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厅堂的最佳混响时间500HZ
混响时间_精品文档

混响时间:当声源停止后声压级衰变60Db(相当于平均声能密度降为原来的1/606)所需的时间。
本定义假设之前提为:声衰变时,被测之声压级衰变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以及背景噪声足够低。
满场:正常使用(或演出)状况,管总占座率达80%以上。
排演状况:厅内只有必要的测量技术人员和参加演出的演员,以及必要的布景、道具,而这些都必须与相对应的满场正常使用时相同,但没有任何观众。
空场:除必要的测量技术人员外,厅内没有观众和演员,测量时,厅内设施与相应的满场正常使用时完全相同。
混响——一个稳定的声音信号突然中断后,厅堂内的声压级跌落60dB所需要的时间。
它的确定跟建筑结构和装饰材料有关,简略的由下式表示:T60=0.163V αS S式中:赛宾(吸声)因数:用Sabine混响时间公式算出的吸声材料的吸引量除以该材料的面积。
T——混响时间,s;V——房间体积,m3;αs——平均Sabine因数;S——房间表表面积,m2。
此公式适用于标准大气条件,1.013×105Pa,15℃。
单位:秒最佳混响时间混响时间是厅堂音质或称室内音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从混响时间的长短,大致可以判断厅堂音质的好坏。
在建声设计中,由于能对室内的混响时间进行定量计算,T60=0.16V/A(s),式中,V为房间容积(m3),A为室内总吸声量。
而且混响时间的测试方法简单,因此仍为音质设计最重要的内容。
事实上,房间混响是否适当,不仅仅关系到声音的清晰度,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声音是否真实、自然的程度,是否动听悦耳。
主观听音评价的丰满、温暖、清晰、空间感等都与混响是否适当密切相关。
要把混响控制到适当的程度,首先要知道适当的混响时间是多少,又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厅堂音质及其混响时间的大量测试、统计分析,以及主观听音评价,声学家提出了“最佳混响时间“的概念,语言清晰度的高峰段就是最佳混响时间的范围。
最佳混响时间是对大量音质效果评价认为较好的各种用途的厅堂,如音乐厅、歌剧院、电影院、报告厅、会议室、录音室、演播室等实测的500Hz和1000Hz满场(指实际使用状态,如座椅坐有观众)混响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
音乐厅音质设计

噪声对语言和音乐的听闻有很大的掩蔽作用,特别是低频噪声。对于听音要求较高的大厅,必须做好噪声控制,一般对音乐厅形成干扰的噪声源主要有内部(观众及空调机械噪声)和外部环境噪声(交通噪声、社会噪声)此外还有雨噪声,因此设计中需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
观众厅内的本底噪声也是音质指标的一个重要部分。本设计噪声指标为:在开空调时大厅的背景噪声小于NC-25或35dBA。
....
Odeum
小组成员:
悉尼歌剧院音乐厅(1973年建成,2679座),由于音质太差,一直受到批评---驻院的悉尼交响乐团表示要撤离该厅,如不改善音质,就不再在此厅表演了。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2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Do You Know ?
Do You Know ?
Jørn Oberg Utzon设计的悉尼歌剧院的外形成鸡蛋形,圆拱形的天花则会制造多种的回音,而且声波可能反射至歌手身上,而不是到达观众席,所以设计方面出现很大的难度,所以最后多用途的剧场则只可以设计成演奏厅。
混响时间
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一些音乐厅,有时混响时间合适,但音质仍不满意。经过 研究发现还要控制其它指标,而且逐步了解到有许多指标要考虑。 50年代末,有人提出早期反射声很重要。即到达听众的直接声以后,如果紧接 着(不超过50毫秒,即1/20秒,否则会听出双重回声)有较强的反射声到达,不仅加强了响度,而且提高了亲切感。所以早期反射声到达时间和强度这一指标很重要。但有时与混响时间指标有矛盾。
通过体型设计,充分利用有效声能,使反射声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分布,并防止声学缺陷。
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合适的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计算大厅吸声量,选择吸声材料与结构。
根据房间情况及声源声功率大小计声标准,计算室内背景声压级,确定采用哪些噪声控制措施。 在大厅主体结构完工之后,室内声学装修前,进行声学测试,如有问题进行设计调整。 工程完成后进行音质测量和评价。 对于重要的厅堂,必要时应用计算机仿真及缩 尺模型技术配合进行音质设计。 对有扩声系统的厅堂,尚必须配合电声工程师 进行扩声设计。
混响时间设计

4mV——空气吸收衰减系数,在2000Hz以上考虑空气的 吸收。
空气吸收衰减系数4m值
(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60%)
频率(Hz)
2000
室内对湿度 30% 0.012 40% 0.01 50% 0.01 60% 0.009
4000 6300
0.038 0.084
0.029 0.062
0.024 0.05
8
墙 面
走道 乐池
376 340 28 130
0.02 0.02 0.16 0.3
7.5 6.8 4.5 39
0.02 0.02 0.15 0.35
7.5 6.8 4.2 45.5
0.02 0.02 0.1 0.4
7.5 6.8 2.8 52
0.03 0.03 0.1 0.45
11.3 11.6 2.8 58.5
0.03 0.03 0.1 0.5
11.3 11.6 2.8 65
0.03 0.03 0.1 0.5
11.3 11.6 2.8 65
混凝土 面
木板门 舞台口 耳光口 面光口 送、回 风口
门 开 口
通风 口
9
6
0.8
4.8
0.8
4.8
0.8
4.8
0.8
4.8
0.8 48.6
4.8
0.8 118.8 1.06
推荐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
二、混响时间的计算 步骤: (1)结合房间使用要求,确定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的设计值。 (2)根据设计完成的体型,计算出房间的容积V和内表面积S。
(3)根据混响时间计算公式求出房间平均吸声系数。
多采用改进的伊林公式:
T60
0.161 V S ln(1 ) 4mV
GBT50356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50356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篇一: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由建设部2005年发布的GB/T50356国家标准,对三大类厅堂的建筑声学设计进行了规范,这里的三大类厅堂除专业电影院外,应该是相近的厅堂,未特别注明话剧剧场、戏曲剧场、歌剧院或(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gb/t,50356-2005,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音乐厅等,都归入多功能剧场。
事实上,各地所建的大剧院、文化中心剧场都为多功能剧场,其建声设计均应按此规范进行。
一般认为建声设计应包含厅堂体型、体量、混响时间、声场分布、噪声控制及声缺陷消除几个方面。
既然称为建声设计,其与建筑的整个过程及多个工种会发生关联,理应相互配合。
但目前国内对剧场的设计往往分为建筑设计、内装修设计及各工种设计几大块,时间、过程、设计单位等相对独立,建声设计虽然贯穿于剧场建设的整个过程,但联系、配合的很少,这样就达不到理想的结果,这是应引起重视的作为设计者,大家对混响时间、声场分布的重要性是有认识的,但对混响时间频率特性重视不够,这是因为混响时间频率特性跟厅堂的装修材料、结构密切相关,只有与装修设计者充分沟通、协商。
采用不同的装修材料,不同的吸声结构才能予以满足,而相对合适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对音质的影响更大。
作为建声设计,按国家标准,对体型、体量等作为一般性规定,由负责建声设计者提出意见、建议,但现实情况是,在规划阶段,建声还未参与,往往是由业主提出,更有甚者是某一领导提出,交由土建设计单位。
理论上不存在无法处理的建声解决办法,但毕竟是一件费钱、费工的事,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标准把噪声控制作为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规范,关于噪声控制是剧场建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剧场的静态噪声往往达不到NR30曲线的要求。
究其原因主要是:1、剧场的太平门的隔声量不达标。
2、空调盘管风机噪声过高。
3、消防机械排烟风道未做隔声降噪处理。
WH 0301-1993 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

扩声系统达到最高可用增益,但无有用声信号输入时,厅内各测点处噪声声压级的平均值。
3.11 系统失真 system distortion
扩声系统由输入声信号到输出声信号全过程中产生的非线性畸变。注:当测量由声输入
到声输出的非线性失真有困难时,允许测量由电输入到声输出的非线性失真作为系统失真,
但应注明。一般常用谐波失真来近似衡量系统失真。
250~4000Hz 的
0dB,允许+4~-10dB,且在 2
B、4000Hz
45
13%
z≥93dB
平均值≥-10dB
50~4000Hz 内允许+4~-6d
≤8dB
B
注:一级歌舞厅声场不均匀度舞池与座席分别考核。
二、三级歌舞厅声场除噪声外所有指标仅在舞池测试。
4.3 迪斯科舞厅扩声系统学特性指标为一、二级,具体指标见表 3。
间〉
dB
核
4.2 歌厅、卡拉 0K 厅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分为一、二级,具体指标见表 1 表2 声学特性
最大声压 等级 级(dB)
传输频率特性
传声增益
声场不均 匀度
总噪声 级
dB(A)
失真度
2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
40~12500Hz 以 8
100Hz≤10d
传声增益
失真度
度
dB
〈A〉
一级
以
40~12500Hz80~8000Hz
100Hz≤10d
125~4000
100~6300Hz≥103d 的平均声压级为 0dB,允许
B、1000Hz≤
Hz 的平均
35 5%
B
+4~-8dB,且在 80~8000
录音棚混响时间设计

录音棚混响时间设计具体内容:1)选择最佳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根据使用功能);2)混响时间计算(体积和吸声量计算);3)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与布置。
一、最佳混响时间T60及T60频率特性曲线(一)最佳混响时间T601、定义:中频500Hz所对应的混响时间。
根据大量的、经过主观评价认为音质良好的观众厅进行T60测定,所得到的500HzT60的统计值。
常用最佳混响时间(秒)音乐厅1.8-2.2剧院1.4-1.7多功能1.0-1.3电影院0.8-1.0录音室0.3-0.42、特点:与使用功能、容积有关1)房间用途不同,最佳混响时间也不同:用于语言的房间——报告厅、会议室等,最佳混响时间要比用于音乐的房间(音乐厅、歌剧院)短。
2)房间容积不同,最佳混响时间也不同:房间容积大的,最佳混响时间要比容积小的长。
房间用途RT(s)房间用途RT(s)音乐厅歌剧院多功能厅话剧院、会堂普通电影院立体声电影院多功能综合性体育馆音乐录音师(自然混响) 1.6~2.11.4~1.61.1~1.40.9~1.30.8~1.10.45~0.91.4~2.01.2~1.6强吸收录音室电视演播室语言音乐电影同期录棚语言录音室琴室教室、讲演室视听教室语言、音乐0.3~0.60.4~0.70.6~1.00.4~0.80.25~0.40.3~0.60.8~1.00.4~0.80.6~1.0二)最佳混响时间T60的频率特性:——各个频率的混响时间T60以频率为横坐标,以各个频率混响时间T60与500Hz时的比率为纵坐标。
1、语言类:——语言用房,尤其是播音室,为提高语言清晰度,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曲线以平直为好。
计算混响时间频率:125Hz,250Hz,500Hz,1000Hz ,2000Hz ,4000Hz—— 6个倍频程的中心频率。
2、音乐类:——音乐用房,为增加丰满度、浑厚感,应提高低频混响时间;而高频(2000~4000Hz)的混响时间应与中频相同(实际上略低于中频)。
建筑声学实验报告--厅堂混响时间测量

ACHITECHTURE AND URBAN DESIGN建筑声学实验报告厅堂混响时间测量2009-10-10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混响时间是用于评价厅堂音质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于各种用途不同的房间对应有不同的混响时间,因此在厅堂音质设计中混响时间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音乐厅、影剧院、播音室、多功能厅、会议厅等鉴定其音质质量,混响时间是主要手段。
混响时间国外一般采用专用的直读式混响计,测量秒的混响时间。
希望通过实验能使我们了解测试仪器的组成、测试方法和结果的整理。
实验的意义:指导我们今后的对音质有要求的空间的设计。
因为不同的房间对音质的要求不同,混响时间也就不同。
如果房间的混响时间过长,会导致听音的清晰度下降。
但混响时间过短,就会影响声音的丰满度。
二、实验原理与要求混响时间的测试是根据混响时间的定义,(室内声场达到稳定,声源停止发声后,残余声能在室内往复反射,经表面材料吸收,室内平均声能密度下降为原有数值的百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或者说声音衰减60dB所经历的时间。
)通过测量声场中生压的衰减曲线求出混响时间。
由于实测中难以得到高于室本底噪声60dB的声压级,故常取衰减曲线以其声压级5-35dB 一段为准,。
每个点中心频率测量三次。
三、实验装置与方框图厅堂混响时间测量常用仪器设备分为声源装置和接受装置两大部分。
仪器组成及布置方框图如下。
声源装置:由讯号源、功率放大器和输出声源讯号的扬声器组成。
接收装置:由传声部器、测量放大器或声级计带滤波器和电平记录仪组成。
我们这次实验用的是丹麦的直读式混响计,主要包括扬声器、传声器、滤波器、信号发生器。
由丹麦生产,所用频程为1/3倍频程。
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声源的布置:我们把扬声器放在报告厅前台右上角。
2、传声器的位置:我们在报告听里选择了六个不同的位置,离开声源 1.5米以外,高度为1.5米,进行测量,每个位置测量三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具体报告厅平面图如图13、测量方法:(1)将电平记录仪电源开关置“开”、将输入衰减器置0db 、低频响应置“20hz 三记录速度置“315mm/s ”、整流响应置“有效置”、按下“100mv ”校准电压开按钮,调节输入电位器使笔位于20db 线处。
WH-T 18-2003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

用语言传输指数法(STI 法)在某些条件下的一种简化形式测得的与可懂度有关的语言传输 质量数据。 4、 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
有关各类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参照下列表格及说明。其中,观众区的声学环 境以混响场为主的演出场所为室内演出场所,而观众区的声学环境以自由场为主的演出场的为室 外演出场所。 4.1 音乐、歌剧扩声系统
内平均声 允许≤±4dB;63
声评价曲
平均值≥-8 Hz、4000Hz、 z;1000Hz)
评价
内
级
压级≥100 Hz~125Hz 和 500
dB
5000Hz≤8dB
线 曲线
dB
0Hz~8000Hz 的
允许范围见图 9
以 125Hz~5000H
125Hz≤14d
室
三
125Hz~50 z 的平均声压级为 125HZ~5 B;500Hz、1
100HZ≤10dB;5
100Hz~63
00Hz 范围 均声压级为 0dB,在此频
00Hz、1000Hz、2 ≤5%(50 ≤NR30 ≤NR25
00Hz 的平
内平均声 带内允许≤±4dB;50Hz
000Hz、4000Hz、 0Hz;100 噪声评 噪声评
均值≥-8dB
压级≥105 ~100Hz 和 6300Hz~12
当扩声系统工作在最高可用增益状态下,关闭场内所有噪声源并将传声器的输入口短路时, 所测得的总噪声。 3.11 总噪声 over all noise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