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气浮

合集下载

水处理工程习题集-水与废水物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水处理工程-10

水处理工程习题集-水与废水物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水处理工程-10

《水处理工程》第一篇水和废水物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习题集第二章混凝1. 何谓胶体稳定性?试用胶粒间相互作用势能曲线说明胶体稳定性的原因。

2. 混凝过程中,压缩双电层何吸附-电中和作用有何区别?简要叙述硫酸铝混凝作用机理及其与水的pH值的关系。

3. 高分子混凝剂投量过多时,为什么混凝效果反而不好?4.为什么有时需要将PAM在碱化条件下水解成HPAM?PAM水解度是何涵义?一般要求水解度为多少?5.混凝控制指标有哪几种?为什么要重视混凝控制指标的研究?你认为合理的控制指标应如何确定?6.混合和絮凝反应同样都是解决搅拌问题,它们对搅拌有何不同?为什么?7.根据反应器原理,什么形式的絮凝池效果较好?折板絮凝池混凝效果为什么优于隔板絮凝池?8.采用机械絮凝池时,为什么要采用3~4档搅拌机且各档之间需用隔墙分开?9.试述给水混凝与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混凝各自的特点。

10.某粗制硫酸铝含Al2O315%、不溶解杂质30%,问:(1)商品里面Al2(SO4)3和溶解杂质各占的百分数;(2)如果水中加1克这种商品,计算在水中产生的Al(OH)3、不溶解杂质和溶解的杂质分别重多少?11.For a flow of 13500 m3/d containing 55mg/L of suspended solids, ferric sulfateis used as a coagulant at a dose of 50mg/L(a) Assuming that there is little alkalinity in the water, what is the dailylime dose?(b) If the sedimentation basin removes 90% of the solids entering it, whatis the daily solids production from the sedimentation basin?12.隔板絮凝池设计流量75000m3/d。

参考习题——精选推荐

参考习题——精选推荐

参考习题《⽔处理⼯程》第⼀篇⽔和废⽔物化处理的原理与⼯艺习题集第⼆章混凝1. 何谓胶体稳定性?试⽤胶粒间相互作⽤势能曲线说明胶体稳定性的原因。

2. 混凝过程中,压缩双电层何吸附-电中和作⽤有何区别?简要叙述硫酸铝混凝作⽤机理及其与⽔的pH值的关系。

3. ⾼分⼦混凝剂投量过多时,为什么混凝效果反⽽不好?4.为什么有时需要将PAM在碱化条件下⽔解成HPAM?PAM⽔解度是何涵义?⼀般要求⽔解度为多少?5.混凝控制指标有哪⼏种?为什么要重视混凝控制指标的研究?你认为合理的控制指标应如何确定?6.混合和絮凝反应同样都是解决搅拌问题,它们对搅拌有何不同?为什么?7.根据反应器原理,什么形式的絮凝池效果较好?折板絮凝池混凝效果为什么优于隔板絮凝池?8.采⽤机械絮凝池时,为什么要采⽤3~4档搅拌机且各档之间需⽤隔墙分开?9.试述给⽔混凝与⽣活污⽔及⼯业废⽔混凝各⾃的特点。

10.某粗制硫酸铝含Al2O315%、不溶解杂质30%,问:(1)商品⾥⾯Al2(SO4)3和溶解杂质各占的百分数;(2)如果⽔中加1克这种商品,计算在⽔中产⽣的Al(OH)3、不溶解杂质和溶解的杂质分别重多少?11.For a flow of 13500 m3/d containing 55mg/L of suspended solids, ferric sulfate is used as a coagulant at a dose of 50mg/L(a) Assuming that there is little alkalinity in the water, what is the daily lime dose?(b) If the sedimentation basin removes 90% of the solids entering it, what is the daily solids production from the sedimentation basin?12.隔板絮凝池设计流量75000m3/d。

机电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机电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附件 6.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生课程简介(中英文各一份 )课程名称:机电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一级学科基础课■二级学科基础课□其它:考核方式:考试教学方式:讲授适用专业:机械工程适用层次:■ 硕士□ 博士开课学期:秋季总学时: 32 学分: 2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理论力学课程组教师姓名职称专业年龄学术方向陈学东教授机械电子工程49 机电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曾理湛副教授机械电子工程39 机电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姜伟讲师机械电子工程33 机电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课程负责教师教育经历及学术成就简介:自 2009 年 1 月至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自 2006 年 1 月至 2008 年 12 月,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校特聘教授。

自 2001 年 4 月至 2005 年 12 月,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自 1997 年 10 月至 2001 年 3 月,日本国立佐贺大学留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自 1989 年 7 月至 1997 年 9 月,武汉工业大学机械系,助教、讲师、副教授。

自 1986 年 9 月至 1989 年 6 月,武汉工业大学机械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自 1984 年 9 月至 1986 年 8 月,武汉工业大学机械系,团总支书记、学生辅导员。

自 1980 年 9 月至 1984 年 7 月,武汉工业大学机械系,本科生,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近年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973 计划)课题、国家863 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近10 项,并完成了一批企业委托项目。

围绕超精密运动机构振动的产生、传递和控制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气浮技术及其与生化处理的配合

气浮技术及其与生化处理的配合

几个气 浮+生 化处理 工艺
第一章 气浮技术
第一节 气浮技术的定位
污水处理
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
三级处理
物理方法
生物方法
物理化学生物方法
气浮池属于物理处 理法中的重力分离 法。气浮可作为一 级处理除去胶体颗 粒和悬浮颗粒
气浮法可以有效地 应用于生物处理中 的污泥污泥浓缩
气浮可作为三级处 理来使水质达标。
膨胀的离子时,宜采用气浮+传统活性污泥法。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豆制品废水、纺织废水、 制革废水等废水的处理上。
气浮法
1.预处理单元采用气浮工艺,可实现 大于50%的COD去除率,大大降 低生化系统的处理负荷。 2.气浮可以分离地面水中的细小悬浮 物、藻类及微絮凝体。 3.气浮法几乎能全部去除悬浮固体形 成的BOD,而对溶解性固体形成的BOD 几乎没有效果。
溶 气 罐 计 算
池 体 表 面 积 计 算
接触池的表面积Ac及分离室表面积 选定接触室中水流的上升流速vc后,按下 式计算: 气浮池的净容积V按下式计算:
对矩形池子分离室的长宽比一般取1:1-2:1。 同时以池内停留时间(t)进行校核,一 般要求t为10-20min。
第三章 气浮技术与生物处理
第一节 气浮的作用
气浮可置于活性污 泥法之前作为预处 理工艺。
第三章 气浮技术与生物处理
第三节 气浮+生化处理工艺
工程实例:
北京市某豆制品公司以生产豆腐、豆浆为主,日排放 废水量为1 000~2 400m3,主要污染物浓度和设计进 水水质指标及排放标准见表1,出水要求达到北京市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中的二 级标准。根据水质特点以及简化运行管理的要求,本 项目采用带生物选择器的改良活性污泥法为主体处理 工艺,同时通过水力筛联合气浮的强化预处理手段保 证工艺运行的稳定性。

第四章 气浮

第四章 气浮

33
加压溶气法需要的设备: 空气压缩机、溶气罐、减压阀或溶气释放 器、水泵。 溶气量、析出气泡大小及气泡均匀性与压 力、温度、溶气时间、溶气罐及释放器构 造等因素有关。
34
A、溶气压力:
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V与压力p的关系符合 亨利定律。 ★ 压力越高,空气溶解度越大,动力消耗 也越大,对设备要求也越高。 ★ 温度越高,空气溶解度越小。 ★ 一定温度下,溶解度与压力成正比。
19
叶轮气浮设备构造示意图
20
布气浮选的特点:
• 优点:设备简单,易于实现。 • 缺点:空气被粉碎的不够充分,形成的气泡 粒径较大,一般不小于 l0OOµm,这样,在供 气量一定的情况下,气泡的表面积小。 • 由于气泡直径大,运动速度快,气泡与被去 除污染物质的接触时间短,这些因素都使布 气气浮法去除效率较低。
37
溶气罐形式
(a)纵隔板式; (b)花板式; (c)横隔板 式; 式;(d) (d) (d)填充式; 填充式; 填充式;(e) (e) (e)涡轮式 涡轮式
38
39
填料溶气罐的主要工艺参数:
过流密度:2500-5000 m3/m2.d ; 填料高度:0.8-1.3m ; 液位高度:0.6-1.0m(从罐底计); 承压能力:大于0.6MPa ; 工作压力:0.3~0.5MPa 。
40
溶气罐供气方式:
a、采用水泵吸水管上吸入空气; b、在水泵加压管上设置射流器吸入空气; c、采用空气压缩机供气。
41
a、采用水泵吸水管上吸入空气
BACK
42
b、在水泵加压管上设置射流器吸入空气
12
4.3.2 布气气浮法
• 布气浮选是利用机械剪切力,将混合于水 中的空气粉碎成细小的气泡,以进行浮选 的方法。 • 按粉碎气泡方法的不同,布气气浮又分为 水泵水管吸气浮选、射流浮选、扩散曝气 浮选以及叶轮气浮等四种。

清华大学本科 《水处理工程》第一篇习题集2010_106102485

清华大学本科 《水处理工程》第一篇习题集2010_106102485

《水处理工程》第一篇水和废水物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习题集第一章绪论1.水圈的概念?指出其上界和下界。

2.试概述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3.什么叫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矛盾?水环境保护和水处理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地下水和地面水的性质有哪些主要差别?5.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几类?简述各类杂质的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方法。

6.简述水污染的概念和分类。

分别列举2个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

7.简要介绍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类型和对人体的危害。

8.常用的污水水质指标有哪些?选择你认为重要的解释其含义。

9.工业废水一般具有哪些特点?请列举4种工业废水的来源并简述性质。

10.试比较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特征。

11.试讨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战略、对策与途径。

12.对于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水质主要有哪些要求?13.给水处理有哪些基本方法?其基本流程如何?14.目前我国饮用水水源的主要污染特征是什么?15.对于微污染水源,应采用什么样的饮用水处理工艺?16.对于以富营养化湖泊水为水源的饮用水处理,应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流程?17.简述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和城市污水的一般处理流程。

18.简述废水处理技术的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19.试举例说明废水处理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20.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21.试讨论饮用水处理系统和技术的发展方向。

22.试讨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混凝1.简述胶体的动电现象、双电层与 电位。

并试用胶粒间相互作用势能曲线说明胶体稳定性原因。

2.试比较憎水胶体和亲水胶体的特点。

3.混凝过程中,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作用有何区别?简述硫酸铝的混凝作用机理及其与水的pH值的关系。

4.概述影响混凝效果的几个因素。

5.目前我国常用的混凝剂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今后的发展方向?6.高分子混凝剂投量过多时,为什么混凝效果反而不好?7.“助凝”的作用是什么?什么物质可以作为助凝剂?8.为什么有时需要将PAM在碱化条件下水解成HPAM?PAM水解度是何涵义?一般要求水解度为多少?9.同向絮凝和异向絮凝的差别何在?两者的凝聚速率(或碰撞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10.混凝控制指标有哪几种?你认为合理的控制指标应如何确定?11.混凝过程中,G值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沿用已久的G值和GT值的数值范围存在什么缺陷?请写出机械絮凝池和水力絮凝池的G值公式。

第4章、沉淀

第4章、沉淀

式(4-14)表明,截留沉速u0和表面负荷q在 数值上相等,但两者含义不同。
2、沉淀效率 (1)沉速为ui<u0的某一特定颗粒的去除率E 设原水中沉速ui<u0的颗粒的浓度为C,由图4- 7,沿着高度h内进入沉淀池的沉速为ui的颗粒能全部沉 到池底被去除。故有:
QcC hBvC h h/ t ui = = = = E= QC HBvC H H / t u0
在水处理中,根据悬浮物的浓度和絮凝性能, 悬浮物分离沉降分为下列四种形式: 1、分散颗粒的自由沉淀 当颗粒浓度较低,在沉降过程中不受颗粒彼此间影 响时,称为自由沉淀。 分散颗粒系指不具絮凝性能的颗粒,即下沉过程 中,颗粒的大小、形状、重量不会发生变化。分散 颗粒的沉降也称为自然沉淀。 低浓度沉砂和预沉一般属此类沉降。 2、絮凝颗粒的自由沉淀 絮凝颗粒指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絮粒因碰撞聚集 生成更大的絮体,在沉降过程中颗粒的沉速随絮凝 体增大而改变。絮凝颗粒的沉降也称为絮凝沉降。 大多数混凝沉淀均属此种类型。
第4章 沉
概述

原水经过混合与絮凝过程后,水中胶体杂质已形 成粗大絮凝体,必须采取某些处理方式使絮凝体从水 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澄清水。通常可采用沉淀池、 澄清池或者气浮池工艺来去除水中悬浮颗粒。 当水中悬浮颗粒比重大于1时,可采用沉淀方法 去除。沉淀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将悬浮颗粒从水中沉降 分离的工艺 。沉淀可用于简单的沉砂、预沉和混凝、 软化后的悬浮物去除,以及污泥的浓缩等。 当水中悬浮颗粒比重小于1时,可采用气浮方法 去除。气浮方法通常用于处理含藻类较多的湖泊水。
C0 H 0 CP = HP
(4-8)
式(4-8)为—个很重要的关系式。它表达了下 述关系:在高度H0 内均匀浓度为C0 的悬浮物总量, 与高度为HP 内均匀浓度为CP 的悬浮物总量完全相 等。 该切线的斜率即表示浓度为CP 的浑液面下沉速 度,其值为: HP − H vP = (4-9)

《水处理技术及原理》第5章-气浮

《水处理技术及原理》第5章-气浮
17
第2节 气浮分类与工艺过程
一、气浮分类 1.电解气浮法: 直流电的电解作用下: 正极产生氢气 ,负极产生氧气,微气泡。 气泡小于溶气法和散气法。
具有多种作用: •除BOD、氧化、脱色等 •去除污染物范围广 •污泥量少,占地少。 •但电耗大。
18
2. 散气气浮法: •扩散板曝气气浮 •叶轮气浮法
8
气-颗粒吸附




粒气泡顶托的Fra bibliotek粘附


气泡裹夹
9
对于亲水性颗粒的气浮,表面需改性为疏水性 → 投加浮选剂(松香油、煤油、脂肪酸)
10
三、气泡的稳定性
气浮中要求气泡具有一定的分散度和稳定性。气泡粒径在 100左右为好。 空气从水中析出过程分两个步骤:
➢气泡核的形成 ➢气泡的增长
11
洁净水中: •气泡常不能达到气浮要求的极细分散度。
•表面张力σ水气降低 •污染粒子严重乳化,表面电位 增高。
此时,尽管气泡稳定,但 颗粒-气泡附着不好 。
如何控制最佳的投加量? 影响三个因素:稳定性、表面张力、乳化效果
14
四、乳化现象与脱乳
疏水性颗粒易气浮,但多数情况下并不好。 ➢乳化现象
COO-H
O-H
以油粒为例:
➢表面活性物质存在:

非极性端吸附在油粒,
➢洁净水表面张力大,气泡有自动降低表面自由能的倾向, 即气泡合并。 •稳定性不好。 ➢缺乏表面活性物质的保护,气泡易破灭 。
12
加入起泡剂(一种表面活性物质),保护气泡的稳定性。
•有机物含量不多的废水气浮时,气泡 的稳定性可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适当表面活性剂是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适量的表面活性剂是必要的。
15
三、气泡的分散度与稳定性
但表面活性物质过多
•界面张力σ水气降低 •污染粒子严重乳化 •表面ζ电势增高 此时,尽管气泡稳 定,但颗粒-气泡 附着不好 。
如何控制最佳的投加量? 影响三个因素:稳定性、表面张力、乳化效果
16
四、乳化现象与脱乳
疏水性颗粒易气浮,但多数情况下并不好。 乳化现象 以油粒为例: 1.表面活性物质存在:
带电的稳定体系是不利于气浮的,应 → 脱稳、破乳 → 投加混凝剂→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势 混凝剂: 硫酸铝、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等
19
本节思考题
(1) 颗粒的润湿接触角在气浮中有何物理意义? (2) 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善亲水性颗粒的气浮效果? (3) 气泡的稳定性如何影响气浮效果? (4) 乳化现象指什么?为什么需要在气浮过程中加以 避免?
36
气浮池 混凝 斜板沉淀池
与同向流斜板沉淀池结合的气浮池
37
气浮池
38
气浮池
39
加压溶气罐
40
气浮池
41
气浮池浮渣
42
气浮池浮渣
43
四、加压溶气气浮法工艺计算
气固比a :基本工艺参数
A 经减压释放的溶解空气总量 a= = S 原水带入的悬浮固体总量
两种表达方式:体积比 质量比
44
四、加压溶气气浮法工艺计算
63
30
空气在水中的溶解热力学过程(亨利定律): V=KT P (L-气/m3-水)
P:空气所受绝对压力 KT:溶解常数,与温度有关
31
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动力学过程:
溶解需要一定时间 与水在加压溶气罐中的流态有关
停留时间:2~4min 水中空气饱和度:50~60%
空气在水中的溶解量与 加压时间的关系
32
45
四、加压溶气气浮法工艺计算
A γ Ca ( fP − 1) R a (kg / kg) = = S QCs × 1000
•气固比 a 影响气浮效果(出水水质 , 浮渣浓度), 应作试验确定。 •无资料时,可选取0.005~0.06 •剩余污泥气浮浓缩时一般采用0.03~0.04
46
气浮间隙试验
3.处理印染废水 4.处理洗毛废水――回收羊毛脂 5.浓缩污泥(效果比沉淀法高)
60
二、气浮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1.净化高含藻水源:武汉东湖水厂,气浮替代沉淀, 藻类去除率达80%以上。 2.净化低温低浊水源:沈阳市自来水厂。 3.净化受污染水体:对水体产生曝气,减轻嗅味与 色度。
61
二、气浮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界面能 W =σS
S:界面面积; σ:界面张力
附着前: W1 =σ水气+σ水粒 (假设S 为1) 附着后: W2 =σ气粒
7
二、悬浮物与气泡的附着条件
界面能的减少值△W=σ水气+σ水粒-σ气粒 三个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σ水粒 =σ气粒+σ水气COS(180°-θ)
△W=σ水气(1-COSθ) 悬浮物与气泡附着的条件: △W>0 △W越大,推动力越大,越 易气浮。
三、气泡的分散度与稳定性
洁净水中:
•气泡常不能达到气浮要求的极细分散度 洁净水表面张力大,气泡有自动降低表面自由能 的倾向,即气泡合并。 •稳定性不佳 缺乏表面活性物质的保护,气泡易破灭。
14
三、气泡的分散度与稳定性
加入起泡剂(一种表面活性物质),保护气泡 的稳定性。

有机物含量不多的废水气浮时, 气泡的稳定性可能成为重要的影 响因素。
52
一、电解气浮法
具有多种作用: •除BOD、氧化、脱色等; •去除污染物范围广; •污泥量少,占地少; •但电耗大。
53
二、散气气浮法
1. 扩散板曝气气浮法 2. 叶轮气浮法
54
1.扩散板曝气气浮法
1.入流液 3.分离柱 5.浮渣 2.空气进入 4.微孔扩散板 6.出流液
简单易行,但容易堵 塞,气浮效果不高。
28
(1)供气供给设备: 水泵-空压机溶气(常用)
空压机供气式溶气系统图
1.水泵; 2.空压机; 3.水位计; 4.放气阀; 5.溶气罐; 6.压力表
29
(2)加压水泵: 提升污水,将水、气以一定压力送至压力溶气罐。 加压泵压力应适当。 过高:溶解到水中空气增加,经减压后释放的空气多, 会促进微气泡的聚集,不利气浮; 太低:需要增加溶气水量,致使气浮池容积增加。
非极性端吸附在油粒, 极性端则伸向水中 →乳化油 →极性端电离后带电→双电层现象 →稳定体系 (阻碍细小油珠之间,油珠和气泡之间的粘附)
17
COO-H O-H

四、乳化现象与脱乳
2.亲水性固体粉末(固化乳化剂)存在: 如粉末、粘土等,增大了油珠的ζ电势值。 一小部分与油接触,大部分为水润湿。
18
四、乳化现象与脱乳
(3)压力溶气罐:使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空气溶 泡释放
TS型溶气释放器工作原理 水流反复经过收缩、扩散、撞击等,消耗能量,溶气水压力降低
34
3.气浮池
平流式气浮池
1.反应室;2.接触室;3.气浮池
35
竖流式气浮池
1.反应池; 2.接触室; 3.气浮池
5.亲水性颗粒与气泡的粘附 对于亲水性颗粒的气浮,表面需改性为疏水性 → 投加浮选剂(松香油、煤油、脂肪酸)
亲水性物质与气泡的粘附状况
12
三、气泡的分散度与稳定性
气浮中要求气泡具有一定的分散度和稳定性。 气泡粒径在100µm左右为好。 空气从水中析出过程分两个步骤: 气泡核的形成 气泡的增长
13
优点: •处理能力比沉淀池高 •气浮污泥浓度高 •可以同时去除多种污染物(表面活性剂、嗅 味物质等) 缺点: •耗电、维修
62
本章总结
(1)气浮原理 (2)气浮效果的判断方法与主要影响因素(颗粒亲 疏水性、水的表面张力、气泡稳定性、活性表面 物质的作用) (3)加压溶气气浮法的组成、工艺类型及基本计算 (4)其他气浮法的特点 (5)气浮应用
23
二、加压溶气气浮法基本流程
1.全溶气流程
• 电耗高 • 气浮池容积小
全加压溶气气浮法流程图
1.废水进入 2.加压泵 3.空压机 4.压力溶气灌 5.减压阀 6.气浮池 7.放气阀 8.刮渣机 9.出水系统 10.混凝剂
24
二、加压溶气气浮法基本流程
2.部分溶气流程
• 电耗较低 • 加压泵水量和溶气罐容量小, 节省设备费用 • 溶气罐压力要求高
55
2.叶轮气浮法
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污染物浓度 高的废水。
叶轮气浮法装置示意图
1.叶轮 2.盖板 3.转轴 4.轴套 5.轴承 6.进气管 7.进水槽 8.出水槽 9.泡沫槽 10.刮沫板 11.整流板
56
本节思考题
(1)电解气浮法、散气气浮法、溶气气浮 法各自的特点?
57
第4节 气浮法的应用
47
气固比与出水SS及浮渣中固体含量的关系
曲线1—污泥容积指数为85的活性污泥混合液 曲线2—污泥容积指数为400的活性污泥混合液 曲线3—造纸废水
48
本节思考题
(1)加压溶气气浮法工艺流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加压水泵的压力如何影响溶气效果? (3)气固比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计算? (4)气浮池和沉淀池相比有何特点?
部分加压溶气气浮法流程图
1.废水进入 2.加压泵 3.空气进入 4.压力溶气灌 5.减压阀 6.气浮池 7.放气阀 8.刮渣机 9.出水系统 10.混凝剂
25
二、加压溶气气浮法基本流程
3.回流加压溶气流程
• 适用于含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原水 • 气浮池设计中需要考虑回流水影响 • 气浮池容积较大
回流加压溶气气浮法流程图
一、气浮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二、气浮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58
一、气浮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处理含油废水
石油化工、机械加工、食品工业等 • 悬浮油(>10µm, 隔油池) • 乳化油(<10µm,一般0.1~2µm气浮) • 溶解性
59
一、气浮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处理造纸厂白水
时间短,15-20分,SS去除率90%以上,COD去除 率80%,浮渣浓度5%以上
一、气浮过程 二、悬浮物与气泡的附着条件 三、气泡的稳定性 四、乳化现象与脱乳
一、气浮过程
气浮是一种固-液和液-液分离的方法。 具体过程:通入空气→产生微细气泡→SS附着在气
泡上→上浮
应用:自然沉淀或上浮难于去除的悬浮物,以及比
重接近1的固体颗粒
给水处理中除藻等 废水处理中去除纤维、悬浮物、油类、脂肪等
49
第3节 其他气浮法
一、电解气浮法 二、散气气浮法
50
一、电解气浮法
直流电的电解作用下:
正极:产生氧气(微气泡) 负极:产生氢气(微气泡) 气泡小于溶气法和散气法
电气浮装置示意图
1.入流室 2.整流栅 3.电极组 4.出流孔 5.分离室 6.集水孔 7.出水管 8.排沉淀管 9.刮渣机 10.水位调节器
1.废水进入 2.加压泵 3.空气进入 4.压力溶气灌 5.减压阀 6.气浮池 7.放气阀 8.刮渣机 9.出水系统
26
三、加压溶气气浮法主要设备
工艺组成: 空气释放设备、气浮池、压力溶气系统
27
三、加压溶气气浮法主要设备
1. 压力溶气系统
空气供给设备 加压水泵 压力溶气罐 其他附属设备
9
二、悬浮物与气泡的附着条件
例如: •石油废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少, σ水气大, 乳化油粒疏 水性强,直接气浮效果好。 •而煤气洗涤水中的乳化焦油,由于水中表面活性物质 含量多,σ水气小,直接气浮效果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