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温州五年级整册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话说温州》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话说温州》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地校课程——话说温州》第六单元教案单元主题:创业之路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家庭小作坊》、《专业市场》、《打造国际行轻工城》让学生了解温州家庭小作坊兴起的原因和经营的特点;了解温州轻工业发展的种类和速度,轻工业给温州带来了经济效益;让学生了解温州人在家乡以及全国建立的专业市场;感受温州人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欣喜。

感知温州人为打造工业城所付出的努力,作出的贡献;感知温州人建立专业市场凭借的条件和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就业背景,掌握就业常识,了解创业素质。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思维活动,概括出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创办公司等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学生树立自主创业、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观念,大力宏扬创业精神。

教学重点:1.就业形势、就业常识;2.创业素质、创业方式。

教学难点:创业素质教学时间:3课时累计课时:第10课时第一课家庭小作坊教学目标1.了解温州家庭小作坊兴起的原因和经营的特点。

2.感受温州人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欣喜。

3.萌发对艰苦创业的家乡人的热爱和崇敬。

教学重点:1.了解温州家庭小作坊兴起的原因和经营的特点。

2.感受温州人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欣喜。

教学难点:1.了解温州家庭小作坊兴起的原因和经营的特点。

2.感受温州人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欣喜。

教学准备走访家庭小作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温州最大的资源就是温州人。

温州人的“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走出了具有温州特色的创业之路。

二、认识“家庭小作坊”学习“温州在线”,初步了解什么是家庭小作坊以及它的特点。

三、故事会1.四人小组自由学习文中的三个故事。

2.谈谈发生在身边的这样的故事。

四、讨论交流1.小组自由探讨企业家们的成功之道,抓住故事中的三个关键词:艰辛、美丽、传奇。

五年级话说温州教案

五年级话说温州教案

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为指导,本着让中小学生了解温州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的目的,使小学生认识到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本土精神资源。

二、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领会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

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学会了解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3、认知:初步认识温州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温州人在二十多年改革发展中,“闯世界,创市场”的创业历程。

三、内容目标(一)自然地理环境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地处山坳与江海之间,平原缺乏,懂得温州山水培育了温州人的两种精神:“站得稳”的精神和“走出去”的精神,领悟自然环境与瓯越文化形成的内在联系。

2、认识温州气候特点:多梅雨,多台风,气候温湿,时序分明,旱涝不断,懂得温州的天时涵养了温州人性格特征:勤劳、紧性、敬事、认真,具有承受困难的耐性和韧劲,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抗御自然灾害所激发的内在创造力,领悟由此形成的性格上的双重组合。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了解温州人的血缘、地缘和人缘等的关系,以及人们对寿命、儿女、财富几地位等的态度,调查温州人的就业观念,职业特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为学生今后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2、了解温州率先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率先进行国民经济市场化的实验;率先开展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温州模式。

了解温州人从“质量立市——品牌兴业——信用温州”的市场经济变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话说温州》教案

话说温州》教案

话说温州》教案第一单元温州名山单元概述:温州位于东海之滨,地处亚热带中部,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物种丰富,加上山、水、石、洞等自然景观,形成了温州神奇秀丽的众多名山。

其中雁荡山、玉苍山、铜铃山、龙湾潭、花岩等5处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泰顺的乌岩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还有西雁、中雁、四海山、茶山等许多风景优美的省级森林公园。

在众多名山的优美风光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一些典故、传说故事、诗词歌赋等等。

本单元选取了“雁荡山”、“中雁与南雁”、“乌岩岭”、“玉苍山“、”四海山“四个典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在欣赏家乡名山的优美风光,了解家乡温州有哪些令人神往的名山以及与其相关联的诗词、典故、传说故事等等,培养孩子热爱家乡名山的感情。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交流自己平时所了解的信息,教师介绍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名山的风采。

也可上网查资料让学生看音像材料来研究本单元的内容。

第一课雁荡山、中雁与南雁教材简析:雁荡山一般指北雁荡山,位于温州乐清市,以“海上名山、寰中绝胜”而享誉海内外,由于“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还被誉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称号。

灵峰夜景、灵岩飞度、大龙湫瀑布被称为“雁荡三绝”。

XXX 以“峰奇、洞幽、嶂险、瀑美”闻名于世。

本课还将带领学生领略位于平阳境内的南雁、位于乐清市白石镇境内的中雁等一系列“雁荡山”的风采。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雁荡山的风光,感受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雁荡山的情感。

2、知道雁荡山是我国的十大名山之一,了解雁荡山还有中雁南雁两雁等,3、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描写雁荡山的诗词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深厚的瓯越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图片、网络环境教学过程:1、你知道我们家乡温州有哪些山吗?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入研究重点——雁荡山。

2、出示雁荡山优美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来欣赏雁荡山的秀丽。

五年级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五年级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五年级话说温州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为指导,本着让中小学生了解温州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的目的,使小学生认识到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本土精神资源。

二、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领会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

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学会了解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3、认知:初步认识温州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温州人在二十多年改革发展中,“闯世界,创市场”的创业历程。

三、内容目标(一)自然地理环境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地处山坳与江海之间,平原缺乏,懂得温州山水培育了温州人的两种精神:“站得稳”的精神和“走出去”的精神,领悟自然环境与瓯越文化形成的内在联系。

2、认识温州气候特点:多梅雨,多台风,气候温湿,时序分明,旱涝不断,懂得温州的天时涵养了温州人性格特征:勤劳、紧性、敬事、认真,具有承受困难的耐性和韧劲,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抗御自然灾害所激发的内在创造力,领悟由此形成的性格上的双重组合。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了解温州人的血缘、地缘和人缘等的关系,以及人们对寿命、儿女、财富几地位等的态度,调查温州人的就业观念,职业特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为学生今后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2、了解温州率先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率先进行国民经济市场化的实验;率先开展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温州模式。

了解温州人从“质量立市——品牌兴业——信用温州”的市场经济变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五年级话说温州教案(3篇)

五年级话说温州教案(3篇)

第1篇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州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温州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2. 学会运用温州话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温州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温州话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温州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料,PPT课件。

2.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温州的资料,准备分享。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温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温州相关知识。

二、学习温州话1. 教师教授温州话的基本发音和常用词汇。

2.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纠正发音。

3. 进行简单的温州话对话练习。

三、了解温州文化1. 教师讲解温州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温州的资料。

3. 教师点评,总结温州文化的特点。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以温州文化为主题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温州文化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3.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了解温州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温州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温州话进行交流的能力。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程度。

第2篇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州的历史文化、地理特色、方言特点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温州的历史文化、地理特色、方言特点等。

2. 学会运用温州话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学难点:1. 深入了解温州的历史文化、地理特色、方言特点等。

2. 学会运用温州话进行简单的交流。

小学五年级《话说温州》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话说温州》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地校课程——话说温州》第五单元教案单元主题: 实业名家缝纫工到发明家李毓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提起李毓蒙, 在瑞安乃至温州, 几;“我的弹棉机成功啦!”;1916年初夏, 在瑞安城郊的乡间小道上, 有位衣冠;眼见为实;也许人们难以想象, 一个小裁缝怎么与弹棉机的发明联;18岁那年, 李毓蒙出师回老家开了一间裁缝铺, 凭他;李毓蒙想制造一种机械, 使弹棉郎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双麒麟”誉满全国;弹棉机制试成功消息很快传遍浙南大。

许漱玉清光绪十八年(1892)到温州益大布店充学徒, 时年13岁。

二十三年, 在县城殿巷(今公园路)自开小布店, 4年后稍有积蓄, 在曹仙巷租房开许云章绸布店, 规模稍大, 开始雇用店员、学徒、司账等三四人。

货真价实, 顾客盈门, 积21年之久, 资财益富, 遂于1917年买下五马街平屋店面七间, 独出心裁, 拆建成温州第一座3层楼店面, 当即轰动全城。

吴百亨出生在温州市的一个城市贫民家, 家住温州市沙帽河街, 家境困难, 只读了3年书, 当过放牛娃、西药房学徒。

1921年与他人合股开办一家由他任经理的西药房百亨药房。

经过几年的锐意经营, 药房在温州同行业中享有声誉, 业务不断扩大, 吴百亨因此积累了一笔资金。

1925年前后, 温州同全国一样, 在“五四”运动和“五卅”惨案之后, 有些知识分子大声疾呼, 要使国家富强。

吴百亨从百亨药房制造本牌新药, 获利较厚的经验中, 也觉得办实业更有意义。

爱国心切的吴百亨坚定了自己要“振兴实业, 抵制洋货”的决心。

单元教学目标⒈初步了解实业名家的创业历程, 体会其创业的艰辛与成功。

2. 学习实业名家艰苦创业、善于创业、诚信经营、爱乡爱国的精神。

3.培养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教学重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教学难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时间: 3教时累计课时: 第6课时第一课许漱玉教学目标1.了解许漱玉的艰苦创业历程, 体会人们对其的多元评价。

话说温州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话说温州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第1篇一.教材简要分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温州市在小学开设了《话说温州》这门地方课程,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信息搜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讨论制作,专题研究等方式了解温州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等内容,从而认识家乡,能进一步的形成热爱自己的家乡情感,才会去建设家乡,也就会自然的热爱祖国,这是情感的过度。

《李大同双炊糕》是对四年级下册风味小吃中的《楠溪麦饼、瑞安双炊糕》的|一种本地化的处理,基于学生对楠溪麦饼不熟悉,和影响学习效果,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而偏向李大同双炊糕的认识和了解。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李大同双炊糕的发源地,创始人、制作配料、及方法。

尝一尝双炊糕、感受它的口味特点,当一回小小宣传员和小小设计师把李大同双炊糕介绍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让他们感受到身为温州瑞安人而骄傲和自豪,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地方课程注重综合性,将各学科领域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并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因为是身处瑞安,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楠溪麦饼,瑞安也很少有麦饼店,学生生活经验对双炊糕的认识相比之下就好多了,社会上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也更多,有利于学生的调查和访问。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对教材作出了大胆的处理,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大同双炊糕,创始人,发展历程,取得成绩,简要了解它的配料和制作工艺,引导学生如何将李大同双炊糕推向世界。

同时在课外延伸中也让学生去进一步认识其它的风味小吃,如楠溪麦饼等。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空洞的,说教的成分比较多,因此在设计本课的过程中我对此进行了反思,尽量能把教学内容跟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避免空洞无物,通过让学生了解李大同双炊糕的发源、发展、以及伟大的创业思想,让学生在品尝中感受双炊糕的独特风味。

通过参观访问和调查访问了解其原料、制作工艺及其发展历史,当回设计师,设计“让李大同双炊糕走向世界”的方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悟到李大同双炊糕的悠久历史和饮食文化价值,为家乡的特产而感到自豪,对创始人的敬佩之情,从而进一步发展热爱家乡的情感。

话说温州五年级教材分析PPT教案

话说温州五年级教材分析PPT教案
话说温州五年级教材分析

温州,一个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仅700余万的地方,为什么能在
当代中国充当时代先锋的角色?从当年包产到户潮起潮落,到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风起云涌,温州是惊涛欲裂的岸、招风的树。有人说温州地少人多生存环境逼仄,
然而生存环境更加逼仄至今仍然贫困的地方,他们怎么没有冲破羁绊藩篱敢为天
4、建议教师做学习的先行者,了解温州、 研究温州、热爱温州。
第27页/共30页
• 建议阅读书目: 1、《温州市志》 2、《温州民间文化丛书》 3、《世上温州人》 4、
第28页/共30页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陈素平
电话: 88611706 E-mail:
第29页/共30页
第11页/共30页
3、教材中的重点活动
• 如何设计让学生理解“温州各地的人均拥有水资源量”的活动 • 思考点: • 国际红色警戒线 • 温州与世界、中国之比较 • 温州各地之比较 • 如何引发学生对“六个地区远远低于国际红色警戒线”的思考
第12页/共30页
《传统民俗》单元结构图
逛会市 查历史
谈会市
下先?

在温州和温州人耀眼的身后,那长长的历史轨迹上留下的嬗递、衍进的文
化脚印告诉我们什么?
第1页/共30页
常见的与“温州人”联系在一起的名词
• 1、温州人——假冒骗 • 2、温州人——炒房团 • 3、温州人——“鬼” • 4、温州人——东方犹太人
第2页/共30页
一、内容概况
第3页/共30页
1、探究山水文化
第一单元《自然资源》 —— 淡水资源 —— 土地资源
第4页/共30页
2、感受风俗民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自然资源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活动,了解温州水土资源紧缺的现状,以及家乡人民为克服资源紧缺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措施。

2、在活动中体会家乡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精神,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努力培养节约、珍惜水土资源的良好习惯。

3、在搜集、交流有关水土资源的过程中,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一课:淡水资源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了解温州是严重缺水的地方之一。

2、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

教学准备:1、八只苹果,八把小刀。

2、制作标语用的彩纸。

3、调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4、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谜语,请大家开动脑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课件:1、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升起像青烟,遇冷结成小冰点)二、联系实际,感受淡水对生活的重要性师:同学们猜对了,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水”,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生活中那些地方需要水?师:除了生活用水,还有其它的地方用到水吗?比如在工业、农业的生产中(发电、造纸、种田、盖楼房、生产钢、铁、洗衣粉、奶粉)师:听你们这么一说呀,我觉得这水的用处可真大呀!看来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水,因为有了水,才有了这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

(课件:美丽景色)师:刚才的景色美吗?可是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随意的浪费和污染水资源,有一天地球上没有水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又会变的怎样呢?你们想一想,然后告诉老师。

(课件:缺水的景象)师:同学们,通过你们刚才的汇报让我知道了水真的是很重要,生活中真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水可是,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我们生活中所用的水是淡水还是海水呀?(淡水)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海水洗脸、刷牙、洗衣服呢?师:海水又咸又涩是不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课件:海水与淡水的比例图)尽管70%的面积覆盖着水,但是大部分都是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淡水仅占水资源总量的3.5%,剩下的96.5%全部都是海水,那么,地球上所有的淡水资源都可以直接利用吗?(不能)因为大部分淡水资源都以固体形式存在于北极和南极,其余的在我们身边的又有一大部分被污染了,那么人类实际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到底还有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三、小游戏—体验淡水资源严重匮乏1、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苹果)今天我们不把它看成苹果,看成是地球淡水资源的总量。

那么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到底有多少呢?下面我们开始做游戏。

(每个小组派组长上台领一个苹果,老师交待注意安全等问题)2、把苹果切至十六分之一,再取一块薄薄的苹果皮师:同学们,实际上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也就是相当于这个大苹果上一张小小的薄薄的苹果皮,而我们中国淡水资源占有率还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再切下苹果皮的一半)看吧!这么一小片就相当于13亿中国人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由此可见,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

而我们温州属于中等缺水地区,地域分布很不均匀,此外,每年降水时间分布不均。

师:同学们,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呢?想说点什么吗?师:淡水资源如此匮乏,可是还有一些人不注意节约用水,同学们,你想不想说一说你自己或是你身边的人有那些浪费用水的现象!同学们说了那么多浪费用水的现象,真是让我触目惊心,本来我们的淡水资源就非常有限,许多人还不注意节约用水。

我们真应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杜绝那些浪费水的现象,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淡水资源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节水小卫士一起走进节水总动员(出示课件—节水总动员)(1)、你有什么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吗?(小组讨论,制定节水金点子)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节约用水的好办法,节水小卫是他有什么好办法吗?(2)、节水金点子。

(3)、设计节水广告标语。

我们每个同学都想了那么多的好办法来节约用水,可是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不知道水的宝贵,所以我们就来设计一条节水广告标语来提醒大家。

(直接用彩笔写出一句话,花边课后再画,展示节水广告标语)(4)、参观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出示课件内容)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今后打算怎样做呢?结束语:同学们,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们不但自己要节约用水还要向你身边的人宣传节水的好办法,让所有的人都能珍惜水源,爱护环境。

第二课:土地资源教学目标:1.知道温州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2.初步了解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面积在减少的情况下,说明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3.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教学过程:一、温州的地理环境特征“七山二水一分田(出示图片“)师:根据上面的数据,你能算出温州市的各地地形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吗?1.温州耕地总量变化(出示图片)2.温州人均耕地变化?(学生回答)3.根据土地利用的情况,土地资源主要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学生回答: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下面同学们读P9温州土地类型分布情况示意图,找出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呢?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呢?(先找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因而土地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

它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师: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但与人均比例却不尽合理,下面看P91 6.9图。

从这几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回答:1.世界人均量是多少亩?(49.5亩)2.中国人均量是多少?(15亩)3.温州人均量是多少?(2.67亩)由读图大家总结一下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有什么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二、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看P10-11图。

耕地越来越少了,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应对吗?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耕地、林地、草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但是这些土地的比重小,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现在利用却不合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那么具体措施是什么呢?(读课文回答)。

采取的措施:1.用法律法规约束。

2.开源、节流。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还有其它好办法吗?A.改造.整治土地B.滩涂围垦C.发展立体农业第二单元传统民俗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阅读材料等实践活动,了解温州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形成的独特的民俗文化。

2、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初步感受温州古老、浓郁、鲜明的民俗文化特色,珍视家乡的民俗文化传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会市教学目标:1、知道温州几个大型的集镇会市,并了解传统会市商贸文化特色。

2、探究会市的形成、发展、变化与地理环境以及温州人民的生活、生产、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温州地方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教学准备师生搜集关于温州地方传统节日的资料,查找相关网站的网址;教师把有关资料下载到局域网中进行整理并制作出全新的学习网页;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具备利用Internet在网上浏览、收集种类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渲染氛围,导入新课1、在悠扬的民乐《茉莉花》中,课件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动情揭题: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温州,历史悠久的古郡,濒临东海的城市.古老的这遗俗,集海洋文化.农业文化和鲜明的商贸文化为一体,构成了温州独特民俗文化(板书课题)3、温州有哪些传统节日,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呢?二、网络学习,认识会市1、“逛会市”(课件展示会市的热闹场面)同学们,这里是瓯海瞿溪的二月初一大会市,让我们一起逛热闹的会市吧!2、“查历史”、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①查一查会市的来历;②演一演会市的场面;③画一画会市的景象;④谈一谈会市的建议;⑤……3、“谈会市”超市是会市的发展,将来还会有什么变化呢?出示教材内容“温州在线”,请学生自由读。

4、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谈谈感受。

三、师动情总结:百年会市,风情依旧,乡情依旧。

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步伐,现代会市把农耕文化、商贸文化、乡土文化融入其中,为瞿溪的百年会市增添了现代韵味,使其焕发出新的风采。

第二课:开渔节教学目标:1、知道温州沿海渔民的开渔节习俗,并了解古老渔业民俗文化。

2、探究开渔节祭海文化内涵的发展、变化与渔民的生活、思想认识以及渔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培养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温州地处东海之滨,海域广阔,海洋资源丰富。

让我们去苍南船艚渔港参观一下开渔节吧。

二、参观开渔节。

(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苍南巴曹开渔节祭海仪式的过程。

三、畅谈开渔节1、小组合作,扮演三代人,呈现开渔节的历史由来。

2、全班交流。

四、小调查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1、查一查开渔节的来历;2、谈一谈开渔节的场面;3、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写出调查报告。

4、为什么要有休渔期呢?休渔期有多长时间?查阅温州在线了解有关知识。

四、教师总结:大红的地毯、红绸布的酒坛、饱满的五谷、甜美的五果和活生生的海鲜等祭品、喜人的奏乐,祭海仪式原本是一项祈神祝福的活动,如今,它成为渔民新风貌和渔家文化、海洋文化和环保理念的大典。

第三课:节令风俗教学目标:1、知道二十四节气和温州人民过冬节的习俗,并了解节气中蕴涵的民俗文化。

2、探究节气风俗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之间的关系,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节气是农耕风俗的载体,节令风俗就是农俗文化。

它在现代生活中仍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还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

比如冬节,我们温州人是怎么过的呢?1.出示图片——过冬节:“冬节”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很受人们重视。

这时,农作物丰收了,家家户户用糯米捣馍糍,做汤圆。

温州俗话说“冬节大如年”吃了汤圆大一岁“。

2.出示节气歌3.知节气师:那你能说出“秋处露秋”是指哪四个节气吗?4.出示节气农谚:听爷爷说,农民伯伯播种、插秧、收割都跟一些节气有关系。

5.那我们再去搜集一些气节谚语吧!二、小调查温州的节气风俗很多,比如立春、雨水、清明、立夏等,这些风俗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有什么关系呢?我去调查一下。

三、了解其它传统节日1、教师提供以下网址,请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一个传统节日自由浏览:///yxj/index.htm/ch-jieri/index.htm/info/jr/6/dwj.htm/815/index.html2、选择同一内容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作展示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