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治疗分析
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治疗分析

疗基础 上 , 给予锌 制剂辅 助治 疗, 可有 效缓解 患儿腹 泻症 状 , 提 高患儿 临床 治疗效 果 , 值 得临床 推广 应用 。
【 关键词】 小儿 ; 急 性腹 泻; 临 床 疗 效
【 中图分 类号】 R4 4 2 . 2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 章 编 号1 1 0 0 4 —4 9 4 9 ( 2 0 1 3 ) 0 6 —1 1 6 —0 2
腹 泻 患 儿 临床 治 疗 效 果 , 给予 统计 学分析 , 得 出结 论 。 结 果 研 究 组 急 性 腹 泻 患 儿 经 治 疗 后 临 床 总 有 效 率 高 达 9 3 . 3 3 ,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急性腹 泻 患儿经 治疗后 临床 总有效 率 8 O . O O , 且P <0 . 0 5 ,两 组 患 儿 对 比 结 果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结 论 对 急 性 腹 泻 患 儿 进 行 常 规 临 床 治
最终保 障患 儿生命 安全 , 现报 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研 究组 与对照组 急性 腹泻 患 儿经 不 同方 法 临床 治疗 后 , 两 组 患
儿 临床疗 效对 比分析 , 具体 情况见 表一 。 表一 研究 组与对 照组急 性腹 泻患儿 临床疗效 对 比分析
1 . 1 一般 资 料 :选 取 2 0 1 2全 年我 院 急性 腹泻 患 儿 6 O例 进 行 临床研 究 , 其 中男 性 患儿 为 3 7例 、 女 性 患儿 为 2 3例 , 患儿 年 龄在 5
个 月 至 3岁 之 间 , 平 均年 龄为 1 . 2 7 ±0 . 3 4岁 , 病 程 在 1至 9天 之 间 , 平均病 程 为 2 . O 7 ±0 . 3 1天 。 将 6 O例 急 性 腹 泻 患 儿 按 照 随 机 的 方 式 平均 分为 两组 , 即研究 组 与对 照 组 , 每组 患儿 3 O例 。研 究 组 与 对 照 组 急性腹 泻患儿 在性 别 、 年龄 、 例数 、 病程 、 教 育 背 景 以 及 社 会 经 历 等
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当发生d J 急性 腹 ,L 泻 时,大量水分通过肠道排除 ,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发生紊 乱, 当失去的体液超 过体 重的 4 ~ %时 , % 5 身体就会 表现出脱水 的临床症状 , 如果不能得到有 效治疗十分危 险f 】 J 。急性腹泻导致
脱 水 是 婴 儿 腹 泻死 亡 的主 要 原 因 。 因此 , 文选 择 我 院 20 本 0 7年
弯曲菌 、 鼠伤寒杆菌 、 金葡菌 、 绿脓杆菌 和变形杆 菌等 , 可侵入肠 黏膜组织 , 引起炎症病变 , 如充血 、 水肿 、 炎症细胞浸润 、 溃疡和
7h 2 腹泻无缓解 , 甚至加重[ 4 1 。
1 统 计 学 方 法 . 4
渗出, 而影响 了水分和 电解质的吸收。某些菌株还可同时产生 进 肠毒素 , 因此 , 除排 出血便或粘冻状大便外 , 亦可发生水泻 。
肠壁使肠蠕动增强 , 引起腹泻 、 脱水 、 电解质紊乱 和酸 中毒 。毒性 产物被吸收后 , 若肝脏解毒功 能不全 , 素进入血液循环 , 毒 引起 不同程度 的中毒症状 。( ) 2 细菌肠毒素的作用 。由各种产生肠毒
本组 6 例小儿 急性腹泻患者均 符合 中国腹 泻病防治研究 8
会 腹 泻标 准 [ 2 1 。 1 疗 效 判 定标 准 p . 3 l
至 ≤4 ,, 水 分 明显 减 少 , 次 d且 临床 症 状 基 本 消失 。无 效 : 治疗 经
织 , 接触肠道表面 , 仅 一般不造成肠黏膜 组织的损伤 , 故病理形
态改变较少。 其致腹泻机制系通过其产生的肠毒素而引起 。 由于
大肠杆菌在肠道上部繁殖 ,亦可分解食物 弓起类似饮食性腹泻 f 过程 , 并产生 中毒症状 。3 细菌侵袭肠黏膜的作用如 EE 、 () I C 空肠
布拉氏酵母菌散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布拉氏酵母菌散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药物。
两者均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为治疗机制,但在具体临床效果上是否有所差异仍有待观察和比较。
小儿急性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病症之一,以腹泻次数增多、大便稀水、腹胀等症状为主。
治疗小儿急性腹泻除了进行支持性治疗外,选择合适的药物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布拉氏酵母菌散是一种通过口服摄入以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和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的方法。
布拉氏酵母菌散主要通过增加肠道内的益生菌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增加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以及调节肠道黏膜通透性等机制来达到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则以用活的枯草杆菌菌株和巴氏梭菌菌株共同作用于肠道环境,从而增加肠道益生菌数量、降低病原菌数量和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为主要机制。
与布拉氏酵母菌散相比,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可能更直接地通过增加益生菌数量来改善肠道环境,从而达到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
为了比较布拉氏酵母菌散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观察研究。
研究对象为急性腹泻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另一组接受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腹泻停止时间、症状改善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经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布拉氏酵母菌散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在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方面均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两者均能促进病情好转,缩短腹泻停止时间,并且可以显著改善腹胀等不适症状。
然而,布拉氏酵母菌散可能更适用于腹泻病因不明的患儿,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可能更适用于腹泻病因明确的患儿。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治疗过程中布拉氏酵母菌散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这说明两者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较高。
虽然布拉氏酵母菌散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在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方面均有可观的效果,但我们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两者在不同病因、年龄和病情程度等方面的适应性和疗效。
布拉氏酵母菌散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布拉氏酵母菌散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引言:小儿急性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之一,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目前,布拉氏酵母菌散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被广泛应用于小儿急性腹泻病的治疗。
本文旨在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探讨它们在小儿急性腹泻病中的应用价值。
一、布拉氏酵母菌散的治疗效果观察1.1 布拉氏酵母菌散的药理作用布拉氏酵母菌散主要成分是布拉氏酵母菌活菌,具有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改善肠道环境,从而达到治疗急性腹泻的效果。
1.2 临床观察结果我们选取10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接受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另外50例接受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布拉氏酵母菌散组的治愈率为92%,而常规治疗组的治愈率仅为74%。
另外,布拉氏酵母菌散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也较短,为6天,而常规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8天。
可见,布拉氏酵母菌散在小儿急性腹泻病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3 结果分析布拉氏酵母菌散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免疫功能,有效改善小儿急性腹泻的症状,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提高治愈率。
因此,布拉氏酵母菌散是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有效药物。
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的治疗效果观察2.1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的药理作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是由枯草杆菌活菌和双歧杆菌活菌构成,具有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抑制致病菌生长、改善肠道环境的作用。
它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健康,从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
2.2 临床观察结果我们同样选取10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接受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另外50例接受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组的治愈率为89%,而常规治疗组的治愈率仅为70%。
另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也较短,为7天,而常规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9天。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南阳市中医院 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
张炜
门诊63869998 一病区63869993,二病区63869905 三病区63869904
E-mail: zhwei90@
便次增多
腹泻的定义
轻: 中: 重:
质地改变
水分 粘液、脓血
大便次数与病理的关系
大便次数
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有丰富的乳糖酶,此酶是轮状病毒受体 而使之进入上皮细胞,发生轮状病毒感染。
小肠黏膜的绒毛上皮细胞(尤其十二指肠和空肠)。 病毒在上皮细胞浆内复制→包涵体→细胞变形→绒毛变短,
胞内出现空泡→继之坏死→排毒。 肠段蔗糖和乳糖吸收↓→肠腔糖类滞留→渗透压↑→体液渗入
、吉兰巴雷综合症、瑞氏综合征。。。 肠套叠
轮状病毒肠炎----【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呕吐、蛋花汤便、迅速出现的脱水+季节+ 年龄 ----考虑本病可能。粪便镜检白细胞很少。血 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常在正常范围。粪便检测到 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
2.鉴别诊断 (1)其他病毒性腹泻病:依靠相关病毒特异性抗原
便中存活数日~数周,耐寒冷,在-70°C可长期保存 ,不耐热,55°C30分钟即灭活。耐酸又耐碱, pH3~9范围内保持结构完整,不能被胃酸破坏。75% 乙醇、酚、甲醛及含氯消毒剂有灭活作用。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
是儿童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原体,全球5岁以下儿童患有轮状 病毒腹泻和相关疾病每年约1.3亿,其中受诊患者超过2500 万,约200万儿童为此住院,死亡数超过60万。
克样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四环素、强力霉素、喹喏酮、SMZ
我院儿科门诊28例急性腹泻患儿论文

我院儿科门诊28例急性腹泻患儿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科门诊急性腹泻患儿的主要病因以指导临床用药,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儿科门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粪便作大便常规、轮状病毒及大便培养;并对使用抗生素组药物及非抗生素组药物的疗效及病程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我院儿科门诊急性腹泻患儿的病因以非细菌感染为主占97.26%,细菌感染仅占2.74%,通过比较抗生素组及非抗生素组药物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性。
结论:我院儿科门诊婴幼儿腹泻以非细菌感染为主,不宜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以免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关键词:腹泻患儿;抗生素;病因;轮状病毒【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14-01婴幼儿急性腹泻在儿科门诊是一组常见病、多发病,对小儿健康危害尤其严重。
引起小儿急性腹泻的病因是多样化的,其中以细菌感染者较少见,而基层医院在腹泻患儿的治疗方案上通常不规范,经常使用如庆大霉素等高毒性药物及滥用抗生素。
为提高腹泻患儿的治愈率,避免滥用抗生素,保证儿童用药安全,本组研究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急性腹泻患儿的病因、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标本来源:采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0~3岁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作大便常规,轮状病毒检测,大便常规wbc>5个/hp 、rbc>3个/hp作大便培养,标本共328份,急性腹泻患儿的诊断符合《中国腹泻诊断治疗方案》[1],其中男205份、女123份;0~6月69例、6月~2岁198例、2岁~3岁61例。
328例中86例为轻度脱水,均为等渗性脱水,6例为中度等渗脱水,236例无脱水表现。
试剂来源: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由福建省明溪海天蓝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按照说明书操作和判读结果。
将32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为补液对症支持治疗、蒙脱石散保护肠粘膜及金双歧调节肠道菌群,其中一组使用抗生素头孢噻肟钠;另一组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效果分析

2021年1月第7卷第3期No.3 Issue, Vol.7, January, 2021智慧健康Smart Healthcare161DOI:10.19335/ki.2096-1219.2021.3.054 .健康科学•现代药学与健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效果分析李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 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腹泻患儿作为主体,患儿分组采用双色球法进行,研究组为分到 白球者(42例),对照组为分到黑球者(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方案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D3+、CD4+、CD8+等免疫细胞水平、大便次数、止泻时间 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CD3+、CD4+、CD8+等免疫细胞水平、大便次数对比均无显著 差异(尸>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CD3+(69.16±3.05)%、CD4+(48.22±3.7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2.15 ±2.68)%、(42.26 ±2.45)%,研究组患儿CD8+水平(24.22 ±1.43)%、大便次数(1.56 ±0.48)次/d、止泻时间(1.42±0.5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17±1.78)%、(3.09±1.22)次/d、(3.65±1.03)d,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 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 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效果显著。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分析

两 组 治 疗 效 果 比较 : 入 院 后 随 机 分 为 观 察 组 和对 照 组 , 两 组患 儿的性 别 、 年龄
穿 心莲 总内酯磺 化物 , 对 多种病 毒 、 细菌 引起 的炎症 、 高热具有 很好 的治疗 效 果。 2 0 1 1 年l O月 ~ 2 0 1 2年 1 O月应用 喜炎平
毒 唑 与 传 统 常规 治 疗 小 儿 急 性 腹 泻 病 的
疗效。方法 : 收 治 小儿 急性 腹 泻 患儿 8 4
例, 随机 分 成 两组 , 治疗组 4 2例 和 对 照 组
等处 理 ; 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酌情加用抗
生 素 治疗 。
4 2 例, 分 别给 予喜 炎 平注射 液 联合 病毒 唑和传统常规治疗。结果 : 喜 炎平联合 病 毒唑组有 效率 明显 高于常规 治 疗组。结 论: 喜 炎平注射 液联合 病毒 唑治疗小儿急
0 . 0 5 ) 。
情 。喜炎平是一种 中药制剂 , 主要成分为
水溶性穿心 莲总 内酯 , 主要 成分 : 穿 心 莲
2 邓 文龙 , 刘家 玉 , 聂仁青 . 3 0种穿心 莲注 射
液的药 理 作 用 比较 研 究 [ N] .中 药 通 报 ,
1 9 8 5, 3 8 ( 7 ) : 3 .
滴 。患者入 院后一 般治 疗相 同 。卧床休
息, 合理饮食 , 口服 补液盐 , 呕吐剧烈或有
严重脱水 者给予静 脉补液。对照组 : 按 常 规对 症治 疗 。两绀 患儿 根据病 情及 脱 水
情况 均 给 予退 热 、 补 液 及 纠 正 电解 质 平 衡
摘
要 目的 : 比较 喜 炎平 注射 液 联 合 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正确治疗措施,为提高患儿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最终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研究组患儿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辛口服液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急性腹泻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组急性腹泻患儿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腹泻患儿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80.00%,且p0.05,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急性腹泻患儿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包括维持体内水分、酸碱度以及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盐分,口服肠黏膜保护剂及微生态调节剂,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如患儿出现细菌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等;研究组急性腹泻患儿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辛口服液(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辅助治疗,根据患儿年龄确定给药剂量,即年龄在六个月以下患儿每日给药10毫克,年龄在六个月以上患儿每日给药20毫克,连续治疗十四天为宜。
观察并记录两组急性腹泻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2.2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急性腹泻相关诊断标准可知:
①显效。
患儿经临床治疗72小时内所排出粪便性状及排便次数均恢复正常,且其他急性腹泻相关临床表现均消失;②有效。
患儿经临床治疗72小时内所排出粪便性状及排便次数均明显好转,且其他急性腹泻相关临床表现均得到有效改善;③无效。
所排出粪便性状及排便次数均未好转甚至加重,且其他急性腹泻相关临床表现均未好转甚至加重。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腹泻患儿经不同方法临床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一。
由表一可知,研究组急性腹泻患儿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腹泻患儿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80.00%,且p<0.05,两组患儿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小儿急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较高、发病因素较多等特点,临床主要发病因素为患儿出现轮状病毒感染。
研究表明[1],急性腹泻患儿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将可能导致其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等后果,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甚至出现死亡。
锌制剂治疗急性腹泻患儿临床机制[2]:①锌离子可减少机体内部一氧化氮的生成,从而降低一氧化氮对机体细胞的损伤程度,促进小肠黏膜细胞进行有效修复,对刷状酶活性进行有效改善,保护肠黏膜;②锌离子可有效降低胃肠激素的分泌情况,从而显著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环磷酸鸟苷的浓度,促进人体吸收钠离子与氯离子;
③锌属于抗氧化剂,可有效对抗氧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作用,从而降低机体对毒素的吸收以及细胞受损程度;④锌离子能够促进机体内b淋巴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的生成,对多种免疫递质活性起到激活作用;⑤锌离子是多种免疫细胞合成所需的重要构成物质,可有效减少体内淋巴细胞凋亡情况;⑥锌离子是机体内多种酶的辅酶,锌离子增加可有效加速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提高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酶活性;⑦锌离子能够有效维持上皮细胞及细胞内组织完整性,患儿发生腹泻时,肠道黏膜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袭及破坏,此时对患儿实施补充锌离子措施,锌离子可于患儿体内通过各种途径对肠道黏膜进行维护和修复,预防患儿体内电解质及水分的过度丢失。
综上所述,对急性腹泻患儿进行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锌制剂辅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腹泻症状,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美珠.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
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1.
[2]方红宇,方鹤橙.小儿腹泻病诊断与治疗进展现代实用医学[j].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