.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由于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用不同的方法衡量成本,他们也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利润。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总机会成本(显性的与隐性的)。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仅仅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 由于会计师忽略了隐性成本,所以,会计利润通常大于经济利润。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要使企业有利可图,总收益必须弥补全部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5章 开放的经济)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5章开放的经济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资本和产品的国际流动 (1)净出口 净出口也称贸易余额,一般用NX表示,是本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减去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反映国际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用EX表示出口,用IM表示进口,则(EX IM -)就是净出口。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 C I G NX =+++ 改写为:() =-++ NX Y C I G 这个式子说明,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国内支出无须等于产品与服务产出。如果产出大于国内支出,则净出口是正的;如果产出小于国内支出,则净出口是负的。 (2)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余额 资本净流出也称国外净投资,是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S I -,反映国际间为资本积累融资的资金流动。 根据储蓄和投资重写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可以推导出: =+++ Y C I G NX --=+ Y C G I NX ()() --+-=+ Y C T T G I NX -= S I NX (3)结论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S I NX -表示资本净流出,NX表示净出口,表明 -=,式中S I 国外净投资总等于贸易余额,即国际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金流动和国际间产品和服务的流动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2.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1)假设 ①资本完全流动; ②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即* =; r r ③经济的产出由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固定,(), ==; Y Y F K L ④消费C与可支配收入() =-; C C Y T -正相关,消费函数为() Y T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DOC)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成为宏观,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国经济运行,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市场或家庭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滥觞于凯恩斯,至今已经和微观经济学分庭抗礼,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十分巨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开篇讨论宏观经济中各种数据,当然,在宏观经济学中数据始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指标监控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工具是决策者的宠儿。 第二十三章中,曼昆论述了一国收入的衡量。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来计算,而在一个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个收入对应一个支出,所以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在这里,无论微观还是宏观,基本上都逃不掉如下这幅图: 接下来,曼昆讨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众所周知,国家会统计每季度的GDP,并在年末获得年度GDP。国民生产总值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深刻理解国民生产总值含义要抓住每一个词汇,这是宏观里非常重要的概念。与GDP相似的还有如下几个收入概念:

GNP GDP NNP GNP NI NNP PI NI =+=-=-=-本国国民民国外所得-外国国民本国所得 折旧 企业间接税+企业贴补 企业留存收益+其他所得 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 按照四部门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有如下GDP 构成: GDP C I G NX =+++ 这里必须强调投资和我们平时所讲的投资是有区别的,这里投资主要是购买用于生产物品的物品,也就购买生产资料,包括机械、建筑等。 在第二十三章最后一节里,曼昆阐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概而言之,名义GDP 是以当年价格乘以生产数量而得到的数字;真实GDP 主要排除了价格的影响,以一个年份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乘以当年生产数量从而得到真实GDP ,主要反映生产数量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衡量一国的经济福利;GDP 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指标,GDP 100GDP GDP =?名义平减指数真实。需要指出, GDP 平减指数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这就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P 平减指数的变动: 100%GDP GDP GDP GDP -=?第二年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 当然,GDP 并不是完美的,在环境、收入分配等环节上是无法通过GDP 反映的。虽然如今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呼吁绿色GDP 或者GDP 重新改革,而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太多需要发展,经济水平还是偏下,在东部也许可以重新衡量GDP 统计,在中西部则还是弊大于利。GDP 衡量体系一旦变化,这些地区将面临更加不利发展的经济环境。这就好比教导三岁小孩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又真能做到如此?经济就像人生,经历波澜壮阔、起起伏伏之后才能把握住最美、最好的一幕,让一个还没有发展的经济区域妄谈环境、低碳必会引来因噎废食。 接着在二十四章里,曼昆谈论了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ze Index )。这是一个非常有大众缘的指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媒体CPI 的确是一个抢眼的词汇。首先,曼昆介绍了消费物价指数含义和计算方法。所谓的消费物价指数,是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总价格。根据各种商品在消费者消费中重要程度高低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当年总支出。再确定某一个基期价格,利用下面公式: 消费者物价指数=(当期总物价/基期总物价)×100 然后通过计算相邻年份或月份CPI 的变动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就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的比率。当然,消费者物价指数有其固有的弱点。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不了消费偏向导致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一揽子商品必须适时而变。消费者物价指数无法反映新产品和质量的变动。 如消费者物价指数,GDP 平减指数也是反映通货膨胀一个指数,而且这两个指数可以相互配合来确定当年物价变动状况。而两者又存在一些差别。从对象上看,GDP 平减指数反映的是所有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而CPI 仅仅是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这就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时非产油国的CPI 与GDP 平减指数有较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