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湖南高考语文模拟3月卷及答案

2012届湖南高考语文模拟3月卷及答案
2012届湖南高考语文模拟3月卷及答案

2012届高中毕业班联考试卷(一)

语文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l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侪.辈chái 罹.难lí闷.葫芦mēn 仁爱孝悌.tì

B.噱.头xuè巨擘.bó应.声虫yìng 蜚.声文坛fēi

C.妊娠.shēn 叨.扰tāo 毛坯.房pī呶.呶不休náo

D.奢靡.mí绯.闻fěi 跷.跷板qiāo 舐.犊情深sh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玛雅人的末日猜想与甚嚣尘上

....的末日阴谋论不同,它是古人对世界未来的一种猜想,我们的世界有朝一日或许确实将面临严重的毁灭危机。

B.在过去的2011年,“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坠楼宝宝的故事让我们感动,2012年伊始,

“最美中学生”郭肖岐舍己救同学的行为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

c.即将推出的高考改革方案,要想不孚众望

....,做到实至名归,应当有具体、明确的路线图,具有可操作性。

D.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美欧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的政权颠覆战争势

在必行,只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因而欲擒故纵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大光华学院将于2012年试行“光华自主招生计划”,在北大自主招生的基础上增加学院自主选拔项目,并承诺加大向农村地区的照顾力度。

B.回顾兔年,中国科技界喜事不断,“天宫”升空,“神八”对接;展望龙年,大事也不少,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承载着中国人千年梦想的“嫦娥三号”奔月事件。

c.我们一贯主张南海问题应由当事国以和平方式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坚决反对与南海问题无关的国家插手南海争议,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国际化、多边化。

D.强冷空气继续南下,明天早晨,市区最低气温将下降7℃至9℃左右,郊区最低气温将在5℃左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太急切地表现,,,。太过于胆怯,,,。一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①不太得体

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

③就害怕见人:

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

⑤常情绪失控

⑥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

A.③①②⑤⑥④B.②①③⑤④⑥c.③②①⑤④⑥D。②⑤①③(蓟④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t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

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毋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岳麓书社1996年5月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循.其礼循:遵循.B.圣人不易.民而教易:交换

C.学者溺.于所闻溺:拘泥D.太子,君嗣.也嗣:继承人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与“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击沛公于坐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B.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c.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D.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8.结合文意,请你谈谈商鞅变法十年“家给人足”“乡邑大治”的原因。(4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3分)

译文:

(2)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2分)

译文:

(3)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4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词,完成题目。(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醵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酴醵túImí,花名。婉娩,天气温和的样子。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仰观宇宙之大,,,,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4题。

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我们别光做谴责者

在被两辆车先后碾轧后的第9天,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最终没能创造生命的奇迹,经全力抢救无效,小悦悦还是离开了。

小悦悦的死,让“冷漠”一下子成为人民公敌。此前,舆论已经开始对18个见死不救的路人进行口诛笔伐;小悦悦撒手人间,更让公众激愤难平。网络上甚至有人对18个路人进行人肉搜索,一些被曝光的路人,在现实生活中遭受了鄙视、漫骂,甚至人身攻击。非理性的情绪,已经开始蔓延,大有越过边界之嫌。

针对“小悦悦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20日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汪洋的这番饱带感情的痛切之言,非常动人。用良知的尖刀解剖自身的丑陋本身就不容易,能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更加不易。

对小悦悦的死亡的痛惜,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舆论。客观地说,这18个路人当中,可能确实有被舆论误伤的,但是,如果我们联想到,一个路人为了出名,假冒“肇事者”——只是为了所谓的出名。而救起小悦悦的拾荒阿婆陈贤妹,被一些人冷嘲为“想出名”。这种种不正常的现象,确实让我们不寒而栗,甚至要比18个冷漠的路人,更让我们惊心。中国,你到底是怎么啦?

奇怪的是,网络上对见死不救无情谴责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但包括我们在内的舆论主体,是不是就敢拍着胸口说,如果我在场,一定会去救?18个路人都侧目而去,如此“高比例”的冷漠,和网络上的激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我怯怯地问一声:假如这些谴责者恰巧路过,他就一定不会是做“冷漠”的路人吗?我看未必!

大比例的冷漠者,恐怕不仅仅只是反映了事发当地道德生态的荒漠化,应该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的普遍反应。一方面,我们热衷于躲在安全的角落谴责冷漠者,另一方面,我们又可能拿制度托词、拿种种“彭宇事件”的不测后果来自我麻醉,自我安慰:见义勇为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还是做一个安全的观望者吧。主流舆论的热切,与实际参与者的怯怯形成鲜明的对比,恰恰说明,急公好义、见义勇为的淳化之风,已经日益稀缺,道德冷漠症已经逐渐污染社会空气,道德沙漠化也越来越严重了。

我不认为我们的道德水平,已经沦丧至不堪的地步了,正像“郭美美事件”之后,国人慈善的热情降到冰点一样,假以时日,一旦有人振臂一呼,一旦遇到需要慈善,而慈善红织却能证明透明公开的时候,国人的慈善热情便会迅速恢复。对这18个路人,我们不应一味地谴责,这无济于事;而是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事。媒体也不要沉湎于炒作“类彭宇”事件,通过炒作过热议题,放大负面舆论,影响人们见义勇为的信心。

当然,通过更加有温度可操作的制度设计,来真正保护见义勇为,我想,我们的道德才平,便会迅速地回升。不是吗?

(摘自2011年lO月23日《扬州晚报》,有删改

12.对标题“我们别光做谴责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小悦悦之死而引起的对“冷漠”过度的谴责,已经相当程度上蔓延为不理性的情绪,我们不应做这种“谴责者”。

B.我们热衷于躲在安全的角落,站在道义的至高点对见死不救的路人进行谴责,但事到临头,我们不一定就能见义勇为。

c.见义勇为已日见稀缺,道德冷漠之风已日渐污染社会空气,我们应以实际行动唤起社会公德心,而不应只是停留在口头的谴责上。、

D。如果有更加具有人文关怀、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见义勇为的现象就会风行,社会道德水平便会回升,我们应对此充满信心。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站在一旁围观和谴责见义不为者容易,正视和批判自身的劣根性不容易,能在反省自己的基础上唤醒社会的良知更难。

B.一味的谴责无济于事,社会道德水平也未沦丧至无可救药的地步,我们应该满怀信心地静待社会道德水平的回升和社会风气的净化。

C.小悦悦事件中,所有有良知的人其实都受了伤;只有根除事件发生的土壤,我们心底的道德感才会焕发出力量,小悦悦这样的遭遇才可望避免。

D.我们都可能成为“小悦悦”们的“路人”,请停下来帮助他们,这是本分,也是底线,请伸出温暖的双手,让人心不再冷漠。

14.根据文本回答:如何避免“类小悦悦事件”的再次发生?(5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我藏书的小楼

胡品清

楼这个富于诗情画意的字是中国文学的专利品,尤其是专属于诗的。同一楼字在法文或英文中便只是建筑学上的名词,平凡庸俗,仅仅意味着平房或楼下的反面,不蕴涵任何美感,而楼字在中国文学里是富于诗意的,会引起诸多美丽的、奇妙的联想。

楼是凌云的建筑,所以会引起空灵飘忽的感觉,如:“楼阁玲珑五云起”,或“山外青山楼外楼”。

在昔日,女孩子们的闺房常常设在楼上,所以楼又是富于浪漫色彩的。它是名门闺秀的寓居:“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它是歌妓们的寓居:“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它也是宫女们的居所:“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楼是高出地面的建筑,所以视野辽阔,宜于远眺。李后主在思乡的时候便攀登他谪居的小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小楼昨夜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游子远征的时候,被遗留在家里的思妇便在楼头忧郁起来:“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楼是触及重霄的建筑,所以气象万千。月明风静的夜间,楼提供一个空灵的境界:“小楼回首,明月自纤纤。”伤春时节,楼提供一个凄楚的意境:“子规啼月小楼西。”而在欲雨还晴的时刻楼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山雨欲来风满楼。”

楼是古典,楼是东方。假如我是一位音乐家,我要以楼为主题写出一套组曲表现楼的各种意境,景象和情调。我要以小提琴的幽雅奏出“十二楼中月自明”的静夜,我要以横笛吹出“子规啼月小楼西”的凄清,我要以喧哗的小鼓和喇叭响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萧瑟。

我要以肖邦式的夜曲在钢琴的键子上弹出“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的幽怨。假如柴可夫斯基住过中国古典的小楼,他可能写出比“胡桃夹子”更空灵的作品,假如蒙内曾住过中国古典的小楼,他会留下更多印象派的画面。啊!楼这个字,太美了。

关于我的小楼,我能说什么呢,除了它曾给我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一年前,在此楼中,一切原也是寓于诗情画意的,如今只是一条幽暗的甬道的地方,去年原是一条富于浪漫色彩的楼廊。那时我的小楼确然是美丽的,我可以静静地伫立楼前迷失在各种意境中。凌晨的微风中有树枝的沙沙声,有自画眉鸟的喉头滑出的清脆的歌声。而那边,楼外楼的廊前是否也有人伫立如我?

在阴晦的日子,看迷迷蒙蒙的远山,真能体味到“数峰凄苦,商略黄昏雨”的意境,而“山雨欲来风满楼”更是这小楼的写真,因为华岗原是风岗,而我的小楼也就是风楼了。

落日的楼头又是何其明艳!假如我是一位写生画家我要把远山的紫,落日的胭脂,暮天的柔和与明丽变为静止的永恒的悦乐。

楼在山间,树在山间,楼在山山树树间,月明星稀的晚上,我们总爱看那一片森林,很蓝,很朦胧。“我便是小王子,”他说,“来自那星,那最微小的一颗。”我听着,迷失在蓝蓝的夜里。

那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那富于浪漫情调的楼廊变成了一条黑黝黝的甬道,甬道的那一边伸延出去便是一幢加筑的小楼,于是我清晨的廊外不再是霞光满天,黄昏的窗外不再响起夜曲也永远不会明月一楼了。

而且那些不知愁的女孩子们全迁来了,前窗外,不再有宁静,后窗外是一栋未完成的建筑,像一个黑色的巨人以庞然的阴影掩蔽一山美景。于是幽暗总停驻于室内,总是灰蒙蒙,冷冰冰的。永远抖不落冷湿和霉霉,纵令春山已是无处不飞花。

冬去,春来,而小楼无春,没有阳光惊醒昏睡的盆景,圣诞红都苍白,龙柏也萎死。

真不再留恋这失却了最重要的东西的小楼,也再不知道如何形容它,给它命名。不再是栖霞楼,不再是夕照楼,也不再是待月楼。它被摒弃于一切美好之外,不再空灵,不再凄迷,不再罗曼蒂克,我也不再能静静地伫立楼头。剩下的只有书架上那些美丽的洋装书,竖立着,斜倚着,色彩缤纷,像一些穿红着绿的小女孩。于是我只能懒懒地蜷伏于室内读露薏丝拉贝香艳的十四行,听小王子讲玫瑰和狐狸的故事,若此我只能把这所小楼命名为藏书的小楼,因为它不再古典,不再东方,不再宁静,不再典雅,而静静地小立楼头,看云,听鸟,望月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15。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说“楼字在中国文学里是富于诗意的”,试简要阐释“富于诗意”在本文中的具体内涵。(4分)

16.划横线段落连用了几个“假如”句子,试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4分)

17.概述我的“昔日小楼”之美。(5分)

18.联系全文,试析“我只能把这所小楼命名为藏书的小楼”这句话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并谈谈你的看法。(7分)

六、选做题(2小题茬选1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月6日正月十五以后,北京市五环路内,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从小害怕鞭炮声的北京市民饶女士高兴地对朋友说:“‘爆竹劫’结束了,终于可以消停了!”

事实上,因为燃放烟花爆竹,春节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劫难”。北京市卫生局统计显示,2012年1月22日至28日的春节七天,北京市各大医院收治本地烟花爆竹致伤人员超过220人,其中1人死亡2人截肢。除此之外,更多的人和饶女士一样,被震耳欲聋的放炮声和放炮后污浊的空气所困扰。

在网络上,“爆竹辞岁”这一传统年俗再次引发了“口水仗”。反对者要求全面禁止燃放,而拥护者则不以为然。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2月7日第二版,有删改)

请从上述新闻材料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新闻短评。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知行资以为用,惟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王夫之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顾炎武

“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毛泽东

简要分析上述三段文字所体现的治学精神,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们经常会信口说什么尚未找到自我,但是事实上,自我并不是被找出来的。你认为自我是怎样形成的呢?

根据以上材料内容,联系实际,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012届高中毕业班联考试卷(一)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C(A.闷葫芦mèn B.噱头xuéD.绯闻fēi)

2.A(A项“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多含贬义)。B项“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对象错误。c项“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能使众人信服,例句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混淆了。D项“欲擒故纵”指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不加戒备;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而故意先放松一步。)

3.B(A.“向”与“照顾”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应为“通过友好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化、多边化、扩大化”;D.“最低气温将下降7℃至9℃左右”搭配不当,也可以理解为不合逻辑)

4.D(“太急切表现”和“太过于胆怯”分别引领着三句话,可以肯定,另外两个“就”领的句子应该放在相对应的位置,最后是两种不同的性格缺陷导致的不良后果。)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9分)

5.B(解析:B项易:改变。与成语“移风易俗”同。)

6.B(解析:A项趁机,介词c项凭借,介词D项于是,连词B项“经由”“通过”意,介词,与例句相同)

7.A

8.①理论上驳斥保守派,取得了秦孝公的支持。②徙木立信,取得百姓信任。③太子犯法,处罚了他的师傅,确立了国法的威严。(对一点给1分。对两点畛3分,大意对即可)

9.(1)况且有超出常人行为的人,本来就被世俗非议。(“高”、“非”、被动句各1分)

(2)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效法旧的制度。(“强”1分,“法”1分)

(3)招募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搬。(定语后置、“怪”、“莫”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予。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通过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有超出常人行为的人,本来就被世俗非议;有独到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效法旧的制度;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得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靓,0孝的,\彼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筘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羊制定j变更成法的命令。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搬。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答案示例与要点提示:

思想内容评价的角度: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1分),但它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者的飘零之感和对青春老去的喟叹(2分)。上片重在写景,嫩绿重重,渐渐成荫,幽静而曲折的栏槛之外,还有点点英红.酴醵架上,蜂儿忙着采蜜,堆烟细柳,燕子轻盈翩飞,一派蜂忙燕舞、明丽斑斓的和煦春光,作者歌咏赞美之情油然而生。(2分)但是盛时难续,繁花总有凋零时,由眼前之景反观自己飘零之境,以乐写哀,寄寓了作者伤春伤己之情。最后两句,作者以俊朗之情怀,于悲情中浸润自己爽豁性情,读起来使人感到清新明快。(3分)。

形象的角度(要点):嫩绿重重,渐渐成荫,幽静而曲折的栏槛之外,还有未落尽的小小的红花。晚开的酴醵花架上,蜂儿忙着采蜜,杨柳堆烟的路上,燕子轻盈地穿飞。上阕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

表达技巧的角度(要点):色彩对比鲜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上片以乐景写哀情。

语言的角度(要点):可分析总体语言风格,婉约细腻;也可抓住“重重”“闹”“轻”等炼字分析。

后三点角度所寄寓的情感请参照思想内容角度的评价答案。i

11.(1)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2)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12.C。(注意审题。“光”是“仅仅、只是”之意。A、B、D三项的理解都忽略了“光”字;D项“就会”“便会”过于绝对)

13.B。(文本指出要“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而非无所作为地“静待”)

14.①每一个人都要深刻反省自身存在的丑陋,并努力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

②政府要制订有温度可操作的制度,创造惩恶扬善的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

③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做一个急公好义、见义更为的人。④媒体应注意正面引导,避免因放大负面舆论而影响人们见义勇为的信心。(5分,答出l点计1分,答出2点计3分,答出3点即计满分。意思对即可)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15.答:楼是凌云的建筑,会引起空灵飘忽的感觉:闺房常设于楼上,所以楼富于浪漫色彩;楼是高出地面的建筑,视野辽阔,宜于远眺;楼是触及重霄的建筑,气象万千;楼又有东方古典美。(答出l点计1分,答出2点计3分,答出3点计4分。意思对即可) 16.答:这是虚写,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自己是音乐家,设想世界艺术大师到中国来将会受到感染和熏陶,意在渲染楼的古典美、东方美,表达了作者对古典小楼的赞美与留恋。(手法1分,内容分析3分)

17.答:富于诗情画意,富f浪熳色彩;具有美丽。。}静、空灵、凄迷、典雅的意境;小楼有“我”美好的故事,沉淀着美好的回忆。(答出1点计2分,答出2点计3分,答出3点计5分。意思对即可)

18.答:现在的小楼已失去了往昔的审美意义和浪漫情调,变得只剩下简单、实际、平凡、庸俗的功用性,抒发了作者对古典意境、情调的无比热爱,寄寓了作者对昔日美好的留恋和怀想,也流露了作者淡淡的哀伤与无奈。曾经的美好都会逝去,我们可以珍藏在记忆的某个角落,以洒脱的幅,怀去面对今天和未来。(分析情感4譬,骞出2点即可;谈自己的看法时,只要结合作者的情感谈看法且言之成理即计3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1题,12分)

19.要点提示:

从赞同的角度:爆竹声声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爆竹辞岁,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传统R浴,玎FI给讣日增添欢乐的气氛,有着浓浓的年味;其历史悠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时“驱邪”“祈福”的美好愿望,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

从反对的角度。春节燃放爆竹不仅不能创造实在价值,浪费了钱财,还制造了漫天的污染,带来消防隐患和生命发全等灾难,使整座城市陷于鞭炮制造出的环境暴力和文化暴力中。燃放鞭炮虽是千年传统,并不意味着流传至今依然合理。现代社会应对传统民俗作

出理性审视,继承精华抛弃糟粕,不能纵容燃放爆竹打着文化传统的旗号肆无忌惮地破坏公共生活。

从两者综合的角度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2分;每阐述出1个理由计4分,理由最多计8分;语言流畅2分。每少20字扣

1分)

20.要点提示:

体现了一种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治学精神。(3分)

提倡治学要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的实际问题,要求治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追求学术与社会实践的结合。(4分)作为世纪新青年,我们更应以天下为己任,把我们的学习与社会、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5分)

七、写作(60分)

21.审题示例:

可以从创造自我、塑造自我、砥砺自我、充实自我、培养自我、修炼自我、奉献自我等

角度来行文。

参照湖南省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卷。

201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解析

201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摭.(zhí)拾哄.(hōng)笑擎.(qín)天柱钻.(zuān)木取火 B.屏.(bǐng)息包扎.(zhā)夹(jiā)克衫言之凿凿(záo) C.孱(càn)弱牌坊(fāng)干.(gàn)细胞铩.(shā)羽而归 D.吟哦.(é)皲.(jūn)裂胳.(gā)肢窝蜚.(fēi)声中外 答案:D 解析:A项,“擎”应读“qíng”;B项,“扎”应读“zā”;C项,“孱”应读“chá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 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答案:B 解析:A项,“精萃”应为“精粹”;C项,“泊来品”应为“舶来品”;D项,“出奇不意”应为“出其不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 ..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 观点的,远不只 ..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 ....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 大,大而化之 ....,放大了才能解决。 答案:A 解析:A项,“推托”是借故拒绝或推辞,使用正确;B项,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此处应为“不温不火”,指的是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D项,“大而化之”意思为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

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 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验进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 社会经 ,从而引,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 行审视和升华 。 认知自然、体验自 厚 渐浓 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 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 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 天、因地制 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 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 基 辑 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 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 。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 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 重 超出自然 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 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 理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 观点。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 理利用。 合他“乐山乐水” 却契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 消极 情怀。

湖南高考对口考试语文试卷

湖南省2011年高考对口考试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1-10小题,每小题2分,11-12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睥(pì)睨梦魇(yǎn) 鞭笞(chī) 濒(bīng)临绝境 B、潺(chán)湲入殓(liǎn)星宿(sǔ) 羽扇纶(guān)巾 C、佝(jū)偻采撷(xié) 粗犷(guǎng) 日臻(zhēn) 完善 D、拓(tà)片机杼(zhù) 羞赧(nǎn) 乳臭(xiù)未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声名狼藉危言悚听殚精竭虑草菅人命 B、一筹莫展集腋成裘潸然泪下锱铢必较 C、相提并论徇私枉法鞠躬尽瘁前据后躬 D、病入膏肓蚍蜉撼树振聋发聩声名雀起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登上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条江河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坝能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如此壮美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如此伟大的传奇? A、凝聚积淀写满见证 B、写满见证凝聚积淀 C、积淀凝聚见证写满 D、见证写满积淀凝聚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加强药品和食品安全监督的方法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B、动物的眼睛各有特色。例如青蛙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简直的明察秋毫,而对静止的物体却置若罔闻。 C、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D、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仅要讲究切实有效的方法,更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那种一曝十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我厂出口的棉布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 B、就现阶段的经济条件而言,不仅仅是高档商品对我们不需要,更重要的是购置这些东西不符合节约的原则。 C、他马上召集理事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D、高速磁悬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装置,列车的悬浮、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精校版】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6页,第II 卷第7页至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 笔把答题卡上 ....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 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 ...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

2019高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模拟卷语文Ⅰ (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因为利益至上,让文学回到文学自身,在这个年代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形形色色的力量______,在文学的领地里横冲直撞。但是,这种______的局面毕竟不能长此以往,否则会导致文学生态的严重______。 A.鸠占鹊巢鱼目混珠失衡B.占山为王鱼龙混杂失控 C.占山为王鱼目混珠失控D.鸠占鹊巢鱼龙混杂失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的戏曲在世界戏剧中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有它自成一套的体系。但是中国戏曲的体系究竟是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弄清了体系,才能发展戏曲。 ①这样讨论问题时才有所依据 ②到现在还没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来 ③你说你继承了传统,他说你脱离了传统 ④我希望有人能迅速写出几本谈中国戏曲体系的书 ⑤是一个有几段台词的什么别的东西 ⑥否则你说你写的是一个戏曲剧本,他说不是 A.②③⑤④①⑥B.②④①⑥⑤③C.⑤②③④⑥①D.⑤④⑥③①② 3.一位老年妇人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3分)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②挽岳母③挽母B.①挽岳母②挽母③挽伯母 C.①挽母②挽伯母③挽岳母D.①挽伯母②挽母③挽岳母 4.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卷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卷6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II卷 6至 10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症.候(zhènɡ)确凿.(záo)一叶扁.舟(piān)水涨.船高(zhànɡ) B.下载.(zài)拓.片(tà)宁缺毋.滥(wù)创.巨痛深(chuānɡ) C.遂.愿(suì)口角.(jué)一针见血.(xiě)处.心积虑(chǔ) D.款识.(shí)铜臭.(xiù) 亲密无间.(jiàn)矫.枉过正(jiǎ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语文课程的“实用”或“教育”均无不当,但是,语文课程中“实用与教育”的 畸轻畸重 ....时有发生也是客观事实。 B.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在美丽的珠江小岛海心沙举行,流. 光溢彩 ...的开幕烟火和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点燃了广州市民的激情。 C.就算安阳的高陵墓是真的,这也只能说明安阳可以在曹操忌日方面下功夫,拿曹操的 诞辰说事,有点驴唇不对马嘴 ......。 D.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时代步伐快速迈进,国家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一体化浪潮 来得生猛,中国也难独善其身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面对美韩军演剑拔弩张的局面,朝鲜除了在边境布防之外,还一反常态地高调“亮核”, 这令各方颇感意外。 B.发生在富士康惊悚的连环跳,根据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加以推想,大致可归因于超负

高考语文试卷湖南试题和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湖南试题和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惬.意qiè静谧.bì伊甸.园diàn 惊鸿一瞥.piē B.乘.势chéng 戏谑.xuè可塑.性suò跬.步千里kuǐ C.佳肴.yáo 苋.菜xiàn 了.望哨liòo 独辟蹊.径xī D.篆.刻zhuàn 黝.黑yǒu 口头禅.chán 力能扛.鼎k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扮靓商贾关怀倍至余音绕梁 B.辐员魁梧天花乱坠彪炳千古 C.联袂耽误沧海一粟插科打诨 D.寒暄遴选克勤克俭针锋相对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意起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钧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几挂上柳梢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真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二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pdf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原创)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但是这种浮浅的炫耀对于文学作品却是大污点。一般文学作者越有才气,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 从前文人夸口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文成一字不易,做诗押险韵,和韵的诗一做就是几十首,用堂皇铿锵的字面,戏剧式表情的语调,浩浩荡荡,一泻直下,乍听似可喜,细玩无余味,这些都是卖弄才气,用雄辩术于文学。爱好这一类的作品在趣味上仍不很高。 选自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有品格。品高的艺术通常追求内在的充实而不“外求光辉”。 B.现在新进作家在写骈俪文时也爱犯卖弄辞藻的毛病,只顾堆砌漂亮的词眼。 C.文艺工作者要有学识,但是这种学识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要无形,不漏痕迹。 D.文学作者越有才气,就越喜欢炫耀雄辩,并以此显示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 的本领。 2、下列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段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态度方面提出文艺的特点是“表现而不是卖弄”,

2018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8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模拟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蔡方鹿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对此,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可提供有益借鉴。 在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里,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在自然观上,儒家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些思想与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观念形成鲜明对照。 儒家历来反对滥用资源。孔子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荀子把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作为“圣王之制”的内容,要求砍伐和渔猎必须遵守一定的时节,并规定相应的“时禁”期,以保护生物和资源。儒家认为,对待天地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随意破坏、浪费资源,就会损害人类自身。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孟子主张把人类之爱施于万物。他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朱熹进一步阐发了爱物的思想,他说:“此心爱物,是我之仁;此心要爱物,是我之义。”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有益启示,那就是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把发展经济、发展科技与生产力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与生态环境运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当前,我们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可以借鉴儒家所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今天,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人类要克服生态危机,继续生存下去并进一步繁荣发展,就必须抛弃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反对盲目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反对为所欲为地征服和掠夺自然。在这个问题上,儒家主张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当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要和当代社会相适应,还需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环保理念结合起来。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诸多超越时空限制的合理内涵,这些符合客观规律的成分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同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我们要根据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提倡“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 B.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给今天社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提醒人们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等。 C.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把人类生活需要与生态环境运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在当今提高了开

2020湖南高考语文试题(文字版)

2020湖南高考语文试题(文字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忍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 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人民;面对 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和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 我们的眼前…… 1.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 B.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 C.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 D.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起直追 2.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排比 B.对偶比喻 C.排比夸张 D.夸张对偶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葱茏,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3.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熌灼shuò曲折qǔ山坳ào石磴chèng

B.熌灼shuò曲折qū山坳yòu石磴dèng C.熌灼zhuó曲折qǔ山坳yóu石磴chèng D.熌灼zhuó曲折qū山坳ào石磴dhèng 4.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 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 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 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三事忠告》二则张养浩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 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 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 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 皆堕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 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

2014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4高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摭.(zhí)拾哄.(hōng)笑擎.(qín)天柱钻.(zuān)木取火 B.屏.(bǐng)息包扎.(zhā)夹(jiā)克衫言之凿凿(záo) C.孱(càn)弱牌坊(fāng)干.(gàn)细胞铩.(shā)羽而归 D.吟哦.(é)皲.(jūn)裂胳.(gā)肢窝蜚.(fēi)声中外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 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 ..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 点的,远不只 ..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 ....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 大而化之 ....,放大了才能解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凭借未雨绸缪的超前性,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装置早就在研发之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森·多夫曼研究团队已经研发了一个反馈系统,能够让人类操作者仅通过大脑信号就能实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即实现控制人工智能的智能。 另一方面,由人掌控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必须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与伦理来制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如此广泛和深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和伦理。这意味着,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和规范,就无法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从而无法让人工智能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以避免人工智能陷人类于危险境地。 例如,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上路,必须改变1968年联合国制定的汽车控制者必须是人而非电脑的道路交通公约。为此,美国于2016年2月改变了这一法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这也表明,此后一系列和各个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会改变现行的法律,或者需要制定新的法律。 与此相关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人和机器、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伦理时,如何规范人工智能也提上议事日程。尽管阿西莫夫在1941年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为四定律,但对于今天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而言,这样的法则还是太简单。于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埃德蒙德·阿瓦达和索罕·迪索扎2016年共同创建了一家名为“道德机器”的网站,试图解决人工智能应用的某些伦理问题,体现为三种情况:一是车辆直行,导致4只狗1只猫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乘客死亡?二是汽车直行,导致3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遵守交规行人死亡?三是汽车直行,导致5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4位乘客死亡?

2020届全国卷(I)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精品)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答案及解析(word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 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分析时,可用排除法。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2020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0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08.04)课标版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将第Ⅰ卷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超出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枝柯.坎坷.苛.求百舸.争流 B.蠕.动儒.雅糯.米孺.子可教 C.渎.职赎.罪案牍.穷兵黩.武 D.寒暄.喧.闹萱.草煊.赫一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校勘杂糅撕打郑重其事 B.蕴藉梦魇杜撰潜移默化 C.桎梏坐阵寥廓器宇轩昂 D.隐晦贸然泥淖浮想联篇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了中国 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我国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启示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不断为党的增添新的活力。 ③无论是奥斯卡还是格莱美,还是金球奖,它们在奖项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上,都 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艺术准则。 A.领略机体固守B.领悟肌体固守 C.领略肌体恪守D.领悟机体恪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牙买加运动员鲍威尔在国际田联大奖赛意大利站上创造了9.74秒的新百米世界纪录,圈内人士对新世界纪录质疑,怀疑其服用兴奋剂的疑问不绝如缕 ....。 B.大腕云集、娱乐名人竞相亮相是该剧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没有我们的鼎力相助 ....,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也是不可能的,可没想到导演竟对我们如此冷漠。 C.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尚雕琢,浑然天成 ....,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D.登上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俪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远方,真有一种回肠荡气 ....的感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和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能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B.油荒引发的节油比拼已在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 C.故宫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D.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卷1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卷1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央浼.(měi) 毗.(pí)邻靓.(liàng)妆逾.(yù)期休戚.(qī)与共 B.摒.(bìng)弃委蛇.(yí)瘐.(yǔ)毙媲.(pì)美暴戾恣.(zì)睢 C.粘.(zhān)连临帖.(tiè) 剽.(piǎo)窃祛.(qū)除管窥蠡.(lǐ)测 D.裨.(bì)益剔.(tī)除尽.(jìn)快倔.(jué)强含辛茹.(rǔ)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沉湎大杂烩意气用事文恬武嬉善游者溺,善骑者堕 B.发韧文诌诌头昏脑胀再接再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陨落功夫片面黄饥瘦甘败下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D.清净黄粱梦一如继往气喘吁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第 1 页共22 页 A.余秋雨在他的散文《杭州的宣言》中写道:“宣言的内容,很复杂,又很简单:关于美丽,关于自然,关于生态,关于人间。” B.2010年8月9日10时,中断3年的广播体操乐曲在北京电台体育广播中响起,以后北京市民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3时都可以听着广播“伸胳膊伸腿”了。

C.“中能电源”于11月29日复牌后,股价从6天前的50.48元,一路飙升到昨天的87.67元!这种状况要延续到何时?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问题? D.郑天玮(她在《日出》中饰演的陈白露被誉为经典)不仅戏演得好,还成为北京人艺的专业编剧,由她创作的《古玩》曾连演了100多场。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就球迷的个性、风采而言,吹喇叭、敲鼓、喊破嗓子远不如特制的装扮显得头角峥嵘 ....。 B.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药,虽然也可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 体苗而不秀 ....,有害身体健康。 C.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 ....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 D.政府虽然已果断出台政策平抑物价,但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态势来 看,恐怕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