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糊成型工艺

合集下载

3- 手糊成型工艺

3- 手糊成型工艺


胶液粘度 凝胶时间

配制时需注意: 防止胶液中混入气泡; 配胶量不能过多,每次配量要保证 在树脂凝胶前用完。
④增强材料准备: • • • •
玻璃纤维及其织物 碳纤维 芳纶纤维 其它增强材料 增强材料的种类和规格按设计要求选择。
3.1.2 糊制
1. 表面层
胶衣树脂
3.1.2 糊制
2. 结构层的糊制
固化方法 加热固化方法很多,中小型制品可 在固化炉内加热固化,大型制品可采用 模内加热或红外线加热。
3.1.4 脱模和修整
脱模要保证制品不受损伤。 脱模方法:①顶出脱模 ②压力脱模 ③大型制品 ④复杂制品
脱模
①顶出脱模: 在模具上预埋顶出装置,脱模时转动螺 杆,将制品顶出。
脱模
②压力脱模: 模具上留有压缩空气或水入口,脱 模时将压缩空气或水压入模具和制品之间,同 时用木锤和橡胶锤敲打,使制品和模具分离。
3.1.5 手糊制品厚度与层数计算
(1)手糊制品厚度的预测
t=m×k t-制品厚度 m-材料质量 k-厚度常数
(2)层数计算
医用核磁共振机外壳
化纤公司大型污水池(FRP衬里)
某有色冶炼厂电解铜车间电解槽
2. 设备简单,投资少。 3. 工艺简单。 4. 易于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5. 制品树脂含量较高,耐腐蚀性好。
手糊工艺的缺点
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产品质量不易控制。 产品性能较低。

3.1.1 手糊成型的准备
①场地 ②模具准备 ③树脂胶液配制 ④增强材料准备
①场地:
手糊成型工作场地的大小,要根据产 品大小和产量决定。 场地要求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空气温度应保持在15~35℃之间,后加 工整修段,要设有抽风除尘装置。

复合材料手糊成型工艺

复合材料手糊成型工艺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课件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存在“双基终止”反应,当共聚反应进行到一定 存在“ 双基终止” 反应, 程度后,随反应进行体系中出现凝胶现象,粘度增大, 程度后,随反应进行体系中出现凝胶现象,粘度增大, 大分子活性链的运动受到阻碍, 大分子活性链的运动受到阻碍,这样就减弱了双基终 止反应,而此时单体分子仍可以自由扩散, 止反应,而此时单体分子仍可以自由扩散,自由基还 在不断形成,链增长反应仍然继续进行, 在不断形成,链增长反应仍然继续进行,而且速度加 出现“自动加速效应” 快,出现“自动加速效应”。 以后进一步共聚反应, 以后进一步共聚反应,体系逐渐形成三维网状结 粘度更大,限制了单体的扩散, 构,粘度更大,限制了单体的扩散,使聚合速度下降 而终止反应。 而终止反应。
2.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课件
2. 手 糊 成 型 工 艺
不受尺寸、形状的限制,适宜尺寸大、批量小、 (1) 不受尺寸、形状的限制,适宜尺寸大、批量小、 形状复杂产品的生产; 形状复杂产品的生产; 设备简单、投资少、设备折旧费低,成本低; (2) 设备简单、投资少、设备折旧费低,成本低; 工艺简单; (3) 工艺简单; 可在任意部位增补增强材料, (4) 可在任意部位增补增强材料,易满足产品设计要 求; 产品树脂含量高,耐腐蚀性能好。 (5) 产品树脂含量高,耐腐蚀性能好。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O O
课件
过氧化二苯甲酰
C6H5
C O O C C6H5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过氧化甲乙酮(混合物) 过氧化甲乙酮(混合物)
CH3 C2H5 C OH OOH
过氧化环己酮(混合物) 过氧化环己酮(混合物)
OH OOH

第《2》章手糊成型

第《2》章手糊成型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B 酮过氧化物-环烷酸钴引发体系 不饱和聚酯树脂低温固化最常见的引发体系 环烷酸钴对聚酯固化速度的影响 引发剂及用量 2%过氧化甲乙酮 2%过氧化甲乙酮 促进剂及用量 0 固化时间 48×60min 84min 0.01%环烷酸钴 0 28×60min
课件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1、性能及品种 种类: 通用型 耐腐蚀型 阻燃型 低收缩型
课件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耐侯型聚酯树脂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2、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原理
课件
通过引发剂引发聚酯分子中的双键,与可聚合的乙烯类 单体(如苯乙烯)进行游离基共聚反应,使线型的聚酯分子交 联成三维网状的体形大分子结构。
M1 R M2
RM1
RiM 1 RiM 2
RM2
M1 、M2——分别代表乙烯类单体、聚酯分子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课件
(2) 链增长 聚酯分子双键及乙烯类单体双键被引发后,就会进行链 增长反应,有如下四种形式的链增长反应: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M1 M2
M1 M1 M2 M2 M1 M1 M2 M2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一、不饱和聚酯树脂 聚酯包括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
O C O
课件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饱和聚酯:没有非芳族的不饱和键
不饱和聚酯:含有非芳族的不饱和键,由不饱和二元羧酸或 酸酐、饱和二元羧酸或酸酐与多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 不饱和双键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高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聚酯化缩聚反应结束后,趁热加入一定 量的乙烯基单体,配成粘稠的液体,这样的聚合物溶液称之 为不饱和聚酯树脂。

手糊成型工艺

手糊成型工艺

手糊成型的工艺流程
(3)脱模和修整 脱模 脱模要保证制品不受损伤。脱模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顶出脱模 在模具上预埋顶出装置,脱模时转动螺杆,将 制品顶出。②压力脱模 模具上留有压缩空气或水入口,脱 模时将压缩空气或水(0.2MPa)压入模具和制品之间,同时 用木锤和橡胶锤敲打,使制品和模具分离。③大型制品(如 船)脱模 可借助千斤顶、吊车和硬木楔等工具。④复杂制 品可采用手工脱模方法 先在模具上糊制二三层玻璃钢,待 其固化后从模具上剥离,然后再放在模具上继续糊制到设计 厚度,固化后很容易从模具上脱下来。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基甲苯、邻苯二甲酸 二丙稀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最常用的是苯乙烯。
• 苯乙烯的优缺点: • 优点:
粘度低;与树脂有良好的共混性,能很好的溶解引发剂、 促进剂;苯乙烯双键活泼,易于进行共聚反应;价格便宜, 材料来源广。 • 缺点:
沸点较低(145℃),易挥发,有一定毒性,对人体有害。 • 用量对性能的影响:
说明单独使用有机过氧化物,不能满足不饱和聚酯树脂室 温固化的要求。
实践发现,在促进剂的存在下,有机过氧化物的“分 解活化能”显著下降,可以使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温度降 到室温以下。
这种能使引发剂降低分解活化能,降低引发温度的物 质称为促进剂。 • 引发剂-促进剂体系称为引发系统 常用的引发剂-促进剂体系有:
苯乙烯用量过多:胶液稀,操作时易流胶;制品固化 收缩率大。
苯乙烯用量过小:树脂胶液粘度大,不易使用;同时固化 不完全,制品的软化温度低。用量一般在30~40%。
• 2)、引发剂
• 引发剂可以产生自由基,引发树脂体系进行固化反应。引 发剂一般为过氧化物,其通式为 ROOR`。引发剂的主要类 型有:氢过氧化物、酸过氧化物、酮过氧化物、酯过氧化 物、二酰基过氧化物。

手煳成型工艺及设备

手煳成型工艺及设备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基甲苯、邻苯二甲酸 二丙烯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最常用的是苯乙烯。
• 2)、引发剂
• 引发剂可以产生自由基,引发树脂体系进行固化反应。引 发剂一般为过氧化物,其通式为 ROOR`。引发剂的主要类 型有:氢过氧化物、酸过氧化物、酮过氧化物、酯过氧化 物、二酰基过氧化物。
• 最常用的有: 过氧化二苯甲酰
促进剂及用量 0
0.01%环烷酸钴 0
0.01%环烷酸钴
固化时间 48×60min
84min 28×60min
60min
• 4) 阻聚剂 • 为了增加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贮存稳定性,调节适
用期,常在聚酯树脂中加入阻聚剂。(一般在树 脂生产过程中就加入) • 最常用的阻聚剂有:对苯二酚、叔丁基对苯二酚、 硝基苯、亚硫酸盐等 自速由度基慢与10苯4倍乙,烯一的般反聚应酯速树度脂比制自品由固基化与时O,2的表反面应应 覆盖聚酯薄膜。若不用薄膜覆盖,也应使成型表 面形成与空气隔离的物质如蜡类,否则自由基与 周造成围表空面气固中化的不O2完、全H而23.3.1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poor adhesion with a incompatible silane coupling agent.
good adhesion with a compatible silane coupling agent.
(4)玻璃纤维的处理方法 ①后处理法:(对于“纺织型浸润剂”) 第一步除去浸润剂,有两种方法。 a、洗涤法:在皂水或有机溶液中清洗,然后烘干。 b、热处理法:(250℃~450℃) 1h。 第二步用表面处理剂处理(要求产品质量较高时), 处理步骤为: 浸渍-水洗-烘干。
2.3.2.2 铺层控制
搭接产品外形发生变化 铺层的拼接形式

手糊成型工艺流程

手糊成型工艺流程

手糊成型工艺流程手糊成型是一种传统的工艺流程,用于制作陶瓷、玻璃、陶瓷瓷砖等产品。

这种工艺流程需要熟练的技术和经验,通过手工操作将原料塑造成所需的形状,然后经过干燥、烧结等步骤,最终制成成品。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手糊成型工艺的流程和步骤。

第一步,准备原料。

手糊成型的第一步是准备原料。

通常情况下,原料是由粘土、石英、长石等天然矿物混合而成。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研磨和筛分,以确保其颗粒大小和均匀度。

在准备原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原料的配比,以确保最终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第二步,配料和混合。

一旦原料准备好,就需要进行配料和混合的工作。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原料的配比和混合程度直接影响最终制品的质量。

通常情况下,原料会根据配方进行称量,然后放入混合机中进行搅拌和混合。

在混合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搅拌时间和速度,以确保原料充分混合均匀。

第三步,制作坯体。

配料和混合完成后,就需要将原料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这个过程通常称为制作坯体。

制作坯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采用手工制作、压制成型、注塑成型等不同的方式。

在手糊成型工艺中,通常会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即工人通过手工操作将原料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这需要工人具备熟练的技术和经验,以确保制作出的坯体质量和形状符合要求。

第四步,干燥。

制作好的坯体需要经过干燥的过程。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坯体中的水分,以便后续的烧结工艺。

通常情况下,坯体会被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自然干燥,也可以采用烘干设备进行人工干燥。

在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干燥的时间和温度,以确保坯体干燥均匀,不会出现开裂或变形的情况。

第五步,烧结。

干燥完成后,就需要进行烧结的工艺。

烧结是手糊成型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使坯体变得更加坚硬和耐磨,同时也可以改变坯体的颜色和质地。

烧结的温度和时间是非常关键的,需要根据具体的原料和产品要求进行调控。

在烧结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炉温和气氛,以确保烧结的效果和质量。

第六步,修整和装饰。

手糊成型工艺及设备概述

手糊成型工艺及设备概述

手糊成型工艺及设备概述引言手糊成型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

本文将对手糊成型工艺及其相关设备进行概述。

手糊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手糊成型工艺是一种手工制作产品的工艺,通过将纤维材料与树脂材料混合,手工涂抹在具体的模具上,并进行涂层的加固和硬化过程。

手糊成型的主要目的是制造出高强度、耐腐蚀和耐磨损的复合材料。

手糊成型的步骤手糊成型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模具准备:选择适合产品形状和尺寸的模具,并进行清洁和涂层处理。

2.纤维材料准备:选择适合产品性能的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并进行切割和排列。

3.树脂材料准备:选择适合产品性能的树脂材料,并按比例混合。

4.涂抹纤维材料:将纤维材料搭配模具,并使用刷子或刮刀将树脂材料涂抹在纤维上,确保均匀和完全浸润。

5.加固过程:通过压实或挤出等方式,增强产品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

6.硬化过程:将涂层的产品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使其树脂材料硬化并固化。

手糊成型工艺的设备手糊成型工艺需要一些基本的设备来进行操作和控制,以下是常用的设备:1.刷子或刮刀:用于将树脂材料均匀涂抹在纤维材料上。

2.模具:塑造产品的形状和尺寸的工具。

3.压实设备:可以通过压力将纤维材料固定在模具上,并提高产品的密度和强度。

4.硬化设备:提供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加速树脂材料的硬化和固化过程。

5.切割设备:用于将成型后的产品切割成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手糊成型工艺的优点和应用领域手糊成型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灵活性高:可以制造各种形状和尺寸的产品,适应不同的需求。

2.低成本:相对于其他制造工艺,手糊成型工艺的设备和材料成本较低。

3.适用性广:手糊成型工艺适用于多种材料,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有机玻璃等。

手糊成型工艺在以下行业有广泛的应用:1.建筑业:制造混凝土构件、温室、屋顶等。

2.汽车工业:制作车身和车内的复合材料零件。

3.航空航天工业:制造飞机和航天器的各种结构件。

手糊成型工艺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手糊成型工艺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手糊成型工艺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手糊成型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制造方法,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低成本:手糊成型工艺所需的设备和工具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自动化设备,因此成本较低。

2. 灵活性:手糊成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加工,适应不同形状、尺寸或数量的产品制造。

3. 精度有限:相比于机械化加工,手糊成型的精度较低,因此不适用于要求非常高精度的产品。

4. 适用范围广:手糊成型工艺可用于各种材料的成型制造,如纸质、纤维素、陶瓷、塑料等。

5. 易学易用:手糊成型工艺不需要复杂的操作技巧,工人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快速掌握。

手糊成型工艺在以下领域有广泛应用:
1. 艺术品和手工制品:手糊成型工艺可以制作各种艺术品和手工制品,如雕塑、陶瓷制品、玩偶等。

2. 建筑和装饰:手糊成型可以制作建筑物的装饰部件,如天花板、墙面板等。

3. 包装行业:手糊成型可以制作各种包装材料,如纸盒、纸袋等。

4. 制作模具:手糊成型可以制作各种模具,如铸造、玻璃制造、塑料制品等的模具。

5. 学校和工艺培训:手糊成型工艺是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常常用于教育和培训,如学校的手工课程、工艺培训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不饱和聚酯树脂
1、性能及品种
种类:通用型、耐腐蚀型、阻燃型、低 收缩型、耐侯型聚酯树脂等。 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原理: 固化是通过引发剂引发聚酯分子中的双 键,与可聚合的乙烯类单体(如苯乙烯)进行 游离基共聚反应,使线型的聚酯分子交联成 三维网状的体形大分子结构。

二、
最常用的有:聚酯薄膜、玻璃纸、聚氯乙烯 薄膜、聚乙烯薄膜等。 其中聚酯薄膜应用最普遍,使用厚度一般为 0.04 mm 、0.02 mm。

使用方法:铺在模具上,或用凡士林贴在模具上 。
优点:脱模效果好,使用方便,材料易得。 缺点:薄膜的柔韧性、帖服性差,不能用于形状 复杂的制品。

2.2.4.2 混合溶液型脱模剂 (1)聚乙烯醇脱模剂的配制 配方及优缺点见 P21 表 2-9 ,一般采用较低分子量的聚 乙烯醇。 在搅拌状态下,用水将聚乙烯醇加热溶解(水温约 95℃),冷却到室温,往里滴加乙醇或丙酮(边加边搅拌) 。 加入甘油可增加膜的柔韧性; 加入少量洗衣粉,可使成膜均匀; 加入少量蓝、红墨水可防止漏涂; 需要干燥快则适当多加乙醇或丙酮。
E-玻璃纤维,无碱纤维,含碱0.8%以下 C-玻璃纤维,中碱纤维,含碱8%左右 A-玻璃纤维,有碱纤维,含碱12~15% S-玻璃纤维,高强纤维,含碱0.3%
M- 高弹玻璃纤维
L-防辐射玻璃纤维 (1)其他纤维
1、碳纤维 具有强度高、模量高、和耐高温等优异性能。P14 2、聚芳酰胺纤维 是一种新型高强纤维,强度可以达到3.63×109Pa,价格比 碳纤维低,但是耐紫外线性能较差。
2.3.1.4 手糊制品厚度与层数的计算
(1)制品厚度预测
t= m × k
t ——制品厚度(mm); m ——单位面积材料质量,kg/m2; k ——厚度常数,mm/kg.m-2 ,即每1kg /m2材料的厚度; 可在表2-14中查得。
原材料愈重(比重愈大) , k值愈小。
t总=t1+t2+t3
其中:t总为制品总厚度;t1、t2、t3分别是材料1、2、3提供的
2.2.4 脱模剂
脱模剂应具备的条件:
(1)不腐蚀模具,不影响固化,与树脂粘附力小; (2)成膜迅速、均匀、光滑; (3)使用简便、安全,价格便宜。
内脱模剂 用于模压和热固化

脱模剂按用途分为
外脱模剂 用于手糊和冷固化
薄膜型脱模剂

按性状分为 混合溶液型脱模剂
油蜡型脱模剂
2.2.4.1 薄膜型脱模剂
手糊成型工艺及设备 手糊成型工艺是复合材料最早的一
种成型方法,也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
其具体工艺过程如下:
首先,在模具上涂刷含有固化剂的树脂混
合物,再在其上铺贴一层按要求剪裁好的纤维
织物,用刷子、压辊或刮刀压挤织物,使其均 匀浸胶并排除气泡后,再涂刷树脂混合物和铺 贴第二层纤维织物,反复上述过程直至达到所 需厚度为止。

缺点:甲苯有毒 优点:脱模容易,成模速度快
2.2.4.3 蜡类、油酯类脱模剂 (1)蜡类脱模剂(蜡型脱模剂)
使用方便、省工省时、价格便宜,脱模效果好,使用广 泛。 (2)油酯类脱模剂
a、硅酯脱模剂 硅酯 甲苯 b、其他油脂脱模剂 耐热机油,硅油,凡士林油,变压器油等。 100份 100份
2.2.4.4 脱模剂复合使用
2.2.3 玻璃钢高级模具 属于平整度高,光洁度高的高级模具。 2.2.3.1 玻璃钢高级模具的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2)具有一定硬度(巴柯儿硬度40以上)、耐热性能承受 树脂固化放热的收缩作用。 (3)尺寸精确、无潜藏气孔,残留划痕度小于0.1μm。 (4)光泽度达到80-90光泽单位或者目测反光。
对大型制品或外型复杂的制品,多采 用几种脱模剂复合使用,效果较好。
2.3 手糊成型工艺
2.3.1 原材料准备
2.3.1.1 胶液准备 胶液的主要工艺指标是:胶液粘度;凝胶时间。 表征流动特性,粘度控制在0.2~ 0.8Pa.s之间,一般用稀释剂调节
胶液粘度:
粘度过高不易涂刷和浸透增强材料,粘 度过低,在树脂凝胶前发生胶液流失, 使制品出现缺陷。
胶液配制方法: 按配方比例将引发剂或促进剂的一种先 与树脂搅拌均匀,再加入另一种搅匀。
(2)环氧树脂胶液配制
配制方法: 先将稀释剂及其他辅助剂与树脂 搅匀,使用前加入固化剂搅匀。
2.3.1.2
增强材料准备
a.纤维表面处理(热处理或化学处理); b.使用前烘干处理; c.按样板下料。 下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布的方向性 2、拼缝应各层错开 3、对圆形制品,布的45°方向变形能力好, 可沿此方向裁成布条糊制。 4、注意经济使用
若有填料时,kT是厚度常数,c2是填料与纤维质量比。则:
n=
A m( f k f +c1k r+c2 k T)
2.3.2 糊制
2.3.2.1 表面层(胶衣层) 一般采用加了颜料的胶衣树脂制作,也可用普通树 脂制作,需用玻璃纤维表面毡增强防裂。 表面层的作用已作过介绍:形成富树脂层、光洁美 观、耐侵蚀、耐水、耐酸碱、耐候等。 厚度控制: 0.25~0.5mm,单位面积用胶300~500g/m2 。
厚度。 P25 例题2.1、2.2。
(2)铺层层数的计算
n=
A m( f k f +ck r)
A-制品总厚度;mf-纤维单位面积质量;kf-纤维的厚度常数; kr-树脂的厚度常数; c-树脂与纤维的质量比; n-增强材料的铺层层数。 例题2.3。 对中碱纤维布: 0.4厚 mf=0.340Kg/m2 0.2厚 mf=0.230Kg/m2
二、材料 木材、石膏、水泥、石蜡、可溶性盐、玻璃钢、陶 土、金属等。 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满足产品尺寸、精度、外观及数量的要求; (2)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不易变形、损坏; (3)不受树脂及辅助材料的浸蚀,不影响树脂固化; (4)易脱模,使用周期长; (5)价格便宜,材料易得。
具体材料: (1)木材 要求均质、无节。常用红松、银杏、枣木等。木材模 具表面需要封孔处理。其特点是质轻、易加工;但不耐久 。适合于小批量生产小型制品。 (2)石膏 用半水石膏成型。制造简便,造价低;不耐用,怕冲 击,适合于小批量生产形状复杂的制品。 (3)水泥 制造方便,成本低,有一定强度,适合于制造形状简 单,表面要求不高的制品。
2.3.1.3
胶 衣糊准备
胶衣树脂种类很多,应根据使用条件进行选择。 33号胶衣树脂(间苯二甲酸型胶衣树脂),耐水性好; 36PA胶衣树脂,自熄性胶衣树脂(不透明); 39号胶衣树脂,耐热自熄性胶衣树脂; 21号胶衣树脂(新戊二醇型),耐水煮、耐热、耐 污染、柔韧、耐磨胶衣。
胶衣树脂的配制
33号胶衣树脂 100份 (重量百分比 wt%) 50%过氧化环己酮二丁酯糊 (引发剂H)白色 4份 6%萘酸钴苯乙烯溶液 (促进剂E)紫色 2~4份 胶衣树脂性能指标
2.2.3.2 材料选择 (1)胶衣树脂 应具有收缩率低、延伸率高、耐磨、耐热、硬度高 等优良性能。 实践证明:采用环氧树脂加填料制作模具的胶衣比较 合适,或者采用专用的胶衣树脂制作胶衣层。 为提高耐磨性可以在胶衣层可加入硬度高的填料,如 瓷粉、石英粉、铸石粉、刚玉粉等。 (2)玻璃纤维表面毡和玻璃纤维短切毡 作用:A . 增强胶衣,防止表面微裂纹; B . 形成富树脂层以提高模具光洁度和耐腐蚀性能; C . 消除玻纤布在表面产生的痕迹。
环氧树脂 1 环氧树脂的性能及特点: 在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用量仅次于 不饱和树脂.其综合性能明显优于不饱和 树脂。在受力构件、耐碱、电性能要求 较高的场合一般使用环氧树脂。 主要类型有 1、“双酚A型环氧树脂” ,又称 “E”型环氧树脂; 2、“脂环族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俗称万能胶。

(4)石蜡 适合于制作难以取出的型心,一次性使用,成型后融 化掉。 (5)金属 常用钢材、铸铝等。耐久、不易变形;但加工费用高 。适合于小型、大批量生产的高精度制品。 (6)玻璃钢 由木模或石膏模翻制。质轻、耐久、制造方便。适合 于中小型制品的批量生产。
2.2.2 手糊成型模具设计要则 (1)设计要点 (2)设计内容 A 确定模具结构 B 选定原材料 C 确立制造方法 D 绘制模具图纸
然后,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加热固化成
型(热压成型)或者利用树脂体系固化时
放出的热量固化成型(冷压成型),最后 脱模得到复合材料制品。其工艺流程如下 图所示:
模具 准备
树脂胶 液配制
增强材 料准备 制品
涂脱模剂 手糊成型
检验
固化
脱模
后处理
手糊成型工艺流程图
手糊成型工艺的优点: 1、不受尺寸、形状的限制; 2、设备简单、投资少; 3、工艺简单; 4、可在任意部位增补增强材料,易满足产品设计要 求; 5、产品树脂含量高,耐腐蚀性能好。

2、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 伯仲胺类

反应型:参与树脂的交联反应 固化剂的类型: 酸酐类 催化型:不参与树脂的交联反应(叔胺类)
•注意:催化型的固化剂 • 只促进环氧树脂固化,固化剂本身不参与反应。 • •(1) 伯胺类固化剂/环氧树脂的反应机理
增强材料的种类:
(1)玻璃纤维种类

(2)过氯乙烯脱模剂 配方:过氯乙烯粉5~10份 甲苯+丙酮(1:1)95~90份 按比例将物料与溶剂混和搅拌,放入密闭容器中(不 能用塑料容器)等完全溶解后即可使用。 (3)聚苯乙烯溶液脱模剂 配方:聚苯乙烯粉 5份 甲苯 95份 称量混合,搅拌均匀后,密封放置7天左右,若完全溶 解,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2.2手糊成型模具与脱模剂
2.2.1模具的结构与材料 单模 一、结构 对模 拼装模
阳模
阴模
阳模:制品内表面尺寸准确,光滑。成型方便,便于通风。 阴模:制品外表面尺寸准确,光滑。阴模深操作不便、通风 条件不好、卫生条件差。 对模:由阴阳模两部分组成,制品内外表面均光滑,厚度准 确。不适合成型批量少及大型制品(模具、设备投 资 大)。 拼装模:一些形状复杂的产品,为了脱模方便,需要利用拼 装模,即把模具分成几块进行拼装,脱模时可以分 块 进行,比较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