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合集下载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2)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2)

展示→评价
A:学生互评 B:学生自评 C:教师点评
小结→升华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启发和收获?
谢谢同学们
在常用的汉字中,有很多左右结构的字,左右 两部分之间都存在迎让避就的关系,如果迎让避就 关系处理不好,会出现很多问题。
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字更有美感?
自主探究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 42页上面所提供
的学习资料,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什么是主次分明之美?
主次分明之美
每一首乐曲都会有一个主旋律 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主题 很多汉字都会有一个主笔
王羲之的《兰亭序》中23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尽其妙。
作业一:
临写课本42页(山、出、言、集)4字,力求笔画结构主次分明。 (完成后小组内进行相互交流评选)
作业二:
根据古形态变幻之美,结合自六己的理解,将下面3个自字各写出两个以上的不同
造型来,要求字型美观大方。

(以上两项作业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任选一项完成)
第七课 书法的结构之美
(第二课时)
● 端正平稳之美 ● 均衡对称之美 ● 疏密均匀之美 ● 迎让避就之美 ● 主次分明之美 ● 形态变幻之美
授课 张立军
书法史上的顿悟故事:担夫争道

担夫相遇,争道而行,虽各不相让,但能闪避得法,顺利而过。比喻书
法上结构布白,偏旁组合,进退有序,迎让避就,协调有神。
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字更有美感?
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字更有美感?
自主探究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43页上面所提供的学习资料, 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思考交流:
1、什么是形态变幻之美? 2、汉字印刷字体和书法作品在结构美 方面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美感,它们各 有什么特点?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 书法的结构之美-名师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 书法的结构之美-名师

7.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本课《书法的结构之美》是湘美版七年级下册的第7课,是承接《书法的点画之美》而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以“欣赏•评述”为主,并结合“临写”于一体的综合课型,主要学习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

教材用行行色色的自然万物和建筑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

2.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新生较多,书法基础不一,对书法的结构理解也不是很深;多数同学缺乏正确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这节课从复习书法的点画之美入手,通过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建筑与书法有着一致的的结构规则,进一步学习感受汉字的结体法则,体会书法的结构之美(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结合例字的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感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初步认识书法的结构之美。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按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3.运用所学书法结构知识养成自觉规范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书法“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的结构之美。

难点:通过临写“小篆”,加强对字形的整体把握,自觉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评价任务】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小组讨论对比分析学生对“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的认识,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针对目标1。

2.通过教师示范引导,精讲点拨,最终每个同学都能够分析字形结构,且能运用临写的方法加强对字形的整体把握,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针对目标2。

3. 通过集中展评同学作业,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同学之间能够做到取长补短,自觉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评价学生领悟程度和习惯养成针对目标3。

教学环节(第一课时)教与学活动评价任务一.导入环节导入语: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上学期我们在哪节课学习了书法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书法的点画之美》以及我们了解了书法汉字的演变过程及运用的点画特点,我们来看一下自学案,一起来回顾一下:汉字发展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些书体都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有一个选词填空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填一下空:谁愿意来?同学们,你们知道学习书法最主要的三要素是什么吗?笔法,结构,章法,上学期我们了解了书法的笔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师板书课题:书法的结构之美通过设问激发兴趣的同时,让同学们对书法结构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湘美版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第七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湘美版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第七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二、精讲点拨。

体会其魅力。

1、动势之美:如一个"山"字在书法家的笔下,由于意象的不同即呈现出风格各异的结构美。

金文《癸山敦》的"山"字,不离象形,观之如三山并立浑朴天成。

北魏郑道昭《天柱山摩崖》"山"字,以中间一画为中轴,真如擎天一柱,左右两竖化为两点,各骑下横一端,如翘翘板,在平衡中寻找着不平衡,在稳定中寄寓着活泼。

唐太宗《晋词铭》"山"字,将三竖化为三点,下横只写一半,化实为虚,结构顿显轻盈活泼。

而怀素《自叙帖》,化三笔为一笔连绵草书,左一竖有山之高,下横与中、右竖化为山之连绵逶迤,写出了动态的美。

2、结构之美:结构美汉字是以点线来造型的,线与线之间所界定的就是面。

点线面构成的书法结构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

书法的结构美类似于建筑美感。

古代书论里谈书法结体构字的文章很多。

隋代和尚智果的《心成颂》,唐代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等,其中以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影响最大。

他按楷书字型的类别特征规定了书写平正的合理的原则,如"避就"(避密就疏),"相让"(合体字的相互搭配),"朝揖"(偏旁与主体的关系)等等。

但是书法的结体原则规范不了书法的实践,古代书法家在创作中,有法而又无法,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书法的结构美。

学生听、思考、讨论、畅所欲言。

细细品味书法的魅力。

10。

【优质部编】2019-2020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教案1 湘美版

【优质部编】2019-2020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教案1 湘美版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1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型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能够按照要求临写不同字体,并且能够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的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部分有学过书法,会临写出漂亮的字,但不明白为何笔画要如此组合,部分学生对于书法是个盲区,通过本课学习使每位学生从理论上明白字体结构之美,学会欣赏,由于本节课主要讲述结构组合,为降低难度,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勾线笔书写字体结构,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减少其对毛笔的畏难情绪,把主要精力放在结构的组合上,领略书法结构之美。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点画组合的主次、迎让、变幻等结构特点,欣赏体会书法家点画结构的变幻之美。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表现字体结构。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字型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能够按照要求临写“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的例字,并且能够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4.1.2学时重点感受对“篆、隶、楷”的临写过程,通过临写和交流获得认识,体会汉字字型结构规律,感受书法结构“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的美感。

4.1.3学时难点书写对称字型对初一学生来说比较困难,难在书写过程中对字型的整体把握。

4.1.4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理解“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特征出示错位字“里、中、人、臺”,通过学生诊断得出正确字形结构,引出结构美之一端正平稳之美。

师:这些字有什么问题,请你们当回医生诊断诊断。

出示竖笔写偏的“中”字,引出结构美之二对称均衡之美。

学生答。

师:对,竖笔放中间,两边均衡就好看,就像我们的脸,鼻子没在脸中间就难看了,就像我们小时候坐的翘翘板,两边力量相等才能玩的起来,这是均衡之美。

师:在书法里边有一种字形完全对称,同学们知道吗?她的名字叫小篆,小篆里边有些字体左右对称,极具装饰性。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 书法的结构之美-“衡水赛”一等奖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 书法的结构之美-“衡水赛”一等奖

《书法的结构之美》教案课标要求: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

“结构”指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有结合、构造的意思。

教材分析:书法的结构就是点画组合的规范和规律。

教材用形形色色的自然万物和建筑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

这种方法贯穿本课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过程与方法:能够按照要求临写不同字体,并且能够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的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学习重点:书法的间架结构以及各种字体的特点。

学习难点:学生对毛笔侧峰以及中锋用笔的把握。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学具:毛笔、宣纸、墨汁、砚台、预习学案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音频导入法,感受体验在上学期课中,我们了解了书法的基本笔画。

点画是构成书法艺术的基本元素,通过笔墨运用,点画线条产生无穷的变化。

那么,这些简单的笔画符号是怎样构成汉字书法优美丰富的形态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书法的结构之美。

二、作品欣赏-----——拓展联系,承上启下如果把一个字比作一座房屋,我们可以找到柱子、横梁、屋顶和地基等等。

汉字中的笔画就像房屋的构件,构驾起虚实相间的结构关系。

问题:修建一座房屋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首先要端正平稳坚固。

问题:房屋由地基、屋顶、墙壁、门窗构成,但真正使用的是哪一部分呢是由各个构件结构而成的空间。

就像汉字的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白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整体。

中国传统建筑讲求严格的对称,讲究空间分布的实用和通透;中国书法则“计白以当黑”,讲究均衡对称、疏密匀称。

分析例字:“山(篆书)”“盖(楷书)”结构对称、布白均匀等特点。

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的抽象形态在自然界随处可见。

列举自然形态对应例字,用“端正平稳”“疏密匀称”准则分析教材选取的例字。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书画同源》教学设计-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书画同源》教学设计-七年级美术上册
莽莽天宇、恢恢地轮,一切有形有影、有声有色的万象,都是书法家匠心的依据,当然也是画家创造的源泉。天上的云走霞飞、地上的山耸泉注;植物的抽丝吐绿、动物的奔突潜藏;朝辉夕阴、风雨雪霰,都是顺乎宇宙大智慧,都含有和谐的本性,书、画家观察之、体味之、神会之,形诸笔墨,画家乃有笔底幻化万象,书家乃有毫颖竞走龙蛇,所共同追求者——万物之神韵尔。由此可言,书法与绘画艺术不过以其不同的形式,追求事物共同的意趣、神髓之源——天地不言的大美所在,也即二者具有相同的神髓、意趣之源。
在本课时的学习中,致力于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赏析的方式学习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一脉相承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民族自信。本课时从大书画同“起”源、书画同“形”源(表现形式和笔墨运用)、书画同“神”源。
(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三大时间点入手,运用赏析对比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尝试运用本单元教学知识创作一幅中国画作品并进行书法题跋。初步感受文人画创作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本单元课内的知识点,使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同生活感悟关系密切。
思考:文人画的组成。
二、新知讲授
(一)书画同“起”源
1.书写作画工具同源
书法和绘画的起源:图画和文字作为先祖们记事的工具,自是拥有相同的起源。(课件出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
(二)书画同“形”源
1.表现形式同形
(1)“一笔书“ 赏析
王献之《群鹅帖》
唐代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维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
教学设计表
年级七年级上册科目美术

第7课 书法的结构之美-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7课 书法的结构之美-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汉字书写结构,认识汉字的演变历程
•掌握汉字笔画的基本类型和基本运动方式
•学会通过练习书法提高对文字美感和艺术价值的认识,培养书法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笔画的基本类型和运动方式练习汉字书写
•熟悉汉字的结构特点,提高对汉字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与热身(5分钟)
•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书法的认识和感受,引起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文字,了解文字的种类和特征
感性认识(20分钟)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书法作品进行练习,熟悉笔画的基本类型和运动方式
•带领学生观察中文汉字的结构特点,并通过实例讲解汉字演变过程及其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理性认识(20分钟)
•带领学生分析汉字结构之美的原因,了解什么是“形、神、意”的三位一体•带领学生查找汉字中的几何形状,探究汉字结构中的奥秘
创作实践(50分钟)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书法知识进行练习,并选取优秀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性创作,让学生在书法实践中体验书法的艺术之美
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所学的书法知识和经验,提高对汉字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策略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感性体验了解汉字的结构之美,再通过理性分析了解汉字笔画的特点和构成
•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书法实践中进行个人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
•考核学生对汉字结构之美的认识和理解,如能正确运用笔画、掌握书法基本知识,书写规范、端正,字形优美、工整,反映出了书法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高。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7课 书法的结构之美 教案设计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7课 书法的结构之美 教案设计

《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动生活形象的比喻,能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学习,能够运用书法结构的三个规律分析字形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领悟提升生活中做人的准则。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书法结构的规律。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书法的结构之美。

三、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毛笔、宣纸、墨汁等。

学具:毛笔、宣纸、墨汁等。

四、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

五、说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六、课型欣赏--评述课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问:在文字没有发明之前,人们是如何记事的呢?学生回答:结绳记事。

教师小结:对!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

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谁是创造文字的始祖?视频展示《仓颉造字》。

教师问:聪明的祖先们发现依照事物的形体能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这种有趣的图形就是象形文字,下面的这段视频中象形文字你认识吗?请大胆的指出来!视频展示《汉字艺术》。

教师:汉字古老而优美,是形、音、意的合体,数千年来汉字又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不同的历史阶段。

笔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这些简单的笔画符号又是怎么构成汉字书法艺术优美而丰富的形态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书法的结构之美》。

(二)探索书法的结构之美书法结构美之一:端正平稳之美1、师生共同分析抽象的书法结构美之一:端正平稳之美教师:你能根据这个建筑想象出中国的一个汉字吗?教师可进行手势语言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滕王阁”整体呈“山”字造型。

"山"字中间一画如擎天一柱,左右两竖如翘翘板,在平衡中寻找着不平衡,在稳定中寄寓着活泼。

我们知道房屋需要地基、柱子、横梁、屋顶等部分组成。

如果我们把一个汉字比作房屋,汉字的笔画就像房子的构件,构架起虚实相间的结构关系。

平稳是书法结构造型的基本原则,端正平稳能使人产生安稳踏实的美感,相反则使人产生不安和惶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怀俯惠幽盛列带林咸修之永 也,察风情,坐左修集禊初和 。足品和。一其右竹。事,九
以类畅是觞次,;此也会年 极之,日一。引又地。于, 视盛仰也咏虽以有有群会岁 听,观,,无为清崇贤稽在 之所宇天亦丝流流山毕山癸 娱以宙朗足竹觞激峻至阴丑 ,游之气以管曲湍岭,之, 信目大清畅弦水,,少兰暮 可骋,,叙之,映茂长亭春
5
6
4
10
8
四 书法的结构之美 主次分明
你发现点画的规律了吗?
横长竖短 竖长横短 收放有序 主次有别
左右结构的字有主次吗?
这样组合可以吗?
五 书法的结构之美 迎让避就
左让右迎
说说点画迎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丰腴雄浑
瘦硬遒劲
潇洒灵动
险劲飘逸
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询
王Hale Waihona Puke 之你喜欢哪种书写形式,为什么?
THANKS
一 书法的结构之美 端正平稳
横平
竖直
撇捺正
重心正
二 书法的结构之美 对称均衡
藏头护尾 匀细劲挺
三 书法的结构之美 疏密匀称
分布均匀,有疏有密
写一写
临写对称结构的小篆,运用匀细劲挺的线条,注意点画的端 正、疏密关系,并谈谈临写的体会。
2
2 1 4
5 3
1 2
34
3 21
4 5 6
2
2
3
9 7
1

比眼力, 找不同
重字异构,无一雷同
仔细观察方框里的之,不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六 书法的结构之美 形态变幻
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询
七 欣赏经典,体验书法结构之美
找出体现端正平稳、对称均衡、疏密匀称、主次分明、迎 让避就、形态变幻等结构美的字,并说出字体结构巧妙之处。
柳公权玄秘塔碑
欧阳询九成宫帖
小组活动:找出有迎让结构的字
用铅笔涂出表现迎让结构的字,并说出其结构的巧妙之处。
临一临,体验书法结构之美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临写,注意掌握好字体结构,做到 端正匀称、疏密有致、主次分明、迎让有度。
柳公权玄秘塔碑
欧阳询九成宫帖
总之,书法能释古通今,陶冶情操,好似 现代生活中的一派田园风光,自然、质朴、 宁静,给人无限的美好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