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类型归纳及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初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一、答题技巧
1、认真阅读材料,弄清两个要素:它属于什么时代、介绍的是什么事件?
2、先昭着自己对时间脉络的记忆,将材料集中于时间轴内,从而推出适当的答案。
3、从年代,人物,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等角度去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如果可以包含科学,数学,和艺术等课程知识,那就更佳,这会让考官认为你的答案格外的清楚,层次分明。
二、套路参考:
1、描述:在这段材料中,描述了某一时期……,这段历史记录清楚地详细描述了……,反映出……时期……方面的变化、发展以及特点,如……。
2、原因: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是由……引起的。
从……角度看……,……给当时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还促进了……的发展,由此可见……的重要性。
3、影响:该事件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这一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使……发生了……的变化。
例如,这种变化对……有着重大影响,使……,并在……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也从……受益。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答题模板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答题模板一、题目概述在历史学习中,材料题是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史料分析能力的一种常见形式。
通过材料题,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相关信息,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针对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我们将提供一些答题模板和写作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历史材料题。
二、答题步骤针对材料题,学生需要明确答题步骤,确保答案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答题步骤:1. 审题:仔细阅读题目,了解所给材料的背景信息和相关要求。
明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思路。
2. 分析材料:逐个分析所给史料,理解史料中的事件、人物、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找出史料中的关键信息,为后续答题做准备。
3. 运用知识: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史料中提到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分析和解释。
将史料与历史知识进行对比和衔接,理清事件的发展脉络。
4. 合理判断:在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合理判断和评价。
可以结合史料所述的背景信息和历史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结尾总结:在文章对整个答题过程进行总结,概括答题要点,强调核心观点。
三、实例分析题目:根据以下史料,分析描述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史料一:“丝绸之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际商路。
在唐代,丝绸之路成为唐帝国主导的国际贸易通道,交流了东西方的商贸交流。
我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远销西亚、中亚、阿拉伯等地,同时也引进了许多外来的商品和文化。
史料二:在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也带动了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丝绸、茶叶和其他商品的贸易使得我国经济蒸蒸日上,丝绸之路上的城市也成为了繁华的贸易中心。
答题步骤:1. 审题:题目要求描述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需要关注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和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
2. 分析材料:史料一提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贸易产品,史料二强调了丝绸之路对我国国内经济的促进作用。
3. 运用知识: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活动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1.仔细阅读材料: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不要遗漏任何信息。
注意材料的主题、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你理解材料的背景和内容。
2.找出关键词句: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找出关键词句,这些关键词句可能是对材料的总结或对问题的提示。
通过关键词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和要点。
3.联系所学知识:在分析材料时,要将其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对材料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回答问题。
4.归纳总结答案: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注意细节和逻辑: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细节和逻辑关系。
对于涉及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的题目,要仔细核对材料中的信息,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答案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6.反思和总结:在完成材料解析题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检查答案是否准确、完整、有条理,对于不足之处要及时纠正和改进。
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几种类型1.文字型材料题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
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图表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
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
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历史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日常考试中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1、看题目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
(2)答题有何要求▲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初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方法总结

初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方法总结
仔细阅读材料
特别关注材料中的人物、地名、历史事件名称、时间、作者、材料出处(著作),尽量从材料中获取与材料相关的有效信息。
“分进合击”法
此法如同作战采用的战略战术, 将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化整为零, 分头进行学习记忆, 然后再进行整合记忆。
如复习“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 掌握起义的经过; 第三步, 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
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 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 进行整体把握, 综合记忆, 切忌瞒天过海。
读历史材料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
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组织简洁的学科语言回答
材料解析题的回答要采用精炼、概括的语言作答,言简意赅,切忌拖泥带水,尽量不要摘抄原文。
主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1)几问几答,不能漏答。
审题时注意题目的设问方式,实在想不到的内容也不能空着,尽可能写上自己理解的内容。
(2)所答内容的多少可以参考每一设问后所标注的分值,所答内容广度比深度重要。
(3)答题内容要点化。
要点要醒目、全面,分清要点,标上序号,这样便于阅卷老师阅卷时采点给分。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1.文字型材料题这是会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
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图表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 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
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
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历史会考的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日常考试中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1、看题目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
(2)答题有何要求▲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七年级历史答题套路

七年级历史答题套路一、选择题答题套路1. 审题题目解析: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问的核心内容。
例如,“下列关于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表述,错误的是()”,这里的核心就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并且要找出错误的表述。
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定词,如“主要”“根本”“最早”“错误”“正确”等。
像“错误”这个限定词就表明要选择不符合史实的选项。
2. 知识联系题目解析:将题目内容与所学的历史知识相联系。
对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我们要回忆起他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等知识。
然后根据这些知识去逐一分析选项。
3. 排除法题目解析:对于一些拿不准的题目,可以采用排除法。
如果选项中存在明显不符合史实的内容,就可以先排除。
说秦始皇统一后实行分封制就是明显错误的,因为他推行的是郡县制。
排除掉错误选项后,再从剩下的选项中进行选择。
4. 对比选项题目解析:当有几个选项看起来都有一定合理性时,要仔细对比选项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关于商鞅变法的影响的题目中,有选项说“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另一个选项说“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这两个选项都与商鞅变法的影响有关,但第二个选项表述更加全面准确,因为它既提到了国力大增,又强调了对统一全国的意义。
二、材料分析题答题套路1. 读材料题目解析:先通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
如果材料较长,可以分层阅读。
例如,一段关于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措施的材料,可以按照措施的不同方面进行分层。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
如果材料中提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关键信息。
2. 审问题题目解析:明确问题的要求。
问题可能是要求概括材料内容,如“概括材料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可能是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如“分析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或者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
2024年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

第一步:审题和理解
在回答历史材料分析题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和理解题目的要求。
明
确题目中所涉及的时间背景和具体内容,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
行分析。
第二步:材料辨析
第三步:材料综合应用
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将历史材料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知识进行对照
和结合,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理解。
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如政治、经济、社会等,分析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四步:论证和分析
根据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综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可以通过列
举事实、提出证据和进行逻辑推理等方式,进行论证和分析。
尽量避免主
观臆断和片面看问题,要善于抓住材料中的本质问题,提出合理的观点和
结论。
第五步:结构清晰和语言准确
在回答答题时,要注意结构的清晰和语言的准确性。
可以采用段落结构,每个段落表达一个主要观点,并使用恰当的历史术语和表达方式。
同时,语言要简练明确,没有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以上是2024年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一般答题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
的是,具体答题方法会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和要求有所调整,因此在作答
时还需要灵活运用。
最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材料,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的深
入理解,并用合理的论证和分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材料分析题类型归纳及答题技巧历史材料分析题是历史中考中的一种主要题型,也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
它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逻辑性严密等特点,成为中学历史考试中最有生命力的题型之一。
因此,受到历史中考命题者极大推崇。
说它综合性强,是由于它既能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如何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既要求学生具备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一定的阅读史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史论结合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见解、感悟的能力,并能反映自己的价值取向。
说它灵活性大,是由于材料题中的材料来源极为广泛,命题者只须设计一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既可以从课本中选取一段文字,一幅图片、表格或示意图,也可以从众多的历史典籍、历史文献、名人论著、统计资料、图表中选择截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远远地摆脱教材。
因此,每一道材料题都可以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设计新问题,充分体现了灵活性大的特点。
说它逻辑性严密,是指材料题的设问层次化。
材料题所引用的几段材料或图文之间,联系紧密,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事实的本质,共同说明一个历史问题,因而在题的设问上层次性强,环环相扣、步步推进,逻辑严密。
正因为材料题具备这样的题型特点,如果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练习不到位或解答时不得要领的话,在考试中将会无所适从、思无头绪、无从下笔、不知所云,成为学生中考得分的“瓶颈”。
笔者以为,解答材料题可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读:带问阅读、审清题意。
读题是解题基础。
任何人做材料题都必须做好这个环节。
当然,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材料难易程度不同,因此读题也因人而异,有人一遍即可,有人须读两遍,也有人就须更加用心地读上三遍或要更加细致的阅读、揣摩。
但在读题的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却基本相同。
(1)阅读一段文字,除了读懂文字的中心内容外,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这往往是我们后面解题的目标或参照物。
(2)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
这两则、三则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
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同时又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3)读题不仅要认真地阅读材料,更要认真地审读设问,有人可以先读设问,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因为这样有目的阅读就如同“有的放矢”了。
实在不行,先读材料有了一个大致梗概、轮廓后,也要认真读设问,再带着问题细读材料,这样才能保持头脑冷静、思维清晰。
(4)阅读时一定要注意文字的出处、注释、出自何人之口,图片、图表、图示则一定要先读标题。
这些内容往往能带给我们一些背景知识、提示,好比行路时看路标一样,不可视而不见。
二、思:建立联系、找准中心。
读完或读懂了材料后,这时就要根据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比如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子,或者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联想大脑中记忆的有关知识信息,找出一些联系,如材料与教材知识有何内在联系,这一段材料究竟与哪一个知识点相联系;材料与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要找出这个中心,有的不同材料虽然各自联系着不同的知识点,但这不同知识点之间可能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这种相似性或相关性即是要找的中心;材料或材料的中心与设问之间又有何内在联系,以及设问之间有哪些联系;材料反映的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外历史之间的一些联系等等。
这一环节所建立的各种联系,找准的中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前一环节阅读的升华,又是后一环节答题的铺垫。
三、答:按问作答、直奔主题。
完成了前面两个环节再进入第三环节就好比稼穑的农夫有了播种和耕耘马上就要收获了。
但笔者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常有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死抠课本。
有的学生作材料题不太读材料及题目就开始翻课本,以为课本是万能的,希图从课本中找到现成语句、段落成为理想答案,有如胶柱鼓瑟!一种是信马由缰、漫天飞舞。
这样的学生做材料题根本不管课本上知识点,材料的中心也把握不准,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却往往不得要领,有的所答非所问,还有的虽与所问有联系,但只是沾沾边而已,不能抓住实质,有如疯子打拳!这两种现象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原因,既有读题环节不到位、思考环节不到位的原因,也有答题没有养成按问作答,直奔主题的习惯。
其实答题必须坚持“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语言精炼准确、逻辑严密,对问题作出准确地说明,严密地论证,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悟,并有意识地反映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掌握了这些步骤及答题技巧,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几类常见的历史材料题型。
通常我们把材料题按材料展示的不同形式分成文字类材料题、图表、图示类材料题,混合类材料题三种主要的类型。
一、文字类材料题传统类型的材料解析题主要是文字类型的材料题。
其文字材料来源广泛(前面已有论述)。
其中尤以文言文和外语翻译文字的阅读理解难度较大。
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相应的背景知识(如地理知识等)。
例:阅读下列材料。
(荆州市2007年历史试题中考)材料一应准添设下列各处,定为通商口岸,以便**本从事商业工业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摘自《马关条约》材料二**本方面痛感**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摘自《中**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回答:(1)与《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马关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2分)(2)在材料二中,中**两国政府达成了哪些主要共识?(2分)(3)回顾中**两国近现代的处交史实,你得到的主要启示是什么?(2分)对于这一道材料题,第一步“读”,首先注意材料一出自《马关条约》,材料二出自《中**联合声明》及时间“1972年9月29**”等说明,结合材料一主要内容:允许**本在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材料二的主要信息:“**本”对“战争”“表示反省”、“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等,这时再阅读设问,就进入第二步“思”,《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各有什么特点?这要结合必要的地理知识;第二问中有“材料二中”字样,明确答案应在材料中归纳;第三问要联系中**关系的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第三步作答:①《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上游地区。
②**本对侵华战争进行了反省;中**决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
③勿忘历史,以史为鉴,热爱和平,开创中**友好关系的新局面;中国与**本都是亚洲强国,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等。
二、图表图示类材料题这一类的材料题的材料包括图片、图表、图示、地图、漫画等内容,形式新颖,信息容量大,综合性强且跳跃性大,因此这也要求学生读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清楚准确地理解材料中反映的各种信息,解读这一类材料时注意要将“标题”与材料结合起来。
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49-1985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亿斤(1)与1949年比较,1957-1985年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2)从农业方针方面分别说明1957、1960、198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3分)(3)材料给我们的主要历史启示是什么?(2分)这一道材料题的材料看似平常,实际上时间跨度大,综合性强。
它以粮食产量这一结果折射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读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懂得该柱状图反映的是粮食产量的变化,再结合时间及设问(1)和(2)了解到1957年、1960年、1985年的粮食产量既要依次比较又要参照1949年的产量来对比。
这时再结合1957年、1960年、1985年这三个时间之前中国农村发生了什么样历史事件,带来了粮食产量的变化。
回答启示时,必须围绕“粮食产量”(即生产的发展)这一中心来谈。
思考到这里就开始答题了。
答:①粮食产量得到增长。
②农业合作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农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适合农业国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三、混合类材料题这一类材料题指材料由图片、图示、地图一类材料与文字材料结合起来。
其读题与思考的方法步骤出用前两类材料题的方法步骤结合起来,大同小异。
在此也就不再举例了。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尚春文科组徐怀海在中考历史题型中,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摒除了过去传统的死记硬背,更将开卷形式充分发挥。
如何把握好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对于中考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正确阅读历史材料是解题的基础。
历史材料解析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
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和观点。
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和掌握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在阅读材料时,要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这样既避免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
如2009 年泸州市中考题中给出这样的设问: (1)据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实现了怎样的转移?(1分)(2)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背景。
(1分)(3)并写出四项基本原则的任一项内容。
(1分)带着设问去阅读材料,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 的开头、结尾以及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一般情况下,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准确找出历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阅读历史材料的过程,也是思考历史史实的过程,从历史材料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相关历史信息,对于正确解题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 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