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论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论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7ec3671eb91a37f1115c4d.png)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一、示范无痕,引导无声如果语文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流畅,对模仿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总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着意营造一种优美的语言环境,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学生慕而仿之,增强了课外阅读的内驱力。
如介绍《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时,我故意开了这样一个头:“老师最近买了一本新书,书名是《海底两万里》,老师看了一小部分,这个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落到怪物的脊背上。
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哎,可惜老师最近比较忙,还没空看下去呢,要是哪个小朋友能来讲给老师听那该多好呀!”孩子们这下可来劲了,没几天,就几乎人手一本书,下课看,回家看。
不时有学生跑来给我讲故事情节。
听到他们把这个生动的故事娓娓道来时,我不禁暗暗拍手叫好!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都有效。
二、创设氛围,感受精彩学生爱上阅读,这是成功的起步。
为了营造阅读的氛围,把每一个学生都引进阅读的世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创设一个浓郁的书香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自然、自觉、自主地享受阅读。
1.还学生一个阅读的时空。
新学期,我尝试每周二的午读和每周四的早读时间诵读古诗,以古典名诗名句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陶冶着学生的思想和心性,激发着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
学生们在自由的阅读时空中徜徉书山,寻幽访古,塑造一个个丰盈的精神世界。
2.课外阅读与课文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根据课文内容,从知识、智慧、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实践体验点来寻找最佳阅读延伸的结合点。
在拓展阅读量的同时也拓展了思维的空间,有效地调动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三、活动引领,品尝阅读的快乐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就动机是兴趣得以长久保持的最佳动力。
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读书的品质,我还努力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提升他们阅读的成果,让他们从读书的成果中品尝阅读的快乐。
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论文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摘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而小学是个重要的开始阶段,也是个被人忽视的阶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成为小学语文老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一、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1.参与推荐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学生们才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
作为小学生,他们天真单纯,有很强的好奇心。
因此,针对低段学生,教师从内容上应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儿歌、童话、寓言、童谣等,并让学生结合读,画一画、写一写;中高年级则要推荐趣味性、情节性、知识性更强的读物。
我们还可采取让学生来进行“好书推荐”,要求推荐好书的同学把书的名称、作者、大概内容,利用每天放学后几分钟上台推荐。
在推荐同学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学生定会被深深吸引,听的津津有味,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对这种形式不仅不拘谨,还会跃跃欲试争着向大家推荐好书。
这样激发了学生看书、读书、找书的热情,逐渐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稳定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了稳定保持这种读书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笔者主要利用每天早读几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读书的成果,方式多种多样。
刚开始,只有胆子大,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积极参与,但不久全班学生便争先恐后的轮流上台汇报表演了。
此外,笔者利用教室后墙开辟了“课外展示栏”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如:摘抄卡、手抄报、读书心得等并定期评比更换。
孩子们都不甘示弱,纷纷参与其中。
“课外展示栏”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了读书兴趣。
孩子们热衷故事,那么就开展“故事会”活动,并建议故事内容要丰富,讲的要生动形象。
随着学生声情并茂的讲述,学生被带入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无法自拔,乃至故事早已结束但学生却意犹未尽。
这不仅稳定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论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研究[摘要]近年来,课外书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国家教育部门有关机构对教材体系作了改革,中小学教材除翻新版本外,还编排发形了数量适中、质量较高的与教材配套的课外读物。
它们大多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读性强,不少学生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课外阅读已成为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丰富知识体系、了解身外世界的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意义;原则;方法;形式;读书活动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extra-curricular reading research on effectiveinstruction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xtracurricular book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bythe people. State education departments of relevant institutions of the teachingmaterial system to make reform,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ing material inaddition to refurbished version, also orchestrates hair a moderate amount, highquality and supporting materials readings. They are mostly set ideological,intellectual, interesting in one, readability is strong, a lot of students haveread eat with appetite, lov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has become studentsconsolidate of curricular knowledge, knowledge system, the important way ofunderstanding of the external world.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richness to thestudent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very broad space, based on the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tmosphere,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est,methods, habi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depth study, explore the newsituation, new standard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effectively lead the way,improve effectively lead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of Chinese in primaryschool strategy, improve the school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guidanceeffectiveness, cultivate good reading habits, improve the students' Chineseaccomplishment.keywords : Pupil; Outside reading; Significance; Principle; Method; Form; Reading activities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低段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指导论文

浅谈小学低段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三十年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无法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日益高涨的孩子们的需要,也难以培养出视野广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具有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引领学生接触优秀文学,喜欢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低段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刚步入小学时,学生们对图画的喜爱远远超过对文字的喜爱。
虽然他们已认识一二千字,但掌握不够熟练,还需借助拼音来阅读。
而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教师每天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夸父逐日》等。
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表演”,并在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这样就会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故事的结局。
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结果。
同时听故事也是一种阅读,“听读”不但能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能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渐渐养成自己阅读故事的习惯。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途径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由此可见,良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良好环境的创设在开展课外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指导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论文:指导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之我见

指导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论文:指导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之我见阅读是人类特有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所谓“三分课内,七分课外”,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外获取知识具有广阔空间。
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应该从低年级开始抓起,充分利用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读书、想识字的愿望,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一、根据从众心理,创设良好阅读氛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发动一切力量,利用低年级儿童强烈的从众心理,努力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以及班级图书角的作用,不断更新图书,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二是教师要以身示范,与生共读,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做到要学生热爱读书,教师先要爱读书,要学生背诵的古诗,教师先能熟背如流。
三是读书给学生听,由于低年级孩子的识字量少,注意力不集中,而且他们读书很容易疲倦,因此,要努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去阅读。
二、根据求知欲望,提供优秀课外读物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
”低年级的孩子在入学之后,语言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把自己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求知欲望非常旺盛,对于课本以外的读物很感兴趣。
这就要求学校和家庭,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读物,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1.根据儿童特点和兴趣推荐图书。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适合童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及一些图文并茂的卡通、漫画等,让学生喜看乐听。
2.根据课文的特点和要求推荐脍炙人口的小文章。
以此来作为课文补充,丰富学生的积累。
3.根据季节特点和不同节日推荐书刊。
如古诗、词,小故事。
三、根据爱动特点,开展阅读趣味活动低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的是活动和游戏,教师应该围绕课外阅读开展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保持其持续性。
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论文

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论文阅读是人类最普遍、最持久的研究方式。
它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
据研究,学生语言的积累50%左右来自课外阅读。
因此,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此外,还要求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为了实现这些指标,教师必须加强科学的指导和实践。
作为我校市级十一五课题《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创建书香班级的实验与研究》的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我针对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重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只有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因此,我们需要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心扉,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天地。
图文结合法是一种适用于绘本读物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时,学生需要先看图再阅读文字,将两者结合起来理解故事内容。
绘本中的文字传达作者的意思,插图则表达文字以外的意义。
只有通过细心揣摩,才能发现图画和文字之间的关系。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图文结合法,正确阅读绘本,提高阅读效率,让学生终身受益。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本色彩独特、蕴含深刻道理的绘本书籍。
书中每一页都有上下两幅图画。
为了让学生理解“图文结合起来阅读”的重要性,我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并说出故事的大概。
其次,让他们轻声阅读文字,再结合图片理解全面的内容。
最后,教师需要强调,阅读绘本时不能只看图或只看文字,要结合两者才能理解全面。
圈点勾画法是一种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用各种符号圈画生字新词、妙语佳句或重点段落,标记不明白处或异议处,并用图画表现理解的内容。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需要进行示范,让学生模仿、实践。
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低年级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人认为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来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首先要选择好读物的内容。
根据课内教学的进度选择相应的课外读物,使课内学得的技能在课外阅读中得到运用,并在运用中得到巩固。
如:教学拼音时,可借一些课外读物,这些读物以图为主,画面色彩鲜艳,内容浅显,是便于学生阅读的短句或短文,班上谁拼音过关,谁就可能先拿到课外读物。
课外读物成为拼音学得好的同学的一种奖励,它使拼音学得好的同学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也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样,拼音教学和课外阅读可以互相促进。
在识字阅读课文时,随着学生识字量的不断增加,语文基本功也逐步得到训练,所选的读物,就选全文注音的短句到短文。
这样,学生既巩固汉语拼音,又通过阅读复习已学过的生字。
二、紧密配合课内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根据课文的教学任务,对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例如在识字阶段,要求学生看读物时,第一遍读出学过的字,第二遍连拼音读出句子、理解内容,使阅读起到巩固识字的作用,在课文配套的读物阅读时,提出不同的要求:1、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
如学习《小猴子下山》时,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在第二天课堂上练习创造性复述时,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的内容补充进去。
2、用课外读物练习课内学到的某种语文基本功。
如教学《青蛙和小鸟》后,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之相应的读物就是检查朗读能力的材料。
3、用课外读物补充课内知识。
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学后,让学生阅读《尾巴的用外》,学生就能把尾巴的功能扩大到九种动物。
其次,设计好课外阅读的“学习卡片”。
通过学生填写“学习卡片”的办法,来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记忆的良好习惯。
“学习卡片”根据读物内容编成,有填充或问答题,主要检查学生看书是否认真和对读物的理解程度。
学生填写卡片,能帮助学生整理、概括读物的内容,有利于记忆书中的内容,这是指导学生认真读书的一种有效措施。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15篇(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浅议)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15篇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浅议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摘要: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学习内容,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因此,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延伸到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浓厚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读书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阅读论文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浅议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
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浅见: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童年浸润书香——低年级课外阅读之我见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
有关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左右来自课外,由此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还要求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完成这些指标,教师必须加强科学的指导和实践。
作为我校市级十一五课题《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创建书香班级的实验与研究》的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我针对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
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心扉,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天地。
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孩子刚入学,生性好动,没有几分钟能端坐于课堂,识字量比较少,很难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活动。
我们不能让这段时间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盲区”。
为了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开学拼音教学阶段我从故事入手。
每天利用中午时间总是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生动的小故事,孩子们一听老师要讲故事,好奇心个个被激发了起来,都会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
但我故弄玄虚,在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却戛然而止了,每天的故事我故意讲不完整,经常讲头留尾……一个个悬念,吊起了学生的“胃口”。
看着孩子们那焦急的眼神,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结局的样子,心中不由得为自己的计谋而暗自得意。
我再继续向大家推荐这个故事的出处。
没有多久,班中就出现了一部分“嗜书如命”的小书迷,回家后央求父母买来书,利用刚学会的拼音一字一字地读着,尤其是第二天,他们神气活现地告诉我已经知道故事的全部内容了,并在同学们的簇拥下讲述着故事的结局……看着孩子们神气的样子,我心中暗自高兴计划的成功。
就这样,由点到面,带动了一大批,班中孩子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小书迷越来越多了。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发动一切力量,利用低年级儿童强烈的从众心理,帮助他们尽快驶向读书的轨道。
这样的举动没有给学生阅读的压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悄然地走进文学的世界。
不用多说,孩子们书包里慢慢就多了各类童话故事书、成语故事书等。
在进入一年级下半学期,由于孩子的识字量明显增加,我开始引导、鼓励孩子们自己阅读文字的书刊。
但是,一下子给他们规定每天阅读的时间,让他们完成任务一样来阅读,我怕会扫了孩子们的兴,把上学期积累起来的对阅读的兴趣给吓跑了,所以,还是采用比较休闲的方式:在你的课桌角上天天放上一本你最喜欢看的课外书。
课间什么时候想它们了,就拿起来看看。
“退后一步,海阔天空。
”这种宽松的氛围,反而激发了孩子的阅读热情。
这时因为没有外在的压力,所以他们读得自由,读得自觉,读得投入。
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
二、创设课外阅读氛围,指导有效阅读(一)、创立“休闲书吧”,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开学初,在班级里开辟一角作为“休闲书吧”,动员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书,登记标签,课下传阅,资源共享。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书可看,拓宽学生的书源,当然要分配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管理,并教育学生要爱护书。
休闲书吧设立后,同学们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会到那里去翻一翻,找一些书然后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看。
有的孩子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已经借阅了四五十本图书来看了。
每当大家看完一本书,都会觉得自己增添了一些知识,开阔了一些视野……“休闲书吧”的成立,给大家带来了乐趣,在这种开放式的阅读氛围的熏陶下,顽皮的同学在课间休息时不再打闹,而是争先恐后地借阅图书,吸收知识,使原本吵闹的班级恢复了宁静。
(二)、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打造书香班级经过调查发现,有很多家庭的藏书量不足30本,另外还有部分孩子虽然家里藏书不少,但他们不能合理利用在家的时间汲取知识养料,因此我决定充分利用我校图书室的图书资源,利用阅读课等时间,让孩子阅读书籍。
一年级学生入学后,学校为每个孩子办了借阅证,孩子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去借阅,每到阅读课时,我为孩子们到图书室借阅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带到班级里阅读,在孩子们阅读时,我也常常手捧书读得津津有味,书中的喜怒哀乐尽显脸庞,看到精彩处,就声情并茂地朗诵给孩子们听。
而此时此刻,孩子们神情专注,我们一起融进了那优美生动的文章。
有了这样的体验,孩子们的读书兴趣被大大地激发起来了。
放学后,学生也会呼朋引伴地相约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寒暑假前,也会借上几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在假期中细细品味,阅读不仅成为孩子们的兴趣,也成为了受用终身的良好习惯。
(三)、上好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可见,课内阅读的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课题开展以来,我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课的形式多样,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低年级学生喜欢借助图画等手段阅读绘本读物,原因是绘本读物简单,但是随着识字量的增多,年龄的增高,有的学生开始阅读文字书籍,如果学生阅读方法还是茫然无措,就会降低阅读效率,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根据不同文体和阅读需要来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仔细看图、观察、思考的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过程。
其一,图文结合法,了解故事内容。
图文结合法适合于绘本读物,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有意地看看图画再阅读文字,将两者结合起来体会故事内容。
绘本中不仅有文字,还有插图。
文字是作者传达的意思,插图要表达文字以外的意义,只要是细心的读者花心思揣摩,我们不难发现:有时绘本读物中文字能弥补图画的不足,图画又能道出文字的内涵。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鲜艳的图画感兴趣,阅读绘本时往往只看图画,不读文字,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图文结合法,正确、科学地阅读绘本,帮助他们建立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使他们终身受益。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本色彩独特,蕴含深刻道理的绘本书籍,这本书非常有趣,打开书籍,每一页上都有上下两幅图画。
我分了三个步骤让学生了解“图文结合起来阅读”是绘本读物的关键。
首先,我让学生配乐欣赏书中的图片,说出故事的大概。
因为学生只欣赏图片,对内容理解不全面,只能说出大概,从而说明绘本读物光看图片只了解片面的内容是不行的,不能帮我们了解全面的内容。
其次,让学生欣赏了图片后,再轻声阅读文字,这时的学生因为有了对图片的印象和对文字的仔细阅读,基本上能讲清楚故事的内容,从而得出图画旁边的文字作用也很大。
第三,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在读绘本时不能光看图,也不能光看文字,要看图读文,只有图文结合起来看才能使阅读更全面。
其二,圈点勾画法,加深阅读印像。
圈点勾画法就是一边默读文章,一边运用各种符号,对生字新词、妙语佳句或重点段落进行圈画,作出标记,即动手尝试阅读的过程中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如标明不明白处或异议处、画一画,边读边用笔画出阅读书籍中的优美词句段,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
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圈画勾画在尝试学习阶段,要求不能过高。
一开始,教师先做示范,在书上圈画批注,如用“——”划出不理解的词;用“。
”标出多音字,并写上拼音;不懂的句子在后面打个“?”等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实践。
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提高了阅读能力,有利于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其三,重点阅读法,提高阅读效率。
重点阅读法是在阅读前制作一张读书卡,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阅读,并且能完成读书卡上的内容。
这样的阅读有利于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阅读更专注,更有效。
以《小巴掌童话》一书中的《森林,请开步走》为例,书中的语言非常优美,有不少的好词好句,也蕴涵着道理,阅读这样的书籍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书签,在阅读完后,把书名、作者、出版社、好词好句、阅读感想等记录在读书卡上,起到了很好的归纳、总结作用,□历史地理其四,想像法扩充法,体会人物思想。
想像扩充法就是在教学一定的方法后,在阅读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通过与图结合,想像“空白”处,引导学生指导读懂图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对故事内容作必要的补充情节;补空白、补结尾等。
低年级的书籍字数寥寥无几,但是图片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往往蕴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极大含义。
这时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着读,更要适时地指导,就能体会人物的情感。
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保护孩子旺盛的想像力,理解孩子不同一般的想像空间,给孩子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有所收获,教师在学生想像的基础上,适时评价,引导学生想像得合理,想像得恰当,也就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五,质疑问难法,增强阅读体验。
质疑问难法是教师通过渲染和引领,讲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时,或是讲述故事的后半段,让学生阅读文字后,针对关键词句、矛盾之处或故事内容进行质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增加阅读体验。
如引导学生读寓言《龟兔赛跑》一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归纳:(1)兔子为什么要和乌龟赛跑?(2)兔子为什么会在比赛时睡着?(3)乌龟为什么累得不行了,还要坚持继续爬行?(4)为什么最后乌龟跑赢了兔子?其六,情境表演法,升华故事内涵。
情境表演法就是说说演演,即表演课本剧,如在一定的情境中添加人物的语言,让学生在读懂的情况下充分想像;可以将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或合作地演一演,体会书籍中的故事;通过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重点突出,突破难点。
表演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学生期待这样阅读体验反馈:“我们也可以参与改编、创作,而且是小小表演者,我们找到了乐趣。
”三、开展读书活动,及时评价鼓励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难于坚持长期的阅读活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所以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比赛、活动,一方面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之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成果,使他们的阅读成果有展示的舞台。
所以,我在班中不定期的举行各类活动。
(一)、读物推荐活动,活动中引导学生采取自己擅长的方式,比如讲故事,组合演课本剧等大力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达到吸引其他同学,形成争相阅读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