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作业复习资料讲解

美学复习作业复习资料讲解
美学复习作业复习资料讲解

《美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

形成性考核(一)

一、填空题

1.就美学的内容而言,基本上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和(门类美学)三个部分。

2美论、美感论和美的形态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骨干”。

3艺术美论、审美论和美育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丰满的“血肉”。

4.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且在不同方面发展

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概括性、联系性、情感性和创造性。

5.审美关系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_的统一;是_真_与__善_的统一。

6.人同世界的精神关系,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三种:认识关系、功利关系_和审美关系。

二、名词解释

1.美学:哲学的一个分支,论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对审美鉴赏力的判断。

2.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建立在审美观察和审美体验之上的高级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种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去观照自然和现实,让审美对象激发主体的情感,又将主体的情感溶入审美对象之中的表象运动。

3.美感: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

4.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美在于客观形式”。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只是对美作了一些经验性的描述和归纳,缺乏普遍意义。因为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在劳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体现了美的本质。

2.“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主要是用精神分析美学,它最基本的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它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主观的形式去理解。四、简答题:

1.简述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观点。

(1)从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考察美;

(2)从历史主义方法出发去考察美的本质

(3)从以“劳动”为中介的主体和对象统一出发去考察美。

2.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

(1)车尔尼雪夫斯基看到了现实美本身,认为生活本身就是美;

(2)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突出了美与人类生活的本质联系;

(3)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人本主义”出发,模糊地感到了美的现实基础。

3.简述审美关系中美的多重属性。

(1)个体性和集体性。(2)民族性。(3)阶级性。

五、论述题:

1.试析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关于美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说:(1)劳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首先,劳动使主体和客体开始了分化;

其次,伴随着萌芽状态的劳动,人的身体器官的质量、形态和功能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再次,劳动在使主客体分化的同时,也使人的意向有了所指,并且创造了一个人格化的世界。(2)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

首先,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

其次,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扩大的。

(3)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提条件:

首先,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其次,劳动创造了能够欣赏美的人。

所以: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

2.简述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

关于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1)审美关系的基础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2)审美关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一、填空题

这是关于美、美感和美的形式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出正确答案。1.广义的美感是指审美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心理活动和_观念形成的总和。

2.时代性、民族性和_个体性_等构成了美感的差异性。

3.与美感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联想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

4.自然美的形态包括奇险美、壮丽美、幽静美和秀丽美。

5.社会美可以分为人的形象美、内在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等方面。

6.科学美的原则包括简洁性、新奇性、对称性和统一性。

二、名词解释

1.美感活动:美感活动是以情感机能为主体,以情感运动为中介,从而调节人的智力结构和意志结构,提升人从认识比然到意志自由的心理过程。

2.审美愉悦:审美愉悦是指一种人的精神上得到一种感发、兴发。

3.社会美: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即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由人所组成的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各种制度、各种生活方式等之中的美。

4.艺术美:艺术美: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艺术美作为人类美感物态化的集中表现,确证着人类内在心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最典型的美的存在形态。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回答本题,首先要对命题作出判断,然后简要说明理由。如

1.美感具有时代性。

答:此观点正确。

美感的时代性,是指人的审美意识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生活条件,造就了不同的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和审美取向,对同一对象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2.美感活动中不能有意志活动的参与。

答:此观点错误。

美感活动不能没有意志活动的参与。首先,意志能使人专注于审美对象,驱使人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和精神上的愉悦,产生审美的巨大社会作用。

其次,意志保证人的审美能力认识美的规律,并在审美活动中提高和完善自身,达到美感活动的最后目的。

四、简答题:

简明扼要地答出要点,适当展开分析。

1.简述审美意识的共同性。

答:1、人类的生理结构和机制以及心理活动的规律大致相同,特别是感受美的感官和神经系统是相同的。2、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有着某种普遍性,共同性和延续性。3、形式美感的共同性最有代表性。

2.简述自然美的特性:

自然美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客观性。我们用“自然”这个总括的专门名词来表明自发性、直接的生活、感性、可感觉的对象:风景、植物、动物。(2)形式感。所谓形式感,即大自然之基本外形惟一作用于人的精神、感觉的能力。

3.为什么说艺术美来源于生活?

之所以说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这是因为:

(1)生活是艺术想象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2)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3)生活推动了艺术家创造技巧的发展。

五、论述题:

全面、正确地答出要点,充分、必要地分析、论述。

1.试析美感的特征。(P66)

美感的特征:(1)直觉性;(2)愉悦性;(3)超越性。

2.试析优美与崇高的异同。

区别:在主体的审美感觉中,优美和崇高能给人不同的感官享受。优美一起的是单纯的快感,可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愉悦,心境是单纯而宁静的;而崇高所引起的是奋发激荡、昂扬向上的情绪。

共同点:优美与崇高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满足感官的要求,不涉及明确的目的,都表现出主观的合目的性。

优美具有三个特点:

(1)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

(2)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3)其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

形成性考核作业(三)

一、填空题

1.美的基本表现形态是___崇高___和__优美___。

2.喜剧性美感的类型主要有___机智、讽刺____和__幽默___。

3.艺术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__感性、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___的实践。

4.艺术类型的两翼是___种类___和___风格__。

5.审美欣赏接受的个人性特点决定了审美欣赏接受的、差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

6.审美批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印象式、形式主义、和背景主义审美批评。

7.审美批评的过程包括_描述、解释、和评价。

二、名词解释

在这一类题型中,对于概念下定义要求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

1.讽刺:讽刺是以夸张的手法对不合理的事物和现象所作的辛辣的嘲笑和非难。

2.艺术: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和最典型的呈现形态。

3.审美净化:审美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审美对象的体验、品味和领悟,从而受到激励与鼓舞,使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以升华的一种接受效果。

4.审美品味:审美品味就是对美的回味,即一种对美的整体意味和内蕴的审视、把玩与反思。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回答本题,首先要对命题作出判断,然后简要说明理由。如

1.艺术美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

答:此观点错误。

艺术美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而不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审美的精神生产。

2.夸张的力量来自于真实。

答:此观点正确。

夸张的力量来自于真实,离开了真实,所谓的夸张给人带来的只能是低级的笑或庸俗的笑,夸张就变得毫无意义,也就很难产生喜剧的效果。

四、简答题:

简明扼要地答出要点,适当展开分析。

1.简述喜剧性美感的特征。

喜剧性美感的特征:(1)喜剧反映的基本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丑;

(2)喜剧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3)喜剧性美感的特征在于笑。

2.试析艺术的本质。

艺术是一种生活的意识形式和审美的精神生产:

(1)就艺术与一般生产的共同规定而言,实际上揭示了艺术作为人的一种对象化的活动的实践性;(2)就艺术是一种精神生产而言,具有一般精神生产的各种规定性;

(3)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还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定性。

3.简述审美的过程。

审美过程包括:(1)审美注意阶段;(2)审美体验阶段;(3)审美品味阶段;

(4)审美领悟阶段;(5)审美净化阶段。

五、论述题:

全面、正确地答出要点,充分、必要地分析、论述。

1.试析悲剧美感的本质?

悲剧性美感的实质:(1)悲剧性的崇高感是矛盾冲突中的美;

(2)悲剧性的崇高感是情感升华的理性美;(3)悲剧性的崇高感是人类尊严的体现。

2.试析审美活动的意义。

审美活动的意义表现在:

(1)美作为一个展示的过程,只有在接受者的具体的接受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

(2)审美活动的意义还在于它为美创造主体,审美的对象只有对于这个主体来说才是美的;

(3)审美活动也影响着美的创造;

(4)审美的人道主义特征或审美的人道主义功能,是审美活动的重要意义维度或价值取向。

形成性考核作业(四)

一、填空题

1.蔡元培认为,培养健全的人格要通过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相结合的途径才能实现。

2.一般说来,美育的实施主要有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等三个。

3.刘勰的《文心雕龙》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审美范畴,如“意象”“神思”“风骨”“隐秀”“体性”“知音”等,影响非常深远。

4.在现代中国美学的生成过程中,成就最高的是梁启超、王国维和蔡元培_。

5.在现代中国美学的形成过程中,成就最高的是朱光潜、宗白华和邓以蜇。

6.真正的美只属于人类。

二、名词解释

1.审美注意:就是审美主体在初次面对审美对象时,由于对象的美的特质而被吸引,也可以说是对象的可以引发美感发生的特质对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点燃。

2.审美体验:审美体验就是审美者对美的一次感性的经历。

3.审美评判:是指批评家从一个公认的审美标准对仳评对象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做出评估,或做出褒贬判定。

4.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回答本题,首先要对命题作出判断,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1.审美批评是在审美欣赏的基础上进行的理性的思考活动。

答:此观点正确。

审美批语它既是一种审美享受,又是一种审美评判。没有欣赏,审美批评活动会变成纯粹的科学认知,如果没有判断,这一活动又会停留在欣赏阶段。

2.美育就是美的基本知识、美的理论的教育。

答:此观点错误。

我们认为,美充即审美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教育活动。四、简答题:简明扼要地答出要点,适当展开分析。

1.审美活动的方式有哪几种类型?

审美活动的方式主要有:(1)日常式审美;(2)鉴赏式审美;(3)研究式审美。

2.简述美育的任务。

美育的任务主要是:(1)审美感受力的培养;(2)审美鉴赏力的培养;(3)审美创造力的培养。3.简述美育在当代的功能与使命。

美育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使命主要有:

(1)美育对重建当代人的人生价值观的启悟。

(2)美育对人格境界的提升。

(3)美育可以推动达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论述题:

全面、正确地答出要点,充分、必要地分析、论述。

1.试析审美欣赏的特点。

审美欣赏的特点:

(1)审美欣赏是超越性的;(2)审美欣赏是想象性的;

(3)审美欣赏是情感性的;(4)审美欣赏是个人性的。

2.试析美育的功能。

美育的功能:

(1)陶冶情性;(2)开启智力;(3)以美储善;(4)以美塑形。

美学专题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1:简要叙述一下书中介绍的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

答:在西方,公元6世纪的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探求宇宙本原时最早谈到美的问题,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苏格拉底论述美和善的关系,为了解美的本质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其后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但是,在科学没有充分发展和严格分科的情况下,许多对于美的真知灼见往往同哲学,宗教,政治,伦理和文艺混杂在一起,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美学专著,也没有明确划分美学研究的特殊对象。

直到18世纪以后,近代欧洲科学的各个学科逐步形成并全面发展起来。在哲学领域,大陆理

性主义哲学和英国经验哲学,对美学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为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此后,德国古典美学,特别是康德和黑格尔的理论,使这门学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美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后。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诞生,是人类美学思想一次伟大的变革,一次壮丽的日出。到了20世纪下半叶,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部门美学得到空前发展,这些研究顺应了人类审美要求的需要,拓宽了美学的研究领域,为美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2:简述三种论美的模式?

答: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本质和根源的情况相当复杂,思路和着眼点几乎各不相同。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其中每一观点,流派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分别归属于我们美的模式中。美的理论观念的全部多样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模式:

(1)美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毕达哥拉斯,达.芬奇等人的美学观点就属于这个模式。一个方向就是偏重于“美在客观形式”,因而形成一种“技术美学”。另一个方向则偏重

于“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形成了心理学派的美学,比如精神分析美学。

(2)美不在现象,而在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从柏拉图那里延伸出来的这条对美的本质的探问之途,悠长而深邃。

(3)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或美是生活。这种模式是对前两种模式的综合。

从以上三种模式看来,在美学史上呈现的不同观点纷繁驳杂,虽然主要的美学家和美学学派在这几个关于美的模式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毕竟没有给出一个无懈可击的答案。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他们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理。真正能够将探索美的路途照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那是一次伟大而壮丽的日出。

3:谈谈你对美的含义?

答:美,是美学的根本范畴,也可以叫做“元范畴”。它涵盖了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丑,崇高,戏剧性及其他的美的特征的共同点。所以说,美是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据,是美的事物和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本质规定性和一般原理。说到一般原理,那自然应该深入到现象背后去进行一番反社会探究,而不是仅仅就个别的“美”的现象生发一些感想。

4:美感的含义是什么?

答:广义的美感,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尤其是审美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审美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心理活动和观念形式的总和。具体包括了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和审美感受等等。狭义的美感,则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它表现为主体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

5:美感的特征是什么?有什么特殊性?

答:美感的特征是:第一,“质”的特征无利害而生愉快。第二,“量”的特征无概念而又有普遍性。第三,“关系”的特征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第四,“模态”特征没有概念而又有必然性。特殊性是:其一,是非概念性和非逻辑性。其二,是模糊多义,意味无穷。

6:美感的心理结构是什么?

答: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首先是一个双重的动态结构,从表层上看,审美器官直觉把握审美意象:从深层上看,以情感为中介,审美意识系统对审美意象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即将主体的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等,注入到意象之中,也正是因为审美意识系统的作用,人的感觉器官才成为审美器官。审美心理结构的动态过程,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功能在精神活动领域的发挥。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整个身心都被情感激活,形成了外在器官与内在心灵,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和谐,呼应,因此,得到了对精神需要的满足和情感的愉快。

第二次作业

1:美的形态的含义是什么?

答:美的形态是美的本质的具体表现。因为美的本质存在于各种具体的审美对象之中,它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多种多样。正因如此,人们在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审美观照时才产生不同的美感类型,这就是美的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自然美主要表现为哪些形态?

答:a,奇险美,悬崖峭壁,古树参天,惊涛骇浪,雷鸣电闪,瀑布高悬等自然景象,令人产生惊心动魂的感觉,这就是奇特美。

B,壮丽美,辽阔的大海,浩瀚的沙漠,旭日东升,夕阳晚照,辽阔的天空,无边的草原,起伏的林海等,常常给人以胸怀开阔的感觉,从而产生壮丽美。

C,幽静美,幽谷溪流,清潭印月,空山鸟鸣,月明显稀,浓荫翠盖等景色,再配以幽雅的人文景观,令人觉得似在“世外桃源”之中,此即“幽静美”。

D,秀丽美,花红柳绿,彩蝶翩翩,小溪叮咚,山清水秀,雨后彩虹等,给人的是一种秀丽美。3:人的形象美与内在美有什么关系?

答:人的形象美是人类本身最直接的审美对象,内在美是指人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的美,美即善,善即美,形象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象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原。内在美的形成要靠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但更要靠自我约束和自我塑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统一的人。

4:艺术美是什么?和现实美有什么关系?

答: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艺术世界是美的世界,艺术创造是美的创造。艺术美作为人类美的世界,艺术作为人类美感物态化的集中表现,确证着人类内在心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最典型的美的存在形态。

现实美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是第一性的美;而艺术美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第二性的美,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比现实美更高,更典型。

5:优美和嵩高的关系是什么?

答:优美所代表的匀称,和谐,精细等,正是实践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果,它体现的是经过改造的社会现实对人类实践的明确而单纯的肯定。就像一座已峻工的大厦,昔日杂乱,喧嚣,繁复的一切全都被清理完毕,留下的只是一座按照人的意志并服从人的需要的一座建筑它的方位是经过测量的,它的形体是合乎比例的,它的结构不仅适用,而且是经过装点修饰的。它作为实践的结果摆在那里,从而让人感觉到了美。比较起来,崇高所显示的是剧烈的内在冲突,这种冲突的内容是精细和谐的外在形式所无法容纳的,所以,它不能不冲破这一切,以极为反常的粗犷,巨大,不规则等特色,经急剧的场景和氛围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剧烈的矛盾冲突,也才能在其结果中体现出美。

6:喜剧性美感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答:1:喜剧反映的基本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丑。

2:喜剧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

3:喜剧性美感的特征在于笑。

7:如何审丑?

答:a自然形态的丑和艺术形态的丑的界限。

B审美范畴的丑和道德范畴的丑(即丑恶)的界限。

C与美相结合相对照相转化的丑和游离于美之外的丑的界限。

D艺术内容的丑与艺术形式的丑的界限。

E以肯定的态度处理丑的题材,因艺术表现的成功而获得的丑的审美价值和以否定的态度处理丑的题材,因艺术表现的成功而获得的丑的审美价值的界限。

第三次作业

1: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答:第一层次是艺术与一般生产的共同规定;第二个层次是艺术与一般精神生产的共同规定;第三个层次是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生产的规定;艺术的本质,就存在于这三个层次的种种规定的内在关系之中。

2:艺术的六对基本的风格是什么?

(1)主观表现风格与客观再现风格。

(2)阴柔优美风格与阳刚崇高风格。

(3)含蓄朦胧风格与明晰晓畅风格。

(4)抒展沉静风格与奔放流动风格。

(5)简约自然风格与繁富创意风格。

(6)规范谨严风格与自由疏放风格。

3:我们中国特色的对艺术是如何分类的?

答:现代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基本种类,可以概括为这样十七种:即一,书法,二,绘画,三,雕刻,四,建筑,五,实用一装饰工艺术美术,六,音乐,七,舞蹈,八,曲艺,九,戏剧,十,杂技,十一,诗歌,十二,散文,十三,小说,十四,网络文学,十五,摄影,十六,电影,十七,电视艺术,这十七种艺术。

4:什么是艺术?有什么特点?

答: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成,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的精神生产。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5:如何看待“网络文学”?

答:网络文学是数字化生存时代随着媒体革命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以其独有的载体的虚拟性和主体的隐私性,使其审美更具有超幻性,网络文学的无等级性,宣泄性,颠覆性和大众性的特征,对应着精神“狂欢”的特质,对应着观念“解构”的理论。网络文学“超文本”的不定性与互动性,为读者和作者带来了双重自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学自由的民间理想。

但是,网络文学的单向感官传播,过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也使其在拓宽个人体验的同时,使读者陷入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文学阅读的意义反而变成了无意义,蒙太奇式的见解也消解了文学的深度,不利于文学品格的提高。网络文学的价值和特征,网络文学能否取代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对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基本理论有何影响,目前学术界正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

第四次作业

1:审美活动有哪几种方式?

答:(1)日常式审美(2)鉴赏式审美(3)研究式审美

2:审美活动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1)审美注意(2)审美体验(3)审美品味(4)审美领悟(5)审美净化

3:审美活动有什么特征?

第一,审美欣赏是超越性的。

第二,审美欣赏是想象性的。

第三,审美欣赏是情感性的。

第四,审美欣赏是个人性的。

4:什么是审美批评?

答:是艺术和公众之间的桥梁,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基础上进一步的理性思考。5:什么是美育?它的基本功能和任务是什么?

答: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

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美育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审美创造的培养。

美育的功能:是陶冶情性,开启智力,以美储善,以美塑形。

6:谈一下你对孔子的美育思想理解?

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个人要真备美德。必须学习,因为知识是美德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引导通过美而走向善,没有知识再好的愿望也会落空,人要有必要的理性,否则就会步入岐途。只有知识追求伴随生命的历程,一个人才能成为内心丰富,修养高深的人。孔子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一直地传统美育的核心和主导观念。虽然有很多人对其进行了不断的发挥和完善。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时间是( C )。 A 1725年 B 19世纪中叶 C 1750年 D 公元前四世纪 2. 在美与善的关系上,苏格拉底提出了( B )的观点。L A “美与善相对立” B “美与善相统一” C “美与善相违背” D “美与善相同”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5. 被人们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D )。 A 维柯 B 柏拉图 C 克罗齐 D 鲍姆嘉通 6.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7.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8.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9. 美学是一门( B )。 A 社会学科 B 人文学科 C 艺术学科 D 自然学科 10.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美学研究的对象有( ABCDE )。 A 艺术 B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 审美意识 D 审美范畴 E 美学思想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4. 美感能使现代人产生( ABCDEF )。 A 满足感 B 愉快感 C 幸福感 D 和谐感 E 自由感 5.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果 6. 优美又称( ABDE )。 A 秀美 B 纤丽美 C 纤柔美 D 柔性美 E 典雅美 7. 艺术接受过程可以分为( BDE )。 A 赏 B 观 C 评 D 品 E 悟 8. 丑与恶的关系是( BCD )。 A 丑与恶不可分 B 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C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是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 D 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E 丑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否定它 9.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器官作用最大的是( CE )。

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美学原理复习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D)。 A.1725年B.1735年C.1740年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C)。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D)。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 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B)。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 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B)。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 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C)。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A)。 A.美是主观的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A.以模仿动物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A)。 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再造联想D.对比联想 14.通感是(C)。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1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D)。

美学专题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A.“美是理式” B.“美是和谐” C.“美在关系” D.“美是生活” 2.在西方,美学从一开始就是()的一个分支。 A.哲学 B.语言学 C.文化学 D.伦理学 3.()说:“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式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观能力发生作用,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 A.普列汉诺夫 B.黑格尔 C.鲍姆加登 D.康德 4.美感的()是指人们在感受美的事物时,会得到美的享受,获得精神上愉快和喜悦。 A.客观性 B.直觉性 C.差异性 D.愉悦性

5.1912年,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发表论文《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首次提出了“心理距离说”。 A.立普斯 B.黑格尔 C.布洛 D.弗洛伊德 6.()是指抽象形式取得与内容分离的独立审美价值的过程。 A.形式化 B.独立化 C.普遍化 D.抽象化 7.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主要包括:()。 A.色彩、形状、光影、声音 B.色彩、线条、光影、声音 C.色彩、形状、尺度、声音 D.色彩、形状、光影、韵律 8.黄金分割是线段被分割的一种比例,即短:长=长:(短+长),比例值为()。 A.1:1.518 B.1:1.528 C.1:1.618 D.1:1.628 9.英国美学家()在其代表性理论著作《艺术》中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A.苏珊?朗格

B.克莱夫?贝尔 C.弗洛伊德 D.卡西尔 10.宏观地把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类,可以()地按不同的标准把艺术分为若干类别。 A.共时 B.历时 C.同时 D.实时 11.“期待视野”是()当代接受美学的“方法论顶梁柱”。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12.建筑是()的艺术,“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A.“空间创造” B.“空间表现” C.“空间存在” D.“空间再现” 13.创作出《亚威农的少女》的画家是:()。 A.毕加索 B.马蒂斯 C.康斯泰勃尔 D.克拉姆斯柯依

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

美学原理作业 第一次作业(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摹仿说 “摹仿说”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源因。 4.劳动起源说 把劳动看作文学发生的原因,以劳动为中心,并结合其它因素来说明文学起源的过程。这一理论是对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的一种综合,因而比后者包含更多的合理性。 二、问答题 1.为什么审美发生是“多元决定”的? 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感知信号的渠道是多元的,接受评价的角度是多元的,社会参与的结构也是多元的,一般只要涉及对审美发生影响的方面都不是单一角度的,这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至于各门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更是难以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因此,在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样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问题上,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恐怕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河南电大汉语言本科《美学专题》(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多项选择题题库

河南电大汉语言本科《美学专题》(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多项选择题题库 说明: 1、资料整理于15年5月底; 2、含网上我要考试的多项选择和四次作业练习多项选择的全部习题及答案; 3、保证学员考试成绩为满分; 4、为方便学员快速完成考试,试题已经排序。 1.按照审美的方式可将美分为()。 A. 喜剧与悲剧 B. 荒诞与丑 2.按照文化不同质的层级划分,可以把人类的文化分为()。 全选 3.按照自然\社会\文化的整体分类,美可以分为()。 全选 5.从艺术的物质存在方式和审美的物化形态,将艺术划分为()。 全选 7.从中国书法可推论出中国文化中美的一些特点()。 全选 8.从主体感官出发,可将艺术划分为()。 去掉“A. 使用艺术” 9.当代城市之美主要表现在()。 去掉“A. 地铁” 11.多样统一的基本形态是()。 A. 对比 B. 协调 12.法国狄德罗依据美在关系说,把美分为()。 去掉“C. 生活美” 14.各种基本要素在整体上的排列组合法则被称为多样统一,或者被称为()。 C. 寓变化与整齐 D. 和谐繁多的统一 15.古典美学的三面是以三套逻辑来运作的,即()。 去掉“C. 矛盾—统一模式” 16.故宫的三个大殿是()。 去掉“C. 乾坤殿” 17.怪是对正常尺度的一种变形,包括()。 去掉“A. 都是人的变化” 18.贺拉斯认为文艺的三个特性是()。 去掉“A. 虚构性” 19.滑稽可以分为三类,包括()。 全选 20.荒诞的主要特征是()。 去掉“B. 主体终将战胜客体” 21.建筑艺术具有如下一些审美特征:()。 去掉“B. 雕塑性” 22.恐怖形象的构成和类型很多,下列属于恐怖形象类型的是()。 全选 24.美的特性包括()。 全选 1

美学原理尔雅课作业参考答案

1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点是()。 A、西方形而上学 B、西方美学 C、中国形而上学 D、中国美学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 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3 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 A、梁启超 B、蔡元培 C、王国维 D、华罗庚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宗白华认为西方形而上学属于唯理的体系,目的在于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 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 A、海德格尔 B、费希纳 C、萨特 D、杜夫海纳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2 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美学是一种人文学科 B、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 C、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D、美学是一种发展完善的学科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下列属于审美活动领域的是()。 A、自然美

B、社会美 C、科学美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B、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C、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5 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 B、美学等同于美术 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 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1 京剧的意象世界,主要依靠()表现出来。 A、场景 B、剧情 C、技艺 D、演员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审美活动的核心是()。 A、美好事物 B、审美经验 C、人生体验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3 决定美学学习方法的因素是()。 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美学的学科性质 D、人们的喜好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4 学习美学要立足于中国文化,为此对西方美学都要摒弃。()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只是是美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美学原理全部答案

《美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2015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满分答案

2015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 1. 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 A )。 A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B W·塔塔科维兹的《古代美学》 C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D 贺拉斯的《诗艺》 2. 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是( A )。 A 康德 B 休谟 C 黑格尔 D 博克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原始人美感的第一个特点是( B )。 A 以模仿植物为美 B 以模仿动物为美 C 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 D 图腾崇拜 5. 美感的生理基础是( D )。 A 眼睛 B 鼻子 C 耳朵 D 感觉器官 6.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7. 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A )。 A 现实主义文艺 B 古典主义文艺 C 浪漫主义文艺 D 现代主义文艺 8.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9.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10.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11.西方美学一个重要传统是( B ) A 探讨美的本质 B 反功利性和反功利主义 C 现实主义在美学中的运用 D 探索美的目的 12.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 1. 在我国当代的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观念”的代表有( AB )。 A 吕荧 B 蔡仪 C 高尔太 D 朱光潜 E 李泽厚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4.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5. 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给艺术定义的有( AC )。 A 游戏说 B 模仿说 C 集体无意识说 D 教化说 6.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

美学原理作业

美学原理作业 梁启超:趣味美学 梁启超曾说:“问人类生活于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生活于趣味’”,“人若活得无趣,恐怕不活着还好些,而且勉强活也活不下去”。他又说:“‘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梁启超把趣味主义推广到了整个人生的领域。他的审美观具有鲜明的人生指向;他的人生观在本质上是审美的。由趣味出发,梁启超构筑了一个以趣味为根基、以人生为指向的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趣味主义人生论美学。个体感性生命的自由创化从有责任的“趣味”出发到人生“春意”之体味,是对积极入世与自由畅神、理性追求与生命激扬融合为一的人生胜境的个性化追寻。对于梁启超来说,他既需要生命的感性冲动来激发生活的热情,又需要理性与良知来承担社会的责任。因此,他以个体生命激扬为标的的趣味追寻又是以宇宙运化的责任为前提的,呈现出试图将生命本质的肯定和生活意义的实现相统一的个性化美学思考。概念。 客观地看,中国文化中艺术论的趣味论和西方文化中审美论的趣味论在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中都留下了一定的痕迹。但梁启超又在传承化合中对趣味作出了自己的界定,赋予了趣味以新的理论内涵与理论特质。不放弃对于生命与生活的热情与责任。从整体言,其积极意义当超过消极影响。而在今天,梁启超趣味美学所包孕的对审美与人生、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思索,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的实现是以生命力的激活为前提的。没有生命之趣,就没有审美之求;没有美的存在,就没有人生的意义;没有个体与众生与宇宙的迸合,也就没有感性个体的自由创化。这样的人生意境早已超越了具体的历史语境!其哲理意趣与美学意趣对于今天的人文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启思。 王国维:意境、境界论 后世评价王国维的“境界”理论,一般肯定其文学评论价值,认为在美学界并无多大影响。事实上,王国维的“境界”理论创造了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对今天我们建构新的美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国维的文论思想,以“境界说”为最,因为“境界说”在汲取了西方新精神的同时,熔铸乐“天才说”、“游戏说”、“苦痛说”、“古雅说”的精髓并发扬光大,成为与中国传统文论相交汇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人间词话》等着作标举“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经典。王国维说:“境非独指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六)“大家之作,……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人间词话》五十六)“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五十二)这就是说,艺术要“真”、“真切”才有境界,少“真味”则无境界。真就是自然,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言语言情。王国维的“真”和“自然”与庄子的艺术观一脉相承,也受到了歌德、席勒等西方美学家的影响,而且深受明清之际李贽的童心说、汤显祖的唯情说和公安派的性灵说强调“真人”、“真心”、“真声”、“真文”的影响。不难看出,王国维在美学上所坚持的审美的无利害性,其直接的肯定意义就是自然与真。 境界的两种形态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王国维对着一对范畴作了界定:其以“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二“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王国维认为“以我观物”一直反观到“动之静时”而达到的“宏壮之美”的境界,“其物直接不利于吾人之意志,而意志为之破裂,唯由知识冥想其理念者,谓之曰壮美之感情。”即“有我之境”是一种“知力”特高、感人独深的精神境界。而“无我之境”是由于“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所谓“以物观物”的“观”正是书本华所谓的“现于直观中时”的“观”。处于这种“直观”中的“我”,“与万物无异”也是空间和时间中的一块“物”,所以说,在“以物观物”时,就“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了。比起“有我之境”来,“无我之境”它是“忘利害”的艺术境界,创造这种境界的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这就意味着,写“无我之境”需要更高尚的品格、更纯真的性情和更精湛的艺术修养。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王国维“境界说”理论的一对重要审美范畴,而境界的呈现则表现为“隔”与“不隔”,“不隔”范畴提出的侧重点和切入的角度不同,它强调的是境界的“真”与“深”,“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不隔”有两层内涵,表层指语言的真诚、自然,而深层意蕴指事物的本真、本源。在这个意义上,物的“真”不是指我们眼前所见的无生命的自然,也不是指打上主观烙印的“人化”的自然,而是指充满着原始灵性的自然,艺术上物我两忘的“不隔”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实际上只是一种不可企及的范本。绝大多数的中国艺术都是以景表情。正如袁行霈先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D)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C)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B)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D)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C)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D)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参考答案:11、B 12、D 13、A 14、B 15、B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卢梭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A、美感的主体差异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D、美感的感觉特征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参考答案:16、B 17、B 18、B 19、B 20、A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总的指导意义B、具体方法的意义C、重要启示意义D、实践意义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参考答案:21、A 22、C 23、B 24、B 25、A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

美学原理_习题集(含答案)

《美学原理》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美学原理》(编号为11004)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简答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简答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时间是()。 A 1725年 B 19世纪中叶 C 1750年 D 公元前四世纪 2.在美与善的关系上,苏格拉底提出了()的观点。 A “美与善相对立” B “美与善相统一” C “美与善相违背” D “美与善相同” 3.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 A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B W·塔塔科维兹的《古代美学》 C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D 贺拉斯的《诗艺》 4.“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这是()说的。 A 威廉?荷加斯 B 凡高 C 但丁 D 达·芬奇 5.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是()。 A 康德 B 休谟 C 黑格尔 D 博克 6.原始人美感的第一个特点是()。 A 以模仿植物为美 B 以模仿动物为美

C 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 D 图腾崇拜 7.美感的生理基础是()。 A 眼睛 B 鼻子 C 耳朵 D 感觉器官 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9.刘熙载在《艺概》中写道:“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里所说的“丑”,实际上指()。 A 极丑便是极美 B 一种不规则的美 C 美丑都是相对的 D 艺术美离不开生活丑 10.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A 现实主义文艺 B 古典主义文艺 C 浪漫主义文艺 D 现代主义文艺 11.艺术起源于载道说,仅仅突出文的()作用。 A 道德教育作用 B 宗教感化作用 C 政治教化作用 D 思想浸润作用 12.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 A 探讨艺术主体内涵 B 展示艺术的存在方式 C 探寻艺术的起源 D 追求艺术的审美价值 13.在艺术的“创造→艺术品→接受”的流程中,贯穿始终并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 艺术品完成阶段 B 艺术创造阶段艺术意象的生成 C 接受阶段的欣赏过程 D 接受阶段的欣赏结束之后接受者的感悟 1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15.西方美学一个重要传统是()。

美学原理艺术美四作业

艺术美(四)作业 单选题(60分) 1、不属于绘画六法的是?(3.00分) A.气韵生动 B.经营位置 C.应物赋彩 D.传移模写 2、以下对波普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它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 B.杜尚是观念艺术的发起者。 C.它指的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D.它否定了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这段古诗的意象类型是(3.00分)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4、以下关于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B.关于艺术定义的看法有摹仿说和表现说。 C.意象是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 D.艺术只具有审美层面。

5、《诗经》中的第一首是?(3.00分) A.《桃夭》 B.《蒹葭》 C.《关雎》 D.《氓》 6、以下对于意境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意境是一种特殊的意象,它除了情景交融还有一般的规定性。 B.意境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C.意境的理论在魏晋时期形成。 D.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是对意境最简明的规定。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00分) A.艺术品除了具有审美层面,还具有知识层面、经济层面等。 B.杜尚的《泉》否认了艺术品与现成物的区分,否认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C.艺术的生命不是“物”,而是内蕴着情意的象。 D.以上说法都正确 8、“绘画六法”的提出者是谁?(3.00分) A.谢朓 B.谢灵运 C.谢玄 D.谢赫 9、以下不属于艺术品与器具的区别的是?(3.00分) A.制作目的不同

B.制作程序不同 C.制作依据不同 D.观赏感受不同 10、以下对休闲与休闲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 B.酒文化和茶文化是重要的休闲文化。 C.休闲文化的核心是“吃”。 D.休闲是在职业劳动和工作之余,人的一种以文化创造、文化享受为内容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 11、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3.00分) A.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D.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 1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哪位诗人的诗(3.00分) A.李商隐 B.李白 C.王维 D.陶渊明 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00分) A.在节庆狂欢中一般人们超越了阶层地位的差别。 B.狂欢节的生活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324)《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本复习思考题仅供题型参考,不是模拟题,期末考试内容以教材内容为准,与这里的复习思考题不是对等关系。期末考试卷面70分,平时作业20分,出勤10分。中期直播与课件上均有期末考试复习的重点难点指导。请不要完全按照这个复习思考题来准备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美学原理题目和答案

什么是美学? 1.“人类最高的幸福就在于纯理论”————伽达默尔 2.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3.大学生学习美学的原因:完善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理论修养;扩大知识视野 4.美学的作用:完善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理论修养;提升艺术欣赏能力 5.“人类求知出于本性”————亚里士多德 6.蔡元培曾经发表“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7.审美经验侧重从主体经验的角度来衡量审美活动 8.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否) 9.离开人的生活世界而专注于语义分析,会从根本上取消美学 美是什么? 1.审美活动的核心是审美经验 2.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是意象 3.意象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经》 4.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B.美学和每 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C.美学是研究艺术的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 5.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具有现代形态的美学学科体系已经形成(否) 6.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7.美感不因时代阶级种族有差别(否) 8.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 什么是美? 1.“自我并不是实体”————康德 2.王国维的作品包括:《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B.美学是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C. 京剧是一种写实的艺术D.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4.关于中国美学说法正确对的是(C)A.意象是一个真实的世界B.人和天地万物是和谐统一 的 C.中国美学的体系是一个唯理的体系D.中国美学认为真就是真实 5.意象是审美活动中情景相生的产物 6.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7.美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 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1.下面美感与生理快感的描述正确:生理的快感可以加强美感;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分不能绝对化;美感可以引起生理快感;美感是超实用、超功利;生理快感起于实用要求的满足;生理快感完全受外来的刺激所支配,不可能出现情景交融

《美学专题》作业(1).

《美学专题》作业(1) 学员请注意: 作业必须用稿纸做,12月10日前和其它作业一起交电大,不交者考试成绩为0分。 一、填空:12分。 1、在中国,最早给美下定义的是先秦楚国的,他认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2、中国古代包含美学思想特别丰富的著作是:《》。 3、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的美学思想。 4、古希腊时期的和是西方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5、1750年,德国哲学家(Baumgarten)的《美学》 的正式出版,在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鲍姆加通把美学定位为“”,即感觉学或研究的完善。 7、形成了美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8、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是在哲学诞生以后。 9、当代美学的发展趋势一是各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并渗透到美学领域,二是美学研究越来越细致、,如实验美学,审美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美学等。

10、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真正名称是“”。 11、就美学的内容而言,基本上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和门类美学三部分,而《美学概论》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部分,也是其 部分。 二、名词解释:15分。 1、美学; 2、鲍姆加通; 3、“美是生活”; 4、人化自然; 5、美的规律; 三、判断正误说明理由:16分。 1、“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是在德国古典美学”。 2、能够欣赏美的人是由劳动创造的。 四、简答:27分。 1、美学的研究对象。 2、谈谈审美关系和认识关系、功利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3、美的本质。 五、论述:30分。 1、“劳动创造美”。 2、美的多重属性(举例)。 1.简述关于艺术本质的再现说和表现说。 2.如何在生产、一般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这三个层次的内在关系中理解艺术的本质?(30分) 3.举例说明艺术的六对基本风格。 4.艺术的逻辑分类有哪几种?分别是如何分类的。(20分)

2015美学原理作业答案资料

艺术美(一)作业 单选题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持肯定美学观点的人认为自然美不能按照等级区分。 B.纯审美的眼光是不存在的。 C.美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是由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意象世界。 D.自然美是形式大于内容,社会美是内容大于形式。 2、绘画与雕塑相比有更多的B A.客观性B.主观性C.寓意性D.写实性 判断题 1、诗史意味着诗歌可以作为历史的实录来读。 是否 2、黑格尔将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是否 艺术美(二)作业 单选题 1、构成人体美的因素有①形体②比例③曲线④色彩B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C A.直接性B.突然性C.专注性D.透明性 判断题 1、中国的茶文化和西方的咖啡文化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 是否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的民俗风情。 是否 艺术美(三)作业 单选题 1、以下对观念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它认为只要能传达一种观念的就是艺术。 B.它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C.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安迪·沃霍尔。 D.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美术流派。 2、美誉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判断题 1、美学只研究艺术作品的审美层面,否则与一般的艺术学没有区别。 是否 2、敦煌的壁画中有描述日常生活的场景。 是否

艺术美(四)作业 单选题 1、《京城玩家》中把谁成为京城第一大玩家?C A.刘义杰B.马未都C.王世襄D.张德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这段古诗的意象类型是B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 判断题 1、休闲是一种无所事事。 是否 2、伟大的作品具有无限的阐释可能性。 是否 美育(一)作业 单选题 1、谁提出的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C A.亚里士多德B.狄奥尼索斯C.尼采D.黑格尔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悲剧最积极的审美效果是使人正视人生的负面。 B.只有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C.古希腊悲剧中知道预言是预言实现的条件。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判断题 1、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忧郁惆怅包含着对命运和存在的一种忧患。 是否 2、“脂评”透露了一些有关曹雪芹个人情况 是否 美育(二)作业 单选题 1、《葬花词》集中的反映了谁的人生感?A A.林黛玉B.史湘云C.贾宝玉D.薛宝钗 2、以下对德育和美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德育是“礼”的教育,内容是“序”。 B.美育是“乐”的教育,内容是“和”。 C.德育和美育可以互相取代。 D.美育对于维护社会安定有重要作用。 判断题 1、王国维是禅宗文化的代表。 是否 2、审美形态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是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