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我治疗“房颤”用了40年的方子

合集下载

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我治疗“房颤”用了40年的方子

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我治疗“房颤”用了40年的方子

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我治疗“房颤”用了40年的方子图*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教授导读近年来心房纤颤发病率逐渐升高,逐渐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心房纤颤有较好疗效。

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教授在临床治疗房颤有一定心得,本文为丁教授关于心房纤颤的相关论述及治疗经验,读来收获良多。

用3分钟,跟小师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心房纤颤概述心房纤颤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反复发生,病久不愈则可能发展为持续性房颤。

心房纤颤持续6个月以上者即可称持续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的持续时间短,一般数小时或一二天,大部分患者能自行恢复,或稍用药物即可恢复。

二、心房纤颤的中医病因病机常见于阴阳失调,阴虚火旺,扰及心脉所致;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心失濡养以及痰湿中阻,痰热上扰,气机失调,亦可致使心脉失于正常搏动。

总之,整体阴阳气血虚衰失调,特别是心脏自身阴阳气血虚衰失调,是造成心房纤颤的基础病因。

在阴阳气血亏虚基础上产生火旺、阳亢、痰湿痰热等是扰及心脉的重要病理因素。

心身劳累、夜间睡眠、体位改变、情绪激动、胃气上逆、便秘等都是房颤的诱发因素。

三、辨证施治1.阴虚火旺证主症: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阵发性房颤多在夜间发生,口干口苦,夜间或白天多汗阵发,汗出多发生在头颈项部身体上部,烦躁失眠,背胀灼热,便秘,舌红苔少,脉三五不调、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

方药:当归六黄汤和酸枣仁汤加减。

生地黄15 g,当归12 g,黄连12 g黄芩12 g,黄柏15 g,黄芪15 g炒酸枣仁30 g,知母12 g紫石英15 g,生牡蛎15 g,麦冬15 g五味子9 g,丹参15 g,甘草6 g水煎服,日1剂。

若合并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等阴虚阳亢者,加钩藤30 g,白芍15g,白蒺藜15 g,菊花15 g。

2.气阴两虚证主症: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乏力、口干、便秘或大便不爽、活动劳累时多汗,易感冒,舌淡苔白,脉三五不调、沉弱。

治则:益气养阴复脉。

方药:炙甘草汤和黄芪生脉散加减。

黄永生治疗阵发性房颤验案

黄永生治疗阵发性房颤验案

第16卷第22期·总第294期2018年11月·下半月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眠,烦躁不安者,本着“急则治标”的原则,尹教授经常重用酸枣仁、柏子仁,配合夜交藤、合欢花、茯神、琥珀粉等据现代药理研究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快速改善睡眠。

琥珀粉每晚3g ,睡前1小时温水冲服。

其它药物常用剂量为30g ,水煎服。

酸枣仁、柏子仁不仅能养心安神以治本,更能镇静催眠以治标,失眠无论病程久暂、虚实寒热,用之皆有效。

酸枣仁属《本经》上品,有“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的记载。

《金匮要略》酸枣仁汤中酸枣仁用量为两升,折合现代度量衡约为400mL ,180g [5]。

量效关系十分明显,临床用至45~60g 时大多数顽固性失眠的患者均可见效,长期应用亦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肝木心火,五行相生,肝病日久,母病传子,极易出现心肝血虚、心神失养,因此,选用酸枣仁、柏子仁与病机甚合。

睡眠迅速好转,可缓解症状,增强患者服药的信心,待睡眠暂时好转后,还是要“治病求本”,治法和方药应着重突出健脾补肾、养血柔肝,令肝血充沛,疏泄有度,心神得养,才能从根本上纠正失眠。

虚火扰动,多梦纷纭者,可选用地骨皮、青蒿、牡丹皮、白蒺藜等。

综上所述,伴发于慢性肝病过程中的失眠,既是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虚血少等本虚的反映,又必然受到气滞、湿热、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影响,治疗用药时不得不时刻顾及肝病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治疗难度也相应增大。

尹教授的辨证用药经验对本病的治疗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参考,裨益良多,临证之时,应本着上述原则,仔细辨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谨慎用药,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参考文献[1]尹常健.学术求真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98.[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0.[3]黄元御.素灵微蕴[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9.[4]张景岳.景岳全书[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37.[5]柯雪帆,赵章忠,张玉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剂量问题[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2):36.(本文编辑:李海燕本文校对:王伟芹收稿日期:2018⁃06⁃21)据2004年房颤流行病学统计中国人房颤的总患病率为0.77%,且随年龄的增加房颤患病率也随之升高,8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房颤的概率已经升高至7.5%[1]。

薛一涛应用潜阳封髓丹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薛一涛应用潜阳封髓丹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1 冠 心 病
案例 2 :患者, 6 女, 0岁, 0 0年 1 21 0月 3 1日初诊。既往有 高血压病 、房颤病史 。患者因 “ 心悸 7年余, 加重 2 d ”前来 就诊 。 刻下 : 闷, 胸 心慌 , 自汗, 活动后尤甚, 面红, 偶烦热, 乏力, 双下肢 遇冷疼痛 , 间盗汗 , 夜 头部及胸部 明显, 偶感腰膝 酸软,
仁 3 、合 欢 花 1 , 服 7剂 。 三诊 时 睡 眠 明显 改 善 , 力 0g 5g继 体
恢复, 心慌 、胸闷仅 发作 1次, 且持续时间短暂。听诊心律不规 整 。心 电图示 :窦性心律不齐 。嘱 以前方制 成丸剂, / 9 g 丸, 每次 1 每 日2次 。 丸, 按 :本案患者禀赋不足, 素体虚弱, 久病伤正, 损心之气 耗
案例 l :患 者 , , 1岁 , 0 0年 1 男 7 21 2月 5日初 诊 。患 者 5
安神定悸。方用潜 阳封髓丹并桂枝甘草龙骨牡 蛎汤加减 :制附 子 1 , 甲 1 , 5g 龟 5g 黄柏 3 , 0g砂仁 1 , 2g炙甘草 1 , 5g 黄连 3 , 0g
桂 枝 1 , 归 3 , 石 英 3 , 2g当 0g 紫 0g 山茱 萸 3 , 骨 、牡 蛎各 0g 龙
年 前因感 冒后 出现 胸前区刺痛 症状, 就诊 时患者胸前 区刺痛, 向后背 蔓延, 活动及 受凉后易发, 胸闷, 气短, 偶有眩晕, 自汗乏 力 , 寒肢冷 , 下肢轻度水 肿, 畏 双 口干鼻干 , 偶有 耳鸣, 咳嗽, 咳 黄痰 , 纳眠可, 小便量少, 便调, 大 舌淡红, 苔薄 白, 脉沉细弱 。 西 医诊断:冠心病 、心力衰竭 。中医诊 断:胸痹 , 证属 肾气亏虚, 阳气虚 衰, 血行瘀滞, 虚火上犯 。治宜活血通脉 、温。 肾潜阳 、纳 气 归 肾、利 水消肿 。方用潜 阳封髓丹 并五苓散加 减 :制 附子 2 , 甲 1 , 0g龟 5 g 黄柏 1 , 5 g砂仁 1 , 草 1 , 2g甘 5 g 茯苓、茯苓 皮 各 3 , 0 g 猪苓 1 , 5 g 泽泻 1 , 白术 2 , 5g 炒 0 g 桂枝 1 , 2 g 丹参 1 , 5 g 当归 1 , 5 g 黄芪 6 , 0 g 大枣 1 0枚, 生姜 6片 。水煎服, 每 日 1剂。7剂后复诊时, 患者胸前 区刺痛 明显减 轻, 体力恢复, 小便量增 多, 余症 皆好转 。守方加 白芍 3 , 0 g 继服 7剂。再诊

最新名医提供的对心脏保健极好的妙方

最新名医提供的对心脏保健极好的妙方

名医提供的对心脏保健极好的妙方名医提供的对心脏保健极好的妙方(心脏病人有福了!)摘自名医罗大伦博士的新浪博客保养心脏的方式很多,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简单的方式,大家可以做为辅助的参考方案之一。

这个小方子是针对心脏经脉瘀阻,同时气阴两虚的,我给它起名叫通脉养心散。

这个小方子非常简单,就是三七粉、西洋参粉各等量,比如三七粉50克、西洋参粉50克即可,两者混合均匀。

每日温水冲服,用量根据病情增减,一般人每日服用混合粉末一克即可。

其实,这个方子还可以增加丹参一味药,也是等量,增加以后,对脑血管的保养也很有好处。

其中不适合服用的,是当患者是因为水湿过剩,引起的湿邪蒙蔽心阳的情况,需要温阳祛湿,这个方子就力不从心了。

另外孕妇不要服用,这也是一个注意事项。

大家不要看这个方子小,功力却很大。

下面讲讲这个方子的来历。

这个方子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一位大姐介绍给我的。

她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斯妤。

我估计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她是我国著名作家,和张抗抗等人都是同一个时代的,她的散文和小说都写得非常精彩,我刚才在家里还读了她写的纪念冰心的《永远的冰心》,非常感动。

大姐宅心仁厚,有一天对我说她有一个方子,是一位老中医给她的,对心脏调理特别好,她给周围人使用都很有效,而且简单方便,很容易操作,她说:你的博客影响大,可以把这个方子写出来,让天下人受益!我当时非常感动,一般人自己有个方子就算了,还有很多中医世家守着一个方子永远不公布,但是大姐却想的是天下人,希望大家都能受益,希望我能把这个方子介绍给大家。

我想,这是大姐心怀慈悲、关注苍生的缘故,所以,在此我代表我博客的读者再次向她表示感谢!这个方子我现在也经常应用,比如曾经有位兄长,他的夫人有一次突然心中疼痛不可忍,据说连腰都直不起来(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当时兄长打电话给我,只说嫂子心绞痛,但没有说那么严重,但是嫂子接过电话,却说了一个细节,说自己的舌头颜色发紫发黑,这也是她平时关注健康,学习了一些舌诊的知识,如果不告诉我这个细节,还真的不好分析。

中医---丁书文教授治疗早搏经验

中医---丁书文教授治疗早搏经验

丁书文教授治疗早搏经验焦华琛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丁书文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丁书文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首届名中医,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指导教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教师,第3、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笔者师从丁书文教授l0年,深感在心律失常治疗方面受益匪浅。

现将丁书文教授治疗早搏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对早搏病因病机的认识早搏属中医学“心悸”范畴。

中医学对心悸的认识由来已久,记载较多,关于病因病机的学说主要有外感说、心阳不足、肾阳亏虚、阴阳气血俱虚等。

丁书文教授认为心悸的发病中最关键的病理因素是火、痰、毒。

(一)火丁书文教授将体内之火分为郁火和相火。

他常言,中医学中,“郁火”包括3方面的内容:外感六淫郁滞从阳化火;体内病理产物(痰、瘀、食等)郁滞化火;五志内伤,郁久化火。

相火理论源自《内经》。

《内经》中对于内热有这样的论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强调这种“内热”是以脾胃气虚为基础的。

丁书文教授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

痰热、阳热体质者日益增多,超重和营养过盛者在人群中的比例增大。

加之过用烟酒,肥甘厚腻,内生邪毒多从热化。

因此郁火中又以第2、3方面的病理因素为主。

(二)痰丁书文教授常引用明代龚居中在《红炉点雪》中对痰火证本质作出较明确的阐释“然以病之先后而言,则火为痰之本,痰为火之标。

而其阴虚,则为致痰致火之本矣”。

关于病因,他认为水亏火炽金伤是根本因素“禀赋素怯,复劳伤心肾,耗夺精血而致者;有外感风寒,伤肺致久咳,绝其生化之源而致者……有膏粱逸士,酗酒恣欲,劳伤脾肾而致者;有熏陶渐染者,种种之异,难以枚举”。

价值几十万的偏方,太全了

价值几十万的偏方,太全了

价值几十万的偏方,太全了徐文兵,男,98岁,中国10大名老中医,退休中南海,北京诊金最高的中医。

找他看病,要提前许久预约,仅挂号费就1200元,但拿的中药却几块钱。

徐文兵的几计药方,与朋友们分享。

高血压:(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

(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低血压: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血脂稠:(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

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个疗程)脸上黑星(雀斑):元荽(又名香菜),煎汤,一天洗三次,一个疗程治愈。

脚汗. 脚臭: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脚气: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钟泡脚,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三天除根。

神经衰弱:浮小麦50克,干草24克,大枣20克,酸枣仁30克,混合。

水煎服,每天一次,半月治愈。

立治牙疼:白酒一两,松香15克,泡2小时后用棉花沾酒放在牙疼处,咬紧。

5分钟不疼,虫火寒齐清。

根治牙疼:马蜂窝、红糖各1两,兑两碗水,煎剩下一碗半时让患者喝下,三十年不疼。

口腔炎症:西瓜皮晒干,炒焦,加冰片少许研末,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特效。

烂嘴:用浓茶叶水,加少许食盐,然后用来漱口,一天三至五次,三日治愈。

咽炎:海带洗净,烫一下取出,用白糖腌二日后吃,每日三次,每次30克,一付。

轻,两付好,三付除根(一斤海带,一斤白糖)。

中耳炎:韭菜根一两捣烂,挤出水份,加入少许冰片,滴耳,特效。

耳鸣耳聋:雄乌鸡一只,甜酒四斤,煮熟后趁热吃,连吃五只,特效。

感冒:香菜一把,葱白连须5根,生姜10片,水煎,加红糖一两,趁热服,一天两次,一天治愈。

偏头疼:生萝卜汁适量,用法:仰卧注入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神效,如加冰片少许更妙。

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目录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心脏病篇) (3)(1)、心脏病∶ (3)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斑疹篇) (5)(2)斑疹(附∶银屑病、搔痒、带状皰疹) (5)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中风、高血压篇) (8)(3)中风 (8)(4)高血压 (13)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糖尿病、虚痨篇) (17)(5)糖尿病 (17)(6)虚痨 (20)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肺病、流感、鼻窦炎) (21)(7)肺结核 (21)(8)咳嗽 (23)(9)哮喘(附: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咽炎、胸腔积水、肺积水) (24)(10)流感 (25)(11)鼻窦炎 (26)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少阴病、艾滋病、癌症) (27)(12)少阴病(前列腺炎、尿毒症、肾萎缩、肾衰竭) (27)(13)爱滋病 (28)(14)癌症(附:白血病) (30)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痛症、眩晕、萎症等) (33)(15)类风湿(附:关节炎) (33)(16)三叉神经痛 (34)(17)帕金森氏综合证 (34)(18)美尼尔氏综合证 (35)(19)痿证(强直性脊柱炎、重症肌无力) (35)(20)腰椎间盘突出症(附:坐骨神经痛、颈椎病) (38)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脉管炎、消化系统病) (39)(21)血栓性脉管炎 (39)(22)健忘(附:老年性痴呆症,脱发、斑秃、腋臭) (40)(23)肝炎(附:胆结石、胆囊炎) (41)(24)便秘、腹泻(附:胃溃疡、慢性胃肠炎、霍乱) (43)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遗精病,头痛篇) (44)(25)遗精病 (44)(26)头痛 (45)(27)妇科病(附:不孕症) (46)(28)胸腔积水(肺积水、心包积水) (48)(29)癫狂(精神病、多动症) (49)(30)过敏症 (51)(31)口臭 (52)1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心脏病篇)(1)、心脏病∶凡心脏病,都是阳虚,阳气不足则阴血不生。

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中医瑰宝苑朱进忠中医的医案(3)结核性胸膜炎1.胶于悬饮,泥于结核,久久不效宋××,女,成。

胸满胸痛7个多月。

医诊结核性胸膜炎。

先以抽水、抗痨药、激素治之,胸水已明显改善,但至今仍不见全部吸收。

为此曾反复穿刺以抽水,但只能抽出少量胸水。

后又邀中医以攻逐水饮法治之,然10天后,诸证非但不减,且出现恶心泄泻。

细审其证,右侧胸痛,气短,舌苔白,脉沉弦涩。

综合脉证,思之:此久病已人血分也,不可但从气治。

拟疏肝理气,活血化痰。

处方:柴胡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白芥子10克,陈皮10克,降香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

服药2剂,胸满胸痛,气短均减,继服1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包裹性胸水竞如此之速效,其故何也?答曰:其久治不效者乃病在血分但治气分之故也,今从血分论治,故速愈也。

2.胶于悬饮,不思辨证,久治不效高××,男,22岁。

持续高热,汗出,胸满,气短50多天。

医诊结核性胸膜炎。

先以西药治疗30天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攻逐水饮等治疗20多天亦不效。

细审其证,寒热往来,体温39.9℃,胸满气短,恶心欲吐,舌苔白,脉弦数。

因思寒热往来者,少阳之证也,宜予和解少阳。

处方:柴胡28克,厚朴10克,草果10克,摈榔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菖蒲10克,苏叶10克,甘草6克。

服药4剂,诸证大减,体温37.5cc,继服4剂,体温正常,饮食增加,胸水明显减少。

审其脉弦紧小数。

处方:柴胡10克,赤芍10克,白芥子6克,桔梗10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

服药3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问:何不用攻逐水饮法?答曰:本病证见少阳,当以和解。

仲景在《伤寒论》中列述少阳有三禁,其中即有禁下一条,今所以不用攻逐者即宗仲圣之训也。

3.三阳合病,反与清解,表里不和,其病难愈于××,男,2l岁。

持续高热胸痛40多天。

医始终未确诊,与西药抗生素等治疗20多天,体温一直持续在39℃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我治疗“房颤”用了40年的方子
图*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教授
导读近年来心房纤颤发病率逐渐升高,逐渐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心房纤颤有较好疗效。

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教授在临床治疗房颤有一定心得,本文为丁教授关于心房纤颤的相关论述及治疗经验,读来收获良多。

用3分钟,跟小师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心房纤颤概述心房纤颤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反复发生,病久不愈则可能发展为持续性房颤。

心房纤颤持续6个月以上者即可称持续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的持续时间短,一般数小时或一二天,大部分患者能自行恢复,或稍用药物即可恢复。

二、心房纤颤的中医病因病机常见于阴阳失调,阴虚火旺,扰及心脉所致;
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心失濡养以及痰湿中阻,痰热上扰,气机失调,亦可致使心脉失于正常搏动。

总之,整体阴阳气血虚衰失调,特别是心脏自身阴阳气血虚衰失调,是造成心房纤颤的基础病因。

在阴阳气血亏虚基础上产生火旺、阳亢、痰湿痰热等是扰及心脉的重要病理因素。

心身劳累、夜间睡眠、体位改变、情绪激动、胃气上逆、便秘等都是房颤的诱发因素。

三、辨证施治1.阴虚火旺证主症: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阵发性房颤多在夜间发生,口干口苦,夜间或白天多汗阵发,汗出多发生在头颈项部身体上部,烦躁失眠,背胀灼热,便秘,舌红苔少,脉三五不调、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

方药:当归六黄汤和酸枣仁汤加减。

生地黄15 g,当归12 g,黄连12 g黄芩12 g,黄柏15 g,黄芪15 g炒酸枣仁30 g,知母12 g紫石英15 g,生牡蛎15 g,麦冬15 g五味子9 g,丹参15 g,甘草6 g水煎服,日1剂。

若合并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等阴虚阳亢者,加钩藤30 g,白芍15 g,白蒺藜15 g,菊花15 g。

2.气阴两虚证主症: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乏力、口干、便秘或大便不爽、活动劳累时多汗,易感冒,舌淡苔白,脉三五不调、沉弱。

治则:益气养阴复脉。

方药:炙甘草汤和黄芪生脉散加减。

炙甘草15 g,黄芪30 g,生地黄15 g 黄连9 g,麦冬15 g,五味子9 g玄参15 g,浮小麦15 g 生牡蛎15 g,丹参15 g,白术15 g防风12 g,野葛根15 g 水煎服,日1 剂。

气虚较重者加大黄芪用量,严重者加西洋参或人参10~15 g。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乏力、面白或萎黄、面色无华,化验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舌淡白,脉三五不调沉细无力者为气血两虚证,多有饮食不佳、月经量多、慢性衰弱性疾病等病史,加阿胶11 g,当归15 g,白芍15
g,气血双补。

3. 痰热扰心证主症: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肥胖腹大、口干苦、便秘或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三五不调弦滑数。

或可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等。

治则:清热化痰,宁心定悸。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半夏9g,茯苓15g,陈皮9g枳实12g,槟榔15g,黄连9g青蒿15g,苦参9g,大黄9g丹参15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

四、针对诱因调理1.夜间睡眠时发生房颤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在入眠或睡醒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其二是平卧后回心血量增加,左房压力增大,有的患者平卧后短时间感到憋气也是心脏功能差的表现。

夜间特别是后半夜阴气较重,血流缓慢血栓形成概率增高,是心脑血管病易发时间段,称魔鬼时段,这也是房颤因素之一。

针对上述病状,可用葶苈子15~30g强心利水,减轻左房压力;睡前服用活血化瘀药物以及对抗血小板功能药物预防血栓发生;对睡眠较差患者适当应用炒酸枣仁、夜交藤、合欢花、五味子、紫石英等煎服以安神定悸。

2.胃胀胃气上逆发生房颤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造成中焦气机壅滞,胃气上逆,食管反流,刺激心脏发生房颤。

对此,首先要告之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量不宜过饱,避
免过量饮酒及刺激食物。

对体胖腹大、胃脘胀闷不适、食管反流者给予木香、枳实、厚朴、莱菔子、槟榔、干姜、蒲公英、白芨等煎服以理气消导。

3.多汗者发生心房纤颤多汗有些是先天的,而多数患者是由于平素生活饮食起居失于调理,过食膏粱厚味煎炸上火食物,造成阴虚火旺,自主神经紊乱。

中老年女性多汗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该类患者应少食辣椒、羊肉等辛辣易于上火之品,适当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钙剂等;少用参茸、阿胶等滋补之品,中药调理可选用当归六黄汤、甘麦大枣汤等。

便秘者要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多运动,必要时配合服用润肠通便药物。

临床体会通过以上调理治疗,非左房扩大严重、心肌状况很差者,绝大多数阵发性房颤都可以逐渐减轻,以至稳定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甚者稳定数年不再发生。

对于持续性房颤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心系疾病,效果显著,丁书文教授为国内知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