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课堂化教学》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课堂化教学

授课人:上海市劳动教养收容所潘阳授课流程:

教学过程

一、引导进入主题——(6分钟)

(授课步骤)

1、(开课引入)什么是传统文化?

2、提出问题: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什么,大家认为什么是传统文化。

3、通过问题引入主课内容。

二、授课内容——(79分钟)

第一部分:传统文化的定义及作用(24分钟)

(开场4分钟)

教师: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在中华汉字和史书典籍。汉字整洁优美,字形多样,铿锵圆润,故中国书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者中华文化;中国从汉代开始就设立了史官,说明历代皇室对历史的重视,中国历史之长、纪录至今这些是外国怎么都比不上的,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得益于其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独特性:中国的传统书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如四大名著、资治通鉴等,其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塑造了一个礼仪之邦的形象,让炎黄子孙得以二世、三世至万世延续下去,中国的戏曲国画也是匠心独具,如京剧、豫剧、越剧、山水画、宫廷画等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以其整体性、实用性在明清之前走在世界最前沿。区域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千差万别,由于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各地相互借鉴、相互容纳,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的文化。民族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如雕刻建筑艺术、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二)传统文化的作用

有人类学家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传统文化是保存先人的成就,并使后代适应社会的一种既定存在形态;若没有传统文化,现代人绝不会比类人猿更高明。因为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最多只能使我们在生理构造方面比类人猿更精细一些,只有传统文化的世代承袭才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讲,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不可能没有意义,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理性工具。特别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们要建立一种“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民族的,不是来自于希腊,不是来自美国,不是来自于任何其他国家,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一种真正属于中国的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是构成中国文化的特质,没有这种文化的继承,则无法保持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延续性,则将失去民族的独立性。

传统文化教育对管理对象的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是可以学习和领会古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许多知识和礼节,在细微之处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修养。如《论语·学而》中云:“礼之用,和为贵。”一语道出了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精义,即“以和为贵”的思想。再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也是儒家特别重视的人性修养就是做人应当时刻反省自我,对人要有诚意,同时也应该恪守信用。儒家思想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这些哲理在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学习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无疑会对管理对象重塑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二是有助于增强智慧与能力。比如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善于吸收各种不同流

派的思想学说,以丰富和发展自己,这被称之为“会通”之学。《易传》中“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说的就是会通之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今天的我们在学习各种文化的时候应该汲取的智慧,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还要扩大视野。学习越多,历史底蕴就会越深厚,犯错误特别是重犯错误的概率也就越小,解决问题的智慧、办法也就越多,面对挑战时也会更沉着,更有信心。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百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应对各种复杂的事情,便会多一些从容,多一些理性。失去这些环节,也将会丧失解决现实生存困境的智慧、能力和方法。三是提高管理对象的道德水平。中国传统文化中尚德、尚德育、尚德风的传统,使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居于显著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中国的远古圣王,都被描述为道德的典范。如尧是“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尚书·尧典》)舜是“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舜典》)。正因为如此,尧舜简直成了德者的代名词。在中国道德史上,《尚书·皋陶谟》把人的品德概括为九项,即“九德”

宽而粟、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孔子建构起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以仁、义、勇为三达德。孟子以仁、义、礼、智作为四基德或母德,然后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则提出所谓“四维七体”。“四维”是礼、义、廉、耻,“七体”为教悌慈惠、恭敬患信、中正比宜、整齐樽诎、纤吝省用、敦蠓纯固、和协辑睦。所有这些关于道德的论述都成为当前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源头活水。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强调群体意识与团结和谐的人际观以及修己安人的思想等形成了一整套教人如何做人的观念和规范。它尤其强调个人的“内省”和“慎独”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

道德功能和自觉性。因此,中国古代贤哲即使对自然界的新颖见解,结果总是要导向对人心的启迪,落脚以告诉人们某种社会与人生的哲理。而儒家的伦理哲学中则更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儒家修身理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同时它也是历史的产物,其道德伦理观念、为人处世哲学等虽带有封建色彩,但以儒家为主体所形成的所有传统文化中的这些道德修养的精义,对于重新塑造管理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二部分:课堂化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30分钟)

一、课堂化教学方法

怎样上好一堂课,是每个教师时刻挂在心上的一个问题。讲好一堂课,不仅能使管理对象获得新知识,更能使他们在重做新人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因此每位民警教师都必须把“怎样上好一堂课”这个问题,时刻挂在心上。

要讲好一堂课必须在“精”字上狠下功夫,这是最重要的前提。

如何讲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的内容,“整体上”――就是对这门课的全部理论内容都要有全面的、深入的、透彻的理解,对这门学科所涉及的主要能力要求都能够全面、熟练、牢固地掌握,才能保证每一堂课的整体效果。

1、“如何讲好一堂课”应弄清如下五个问题:

(1)本次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重要结论)

(2)对本次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4)本次课与前次课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是什么?

(5)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将通过怎样的教学步骤教给学生(主要是教学方法)?

2、“如何讲好一堂课”的基本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