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典诗词
中国古典诗词10首

中国古典诗词10首(原创实用版)目录1.概述:中国古典诗词的概述和历史背景2.诗词选:精选 10 首中国古典诗词2.1《静夜思》- 李白2.2《登鹳雀楼》- 王之涣2.3《春晓》- 孟浩然2.4《悯农》- 李绅2.5《将进酒》- 李白2.6《咏鹅》- 骆宾王2.7《鹿柴》- 王维2.8《早发白帝城》- 杜甫2.9《赠刘景文》- 韩愈2.10《山行》- 杜牧3.结语:中国古典诗词的价值和影响正文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自古以来,诗词一直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描绘景物、抒发理想的重要载体。
如今,诗词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篇文章将向大家介绍 10 首脍炙人口的中国古典诗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表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心情。
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为了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诗句。
接下来是《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俯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壮志豪情、胸怀壮志的豪迈情怀。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绝。
诗人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自然的赞美。
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首五绝。
诗人通过描绘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敬意。
诗句“粒粒皆辛苦”教育人们要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辛勤付出。
《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人通过豪饮壮志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和潇洒人生态度。
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绝。
诗人通过描绘鹅的美丽形态,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成为了描绘鹅的经典诗句。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绝。
诗人通过描绘鹿柴傍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锦瑟》(李商隐)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锦瑟:装饰华美的瑟。
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
这里诗人是借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人生如梦、往事如烟的惆怅。
•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望帝,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传说珍珠是由海里鲛人的眼泪变的。
•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山在阳光照耀下,山中蕴藏的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
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
•可待:岂待,何待。
译文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鉴赏•意象丰富与迷离之美:诗中运用了锦瑟、庄生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珠、蓝田玉烟等众多意象。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迷离恍惚、如梦似幻的氛围。
锦瑟弦柱勾起对美好年华的思念,庄生梦蝶象征着人生的虚幻,望帝啼鹃传达出哀怨之情,鲛人泣珠和蓝田玉烟则增添了神秘与凄美的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情感世界。
•情感的深邃与复杂:这首诗蕴含着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既有对逝去青春、美好爱情的追思,又有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诗中的情感不是单一呈现的,而是相互交融、纠结在一起,那种欲说还休、难以言表的惆怅在字里行间弥漫。
•艺术手法的高超: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用典、象征等多种艺术手法。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中国古典诗词名句赏析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中国古典诗词名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2fa2d302d276a200292e6a.png)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中国古典诗词名句赏析篇一: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赏析一.天地山水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 李贺《致酒行》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谢灵运《初去郡》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日月风雨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13.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14.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中国优美古典诗词带赏析

中国优美古典诗词带赏析诗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有意。
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力量,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
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中国美丽古典诗词,仅供大家参考!中国美丽古典诗词1登泰山记姚鼐〔清代〕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行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中国美丽古典诗词21、泰山吟谢道韫?〔魏晋〕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孤独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诗中消失的“秀”、“幽”、“玄”、“自然”等词,与魏晋时期的思想崇尚及人物品评理论有关,在这里用来形容泰山,折射出鲜亮的魏晋时代颜色,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与景仰。
中国古典诗词

中国古典诗词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宋词临江仙:
江水东逝,流落多少渔翁,
只记今朝,不记空桑梓。
六连环:
推开窗,轻翻门,浅尝香,看兰花。
把酒乡,徐入象,送幽友,入钩梅。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醉花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浣溪沙:
小桥流水,古道芳草,
带袂风归,衣衫褪尽。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芙蓉楼送辛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柳梢青:
青窗临月三五夜,银烛照花缠香深。
莫道花未开年年,行行重来似昔时。
赤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采桑子:
采桑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客心满征路,日暮掩郊还。
中国古典诗词60首

中国古典诗词60首中国古典诗词(曲)100首排行榜《水调歌头·述怀》(大江来何处)——霍文渊大江来何处,西望五国城,唯见滔滔黄水,斜映夕阳红。
叹此行歌未断,谁念王孙落魄,流浪羁江城。
年华从容逝,洒泪恨何穷!追旅思,忆旅迹,空涕零。
万卷诗书事边,断送一世名。
恨无冲天之翼,南上玉霄金殿,慷慨啸长风,千古荤堂事,都在梦想中。
01.《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文曲星下凡”之称,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李太白集》傳世。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
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
【李白此诗是其代表作之一。
此诗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在广大群众中影响是非同凡响的。
此诗如银河从天而落,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纵横捭阖。
有诗以来,无此“惊天地、泣鬼神”之作,难怪后世评论家常常惊叹其海雨天风般的气势,称其“变幻神奇”,“空前绝后”,“太白所以为仙才也!”故此诗居本排行榜之首,为压卷之作。
】0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大全(精华版)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大全(精华版)一.天地山水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贺《致酒行》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白《蜀道难》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造口壁》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养浩《双调令》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白《望天门山》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村》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7.气蒸云梦泽,波撼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丞相》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白《将进酒》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白《望庐山瀑布》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日月风雨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商隐《乐原游》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禅智寺》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九龄《望月怀远》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先《菩萨蛮》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嘏《江楼感旧》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白《把酒问月》13.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14.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中国古典艺术诗词鉴赏

中国古典艺术诗词鉴赏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把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根据肯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足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古典艺术诗词鉴赏,仅供大家参考!古典艺术诗词鉴赏1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宋代〕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2春夜喜雨杜甫〔唐代〕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本诗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为什么好呢,由于它“知季节”。
这里就是把雨拟人化,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确实很“好”。
3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强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好像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古典艺术诗词鉴赏2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爽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古典诗词
一、古典诗词的基本概念
所谓中国古典诗词,是指汉语言所独有的、有韵的、最为凝练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这个定义包括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种凝练、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
我们知道,一般意义上认为,文学体裁有四种,诗词、散文、小说、戏剧。
诗词是其中之一。
诗词、散文都是直接抒发情感的文体,但诗词是最凝练最含蓄的。
这一点,就把散文(包括杂文类)与诗词区别开来。
所谓凝练,主要指诗词的篇幅字数而言;所谓含蓄,主要指诗词的各种表达技巧。
而最主要的技巧之一就是语言的运用,所谓遣词造句。
第二,它是有韵的文体。
因此,没有韵或者押韵不正确的,不能划归诗词范畴。
当然,在诗词产生的初期一些未成型的文字、现代的新诗(尤其某些探索中的东西)以及由外国文字翻译过来的作品,因为有着根本的文化差异,不能同日而语,可以不争不论。
有韵使诗词的独有性体现出来。
而有韵的最集中体现则是诗词的音乐美、节奏美即格律美。
因此,格律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因此,要读懂诗词、赏析诗词并最终创作诗词,就必须讲究章法、技巧和语言的优美和谐与统一。
二、阅读、赏析、创作古典诗词的三大门径
第一,诗词是语言的艺术。
因此,诗词的语言不仅要优美、含蓄,还要凝练。
优美、含蓄、凝练,是诗词所独有的美,与一般的文学语言和口语有着很大的不同。
诗词的含蓄美,就是不能直说,要绕个弯子。
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你“所造的景或借景所造的某个意象”这一特定的内容,让作者从中读出来、感受到的。
所谓凝练美,是指语言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一首绝句二十几个字,一首律诗几十个字,就是一首长调的词也不过一两百字,要表达作者常年积累的情感,没有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是不能完成的。
还有一点,即诗词特有语言的音乐美。
含蓄的特点,散文可以具有;凝练的特点,其他文体如谚语、对联、超短散文等等也可以具有,可以这样说,这两点都不是诗词所固有的特
点,惟独语言的音乐性,才是诗词作为语言的艺术所特有的。
没有了音乐性,也就是不符合格律的作品,无论好坏,都很难叫诗。
相信大多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是很容易理解并接受这一点的。
因此,要想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优美的诗词,必须掌握格律。
第二,诗词有一定的章法。
章法就是谋篇布局的能力,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我们知道,写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
因此,不同的文体,就有不同的布局方法。
诗词与一般的文体不同,它是跳动的叙事方式。
如果按部就班,就显得呆板。
但如果跳跃得厉害,就容易混乱。
因此,如何既艺术又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把原因结果等等交代清楚,既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又要让读者略得要领;既要受格律、对仗等的约束,又要受字数等制约,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
第三,诗词有一定的技巧。
关于技巧的内容有很多,比如传承有序的赋比兴,以及常用的修辞技巧如双关、象征、暗示、
影射等等方法,都是属于技巧的范围。
使用技巧的目
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尽可能地把文章做得更好。
对于阅读、赏析、创作诗词者,语言功夫最重要,也最难把握。
掌握诗词的语言技巧或者功夫,大致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知律但不适应,但要有勇气写出符合格律要求的句子;
第二步,律熟但窍生,要力求写出顺畅、准确的句子,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思想准确、凝练、含蓄地表达出来;
第三步,律熟窍通以后,就要再进一步的熟悉技巧,打通三昧,使句子灵巧、精警、有味道。
做到语言的含蓄与凝炼,要比熟悉格律困难许多。
其中的困难之一,就是作者的古文功底和读书的多少问题,所以才有活到老学到老这一说。
总之,只有熟练掌握并使用了诗词的语言,才有可能写出不错的诗词来。
晚唐诗人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这说明,没有一定修为与努力,要达到一定的语言熟练高度是较困难的。
而语言的问题,又不仅是关乎功夫的问题,还是一个关乎各种经历、寄寓、情怀、境界的问题。
所以,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极致的艺术,要寻门就径、登堂入室,需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
三、有关读、赏、作诗的三句似应牢记与运用的话
第一、读诗要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书生意气;
第二、赏诗要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文人情怀;
第三、作诗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丈夫胸襟。
这三句话,虽然分别对应于读诗、赏诗与作诗三个不同的精神活动领域,但实际上它们既泾渭分明又一团和气;既各难相让又互无轩轾;既分领其事又共通其奥。
总之,从读诗进而赏诗、赏诗进而作诗之始,就要将自身浸染在这三句话的大笼罩中,视身如天地一沙鸥,不卑不亢;视诗词如春秋事业,我行我素,虽千万人吾往矣。
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于养源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