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手糊成型工艺

合集下载

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概述

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概述

模压工艺流程图
模压工艺示意图
二、常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4、缠绕成型 将连续的纤维丝或布带经过树脂槽浸润之后挤去多余树脂,然后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排布规律缠绕到芯模
上,缠绕到设计厚度之后,进行固化、脱模成为复合材料制品。碳纤维缠绕成型可充分发挥其高比强度、高 比模量以及低密度的特点,可用于制造圆柱体、球体及某些正曲率回转体或筒形碳纤维制品。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流程图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示意图
二、常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6、拉挤成型 拉挤成型是将浸渍过树脂胶液的碳纤维丝束、带或布等原材料,在牵引力的牵引下,通过挤压模具加热
成型、固化,连续不断地生产截面规格相同、长度不同的碳纤维型材。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工艺是成型工艺中 的一种特殊工艺,其显著特点是可完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生产效率高,具备批量化生产的能力。拉挤 成型制品强度高,其制成品横、纵向强度可任意调整,可满足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不同力学性要求。此种 成型工艺适合于生产各种截面形状的型材,如工字型、角型、槽型、异型等截面管材以及通过上述截面构成 的组合截面型材等。
喷射成型流程图
喷射成型示意图
二、常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3、模压成型 将材料置于上下模之间,在液压机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使材料充满模具型腔并排出残留的空气,经过一
定时间的高温高压使树脂固化后,脱模即可得到碳纤维制品。模压工艺是应用性很强的一种碳纤维成型工艺, 在工业的承力结构件制造方面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模压工艺细分可分为预浸料模压、SMC模压、湿法模压 等。
手糊成型工艺流程图
手糊成型工艺示意图
二、常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2、喷射成型 利用短切纤维和树脂混合,在喷枪中利用压缩空气将纤维和树脂均匀喷洒在模具表面上,达到所需厚度

3- 手糊成型工艺

3- 手糊成型工艺


胶液粘度 凝胶时间

配制时需注意: 防止胶液中混入气泡; 配胶量不能过多,每次配量要保证 在树脂凝胶前用完。
④增强材料准备: • • • •
玻璃纤维及其织物 碳纤维 芳纶纤维 其它增强材料 增强材料的种类和规格按设计要求选择。
3.1.2 糊制
1. 表面层
胶衣树脂
3.1.2 糊制
2. 结构层的糊制
固化方法 加热固化方法很多,中小型制品可 在固化炉内加热固化,大型制品可采用 模内加热或红外线加热。
3.1.4 脱模和修整
脱模要保证制品不受损伤。 脱模方法:①顶出脱模 ②压力脱模 ③大型制品 ④复杂制品
脱模
①顶出脱模: 在模具上预埋顶出装置,脱模时转动螺 杆,将制品顶出。
脱模
②压力脱模: 模具上留有压缩空气或水入口,脱 模时将压缩空气或水压入模具和制品之间,同 时用木锤和橡胶锤敲打,使制品和模具分离。
3.1.5 手糊制品厚度与层数计算
(1)手糊制品厚度的预测
t=m×k t-制品厚度 m-材料质量 k-厚度常数
(2)层数计算
医用核磁共振机外壳
化纤公司大型污水池(FRP衬里)
某有色冶炼厂电解铜车间电解槽
2. 设备简单,投资少。 3. 工艺简单。 4. 易于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5. 制品树脂含量较高,耐腐蚀性好。
手糊工艺的缺点
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产品质量不易控制。 产品性能较低。

3.1.1 手糊成型的准备
①场地 ②模具准备 ③树脂胶液配制 ④增强材料准备
①场地:
手糊成型工作场地的大小,要根据产 品大小和产量决定。 场地要求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空气温度应保持在15~35℃之间,后加 工整修段,要设有抽风除尘装置。

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工艺介绍

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工艺介绍

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工艺一、手糊成型工艺:在模具表面上涂抹脱模剂、胶衣,将事先裁好的碳纤维预浸布铺设在模具工作面上,在工作面上刷涂或喷射树脂胶液,达到所需要的厚度之后,成型固化、脱模、后处理。

在成型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糊工艺仍然具有工艺简便、投资低廉、适用面广的特点,在石油化工、储存容器、贮槽、汽车壳体等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

其缺点是质地疏松、精度不高、表面粗糙、密度低,制品强度不高,并且主要依赖人工,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很低,难以批量化和标准化。

喷射成型工艺属于手糊成型工艺中低压成型工艺的一类,一般利用短切纤维和树脂混合,在喷枪中利用压缩空气均匀喷洒在模具表面上,达到所需厚度后,再利用手工橡胶来回刷平,最后固化成型。

为改进手糊成型工艺而创造的一种半机械化成型工艺,在生产效率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多用来制造汽车车身、船身、浴缸、储罐的过渡层。

二、真空热压罐工艺:工艺过程是将单层预浸料按预设方向铺叠成的复合材料坯料放置在热压罐内,在一定预设温度和压力下完成固化的过程。

热压罐是一种能够承受和调整温度、压力范围的专用压力容器。

坯料铺设在涂抹脱模剂的模具表面,然后依次用脱模布、吸胶毡、透气毡完全覆盖,并密封在真空袋内,再放入热压罐内。

在放入热压罐加温固化之前需要抽真空,然后在放入热压罐高温、加压、固化成型固化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是保证复合材料产品质量的关键。

此种成型工艺适多用于制造整流罩、飞机舱门、机载雷达罩,支架、机翼、尾翼等产品。

三、层压成型工艺:把一层层铺设的预浸料放置在上下平板模之间通过加压高温固化成型,这种工艺可以直接利用木胶合板的生产方法和设备,并根据树脂的流动性能,进而进行改进与完善。

此种成型工艺主要用来生产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复合材料板材。

具有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利用批量化等特点,但是设备投资较大,成本较高。

四、缠绕成型:缠绕成型工艺的发展已经有半个世纪,随着缠绕技术的不断更新,缠绕工艺基本已经成型,并成为金属铝复合材料重要施工工艺之一。

热固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热固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2)过氯乙烯脱模剂 配方:过氯乙烯粉5~10份 甲苯+丙酮(1:1)95~90份 按比例将物料与溶剂混和搅拌,放入密闭容器中(不
能用塑料容器)等完全溶解后即可使用。 (3)聚苯乙烯溶液脱模剂
配方:聚苯乙烯粉 5份 甲苯 95份
称量混合,搅拌均匀后,密封放置7天左右,若完全溶 解,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缺点:
劳动密集型的成型方法,生产效率低—喷射成型工艺 制品质量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有关 生产周期长 制品力学性能较其他方法低—袋压成型工艺
原材料
玻璃纤维及其织物
选择依据:容易被树脂浸润 有较好的形变性 满足制品的性能要求 价格便宜
种类:无捻粗纱 无捻粗纱布 短切原丝毡 加捻布 玻璃布袋
MPa
袋压成型工艺
装袋 固化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制造
概述
夹层结构有两层薄而高强度的面板材料,其间夹着一层 厚而轻质的芯材,是为了满足轻质高强要求发展起来的 一种结构形式。
面板材料:复合材料板、塑料板、铝板、胶合板等 夹芯材料:蜂窝芯材、泡沫塑料、强芯毯、软木等 优点:比强度高,表面光洁,结构稳定性好,承载能力
模具的结构形式
模具的结构
单模 阳模 对模 阴模
拼装模
❖ 模具材料选择:
(1)木材
要求均质、无节。常用红松、银杏、枣木等。木材模 具表面需要封孔处理。其特点是质轻、易加工;但不耐久 。适合于小批量生产小型制品。
(2)石膏
用半水石膏成型。制造简便,造价低;不耐用,怕冲 击,适合于小批量生产形状复杂的制品。
原材料:⑴模具用胶衣树脂:①固化放热和收缩小; ②优异的耐断裂、耐冲击性能;③优良的耐 热性、光泽度和硬度;④良好的涂刷性;⑤ 与制品胶衣色调相反 ⑵增强层树脂:①固化收缩率小;②韧性好; ③有易操作的黏度;④耐热性好

第五章 热固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第五章 热固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2009-11-4
21
Dept. Polym. Sci. & Tech.
2009-11-4
22
Dept. Polym. Sci. & Tech.

四、工艺 1、原材料准备
(1) 胶液准备 胶液的主要工艺指标是:胶液粘度;凝胶时间。
胶液粘度:
表征流动特性,粘度控制在0.2~ 0.8Pa.s之间,一般用稀释剂调节
一般2~10mm
2009-11-4
9
Dept. Polym. Sci. & Tech.
玻璃纤维及其织物 二、原材料: 热固性树脂 辅助材料
1、玻璃纤维及其织物
无捻粗纱 无捻粗纱布 短切粗纱布 短切原丝毡 加捻布 玻璃布带
2009-11-4
10
Dept. Polym. Sci. & Tech.
A、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将拉丝得到的原纱,平行并股 卷成圆筒形。
Dept. Polym. Sci. & Tech.
2、热固性树脂
要求:
• 能够配制粘度适中的胶液; • 能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固化,固化时无低分子物产生; • 无毒或低毒; • 价格便宜,来源广泛。 目前国内大部分手糊制品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约占 80%,其次是环氧树脂。
2009-11-4
14
Dept. Polym. Sci. & Tech.
1. 预浸料及其制造方法 预浸料是将树脂体系浸涂到纤维或纤维织物上,通过一定 的处理过程后贮存备用的半成品,预浸料是一个总称。 根据实际需要可将预浸料进行如下分类:
⑴ 按照增强材料的纺织形式:预浸带、预浸布、无纺布等; ⑵ 按照纤维的排布方式:单向预浸料、织物预浸料; ⑶按照纤维类型:玻璃纤维预浸料、碳纤维预浸料、有机纤维 预浸料等。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是复合材料工业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随着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拓宽,复合材料工业得到迅速发镇,其老的成型工艺日臻完善,新的成型方法不断涌现,目前聚合物基符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已有20多种,并成功地用于工业生产,如:(1)手糊成型工艺--湿法铺层成型法;(2)喷射成型工艺;(3)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技术(RTM技术);(4)袋压法(压力袋法)成型;(5)真空袋压成型;(6)热压罐成型技术;(7)液压釜法成型技术;(8)热膨胀模塑法成型技术;(9)夹层结构成型技术;(10)模压料生产工艺;(11)ZMC模压料注射技术;(12)模压成型工艺;(13)层合板生产技术;(14)卷制管成型技术;(15)纤维缠绕制品成型技术;(16)连续制板生产工艺;(17)浇铸成型技术;(18)拉挤成型工艺;(19)连续缠绕制管工艺;(20)编织复合材料制造技术;(21)热塑性片状模塑料制造技术及冷模冲压成型工艺;(22)注射成型工艺;(23)挤出成型工艺;(24)离心浇铸制管成型工艺;(25)其它成型技术。

视所选用的树脂基体材料的不同,上述方法分别适用于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生产,有些工艺两者都适用。

复合材料制品成型工艺特点:与其它材料加工工艺相比,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具有如下特点:(1)材料制造与制品成型同时完成一般情况下,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也就是制品的成型过程。

材料的性能必须根据制品的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因此在造反材料、设计配比、确定纤维铺层和成型方法时,都必须满足制品的物化性能、结构形状和外观质量要求等。

(2)制品成型比较简便一般热固性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成型前是流动液体,增强材料是柔软纤维或织物,因此,用这些材料生产复合材料制品,所需工序及设备要比其它材料简单的多,对于某些制品仅需一套模具便能生产。

一、接触低压成型工艺接触低压成型工艺的特点是以手工铺放增强材料,浸清树脂,或用简单的工具辅助铺放增强材料和树脂。

接触低压成型工艺的另一特点,是成型过程中不需要施加成型压力(接触成型),或者只施加较低成型压力(接触成型后施加0.01~0.7MPa压力,最大压力不超过2.0MPa)。

复合材料工艺重点集结

复合材料工艺重点集结

绪论1.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复合而成的,性能优于原单一材料的多相固体材料。

按基体材料不同可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

2. 复合材料的主要性能特点:轻质高强,可设计性好,工艺性能好,热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好,电性能好,其它特点:耐候性、耐疲劳性、耐冲击性、耐蠕变性,透光性等。

第一章1. 手糊成型:用纤维增强材料和树脂胶液在模具上铺敷成型,室温或加热、无压或低压条件下固化,脱模成制品的工艺方法。

2.手糊成型工艺的优点:1、不受尺寸、形状的限制;2、设备简单、投资少;3、工艺简单;4、可在任意部位增补增强材料,易满足产品设计要求;5、产品树脂含量高,耐腐蚀性能好。

3.手糊成型工艺的缺点1、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2、产品性能稳定性差;3、产品力学性能较低。

4.选用的原材料必须满足3点要求1、产品设计的性能要求2、手糊成型工艺要求3、价格便宜、材料容易取得5. 聚合物基体的选择选用原则:1.能在室温下凝胶、固化。

并在固化过程中无低分子物产生。

2.能配制成粘度适当的胶液、适宜手糊成型的胶液粘度为0.2Pa·S~0.5Pa·S。

3.无毒或低毒。

4.价格便宜。

6.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原理:固化是通过引发剂引发聚酯分子中的双键,与可聚合的乙烯类单体(如苯乙烯)进行游离基共聚反应,使线型的聚酯分子交联成三维网状的体形大分子结构。

7.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即它与乙烯类单体共聚的过程,共聚反应过程的三个主要阶段: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8.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辅助剂包括交联剂、引发剂、促进剂、阻聚剂、光敏剂等。

9.交联剂要求:高沸点,低粘度,能溶解树脂、引发剂、促进剂、染料等,反应活性大,能使共聚反应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进行,能与树脂共聚形成均相共聚物。

常用交联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基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复合材料手糊成型工艺喷射成型

复合材料手糊成型工艺喷射成型
加强结构强度
喷射成型工艺可以通过多层涂覆和叠层结构来加强产品的结构强度, 提高产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优化材料组合
喷射成型工艺可以方便地实现多种材料的组合和复合,通过优化材 料组合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功能。
05 复合材料手糊成型工艺喷 射成型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气泡和空隙问题
总结词
气泡和空隙问题是在复合材料手糊成型工艺喷射成型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 能。
特点
成本低、灵活性高、适合小批量生产 ,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建筑等领 域。
历史与发展
起源
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用于生产 玻璃钢船。
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型材料的出 现,复合材料手糊成型工艺不断 改进,喷射成型技术逐渐成为主 流。
应用领域
01
02
03
船舶制造
用于制造船体、甲板、舱 室等。
汽车制造
喷嘴的设计对喷射效果和产品质 量有很大的影响,需要考虑到喷
射距离、角度、流量等因素。
喷射成型材料
喷射成型材料主要包括树脂和纤维两 种。树脂作为粘结剂,纤维作为增强 剂,通过合理的配比,可以制备出性 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在喷射成型过程中,还需要添加一些 辅助剂,如消泡剂、流平剂等,以改 善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
应用领域的拓展
航空航天领域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喷射成型工艺在制造高性 能、轻质复合材料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应用于飞机结构、 卫星部件等领域。
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对材料性能和成本控制要求高,喷射成型工艺可 应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如发动机罩、车门等,提高生产 效率和降低成本。
新能源领域
在新能源领域,如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等,喷射成型工 艺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复合材料部件,提高设备的效率和 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课件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存在“双基终止”反应,当共聚反应进行到一定 存在“ 双基终止” 反应, 程度后,随反应进行体系中出现凝胶现象,粘度增大, 程度后,随反应进行体系中出现凝胶现象,粘度增大, 大分子活性链的运动受到阻碍, 大分子活性链的运动受到阻碍,这样就减弱了双基终 止反应,而此时单体分子仍可以自由扩散, 止反应,而此时单体分子仍可以自由扩散,自由基还 在不断形成,链增长反应仍然继续进行, 在不断形成,链增长反应仍然继续进行,而且速度加 出现“自动加速效应” 快,出现“自动加速效应”。 以后进一步共聚反应, 以后进一步共聚反应,体系逐渐形成三维网状结 粘度更大,限制了单体的扩散, 构,粘度更大,限制了单体的扩散,使聚合速度下降 而终止反应。 而终止反应。
2.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课件
2. 手 糊 成 型 工 艺
不受尺寸、形状的限制,适宜尺寸大、批量小、 (1) 不受尺寸、形状的限制,适宜尺寸大、批量小、 形状复杂产品的生产; 形状复杂产品的生产; 设备简单、投资少、设备折旧费低,成本低; (2) 设备简单、投资少、设备折旧费低,成本低; 工艺简单; (3) 工艺简单; 可在任意部位增补增强材料, (4) 可在任意部位增补增强材料,易满足产品设计要 求; 产品树脂含量高,耐腐蚀性能好。 (5) 产品树脂含量高,耐腐蚀性能好。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O O
课件
过氧化二苯甲酰
C6H5
C O O C C6H5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过氧化甲乙酮(混合物) 过氧化甲乙酮(混合物)
CH3 C2H5 C OH OOH
过氧化环己酮(混合物) 过氧化环己酮(混合物)
OH OOH
O OH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能使引发剂降低分 解活化能, 解活化能,降低引 发温度的物质。 发温度的物质。 实验表明, 实验表明,常用的引发剂其临界温度均在 60℃以上,说明单独使用有机过氧化物,不能 ℃以上,说明单独使用有机过氧化物, 满足不饱和聚酯树脂室温固化的要求。 室温固化的要求 满足不饱和聚酯树脂室温固化的要求。 实践发现,在促进剂的存在下, 实践发现,在促进剂的存在下,有机过氧 化物“分解活化能”显著下降, 化物“分解活化能”显著下降,可使有机过氧 化物的分解温度降到室温以下。 化物的分解温度降到室温以下。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课件
(2) 链增长 聚酯分子双键及乙烯类单体双键被引发后, 聚酯分子双键及乙烯类单体双键被引发后,就会进行链 增长反应,有如下四种形式的链增长反应: 增长反应,有如下四种形式的链增长反应: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M1 M2
M1 M1 M2 M2 M1 M1 M2 M2
k11 k12 k21 k22
课件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目前国内手糊制品不饱和聚酯树脂约占 80%,其次是环氧树脂 %,其次是环氧树脂 %,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一、不饱和聚酯树脂 聚酯包括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 聚酯包括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
O C O
课件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饱和聚酯: 饱和聚酯:没有非芳族的不饱和键 不饱和聚酯:含有非芳族的不饱和键,由不饱和二元羧酸或 不饱和聚酯:含有非芳族的不饱和键, 酸酐、 酸酐、饱和二元羧酸或酸酐与多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 不饱和双键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高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不饱和双键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高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聚酯化缩聚反应结束后,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聚酯化缩聚反应结束后,趁热加入一定 量的乙烯基单体,配成粘稠的液体, 量的乙烯基单体,配成粘稠的液体,这样的聚合物溶液称之 为不饱和聚酯树脂。 为不饱和聚酯树脂。
课件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过氧化苯甲酰- A 过氧化苯甲酰-叔胺体系 叔胺类物质能大大提高过氧化苯甲酰的反应速度 实验表明:常用叔胺的反应活性顺序: 实验表明:常用叔胺的反应活性顺序: N, N二甲基对甲苯胺 > 二甲基苯胺 > 二乙基苯胺 N二甲基对甲苯胺
CH3 N CH3 CH3
课件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b) 引发剂和促进剂配合使用 如过氧化环己酮-萘酸钴 引发 引发剂和促进剂配合使用(如过氧化环己酮 萘酸钴)引发 如过氧化环己酮- (c) 紫外线照射引发
M1 R M2
RM1
RiM 1 RiM 2
RM2
M1 、M2——分别代表乙烯类单体、聚酯分子 ——分别代表乙烯类单体 分别代表乙烯类单体、
R11 R12 R21 R22
~M1 •——代表乙烯类单体形成的游离基 代表乙烯类单体形成的游离基 ~M2•——代表不饱和聚酯形成的游离基 代表不饱和聚酯形成的游离基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3) 链终止 链终止反应即体系反应的终止过程。 链终止反应即体系反应的终止过程。
M1 M1 M2
+ + +
课辅助剂 、
课件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课件
作用是在线型的分子之间产生化学键, 作用是在线型的分子之间产生化学键,使 线型分子相互连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 线型分子相互连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
要求
CH2 CH
O C O CH2 CH CH2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注:不饱和聚酯树脂+1%过氧化苯甲酰 不饱和聚酯树脂 过氧化苯甲酰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酮过氧化物- B 酮过氧化物-环烷酸钴引发体系 不饱和聚酯树脂低温固化最常见的引发体系 环烷酸钴对聚酯固化速度的影响 引发剂及用量 2%过氧化甲乙酮 % 2%过氧化甲乙酮 % 2%过氧化环己酮 % 2%过氧化环己酮 % 48×60min × 84min 0.01%环烷酸钴 % 0 28×60min × 0.01%环烷酸钴 % 60min 促进剂及用量 0 固化时间
课件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课件
增加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贮存稳定性,调节适用期。 增加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贮存稳定性,调节适用期。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课件
2. 手 糊 成 型 工 艺
(1) 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劳动卫生条 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件差; 件差; (2) 产品质量不易控制,性能稳定性差; 产品质量不易控制,性能稳定性差; (3) 产品力学性能较低。 产品力学性能较低。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2.1 原材料的选择
粘度低; 粘度低 ; 与树脂有良好的共 混性, 能很好的溶解引发剂、 混性 , 能很好的溶解引发剂 、 促进剂; 苯乙烯双键活泼, 促进剂 ; 苯乙烯双键活泼 , 易于进行共聚反应; 易于进行共聚反应 ; 价格便 材料来源广。 宜,材料来源广。 用量对性能的影响: 用量对性能的影响:
缺点:沸点较低 缺点:沸点较低(145℃), ℃, 易挥发,有一定毒性, 易挥发,有一定毒性, 对人体有害。 对人体有害。
苯乙烯用量过多: 胶液稀, 操作时易流胶; 苯乙烯用量过多 : 胶液稀 , 操作时易流胶 ; 制品固化收 缩率大。 缩率大。 苯乙烯用量过小: 树脂胶液粘度大, 不易使用; 苯乙烯用量过小 : 树脂胶液粘度大 , 不易使用 ; 同时固 化不完全,制品的软化温度低。用量一般在30~ % 化不完全,制品的软化温度低。用量一般在 ~40%。
课件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CH3 N CH3
CH3CH2 N CH3CH2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课件
叔胺促进剂对固化速度的影响 叔胺类 0 二乙基苯胺 二甲基苯胺 N,N二甲基对甲苯胺 , 二甲基对甲苯胺 0.2% % 0.2% % 0.2% % 用量 20℃固化时间 ℃ 10天 天 30分钟 分钟 18分钟 分钟 4分钟 分钟
M1 M2 M2
大分子 大分子 大分子
kt11 kt12 kt22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存在“双基终止” 存在“双基终止”反 应
转化率提高后, 转化率提高后,引发剂浓 度和单体浓度都下降, 度和单体浓度都下降,聚 合速率应该下降, 合速率应该下降,但事实 相反,当转化率较高时, 相反,当转化率较高时, 聚合速率反而大幅度增大。 聚合速率反而大幅度增大。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1、性能及品种 、 种类: 种类: 通用型 耐腐蚀型 阻燃型 低收缩型 耐侯型聚酯树脂
课件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2、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原理 、
课件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通过引发剂引发聚酯分子中的双键,与可聚合的乙烯类 通过引发剂引发聚酯分子中的双键, 单体(如苯乙烯)进行游离基共聚反应, 单体(如苯乙烯)进行游离基共聚反应,使线型的聚酯分子交 联成三维网状的体形大分子结构。 联成三维网状的体形大分子结构。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课件
2.1 原 材 料 的 选 择
引发剂可以产生自由基, 引发剂可以产生自由基,引发树脂体系进行 固化反应。引发剂一般为过氧化物, 固化反应。引发剂一般为过氧化物,其通式为 ROOR'。 。 主要类型:氢过氧化物、酸过氧化物、酮过 主要类型:氢过氧化物、酸过氧化物、 氧化物、酯过氧化物、二酰基过氧化物。 氧化物、酯过氧化物、二酰基过氧化物。
2. 手 糊 成 型 工 艺
涂脱模剂 手糊成型 固化 脱模 后处理 检验 制品
手糊成型工艺流程
第二章 手糊成型工艺
课件
手 糊 成 型 工 艺
胶衣是赋予复合材料制品表 面的一层美观、 面的一层美观、耐化学品侵 待浸树脂的、耐擦伤和耐老化等的对 可选用胶衣 蚀 增强材料 其起到保护作用的表面涂层。 其起到保护作用的表面涂层。 压实辊 树脂 (1) 通用型胶衣:耐沸水、耐摩擦、 通用型胶衣:耐沸水、耐摩擦、 耐肥皂或清洁剂的腐蚀, 耐肥皂或清洁剂的腐蚀,具有良好的 表面光泽; 耐化学腐蚀胶衣: 表面光泽;(2) 耐化学腐蚀胶衣:用 于耐腐蚀制品的表面;(3) 光稳定型 于耐腐蚀制品的表面; 胶衣:具有优良的耐气候性; 胶衣:具有优良的耐气候性;(4) 食 品容器用的胶衣。 品容器用的胶衣。 手糊成型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