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1
苦楝果的功能主治

苦楝果的功能主治苦楝果的简介苦楝果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属于苦楝科植物。
它的学名为Melia azedarach L. 苦楝果通常用于制作中药,并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以下是苦楝果的一些主要功能主治。
苦楝果的功能主治1.祛虫驱蛇:苦楝果具有较强的驱虫功效,尤其对蛔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有较好的驱除作用。
它含有一些活性成分,如楝酮、香豆酸等,这些成分能够杀死或驱除体内的寄生虫。
因此,苦楝果常被用于中药制剂中,作为驱虫药物,特别是儿童蛔虫病的治疗。
2.抗炎消肿:苦楝果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炎症相关疾病。
它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能够抑制体内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苦楝果可以应用于治疗皮肤炎症、肠胃炎等疾病。
3.镇痛止痒:苦楝果还具有一定的镇痛止痒作用。
它含有类似于阿司匹林的活性成分,能够减轻或缓解疼痛和瘙痒等症状。
因此,苦楝果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瘙痒、湿疹、荨麻疹等疾病。
4.清热解毒:苦楝果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功效。
它含有一些具有抗菌、抑菌作用的成分,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少感染。
同时,苦楝果还能够促进机体内毒素的排出,减轻中毒症状。
因此,在中医中常常用苦楝果入药,治疗热病、感染性疾病等。
5.驱除风湿寒湿:苦楝果有一定的祛风湿作用,可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性疾病等。
苦楝果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炎症部位的血液供应,减轻炎症引起的关节肿痛等症状。
使用注意事项:•尽量避免过量使用苦楝果。
苦楝果含有一些对机体有一定毒性的成分,如楝酮。
长期大量使用苦楝果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引起不良反应。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慎用苦楝果。
苦楝果的药理作用尚不完全明确,使用时需谨慎。
•在使用苦楝果治疗疾病时,应遵医嘱使用,不可擅自改变剂量。
•对苦楝果过敏的人群,禁止使用苦楝果。
总结苦楝果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拥有多种功能主治。
它具有祛虫驱蛇、抗炎消肿、镇痛止痒、清热解毒、驱除风湿寒湿等功效。
杀虫中药材

杀虫中药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杀虫中药材是指可以用来驱除或杀死害虫的药用植物材料。
在中国传统药物中,有许多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害虫侵害。
这些中药材具有天然、安全、环保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传播疾病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杀虫中药材及其功效用途。
罗布麻是一种常见的杀虫中药材,主要产于中国中南地区。
罗布麻具有驱虫、杀虫、除虱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头虱、体虱、寄生虫等。
罗布麻可以作为洗发水、沐浴露等个人护理产品的原料,有效地防止头部寄生虫的侵害。
罗布麻还可以用于生产环境卫生杀虫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和果树上的害虫,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苍山蓝是一种常用的杀虫中药材,主要产于中国西南地区。
苍山蓝具有杀虫、除痒、抗菌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疥疮、蚊虫叮咬等。
苍山蓝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成分,具有强烈的香气和刺激性,能有效驱除各类害虫,如蚊虫、苍蝇、蚤虫等。
苍山蓝可以作为家庭防虫剂的原料,可以向家庭空气中喷洒使用,保护家庭环境,减少害虫侵害。
茵陈是一种常见的杀虫中药材,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地区。
茵陈具有杀虫、消炎、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肠道寄生虫病等。
茵陈可以作为消除室内害虫的草药材料,如蟑螂、蚊虫、老鼠等,可以放置在室内角落或厨房等地方,有效控制室内害虫的数量,保障家庭健康。
苍耳子是一种常用的杀虫中药材,主要产于中国东南地区。
苍耳子具有杀虫、杀菌、消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口腔溃疡等。
苍耳子可以用于生产环境卫生杀虫剂,可以有效控制家庭和农作物上的害虫,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杀虫中药材是一种安全、天然、环保的杀虫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科学研究和开发,可以将更多的中草药材用于制备环保杀虫产品,有效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中药材被应用于杀虫领域,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2000字】第二篇示例:杀虫中药材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家庭环境中,用于防治各种虫害。
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

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槟榔茯苓榧子南瓜子【摘要】: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通过研究起特征,生活规律以及相互关系等,以达到预防,控制,消灭寄生虫的目的。
本学期在汤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医学寄生虫学,从对寄生虫的一无所知到逐渐的接触他,了解他。
简单掌握一些寄生虫的诊断及怎样中西医结合寄生虫病。
通过汤老师的教学,我知道了寄生虫病是世界上分布广、种类多、危害严重的一类疾病,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中药在治疗某些寄生虫有独特的优点,如副作用小,疗效高等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些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关键词】:中草药寄生虫药理作用1贯众【主治】:用于时邪感、偏热者、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红、咽肿、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脉浮者,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现代药理研究】:1.驱虫作用:粗茎鳞毛蕨,即东北贯众,根称绵马,含粗绵马精(Filicin)49.17%,可作欧绵马Dryopterisfilixmas(L.)Schott的代用品,驱除绦虫。
欧绵马能麻痹绦虫,应用历史已很长。
贯众在体外对猪蛔有效。
其复方煎剂对牛片形吸虫病及阔吸盘吸虫病有治疗功效。
2.抗病毒作用:贯众对流感病毒(流感原甲型PR8株、亚洲甲型病毒)在鸡胚试验上有强烈抑制作用,在小鼠(滴鼻法)试验上也有效,但作用较弱。
此抗病毒作用与其所含鞣酸有关(含14.5%)。
贯众对流感病毒的甲型(PR8)、亚洲甲型(57-4)、乙型(Lee)、丙型(1233)、丁型(仙台)均有抑制。
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细胞的组织培养上,也证明贯众对479号腺病毒3型、72号脊髓灰质炎Ⅱ型、44号爱可9型、柯萨奇A9型、柯萨奇B5型、乙型脑炎(京卫研1株)、140号单纯疱疹等七种有代表性病毒株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一治疗蛔虫,钩虫病。
①贯众30g, 苦楝二层皮15g 水煎服②贯众15g,川楝子10g, 紫苏5g, 水煎服。
二预防感冒,流脑。
抗寄生虫中药方剂

抗寄生虫中药方剂
1 万应散大黄60克、槟榔30克、苦楝皮30克、皂角30克、黑丑30克、雷丸20克、沉香10克、木香15克。
方中雷丸、苦楝皮杀虫为主药;大黄、槟榔、黑丑、皂角攻积泻下,又可杀虫,为辅药;木香、沉香行气温中为佐药;合而用之具有攻积杀虫之效。
但本方药性猛烈,攻逐力极强,孕畜及体弱者慎用。
2 驱虫散鹤虱30克、使君子30克、槟榔30克、芜荑30克、雷丸30克、贯众60克、炒干姜15克、制附子15克、乌梅30克、诃子肉30克、大黄30克、百部30克、木香25克,具有驱杀攻逐虫体的功效,可用于驱杀胃肠道寄生虫。
3 肝蛭散由苏木30克、肉豆蔻20克、茯苓30克、绵马贯众45克、龙胆草30克、木通20克、甘草20克、厚朴20克、泽泻20克、槟榔30克组成,具有驱虫利水、行气健脾的功效,主要用于牛羊肝片吸虫的治疗。
4 贯众散由贯众60克、使君子30克、鹤虱30克、芜荑30克、大黄40克、苦楝子15克、槟榔30克组成,具有下气行滞、驱杀胃肠道寄生虫的功效,尤其对马胃蝇(马瘦虫病)的疗效显著。
中草药虫皮

中草药虫皮中草药虫皮是一种用来治疗虫类感染的中草药药材。
虫皮有很多种类,如苍白蓝叶虫皮、黑色小花虫皮、红色花纹虫皮等。
这些虫皮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虫皮及其功效。
1. 苍白蓝叶虫皮:苍白蓝叶虫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虫皮,主要用于治疗肺部寄生虫感染,如肺蛔虫病、肺囊虫病等。
它具有杀虫、消炎、止咳平喘的作用,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并减轻相关症状。
2. 黑色小花虫皮:黑色小花虫皮是一种寄生虫类感染的良好解毒剂。
虫皮能够中和和排出体内的有害毒素,帮助恢复身体健康。
此外,它还具有抗菌、消炎、止血等作用,适用于治疗中毒、感染等疾病。
3. 红色花纹虫皮:红色花纹虫皮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虫皮。
它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常用于治疗肝部寄生虫感染,如肝吸虫病等。
红色花纹虫皮能够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对肝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肝脏恢复。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见的中草药虫皮,还有许多其他的虫皮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虫皮的药用主要是基于其含有的活性成分,如苦味素、生物碱、挥发油、多糖等。
这些活性成分具有杀菌、抗炎、解毒等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使用中草药虫皮进行治疗时,一般采用煎剂或者制成丸剂、胶囊等剂型。
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可以单独使用虫皮,也可以与其他中草药搭配使用,以增强疗效。
此外,还可以将虫皮研磨成粉末,外用于伤口溃烂的治疗,具有止血、消炎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草药虫皮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使用时应谨慎。
首先,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遵守用药方法和剂量。
其次,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应先进行过敏试验,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最后,虫皮的采集和加工应当符合规范,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草药虫皮是一种用来治疗虫类感染的中草药药材,常见的有苍白蓝叶虫皮、黑色小花虫皮、红色花纹虫皮等。
虫皮具有杀虫、消炎、解毒等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使用虫皮时需谨慎,根据医生建议用药,遵守用药方法和剂量。
用中草药防治鱼类寄生虫疾病

用中草药防治鱼类寄生虫疾病来源:[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 ] 时间:2008-09-11 00:00 中草药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型绿色药物,具有高效、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残留少等诸多优点,且来源广、成本低,在目前全面提倡健康养殖的新形势下,应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广阔的前景。
目前,常用于防治鱼寄生虫病的中草药有苦楝、大蒜、百部、槟榔、南瓜子、苦参、大黄和黄芩等。
一、中草药防治鱼病1、杀灭小瓜虫(1)每1亩养鱼水面,用红烟50克、大茶叶90克,碾碎拌入饲料中,做成药饵料投喂。
(2)每亩养鱼水面,用金银花、白芷各135克,干姜、白术各90克,加水煮沸煎成汁,拌入饲料中投喂。
(3)每亩养鱼水面,用明矾和土茯苓各50~100克,干草、大黄、金银花、野菊花,薄荷叶、黄连等各15克,适当加水,煮成药汁,对水均匀泼洒全池。
2、杀灭锚头鳋(1)每亩养鱼水体,用酒糟125~150公斤,全池投饲,隔天1次,连续投喂2~3次。
(2)每亩养鱼水面,用牛血或猪血5公斤,拌入饲料中,全池泼洒投喂,隔天1次,连续投喂3次。
3、杀灭鱼虱(1)每亩水面,用茼蒿根4~5根扎成束,约用8~9束放入塘中,浸出液汁能杀灭鱼虱。
(2)对大水面养鱼塘,在进水处经常浸放松树针8~10捆,可预防和杀灭鱼虱。
(3)每亩水面,用大茶叶50~60公斤扎成束,每束5~7公斤,投入塘中分点压入水中,浸出的液汁能杀灭鱼虱。
4、杀灭水蜈蚣每亩水面,用柴油500克或煤油250克浸草鞋。
将浸过柴油或煤油的草鞋穿到脚上,在池塘中全塘走动,油就会均匀地浮在水面,水蜈蚣游到水面呼吸时,油就把其呼吸孔封死,而将水蜈蚣闷死。
5、灭杀中华鳋(1)感染率在20~30%,每亩水面用新鲜马不留草1.5公斤、苦楝叶5公斤,一般使用1次即可。
(2)感染率在40~50%,每亩水面用马不留草2.5公斤、苦楝叶5公斤,连用2次。
(3)感染率在60~70%,每亩水面用马不留草3公斤、苦楝叶10~15公斤,连用2~3次。
20种人体杀虫、驱虫的中草药治疗配方

20种人体杀虫、驱虫的中草药治疗配方以下是20种中草药杀虫、驱虫的配方:1. 槟榔壳10克、苦楝10克、佩兰10克、白酒适量。
将槟榔壳、苦楝、佩兰一起研成细末,每天用30毫升白酒调服,治疗寄生虫感染。
2. 黑半夏20克、干姜15克、甘草10克。
将所有中药煎至汤色黄色,温服两次。
此配方可治疗积虫。
3. 若叶30克、苦蓬30克、薄荷6克,研成细末,每天用温水调服两次。
此配方可治疗蛲虫、小腹疼痛、便秘等症状。
4. 佩兰30克、苦楝叶30克、苦杏仁15克、黄莲10克。
将中药煎至汤色浅黄,温服两次。
此配方可治疗肝吸虫与肺吸虫病。
5. 干川楝子10克、苦杏仁20克、黑一半夏10克、黄芪15克,味甘者加入红枣10克,用开水煎汤,温服两次。
此配方可治疗腹泻、便秘、牛虱等症状。
6. 丁香10克、芎花10克、槟榔10克、白酒适量,将中药研成细末,用白酒调服,每日三次。
此配方可治疗尾虫感染。
7. 苦楝壳20克、苦核桃9克、苦杏仁18克、香橼皮9克,将中药煎汤,分早晚两次温服。
此配方可治疗黄芩虫感染。
8. 白及15克、鸭跖草15克、地肤子15克、青黛7克,将中药煎水代茶饮,每日三次。
此配方可治疗皮肤寄生虫感染。
9. 苦笋壳30克,黄苦丁、砂仁各20克,用开水泡饮。
此配方可治疗蜱虫感染。
10. 蒲公英30克,金银花20克,用开水泡饮。
此配方可治疗自虐行为引起的蚤虫侵染。
11. 白礞石30克,陈皮6克,干薄荷6克,研末后放进空茶袋中泡在开水中,泡好后饮用。
此方可治疗孕妇积虫。
12. 龙葵子30克,芦根20克,大青叶15克,将三味同煎入汤,趁温服用。
此配方可治疗箱虫侵染。
13. 真心牛胆10克,黄苦丁15克,笑脸草20克,将三味煎取汁液,趁温温服,每日三次。
此方可治疗体内各类虫虫侵染。
14. 朴实木20克,梧桐叶20克,枳实10克,砂仁15克,将以上药熬取汁液,趁温服用。
此方可治疗毒蛇、蜈蚣等外伤寄生虫。
15. 黑枸杞20克,黑一半夏15克,防风15克,每日煎汤一次,温服。
白芷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

白芷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1. 功能主治•白芷是一种具有很多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包括:1.驱虫:白芷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驱虫药物,可以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感染。
2.抗菌:白芷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3.抗炎:白芷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炎症相关疾病。
4.止血:白芷具有止血作用,可用于治疗外伤导致的出血。
5.消肿:白芷能有效地减轻肿胀和水肿,适用于肿瘤相关疾病。
6.缓解疼痛:白芷可用于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腹痛等。
2. 用法用量•白芷通常可通过以下方式使用:1.内服:一般以煎剂或丸剂的形式进行内服。
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剂量可有所不同。
一般建议成人每次服用3-9克,分2-3次服用;儿童剂量应相应减少。
2.外用:白芷还可以外用于药物贴敷和药浴。
对于皮肤感染、湿疹、疮疖等问题,可使用白芷煎剂进行药物敷贴,每天2-3次;对于关节炎、骨伤、筋伤等问题,可使用白芷煎剂进行药浴或者湿敷。
•使用白芷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对于药物过敏者,应避免使用白芷。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白芷,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白芷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在使用时需遵循医生指导的用量,不可过量使用,避免引起中毒症状。
4.使用白芷时,如出现过敏反应或者不适症状,应及时停用并就医。
3. 注意事项•在使用白芷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遵循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不可擅自增减剂量。
2.白芷具有药理作用,不宜长期连续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谨慎使用白芷与其他药物的配伍情况,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4.儿童、老年人及体质较弱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白芷,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5.存放白芷时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避免药性变质。
以上为白芷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的介绍,如果需要使用白芷治疗某些疾病或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如有不适或疑问,及时就医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治疗线虫的中草药摘要:中药治疗寄生虫病是以杀、驱虫为主,配以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
同时还注重调理脾胃、补养气血。
中药治疗寄生虫,在我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所记载。
在治疗寄生虫病时,必须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病人体质强弱病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和配伍适当的药物。
寄生虫病患者每见绕脐腹痛,呕吐涎沫,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鼻、耳瘙痒,久则易损伤脾胃,加上虫体耗伤水谷精微,故气血两虚,表现出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身倦乏力。
此类药物一般宜空腹服,以便更好的发挥驱虫作用。
由于某些抗寄生虫药有相当的毒性,故应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孕妇及老弱患者均宜慎用。
中药对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等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关键词:寄生虫主治功能现代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百部百部主治功能温润肺气,止咳,杀虫。
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
(1)润肺止咳:用于新久咳嗽,如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及肺结核等。
配麻黄、杏仁治小儿风寒咳喘;配紫菀、贝母、寒水石治小儿肺热咳嗽。
(2)灭虱杀虫:用于头虱、体虱。
浓煎灌肠治蛲虫。
①《抱朴子》:治咳及杀虫。
②《别录》:主咳嗽上气。
③陶弘景:百部火炙酒渍,饮之疗咳嗽,亦主去虱。
又主暴嗽。
④《药性论》:治肺家热,上气,咳嗽,主润益肺。
⑤《本草拾遗》:火炙浸酒空腹饮,去虫蚕咬,兼疥癣疮。
⑥《日华子本草》:治疳蛔及传尸骨蒸劳,杀蛔虫,寸白、蛲虫。
⑦《滇南本草》:润肺,治肺热咳嗽:消痰定喘,止虚痨咳嗽,杀虫。
⑧《中国药植志》:与猪蹄煮服,可以治风湿症。
现代药理研究化学成份:块根含多种生物碱。
蔓生百部:根含百部碱。
百部定碱、异百部定碱、原百部碱、百部宁碱、华百部碱等。
直立百部:根含百部碱、原百部碱、百部定碱、异百部定碱、对叶百部碱、霍多林碱、直立百部碱。
对叶百部:根含百部碱、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部碱、斯替宁碱、次对叶百部碱、氧化对叶百部碱。
尚含糖2.32%,脂类O.84%,蛋白质9.25%,灰分12.1%,以及乙酸、甲酸、苹果酸、琥珀酸、草酸等。
抗菌作用:体外试验时百部(品种未鉴定)煎剂及对叶百部酒精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与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以及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蔓生百部水浸液在体外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对真菌并无抗菌作用的。
百部(品种不明)能延长培养新城病毒的鸡胚的寿命至36小时。
杀虫作用:蔓生百部与其他种百部(品种未鉴定)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对蚊蝇幼虫、头虱、衣虱以及臭虫等皆有杀灭作用。
高浓度百部(品种不明)在体外且能杀死鼠蛲虫。
临床应用咳嗽治风寒犯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白色,常伴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
治痰湿阻肺,咳嗽有痰。
痰多色白,恶寒怕冷等,配麻黄、杏仁等。
治肺热壅盛,咳嗽偏热,气息短促,痰稠色黄,口干咽痛等,配款冬花、杏仁、甘草等。
治肺阴亏耗,久咳肺阴耗伤者,症见干咳,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声音嘶哑,口干咽燥等,配生地黄、沙参、麦冬、川贝等。
肺痨治干咳,咽燥,咯血,甚或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等,配白芨、麦冬、川贝等。
百日咳治小儿百日咳,以蜜炙百部、夏枯草、沙参、川贝、白前等,水煎服。
虫症本品具有杀虫之功效。
治蛲虫病:配苦楝皮、乌梅,煎水,临床前保留灌肠。
治滴虫病性阴道炎,单用本品煎水,冲洗阴道。
治头虱、阴虱,,用酒或醋浸泡本品,涂于患处。
绣球风以百部根、赤螺、露蜂房各等份,为细末,醋并酱合涂之。
疥癣鲜品百部切断,以断面擦或用百部酊涂擦。
川楝子川楝树与川楝子功能主治杀虫消积。
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用量9~12g,捣碎入煎剂。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
核:怡疝,去痼冷。
"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现代药理研究1.驱虫作用:本品有驱蛔虫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
低浓度(1:5000-9000)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运动的规律破坏,持续10-24小时。
被认为川楝素是对蛔虫肌肉的直接作用。
川楝素还能使虫体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谢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应求而导致收缩性痉挛而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出体外,因此临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虫时间较迟,约24-48小时,排出虫体多数尚能活动。
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在大白鼠上记录膈神经放电和膈肌肌电,观察川楝素对呼吸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剂量川楝素(2mg/只,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川楝素(0.01-0.15mg/只)的实验支持上述结论。
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
川楝素对清醒家兔皮层自发电活动未见明显的影响。
3.抗肉毒中毒的动物的作用:川楝素对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后6小时内给药治疗,其存活率可达80%以上;对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时治疗,可治愈半数以上;对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护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血清用量。
以楝素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对抗肉毒的阻遏作用。
临床应用胸胁脘腹疼痛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作痛、脘腹疼痛,常配伍延胡索等药;若腕胁疼痛日久,肝郁化热,阴血受伤者,常配伍生地、当归、枸杞子等。
疝气疼痛疝气作时,睾丸偏坠,常与小茴香、吴茱萸、木香等配伍。
虫积腹痛蛔虫积滞,脘腹疼痛,常配伍芜荑、使君子、鹤虱、槟榔等;小儿因蛲虫而肛门作痒者,亦可用本品止痒,如以其余生艾叶煎汤熏洗。
鹤虱鹤虱功能主治蛔虫、蛲虫、绦虫等诸虫腹痛及小儿疳积病,配伍使君子、槟榔以驱虫消疳。
1.《唐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甲。
2.《日华子本草》:杀五脏虫,止疟及敷恶疮上。
3.《开宝本草》: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
4.《本经逢原》:善调逆气,治一身痰凝气滞,杀虫。
5.《岭南采药录》:疗恶府,解蛇毒,均捣敷。
6.《现代实用中药》:治腹痛,为绦虫、烷虫、蛔虫之驱除剂。
7.《药材资料汇编》:治久痢。
现代药理研究化学成份果实含鹤虱内酯,天名精内酯酮,三十烷,正已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三十一烷,豆甾醇等。
种子含二十六烷醇。
药理作用 1.天名精子有驱虫作用,1%天名精子配5滴加人生理食盐水25ml中,加温37℃再放人大绦虫,结果1-2分钟即死。
2.野胡萝卜种子的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两种季铵型生物碱,一种从化学及药理上均确定其为胆碱,故有胆碱样作用;另一种则尚未确定。
在动物试验中(离体豚鼠、大鼠小肠、大鼠子宫、猫支气管。
离体蛙心等),还显示有罂粟碱样作用。
种子还含黄酮类,据云能扩张冠状血管,有用于心绞痛者。
种子中的甙性成分,对麻醉大有短暂的降压和抑制呼吸,能松弛大鼠、兔小肠及未孕子宫。
也有报告,其提取物(可能为叶)对已孕或未孕的猫、豚鼠子宫有收缩作用。
果实的热乙醇提取物有扩张冠伏动脉(离体猫心)的作用,与柯柯碱相似。
其变种的种子中提出的精油,对麻醉大小量可短暂的降低血压而不影响呼吸,大量则能导致持久性的降压并抑制呼吸,此精油对蛙心、在位犬心有直接抑制作用;对大鼠无镇痛作用,但却能抑制其中枢神经系统;它对士的宁及戊四氮引起的惊厥(蛙),有轻度的保护作用;它能松弛离体大鼠及兔小肠、大鼠子宫平滑肌;在离体蛙横纹肌标本上,它能降低乙酞胆碱引起的收缩。
东北鹤虱的果实,试管内对蚯蚓、猪蛔虫、水蛙均有杀虫作用;10%鹤虱酒精提取物1ml于试管内对猪蛔头部作用不明显,须加入25ml才能使之挛缩停止。
50%及25%浓度的鹤虱液体外实验,20小时后仅有少数的鼠烷虫死亡。
临床应用治疗钩虫病取鹤虱3两,洗净后水煎两次,药液混合浓缩至60ml(每10ml相当原生药5钱),过滤,加少量白糖调味,成人每晚睡前服30ml,连服两晚。
小儿及年老体弱者酌减。
观察57例,治疗后15天复查大匣,钩虫卵阴性者45例,阳性者12例,阴转率79%。
治疗前合并蛔虫感染31例,治疗后复查大便,结果有19例蛔虫卵阴转。
说明鹤虱亦有驱蛔作用。
少数病例服药后数小时或第二天有轻微头晕、恶心、耳鸣、腹痛等反应,可自行消失。
苦楝皮苦楝皮功能主治蛔虫病、虫积腹痛,可单独应用或合槟榔、使君子等。
胆道蛔虫症,与茵陈、郁金、青皮、木香等同用。
头癣、疥疮,可将苦楝皮研末,醋或猪脂调擦,对某些皮肤真菌、疥癣虫有所抑制和杀虫作用。
钩虫、绦虫、鞭毛虫及阴道滴虫病,亦有一定的驱杀作用。
,可配伍其他驱虫药同用,以增强疗效。
此外,尚可用于阴囊湿疹,接触性皮炎,外痔等疾病,均以鲜用效佳。
现代药理研究驱虫作用经猪试验表明,该药煎剂或醇提取物均对猪蛔虫有抑制以至麻痹作用。
驱蛔作用的有效成分为川楝素,比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
低浓度(1:5000-9000)的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头部及中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苦楝皮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破坏其运动的规律性(活动增强与减弱相交替),持续10-24小时,最后逐渐转入痉挛性收缩。
川楝素能透过虫体表皮,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
此浓度的川楝索对蛔虫神经-肌肉的兴奋作用不被阿托品所阻断,提示川楝素并非拟胆碱药。
高浓度(l:1000)的川楝素对猪蛔虫特别是头部的神经节有麻痹作用。
这种麻痹作用,可能是虫体受药物作用后呈间歇性痉挛收缩的结果。
经Ammon法和瓦氏呼吸器分别测定虫体匀浆的胆碱酯酶活力和呼吸酵解,结果证明均无明显影响,表明川楝素不是通过糖代谢而起作用。
另从蛔虫肌肉中的ATP和无机磷的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川楝素能使ATP的分解代谢加快,从而造成蛔虫有能量供应短缺而导致收缩疲劳,而被排出体外。
高浓度的苦楝皮药液(25%-50%)在体外对小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
对呼吸中枢的影响大剂量的川楝素(每只大鼠,静脉或肌内注射2mg)能引起大鼠呼吸衰竭。
这主要是由于该成分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予川楝素(每只大鼠0.10-0.15mg),能支持上述结果。
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