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对经济危机根源的思考_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视角
由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引发的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考

由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引发的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考摘要:以2007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为起端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直到2012年,仍然没有出现根本性好转,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在期盼着世界经济早日走出低谷。
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科学揭示这场危机的爆发根源,阐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坚持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关键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发展一、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爆发的客观原因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资本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竭尽全力、毫无羞耻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充分证明了资本主义所倡导的“劳动产品过剩”论的虚伪和无知。
众所周知,剩余价值的产生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受到商品内含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刺激,会进一步转化,或者初步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或者上升表现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对立。
纵观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的罪恶发展历程,资本主义制度完全是尽心尽力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本性丝毫未改变,完全是不折不扣服从于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丝毫未改变。
正如列宁曾经所提到的的:“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制度相对比起来,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
”显而易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客观上促使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不断激化,客观上促使货币越来越背离商品,客观上促使虚拟经济越来越背离实体经济,客观上刺激着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甚至全面经济危机的爆发。
二、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甚至愈演愈烈,有力地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投机冒险性和放纵无度性,是严重背离科学理论指导的,也是严重背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看金融危机

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看金融危机翁金金096030190应用物理摘要:08年,华尔街,一家美国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倒闭。
由此引发的恐慌和多米诺效应致使之后的数家美国的银行“应声倒下”,接着美国的两家最大的房产机构—房利美,房地美接受美国政府的接管。
而引起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次贷危机。
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说明与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全球化背景2007年,雷曼兄弟公司净收入、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危机开始初露端倪。
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雷曼兄弟公司因持有大量抵押贷款证券,资产大幅缩水,公司股价在次贷危机后的一年之内大幅下跌近95%时间到了2008年,公司财报显示,股权收益仅为284亿。
种努力失败后,雷曼兄弟公司无奈之下宣布破产。
等到金融危机已经席卷全世界之后,各路经济学家开始冷静的思考,为什么短短的一年时间,经济危机就严重的挫败了全世界的金融?而又是谁能为这场危机负责?引起这场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要提振全球经济,我们的出路又在哪里?对于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根本而言,是金融体制的不健全,“自由放任”的经济在不断的制造麻烦,而政府却没有合理的监管。
在“9.11”发生之后,美国政府为提振经济,实行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银行对信用评级较低的客户贷款,由于这部分客户其实是无力还贷的,而银行有将这批低信用评级的证券转卖给了投资机构(类似雷曼兄弟)。
最后房产的泡沫越变越大,等到破裂的时候,投资机构开始抛售低信证券,而贷款者也因还不起贷款而破产,因此而失去了所居住的房子。
2009年,美国政府在相继接管了两大房产机构之后,宣布用7000亿美元来救市,中国政府也用4万亿来将强基础建设提振经济。
哲学的反思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必然引起运动、变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 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 及时调整经济政策。
金融危机之因的重新审视:马克思经济学的视角

金融危机之因的重新审视:马克思经济学的视角美国此次金融危机主根源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自然发展、自然演进、自然变迁的结果。
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催化剂,缺乏监管、系统紊乱等只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加速器。
【关键词】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马克思经济学2007年由房地产“生产过剩”和自由主义思想导致的“监管缺位”等众多因素引发的华尔街次贷危机已导致美国金融危机,在此基础上,不断加深的金融动荡不仅导致美国越来越多的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有关的投资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破产倒闭,也使得信贷危机加重,进而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市场需求加速萎缩、房地产、汽车、零售、航空等行业萧条。
实质上,这次金融危机不仅已使美国实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通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多种渠道殃及与美国金融和美国经济保持千丝万缕联系的欧洲金融和欧洲经济,欧洲金融机构被接管或国有化的坏消息接连不断,欧洲经济明显徘徊于低迷状态,失业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私人消费下降拖累经济增长,危机已引起经济萎缩和萧条。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与欧洲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加深和蔓延,包括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在内的全球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皆被此次危机所波及。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形式变化之迅速、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力之强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财产损失之惨重、问题牵涉之复杂的世界经济危机,不仅给美国、欧洲的实体经济带来冲击,必将迅速而广泛地侵蚀全球经济的每一个层面,造成全球性的消费下降、投资放缓、出口滑坡、经济跌落和失业攀升。
探究这次金融危机之因,对于中国制定有效的针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危机之因的文献述评对于此次金融危机形成之因,已有国外文献多是以西方经济学现有理论为基础,基于金融系统的视角进行研究,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1)Keys(2008)、Laeven等(2008)、Yuliya Demyanyk 和Hemert (2008)等在对过度债券化、信贷标准和信贷质量下降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过度的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是导致次贷危机,并进而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摘要]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性金融和经济危机在本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造成的,但表现为住房投资和生产的无限扩大与低收入者支付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冲突。
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追逐利润和发财的狂热,金融创新对风险的分散与掩饰,人们心理预期的推波助澜,只是危机发生的重要条件。
危机的导火索是美联储错误的货币政策。
实践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危机理论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进一步演变为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严重打击了美国经济和金融界,也严重地影响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并且借助于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传导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可以说,这场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所发生的冲击力最强、影响程度最深、涉及范围最广的全面危机,也是史所罕见的大危机。
有人将此番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归于人性的贪婪,或者说是膨胀的利己私欲。
也有人将之归于道德风险和“以邻为壑”的行为,从而提出“金融监管不力”的解释。
至于以“中国储蓄过多”或“中国外汇储备过多”来说明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原因,则既是美国一些别有用心或另有隐衷的人(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推卸责任、转移视线的说法,也是一种无赖说法。
下面,笔者将尝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对这场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一点解释和简要的剖析与判断。
一、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此次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依然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矛盾及其在各种层次上的具体表现: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性之间的矛盾;广大群众消费力不足和生产无限供给之间的矛盾。
这就是说,作为社会化的生产,应该首先考虑和满足社会对于商品和服务的实际需求,在品种和数量上使生产和需求相一致;但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下,资本首先考虑的是其自身的增值与获利,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是服从于这个前提之下的考虑。
马克思原理分析经济危机

马克思原理分析经济危机摘要:2007年8月美国爆发大规模次贷危机,由此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波及实体经济、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演变为一场全面的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对各国经济、政治、社会乃至国际秩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解读此次危机,很有必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社会现状、机遇2008年的这个多事之秋,美国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收购,美林自卖其身,被美国银行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只剩高盛和摩根史坦利在勉力维持。
全球金融市场也在面临不小的挑战。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原因当前经济危机从表面上看是由于美国借贷性消费、金融创新过度、监管缺失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但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它的发生具有必然性。
1.从制度层面来看,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这两个矛盾,又造成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和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的两极分化,从而产生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逐渐缩小之间的矛盾。
这就会导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即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
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新的‘恶性循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26页)当前经济危机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脚。
一方面,当前的经济危机是多年来积累的产能过剩导致的。
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工资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造成了劳动者实际购买力下降。
2.从理论政策层面来看,是新自由主义与美国金融霸权在全世界大行其道的恶果。
从美国国内来看,这场经济危机的爆发从美国投资银行的演变过程中可见一斑。
危机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若干思考

危机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若干思考2007年以来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造成波及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和走向,也引起人们对当代的社会制度和思想理论的深刻反思。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马克思主义再次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
一、此次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劣根性引发的马克思主义是廓清“资本主义永世长存”神话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的危机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危机根源的逻辑,这个逻辑包括以下要点: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生产过剩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群众的购买力不足;群众购买力不足的原因在于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的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度。
那么,马克思关于危机根源的逻辑经受得住现实的拷问吗?1853年9月,当《泰晤士报》津津乐道于资本主义的“巨大成功”时,马克思警告说:“事实上,在繁荣的晴空中目前已出现了浓重的乌云。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确凿事实进行科学分析,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只是暂时现象,普遍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必将导致社会动荡。
在对1848-1849年革命后的欧洲经济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早在1856年就已作出新的经济危机即将发生的判断。
1857年欧美国家相继爆发经济危机,完全证实了马克思的预见。
马克思深刻指出,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危机“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规律地重新出现”。
正是在这一时期,当美国发生危机的消息传至英国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断言:“英国的贸易是健康的”,只是它的买主即美国出了毛病。
马克思就此指出,当时“英国工业的状况已经极度紧张,在国外市场缩小的影响下,必然要发生普遍危机,随之将引起大不列颠社会和政治状态的震荡”。
果然,不久以后,英国经济就开始恶化,《泰晤士报》一改原先的调子,惊呼“英国的经商阶级已经病入膏肓”,但他们认为这场灾难的根源是过度投机和信贷滥用。
马克思则针锋相对地指出,不能把个别人的冒险行为和投机活动看作是危机的终极原因;这样的解释是因果倒置,“就像那些如今已经绝种的自然哲学家学派那样,把发烧看作是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其冲击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其冲击摘要: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立足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本文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并得出结论: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将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对此,本文对我国日后如何防范和应对经济危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经济危机;中国马克思主义;一、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经济危机根源的分析我们从马克思唯物史观思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代表性的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大局限性。
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来说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表现形式是产生了许多有组织的个体生产,然而社会生产是无政府的,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矛盾。
就像马克思说过的那样,社会上棉布泛滥,市场停滞。
工人们的生活需要棉布,可是他们没有钱买,他们负担不起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社会没有办法继续再生产了,工厂不能继续生产棉布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棉布泛滥了。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很简单,房地产开发商和信贷机构看到联邦储蓄银行的持续降息,借此机会,信贷机构一方面助力房地产开发商扩大开发房地产,另一方面降低信贷的利率,鼓励购房者积极购房,购房者行列中不乏出现一些信用评级较低的民众,购房者激增,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商乐得开发,美国住房市场的供需形势蓬勃发展。
同时,一直信奉自由市场政策的美国政府,放松对金融的管制,导致信贷膨胀。
因此,过去经济危机由于传统有效需求的短缺而引发,但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信贷虚拟资本的基础上过度的有效需求导致了经济泡沫,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严重脱节。
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一)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首先,经济危机的蔓延会使我国的汇率和资本市场陷入很大的风险。
当前经济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1)

◎刘海霞当前经济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2007年8月美国爆发大规模次贷危机,由此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波及实体经济、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演变为一场全面的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强都说明,这是战后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对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乃至国际秩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解读此次危机,很有必要。
一、当前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原因当前经济危机从表面上看是由于美国借贷性消费、金融创新过度、监管缺失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但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它的发生具有必然性。
1.从制度层面来看,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这两个矛盾,又造成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和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的两极分化,从而产生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逐渐缩小之间的矛盾。
这就会导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即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
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新的‘恶性循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26页)当前经济危机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脚。
一方面,当前的经济危机是多年来积累的产能过剩导致的。
有专家认为,当前生产能力过剩和需求不足造成的销售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差额,可能处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大值。
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工资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造成了劳动者实际购买力的下降。
国际劳工组织2008年11月发表的《2008/2009年全球工资报告》指出,1995年至2007年间,普遍来看,每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人均工资仅增长0.75%,全世界3/4的国家都出现了工资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下降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3期(6月20日)福建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No.3,2009(J une 20)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对经济危机根源的思考———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视角黄 莹(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很多学者对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做了相应的分析,但是,他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没有深层次挖掘造成此次经济危机最根本的原因。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表明,生产相对过剩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居民消费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的积累,是爆发这场经济危机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次贷危机;经济危机;根本原因;马克思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199(2009)03008805收稿日期:20090416作者简介:黄莹(1982),女,湖南湘潭人,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于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危机发生以来,对各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多家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倒闭,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剧烈波动。
伴随着油价大幅上涨,通胀加剧,信贷紧缩,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日益加大,成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危机。
人们都在关心危机的发展及其影响,考虑如何应对危机,把损失减少到最低。
但是,如果不了解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就无法找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因此,必须揭示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一、美国次贷危机根源的各种分析 甄炳禧认为,美国次贷危机起源于近年来美国次贷市场的过分膨胀,是近些年来其国内积累的金融和经济风险不断释放的结果,也与金融创新、金融全球化及西方货币政策相关。
美国的货币政策和与此相关的美国房地产行情的变化也是次贷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
[1]大卫・科茨认为,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
因为,解除管制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没有国家严密监管的金融市场是非常不稳定的。
另外,新自由主义造成了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GDP 增长的绝大部分都进入了少数富有阶层的口袋。
在新自由主义条件下,工人和工会在与资本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社会缺乏为工人提供援助的相应政策和计划,导致工资不升反降,而利润却不断上涨。
工薪家庭的收入水平或者停滞或者下降,他们不得不把房屋作为抵押进行借贷以保持之前的生活水平。
到2006年,这种债务已经变得过高而无法持续下去,工薪家庭发现他们已经很难再靠其收入进行正常借贷了,之前的债务也无力偿还了,于是,经济危机爆发了。
[2]罗熹认为,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管制周期性放宽这一历史背景下,两个资金循环链条———围绕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循环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资金循环出现断裂,是这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他还指出,美国贷款机构低估贷款风险,贷款门槛太低,以及金融交易风险极大、监管极难,其主要环节容易出问题而引爆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就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
[3]刘克崮认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品自身和运行机制的缺陷是产生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
产品存在缺陷,借贷双方相互作用,风险源头失控。
次级贷款机构对次级贷款产品与制度的设计在初始之时就留下了风险漏洞,构成了此次危机最基础的内在动因。
次贷产品过度衍生,次级贷款的风险链条通过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由次贷机构内部向多元化机构延伸,进一步加剧了次贷的风险。
加倍放大的潜在风险成为次贷危机短期剧烈爆发和全球快速蔓延的重要原因。
房地产走弱、利率持续上调是引发次贷危机的外因。
大部分次级贷款基于浮动利率,即贷款利率随短期利率变动而变动。
一旦房价回落、利率上升,次级借款人将会面临无力还贷风险。
因此,房地产市场状况及美国的利率环境是影响次级贷款市场发展的两大因素,是诱发此次危机的重要外在原因。
[4] 这些对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的推断都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对根源的分析略显简单和肤浅,没有深层次挖掘造成此次经济危机最根本的原因。
这些所谓的原因背后隐藏着更深刻的理由,有待进一步解答。
比如,为什么会产生这么长的“资金循环链条”?为什么明知道次级贷款的还贷能力很差,还会大量出现?为什么一向聪明的华尔街银行家们能设计出如此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却无法正确估算贷款的风险,把贷款门槛放得那么低,无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可见,这些表面上的原因都未能触及经济危机的根源及深层原因。
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危机的科学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关系的剖析,考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现代表现,才能真正探寻经济危机深层次的和最根本的原因。
二、美国次贷危机深层次、最根本的原因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便开始研究资本主义周期性的、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资本论》的写作并问世,标志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完成。
由于马克思没有在《资本论》中以专门的篇幅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论述,而是将这个问题的阐述分散于《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有关章节中,西方一些经济学者便认为马克思没有创立一种完整连贯的经济危机理论。
例如,琼・罗宾逊认为:“马克思没有建立关于商业循环或资本主义的长期运动的完整的学说。
”[5]虽然,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没有采用完整系统的专著形式,但这并不能否定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体系的成熟性。
特别是对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实质,马克思阐述得非常深刻。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资本生产相对过剩引起的危机,“资本的生产过剩,仅仅是指可以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即可以用来按一定剥削程度剥削劳动的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过剩;而这个剥削程度下降到一定点以下,就会引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混乱和停滞、危机、资本的破坏。
”[6]285我们要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生产过剩”的真正涵义,即“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生活资料和现有的人口相比不是生产得太多了。
正好相反,要使大量人口能够体面地、像人一样地生活,生活资料还是生产得太少了……但是,要使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按一定的利润率剥削工人的手段起作用,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就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
……不是财富生产得太多了。
而是资本主义的、对抗性的形式上的财富,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
”[6]287可见,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社会基础和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能力与相对有限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和社会生产的目的,剩余价值规律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驾驭一切的绝对规律。
追求剩余价值和外部的市场竞争促使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生产资料和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了,生产的社会性导致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是巨大的生产力所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只是属于少数占有大量生产资料的资本家。
如果这些商品不能顺利卖出去,资本家就不能获取剩余价值,再生产活动就会受阻。
“生产力越发展,它就越和消费关系的狭隘基础发生冲突。
在这个充满矛盾的基础上,资本过剩和日益增加的人口过剩结合在一起是完全不矛盾的;因为在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量虽然会增加,但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和实现这个剩余价值的条件之间的矛盾,正好因此而日益增长。
”[6]273当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成本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产生了,这一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只要资本主义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它以破坏性的调整强制地实现社会生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合适比例,使社会走上新的经济发展周期。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占有的基础仍然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源无法消除,各种矛盾经历一定阶段的积累尖锐化起来,还会爆发再一次的危机。
”[7]52 有些学者把此次经济危机的产生归根于信用制度、信用危机,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信用制度与经济危机关系的论述理解不够。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信用制度虽然不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是对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的产生和加剧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8]498。
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借助于信用制度,可以容易地追加生产资本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生产更多的产品;商业资本家可以依靠借款,在商品销售完毕前增加存货,以扩大日后销售规模;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按低利率借入大笔资金,然后放贷出去或进行其他高回报的投资。
信用制度虽然加强了货币的支付功能,提高了资本的流动性,但是“这种制度……很快就发展成为一种专门为获得贷款而实行委托销售的制度。
结果就必然造成市场商品大量过剩和崩溃。
”[6]459“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8]499。
这就是说,信用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另一方面,信用造成了一种虚假的需求,隐蔽了生产过剩的事实,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和投机活动,最终必然导致生产的过剩,这个时候会出现债务偿付危机,信用出现紧缩。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会突然作为唯一的支付手段和真正的价值存在,绝对地和商品相对立”[8]585。
人们对货币的追求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在“一个接一个的支付的锁链的抵消支付的人为制度”[9]遭到破坏的时候,信用危机转化为货币危机,经济危机进入全面爆发的阶段。
马克思认为经济周期由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组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经历的周期过程。
他在不少著作中描述了周期的各阶段的循环交替的顺序。
在《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年)中,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生产要经过一定的周期性循环。
它要经过消沉、逐渐活跃、繁荣、生产过剩、危机和停滞等阶段。
”[10]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并非一日之寒,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孕育、产生和爆发再一次证实了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过程,也再次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始终存在,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爆发一次的“周期性现象”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经济从出现一次危机到新的危机出现,就会形成一个经济周期。
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危机,给生产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经济成就几乎毁于一旦。
试图解决经济危机问题的代表人物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主要是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凯恩斯主义延缓了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是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虽然诱导了投资,增加总需求,但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作为支持,加大货币发行量是最常用的手段,结果是出现了“滞胀”,即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和失业增加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