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系统辨识与仿真
供热系统整体动态仿真优化对策

供热系统整体动态仿真优化对策供热系统整体动态仿真优化对策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供热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动态仿真优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逐步介绍供热系统整体动态仿真优化的对策。
第一步:数据收集和建模为了进行动态仿真优化,首先需要收集供热系统的相关数据。
这包括供热系统的结构、参数、运行状态等信息。
然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建立供热系统的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包括供热设备、管道网络、控制系统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第二步:模型验证和校准建立好数学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校准。
这可以通过与实际供热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比较来完成。
如果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实际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那么就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仿真优化工作。
第三步:仿真优化目标设定在进行动态仿真优化之前,需要明确优化的目标。
这可以是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等。
根据不同的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优化策略。
第四步:优化方案设计根据设定的优化目标,设计相应的优化方案。
这可以包括改进供热设备的控制策略、优化管道网络的布局、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等。
同时,也可以考虑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技术来提升系统的性能。
第五步:动态仿真优化实施在设计好优化方案后,进行动态仿真优化实施。
这可以通过使用仿真软件来模拟供热系统的运行,并根据优化目标进行参数调整和控制策略的优化。
通过不断迭代和优化,逐步改进供热系统的性能。
第六步:仿真结果分析和评估在完成动态仿真优化后,需要对优化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可以通过比较优化前后的数据来评估优化的效果。
如果优化结果能够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那么就可以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供热系统中。
第七步:实际应用和持续改进将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供热系统后,需要进行实际运行和监测。
通过不断的监测和改进,可以进一步提高供热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和更新,以更好地反映实际供热系统的运行情况。
混烧高炉煤气的火电机组热力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Ab t a t Ba e n he f a ur s o he m o na i ys e f r t e 35 W ni n on o r p a s r c : s d o t e t e ft r dy m c s t m o h 0 M u ti e p we l nt e mul ton mod lf r s i y t m as b e s a ihe ai e o a d s s e h e n e t bls d
施 。
词 ] 火 电机 组 ; 力 系统 ; 热 模块 化 建模 ; AS 5仿 真软 件 ; E Y 高炉煤 气 ; 炉效 率 锅 TM 61 TP1 1: 5 [ 中图分 类号 ] [ 文献 标识 码 ] A
[ 关
键
[ 章 编 号] 文
10 0 2—3 6 ( 0 2 0 3 4 2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0 5 0 9—0 6
l
-
/
昆烧 高 炉 煤 气 的 火 电 机 组 热 力 系 统
建 模 与 仿 真 分 析
张微 微 张会 生 , , 苏 明
上 海 交通 大 学机 械 与 动 力 工程 学院 , 海 上 2 0 3 0 00
[ 摘
要] 根 据 某 电厂 3 0 MW 机 组 热 力 系统 的特 点 建 立 了热 力 系统仿 真模 型 5
.
热
Ke r : he malp y wo ds t r owe i ; ie ; a t u na e ga ; he mo na i s t m ; od arz d mod 1 r un t bo l r bl s f r c s t r dy m c ys e o r u1 ie e一 lng; i EASY5 e u a i n s fwa e m i to o t r
300MW火电机组系统辨识模型及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

300MW火电机组系统辨识模型及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题目300MW火电机组系统辨识模型及仿真分析二、研究背景火电厂在我国能源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其中,火电机组系统辨识是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实现对火电机组系统的监测、故障诊断和预测,从而提高火电机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火电机组系统辨识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系统模型不够精确、辨识效率不高等。
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火电机组系统辨识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精度,本研究拟探索300MW火电机组系统辨识模型及仿真分析方法。
三、研究内容1. 根据300MW火电机组系统的结构和特点构建系统模型;2. 对火电机组系统进行系统辨识,获取系统动态特性参数;3. 基于辨识结果设计控制策略;4. 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评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四、研究方法1. 系统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对火电机组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系统模型;2. 系统辨识方法: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和系统辨识算法对火电机组系统进行辨识,获取系统参数;3. 系统控制方法:基于辨识结果设计控制策略,优化火电机组系统的运行效果;4. 仿真分析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火电机组系统的仿真模型,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化效果。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提高火电机组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火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此外,研究结果也对火电机组的节能降耗、提高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获得300MW火电机组系统辨识模型,以及优化后的控制策略,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火电机组的运行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本研究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热电厂火力发电系统热力学特性仿真及优化

热电厂火力发电系统热力学特性仿真及优化一、前言热电厂是以燃煤、燃气、核电等作为热源,通过内燃机、蒸汽机等发电机与发电机耦合形成的发电系统。
在热力学方面,热电厂是典型的工程热动力系统。
为了提高热电厂的效率和经济性,必须对其热力学特性进行仿真及优化研究。
二、火力发电系统的热力学特性1.基本概述火力发电系统由燃烧室、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冷却塔等组成。
燃烧室负责燃料的燃烧,锅炉负责锅炉炉膛内水的加热,汽轮机负责将锅炉产生的水蒸气驱动转子转动,发电机将转动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输出,冷却塔负责将排出的排烟气体和蒸汽冷却。
2.燃料燃烧过程的热力学特性燃料的燃烧是热电厂发电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燃料的燃烧过程产生的热将直接影响锅炉的水蒸气产生和汽轮机的运转。
燃料燃烧过程的热力学特性主要包括燃烧温度、燃烧速率、燃烧效率等。
3.锅炉的热力学特性锅炉是将热能转化为水蒸气的关键设备,其热力学特性主要包括锅炉效率、出口蒸汽压力、蒸汽温度、水的加热速率等。
4.汽轮机的热力学特性汽轮机是将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发电机转动的关键设备,其热力学特性主要包括机组效率、汽轮机进汽压力、出汽压力、汽轮机转速等。
5.冷却塔的热力学特性冷却塔是将排放的烟气和水蒸汽冷却的设备,其热力学特性主要包括冷却效率、水的流量、风扇功率等。
三、热电厂系统的仿真及优化1.仿真方法热电厂系统的仿真分为静态仿真和动态仿真。
静态仿真主要用于热电厂的设计阶段,通过计算获得热电厂中各部件的热动力学参数,帮助设计师进行优化设计。
动态仿真主要用于热电厂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实时显示热电厂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和热动力学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状况。
2.优化方法热电厂系统的优化主要针对燃烧室、锅炉、汽轮机等部件进行,其优化方法主要包括改善燃烧条件、提高锅炉热效率、改进汽轮机叶轮叶片设计等。
四、优化实例以XX热电厂为例,通过仿真和优化计算,得到了以下的优化结果:1.改善燃烧条件,提高热值利用效率,燃料消耗量降低30%。
供热系统动态建模及系统辨识研究

2021.1供热系统动态建模及系统辨识研究石家庄华电供热集团卢刚天津大学王雅然由世俊摘要:供热系统动态模型是对供热系统进行实时控制、故障诊断和决策分析的前提,因而,研究供热系统的动态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建立了描述热力站中板式换热器和二次网动态特性的状态空间模型。
并对状态空间模型进行离散化,得到离散时间的系统模型结构,并基于该数学模型结合系统的历史运行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算法的参数辨识方法,以获得供热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
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热力站,通过利用该热力站的历史运行数据,对本文提出的系统辨识算法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获得热力站及二次网的动态模型,并可以应用于优化控制、故障诊断及决策分析。
关键词:状态空间;模型;系统辨识;供热系统DOI编码:10.16641/11-3241/tk.2021.01.003Study on dynamic modeling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ofdistrict heating systemShijiazhuang Huadian Heating Group Co.Ltd.Lu GangTianjin University Wang Yaran You ShijunAbstract:Dynamic modeling of the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is the prerequisite of the real control,fault diagnosis and strategy analysis.Therefore,modeling the dynamics of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is significant.In this paper,the dynamic models of plate heat exchanger in the heating substation and the secondary network were developed.Based on the least-square method,a system identifica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to obtain the precise description of district heating system.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a substation.The comparison between test data and model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validity of the approach.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optimal control,fault diagnosis and strategy analysis.Keywords:state space;model;system identification;heating system2021.10引言集中供热系统已经成为全球高纬度国家和地区寒冷季节采暖的舒适、安全、经济地必要重要基础设施[1]。
热力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模拟与分析

热力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模拟与分析一、介绍热力学系统是指物理系统中能量交换的部分,是一个涉及到能量传递和转化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数学的发展,模拟与分析热力系统动力学行为变得越来越成熟。
热力学系统动力学行为模拟分析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热力学系统动力学行为模拟分析是一种数值方法,通过对系统运行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模拟结果对系统行为进行分析。
热力系统具有很多特殊性质,因此需要依赖于特殊的算法和模型来完成热力学系统动力学行为模拟分析。
二、热力学系统动力学热力学系统动力学可以视为一个宏观物理过程,根据物理变量进行建模和计算,对物质的热过程进行模拟。
热力学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涉及多个量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热量、温度、内能、熵和热力学势。
热力学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模拟和分析主要关注这些变量的变化、相互关系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化过程。
三、热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热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基于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此外还包含热相互作用等因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系统内部的物质不断地从一个位置流向另一个位置。
能量守恒定律保证热力学系统的总能量守恒,即一旦热力学系统的能量发生变化,系统必须吸收或放出能量,从而使总能量保持恒定。
动量守恒定律是指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动量总和不变,也就是当一个物体向右运动时碰撞到一个不动的物体,两个物体碰撞的瞬间,向右运动的物体会与向左运动的物体发生反向冲击,因此两个物体慢慢地停止。
熵是热力学系统不可逆性的量度,在不可逆过程中熵总是增加的。
热力学势是能够描述热力学系统势能变化的函数,在描述热力学系统动力学行为模拟分析时是不可或缺的。
四、热力学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模拟实际工程中,热力学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模拟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因此需要使用不同的算法与模型来进行模拟。
1. 离散元法离散元法是热力学系统动力学行为模拟的一种数学方法。
离散元法将大量细小颗粒放置于一个坐标系统中,使每个颗粒看作是热力学系统动力学的一个小区域,并进行相应计算,从而达到模拟和分析系统行为的效果。
ansys热力学仿真介绍

ansys热力学仿真介绍
ANSYS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工程仿真软件,它提供了强大的热力
学仿真功能,能够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分析和解决与热力学相关的
问题。
热力学仿真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和分析物体或系统在热力学
条件下的行为和性能。
在ANSYS中进行热力学仿真,首先需要建立模型。
用户可以通
过ANSYS提供的建模工具创建几何模型,并定义材料属性、边界条
件和加载条件。
接下来,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热力学仿真模块,如
热传导、对流、辐射等,进行仿真设置和计算。
ANSYS提供了丰富
的求解器和后处理工具,可以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可视化。
热力学仿真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汽车工程、航空航天、
能源领域等。
在汽车工程中,可以利用ANSYS进行引擎热管理系统
的仿真,优化散热器设计以提高散热效率。
在航空航天领域,可以
利用ANSYS进行飞机发动机的热力学仿真,改进发动机的性能和安
全性。
在能源领域,可以利用ANSYS进行燃烧和热交换设备的仿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之,ANSYS提供了强大的热力学仿真功能,能够帮助工程师
和科学家解决各种与热力学相关的问题,并优化设计,提高产品性能和效率。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工程热力学热力循环的热力学分析与计算机仿真

工程热力学热力循环的热力学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与能的转化关系的学科,而热力循环是工程热力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热力学的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设计和优化热力循环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对工程热力学热力循环的热力学分析与计算机仿真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引言热力循环是指通过工作物质的膨胀和压缩过程,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循环系统。
热力循环的热力学分析是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估的基础。
同时,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得热力循环的分析更加准确和高效,下面将对热力循环的热力学分析与计算机仿真进行详细介绍。
二、热力学分析在进行热力学分析时,首先需要确定循环系统所处的状态,即确定各个工作物质的压力、温度等参数。
然后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对循环系统进行能量平衡和熵平衡计算。
通过热力学分析可以得到循环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关键性能参数的计算结果。
1. 热力循环的基本原理热力循环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和熵增原理。
能量守恒要求在循环过程中,系统的热能输入必须等于输出;熵增原理则要求在循环过程中,系统的熵增必须大于等于零。
2. 循环系统状态参数的确定循环系统的状态参数包括压力、温度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需要根据循环系统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分析和计算。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物质的特性和性能。
3. 能量平衡和熵平衡计算能量平衡和熵平衡是热力学分析的核心内容。
能量平衡计算包括热量输入和输出的计算,以及工作物质的膨胀和压缩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熵平衡计算则包括循环系统的熵增计算。
三、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成为热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循环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可以实现对热力循环系统的性能和特性进行全面分析。
1. 循环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循环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物质平衡方程、能量平衡方程和熵平衡方程等。
建立这些方程组,可以描述循环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情况,为后续的仿真计算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后指导和培养本科特优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60多名。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热力系统辩识与仿真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同时对国内外最新进展有所了解。
课程大纲:(章节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念
§1.1过程系统
§1.2系统模型
§1.3系统仿真
第二章数学建模方法
§2.1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目的与任务
能源与动力工程
课程名称:热力系统辩识与仿真
课程代码:121.508
课程类型:■一级学科基础课□二级学科基础课□其它:
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方式:讲授
适用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适用层次:■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32
学分:2
先修课程要求:无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方向
高伟
教授
热动
58
第四章机理建模
§4-1机理建模方法
§4-2单容对象的数学模型
§4-3多容对象的数学模型
§4-4具有纯滯后对象的数学模型
§4-5热力系统典型单元的机理模型
§4-6机理模型的简化
第五章辨识建模
§5-1辨识的定义
§5-2辨识的内容和步骤
§5-3辨识的精度
§5-4响应曲线法建模
§5-5在线闭环试验法建模
§5-6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法建模
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省级教改项目有《能源动力类实习与课外活动基地建设》、《能源动力类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能源动力类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基础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和校级教改项目《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手段改革热能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与评定工作的改革》、《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制度的探索与实践》、《热科学教学实验基地建设》、《实习和设计实践环节的综合改革》、《能源动力类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平台构建与实践》等。
任教以来,曾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自动控制原理》、《动力工程控制》、《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电厂热工过程自动调节》、《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炉膛安全监控系统》、《汽轮机旁路控制系统》、《动力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火电厂仿真》、《大型火电机组控制系统》、《学科(专业)概论》、《热力设备的优化控制与仿真》、《能源动力设备及系统控制技术》、《热力系统辨识与仿真》、等多门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主编有300MW火力发电机组丛书之《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年出版)、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能源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丛书之《节能与控制》(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出版)等教材和《大型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炉膛安全监控系统》、《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动力工程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350MW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技术丛书之《控制设备与系统》、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培训教材之《热工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等讲义。
§7-7数值积分方法的选择
§7-8计算步长的选择与控制
第八章连续系统仿真的离散相似法
§8-7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离散化
§8-2连续系统传递函数的离散化
§8-3典型环节的离散化模型
§8-4离散相似法仿真的特点
第九章数字仿真的实现
§9-1面向闭环系统微分方程的仿真
§9-2面向系统结构图的仿真
§9-3采用离散化模型的系统仿真
§9-4含有非线性环节的系统仿真
§9-5纯迟延环节的仿真
教材:
《热力系统辩识与仿真》讲义
主要参考书:
1.陈宗海,过程系统建模与仿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
2.肖田元等,系统仿真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姜玉宪等,控制系统仿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
4.熊光楞等,连续系统仿真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5-7相关系数法建模
§5-8极大似然法建模
第六章模拟仿真技术
§6-1概述
§6-2模拟计算机的组成
§6-3模拟计算机运算原理
§6-4模拟仿真步骤
§6-5模拟仿真示例
第七章连续系统仿真的数值积分法
§7-1数值积分法仿真的基本原理
§7-2欧拉法
§7-3龙格—库塔法
§7-4亚当姆斯法
§7-5吉尔法
§7-6稳定性分析
5.侯媛彬等,系统辨识及其MATLAB仿真,科学出版社,2004
6.唐世林,电站计算机仿真技术,科学出版社,1996
7.吕崇德等,大型火电机组系统仿真与建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张家琛,火电厂仿真,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本课程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生课程水平的标志:
兼任中国电力教育协会能源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常务委员、热工自动化与控制学科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动力工程学会自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热工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及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评审专家;湖北省综合招投标中心和湖北设备工程招标有限公司评标专家;
热工自动化
王坤
副教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热动
37
热能工程
鲁录义
讲师
热动
32
热能工程
课程负责教师教育经历及学术成就简介:
高伟男汉族,1954年10月出生,湖北汉川人,中共党员。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骨干教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机械学科大类课程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委员、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委员、机械大类平台课程《工程控制基础》的主讲教授。
§2.2建模条件(信息)
§2.3数学建模方法
§2-4模型可信度
§2-5建模过程
§2-6数学建模原则
§2-7热力过程系统的模型特点
第三章系统数学模型表达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3-1微分方程
§3-2微分方程组
§3-3差分方程
§3-4传递函数
§3-5频率特性
§3-6状态空间表达式
§3-7系统结构图
§3-8偏微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