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声学报告
建筑物理调研报告材料

建筑物理调研报告材料建筑物理作为一门研究建筑中声、光、热等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建筑物理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研。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建筑物理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建筑的性能和舒适度。
二、调研对象我们选取了住宅、商业、办公、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建筑作为调研对象,包括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
三、调研内容1、声学方面对建筑内部的噪声水平进行了测量,包括室内外交通噪声、设备噪声等。
考察了建筑的声学设计,如墙体、楼板的隔音性能,门窗的密封性能等。
了解了声学处理措施的应用情况,如吸声材料的使用、声学扩散体的设置等。
2、光学方面测量了室内的自然采光水平,包括照度、均匀度等指标。
分析了窗户的位置、大小和遮阳设施对采光的影响。
考察了人工照明的设计和使用情况,包括灯具的类型、布局和照度控制。
3、热学方面测量了室内外的温度、湿度等参数,评估了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分析了建筑的朝向、体形系数、窗墙比等因素对热环境的影响。
了解了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和节能措施的应用。
四、调研结果1、声学方面在一些住宅建筑中,由于楼板隔音性能不足,上下层住户之间的噪声干扰较为严重。
商业建筑中的背景音乐和人群噪声往往较高,影响了顾客的购物体验。
部分办公建筑的会议室和开放办公区域缺乏有效的声学处理,导致声音混响时间过长,影响了交流效果。
2、光学方面一些老旧住宅的采光不足,窗户面积较小且朝向不佳,导致室内光线昏暗。
商业建筑中,部分店铺的照明设计不合理,存在照度不均匀、眩光等问题。
教育建筑中,一些教室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未能很好地结合,影响了学生的视力健康。
3、热学方面既有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普遍较差,尤其是一些老旧的住宅和办公建筑,冬季室内温度较低,夏季室内过热。
新建建筑在热工设计上虽然有所改进,但在实际运行中,空调系统的能耗仍然较高,节能措施的落实还不够到位。
建筑物理声学报告

建筑噪声控制分析——宁波工程学院西校区7号寝室楼课程名称建筑物理专业班级建筑xx校班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x任课教师xxx日期xxxx.x.x宁波工程学院西校区7号宿舍楼总图、简单平面图及剖面图:交通干道图1 总图图3剖面图目前,国家发布的住宅声环境检测标准已经相当完善,其中包括:标准适用范围GB/T 17247-1998声学-户外声传播的衰减预测交通等环境噪声对住宅的影响GB 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测量住宅室外环境噪声状况GB 12525-19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测量住宅受到铁路运输噪声影响的状况方法测量住宅受到建筑施工噪声影响的状况GB/T 12524-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T 9661-1988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测量住宅受到航空噪声影响的状况法测量窗的隔声性能并分级GB/T 8485-2002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16730-1997建筑用门空气声隔声性能测量门的隔声性能并分级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J 75-1984民用建筑隔声测量规范测量隔墙、楼板的隔声性能和住宅室内噪声状况GB 18145-2000陶瓷片密封水嘴测量水龙头出水振动噪声的状况GB/T 3649-1999大便器冲洗阀测量马桶冲水噪声的状况国家已经采取了法制的方法逐步保护住宅声环境,确保人民群众提供安静、和谐、安居乐业的生活家园。
住宅有这样的法制规定,那么我觉得学生宿舍的使用质量也应该给予一定的保障。
就近原则,就以我最为熟悉的学校寝室(宁波工程学院西校区7号寝室楼)为案例进行分析。
(总平图、平面图、剖面图见图1、图2、图3)关于该寝室楼属框架结构,墙体厚度为240mm,有一定的隔声作用,因为理想匀质密实墙其厚度增加,隔声质量就会增加,也就是说厚墙的隔声性能比薄墙隔声性能好。
此外,寝室结构存在刚性连接,隔声效果差。
门窗的隔声性也比较差。
通过自己的体会与同学的述说,寝室楼存在以下问题:寝室楼距离文化路较近,车辆行驶等交通噪音对睡眠有些影响;寝室内部隔声差,尤其是深夜,对面房间或隔壁房间有些吵闹都会很会清晰,影响睡眠;楼板隔声差,上层同学行走或拖动桌椅或有东西掉落都会有较大响动;关门声引起的墙体振动产生较大声响,这个问题特别突出,不管楼上楼下,关门声都能感觉到,尤其是最近,寝室楼所有房间都换了锁,门得用力得拉,才能关上,振动就更大了。
建筑声学实验报告

篇一:建筑声学实验实验报告(环境噪声测量)建筑物理环境噪声测量实验日期年月日姓名同组人指导老师实验地点成绩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三、实验内容四、实验步骤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各组数据汇总:六、结果及讨论七、结果及讨论1、根据各测点l10、l50、l90的加权平均值绘制噪声分布图。
噪声分布图的绘制依据见下表。
2、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对上述环境噪声情况做出评价。
篇二:建筑物理声学实验报告——环境噪声级的测量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建筑物理(三)实验项目名称:环境噪声级的测量院系:建筑学院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组号:指导教师:成绩:提交时间:年月日了解声压级和声级测量方法,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内容测量计算环境噪声的声压级、a声级和等效声级。
三、实验原理(说明实验原理。
)四、实验仪器(说明仪器名称、精度、功能等,配合仪器照片。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详细说明从实验开始至结束的步骤。
包括启动噪声源、本实验中仪器的开关按钮设置如:计权、量程选择、时间计权、模式选择等,配合实验照片说明。
)表1 声压级和a声级的测量记录表(db)说明:选择位置不同的5个测点测试,靠近声源的内圆环2个,外圆环3个。
表2 统计百分数声级(a声级)和等效声级测量记录表(db)说明:在内圆环上,取1个测点,在外圆环上,选择2个测点测试。
每次测试完成后,调节噪声大小。
可每次同时读取三个测点数据。
(说明:同一图表应在同一页内,不要跨页。
)说明:1. 实验报告电子版文件名为实验人学号姓名,如“151100121陈某.doc”。
报告封面内容为一页。
2. 提交:将电子版和纸质打印版交与班长收齐,统一提交,不接受单独提交作业。
提交时间2014年6月30号上午10点。
报告中的红色文字为说明文字,应在正式实验报告中删除。
篇三:建筑物理声学实验报告——室内混响时间的检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建筑物理(三)实验项目名称:室内混响时间的检测院系:建筑学院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组号:指导教师:成绩:提交时间:年月日了解室内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建筑声学设计课程仿真实验报告

建筑声学设计课程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建筑声学设计课程仿真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实际建筑环境中的声学现象,让我们深入理解声学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掌握声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提高对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实验原理建筑声学主要涉及声音的传播、反射、吸收和散射等方面。
声音在封闭空间中传播时,会与墙壁、天花板、地板等表面发生相互作用。
这些表面对声音的吸收和反射特性会影响室内的声学效果,如混响时间、声压分布、语言清晰度等。
吸收系数是衡量材料对声音吸收能力的重要参数。
不同材料的吸收系数不同,通过合理选择和布置吸声材料,可以调整室内的声学环境。
此外,房间的形状、尺寸和比例也会对声学特性产生影响。
例如,过长或过宽的房间可能会导致声音聚焦或回声等问题。
三、实验设备与软件本次实验使用了专业的声学仿真软件,如_____。
该软件能够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并模拟声音在其中的传播和反射情况。
同时,还配备了高性能计算机,以保证仿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实验中使用的测量设备包括声级计、麦克风等,用于采集实际声音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
四、实验步骤1、模型建立首先,根据给定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尺寸,使用仿真软件创建三维模型。
在模型中准确设定墙壁、天花板、地板等结构的材料属性,包括其吸收系数、反射系数等声学参数。
2、声源设置在模型中设置声源的位置、类型和强度。
常见的声源类型有扬声器、人声等。
通过调整声源参数,模拟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声音在建筑空间中的传播。
3、声学参数计算运行仿真软件,计算室内的声学参数,如混响时间、早期反射声、直达声与混响声的比例等。
4、结果分析对仿真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模式、声压分布情况以及声学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优化设计如果声学参数不满足要求,对建筑模型进行调整,如改变材料、调整房间形状和尺寸、增加吸声装置等,然后重新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直到达到理想的声学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混响时间混响时间是衡量室内声学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建筑声学研究报告

建筑声学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建筑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重要性、主要研究内容、应用领域、声学设计方法、声学材料与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全面展现了建筑声学在建筑设计和环境营造中的关键作用。
一、引言建筑声学作为一门研究建筑中声音传播和音质效果的学科,对于创造舒适、高效的建筑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声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建筑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二)声波的特性包括频率、波长、振幅、声速等,这些特性决定了声音的性质和传播规律。
(三)声音的反射、折射与吸收声波在建筑空间中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影响声音的分布和强度。
三、建筑声学的重要性(一)提供良好的音质在音乐厅、剧院等场所,确保声音清晰、丰满、无失真,为观众带来优质的听觉体验。
(二)营造舒适的声环境在住宅、办公室等空间,减少噪声干扰,提高声学舒适度,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
(三)满足特殊功能需求如录音棚、会议室等,对声学条件有严格要求,以保证声音的录制和传播质量。
四、建筑声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一)室内声学1.混响时间研究声音在室内衰减的时间,是评价室内音质的重要指标。
2.声扩散使声音在空间中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声学缺陷。
3.早期反射声对声音的清晰度和丰满度有重要影响。
(二)噪声控制1.空气声隔声阻止声音通过空气传播。
2.固体声隔声减少声音通过建筑结构传播。
3.吸声降噪通过吸声材料和结构降低室内噪声水平。
(三)声学材料与结构研究各种声学材料和结构的声学性能,如吸声材料、反射板、扩散体等。
五、建筑声学的应用领域(一)文化建筑1.音乐厅设计合理的体型和声学装饰,实现良好的音质效果。
2.剧院保证舞台和观众席的声音传播均匀,演员和观众之间有良好的交流。
3.电影院提供清晰的对白和震撼的音效。
建筑声学实验报告

建筑声学实验报告建筑声学实验报告引言:建筑声学是研究建筑环境中声音传播和控制的学科,对于提高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手段,探究建筑声学的相关原理和应用,以及对建筑声学设计的一些建议。
实验一:声音传播特性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声音传播特性测量仪器,对不同材料的声音吸收和反射特性进行了测量。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材料的声学特性差异巨大。
例如,吸音材料如泡沫板和吸音棉对声音的吸收效果较好,而金属板和玻璃等材料则对声音的反射较强。
这些结果为我们在建筑声学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提供了依据。
实验二:噪声控制技术研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噪声控制技术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
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隔音墙和隔音窗,我们对噪声的传播进行了实验观测。
实验结果表明,合理设计的隔音结构能够有效减少噪声的传播,提供更为宁静的室内环境。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噪声吸收材料的应用,发现其对于降低噪声污染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验三:声学设计优化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对不同建筑结构的声学设计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声学设计的优化方法。
我们发现,在室内空间中,合理设置吸音板和吸音棉等材料能够有效减少噪音的反射和回声,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和质量。
此外,合理布置音箱和扬声器等音响设备,能够更好地实现声音的均匀分布,提高听音效果。
实验四:建筑声学仿真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声学仿真软件对建筑声学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通过输入不同声源和材料参数,我们可以模拟不同建筑环境中的声学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估和优化。
通过这种仿真方法,我们能够在设计阶段就对建筑声学进行预测和调整,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建筑声学的相关原理和应用。
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和功能性,减少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影响。
在实际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结合声学仿真和实验分析,进行全面的声学设计优化。
建筑声学方案设计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声环境质量成为衡量建筑舒适度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建筑声学性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空间的需求,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习建筑声学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升学生在声学设计方面的实践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理解建筑声学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掌握声学材料的选择和声学系统的设计。
3. 培养解决实际声学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选取了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作为案例,该项目包括购物中心、办公楼、酒店和住宅等多个功能区域。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声学需求分析:根据项目功能需求和用户期望,分析各区域的声学性能要求,如噪声控制、音质设计等。
2. 声学系统设计:根据声学需求,设计合理的声学系统,包括吸声、隔声、减振、降噪等措施。
3. 声学材料选择:根据声学性能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声学材料,如吸声板、隔声板、减振垫等。
4. 声学效果评估:通过声学模拟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评估声学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
四、实训过程1. 声学需求分析:- 调研项目相关资料,了解项目功能和用户需求。
- 分析各区域的噪声源,如交通噪声、机械噪声、人流噪声等。
- 确定各区域的声学性能指标,如噪声控制标准、音质要求等。
2. 声学系统设计:- 根据声学需求,设计吸声、隔声、减振、降噪等声学系统。
- 选择合适的声学材料,如吸声板、隔声板、减振垫等。
- 确定声学系统的施工方案,包括材料安装、施工工艺等。
3. 声学材料选择:- 分析各类声学材料的性能特点,如吸声系数、隔声量、减振效果等。
- 根据声学需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声学材料。
4. 声学效果评估:- 利用声学模拟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评估声学效果。
- 根据评估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如调整声学材料、优化声学系统等。
五、实训成果1. 完成了某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建筑声学方案设计。
建筑的物理报告范文

建筑的物理报告范文1. 引言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技术工艺所建造的物理结构,始终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存在。
建筑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探讨建筑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和原理,包括热传导、声波传播和光学现象。
2. 热传导2.1 热传导的基本原理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在建筑中,墙体、窗户和屋顶等结构会发生热传导,引起能量的损失和温度变化。
2.2 热传导的影响因素热传导的速率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如导热系数。
- 温度差:温度差越大,热传导速率越快。
- 材料的厚度:材料越厚,热传导速率越慢。
2.3 热传导在建筑中的应用为了减少热传导引起的能量损失和温度变化,建筑物普遍采用隔热材料,如保温层和隔热窗户。
这些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能够减缓热量传导,提高建筑的能效性能。
3. 声波传播3.1 声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的震动传播。
在建筑中,声波传播主要与声音的传递和隔音有关。
3.2 声波传播的影响因素声波传播的速度和强度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声源的振动频率:不同频率的声波传播速度有所区别。
- 声波传播介质的密度和弹性:介质的密度越大,声波的传播速度越慢;介质的弹性越大,声波的强度越大。
- 声波的传播距离:声波传播距离越远,强度越弱。
3.3 声波传播在建筑中的应用为了提供良好的声音环境,建筑中常常采用隔音材料和声学设计。
这些措施能够吸收和减少传入室内的外界噪音,同时改善室内声音的反射和扩散,保证室内的舒适性和隐私。
4. 光学现象4.1 光的传播和折射光是电磁波,是一种能量传播的物理现象。
在建筑中,光的传播和折射与采光和窗户的设计有关。
4.2 光学现象的影响因素影响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光的波长:不同波长的光受到不同程度的散射和吸收。
- 介质的折射率: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线发生折射的程度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噪声控制分析
——宁波工程学院西校区7号寝室楼
课程名称建筑物理
专业班级建筑xx校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xx
任课教师xxx
日期xxxx.x.x
宁波工程学院西校区7号宿舍楼总图、简单平面图及剖面图:
交通干道
图1 总图
图3剖面图目前,国家发布的住宅声环境检测标准已经相当完善,其中包括:
标准适用范围GB/T 17247-1998声学-户外声传播的衰减预测交通等环境噪声对住宅的影响
GB 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测量住宅室外环境噪声状况
GB 12525-19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
测量住宅受到铁路运输噪声影响的状况方法
测量住宅受到建筑施工噪声影响的状况GB/T 12524-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
法
GB/T 9661-1988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
测量住宅受到航空噪声影响的状况法
测量窗的隔声性能并分级GB/T 8485-2002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
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16730-1997建筑用门空气声隔声性能
测量门的隔声性能并分级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J 75-1984民用建筑隔声测量规范测量隔墙、楼板的隔声性能和住宅室内噪
声状况
GB 18145-2000陶瓷片密封水嘴测量水龙头出水振动噪声的状况
GB/T 3649-1999大便器冲洗阀测量马桶冲水噪声的状况
国家已经采取了法制的方法逐步保护住宅声环境,确保人民群众提供安静、和谐、安居乐业的生活家园。
住宅有这样的法制规定,那么我觉得学生宿舍的使用质量也应该给予一定的保障。
就近原则,就以我最为熟悉的学校寝室(宁波工程学院西校区7号寝室楼)为案例进行分析。
(总平图、平面图、剖面图见图1、图2、图3)
关于该寝室楼属框架结构,墙体厚度为240mm,有一定的隔声作用,因为理想匀质密
实墙其厚度增加,隔声质量就会增加,也就是说厚墙的隔声性能比薄墙隔声性能好。
此外,寝室结构存在刚性连接,隔声效果差。
门窗的隔声性也比较差。
通过自己的体会与同学的述说,寝室楼存在以下问题:
寝室楼距离文化路较近,车辆行驶等交通噪音对睡眠有些影响;
寝室内部隔声差,尤其是深夜,对面房间或隔壁房间有些吵闹都会很会清晰,影响睡眠;
楼板隔声差,上层同学行走或拖动桌椅或有东西掉落都会有较大响动;
关门声引起的墙体振动产生较大声响,这个问题特别突出,不管楼上楼下,关门声都能感觉到,尤其是最近,寝室楼所有房间都换了锁,门得用力得拉,才能关上,振动就更大了。
图4
关于楼板隔声。
楼板要承受各种荷载,按照结构强度的要求,它自身必须有一定的厚度与重量。
根据前述的隔声质量定律,楼板必然具有一定的格绝空气声的能力。
但是在楼板上,由于人们的行走、拖动家具、物体碰撞等引起固体振动所辐射的噪声,对楼下房间的干扰特别严重。
同时,由于楼板与四周墙体的刚性连接,将振动能量沿着建筑围护结构传播,导致结构与其他部件也辐射声能,因此隔绝撞击声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通常将楼板隔声,主要是指隔绝撞击的性能。
楼板下面的撞击声声压级,决定于楼板的弹性模量、密度、厚度等因素,但是又主要决
定于楼板的厚度。
在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楼板的厚度增加1倍,楼板的撞击声级可以降低10dB。
改善楼板隔绝撞击声性能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在承重楼板上铺放弹性面层。
塑料橡胶布、地毯等软质弹性材料,有助于减弱楼板所受的撞击,对于改善楼板隔绝中、高频撞击声的性能有显著的效用。
(图5a) 二是浮筑构造。
在楼板承重层与面层之间设置弹性垫层,以减弱结构层的振动。
弹性垫层可以是片状、条状或块状的。
(图5b 为此种构造楼板的举例。
)
三是在承重楼板下加设吊顶。
对于改善楼板隔绝空气噪声和撞击噪声的性能都有明显效用。
需要注意的是吊顶层不可以用带有穿透的孔或缝的材料,以免噪声通过吊顶直接透射; 吊顶与周围墙壁之间不可留有缝隙,以免漏声;在满足建筑结构要求的前提下,承重楼板与吊顶的连接点应尽量减少,悬吊点适宜用弹性连接而不是刚性连接(图5c)。
针对7号楼情况,我认为在铺砖上是可以采取措施的或者在室内装设织物类可吸声的材质,减少声的外传。
此外,除建筑装饰上采取措施,同学还可以在寝室自由铺设塑料垫子等软质物体,以暂时减少对楼下的噪声干扰。
至于,墙体的刚性连接问题,应在结构连接处增加弹性连接来处理。
图5
建筑所处的外部声环境及声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及相关措施。
减少城市噪声干扰的主要措施。
一是与噪声源保持必要的距离。
已知,与点声源的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降低6dB。
对于单一行驶的车辆或飞越上空的飞机,如果接受点所在位置与声源的距离,比声源本身的尺
度大得多,这一规律也是符合的。
然而,对于城市干道上成行行驶的车辆,则不能按点声源考虑,也不是真正的线声源。
由于各种车辆辐射的噪声不同,车辆之间的距离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噪声的平均衰减率是介于点声源和线声源之间。
当与干道的距离小于15m,来自交通车辆的噪声衰减,接近于反平方比定律,因为这时是单接受点与干道距离超过15m,距离每增加1倍,噪声级大致降低4dB。
然而,西校区的7号寝室楼与文化路间距在十米之内,因此道路噪音是明显存在的。
种植高大树木,作为声屏障,具有一定的隔声作用。
当噪声敬有一定吸收能力的地面或建筑表面(如草地)传播时,靠近这种表面的噪声级会因为被吸收而有所降低,并且这种吸收随转播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噪声掠过坚硬地面(如混凝土地坪)传播,地面的反射会使地面反射的增加。
因此,在噪声源和建筑物之间的草坪或其他植被有助于建筑低层房间的降噪。
利用屏障也可降低噪声。
如果在声源和接受者之间设置屏障,听到的声音就取决于绕过屏障顶部的总声能,这样的前提当然是在屏障很长的情况下所推理得到的。
因为低频声的衍射比较与高频声要多,因此噪声绕过屏障后转播,其频谱会有所变化。
由于人对高频声比较敏感,也就有助于使人们听到的噪声响度有所降低。
实体墙、路堤或类似的地面坡度变化,以及对噪声干扰不敏感的建筑物(例如城市商业建筑),若是学校就是可以是食堂等功能区,均可作为对噪声干扰敏感建筑物的声屏障。
西校区7号楼的北侧有新食堂的部分屏障作用,对噪声有一定的减弱作用。
并且,在文化路与7号楼之间也设有一定的草坪,与树木具有噪声吸收作用。
当时,由实际生活中看,寝室楼所受的交通噪声仍是普遍存在的,对学生的生活起居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认为降噪措施仍是有必要增加的。
在建筑格局上已是定局,所以可以在道路与寝室楼之间增加绿化,尤其是增加高大树木的种植,树木的局部密度也可一定增加,增加声反射,从而减弱噪音。
关于使用者的建议,多数同学都建议学校能采取相应的隔声措施来减少噪声问题,甚至有些同学提议采用隔声门窗。
在我看来,现阶段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有时间性问题,学校应采取植树、设吸声材料等措施缓减噪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