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栽培(重点整理)

现代栽培(重点整理)
现代栽培(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1、现代栽培:不断以新品种、新装备、新资材、新技术配备的现代化设施栽培,即

为现代栽培,是现代设施园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设施栽培:是指陆地不适于园艺作物生长的季节或地区,利用各种特定的园艺设

施人为创造适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根据需要有计划的生产安全、优质、

高产高效的园艺产品的一种环境调控栽培方式。

3、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或固体基质加营养液等栽培作物的方

法。

4、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指全部使用固态有机肥代替营养液,将固态有机肥混合

于基质中,在植物生长期间不用传统的无土栽培营养液灌

溉,而是直接用清水灌溉,排出液对环境无污染,能生产

出合格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5、无机耗能型无土栽培:是指全部用化肥配制营养液,营养液循环使用过程中耗能

多,开放式供液时排出液污染环境和地下水,生产出的食

品硝酸盐含量超标。

6、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的总称。包括种植业、饲养

业和水产养殖及其加工所产生的产品。

7、有机食品: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

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加工品。

8、表观吸收成分组成浓度概念、含义、测定方法及应用

9、植物生理性病害: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在体内均有其特殊的营养功效,缺乏时会

影响到植物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当缺乏某种营养元素达到一

定程度,就会在外观上表现出一定症状;反之,如果过剩也会

产生特定的症状,这些病态特征,称生理性病害。

10、作物营养失调:就是由于其所需的矿质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多,导致作物生理机

能的失调而造成不正常的生长与发育,在外观或内部生理,局

部或整体表现出异常的症状,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的缺乏或过

多,都能明显的形成不同的症状。

11、营养液:是将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化合物和少量为使某

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更为长久的辅助材料,按一定的数量和比例溶解

于水中所配制而成的溶液。

12、1个剂量的营养液:按配方规定的各种化合物用量而配制出来的营养液浓度即为

1个剂量。

1/2个剂量的营养液:按配方规定的各种化合物用量减少一半所配制出来的营养

液浓度即为1/2个剂量或0.5剂量或半个剂量。

13、工作营养液或栽培营养液:即直接用来种植作物用的。

14、生理平衡营养液:能够满足植物按其生长发育要求吸收到一切所需的营养元素,

又不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液。

15、营养液配方的生理平衡性:指营养液配方所具有的能保证植物从营养液中吸收

到符合其生理要求所需的一切营养元素,且吸收的

数量和比例符合其生理要求的特性。

16、营养液配方的化学平衡性:主要是指营养液配方中的有些营养元素的化合物当

其离子浓度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就会相互作用而形成

难容性化合物而从营养液中析出,从而使营养液中

某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降低以致影响到营养液中这

些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平衡。

17、有机基质:主要是一些C、H的有机生物残体及其衍生物构成的栽培基质,如

草谈、椰糠、树皮、木屑、菌渣等。

18、无机基质:主要是指一些天然矿物或其经高温等处理后的产物作为无土栽培的

基质,如砂、砾石、陶粒、蛭石、岩棉、珍珠岩等。

19、混合基质或复合基质:是指由两种以上的基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的栽培用

基质。

20、固体基质栽培(基质培):是利用非土壤的固体基质材料作栽培基质,用以固定

作物,并通过浇灌营养液供应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

分和养分,进行作物栽培的一种形式。

21、水培:是无土栽培的主要形式,采用营养液作为栽培介质,营养液可依据栽培

作物种类、生育阶段、栽培季节和品质要求等进行自主调整,营养液可

供给植物生育需要的完全营养,可进行精量化准确控制,是一种高科技、

高水平的现代农业栽培方式。

22、深夜流技术(DFT):营养液液层较深,植物由定植板或定植网框悬挂在营养液

液面上方,而根系从定植板或定植网框伸入到营养液中生长

的深液流水培技术。

23、营养液膜技术(NFT):营养液液层较浅,植株及定植钵直接放在种植槽槽底,根系在槽

底生长,大部分根系裸露在潮湿的空气中,而浅层营养液在槽底

流动的营养液膜技术,有时也称浅水培技术。

24、无土育苗: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利用蛭石、泥炭、珍珠岩、岩棉等天然或人工合成基

质配合营养液,或者利用水培及雾培进行育苗的方法,有时也称营养液育苗。

25、工厂化穴盘育苗:工厂化穴盘育苗是在完全或基本上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

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化技术进行秧苗的规模化生产。

第一章:

1、现代栽培所涵盖的技术范畴?

能全天候控制环境的植物工厂,宇宙(太空)农业,无土栽培,工厂化穴盘育苗,

遮阳网覆盖栽培,避雨棚栽培,防虫网覆盖栽培等。

2、现代栽培的核心技术?

无土栽培

第二章:

1、无土栽培的优缺点以及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优点:(1)作物长势强、产量高、品质好;(2)省水、省肥、省力、省工;(3)病

虫害少,可避免土壤连作障碍;(4)可极大地扩展农业生产空间;(5)有利于实现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缺点:(1)投资大、运行成本高;(2)技术要求严格;(3)管理不当。易发生某些

病害的迅速传播。

第四章:

1、无土栽培根际温度的变化特点及根际温度的管理重点?

无土栽培根际温度的变化特点为:变化快、变幅大

根际温度的管理重点为:设法保证根际温度稳定且适宜

2、无土栽培营养液中的氧气含量与温度的关系?

营养液中的氧气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植物对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形态?

(1)大量元素:氮(NO3ˉ、NH4+ 、氨基酸、酰胺、尿素)、磷(H2PO4ˉ)、钾(K+)、钙(Ca2+)、镁(Mg2+)、硫(SO42ˉ)

(2)微量元素:铁(Fe2+)、锰(Mn2+)、锌(Zn2+)、铜(Cu2+)、硼(H3BO3)、钼(MoO42ˉ)、氯(Clˉ)

4、无土栽培作物营养失调症状形成的主要原因?

(1)营养液配方及营养液配置中的不慎;

(2)作物根系选择性吸收所造成的营养失调;

(3)离子间的颉颃作用引起的营养失调,离子的颉颃作用,表现在某一离子的存在,会抑制另一离子的吸收;

(4)PH变化会引起营养的失调。

5、无土栽培作物营养失调症状的防治总原则和防治方法?

总原则:准确及时诊断

方法:立即调整营养液成分或叶面施肥。

第五章:

1、无土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

2、无土栽培技术的核心?

营养液的配制与管理

3、营养液的原料

4、无土栽培营养液对水质总的要求及硬度指标要求?

总的要求:比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稍高,但可低于饮用水水质的要求。

水的硬度:水分为软水和硬水(指含有较多钙、镁盐的水);

钙盐主要是重碳酸钙[Ca(HCO3)2]、硫酸钙(CaSO4)、氯化钙(CaCl2)和碳酸钙(CaCO3);

镁盐主要为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重碳酸镁[Mg(HCO3)2]和碳酸镁(MgCO3)

水的硬度表示法:单位体积的水中CaO的含量

10=CaO 10mg /L 水

表1 水的硬度划分标准

硬度相当于CaO含量(CaO mg /L) 名称

0-4o0~40 极软水

4-8o40~80 软水

8-16o80~160 中硬水

16-30o160~300 硬水

>30o>300 极硬水

5、利用硬水配制营养液时的注意事项?

水硬度过高会导致营养液pH较高;

水硬度过高会导致营养液中钙、镁含量过高,甚至总盐分浓度也过高;

利用硬水配制营养液时要将硬水中的钙、镁含量计算出来并从营养液配方中扣除。一般利用15度一下的水进行无土栽培较好。

6、无土栽培中使用化合物原料时的注意事项?

1)营养液配方中标明的化合物用量是指纯品的用量,因此配制营养液时,要按各种化合物原料的百分纯度折算出原料的用量。

例:营养液配方中规定KNO3的用量为404mg/L,用于配制营养液的原料KNO3的纯度为98%,请计算配制一升营养液需要该种原料KNO3的量。

2)商品标识不明、技术参数不清的原料严禁使用。

3)使用含有杂质的原料时,其纯度一定要符合要求,否则含有的杂质量过多会干扰营养液的平衡。

4)有时原料的纯度虽然符合要求,但其中混杂的有害元素超标了,也不能使用。因此,大量元素化合物中的有害物质的量,都要经过计算以确定其可用性。(见P80的实例)

例:营养液配方中规定KNO3的用量为404mg/L,用于配制营养液的原料KNO3的纯度为98%,而且其中混杂有0.008%的重金属铅,请问这种原料KNO3 是否能用来配制营养液?

7、常用化合物原料的生理酸碱性?(见P432 附录二、附录三)

含氮化合物

*硝酸钙*硝酸铵*硝酸钾*硫酸铵*尿素

含磷化合物

*(重)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

含钾化合物

*硫酸钾*氯化钾

含镁、钙化合物

*硫酸镁*氯化钙*硫酸钙

含铁化合物

*硫酸亚铁*螯合铁

微量元素化合物

8、为什么通过测定营养液的电导率值可以进行营养液浓度的管理?

9、无土栽培营养液总盐分浓度的适宜浓度范围?

10、降低无土栽培产品中硝酸盐含量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11、对于大多数植物,营养液pH的适宜范围?

12、营养液配制的原则?

营养液配制的原则:避免沉淀的产生。即确保在配制和使用营养液时不会产生难溶性化合物的沉淀。注意:任何营养液配方都有产生沉淀的可能性!

13、论述营养液的配制技术-------包括:

(一) 原料及水的纯度计算

1. 营养元素化合物

配制营养液的大量元素化合物大多使用工业原料或农用肥料,常含有吸湿水和其它杂质,纯度较低,因此,在配制时要按实际含量进行营养液配方的调整计算。如果大量元素化合物的杂质中含有微量元素,在配制营养液时要扣除这部分含量。

用纯度较高的化学试剂提供微量元素,可按纯品直接称取。

营养元素化合物明显吸潮后,必须测定其含水量后进行折算使用。

2、水

在软水地区,水中的化合物含量较低,只要是符合规定的水质要求,可直接使用;

在硬水地区,应根据硬水中所含Ca2+、Mg2+数量的多少,换算成四水硝酸钙和七水硫酸镁,将它们从配方中扣除,减少了的氮用硝酸(HNO3)来补充。如果加入补充氮源的硝酸后仍不能使营养液的pH降低至栽培要求时,可用磷酸取代部分磷酸盐达到中和硬水碱性的目的。

另外,通过测定硬水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与营养液配方中的各种微量元素用量比较,如果水中的某种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在配制营养液时可不加入,而不足的则要补充。

(二) 营养液的配制方法

(1)母液的配制方法和配制步骤

(浓缩营养液(母液)稀释法)浓缩营养液(母液)

配制

直接称量配制法工作营养液(栽培营养液)

1. 浓缩营养液(母液)稀释法:各种化合物分组

配制成浓缩营养液(母液)

用浓缩营养液稀释配制工作营养液。

(一般将配方中的各种化合物分为不产生沉淀的3类,配成的浓缩液分别称为A母液、B母液、C母液。)

(1) 浓缩营养液的配制:A肥(A母液)——以钙盐为中心,凡不与钙离子产生沉淀的大量元素化合物均可放置在一起溶解;

B肥(B母液)——以磷酸盐为中心,凡不与磷酸根产生沉淀的大量元素化合物可放置在一起溶解;

C肥(C母液)——微量元素化合物放在一起溶解。

(浓缩倍数:大量元素一般可浓缩配制成100、200、或500倍液;微量元素可浓缩配制成500或1000倍液。

(2)工作营养液的配制步骤

见图左

3. 营养液配制方法的选择:

以生产上的操作方便为前提

有时可将两种方法配合使用:

大量元素的加入采用直接称量配制法,微量元素的加入采用浓缩液稀释为

(3)生产中,一次性需要的工作营养液量很大时,工作营养液的配制方法和配制步

(三)营养液配制的操作规程

第六章:固体基质

1、无土栽培对固体基质物理性质的要求------包括:

(1)适宜栽培植物的基质容重范围?

无土栽培基质容重宜在0.1—0.5g/cm3,但最好是在0.5g/cm3

(2)适宜栽培植物的总孔隙度范围?

总孔隙度大的基质较轻,基质疏松,容纳空气与水的量就大,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但作物根系的支撑固定作用较差,易倒伏;总孔隙度小得基质较重,水、

气得容纳量较少,如砂的总孔隙度约为30.5%,不利于植物根系的伸展,必须频繁供液以弥补此欠缺。

克服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常将二、三种不同颗粒大小的基质混合使用,可以改善基质的物理性能。

(3)适宜栽培植物的总孔隙度范围?

一般来说,基质的孔隙度在54%—96%范围内即可。(大孔隙占5%—30%的基质属于中等孔隙度,小于5%的低孔隙度,而大于30%的属于高孔隙度。这时基质持水量低,容易干燥。)

(4)最适宜的基质的总孔隙度状况?

最适宜的基质的总孔隙度状况:同时能提供20%的空气和20%~30%的容易被利用的水。

(5)适宜栽培植物的大小孔隙比范围?

状况同上:同时能提供20%的空气和20%~30%的容易被利用的水。一般而言,大小孔隙比在1:2—4范围内为宜,这时基质持水量大,通气性又良好,作物能良好地生长,并且管理方便。

2、无土栽培对固体基质化学性质的要求------包括:

(1)无土栽培对基质化学稳定性要求?

在无土栽培中要求基质有很强的化学稳定性,基质不含有毒的物质。

基质的化学稳定性因化学组成不同而差别很大。

⑴无机基质------无机矿物构成

⑵有机基质------植物残体构成:化学成分类型

①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危害

②有毒物质:危害

③难于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

消除基质中易分解物质和有毒物质的方法:堆沤是为了消除基质中易分解物质和有毒物质,使其转变成为难分解的物质为主体的基质。

(2)无土栽培对基质酸碱度的要求?

数观赏植物比较适应5.5—6.5的PH范围,但基质的PH以6.5(微酸性)—7.0(中性)为宜,并且最好容易人为调节,又不会供液后影响营养液某些成分的有效性,导致植物出现生理障碍。

(3)基质盐基交换量大小对营养液平衡的影响?

盐基交换量可表示基质对肥料养分的吸附保存能力,并能反应保持肥料离子免遭水分淋洗并能缓缓释放出来供植物吸附利用的能力,对营养液的酸碱反应也有缓冲作用。

基质的盐基交换量会影响营养液的平衡,使人们难以按需控制营养液的组分;但也有利的一面,即保存养分、减少损失和对营养液的酸碱反应有缓冲作用。

(4)无土栽培对基质中可溶性盐含量要求?

含量不宜超过1000mg/kg,最好<=500mg/kg。

过多引起拮抗作用。

#基质电导率与硝态氮含量的相关性及其应用

基质的电导率和硝态氮之间存在相关性,故可由电导率值推断基质中氮素含量,判断是否需要施用氮肥。一般在花卉栽培时,当电导率小于0.37—0.5mS/cm时,(相当于自来水的电导率),必须施肥;电导率达1.3—2.75mS/cm时,一般不再施肥,并且最好淋洗盐分;栽培蔬菜作物时的电导率应大于1mS/cm。

3、新鲜的植物体用作无土栽培基质必须要预先如何处理?为什么?

新鲜植物体化学组成复杂,对营养液影响较大,含易为微生物分解的物质,如碳水化合物等,使用初期会由于微生物活动,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影响营养液的平衡,引起氮素严重缺乏,有时还会产生有机酸、酚等有毒物质,因此作基质时必须先堆制发酵,使其形成稳定的腐殖质,并降解有害物质后才能用于栽培。

4、适于植物生长的有机基质的碳氮比?

一般规定,碳氮比200:1—500:1属中等,小于200:1属低,大于500:1属高。通常,碳氮比宜中宜低而不宜高。C:N=30:1左右较适合于作物生长。

5、生产上使用混合基质的目的?

是为了克服生产上,单一基质可能造成的容重过轻、过重,通气不良或通气过盛等弊病。

6、基质的选用原则:

①植物根系的适应性:

②基质的实用性:一般来说,基质的容重在0.5左右,总孔隙度在60%左右,大小

孔隙比在0.5左右,化学稳定性强(不易分解出影响物质),酸碱

度接近中性,没有有毒物质存在时,都是使用的。

③基质的经济性:因此,选用基质既要考虑对促进作物生长有良好效果,又要考虑

基质来源容易,价格低廉,经济效益高,不污染环境,使用方便

(包括混合难易和消毒难易等),可利用时间长短以及外观洁美等

因素。

第七章:固体基质栽培技术

1、开放式岩棉培的特点及优缺点:

特点:供给作物的营养液不循环利用。通过滴管滴入岩棉种植垫内的营养液,多余的部分从垫底流出而排到室外。

优点:设施结构简单,施工容易,造价便宜,管理方便,不会因营养液循环而导致病害蔓延的危险。

缺点:营养液消耗较多,多余的营养液弃之不用会造成对外界环境、地下水等的污染,使外界环境氮磷富营养化。

2、循环式岩棉培的特点及优缺点:

特点:为克服开放式岩棉培的缺点而设计。所谓循环式,是指营养液被滴灌到岩棉中后,多余的营养液不是排掉弃去,而是通过回流管道,流回地下集液

池中,供循环使用。

优点:不会造成营养液的浪费及污染环境。

缺点:基本建设投资较高,容易传播根际病害。

3、论述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第八章:水培和雾培的设施与管理

1、水培设施必备的4项基本功能?

①.能装住营养液而不致漏掉;

②.能固定植物,并使部分根系浸润到营养液中,但根颈部不浸没在营养液中;

③.使营养液和根系处于黑暗之中,以防止营养液中滋生绿藻,并有利于根系生长;

④.使根系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氧气,保证根系的正常生育。

2、可大规模生产的水培设施类型?

DFT(深液流水培技术/深水培技术)

NFT(营养液膜技术/浅水培技术)

3、深夜流技术(DFT)优缺点?

优点:①液层深,每株作物所占有的营养液量较大,营养液的浓度、pH、温度较稳定。因此,根际环境的缓冲能力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

②植株悬挂于定植板上,根系部分裸露在空气中,部分浸没在营养液中,可

较好地解决根系的水气矛盾。

③营养液循环流动,能增加营养液中的溶存氧含量,消除根表有害代谢产物

的局面积累。通过较低根表与根外营养液的养分浓度差,促使因沉淀而失

效的营养液重新溶解。

④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多。除了块根、块茎作物之外,几乎所有的作物均可

在深液流水培中良好生长。

⑤养分利用率高,可达90%-95%以上。营养液封闭式循环利用,不污染环境。缺点:①投资较大,成本高,特别是固定式的深液流水培设施的建设费用较拼装式的高。

②易造成病害的蔓延。由于深液流水培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

营养液不断循环利用,一旦根系病害发生,极易蔓延扩散。

③技术要求高,如在悬挂定植时,植物根颈若被浸没于营养液中就会腐烂而

导致植株死亡,而且在植物栽培过程中,需要定期对营养液进行科学的管理。

4、营养液膜技术(NFT)优缺点?

优点:①设施的投资少,施工简易、方便。

②种植槽内的液层浅且流动,作物根系一部分浸在浅层营养液中,另一部分

暴露于空气中,可以较好地解决根系的氧气供应问题。

③易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

缺点:①种植槽的耐用性较差,维护工作频繁,后续投资较多。

②营养液总量较少,液层浅,根际环境稳定性差,对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

设备的性能要求较高。

③营养液膜栽培设施为封闭的循环系统,一旦发生病害,较容易在整个系统

中传播、蔓延。

第九章:无土栽培的育苗技术

1、工厂化穴盘育苗的生产工艺流程

分为准备、播种、催芽、育苗、出室 5 个阶段。其中准备工作包括基质的选择、营养液配方的选择或制定、穴盘的选择、种子精选、种子包衣等。P225

2、工厂化穴盘育苗需要哪些场地和主要设备?

A 场地:播种车间、催芽室、育苗温室和包装车间及附属用房。

a、播种车间:主要放置精量播种流水线和部分基质、肥料、育苗车、育苗盘等。

b、催芽室:设加温、增湿和空气交换等自动控制和显示系统,温度在20~350C范围内可调节,

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

c、育苗温室:大规模的工厂化育苗企业要求用现代化温室,南北走向,透明屋面,保证光照

均匀。

B 主要设备:

a、穴盘自动精播生产线:是工厂化育苗的核心设备,可快速完成基质装盘、刮平、压孔、精

量播种、覆盖、镇压、喷淋全过程的流水线生产。

b、基质搅拌机:混匀基质

c、灌溉和营养液补充设备:一般在苗床上部设行走式喷灌系统,保证即可喷水又可喷洒农药。

d、CO2增施机:用于苗期CO2施肥

e、基质消毒机:进行基质消毒

例题1:

现有一营养液配方如下:

化合物化合物

名称用量(mg/l)

大Ca(NO3)2·4H2O 700

量KNO3200

NH4 NO3 200

元KH2PO4100

素MgSO4·7H2O 100

Na2Fe-EDTA 20

微H3BO3 2.86

量MnSO4·4H2O 2.13

元ZnSO4·7H2O 0.22

素CuSO4·5H2O 0.08

(NH4)Mo7O24·4H2O 0.02

可供使用的原料中Ca(NO3)2·4H2O纯度为95%,KNO3、NH4NO3和MgSO4·7H2O纯度均为98%,KH2PO4纯度为96%,其他原料均为纯品。

⒈配方调整:

请根据上述所给定的营养液配方以及化合物原料的纯度,调整出一可用于直接配制营养液的新配方。

答:配方中Ca(NO3)2·4H2O用量为700mg/l,原料中其纯度为95%,则需要700/95%=736.84mg/l的原料。同理可得KNO3原料用量为200/98%=204.08mg/l,NH4NO3原料用量为200/98%=204.08mg/l,MgSO4·7H2O原料用量为100/98%=102.04mg/l,KH2PO4原料用量为100/96%=104.17mg/l。由此可得新配方为:

化合物原料

名称用量(mg/l)

大Ca(NO3)2·4H2O 736.84

量KNO3204.08

NH4 NO3 204.08

元KH2PO4104.17

素MgSO4·7H2O 102.04

Na2Fe-EDTA 20

微H3BO3 2.86

量MnSO4·4H2O 2.13

元ZnSO4·7H2O 0.22

素CuSO4·5H2O 0.08

(NH4)Mo7O24·4H2O 0.02

⒉配制母液:

配制浓缩100倍的A母液10升、浓缩100倍的B母液10升和浓缩500倍的C母液10升。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分别写出A、B、C三种母液中所包含的各种化合物原料;

答:A母液:Ca(NO3)2·4H2O、KNO3

B母液:NH4 NO3、KH2PO4、MgSO4·7H2O

C母液:Na2Fe-EDTA、H3BO3、MnSO4·4H2O、ZnSO4·7H2O、CuSO4·5H2O、(NH4)Mo7O24·4H2O

⑵请计算配制上述规定体积的各种母液所需各种化合物原料的用量(克)。

答:A母液:Ca(NO3)2·4H2O:736.84 *10*100=736840mg=736.84g

KNO3:204.08 *10*100=204080mg=204.08g

B母液:NH4 NO3:204.08 *10*100=204080mg=204.08g

KH2PO4:104.17 *10*100=104170mg=104.17g

MgSO4·7H2O:102.04 *10*100=102040mg=102.04g

C母液:Na2Fe-EDTA:20*10*500=100000mg=100g

H3BO3:2.86*10*500=14300mg=14.3g

MnSO4·4H2O:2.13*10*500=10650mg=10.65g

ZnSO4·7H2O:0.22*10*500=1100mg=1.1g

CuSO4·5H2O:0.08*10*500=400mg=0.4g

(NH4)Mo7O24·4H2O:0.02*10*500=100mg=0.1g

⑶用上述母液配制1/4个剂量的营养液100L用于育苗,请计算需要上述A、

B、C三种母液各多少升?

答:A母液:100/(100/0.25)=0.25ml

B母液:100/(100/0.25)=0.25ml

C母液:100/(500/0.25)=0.05ml

例题2:

营养液配方中规定KNO3用量为200mg/L,有一原料KNO3纯度是95%,含有0.009%的铅杂质,营养液中要求铅含量不许超过0.05mg/L,请判断该原料KNO3是否可用?

答:200/95%*0.009%=0.019mg/L<0.05mg/L 故该原料可用。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三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徐志摩写过一首爱情诗( D 《雪花的快乐》),其中化用了冰雪红梅的典故。 [A] 《我的失恋》[B] 《我不知道风——》 [C] 《小河》[D] 《雪花的快乐》 2、在丁西林的话剧《酒后》中,丈夫是一个( D现实主义者)。 [A] 理想主义者[B] 颓废者[C] 浪漫主义者[D] 现实主义者 3、巴金创作的《家》塑造了多种青年的典型形象,其中的(B觉慧)是作者给青年“应该怎么做”提供的“榜样”。 [A] 觉新[B] 觉慧[C] 祥子[D] 天保 4、《诗八首》中对爱情复杂性的思考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而它的作者在写作时仅仅24岁,这位作者是( C穆旦)。 [A] 冯至[B] 徐志摩[C] 穆旦[D] 戴望舒 5、在192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女作家( C丁玲)脱颖而出,以迥异于五四时期女性作家婉转低回的笔墨,大胆书写五四之后知识女性的苦闷,她的自叙传小说是对五四郁达夫开创的自叙传小说的总结和结束。 [A] 冰心[B] 凌淑华[C] 丁玲[D] 淦女士 6、巴金的《家》是其( D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A] 《春秋三部曲》[B] 《雷电三部曲》 [C] 《风雪三部曲》[D] 《激流三部曲》 7、《自己的园地》是作家( D周作人)的散文集。 [A] 朱自清[B] 冰心[C] 梁遇春[D] 周作人 8、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文前有一篇用( A文言)写成的小序。 [A] 文言[B] 白话文[C] 文白夹杂[D] 韵文 9、1933年,23岁的曹禺在大学读书期间创作了自己的戏剧处女作(B雷雨),出手不凡,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A] 《日出》[B] 《雷雨》[C] 《原野》[D] 《北京人》 10、1932年9月,林语堂开始主编(B论语),创刊号即一鸣惊人。 [A] 《莽原》[B] 《论语》[C] 《人间世》[D] 《语丝》 11、曾和废名共同创办了《骆驼草》的作家是( C周作人)。 [A] 鲁迅[B] 茅盾[C] 周作人[D] 钱钟书 12、鲁迅曾经把冯至称为( A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A]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B] “中国优秀的抒情诗人” [C] “有后劲的年轻诗人”[D] “中国抒情诗人” 13、《酒后》中没有出现的人物是(B孩子)。 [A] 妻子[B] 孩子[C] 一个男子[D] 丈夫 14、下列作家不是《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的是( C何其芳)。 [A] 鲁迅[B] 周作人[C] 何其芳[D] 林语堂 15、关于《死火》的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色彩华丽)。 [A] 色彩黯淡[B] 色彩华丽[C] 平直淡泊[D] 通俗明快

最新现代交换技术习题答案

1. 引入交换设备后,用户之间的点对点通信就可由交换式通信网来提供。交换 机最早用于电话通信。 2.从交换机完成用户之间通信的不同情况来看,交换机需要控制的基本接续类型主要有4种: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和转接接续。 3. 根据交换机对分组的不同处理方式,分组交换有两种工作模式:数据报和虚电路。 4. 从服务范围看,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5. 虚拟局域网是指在交换式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网管配置构建的可跨越不同网段、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 6.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机电式电话交换,到模拟程控交换,再到数字程控交换的过程。 7. 1969年12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研制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投入运行,标志着以分组交换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纪元。 8.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4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该模型依层级结构分为7层,其中第5层为会话层。对等层间通信产生和处理的对象称为协议数据单元。 9. 无阻塞网络可分为以下三类:严格无阻塞、广义无阻塞和再配置无阻塞。其中,严格无阻塞网络又称为CLOS网络。 10. 交换单元根据入线和出线的数量关系可以分为三类:集中型、扩散型和分配型。 11. 三级C(m,n,r)CLOS网络严格无阻塞的条件是:m>=2n-1。 12. 一天中电话负载最大的1小时称为最忙小时(忙时)。 13. 程控数字交换机中,用户电路的主要功能有七种,即馈电、过压保护、振铃控制、监视、编译码与滤波、混合电路和测试。 14. ITU-T将ISDN业务划分为三类:承载业务,用户终端业务和附加业务。 15. 按照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两大类。 16. 1条中继线连续使用1小时,则该中继线的话务量为1 Erlang。 17. 共路信令是指在电话网中各交换局的处理机之间用一条专门的数据通路来传送通话接续所需的信令信息的一种信令方式。 18. 呼叫处理程序负责整个交换机所有呼叫的建立与释放,以及交换机各种新服务性能的建立与释放。 19. NO.7信令属于共路信令系统。

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 作者:蓝世良 来源:《乡村科技》2019年第31期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也一直上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直把研究蔬菜栽培作为重点,在提高蔬菜产量上取得了好成绩。同时,农业发展迎来了新时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技术水平对于蔬菜栽培来说非常重要,就目前来看,传统栽培技术已经不能在现代化生产中起到有效作用,我们要根据现代技术的新特点来研究符合现代需求的种植技术。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蔬菜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蔬菜;栽培技术;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1-98-2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改革、更新,在农业领域各种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正是因为这些技术才能有效提高蔬菜产量。由此可见,蔬菜栽培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一方面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另一方面能为蔬菜种植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家对于蔬菜种植开通了绿色通道,给予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如大力支持应用大棚种植技术,推动了农业进步,提高了蔬菜产量,满足了大家需求,带来了经济效益。 1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现阶段,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各类设备和技术支持已经得到很大完善,温室大棚是现在农业种植发展的主要方式。虽然大棚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细节问题,但是我国的大棚技术在不断提高,而且将越来越多的新技能运用其中。大棚种植能对温度进行良好的控制,从而实现反季节种植,提高蔬菜产量,节约种植成本的同时丰富市面上的蔬菜种类,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并为种植户带来丰厚的利润。 随着农业的发展与进步,一些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较为良好的地区可以统一实行规模化生产,利用当地的优势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种植出更为丰富的产品种类,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总体来说,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1]。 2 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2.1 大棚的选择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1840年——1949年)列强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世界反法西 侵华史(1760—1840)阶级统治需要巩固与加强(1870--1913)向帝国主义过渡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危机斯战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初)(1929-1933)(1939-1945) 中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局部)(全面) (1840-1842)(1856-1860)(1876--1878)(1894--1895)(1900--1901)(1931-1945)(1931-1937)(1937-1945) 中国人民的林则徐太平军抗击左宗棠收复邓世昌黄海义和团抗击局部抗战全面抗战:抗日战争 抗争史虎门销烟(1839)洋枪队(1851-1864)新疆(1878)大战(1894)八国联军(1898)抗日义勇军、游击队国共两党、各阶层 旧民主主义革命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 (1840-1919)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戊戌变法1898)(辛亥革命1911)(新文化运动1915) 先进中国人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27五四运动(1919)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黄埔军校(1924)北伐战争(1926) 的探索史(1919--1949)建党及国民大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

1945——1949重庆谈判(1945.8)中共中央转战南北(1947)挺进大别山(1947.6)三大战役(1948.9—1949.1)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1949.4)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考试卷 课程代码:005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家中,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是() A.郁达夫 B.叶绍钧 C.赵树理 D.吴组缃 2.下列人物形象中,属于小说《子夜》的是() A.兰花 B.沙子龙 C.赵伯韬 D.赵玉林 3.下列小说中,深刻地说明了“在黑暗的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着个性的解放”的作品是() A.《小城三月》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围城》 D.《伤逝》 4.下列采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小说作品是() A.《华威先生》 B.《在其香居茶馆里》 C.《小二黑结婚》 D.《断魂枪》 的是() 5.下列关于小说《荷花淀》的叙述,错误 .. A.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 B.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 C.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D.语言华丽、具有深刻的寓意 6.下列属于诗歌《凤凰涅槃》的主要思想资源之一的是() A.唯物主义 B.泛神论 C.民族主义 D.现实主义 诗歌《死水》的特征的是() 7.下列不属于 ... A.音乐美 B.建筑美 C.悲剧美 D.绘画美 8.下列对诗歌《再别康桥》所抒发的情感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抒发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B.抒发了诗人对林徽因的无限思念之情 C.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强烈的不满情绪 D.表达了诗人强烈地希望在康河的柔波里作一条水草的愿望 9.下列对《断章》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 A.情感浓烈 B.格律严整 C.表露直白 D.哲理深邃 10.下列诗歌作品中,采用了以人拟物的表现手法的是()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大纲(修订)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大纲(修订) 1学分/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1.1 三年制:96 (90/6 ) 2先修课程:无 3使用专业: 3.1三年制:初等教育(中文) 4教育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 4.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 品,廓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 ^态O 4.2能力目标:提高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 技能和方法,。 4.3素质目标:通过精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通 过课程学习,进一步确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及培养创新的精神。 5教学基本要求: 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借助电子课件,以更加活泼、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5.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范畴、性质、基本特点及分期、本学科发展概 况;明确学习的方法及要求。 5.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是二十世纪初中国新的经济、政治 因素的必然要求;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内容。 5.3通过学习,深入理解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了解鲁迅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 度的艺术成就,正确地评价鲁迅的伟大精神与贡献。 5.4通过学习,了解文学研究会诸作家(叶圣陶、冰心、庐隐等)的创作。 5.5通过学习,了解创造社诸作家(郁达夫等)的创作。 5.6通过学习,了解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了解《女神》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史 地评价郭沫若的创作。 5.7通过学习,了解其他社团流派的创作。语丝社和周作人的创作;乡土田园小说。 5.8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与主要诗人。 5.9通过学习,了解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及左联文学。 5.10通过学习,了解文艺大众化的三次讨论主要问题和观点;了解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5.11通过学习,了解茅盾及《子夜》。 5.12 通过学习,了解30 年代的小说。左翼新人新作;丁玲(1904-1986);“东北作家 群”;“京派”和“新感觉派”小说等。 5.13了解巴金、老舍、沈从文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5.14了解曹禺戏剧创作及艺术成就。 5.15了解30年代诗歌、30年代的散文的创作。 5.16了解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孤岛”及沦陷区 文艺运动。 5.17了解艾青的创作道路,主要成就及艺术特色。 5.18了解田间及其他诗人、胡风及“七月”诗派的创作 5.19了解解放区文艺与国统区文学

(已整理)武汉理工大学现代交换技术复习资料

交换技术复习题 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计算画图题。 第一章交换概论 1、交换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最早的“自动交换机”是在1892 年11月3 日投入使用的,那是美国人史端乔发明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 电话的发明家是英国人亚历山大·贝尔。 2、构成通信网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什么? 通信网是由用户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组成。它由交换设备完成接续,使网内任一用户可与其他用户通信。 3、请阐述交换机在通信网中完成的功能有哪些?答:(1)接入功能:完成用户业务的集中和接入,通常由各类用户接口和中继接口完成; (2)交换功能:指信息从通信设备的一个端口进入,从另一个端口输出。这一功能通常由交换模块或交换网络完成; (3)信令功能:负责呼叫控制及连接的建立、监视、释放等; (4)其它控制功能:包括路由信息的更新和维护、计费、话务统计、维护管理等。 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ATM 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CS)是指固定分配带宽(传送通路),连接建立后,即使无信息传送也占用电路的一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的最小单位是时隙。PSTN 中采用电路交换。 5、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 答:(1)电路交换:独占时隙,同步时分,位置化信道,面向连接; (2)分组交换:采用包交换方式,分组包长度可变,异步时分,标志化信道; 6、电路交换系统有哪些特点? 答:1)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2)电路交换采用静态复用、预分配带宽并独占通信资源的方式。3)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交换,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通信业务。 7、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点是:第一,为用户提供了在不同速率、不同代码、不同同步方式、不同通信控制协议的终端之间能够相互通信的灵活的通信环境;第二,采用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出现差错可以重发,提高了传送质量和可靠性;第三,利用线路动态分配,使得在一条物理线对可以同时提供多条信息通路。 8、分组交换可提供虚电路(Virtual Circuit ,VC )和数据报(Datagram,DG )两种服务方式。数据报方式的每个分组头要包含详细的目的地址,而虚电路方式由于预先已建立逻辑连接,分组头中只要含有对应于所建立的虚电路的逻辑信道标识即可。 9、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ATM 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 答:①电路交换: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同步时分复用(固定分配带宽);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信息具有透明性;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②分组交换: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面向连接(逻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信息传送具有不透明性;基于呼叫延迟制的流量控制③ ATM 交换:采用包交换方式,分组包长度定长为48+5 字节,异步时分,标志化信道,面向连接。 10、PCM帧结构。某用户占用PCM30/32路系统的TS12 路,则其信令位出现在一复帧的第(F12)帧的第(TS16)时隙的(前)四位。 11、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STDM ,Synchronization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这种技术按照信号的路数划分时间片,每一路信号具有相同大小的时间片。时间片轮流分配给每路信号,该路信号在时间片使用完毕以后要停止通信,并把物理信道让给下一路信号使用。当其他各路信号把分配到的时间片都使用完以后,该路信号再次取得时间片进行数据传输。这种方法叫做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现代交换原理 知识点整理

现代交换原理知识点整理

填空26分 简答31分 简述14分 计算17分通信网性能的参数及计算,CH9 有计算题 看图12分应该有,脉冲识别原理图,位间隔识别原理图 目前常用的多址接入方式有: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码分多址接入(CDMA)、随机多址接入等 通信网的分类 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帧中继特点 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局域网高速互连业务。(1)

将逐段差错控制功能和流量控制功能删除,网络只进行差错的检测,发现差错就简单地丢弃分组,纠错工作和流量控制由终端来完成,使网络节点专注于高速的数据交换和传输,通过简化网络功能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2) 保留X.25中统计复用和面向连接的思想,但将虚电路的复用和交换从原来的第三层移至第二层来完成,通过减少协议的处理层数,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 评价通信网性能的参数及计算 ⑴失效率 λ,⑵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MTBF=1/λ,⑶平均修复时间(MTTR) μ表示修复率MTTR=1/μ ,⑷系统不可利用度(U) 通常我们假设系统在稳定运行时,μ和λ都接近于常数, MTTR MTBF MTTR U=λ/(λ+μ)=

CH2 传输介质的特点 分两类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简述几种主要传输介质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双绞线:双线扭绞的形式主要是为减少线间的低频干扰,扭绞得越紧密抗干扰能力越好。便宜易安装,串音会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抗干扰能力差,复用度不高,带宽窄(局域网范围内传输速率可达100 Mb/s)。非屏蔽和屏蔽双绞线。应用场合:电话用户线,局域网中。同轴电缆:抗干扰强于双绞线,适合高频宽带传输(同轴电缆通常能提供500~750 MHz的带宽),成本高,不易安装埋设。应用场合:CATV,光纤同轴混合接入网。光纤:(利用光的全反射可以使光信号在纤芯中传输,多模光纤纤芯直径较大,主要用于短距低速传输,比如接入网和局域网,一般传输距离应小于2 km)大容量,体积小,重量轻,低衰减,抗 干扰能力强,安全保密性好。应用场合:接入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无线介质:1.无线电:(工作频率范围在几十兆赫兹到200兆赫兹左右)长距离传输,能穿越建筑物,其传输特性与频率有关。应用场合:公众无线广播,电视发射,无线专用网。2.微波:(频段范围在300 MHz~30 GHz的电磁波,低频信号穿越障碍能力强,但传输衰耗大;高频信号趋向于沿直线传输,但容易在障碍物处形成反射,易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频段使用的分配管理)在空间沿直线传输。应用场合:卫星通信,陆地蜂窝,无线接入网,专用网络等.3.红外线:(1012~1014Hz范围的电磁波信号)不能穿越同体,短距离,小范围内通信。应用场合:家电产品,通信接口等。 WDM 波分复用传输系统,WDM本质上是光域上的频分复用(FDM)技术,为了充分利用单模光纤低损耗区带来的巨大带宽资源, WDM将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划分成若干个信道,每一信道占用不同的光波频率(或波长),在发送端采用波分复用器(合波器)将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合并起来送入一根光纤进行传输。分类:粗波分复用(Coarse WDM)和密集波分复用(Dense WDM) 时分数字传输体制: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和同步

现代苹果栽培模式

现代苹果栽培模式 通过建立现代苹果园栽培技术体系示范园,引导推动我国苹果栽培技术的更新,建立以节约土地、节约劳力、节约水肥药资源为核心的优质高效可持续栽培模式。包括下列主要技术环节: 1.适宜的矮化砧木和栽植方式 选择适宜的矮化砧木及其适宜的栽培方式是该栽培模式的关键。在胶东苹果产区推荐采用优系M9作矮化砧木;脱毒M9矮化自根砧育苗,用带侧枝苗木定植建园;果园株行距3.5×1.0米(富士等)或3.2×0.8米(嘎啦等),树高3-3.5米,支架栽培3-4道铁丝,水泥干或防腐处理过的木料立柱;栽后当年侧枝下拉135度,并加强管理,三年内基本不修剪,中干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自由排列20-25个,基部第一个结果枝组距地面80cm;果园定植后第二年产量达20-25吨/公顷、第三年33-40吨/公顷、第四年达60-75吨/公顷;丰产年龄维持在15年左右。 2.合理的土肥水管理技术 矮化苹果树根系较浅,要求产量和果实品质好,所以要求果园有良好的肥水条件。定植前做好土壤分析,坚持施用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行间生草以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营养诊断进行科学施肥;有条件的果园通过微灌设施,进行定量灌水施肥,保证节水节肥,不便使用微灌设施的家庭小型果园,可采用小流覆膜节水技术。 3.相关综合配套管理技术 建立现代化矮化密植苹果园首先需要优良的苗木,其它配套技术包括,病虫害综合防治与施药技术、整形修剪技术以及果实成熟期鉴定与采收技术等。 该栽培模式的优点是除育苗需要两年外,其它技术都比原来的乔砧密植栽培技术更简单、更容易掌握、更有效(产量高、节约土地)、更节约劳动力、更节约水肥和农药。所以,这种现代苹果栽培模式又可称为“三节”“傻瓜”栽培模式。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完整版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复习要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信息工程专业《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1、通信网的三要素 通信网的三要素——交换设备(交换节点),传输设备(传输线路)和用户终端。 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原理,特点: 电路交换原理: 当用户需要通信时,交换机就在收、发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临时的电路连接,该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保持接通,直至通信结束才被释放。通信中交换机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差错检验和纠正,但要求交换机处理时延要小。交换机所要做的就是将入线和指定出线的开关闭合或断开。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呼叫建立、传送信息、呼叫拆除。 电路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帧的概念) 注意:不同帧中编号相同的时隙组成一个恒定速率的数字信道。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信息具有透明性 (6)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把一份要发送的数据报文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分组,将这些分组传送到一个交换节点。交换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分组具有统一格式并且长度比报文短得多,在交换机的主存储器中停留很短时间,一旦确定了新的路由,就很快被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机。 分组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面向连接(逻辑)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3)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间片,按照某次通信的分组多少来分配,分组多,占用的时间片的个数就多,反之; (4)信息传送具有差错控制 (5)信息传送不具备透明性 (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 3、交换网络的设计包含几个方面 (1)在给定用户条件(如用户个数,电话使用的频繁程度等)和希望达到的服务质量后,如何确定交换网络的容量(入、出线的数量); (2)在已知网络的容量后,如何设计网络的结构; (3)对于已知结构,如何实现数字接续(即将任意指定入线上的数字信号传递到任意指定的出线)。 4、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原理,特点 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 (1)面向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虚电路VC服务)

全国统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u试卷(最新)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小说《断魂枪》中,王三胜的性格特征是()(1分) A:争强好胜,目光短浅 B:豪爽磊落,与时俱进 C:固步自封,偏执狭隘 D:老成持重,处事周全 2、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是()(1分) A:20世纪20年代受“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 B: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的东北女作家 C:20世纪40年代任职于重庆某银行的女职员 D:20世纪40年代任教于三间大学的女教师 3、散文《鹰之歌》表达对女友的怀念之情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1分) A:反讽 B:对比 C:象征 D:排比 4、话剧《屈原》中虚构出来的道义美的化身是()(1分) A:南后 B:婵娟 C:郑詹尹 D:张仪 5、形象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的作品是()(1分) A:《北京人》 B:《升官图》 C:《上海屋檐下》 D:《白毛女》 6、小说《桃园》的艺术特色主要是()(1分) A:视角灵活多变 B:故事结构环环紧扣 C:明暗线索交织 D:散文化和诗化 7、下列表述中,对诗歌《纤夫》中“纤夫”形象理解正确的是()(1分) A:讥讽了追名逐利的生活方式 B:传达了人生悲凉的生命体验 C:象征着坚韧强劲的古老民族精神和顽强生命力 D:象征着英勇无畏、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

8、话剧《南归》精心选取的“桃花落了满地”的舞台背景是()(1分) A:华北农家小院 B:江南农家小院 C:天津周公馆 D:上海公寓 9、报告文学《包身工》着重刻画的三个被殴打、被侮辱的人物形象是()(1分) A: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名的小姑娘 B:芦柴棒、拿莫温和荡管 C:芦柴棒、拿莫温和不知名的小姑娘 D:拿莫温、荡管和小福子 10、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国统区的女作家陈敬容、郑敏是()(1分) A:七月派诗人 B:九叶派诗人 C:新月派诗人 D:现代派诗人 11、小说《绣枕》中,小姐精心绣制的“绣枕”最后的下落是()(1分) A:泥牛入海,去向不明 B:被人践踏而落入下人手中 C:高价售出,被人收藏 D:被人赏识而作为艺术品陈列 12、散文《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引用并做了辩证分析的观点是()(1分) A:钱玄同“废汉文”的主张 B:郁达夫把小说当作作家自叙传的主张 C:林语堂生活艺术化的主张 D:鲁迅用文艺改造国民性的主张 13、小说《金锁记》用以引出全篇,贯穿始终,给小说涂上一层苍凉色调的意象是()(1分) A:枷锁 B:月亮 C:死水 D:风雪 14、散文《钓台的春昼》中,“我”游历的两个景点是()(1分) A:金燕村、雷峰塔 B:前庄、后庄 C:桐君山、严陵台 D:白洋淀、荷花淀 15、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所叙故事的历史背景是()(1分) A:20世纪10年代的张勋复辟 B:20世纪20年代的军阀混战

现代果园省力化栽培的八项关键技术

现代果园省力化栽培的八项关键技术 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逐步减少,劳动力成本攀高,已经成为制约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传统的栽培制度、落后的生产技术也已成为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障碍。发展苹果省力化栽培是摆在我们面前很迫切的任务。培养新型职业果农是现代果业发展的基础,规模化经营是省力化栽培的前提,先进的技术是省力化栽培的关键,机械化作业是省力化栽培的方向。千阳县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考察,2012 年引进海升公司从荷兰购进M9-T337 自根砧大苗及其配套的省力化栽培技术和机械,经过几年的应用,实现了省力化栽培。之后陆续引进华圣、大地丰泰等公司苹果省力化栽培技术,已成为推动全国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矮化自根砧苹果省力化栽培可概括为“四省一优二高二早”。四省:省力、省地、省肥、省水,比传统模式省劳动力90% 、省地80% 、省肥70% 、省水60% ;一优:品质优;二高:高投入、高产出;两早:结果早,收回成本早。总之,省力化栽培节本增效显著。现代果园省力化栽培是破解劳动力资源不足的迫切要求,是降低果品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更是现代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以千阳苹果为例,介绍现代果园省力化栽培的关键技术。1、合适砧穗,大苗建园我国苹果生

产又迎来了大力扶持发展的新机遇,特别是新形势下矮砧苹果的发展,包括矮砧大苗繁育和建园。利用矮化砧木调控果树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使二者达到平衡稳定、和谐统一,从而节省大量的整形、控冠、调势、促花用工。自根砧M26、M9、M9-T337矮化作用明显,成花容易,适合在陕西渭北中南部土肥水条件较好地区栽培。矮化中间砧M26 固定性较强,适应性广,适合陕西渭北北部地区栽培。矮化中间砧嫁接短枝型品种,矮化作用更明显,树冠更小,适合陕西渭北南部地区栽培。矮化中间砧和双矮栽培基砧用八棱海棠,抗旱,抗寒,抗盐,亲和力好,适应性强,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砧木。M9-T337:没有主根,须根特别发达,毛根密集高海拔地区以晚熟品种长富2 号、秋富6 号、岩富10 号、烟富3 号等为主;低海拔地区以秦阳、红盖露、津轻、丽嘎等早中熟品种为主,适当增加蜜脆、华冠、玉华早富等双节期间成熟的品种。烟富 3 号合适的砧穗组合可以使果树成花结果容易。同时推广优质大苗建园技术,将大部分整形工作在苗圃完成,大幅度压缩幼树期,提前进入结果期。千阳县4 年来采用国外大苗建园(高度1.5 米以上,干径 1.0~1.3厘米,在合适的分枝部位有6~9 个分枝,长度40~50厘米左右。主根健壮,侧根多,毛细根密集),均创下了当年栽树见花、两年挂果见效、3 年丰产增收、亩产2500 公斤的现代苹果生产新纪录,走出省力化栽培的第一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201910真题(含解析)

2019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试试题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晨报副刊》以连载的形式刊出的鲁迅小说是 A.《阿Q正传》 B.《铸剑》 C.《彷徨》 D.《狂人日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阿Q正传》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的《晨报副刊》,小说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典型。P25 2.下列各项,关于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表述正确的是 A.最早表现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有共同命运的小说 B.最早表现女性冲出家庭,实现婚姻自由的小说 C.最早表现留学生活的小说 D.最早表现北京市民日常生活的小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春风沉醉的晚上》写于1923年,是最早表现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有共同命运的小说。小说里的“我”和女工人陈二妹同住在贫民窟里,两人由相识、猜疑最后走向相互了解相互同情。P34 3.小说《萧萧》描述的生活场景所在地城是 A.东北农村 B.江南农村 C.湘西农村 D.广州郊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萧萧》写于1929年,表现的是湖南湘西农村的生活场景。小说塑造了萧萧这一悲剧的形象。P52 4.小说《春蚕》揭示造成农村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A.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榨和盘剥 B.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垮民族工业经济 C.民族资本家对农村自有经济的破坏 D.农民自身的懒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春蚕》反映了“一·二八”战争后江南农村经济凋敝、农民貧困化的现实,形象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垮民族工业经济,是造成农村经济崩渍的根本原因。P65 5.被茅盾称赞为“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作家是 A.废名 B.路翎 C.台静农 D.叶圣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茅盾曾称赞叶圣陶:“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借助人物自身动作和心理过程,在冷静的描写中寄寓着讽刺、批判的含义,这是小说的另一艺术特色。P44 6.小说《断魂枪》中,王三胜的性格特征是 A.固步自封,偏执狭隘 B.豪爽磊落,与时俱进 C.争强好胜,目光短浅 D.老成持重,处事周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王三胜是沙子龙的大徒弟,性格外露,争强好胜,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他对武艺没有超功利的追求,只是拿武艺混饭吃,当武艺“被狂风吹走了”之后,他便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练起了武艺,但不白练。他对沙子龙由崇拜、吹嘘到后来的贬低、蔑视,目的都是为了自己。对沙子龙前后态度的变化中表现了他们肤浅短视的一面。P86 7.小说《小城三月》中翠姨的性格特征是

现代交换技术整理答案

1.交换节点控制的四种接续类型 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转接接续 2.交换方式按传送模式分类 电路交换、异步传送模式(ATM)、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分组交换 3.电路交换包括三个过程 呼叫建立、信息传送、连接释放 4.分组交换的两种工作模式 数据报(Datagram)、虚电路(Virtual Circuit) 5.通信网络三个基本要素 终端、交换、传输 6.三网融合是哪三网 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通信网 第二章 2.1电信交换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接口技术、信令技术、控制技术、互连技术 2.2国内N-ISDN交换提供的两种速率接口 2B+D基本速率接口、30B+D基群速率接口 2.3交换单元的基本功能 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之间建立(或拆除)连接 2.4交换单元的分类 集中型,入线大于出线数、扩散型,小于、分配型,等于 2.5交换网络的三大要素 交换单元、不同交换单元间的拓扑连接、控制方式 2.6T接线器的基本功能,工作方式有哪几种 完成一条PCM复用线上各时隙之间信息的交换。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2.7接线器的基本功能,工作方式有哪几种 完成不同PCM复用线之间同一时隙的信码交换。输入控制方式。输出控制方式。 2.8话务量的概念 在时间T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 2.9接通率的概念 流入话务量=完成话务量+损失话务量 接通率=完成话务量/(完成话务量+损失话务量) 在时间T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 2.10最大忙时呼叫(busy hour call attempts)概念 在保证规定的服务质量标准前提下,处理机在最忙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最大呼叫次数 2.11电话交换系统处理话务的两种方法 呼损工作制、待接工作制 2.12电话交换系统中,接续质量通过什么衡量。包括哪两个方面 通过服务等级。呼损率、接续时延 2.13呼叫处理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处理机本身处理能力、操作系统的效率、软件设计水平、数据结构的设计、编程语言的选用

现代温室大棚花卉栽培技术详细解析

现代温室大棚花卉栽培技术详细解析 一、温室环境条件与调控 温室可以为花卉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现代化大型温室的应用,使花卉的工厂化生产得以快速发展。 (一)温室土壤特性与管理 1.温室土壤特性 (1)保护地盐害[salt concentration obstacle on protected land] 因覆盖使表土盐分聚集浓度过高引起的植物生长发育的障碍。一般花卉适宜的土壤溶液浓度为0.5~2g/L,而保护地土壤溶液盐分浓度有时达4g/L以上,会抑制花卉生长。新建温室花卉生长良好,但栽培年代越久土壤中盐分就会聚积越多。 原因:大量不合理施用无机肥料。不合理的长期种植单一作物。长期高矿化度的地下水灌溉。河流水或渠水含有大量氮、有机化合物、重金属和工业污水的污染。缺少降雨对土壤的自然淋溶作用。造成土壤盐分的逐年积累,直至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 (2)土壤微生物自洁作用降低 拮抗现象[antagonism]一种生物产生抗性物质能杀害或抑制另一种或多种生物生长的现象。 土壤中大量的有益和有害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过并生、寄生、竞争、相互拮抗等作用,使土壤保持动态平衡,当外部微生物侵入时就很难安身定居下来,即使有部分微生物能在土壤中安身,其活动也受到抑制。土壤的这种微生物的动态平衡作用,也可称之为土壤的自洁作用。 原因:温室高温高湿,土壤有机质分解迅速。栽培过程中过度依赖化肥。异养微生物由于缺乏“有机物食物”,种类及数量迅速减少,致使土壤微生物动态平衡破坏,土壤自洁作用变弱,有害微生物增多。单一作物连作,会加重这种情况的发生,致使病虫害发生频繁。 2.保护地土壤管理 (1)控制施肥,配方施肥。有选择地使用肥料。对于引起土壤溶液浓度上升的影响:磷肥<氮肥和钾肥; 硫酸盐肥<氯化物肥。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整理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一、侵略与反抗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 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 价的工业原料.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 和商品市场。 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 3、开始:1840年6月英军侵入中国广东海面。 4、结果: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5、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加上军事装备及技术落后,道光帝忽战忽和的态度,最终清政府战败。 6、《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西方学习:魏源和《海国图志》,根据林则徐的《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影响: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二、虎门销烟 1、鸦片的危害:罪恶的鸦片走私,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大批官僚吸食鸦片,使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2、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史称“虎门销烟”。 3、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4、启示:我们要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1856-1860年英法为了扩大侵略 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 争.。 2、侵略者:主凶:英国和法国,帮凶:美国和 俄国。 3、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 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4、沙俄的侵略: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从1858年起,到19世纪 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 平方千米.(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5、历史影响: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四、太平天国运动 1、建立: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 动起义。 2、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 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发展: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为推翻清 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4、抗击洋枪队: ①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发动势力勾结起 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②1860年,在青浦李秀成率领太平军痛击洋枪 队。1862年,在浙江慈溪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 洋枪队。 ③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 典型事例。 5、失败原因: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因中外发动 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 五、左宗棠收复新疆 1、新疆危机: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 国虎视耽耽地想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1865 年,阿古柏侵入新疆。后来,建立伪政权,侵略 势力由南疆扩展到北疆。英俄两国都想通过支持, 进而控制新疆。新疆危机被形象地称为“一仆二 主”。仆人是阿古柏,二主指英国和俄国。 2、海防和塞防之争 ①背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危机,西 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 ②代表人物及主张:李鸿章的观点:强调东南海 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左宗棠 的观点: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③结果: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命左 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3、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策略: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②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 土。在左宗棠的军事配合下,通过外交努力,中、 俄两国签订条约,1881年收复了伊犁。 ③作用: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 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4、新疆建省:1884年,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的建 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六、甲午中日战争 1、根本原因:日本妄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 称霸世界。 2、历史过程:①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史 称甲午中日战争。②黄海战役:致远号管带邓世 昌壮烈殉国。在1894年的黄海战役中,邓世昌在 舰身多处中弹,弹药用尽之时下令开足马力撞向 迎面而来的敌舰,准备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舰艇 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二百余人壮烈牺牲。③威 海卫战役:1895年,北洋水师在威海卫战役中全 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3、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4月,李鸿章和伊 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4、《马关条约》:①时间:1895年。②地点: 日本马关。③签订者:李鸿章和伊藤博文。④主 要内容:赔款白银2亿两;割让中国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通商口岸;允许日 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历史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 地化程度。 6、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及意义:丘逢甲、徐骧 率台湾义军,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抗日。表现了 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 爱国主义精神,是反侵略典范。 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直接原因: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2、开始: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 意、奥等八国联军发动对华战争。 3、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 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4、《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向各国赔款白银 4。5亿两,以海关等税担保;清政府严禁人民参 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 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 交民巷为使馆界,列强驻兵保护,中国人不准居 住。 5、历史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 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 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 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联想: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 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沦为其半殖民地,清 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请谈谈这几次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济落 后;③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清朝统治集 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上:蓄谋已久,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 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腐朽的封建制度 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启示:落后必然挨打;我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 强综合国力,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重 演。 二、近代化的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