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_参考资料
关于世说新语的资料

关于世说新语的资料
《世说新语》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一部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言行的书籍。
它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和思想风貌,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他在书中记录了许多历史人物的言行,这些人物有政治家、文学家、官员、士人等等。
这些人物的言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和人生观。
《世说新语》中的许多故事和典故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如“桃花扇”、“三顾茅庐”、“卧薪尝胆”等等。
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说新语》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历史人物的言行,更在于它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
书中所记录的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这些思想观念,不仅是当时的,也是历史的,它们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世说新语》的影响不仅在于中国,也在于世界。
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说新语》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书籍,它记录了历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说新语资料简介20字

世说新语资料简介20字《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刘义庆所编写的一部随笔类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该书以语录的形式记录了南北朝以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言行举止,透露出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下面是对《世说新语》的相关参考内容的简介。
《世说新语》共分为75章,约有120余篇,内容涉及伦理道德、政治人物、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其中,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最为丰富,以品德修养和人际关系为主题,包括孝道、友谊、忠诚、善行、诚信等。
这些内容以情节化的小故事为载体,通过具体的事例和人物形象,传达了历史时期人们对伦理道德的追求和评判标准。
例如,《慈母训子》、《开宗领袖》、《依官义母》等篇章,都以亲情、师德、孝道等为主题,通过描述人物之间的言行和观念,揭示了当时社会儒家伦理道德的价值观。
政治人物方面的内容涉及了当时的政治权力斗争、封建礼制、治国策略等方面。
文章中有很多关于权谋智慧、遭遇挫折或困境中的聪明才智的描写,如《目断魏阙》、《投县主》、《辞衙应制》等篇章,这些故事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示了政治人物的智谋和胆识,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现实关系和韧性。
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包括音乐、舞蹈、文词、画画等方面。
这些内容主要以描述人物的艺术修养、艺术交流、艺术创作等为主题,通过具体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情景,揭示了当时社会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和评价标准。
例如,《杂剧琴谱》、《师序》、《画工仁智》等篇章,都以具体的音乐、舞蹈、文词、画画等艺术形式为背景,通过描述人物之间的艺术交流和艺术创作,展示了艺术对人物思想和情感的影响。
风俗习惯方面的内容主要描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和社会习俗。
例如,《修文孝友》、《设教序》、《将仕避世》等篇章,都以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社会习俗为背景,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仪态和礼节规范,展示了当时社会对风俗习惯和社会习俗的关注和重视。
总体来说,《世说新语》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基础,通过编写形式上的小故事,以幽默的篇章标题展示人物聪明才智和生活智慧。
《世说新语·二则》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
词语 儿女 文义 因风起
古义 今义
家中的 子侄辈
子女
文章的义 理
文章的 意思
依靠, 凭借
因为
文章感知
本文是一则小故事,请找出故事中的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用文中词语表述。
时间:___寒__雪__日__ 地点:___内__集__(家中) 人物:_谢__太__傅__、__儿女事件: __讲__论__文__义_
文章释义
约定
正午时分
到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舍弃
才
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离开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省略句, (太丘)去后(友)乃至
同“否”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不是人哪! 哉,语气
助词,表感叹。
舍弃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就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文章释义
子女,这里泛指
把家里人聚 小辈,包括侄儿
在一起。
侄女。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不久,一会儿。 高兴的样子。
文章的义理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急。
大体
像什么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
倒装句,宾语前置, 白雪纷纷所似何?
相比
不如,不及。 趁、乘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咏雪
文章朗读
朗读文章,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
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翻译注释

《世说新语》翻译注释《世说新语》翻译注释《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一说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翻译注释,欢迎大家分享。
(1)诸葛友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
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①。
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与别②,厷问: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
友曰:逆则应杀,狂何所徒!【注释】①族党:同族亲属。
狂逆:狂放而且叛逆。
②槛车:囚车。
【译文】诸葛厷(gōng)在西晋时,年纪很轻就有美好的声誉,受到王夷甫的推重,当时的舆论也拿他和王夷甫相比。
后来被他继母的亲族造谣中伤,诬蔑他是狂放叛逆。
将要把他流放到边远地区时,他的朋友王夷甫等人到囚车前和他告别,诸葛友问:朝廷为什么流放我?王夷甫说:说你狂放。
叛逆。
诸葛厷说:叛逆就应当斩首,狂放有什么可流放的呢!(2)桓公入蜀①,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注释】①桓公入蜀:晋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 年),桓温西伐蜀汉李势,次年攻占成都。
【译文】桓温进军蜀地,到达三峡时,部队里有个人捕到一只小猿,母猿沿着江岸悲哀地号叫,一直跟着船走了百多里也不肯离开,终于跳上了船,一跳上就马上气绝。
剖开母猿的肚子看,肠子都一寸一寸地断开了。
桓温听说这事大怒,下令革除了那个人。
(3)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①。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②。
【注释】①殷中军句: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殷浩以中军将军受命北伐,结果大败而回,被桓温奏请废为庶人,于是迁屠杨州东阳郡信安县。
②咄咄怪事:形容令人惊讶的怪事。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被免官以后,住在信安县,一天到晚总是在半空中虚写字形。
世说新语的资料简介

世说新语的资料简介
世说新语的资料简介
引言:
《世说新语》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散文集,被誉为文人士子的必读经典之一。
它由刘义庆编著于东晋时期,记载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典故、人物轶事和文化风貌,以及那个时代士人的思想情感。
本文将按照不同类别进行简要的概述。
一、人物篇:
《世说新语》的人物篇记载了众多历史人物的风采和言行。
其中,有那些真实历史人物的真实故事,如曹操、刘备、孔融等,也有一些与历史人物相关的传说和寓言,如《桓宣武将军传》、《操贾文和》等。
通过这些篇章,读者能够深入了解那个时代众多杰出人物的品德、才华和作为。
二、言语篇:
《世说新语》的言语篇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言谈举止,反映了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价值观。
这些言语不仅展示了文人士子的机智和才华,还揭示了他们对时事、人情世故的独到见解。
读者可以通过这些篇章,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思想观念。
三、风俗篇:
《世说新语》的风俗篇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习俗。
它涵盖了婚丧嫁娶、宴饮游玩、礼仪规范等方方面面,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热闹而多样的生活场景。
通过这些篇章,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交际礼仪和社会关系。
结语: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记载方式和精彩的内容,为后人所推崇。
通过阅读这部经典之作,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历史人物的风采和言行,还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让我们一同品味这部珍贵的文化遗产,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智慧。
世说新语简介及作者

世说新语简介及作者世说新语是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那这本小说集的简介及作者考生了解吗?尚不了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世说新语简介及作者”,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世说新语简介及作者一、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
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二、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2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
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
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
《世说新语》的简介

《世说新语》的简介《世说新语》是一本著名的古代典籍,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袁宏编著的。
全书共分为七篇,收录了袁宏收集整理的各类杂谈话语,内容翔实丰富,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可以说,《世说新语》是了解东晋时期社会风貌的重要史料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世说新语》的作者袁宏,字子然,晋朝末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但他的一生并未获得很大的成功,主要是受到了朝廷政治的排斥,最终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去世。
袁宏留下的作品除《世说新语》外,还有《袁子然集》等。
《世说新语》是袁宏整理民间谚语、杂谈轶事的作品,全书以谈话的方式呈现,每段话语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启迪性。
袁宏本人对于杂谈轶事的理解也非常深刻,在整理的过程中,他对于话语的排列组合非常有讲究,使得整本书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世说新语》以往音乐通俗易懂,为后人赞誉备至。
全书共计有七个篇章,分别是“品藻篇”、“断袂篇”、“骤难篇”、“说世篇”、“篡逆篇”、“戒坚篇”和“读书篇”。
每个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内容。
比如,“品藻篇”主要介绍了名士的品质和风范,如在其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时代名士的怪癖和风格;而“读书篇”则聚焦于人们的学问与读书,探讨了读书的方法和价值等。
这些篇章不仅可以单独阅读,也可以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全面而鲜活的社会画卷。
《世说新语》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了政治家、文化名人、孔子的弟子、宗教人士等众多角色。
通过这些杂谈轶事,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东晋时期政治风云、文化变迁,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倾向等。
同时,《世说新语》还深受后世文人所喜爱,很多文人学士都将它作为写作素材和启迪智慧的重要工具。
总之,《世说新语》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古代典籍,它通过杂谈话语的方式,真实地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物风貌。
这本书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世说新语》全文-古籍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
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
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
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
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
长文尚小,载箸车中。
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
文若亦小,坐箸膝前。
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
阅读精选(1):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
作者是宋的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梁朝的刘峻(字孝标)作注。
在汉代时,刘向曾写《世说》,但已散失。
阅读精选(2):
<<世说新语>>小说集,南朝宋临川刘义庆撰。
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事情的笔记小说,原名<<世说>>,唐时称<<世说新书>>,北宋通行<<世说新语>>,它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说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深情""口若悬河"等。
阅读精选(3):
《世说新语》的作者、书名及版本
关于《世说新语》的著者,自《隋书·艺文志》至《四库全书总目》,历代著录所记,均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1),然而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提出了异议。
鲁迅先生认为:“《宋书》言义庆才词不多,而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则诸书或成于众手,亦未可知也。
”[1]自鲁迅先生“成于众手”之说一出,至今聚讼多多,难有定论。
能够当代研究《世说新语》的两本博士论文为代表:一是王能宪著《世说新语研究》,认为《世说新语》的作者即为刘义庆;另一本为范子烨著《世说新语研究》,认为《世说新语》乃成于众手,其余作者还有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
两书均有超多考证分析,此处不敢妄断。
由于《世说新语》乃“采缉旧文”之作,遍寻当世同类型作品(如西晋郭颁《魏晋世语》、东晋
裴子遐《语林》、郭澄之《郭子》),魏晋史书(如《魏书》、《晋阳秋》等等)以及相关杂著(如《高士传》、名门大族的家谱),[2]所涉材料宏富。
义庆广招文学之士,他在编撰《世说新语》一书时,手下诸彦为之搜罗材料,乃至润色整饰,是合乎情理大有可能的,因此,折衷地说,能够视为此书乃刘义庆担任主编,袁淑等人或有参与的一部著作,而义庆的主持之功当是无疑的。
在流传过程中,《世说新语》出现了多个书名,如《世说》、《世说新书》、《新语》、《世说新语》等。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皆作《世说》,这是该书的最早称谓,宋本《世说新语》附汪藻《叙录》曰:“李氏本《世说新书》,上中下三卷,三十六篇,顾野王撰。
”顾野王(519~581)为南朝梁陈间人,《世说新书》之名始见于此。
及至唐代,《世说新书》(可见于段成式《酉阳杂俎》),《世说新语》(可见于刘知几《史通》)等说皆可见于史籍。
宋代以降,此书经晏殊删定以后,便通称为《世说新语》了。
[3]
《世说新语》的卷帙,史料记载亦多不一,刘盼遂先生在唐写本《世说新书》跋中说:
《世说》卷帙,说者至为纷歧。
《隋书·经籍志》子部小说类:《世说》八卷,刘义庆撰;《世说》十卷,刘孝标撰。
《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并直云:《世说》十卷。
《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并云:《世说新语》三卷。
王葵园氏作《世说新语考证》,引据称备,而未能为之鳃理。
予按《世说》临川王本,原分八卷,孝标作注,以其繁重,厘为十卷。
《隋志》之言,简明可据,两唐《志》不得其解,因谓十卷者刘孝标续作,诬矣。
[4]
对于《世说》的八卷、十卷之歧出,刘盼遂先生认为义庆原书八卷,孝标因其繁重,厘为十卷,王能宪先生依此论。
而杨勇先生秉其“两书合行”之说,认为义庆原书与孝标注合行之后乃成十卷,而《南史》
载为十卷乃是采用合行之本,亦难断定孰是孰非。
[5]到了宋代,经晏殊删定,《世说新语》成为三卷三十六门的通行本,流传至今。
《世说新语》成书以后,敬胤、刘孝标等人皆为之作注,唯孝标注留传。
《世说新语》的唐前传本亦皆湮荡无存,当今所存最早的版本,乃唐写本残卷,1877年发现于日本,1915年罗振玉得见,将其影印。
该卷起自《规箴篇》孙休好射雉条,止于《豪爽篇》,凡正文51条,注文59事,73条。
宋代雕板印刷技术取得较大发展,刻书大兴,《世说》广为流布,版本众多,据汪藻《叙录》所载,有钱文僖本、晁文元本、晏元献本、黄鲁直本、王仲至本、王原叔本、黄伯思本、李义夫本、章氏本、颜氏本、张氏本、舅氏本、邵氏本等,达十余种之多,今皆不存。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董�k所刻《世说新语》,是现存最完整也是最好的《世说新语》刊本。
此本以前晏殊删定,再经董氏整理,便是我们这天所能见到的三卷三十六篇的通行本。
此本现存两部,均藏于日本,一为前田侯所藏,已影印回国,一为宫内厅所藏。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为新定郡守时重刻此书,次年又于湘中重刻,是为宋淳熙本,该本今已无存。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吴郡袁�嘉趣堂据此本重雕,并附有陆游跋语。
此本与绍兴本篇目一致,仅将上、中、下三卷每卷复分上、下,成为六卷本,今四部丛刊本即为袁氏嘉趣堂本。
明代市民文化热起,小说繁兴,《世说》空
前盛行,各种刻本层出不穷,保存至今的,据王能宪先生的统计,有26种之多[6](以袁�嘉趣堂本最为善本)。
究其原因,除了明代书业的发达之外,主要是由于何良俊撰《何氏语林》,经王世贞、王世懋兄弟与义庆《世说》删并合刊,使《世说》的影响更为扩大。
如凌�鞒跣蛴镌疲�此书一出,“而学士大夫争佩诵焉”。
除普遍刻本而外,明代各种评点本,补本亦多有所出,[7]这些都大大地促进了《世说》的
普及与影响。
清代所刊《世说》基本沿袭明代,其中的两个重要版本,一是道光八年(1828年)浦江周心如据袁本重雕的纷欣阁刻本,一是光绪十七年(1891)王先谦据袁周两本校订重雕的思贤讲舍刻本,皆为传于今日的善本。
民国时期,《世说》亦有多种版本问世,如民国六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世说新语》上卷;扫叶山房石印本《世说新语》六卷等等,[8]王能宪及唐翼明《〈世说新语〉近代校笺注疏择要评议》一文皆有所论,兹不赘述。
[9]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第64页。
[2]详参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第一章“《世说新语成书考辨》”第三节“材料来源与编撰”。
[3]杨勇《世说新语书名、卷帙、板本考》一文与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一书皆有详细考证,对于此书的异称,二人给出的结论颇有不一样,杨勇先生认为,“盖《隋书》所录者,义庆《世说》八卷,刘孝标《世说注》十卷,必属分别单行之本,故而分别入录;今顾野王所撰,则将孝标注散附义庆书中,使两书合行,通为三卷本,故名‘《世说新书》’,今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颖式即然。
”(《杨勇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6,第442页)而王能宪先生则提出,《世说新书》与《世说新语》,“二者非但不是‘后起之名’,甚至有可能都是此书的原始名称。
大约义庆此书一出,便有这样两种好处相近的异名同时流播人间,而人们习于省称,故唐宋史志或类书多以《世说》著录之,而《新书》、《新语》之名反而不显。
”(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第28页。
)因为史料阙如,两说皆属推测,难有定论。
[4]《清华学报》二卷二期,转引自杨勇:《杨勇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6,第444页。
[5]但是,杨勇先生所持的“两书合行”之说,有一难解之处,他在论述《世说新书》之名的来源时,指
出顾野王合两书,“通为三卷本”,而在分析十卷本之出时,称“此乃梁陈间,有合二刘书撰为《新书》者,唐世颇多十卷之本,《南史》殆是据《新书》入录”,则梁陈间《新书》为十卷本,与顾野王所著三卷本定非同一版本。
如若梁陈间另有他人合两本为一,而成十卷本,则未见诸史料,故此说推断的意味甚浓。
[6]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第71页。
[7]详参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第二章“《世说新语》的版本”一节。
[8]以上论述参考了杨勇《世说新语书名、卷帙、板本考》一文及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一书。
[9]本章后面附有《世说新语》的当代主要版本。
∙昔人已乘黄鹤去
∙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
∙桃花源记解释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登车后(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