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1、决定论原则
2、外部刺激与脑内分析器对应原则
3、结构原则
(三)意义
1、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建立的重要自然 科学基础
2、开创了生理学实验分析法的先河。
(四)缺陷
1、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2、没有深入到脑的深部结构
四、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
2、Witte和Marroco(1997):尼古丁均可以减少周围无效提示所多花费的反应时,即增进注意的定位成分功能。而阿托品不能减少无效提示所花费的反应时,但却加快有提示时的注意反应,即增加注意的警觉成分功能。
二、去甲肾上腺素(NA)递质系统
主要来自蓝斑核
3种受体,即α1、α2和β 受体
3、1997年,Witte和Marroco在灵长类动物猴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用可乐亭选择性地损害注意的唤醒机制,而对注意的定向功能无损。
三、多巴胺(DA)递质系统
主要来源于脑干髓质核的细胞团
受体包括D1、D2、D3和D4
实验:Robert在199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前额叶损伤导致其相应的DA系统功能减退,而DA减低可以导致工作记忆的受损。而纹状体DA减低则可以导致注意的转换功能的障碍
三、注意的网络学说
1980年,美国科学院院士Posner
(一)警觉网络
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二)定向网络
定向网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顶叶、中脑的上丘和丘脑。
(三)执行网络
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
第三节 注意的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2、1985年,Gold-Rakic发现大剂量的可乐亭(Clonidine)可以改善猴延迟记忆作业的成绩,但损伤猴的额叶后,可乐亭的这种作用消失;1998年,Coull的研究表明,额叶损伤的患者注意障碍与NAα2受体的拮抗剂一样可以导致注意目标的选择障碍,这两项研究可能说明,NAα2受体可能通过额叶的中介作用,对注意的警觉系统或者注意目标的选择发挥影响;
生理心理学笔记总结

第一章绪论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揭示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一,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这门学科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人类的科学事业正在面临着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智力的产生四大问题的挑战。
这四大问题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智力是如何由物质产生的,正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智力的产生,生理心理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第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
第四,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
第五,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脑立体定位技术●脑损伤法●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可逆损伤: 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改变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
●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基因控制化学物质的合成。
●脑成像技术:定义:通过成像技术记录脑活动的部位和功能变化。
分为结构成像和功能成像。
生理心理学

1.生理心理学是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生理过程,主要揭示人类自身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的科学。
心理学+信息科学+神经科学2.生理心理学研究技术和方法:脑立体定位技术、脑损伤法、刺激法、电记录法、生物化学分析法、分子遗传学法、脑成像技术。
3.电刺激法:用无伤害性的电流刺激脑的特定部位,观察心理行为的变化以确定该脑部位的功能;或者在使用电流刺激脑的某部位时记录其他脑部位的诱发电位等,以推测两个或多个脑区之间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
4.化学刺激法:在脑的局部区域注射神经递质的激动剂等,观察它们对心理行为的影响。
警觉网络--影响注意系统从而改善对目标的动作速度脑内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胆碱、5-羟色胺)5.注意的神经网络定向网络--调整注意焦点到目标区域,并限制对指向区域的信息的输入。
顶叶、中脑的上丘和丘脑执行网络--注意的目标选择并执行。
额叶的部分区域包括扣带回6.注意从其产生的方式上来说是一种定向反射;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敏感化:神经系统中一些特殊细胞对任何刺激都有反应,随着刺激强度增大,更多的细胞参与反应,若某较弱刺激持续作用,相应的神经元放电也7.神经活动过程的双重模型会增加。
习惯化:某刺激重复出现时,参与相应反应的神经细胞就会疲劳;随刺激的每次重复,细胞的反应逐渐减弱。
8.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某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只需要极小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
这种能量刺激形式或种类就是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9.换能作用:感受器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有效刺激转换为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或峰电位。
10.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11.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刺激仍在持续作用,但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
12.三级细胞:光感受细胞(视杆+视锥);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13.外侧膝状体:给光中心和撤光中心通道;XYW通道;左右信息通道;方位敏感性信息通道;空间频率通道;运动方向信息通道;颜色信息通道14.视皮层功能柱:有相同功能特性的皮层细胞,按规则的空间结构排列起来构成柱状。
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客观现实作用于脑产生心理现象。
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生理心理学的性质: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活动形式。
生理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信息科学和神经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研究并揭示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2、近代的主要研究1791年,意大利Galvani提出神经冲动是电的论断。
19世纪30年代,Mvller提出“神经特殊能力”说。
1861年,法国医生Broca,发现患失语症病人大脑损伤区域1870年,Fritsch命名“运动区”17世纪,法国Descartes提出反射概念3、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它在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4)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基本特点(1)脑立体定位技术(在生理心理学研究中,一般都需要正确地找到欲要损毁或研究的脑部位,因而对脑结构特别是深部结构的定位是首要的问题。
脑结构的定位工作通常采用脑立体定位仪进行。
根据已有的脑结构图谱,移动脑立体定位仪上的三维标尺便能有效地确定想要找到的脑部位。
)(2)脑损伤法(脑损伤法包括以下几种:断面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脑损伤法中的断面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都会使神经细胞溃变而无法恢复(故称为不可逆损伤),并且,由于手术出血或继发性的神经组织病变从而引起更广泛的损伤,这就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行为障碍,掩盖由脑局部损伤所引起的特异性障碍;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既不损伤脑细胞,也不容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变性,就能达到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之后,皮层丧失的机能还可恢复(故称为可逆损伤)因此,它们不仅能用来研究皮层机能丧失所引起的行为变化,还可以用来观察追踪皮层机能的逆转过程,即机能丧失到恢复的过程。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一、大脑的基本结构大脑是生理心理学的核心,了解其基本结构对于理解其功能至关重要。
大脑可以分为两个半球,每个半球负责不同的功能。
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层的部分,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语言、记忆和决策。
脑干和下丘脑是大脑的其他重要部分,负责基本生命功能,如呼吸、心跳和体温调节。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原理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连接,传递信息。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行为。
三、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感觉是指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到的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知觉是指我们如何解释和处理这些感觉信息。
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
四、记忆记忆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关键主题。
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指我们暂时存储信息的能力,而长期记忆是指我们长期存储信息的能力。
了解记忆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学习和记忆信息。
五、情绪和动机情绪和动机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情绪是指我们对特定事件的反应,如快乐、悲伤、愤怒和恐惧。
动机是指我们追求特定目标的原因。
了解情绪和动机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感受和行动。
六、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心理障碍是指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
了解心理障碍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七、药物和心理治疗药物和心理治疗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药物可以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心理治疗是一种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了解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治疗心理障碍。
八、跨学科研究生理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与其他学科如神经科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等密切相关。
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一、生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性质1、概念: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它试图以脑内的生理事件来解释心理现象,又称生物心理学、心理生物学或行为神经科学。
2、研究对象:把脑当作心理活动的物质本体来研究脑和心理或脑和行为的关系。
把人的感知、记忆、言语、思维、智力、行为和脑的机能结构之间建立了量的关系。
用标志脑机能结构的解剖、生理、生化的术语来解释心理现象或行为。
3、性质:是心理学与神经科学交叉的一门学科;与生理学、神经解剖学、信息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神经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行为遗传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二、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常规解剖学检查方法:常规组织学方法、组织化学技术2、干预脑功能的手段:手术损伤法、刺激法、脑立体定位技术、脑损毁后的行为评定3、脑功能的电磁记录技术:脑电图、诱发电位、脑磁图4、常用的脑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正电子放射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显影技术✧注:干预脑功能的手段:研究脑功能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脑损毁,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实验切除术(experimental ablation)。
A. 吸出法麻醉动物打开颅骨切开脑膜吸出大脑皮质原理:用神经毒剂或化学阻断剂来干扰脑内蛋白质,核酸或其它一些神经递质的代谢来导致脑机能失调。
✧特异性高、选择性强;永久性的脑损伤,非暂时脑损伤(可逆性脑损伤);D.冷冻法:原理:利用冷冻探头,放在开颅后的硬脑膜下,使温度降至20ºC 时,即可产生大脑皮质局部性短暂功能阻断效应。
拿掉冷冻探头,脑组织温度回升,其功能不仅可以恢复,尚无组织变性的继发性后作用。
✧可逆性脑损伤脑的电活动的获得:直接获得——脑电图间接获得——脑成像技术三、fMRI、ERP的优势及局限性fMRI优势:无损伤,空间分辨率高;局限性:时间分辨率不足。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理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基本命题,以实验研究为基本方法,试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掌握大脑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大脑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情绪、语言等心理过程的生理机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相关的科研文献。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尊重和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的形态和分类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2、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3、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大脑皮层的分区和功能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底神经节的结构和功能(二)感觉与知觉的生理机制1、视觉的生理机制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视觉通路和视觉中枢颜色视觉的理论2、听觉的生理机制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通路和听觉中枢声音定位的机制3、躯体感觉的生理机制皮肤感觉的感受器和传导通路深部感觉的感受器和传导通路4、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神经基础知觉的组织原则(三)学习与记忆的生理机制1、学习与记忆的分类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海马在记忆中的作用新皮层在记忆中的作用神经递质与学习记忆3、学习与记忆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基因表达与学习记忆(四)情绪的生理机制1、情绪的分类和表现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反应2、情绪的神经基础杏仁核在情绪中的作用下丘脑在情绪中的作用前额叶皮层在情绪中的作用3、情绪的神经化学机制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情绪神经肽与情绪(五)语言的生理机制1、语言的神经基础语言中枢的定位语言的单侧化优势2、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语言产生的神经机制语言理解的神经机制(六)意识的生理机制1、意识的概念和特征意识的不同层次意识的主观体验和客观测量2、意识的神经基础大脑皮层的广泛激活与意识丘脑在意识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讲解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
生理心理学——精选推荐

生理心理学第一章生理心理学绪论一、生理心理学概述1、生理心理学基本观点(1)二元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身心是相互分离的,身体由普通物质构成,但心灵不是;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古希腊:柏拉图 17世纪:笛卡尔(2)一元论*世界上的事物有共同的本原,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均由物质和能量组成,心灵是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唯物一元论。
*我们大多相信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通过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可以解释知觉、思维、记忆、行为等(3)还原论是一种方法论,将复杂的研究对象细化为最小单位来探索。
例如:把脑的高级功能还原到细胞、分子水平。
(4)整合论用全局观点来整合还原论取得的微观结果。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试图以脑内的生理学事件来揭示心理现象。
(2)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3)研究任务研究心理活动、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过程中,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机制。
3.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2、生理心理学的神经解剖基础1、神经系统的解剖姿势及方位术语(1)人的解剖姿势:人体直立,面部朝前,双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拇指朝向远离躯体的一侧。
(2)三个平面:*冠状平面:冠状平面也称额状平面,它与正中矢状平面相垂直,把身体或脑子分为前后两部分。
*水平面:水平面也称横切面,它与正中矢状平面及冠状平面皆成直角,把人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矢状平面:矢状平面也称正中平面,它把身体分为对称的左右两半,而与正中平面相平行的任何平面都称为矢状平面,也称为旁矢状平面。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脑膜定义:脑和脊髓周围的保护性鞘结构,包括三层,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缝隙是蛛网膜下腔。
腔内循环着脑脊液。
整个脑悬浮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起保护作用。
*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端脑大脑皮层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前脑基底神经节尾状核、豆状核(苍白球、壳核)、杏仁核、屏状核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隔、前丘脑、乳头体间脑丘脑下丘脑 中脑顶盖上丘四叠体下丘被盖 网状结构脑干后脑后脑小脑 脑桥末脑延脑 *端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的地方,是构成大脑两半球沟回的表层灰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神经解剖学技术 以死脑为材料,研究脑结构以及神经元间的关系。 (一)组织化学法:包括固定(用甲醛液终组织的自身分解)、切片(冰冻或石
**以il1rapl1分子研究为例。 **以il1rapl1分子研究为例。 (二)神经通路追踪法:包括溃变轴突的研究(破坏神经细胞或切断轴突数日后,动物处死
对脑切片用Nauta-Gygax染色观察轴突去向)、氨基酸自体放射摄影术、辣根过氧化酶追踪 对脑切片用Nauta-Gygax染色观察轴突去向)、氨基酸自体放射摄影术、辣根过氧化酶追踪 法。
二、脑损伤法 利用天然或实验的方法,造成动物脑损伤,然后观察其功能障碍,推测脑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包括横断损伤法、吸出操作法、电解损伤法(局部脑通电)、神经化学损伤法、冰冻法、扩 布性阻抑法(脑局部区域电活动抑制)等。
(五)化学通路学说 起源于60年代荧光组织化学和荧光生物化学技术在研究脑内单胺类物质的作用方面的 起源于60年代荧光组织化学和荧光生物化学技术在研究脑内单胺类物质的作用方面的
研究。在经胞神经生物学关于突触间电传导观点的基础上,增添了化学递质传导,提 出了电出了电-化学传导模式。
(六)当代神经科学的崛起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神经免疫技术、单克隆技术、CT、ERP、NMR等技术的兴起,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神经免疫技术、单克隆技术、CT、ERP、NMR等技术的兴起,
(三)经典神经生理学理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的生理学家谢灵顿(CSSherrington)和俄国生理学家巴甫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的生理学家谢灵顿(C Sherrington)和俄国生理学家巴甫
洛(IPPavlov),建立了生理学实验分析法,以反射论为指导,研究了中枢神经系统的 (I Pavlov),建立了生理学实验分析法,以反射论为指导,研究了中枢神经系统的 功能,提出了脑特异性机能系统的理论,其研究成果形成了神经生理学的经典理论 。
二、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 传统观点:受早期方法的限制,认为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生理学之间交 传统观点:
叉的边缘学科。 采用“以方法为中心” 采用“以方法为中心”的研究思路。
2、新的理论:随着新技术的产生,认为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 新的理论:
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采用“以问题为中心” 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思路:广泛采用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 的先进方法,围绕“脑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的先进方法,围绕“脑功能与结构的关系”这一主题,从分子、细胞、脑区或 整个大脑的神经网络的各个层次,开展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研究。
其与脑功能间的制约关系。
5、认知心理生理学(Cognitive psychophysiology)、认知神经心理学 认知心理生理学(Cognitive psychophysiology)、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认知神经生物学(Cognitive neurobiology)分别 neuropsychology)、认知神经生物学(Cognitive neurobiology)分别 以正常人类、损伤病人和高等灵长类或哺乳类动物为主要对象,研究认知过 程的脑机制,是认知神经科学的几个重要研究领域。它们与生理心理学的千 丝万缕关系,构成了当代生理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互联系的功能系统构成:
(一)第一功能系统——动力系统 第一功能系统——动力系统 负责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 (二)第二功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 第二功能系统——信息接受 信息接受、 位于大脑皮层后部,包括枕叶、颞叶和顶叶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接受来自体内、外和各种 刺激,并对其进行加工和存储。 (三)第三功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 第三功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 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 三、模块学说 20世80年代中期,基于对脑皮层功能柱的研究成果,由Fodor提出了模块学说。 20世80年代中期,基于对脑皮层功能柱的研究成果,由Fodor提出了模块学说。
第一章 导论
一.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趋势 二.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三. 脑结构和功能关系的几种假设
第一节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趋势
一、生理心理的研究对象 生理心理学(bi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类或动物的行为、经验和心 生理心理学(bi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类或动物的行为、经验和心 理活动的进化、发育和生理机制的一门学科。主要致力于心理和行为的神经机 制(特别是脑机制)研究。 制(特别是脑机制)研究。
使分子水平的神经科学从单胺类小分子的研究进入到中分子多肤和大分子的受体蛋白 质的研究,从突触前的递质研究推进到突触后的受体和离子通道的研究,从而形成了 当代由多学科相交叉或组成的神经科学。
四、当代主流与发展趋势 1、心理生理学(Psychophysiology): 以人类被试为实验对象,在无损伤性情 心理生理学(Psychophysiology):
经元的电活动。
单个神经元——微电极法 单个神经元——微电极法 整群神经细胞——大电极记录整群神经细胞放电的场电位变化,即脑电图法(EEG) 整群神经细胞——大电极记录整群神经细胞放电的场电位变化,即脑电图法(EEG) 主体从事特定认知任务时——多个脑电信号叠加,即平均诱发电位得到的事件相关电位法 主体从事特定认知任务时——多个脑电信号叠加,即平均诱发电位得到的事件相关电位法
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3、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ogy):以脑器质性损伤的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 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ogy):
采用神经心理测验和认知实验分析技术,对脑功能进行定性与定位的研究。
4、神经行为学(Neuroethology):以动物为材料,研究动物生态行为的规律及 神经行为学(Neuroethology):
(四)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 起源于1922年厄兰格(JErlanger)和加塞(H GaSSer)将阴极射线示波器应用于神经 起源于1922年厄兰格(JErlanger)和加塞(HSGaSSer)将阴极射线示波器应用于神经 生理学研究。主要利用核团电极、细胞内、外电极刺激法记录神经细胞的电活动,研 究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电传导关系,在脑特异性机能系统观点基础上,增添了对 网状非特异系统的认识。
纪中叶拉施里(Lashley)将其完善后提出了脑等势学说,提出均势活动原理和总体活动原 纪中叶拉施里(Lashley)将其完善后提出了脑等势学说,提出均势活动原理和总体活动原 理。
二、功能系统学说 Luria对脑损伤患者研究后,认为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功能系统,提出了脑由3个相互独立又 Luria对脑损伤患者研究后,认为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功能系统,提出了脑由3
生理心理学
Physiopsychology
主讲:高晓彩 主讲 高晓彩 教授
第 一 章: 导论 第 二 章: 神经细胞和神经冲动 第 三 章: 体内的信息交流 第 四 章: 心理活动的神经形态学基础 第 五 章: 视觉的生理机制 第 六 章: 非视觉感觉系统 第 七 章: 运动和意志行为 第 八 章: 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第 九章: 注意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第 十 章: 情绪的生理心理学 第十一章: 学习神经生物学机制 第十二章:记忆的生理心理学机制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言语与思维的脑机制 第十四章 人格的生理心理学
三、脑研究的历史回顾
以技术方法的发展为导向,人类对心、脑关系的认识,大体分为6个相对的历史时期,提出了6种 以技术方法的发展为导向,人类对心、脑关系的认识,大体分为6个相对的历史时期,提出了6 主要的理论:
(一)自然哲学理论: 自然哲学理论:
从自然哲学的角度,即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角度,试图对心、脑关系进行解释。虽受当时自然科学 不发达的限制,理论比较肤浅,但反映了生理心理学理论的萌芽。 中国哲学:公元前三世纪在中国古代医书中就明确记载: 中国哲学:公元前三世纪在中国古代医书中就明确记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 也”。 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公元前七世纪前后,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主要代表,提出了心、脑的表层关系。如德漠 克利特(A.DemocrituS)把心理活动与呼吸功能加以类比,提出精灵原子的假说;莱布尼兹(SLeib克利特(A.DemocrituS)把心理活动与呼吸功能加以类比,提出精灵原子的假说;莱布尼兹(SLeibniZ)提出心身平行论;笛卡尔(R.Descare)提出了心身交互论。 niZ)提出心身平行论;笛卡尔(R.Descare)提出了心身交互论。
包括行为的量化和行为性质的观察与分析。 **以大鼠主动回避训练为例 **以大鼠主动回避训练为例
第三节 脑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几种假设
一、定位学说与整体学说的对立 与脑机能定位学说相对立,19世纪中叶弗洛伦斯(Flourens)提出了脑功能整体观点。20世 与脑机能定位学说相对立,19世纪中叶弗洛伦斯(Flourens)提出了脑功能整体观点。20世
三、刺激法 在不损伤人或动物脑的情况下,研究大脑在受到刺激时的功能改变。包括电刺激法(用无伤
害性电流刺激脑的特定部位,观察心理行为的变化或记录其他脑部位的诱发电位)、化学刺 激法(脑局部注射神经递质等激动剂)。
四、电记录法 将生物细胞活动时伴随的微弱电流放大后,输入阴极射线示波器或各种记录仪,研究大脑神 将生物细胞活动时伴随的微弱电流放大后,输入阴极射线示波器或各种记录仪,研究大脑神
(二)脑机能定位理论: 脑机能定位理论:
是19世纪乃至本世纪前20年脑研究工作的主流及一般观点,认为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由不同脑中 19世纪乃至本世纪前20年脑研究工作的主流及一般观点,认为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由不同脑中 枢(或脑机能区)所控制。其实质是从器官水平上研究心脑关系。 主要源于19世纪中叶生理学的 主要源于19世纪中叶生理学的 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