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常见蛇类分科、毒性及地区分布概况

合集下载

我国南方最常见的五种‘毒蛇’,以五步蛇为首最毒,剧毒无比

我国南方最常见的五种‘毒蛇’,以五步蛇为首最毒,剧毒无比

我国南方最常见的五种‘毒蛇’,以五步蛇为首最毒,剧毒无比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毒蛇有蝮蛇、眼镜蛇、五步倒、竹叶青、菜花蛇等,相信很多在农村的伙伴都见过蛇吧,当大家去野外玩,或者干农活时要特别注意,主要出现在夏天和秋天两季比较多1、眼镜蛇,上颌骨较短,前端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

在我国,眼镜蛇主要分布在南方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2、竹叶青,多于阴雨天活动,晴天的傍晚亦可见到,常吊挂或缠在树枝上,以蛙、蜥蜴、鸟和小哺乳类等动物为食,具攻击性,有毒。

3、菜花蛇,体大凶猛,且无毒,食谱广泛,野外捕食鼠、鸟、鸟蛋及其他小型动物。

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

4、五步蛇,夏季喜欢在山坞的水沟一带活动,对生境条件的要求是阴凉通风有树有水,也在茶园、农田、柴堆内活动,能上树,也能进入人房。

5:蝮蛇,常栖于平原、丘陵、低山区或田野溪沟有乱石堆下、草丛、水沟、坟堆、灌木丛及田野中。

弯曲成盘状或波状。

防止被蛇咬伤的方法:1、大家在户外进入草丛或是树林时,应该穿高帮鞋、长袖衣、长裤,尽量不要把皮肤裸露在外,同时使用长棍子不断打击地面、草丛、树干,以吓跑蛇,而不是用大声说话来进行驱赶。

2、早晨和傍晚是蛇经常出没的时间,阴暗潮湿、人迹罕至、草丛茂盛以及鼠类较多的地方最易出现蛇,大家在这些时间和地段要多留个心眼。

3、蛇最怕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大家如果发现有蛇出没,可以用酒精、烟雾、雄黄、硫磺等进行驱赶。

4、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

(除眼睛蛇外)所以如果遇到蛇,它如果没有主动攻击你,千万不要惊扰它,最好的方式就是逃离现场。

慢慢移动离开即可。

蛇变向的速度没有人快,当遇到蛇追赶时,要忽左忽右地跑s形路线躲避。

被蛇咬后怎么自救1. 当我们被蛇咬后,不要惊慌,第一步,找一根布条,或者在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条,2. 把布条绑在伤口上面20公分左右,一定要绑紧,只要做的目的是防止血液流通。

我国蛇类最多的省份,盘点云南省境内那些有名的有毒蛇类

我国蛇类最多的省份,盘点云南省境内那些有名的有毒蛇类

我国蛇类最多的省份,盘点云南省境内那些有名的有毒蛇类我国蛇类最多的省份,盘点云南省境内那些有名的有毒蛇类原创2021-07-14 20:31·不爱吃鱼的狸花猫蛇类是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系统中的重要爬行动物。

近代以来,随着研究手段的逐渐丰富,科研经费的投入,对于这一物种的研究热点迭起,广泛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新的物种也逐渐被发现,使得蛇目的家族也不断的扩大。

我国的蛇类品种占世界不到10%,其中50多种有毒蛇类。

由于蛇类独特的物种特点和对食物来源的丰富程度,使得它们的分布区域越来越以山地,森林区域为主。

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城市的周边蛇类已不多。

我国的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之上,属于山地高原地形,丘陵,山地面积较多,加上降水量丰富,水系众多,造成了其独特的山脉林地,森林覆盖面积大。

同样这里也是动植物的天堂,尤其爬行动物丰富程度也非常高。

云南境内的蛇类资源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境内不到300种的蛇类,云南省内就有110种之多,是我国唯二的两个超过100种蛇类的省份之一,另外一个是广西省。

虽然云南省内的蛇类种类多,但有毒蛇类占比比较少,只有27种,可见大多数都属于无毒蛇类。

下面盘点云南省内最常见的那些有毒蛇类。

云南竹叶青竹叶青蛇属是蝰科下的一个分支,它们和原矛头蝮属是近亲,所以都有同样的三角形头部,不用多说,属于剧毒蛇类。

云南竹叶青属于高原蛇类,分布于海拔1000多米的山地,模式标本命名于云南腾冲。

它们盘踞在树枝上,和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不轻易被发现,名副其实的冷血杀手。

山烙铁头蛇为蝰科烙铁头属的爬行动物。

淡褐色的花纹蛇身,三角形的头部,由于是地栖蛇类,山地环境交相辉映的体色,它们善于伏击猎物,栖息于海拔300多米到2000多米的山区中,国外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

也是我国的三有保护物种。

眼镜王蛇不用说,此种蛇类知名度很高,在我国国内别名也叫过山峰,体型庞大,性格暴躁,令人恐惧的蛇身,以其他蛇类为食,有毒无毒都吃,对大部分的有毒蛇类的蛇毒都具有免疫能力。

农村十大毒蛇

农村十大毒蛇

农村十大毒蛇毒蛇是广大农村地区常见的危险动物之一。

它们具有剧毒,并且可能对人类和家畜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在农村地区,了解毒蛇的种类和特征对于人们的生活安全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农村地区最常见的十种毒蛇,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1. 五步蛇五步蛇,又称眼镜蛇,是农村地区相当常见的毒蛇之一。

它的特征是身体黑色,有一道白色或黄色的颈纹,以及具有扁平的蛇头。

五步蛇的毒液可导致出血,并在严重情况下导致瘫痪或死亡。

2. 红头蛇红头蛇是中国最常见的毒蛇之一,也常见于农村地区。

它的特征是头部呈红色,身体呈黑色,并且体长一般不超过1米。

红头蛇的毒液主要影响人体的血液凝固和呼吸系统,如果被咬伤,需要及时就医。

3. 华南竹叶青华南竹叶青是一种常见的绿色毒蛇,体长通常在1.2米左右。

它广泛分布于国内的农村地区,低山丘陵和竹林中。

华南竹叶青的毒液含有多种神经毒素,会导致神经麻痹,甚至呼吸衰竭。

泰山蝮又称五步蛇,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毒蛇,也是农村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

它的体型较小,长约50-70厘米,背部呈暗绿色,腹部为黄白色。

泰山蝮的毒液可导致出血,破坏红细胞和血管。

5. 金环蝮金环蝮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的毒蛇,分布于南方的农村地区。

它的特征是身体灰褐色或黄褐色,有明显的黑色环纹。

金环蝮的毒液主要作用于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可能导致溶血、腹痛和呕吐等症状。

6. 鳞腹蝰鳞腹蝰是一种不算常见但具有较强毒性的毒蛇。

它的身体呈浅灰色或橙褐色,腹部具有特殊的鳞片纹理。

鳞腹蝰的毒液含有强烈的神经毒素,可能引起呼吸麻痹和心血管衰竭。

7. 青竹叶蝮青竹叶蝮是一种常见于农村地区的毒蛇,它的身体呈灰绿色,背部具有明显的黑色斑点。

青竹叶蝮的毒液会导致溶血和瘫痪等症状,被咬伤后需要及时就医。

8. 斑头蝮斑头蝮是一种身体颜色鲜艳、毒性较强的毒蛇。

它的特征是头部有一条明显的宽黑鳞带,身体呈明亮的绿色或黄绿色。

斑头蝮的毒液含有强烈的神经毒素,被咬伤后可能导致神经精神症状和心血管系统问题。

蛇的危害是防控措施

蛇的危害是防控措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生态位竞争
传播疾病
蛇类可能携带并传播疾病,如莱姆病 、钩端螺旋体病等,对人类和动物群 体健康构成威胁。
蛇类与其他动物竞争食物和栖息地, 影响生态平衡。
03
防控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 报纸、宣传栏等,向公众普及蛇 类危害和防范知识,提高公众的
防范意识。
04
防治技术手段
物理防治技术
捕蛇器
使用各种捕蛇工具,如夹子、叉 子等,捕捉蛇类。
诱捕器
利用食物或气味引诱蛇类进入陷 阱,然后捕捉。
化学防治技术
使用毒药
通过喷洒或投放毒药,使蛇类中毒死 亡。
驱蛇剂
使用驱蛇剂喷洒到地面或物体表面, 使蛇类远离。
生物防治技术
保护天敌
保护蛇类的天敌,如猫头鹰、蛇雕等,通过增加天敌数量来 控制蛇类数量。
社会参与度提高
加强了公众对蛇类危害的认识,提高了社会对防控工作的关注度 和参与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类活动的增加,蛇类数量可能会逐渐增多,疫情爆发的 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挑战分析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力度,提高防控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蛇类危害的挑战。
无害化处理。
规范养殖
加强对蛇类养殖场的监管,规范 养殖行为,防止养殖蛇类逃逸或
造成其他危害。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蛇类危害事件
监测预警
加强对蛇类活动区域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 预测蛇类危害事件。
快速响应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生蛇类危害事件,能 够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处置。

盘点那些中国境内的部分毒蛇,野外遇到千万要小心

盘点那些中国境内的部分毒蛇,野外遇到千万要小心

盘点那些中国境内的部分毒蛇,野外遇到千万要小心原创2022-04-30 01:27全球的蛇类大概有3000多种,有些有毒,有些无毒。

中国境内的毒蛇也不少,不少人员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或者野外探险的时候可能都会遇到,当遇到以下蛇类,一定要千万注意。

最好避而远之,如果不慎被咬,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治疗,处理不当很可能对自己的生命构成威胁。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盘点中国境内的部分毒蛇。

一、尖吻蝮尖吻蝮俗称五步蛇尖吻蝮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的单型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除了中国台湾一带,重庆直辖市,湖北、安徽以下省份以南一带都广泛分布。

因各地的叫法不一样,又被俗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百花蛇、中华蝮等等。

尖吻蝮的毒性虽然不及眼镜王蛇,但排毒量比较大,要大于眼镜蛇,如果发现最好避而远之,这种蛇类没有受到威胁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

如果不慎被咬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处理伤口及时就医,注射抗蛇毒血清,被这种蛇类咬到医治不及时轻则皮肤大面积溃烂,重则面临死亡。

二、眼镜王蛇眼睛王蛇眼镜王蛇也是剧毒蛇类的一种,虽然它和眼镜蛇叫法上看似差不多,但属性并不一样,是单独的眼镜王蛇属。

这种蛇类体型比较大,据资料记载最大体长可达6米,成年蛇体长一般也可达1.5-4米,它们通常以其他蛇类为食,因为体型巨大,又被一部分人俗称“过山峰”,在我国南方一带也有大面积分布,通常山林地带比较常见。

遇到这种蛇千万不要想着招惹,记住要避而远之,它们攻击性很强,一旦当它感受到威胁甚至可能会主动攻击人类!其毒性会比上面提到的尖吻蝮更高,且毒量更大。

毒液带有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成年眼睛王蛇的毒液量能轻松毒死一头大象,毒液对人体器官威胁更是可想而知。

三、眼镜蛇眼镜蛇眼镜蛇也是中国巨毒蛇类中的一种,主要也分布于浙江安徽一带以南的省份,尤其以湖南永州一带居多。

在唐代,柳宗元就有著有《捕蛇者说》,在国内可谓远近闻名,蛇毒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

虽然眼镜蛇的体型上不如眼镜王蛇,但它的毒液携带的神经毒素也完全不可小觑。

中国主要蛇类

中国主要蛇类

中国主要蛇类(加粗字体表示毒蛇)【盲蛇亚目(共3科)】【盲蛇科】中国共有4种。

钩盲蛇,俗称入耳蛇。

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体型最小的蛇类,一般身长15厘米左右,以蚂蚁和白蚁为食。

【原蛇(蟒蛇)亚目】【蟒科蟒属】中国共有1种。

缅甸蟒,又叫蚺蛇、南蛇。

主要分布于南方边陲,体型最大的蛇类,一般身长5米左右。

【蚺科沙蟒属】中国共有2种(东方沙蟒,俗称土棍子;红沙蟒),仅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

小型蟒蛇,体长1米左右,许多分类学家把红沙蟒和东方沙蟒作为一个种。

【新蛇亚目】【瘰鳞(疣鳞)蛇科】小瘰鳞蛇,俗称沙皮蛇。

中国仅1种,分布于华南一带。

一般身长小于1米。

【闪鳞蛇科】闪鳞蛇,中国共有2种(闪鳞蛇;海南闪鳞蛇),主要分布于滇南;华南、江西、福建一带。

一般身长小于1米。

【针尾蛇科】红尾筒蛇,中国仅1种,分布于福建、海南、香港一带。

体长43厘米左右,尾部短(1厘米)、扁平。

【以下为新蛇亚目游蛇科】脊蛇,中国共有8种,主要分布于南方大部及陕西、甘肃一带。

因种类不同体长30-80厘米不等。

腹链蛇,中国共有18种,分布于南方大部。

体长一般不到1米。

白眶蛇,中国仅1种,仅分布于福建、广西、海南一带。

体长不到1米。

滇西蛇,仅分布于中国云南陇川、腾冲一带海拔800-1400米的地区。

体长1米以上。

珠光蛇,中国仅分布于西藏墨脱南部浅山区。

体长31-41厘米。

林蛇,中国共有4种,主要分布于南方。

毒液不致命,颜色各异(包括绿色);体型较大,通常在1.2米以上。

两头蛇,中国共有3种(尖尾、钝尾、云南两头蛇),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西南。

体长不超过50厘米(图为钝尾两头蛇)。

(美丽)金花蛇,又名飞蛇。

中国仅1种,分布于华南及东南大部和贵州一带。

体长1-1.4米,毒液不致命,是我国少见的轻毒性后沟牙毒蛇。

花脊游蛇,中国仅分布于新疆天山南北。

体长1米左右,分布于中亚和西亚。

黄脊游蛇,中国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及江苏。

体长1米不到。

毒蛇有哪些

毒蛇有哪些

毒蛇有哪些1.眼镜蛇科ELAPIDAE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金环蛇(Bungarus 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

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1.2-1.5 米。

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

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

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

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

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Naja naja 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1/3 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

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

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 naja 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

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

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生活于平原至海拔1000 米的山区。

2.海蛇科HYDROPHIDAE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

中国十大毒蛇

中国十大毒蛇

中国十大毒蛇总录:银环蛇、眼镜王蛇、舟山眼镜蛇、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白眉蝮、灰蓝扁尾海蛇、圆斑蝰、金环蛇和尖吻蝮。

1:银环蛇: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

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

分布区域:中国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和台湾,以及缅甸、老挝。

银环蛇具有α-、β-bungarotoxin两种神经毒素,患者被咬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想睡。

轻微中毒时身体局部产生麻痹现象,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位置,则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致使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呼吸麻痹,作用时间约40分钟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

在抗蛇毒血清应用以前,银环蛇咬伤死亡率极高,可以用神经性抗毒蛇血清治疗,但仍十分危险。

银环蛇咬伤诊断要点:伤口微痒或麻木。

牙痕呈“品”字形,针尖样大小,有撕裂伤。

局部无红肿疼痛(仅咬时有轻微痛)。

重者咽部异物感或身嘶、失声。

重者全肌肉疼痛,动则加剧。

主要症状:伤时稍有疼痛,伤口可出血少许,伤后10分钟左右,伤周有蚊咬样感觉,或微痒,并有麻木感,可向心端蔓延。

局部不红不肿或微肿。

早期,患者无明显全身症状,一般伤后1-4小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一旦出现,则发展迅速,病势凶猛,很快进入昏迷危症。

开始时先有头昏眼花、畏光、胸闷气促、四肢乏力、咽喉不适。

急救措施: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被毒蛇咬伤后,不要惊慌失措,奔跑走动,这样会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扩散。

伤者应立即坐下或卧下,自行或呼唤别人来帮助,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端,如果手指被咬伤可绑扎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伤可绑扎肘关节上;脚趾被咬伤可绑扎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伤可绑扎膝关节下;大腿被咬伤可绑扎大腿根部。

绑扎的目的仅在于阻断毒液经静脉和淋巴回流入心,而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与止血的目的不同。

故绑扎无需过紧,它的松紧度掌握在能够使被绑扎的下部肢体动脉搏动稍微减弱为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闪鳞蛇

海南、广西、浙江
青环海蛇(斑海蛇)

南方沿海各省近海
海蛇科
细腹鳞海蛇

10
16
南方沿海各省近海
长吻海蛇

南方沿海各省近海
海蝰

福建、广东、广西近海
蝰科
①蝰亚科
②蝮亚科
尖吻蝮(五步蛇)

5
26
华中、华南、华东、台湾,系我国特产
蝮蛇(草上飞)

除西藏、海南、广西外,全国各地都有
竹叶青

甘肃、四川贵州、安徽、江西等省

云南省、海南省
翠青蛇(青竹蛇)

南方各省
钝尾两头蛇

南方各省
水游蛇(水赤链)

南方各省
山溪后棱蛇

南方各省
绞花林蛇

江南各省、西藏、云南
紫沙蛇

江南各省、西藏、云南
繁花林蛇

江南各省、云南、贵州、江西、浙江
花条蛇

宁夏、甘肃、新疆
金花蛇

福建、广东
绿疲蛇

广东、广西、福建、西藏、云南、贵州
中国水蛇
福建
广东
贵州
海南
台湾
种类
92
85
83
78
77
67
57
省(区)份
浙江
四川
江西
安徽
湖南
西藏
甘肃
种类
56
55
54
41
39
31
29
省(区)份
陕西
江苏
湖北
河南
辽宁
吉林
山东
种类
26
26
25
22
16
12
12
省(区)份
河北
山西
黑龙江
新疆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种类
11
11
10
10
9
3
2
表2我国常见蛇类分科、毒性及地区分布概况
科别
常见种类数量或品名
毒性判断
属种
种类
主要分布地区(省)


盲目蛇
3种

1
3
华南各省(区)及台湾
蟒蛇科
金花蟒(黑尾蟒)

1
1
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沙蟒

1
1
宁夏、甘肃、新疆
游蛇科
火赤链(赤蛇)

36
157
南北方广大地区
黑眉锦蛇

南、北各省
颈棱蛇

南方各省
过树蛇

长江南北沿线省份(除湖南)和南方各省
铅色水蛇

南方各省、云南、江苏、浙江
瘰鳞蛇科
瘰鳞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1
海南岛三亚沿海
眼镜蛇科
眼镜蛇

4
12
江南、云南部分省(地区)
眼睛王蛇

江南部分省(区)、云南、贵州
金环蛇

云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
、湖南、海南
福建丽纹蛇

江南地带、云南、贵州
闪鳞蛇科
闪鳞蛇

1
2
广东、广西
白唇竹叶青

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
烙铁头

甘肃、四川、贵州、安徽,江南各省
菜花烙铁头

湖南、河南、山西、甘肃,西南各省
山烙铁头

浙江、江南,西南各省
蝰蛇

福建、台湾
、广东、广西
白头蝰

浙江、江西、福建、广西,西南各省
极北蝰

吉林、新疆
草原蝰

新疆
表3我国蛇类分布统计表
省(区)份
云南
广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