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生态系统27661

∙分布:湿润或较湿润的地方。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处于稳定状态。
∙植物:以乔木为主,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
∙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的地方,所以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种类特别多。
∙作用:1、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业产品2、改善生态环境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
∙特点:动植物种类较少,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不均匀,动植物的数量和种类会发生剧烈变化。
∙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少量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
∙动物:为了与草原生活相适应,动物大都具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特点。
∙作用:1、畜牧业发达,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肉、奶和毛皮。
2、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本书特指沼泽地∙湿地被人们誉为“自然之肾”,是世界上最具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多种多样生物产生的“摇篮”。
∙动物有哪些?∙鳄鱼、丹顶鹤。
麋鹿也称“四不象”,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角似鹿。
全身灰褐色。
∙植物:主要是草本,水稻也是。
∙作用:涵养水源、防止暴风雨、减缓洪水等。
海洋生态系统∙分布: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因此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还有部分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
∙动物有哪些?这些动物都生活在水面下多少米以内?∙海洋中最大的动物是什么?∙蓝鲸∙作用:1、调节全球气候2、丰富的资源∙淡水有河流、湖泊、池塘等。
以湖泊生态系统为例。
∙分布:浅水区和水的上层。
∙常见的植物有哪些?∙芦苇、水藻、水草、睡莲等。
∙常见的动物有哪些?∙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被称为“四大家鱼”还有河蚌等。
农田生态系统∙特点:由农民来管理农作物,因此,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如果农民不去施肥、浇水、除草、治虫的话,农田会怎样?∙有哪些常见的植物?∙动物呢?∙有什么作用呢?∙作用: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活所需。
城市生态系统∙分布:在人群较多的地方。
∙特点: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生物部分主要是人,其他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
这一系统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1/3,以大气和土壤为介质,生境复杂,类型众多。
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
该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草本或木本植物,消费者为各种类型的草食或肉食动物。
在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生产力最高,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低。
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而水库实际上是“人工湖泊”,有与湖泊基本相同的特征。
对水域的划分,生态学中常依据对水生生物分布、生长等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水温、盐度等为依据。
科学地划分水域的类型是开展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水域类型不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就不同,因而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和抵抗力亦不同。
例如,同是淡水水域,湖泊和河流这两个类型之间无论是在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系统的功能特征还是抗干扰的能力(如自净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因水具有流动性,广大水域比较均一而较少变化,并且很少出现极端情况,使许多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系统的类型也因此而比陆地少。
根据水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1.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
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2.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过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资供应与废物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复习课件

(2)自身调节 (3)生态退化: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 和森林病虫害剧增,恶性杂草大量繁殖。 物种: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气候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增加;降水减少;空气湿度降 低等。
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系原统有的的结动构态、平功衡能被发打生破障碍 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特别提醒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过程
方向 特点
单向
物质循环
循环流动 收支平衡
读“某森林中食物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森林内的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它具有哪些特征? (2)如果该森林内蛇大量减少,但鹰的数量变化并不大,说明生 态系统具有________作用。 (3)如果该地森林被大量砍伐,可能带来哪些后果? (提示:从生态、物种和气候三个方面归纳)
【答案】AB。
要点二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我国 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等半湿润、 北方农牧交错区,绿洲边缘区等
分布
湿润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形成 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陡峻,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多暴雨、风 力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 用方式,毁林毁草、乱垦选答案: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土地荒漠化;③水土流失;④受损生 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要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几个概念 (1)种群:一个物种可以以个体形式独立存在,同一个物种在一 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生物群落: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 构成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知识点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包括动植物种群)和其所在的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和空气)所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通常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了解生态系统的知识点对于我们认识大自然、保护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介绍生态系统的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某一地区内不同物种的群体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单位。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可以相互依赖、共存,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
生物群落的特点包括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等。
2. 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要素。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质,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水是维持生物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它参与了生物体的许多基本生活过程。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服务等。
1.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是物质循环的基本单位。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降解等方式进行循环。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固定碳元素形成有机物质;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的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组织和能量;死亡的生物体通过分解作用被微生物降解成无机物质,再次进入生态系统的循环中。
2. 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要素,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依赖于能量的流动。
能量从太阳辐射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一级一级地传递,最终以生物体的代谢消耗掉。
能量的流动是生物群落维持稳定状态的重要条件。
3. 生态服务: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包括供水、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和土壤保持等。
生态系统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维持了地球的水循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起到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通过湿地的保护和河流的调节,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和防洪功能;通过植物的根系固定土壤,减轻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小小讲解员应该怎么写(优选3篇)

小小讲解员应该怎么写(优选3篇)【小小讲解员应该怎么写第1篇】寒假里有几天,我去浙江天然博物馆上小小讲解员的培训课,我在那里学了五大生态系统中的荒漠半荒漠生态系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天然知识。
在这几天里,我明白了:胡兀鹫被称为大自然中的清洁工,是因为它能吃掉动物腐烂的尸体;野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那是因为它有四大特点是:耐苦、耐寒、耐饥和耐渴;红树经过人工提炼后能够制成红色染料,但它的叶子却是绿色的;海豚是跃出水面呼吸的;珊瑚礁是珊瑚虫死亡以后的骨骼构成的等知识。
我把这些知识主动讲解给一些来参观浙江天然博物馆的观众听,他们也从中明白了这些大自然的知识。
除学了知识以外,我还交到了一些好朋友,他们来自不一样的学校和不一样的年级,他们都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唱京剧、变魔术、写书法以及演奏各类乐器。
我觉得他们的特长很多,我们大家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我觉得我上了小小讲解员培训课以后,会了很多渊博的知识,也了解很多天然科学问题,加强了语言的表达本事,也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胆量。
我更加明白为什么要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了。
我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寒假,今年暑假我想继续做小小讲解员,学习有关恐龙时代的知识。
【小小讲解员应该怎么写第2篇】尊敬个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XXX。
刚开始学习口才的时候以为呢一切都是很简单的,可随着入门之后啊发现里面隐藏的那么多高深的学问,于是我就渐渐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每天都取得一点进步,在学习的时候一个字一句话都细细斟酌,断句的位置,语气的变化都能让同一个句子演变出不同的味道。
从小我的性格就很内向,自从学习了口才之后啊,就变得喜欢和人说话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了。
【小小讲解员应该怎么写第3篇】寒假里有几天,我去浙江天然博物馆上小小讲解员的培训课,我在那里学了五大生态系统中的荒漠半荒漠生态系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天然知识。
在这几天里,我明白了:胡兀鹫被称为大自然中的清洁工,是因为它能吃掉动物腐烂的尸体;野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那是因为它有四大特点是:耐苦、耐寒、耐饥和耐渴;红树经过人工提炼后能够制成红色染料,但它的叶子却是绿色的;海豚是跃出水面呼吸的;珊瑚礁是珊瑚虫死亡以后的骨骼构成的等知识。
生态四大基本原理

生态四大基本原理1、保持生态平衡:指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可持续的平衡,即生态系统中独立的生命体依赖于彼此之间的关联,而不是单独存在。
2、种群数量变化:指生态系统中多个种群之间的数量会不断变化,比如某物种的繁衍水平会受到其他物种的影响,从而引入新的物种和现有物种组成的多样性。
3、物种适应环境变化:指物种在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时会适应新的环境,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从而使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实现自我调节。
4、能量流动:指物种之间会相互作用、交换资源,从而实现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的连续循环流动,这样的流动可以保持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态四大基本原理是生态系统运行的根本规律,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蓝图,遵循这四条原理,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促使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1、保持生态平衡:首先,我们应该坚持将生态系统的一切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尊重其原有结构,做好生态平衡,减少负面系统效应,例如河流、湖泊、森林在气候变化中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复杂的影响。
因此,应该努力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好蓝色经济发展。
2、种群数量变化:其次,随着环境变化,每一个物种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植物和动物的孳生率会影响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使来生物组成和更多的种类,从而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同时防止灭绝的危险。
3、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如果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物种也应该可以适应新的环境,如迁徙、遗传变异及其他生物行为等来实现自我调节,增加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调节种群种类也可以实现对濒危物种的保护。
4、能量流动:除了上述三点,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也同样重要,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过程,它可以保证各环境及生物系统的稳定同时也可以满足生物群落维持其服从生态规律的机制,在生态系统一次次的迭代中,被赋予能量流动的自然法则也能够让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结构得以维持。
总而言之,生态的四大基本原理不仅可以促使生态系统发展,也可以保护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指导人类修复,重建自然环境,让人类生活在一个安全可持续的环境中,从而为世界的友好和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学四大基本原理

生态学四大基本原理
生态学四大基本原理包括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生态平衡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
这些原理是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过程。
1. 生态位原理:生态位指的是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与其他物种相互依存和制约。
了解和保护物种的生态位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2. 食物链原理: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的一条连接各种生物的链子,它描述了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破坏食物链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因此需要保护和维护食物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生态平衡原理: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稳定状态,其中所有生物、非生物环境因素相互协调、制约,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维持生态平衡的稳定是生态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4. 生物多样性原理: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
在应用这些基本原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和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确保采取的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应尽可能
地减少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避免不必要的破坏和干扰。
最后,应采取综合的、长期的措施来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生态学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生物生态工程四大原理

生物生态工程四大原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咱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条单行道,而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网络。
生物生态工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有四大原理,就像四根支柱,撑起了这个庞大的生态大厦。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四个原则,轻松幽默地看一看它们如何塑造我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1.1 系统思维首先,生态系统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角色。
你能想象一下吗?就像大自然中的每一棵树、每一只鸟、甚至每一只小虫子,都是这个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缺了某个部件,整体就会受影响。
比如,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样人类才能呼吸。
嘿,要是树木都罢工了,咱们可就得穿防毒面具上街了!1.2 协同作用而且啊,生态系统中的各个部分还不是孤军奋战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就像打牌一样,团队合作才是王道!一旦某种生物数量骤减,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平衡,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去,最后就剩下个空壳子。
这就提醒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小伙伴”,让它们都能健康成长,才能构建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
2. 自然过程的利用2.1 顺其自然再来说说,生物生态工程非常强调“顺其自然”。
就像种菜一样,不用把土壤弄得像颗心心相印的样子,而是要尊重自然的规律。
自然界有它自己的办法,咱们只要稍微帮一把就行。
比如,利用自然的水循环、土壤的养分、以及生物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样一来,既能省事儿,还能让自然更健康。
2.2 合理利用当然,咱们也得懂得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不然就像贪吃蛇一样,一口气把所有的资源都吃光,结果最后只剩下个空盘子。
这样可不行啊!就像咱们平时购物一样,要学会精打细算,才能长久保持生活的富足。
利用自然过程的同时,记得留点余地,给未来的自己留点后路。
3. 适应性管理3.1 灵活应对说到适应性管理,就不得不提到灵活应对。
自然界总是充满了变数,今天阳光明媚,明天就可能风雨交加。
所以,咱们要学会随机应变,就像玩游戏时,面对不同的敌人,得换上不同的装备才能胜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陆地生态系统: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
这一系统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1/3,以大气和土壤为介质,生境复杂,类型众多。
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
该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草本或木本植物,消费者为各种类型的草食或肉食动物。
在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生产力最高,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低。
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而水库实际上是“人工湖泊”,有与湖泊基本相同的特征。
对水域的划分,生态学中常依据对水生生物分布、生长等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水温、盐度等为依据。
科学地划分水域的类型是开展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水域类型不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就不同,因而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和抵抗力亦不同。
例如,同是淡水水域,湖泊和河流这两个类型之间无论是在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系统的功能特征还是抗干扰的能力(如自净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因水具有流动性,广大水域比较均一而较少变化,并且很少出现极端情况,使许多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系统的类型也因此而比陆地少。
根据水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1.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
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2.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过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资供应与废物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可包括有机质的合成与生产、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持、调节气候、营养物质贮存与循环、土壤肥力的更新与维持、环境净化与有害有毒物质的降解、植物花粉的传播与种子的扩散、有害生物的控制、减轻自然灾害等许多方面。
而在城市生命支持系统中,以下6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至关重要:净化空气(大气调节)、调节城市小气候、减低噪声污染、降雨与径流的调节、废水处理(废物处理)和文化娱乐价值。
城市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城市是在人类不断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实际上,与真正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发展快、能量及水等资源利用效率低、区域性强、人为因素多等特征,因此并非发展成熟的自然生态系统。
4、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空气质量明显下降。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污染状况十分严重,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城市的污染状况有所好转,但总体上依然严重,城市缺水情况严重,水资源污染问题突出。
全国约有333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全国城市供水30%源于地下水,北方城市达89%,近20个城市地下水水质恶化。
2005年,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局部地区地下水水质指数严重超标。
在城市地区表现突出的是城市缺水和水污染。
大量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普遍恶化,近50%重点城镇的集中饮用水水源不符合取水标准,其中水源受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有98个,主要分布在“三河三湖”流域。
水源污染的直接后果是一些水源被迫停止使用,从而导致或加剧城市缺水,而寻找和建设新水源又需要耗费巨额投资;水源污染的间接后果是影响供水水质,进而损害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这一点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垃圾已经成为城市新“肿瘤”。
城市垃圾是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城市污水处理厂固体沉淀物、工业生产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总称。
它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副产品,其增长趋势与城市化率成正比。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1999—2005年,我国的城市化率逐年递增。
与此同时,城市垃圾也急剧增加。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历年公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84亿吨,2000年为8.16亿吨,2001年为8.87亿吨,2002年为9.45亿吨,2003年为10.04亿吨,2004年为12.00亿吨,2005年为13.4亿吨。
目前,我国668座城市中,2/3已经被垃圾包围。
近年来,我国为解决垃圾围城的困窘,不断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垃圾处理现状仍不容乐观。
城市生态系统是在人口大规模集居的城市,以人口、建筑物和构筑物为主体的环境中形成的生态系统。
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
其特点是:①以人为主体,人在其中不仅是唯一的消费者,而且是整个系统的营造者;②几乎全是人工生态系统,其能量和物质运转均在人的控制下进行,居民所处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都已经过人工改造,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③城市中人口、能量和物质容量大,密度高,流量大,运转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活跃因素有关;④是不完全的开放性的生态系统,系统内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
许多输入物质经加工、利用后又从本系统中输出。
故物质和能量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运动是线状而不是环状。
因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的中心地,城市依赖区域存在和发展,故城市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弱。
其研究内容包括:人口构成、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性;人口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是否能保证城市的功能作用;城市人口及其活动的基本物质(如土地、淡水、食物、能源、基础设施等)的保证程度,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改善措施;确定城市生态合理容量和制订和谐、稳定、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可行方案及其管理技术措施等。
三.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态活动下,所形成的的生态系统。
广义的农业生态系统包括种植业、饲养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活动所形成的系统,狭义的农业生态系统则指由于各种种植业活动所形成的农田生态系统,如稻由、麦田、果园、菜园、茶园等农田生态系统。
1.农业生态系统的分类(1农田生态系统(2森林生态系统(3草原生态系统(4内陆淡水生态系统2.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也有生物与环境两大部分组成。
但是生物是以人工驯化栽培的农作物、家畜、家禽等为主。
环境也是部分受到人工控制或是全部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中增加了人这样一个大型消费者,同时又是环境的调控者。
3.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控制下发展起来的。
由于其受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它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明显不同。
1)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
2)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
3)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
4)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5)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差。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较,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同特点:(1.种植的植物单一,其生长发育进度整齐;植物种间竞争较少;各农田生态系统的分界明显。
(2.以人们选定的种植植物为中心所形成的生物群落中,生物类群贫乏,营养层次简短,食物链环数目少,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机能较差,系统的稳定性差,易受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3.由于种植的植物(生产者)种类单一,数量多,往往导致一些一级消费者(如害虫)数量多,危害重,成为优势种害虫,而需要防治,尤其使用化学防治法,常使这一系统遭到破坏,失去平衡。
(4.种植的植物生长时间短,如一年生的作物、蔬菜和多年生的果树,而使群落的演替时间短或不连续。
(5.由于系统内的一些产品(如种子、果实、叶、根等)被人们收获而离开系统,故必须采取施肥、灌水等手段,以维持系统中正常的物流和能流,保证高的生产力。
(6.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因社会(人类)的需要、经济效益而发生变化,故实际上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
所以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建设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破坏作用。
所以进行农业害虫综合防治或综合治理时,必须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这些特点。
设计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的原则是:(1)使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2)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如作为二级消费者的害虫天敌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气候因素等)的控害作用,协调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防治措施。
(3)将害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逐渐向着以农田所有有害生物为防治对象的、区域性的综合治理的方向发展。
4.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就总体来讲,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配置和能量、物质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由此可见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系统的组成成分,组分在系统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以及组分间的联系特点和方式。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方面:(一)、农业生物种群结构,即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及农业生物种群结构。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包括了生物的配置与环境组分相互安排与搭配,因而形成了所谓的平面结构和垂直结构。
农作物、人工林、果园、牧场、水面是农业生态系统平面结构的第一次层次,然后是在此基础上各业内部的平面结构,如农作物中的粮、棉、油、麻、糖等作物。
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是指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区域内,农业生物种群在立面上的组合状况,即将生物与环境组分合理地搭配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以提高生产力。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其是指在生态区域与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各种生物种群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积累与当地自然资源协调吻合状况,时间结构是自然界中生物进化同环境因素协调一致的结果。
所以在安排农业生产及品种的种养季节时,必须考虑如何使生物需要符合自然资源变化的规律,充分利用资源、发挥生物的优势,提高其生产力。
使外界投入物质和能量与作物的生长发育紧密协调。
这都是在时间结构调整与安排中要给予重视的。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之间借助能量、物质流动通过营养关系而联结起来的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多种农业生物营养关系所联结成的多种链状和网状结构,主要是指食物链结构和食物网结构。
食物链结构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最主要营养结构之一,建立合理有效的食物链结构,可以减少营养物质的耗损,提高能量,物质的转化利用率,从而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