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 多媒体教学-第八章 环境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一、环境质量评价的概要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是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描述、评价和预测。

一般应包括对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环境效应三部分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2.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掌握和比较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寻找污染治理重点;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规划及环境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测和评价拟建的工业或其他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环境影响评价。

3.环境质量评价的种类(1)按评价因素分为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和综合环境质量评价。

(2)按评价时间可以分为回顾性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3)按评价的区域可分为局部的、区域的、流域的以及全球等评价。

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性环境质量评价一般应包括对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环境效应三部分的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1.污染源的调查评价为了弄清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和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以此作为该区域环境治理的重点对象。

污染源评价首先应调查和实地监测污染源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和绝对数量。

在摸清各污染源排放各种污染物的数量后,通过数学计算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并确定该区域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1)对单一污染物的评价采用污染物排放的相对含量(排放浓度)、绝对含量(排放体积和质量)、超标率(超过排放标准率)、超标倍数、检出率;标准差等来评价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强度。

(2)污染源综合评价一般采用等标污染负荷其物理概念是把某种污染物i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

用以评价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P i为等标污染负荷;m i为污染物的排放量(kg/d);C i为i污染物排放标准(mg/L或mg/m3)。

某工厂几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即为该厂的总等标污染负荷。

环境工程概论第八章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1

环境工程概论第八章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1

一般选 用10项 左右
三、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 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 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第八章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8.1 环境质量管理概述 8.2 环境质量评价 8.3 环境监测
8.1 环境质量管理概述
一、环境质量的概念
环境质量是表示环境本质属性的一个概念,是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 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即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单元内环境要素的 好坏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程度。
环境质量
这期间通过明确评价单位的资质规定、整顿评价队伍等行动提高了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依据各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定。中国的环境影响 评价主体可以是学术研究机构、工程、规划和环境咨询机构等等,但必 须获得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行政机构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 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 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规范建设阶段(1979~1989年)
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行政规章逐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范 围、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 ➢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1998年)
这期间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 影响后评估等工作。 ➢提高阶段(1999~)
③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环境质量评PPT学习教案

环境质量评PPT学习教案
第24页/共70页
2、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和分类
(1)分级 如地面水环境质量分为五类: 一类标准 源头水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二类标准 集中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
产卵场; 三类标准 集中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
产卵场、游泳区; 四类标准 一般工业用水区、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五类标准 农业用水区和一般景观用水区域。
第22页/共70页
二、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和依据
(1)制定原则
保证人群的身体健康,使人群不因环境质量的变化受到损害; 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不受破坏; 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 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2)依据
环境基准值为依据; 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环境保护法作为法律依据。
例题
实例
1995年洛阳地下水监测资料 单位( pH值除外):mg/L
第14页/共70页
2、专家评价法
(1)专家评价法概念
专家评价法是将专家们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组织 环境领域或多个领域的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 和经验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
(2)特点:
可对难以量化的因素,如社会政治因素、美学因素 等给予考虑和评估,有时在没有充分资料情况下, 作出定性和定量的估计。
第28页/共70页
3、部分其他环境标推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 ; 《辐射防护规定》(GB 8703—88) ;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 ;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l2523—90) ; 《城市区城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 ; 《土壤环境质量标淮》(GBl5618—95) 。
第27页/共70页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某一特定环境或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环境各项指标的分析和评估,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情况,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不同环境要素进行评价,也可以对不同环境区域的质量进行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对环境的观察、调查和分析,评估环境质量的好坏程度。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对环境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出具体的数值,来评估环境的质量。

定量评价更加科学准确,但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实验,成本较高。

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环境指标的选择、数据收集与处理、评价方法的确定和评价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在环境指标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环境的种类和特征,以及评价的目的和用途。

在数据收集与处理上,需要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价方法的确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如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则是根据评价数据得出的结论,提供给决策者参考。

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在于能够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的情况,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评价结果可以提供给政府和相关部门,为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以提供给公众,增强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和参与,形成积极的环保氛围。

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指标、水环境指标和土壤环境指标。

大气环境指标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气候指标、能见度等;水环境指标包括水质、水量、水功能区等;土壤环境指标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环境质量的情况。

环境质量评价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数据的可靠性是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基础,需要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测量方法准确、数据处理方法合理。

数据的有效性则是保证评价结果有实际意义的前提,需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方法。

6-环境科学概论-环境质量评价

6-环境科学概论-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1. 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
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 素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变化的特征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Pij

Cij C0i
Qij

Nij Qij
式中: Pij —第 j 个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等标
污染负荷,有量纲;
Cij —该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0i —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Qij —第j 个污染源中含第 i 种污染物的介
质的排放量,有量纲。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2.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对比评价 是对环境的优劣所进行的一种定量描述。即按照 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 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划分依据
时间 环境要素
对溶解氧和pH值而言, 其单项水质参数具有不同 的定义式.
I DO

Os Os
CDO SDO
对于 CDO SDO
I DO
10 9 CDO S DO
对于 CDO SDO
7.0 pH I pH 7.0 pH d
对于
pH 7.0
pH 7.0 I pH pH u 7.0

现代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监测与评价PPT学习教案

现代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监测与评价PPT学习教案
第4页/共20页
➢ 环境要素观测 大气: 气象——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湿度 天气——云、雾、雨 地形、地物 地表水:河宽、河深、流速、流量、流向 沿岸地形 土壤、底质
➢ 分析方法 ——原则上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的标准方法 ——高含量污染物用容量法,低含量的采用仪器分析方法 ——多组分测定选用兼有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阴离子(F—、Cl—、NO3—、SO4—)选择离子色谱, 有机物选择气相(液相)色谱 ——经常性监督监测尽量采用连续性自动监测仪
大气采样:考虑气象条件变化特征 在污染物出现高、中、低浓度时段分别取样 日均浓度测定每隔2—4小时取1次样 一般每日采样不小于3次,夜(大气稳定)、中午(不 稳定)、早晨或黄昏(中等稳定) 年均浓度测定每月1次,每次3—5天
地表水采样: 年际监测常在丰水期(必须)、平水期、枯水期(必 须)每期2次
污染源下游断面等间隔连续采样,取混合样 日变化大的断面等间隔连续采样,取混合样,7—14天 PH、DO、细菌总数单独取样,取各次平均值
第14页/共20页
评价程序
➢ 管理程序
可研
发展计划 项目建议书 立项
委托 环评大纲
工程实施
环评 审查、审批 环评报告书 审查、审批
第15页/共20页
➢ 工作程序
收集政策法规 初步工程分析 准备阶段 现状调查 筛选重点 确定评价等级 编制大纲 详细工程分析 现状监测调查 工作阶段 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
➢采样的质量控制:采样点、时段的审查 采样器校正 吸收技术及吸收剂检查 采样方法和标号确定
第6页/共20页
➢ 样品运输、贮存的质量控制:防流失 防污染 温度
保存时间 ➢ 分析质量控制:方法
仪器、试剂 标准 操作

环境质量评价ppt

环境质量评价ppt
未来将加强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管理的结合,实现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推动环境质量的 持续改善。
推进综合性环境质量评价
未来将推进综合性环境质量评价,实现对环境整体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全面、系统、科学的 评价,更好地服务环境管理和决策。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空气质量评价
通过对比不同城市和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和PM2.5浓度,发现A城市和B城市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C城市和D城市的空气质 量相对较好,结论是空气质量与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结构有较大关系。
推动绿色发展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需要推动绿 色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优化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排放。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需要加强 公众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 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全 民参与环保事业。
THANK YOU.
01
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环境质量评…
目前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不统一,导致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和可
操作性不强,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02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管理脱节
目前环境质量评价往往只停留在评价本身,没有与环境管理、环境决
策等环节有效衔接,导致评价结果无法得到充分应用。
03
缺乏综合性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质量监测
通过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质、PH值等指标进行监测,收集相关数据。
评价方法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单因素评价、综合评价和生态评价等,通过评价结果,可 以判断土壤的质量状况和环境风险。
噪音污染评价
噪音污染监测
在区域内设置噪音自动监测站,对环境中的噪音进行监测。
评价方法
噪音污染评价方法包括等效连续声级和昼夜等效声级等,通 过评价结果,可以判断噪音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范围。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教学指导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教学指导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教学指导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该课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新兴分支学科。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这门学科揭示了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与环境系统状态之间的客观关系,探讨了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及其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评价的基本程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评价项目进行评价。

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应着重立足于:1.系统介绍生态评价与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环境评价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环境评价标准,生态与环境评价的程序及技术。

2.在阐明环境评价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调环境评价论的学习。

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鉴于课程的基础理论较多、实践性特点及其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1. 拓宽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质量评价或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的范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及时介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多用实际案例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增加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对象、评价步骤、识别方法和评价方法有较系统、深入的理解,能够掌握主要类型评价的评价程序和常用方法。

应用本课程中所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能够对一般的环境质量评价项目开展评价。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理论、技术和方法等内容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方法,部分章节在教师指导下的分组讨论方式。

六、课程教学资料1.教材:环境评价学、张征主编、高教出版社参考书:1. 《环境评价》陆雍森等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环境质量评价》王华东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3.《环境质量评价》郦桂芬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七、成绩评定1、根据《西南科技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暂行办法》(西南科大发[2001]207号)第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考核资格,必须重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二)水质污染评价
1、布朗水质评价指数 布朗(R. M. Brown)是在35种水质参数 中,选取11种重要水质参数,然后再根据 专家的意见,针对每个参数的相对重要性 ,按下式进行加权计算:
23
式中:WQI (Water Quality Index)——水质 指标 Qi——水质参数的质量评分; Wi——水质参数的权系数。
19
• β1和β2 ——由于某些原因使全年实 际取得的监测数据未能满足规定要求而附 加的校正系数。
20
式中:N1——某污染物全年应取得的日平 均个数; N2——一次应测定数据的个数; N3——该污染物全年实际取得的平 均个数 N4——一次测定数据的个数。
21
I 309.8 168.3 0 1797 .8 6.5
4
(三)环境质量预断评价
环境质量预断评价即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 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5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
6
在评价程序中,应该首先确定评价的 对象,评价地区的范围,明确评价目的, 并根据评价的目的确定评价的精度。 评价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评价地区 的范围大小不同,它们所要求的评价精度 也就不一样。通常城市评价要求的精度较 高,而流域及海域评价的精度要价的意义及类型 一、基本概念 环境质量是表示环境本质属性的一个抽象概 念,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一般包括自然 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自然环境质量包括物 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质量。社会环境质量包括 经济、社会、文化、美学等人文社会状况方面的 质量。
1
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和技术 方法,确定、说明和预测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类活 动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 。筒而言之,环境质量评价就是对环境素质优劣 的定量评述。这种定量评述往往以国家规定的环 境标准或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本底值作为依据,将 环境素质的优劣转化为定量的可比数值,最终以 标明环境受污染的程度。
26
式中;Pij——水质指数; Ci——水中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 Lij——水中污染物i作j用途时的水质标准
27
4、(S. L. Ross)罗斯水质指数 罗斯在上述指数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英国 克鲁德流域干支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他在常规 监测的12个参数中.选取了4个参数做为计算河 水水质指数的指标,并对其分别给以不同的权系 数:BOD为3;氨-氮为3;悬浮固体物为2;溶解 氧饱和度百分数及浓度各为1。总权重为10。
24
2、普拉特(L. Prati)水质评价指数 1971年意大利斐拉拉大学卫生研究所普拉特 提出的水质指数,为各参数换算的污染指数相加 ,求其算术平均值。 普拉特按水质指数大小,将水质分为五级: 水质指数小于1为水质优良;1—2为水质可用; 2—4为轻污染;4—8为污染;大于8为严重污染
25
3、尼梅罗(N. L. Nemerow)水质指数 尼梅罗在其《河流污染的科学分析》 一书中所拟定方法的特点是,不仅考虑到 各种污染物实测含量值与相应的污染物环 境标准的比平均值,而且也考虑了污染物 中含量最大的污染物与环境标准的比。
2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 (一)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环境质量回顾评价是指对区域过去一 定历史时期的环境质量.根据历史资料进 行回顾性的评价。通过回顾评价可以揭示 出区域环境污染的发展变化过程。
3
(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它一般是根据近三、五年的环境监侧 资料进行的。通过这种形式的评价,可以 阐明环境污染的现状,为进行区域环境污 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1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橡树岭国立实验室按ORAQI大小,把 大气质量分为六级:ORAQI<20时,大气 质量为最好;20一39为好;40一59为尚好 ;60一79为差;80一99为坏;≥100为危险
12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3. 评价大气质量长期变化的指数 (1)密特大气质量指数:美国密特以 五项污染物为参数,采用美国大气质量二 级标准作为计算依据。它是五项分指数的 综合计算结果,计算式如下:
13
(2)我国学者姚志麒等(1978年)提出 的大气质量指数:
14
• 超标指数:
式中E1,E2,…,En为各种污染物的超标分指数
15
超标指数
如以某市的大气污染为例。其城市污 染物为SO2、NO2、飘尘、铅。全年监测数 据包SO2括日平均浓度点; SO2一次测定浓 度;NO2一次测定浓度;飘尘日平均浓度 和铅日平均浓度。则超标指数(I2)可写成 :
8
9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可兼用于评价大气质量长期变化和 逐日变化的几种指数 (1)白勃考大气污染综合指数:美国 白勃考于1970一1971年提出大气污染综合 指数,它以颗粒物质、氮氧化物、硫氧化 物、一氧化碳和氧化剂五项污染物为参数 ,计算式如下:
10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ORAQI): 它是由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橡树岭国立实验 室于1971年9月提出的。它包括五项污染物 即CO、SO2、NO2、氧化剂和颗粒物质。 设ci代表任一项污染物的实测24h平均浓度 ,Si代表该污染物的相应标准, ORAQI可 按下式计算:
7
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和 方法
(一)大气质量评价
1. 主要用于评价大气质量逐日变化的 指数 美国于1976年9月首次公布了《污染物 标准指数(PSl)》。PSI ( Pollutant Standard Index)指数考虑CO、NO2、SO2、 氧化剂和颗粒物质五个参数,以及SO2和颗 粒物质浓度的乘积。
16
式中:Es、En、Ep、El——SO2、NO2、飘 尘、铅的超标分指数。它们等于该污染物全年监 测数据中超过(或等于)卫生标准的历次高浓度的 累计总和与该污染物卫生标准之比,其计算公式 如下:
17
18
式中:A1——某污染物全年日平均测定数据中, 超过(或等于)该污染物日平均最高 容许浓度 (S1) 的历次高浓度累计 总和; A2——某污染物全年各次测定数据中,超 过(或等于)该污染物一次最高容许 浓度(S2)的历次高浓度的累计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