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理论之同心圆理论 论文
浅谈同心圆理论对城市的影响 陶俣

浅谈同心圆理论对城市的影响专业:土木建筑学院建筑学班级:建筑学0901班*名:**学号: *************日期: 2012年11月26日河南工业大学浅谈同心圆理论对城市的影响[摘要]: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城市内部各类土地规划布局有一定的模式和运行规律,一般可归纳为三个理论,均与城市的经济地租密切相关。
同心圆理论:伯吉斯1923年提出,城市划分为5个同心圆。
居中是中央商务区,第二环是过渡区,是衰败了的居住区,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第五环是通勤区。
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年提出,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区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有内向外扩展,并继续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乌尔曼1945年提出。
[关键词]:土地使用布局同心圆 CBD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一般可归纳为三个理论。
三个理论都是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描述。
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是建立在土地均质的基础上的,依据地租理论,市中心多分布商业区,向外依次为工业区、住宅区和农业用地。
霍伊特的扇形模式是在土地均质的基础上考虑了放射性的交通线路的影响。
在这些交通线路周围的地租较贵,因而改变了同心环的分布,沿着放射状道路出现了扇形的土地利用结构。
此外还有多核心模式,较为复杂,但也是建立在地租理论的基础上的。
主要指城市中存在多个商业中心,围绕这些商业中心又形成不同类型的用地结构。
下面是城市土地使用布局三个理论中,对于同心圆理论的浅谈。
同心圆理论,由E·W·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的。
他以芝加哥为例,试图创立一个城市发展和土地使用空间组织方式的模型,并提供了一个图示性的描述。
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5个同心圆区域(见图一)。
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图一同心圆区域示意图共交通的集中心。
在其核心部分集中了办公大楼、财政机构、百货公司、专业商店、旅馆、俱乐部和各类经济、社会、市政和政治生活团体的总部等。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的各项特征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的各项特征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功能分区方式,它把城市形成同心圆式分区形式,将城市功能系统中市中心分区、活动分区、服务功能分区、生态保护分区和休闲娱乐分区有序的布置在城市的四周,从而组织城市功能布局,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一、合理性。
把城市功能系统中各部分有序的布置在城市的四周,形成一个完整的同心圆环状布局,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念,充分发挥功能,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发展。
二、协调性。
让功能在空间上有序的布局,达到协调功能发展之间的关系,让空间上发挥更佳的效果,使各种功能的融合更加协调有序。
三、可持续性。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有利于节省资源,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努力做到及时利用资源和节约资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智能化。
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城市功能得到合理布局,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技术,帮助公共服务的准确到位,达到智慧城市的目的。
用简单理论做不简单规划

用简单的理论做不简单的规划摘要:2011年8月石家庄市规划审批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由吴志强先生领衔编制的正定湖规划,与会专家对该规划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解读该规划的构思方法,浅谈如何进行规划构思。
关键词:石家庄; 正定湖; 创新; 思路; 方法abstract: in august 2011, shijiazhuang city planning committee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24 th meeting adopted the wuzhijiang led by mr. of the positive definite lake planning, the experts to the planning highly of th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hrough the analysis to the planning idea of interpretation methods, showing how to carry on the planning ideas.keywords: shijiazhuang; positive definite lake; innovation; train of thought; methods中图分类号: tb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正定湖规划简介东西向的滹沱河与南北向的京珠高速将石家庄市划分为正定新区、主城区、正定古城、东部产业新城“四个象限”,正定湖位于滹沱河和京珠高速的交汇点,总面积15平方公里。
其中,七星岛2平方公里(包括太阳岛、月亮岛、金星岛、木星岛、水星岛、火星岛和土星岛),湖面和湿地总面积13平方公里,总体定位为旅游休闲、特色消费和主体展示等功能。
据吴先生介绍,正定湖规划构思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为石家庄打造一个响亮的城市品牌;二是解决现状四个象限的分离状态,使四者有机结合起来,统一互动发展。
基于同心圆理论下我国国家公园的发展模式

基于同心圆理论下我国国家公园的发展模式作者:杨旭朱仁敏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22期摘要:新时期,国家公园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性探索,也是引领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方向。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提出基于同心圆理论下我国国家公园的发展模式,将我国国家公园划分为核心区(严格开发区)、保护带(游憩展示区)以及外围区(开发利用区),详细介绍各区域的功能定位与产业规划,并由此从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资金保障三个角度提出我国国家公园发展的保障体系,以期对我国国家公园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同心圆理论;国家公园;发展模式中圖分类号:F592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2-0191-03引言国家公园展现了最极致、最原生态的“自然之美”,它遵循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理念,在适度旅游开发的基础上,为科学研究、自然教育、休闲游憩提供场所。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国家发改委会同13个部门对国家公园试点各项工作进行了推进,2017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我国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强调了国家公园的重要属性,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国家公园新概念体系全面重构的时代,国家公园的建设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国家公园正处于试点建设阶段,如何根据国家公园特点,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家公园发展模式的功能区,已成为了国家公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然而,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对于国家公园的研究并不多,主要是研究国外国家公园对我国建设国家公园的影响,此外还包含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公园等相关研究,关于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和发展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
因此,本文以此为基础,将研究关注的焦点投射在国家公园的发展模式上,力求通过引入同心圆理论重新构建国家公园的全新发展模式,期望对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浅谈同心圆理论对城市的影响 陶俣

同心圆理论
同心圆理论的运用通过对郑州
CBD的分析,这是同心圆学说的 运用,CBD包括了办公、科研、 教育、文化、商业等区域,与同 心圆学说中的中心商务区是完全 吻合的,且它不仅是郑东新区的 核心,也是未来郑州市的核心。 说明着郑州市正在向着同心圆城 市变化;“‘环形城市’等先进 的城市规划理论应用于新区总体 规划中”的“环形城市”规划理 论及就是E· 伯吉斯的同心圆学 W· 说。不难看出郑州市是想以同心 圆为规划,塑造一个新型的郑州 市出来,这也就充分的说明了同 心圆学说在城市规划中的实施与 运用。
同心圆理论
城市各功能区 经过不断地侵入和迁 移,呈同心圆状,自 核心向外扩展。
中心 商务区
过 渡 带
中产阶 工人 住宅区 级住宅区
通 勤 带
同心圆理论
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 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心。在其核心部分集中了办公大楼、财政机构、 百货公司、专业商店、旅馆、俱乐部和各类经济、社会、市政和政治生活团体 的总部等。 第二环是过渡区,是中心商务区的外围地区,是衰败了的居住区。过去,这 里主要居住的是城市中比较富裕或有一定权威的家庭,由于商业、工业等设施 的侵入,降低了这类家庭在此居住的愿望而向外搬迁,这里就逐渐成为贫民窟 或一些较低档的商业服务设施基地,如仓库、典当行、二手店商店、简便的旅 馆或饭店等。这个地区也就成为城市中贫困、堕落、犯罪等状况最严重的地区。 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主要是由产业工人(蓝领工人)和低收入的白领工人 居住的集合式楼房、单户住宅或较便宜的公寓组成,这些住户主要是从过渡区 中迁移而来,以使他们能够较容易地接近不断外迁的就业地点。 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这里主要居住的是中产阶级,他们通常是小商业主、 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等,有独门独院的住宅和高级公寓和旅馆 等,以公寓住宅为主。 第五环是通勤区,主要是一些富裕的、高质量的居住区,上层社会和中上层 社会的郊外住宅座落在这里,还有一些小型的卫星城,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在 中心商务区中心,上下班往返于两地之间。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这一区内居 住的中产阶级大量上升。
同心圆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讨

同心圆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同心圆城市规划理论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同心圆城市规划理论认为,城市应该以一个中心为起点,按照半径逐渐扩大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发展,形成以中心为核心的同心圆结构。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同心圆城市规划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这种规划理论认为,城市规划应该以中心区域为核心,重点发展和建设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的功能区域。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人们的出行、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需求,为人们创造一个便于生活的宜居环境。
实践中,同心圆城市规划理论可以在建设新兴城市、扩大城市范围和改造老旧城区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在建设新兴城市时,可以根据同心圆城市规划理论,将中心区域作为城市的发展重点,依次逐渐扩大建设其他功能区域,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结构。
扩大城市范围时,同心圆城市规划理论可以帮助规划者合理划定城市的边界,确定新建区域的发展方向。
同时,在改造老旧城区时,也可以利用同心圆城市规划理论将城市区域进行划分,统筹考虑整体的发展需求。
同心圆城市规划理论的实践中还需要关注一些问题。
首先,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合理划定城市的规划边界。
城市规划不应仅仅局限于中心区域的发展,而是应该兼顾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
其次,需要在规划过程中重视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协作。
同心圆城市规划理论强调以中心区域为核心,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功能区域的发展可以忽视。
各个功能区域之间需要相互配合、互相依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另外,同心圆城市规划理论的实践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氛围。
城市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的堆砌,更是一个拥有独特历史、文化的空间。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底蕴,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同心圆城市规划理论的实践也需要充分倾听市民的声音和反馈。
城市地理学同心圆城市模型分布影响因素

城市地理学同心圆城市模型分布影响因素多核模型由于考虑的因素较多,比同心圆带模型和扇形模型在结构上显得复杂,也比较接近实际。
有人提出,该模型对各核心的职能之间联系及在城市总的发展中的地位注意不够。
以上三种模型,由于反映的时代特点不同,侧重点不同,因此都或多或少的适用于不同的地区,而不能适用于所有城市。
例如,在美国,不少老的城市适用同心圆带模型。
相反,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小城市,“反向”同心圆带模型最为适用。
那里富裕阶层往往居住在城市中心,而较贫穷阶层则往往居住在城市边缘。
霍伊特模型在美国适用于较多城市。
而亚洲和非洲最近研究表明多核模型可能较为合适。
所以世界各地城市千变万化,加上城市发展的阶段不同,城市模型不应当停滞不变、应当不断研究新的变化,建立新的模型。
关于城市规划和谐城市看法(合集5篇)

关于城市规划和谐城市看法(合集5篇)第一篇:关于城市规划和谐城市看法关于昆明永续城市与和谐城市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摘要:通过在城市规划课上所学的内容,针对昆明市在建设永续城与和谐城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陈述与分析,并结合昆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因素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
一、昆明的地理环境昆明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中部,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植物种类繁多,城市四季如春,是当之无愧的春城。
这样一座环境优良空气质量好的城市更应该在永续发展上加以重视。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两岸风光绮丽。
昆明地区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年平均气温14.7℃,年均降雨量1005.9毫米,相对湿度74%,全年日照时数2104.1小时。
气候独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常青,素以“春城”著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气候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
二、永续发展的概念和要求社会维度是指社会的融合与包容。
环境维度是指政府应致力于城乡自然与历史的环境品质的保护与提高。
经济维度是指政府有责任推动稳定有活力的经济发展。
三、昆明市永续城市建设的改进建议昆明市在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城市绿地建设方面还不够到位。
首先,昆明市在城市居住区建设和地铁建设时没有合理而周密的安排规划,导致了昆明市的环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以及居民日常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另外,昆明市在工业发展的同时没有严格把控工业污染的排放,以至于城市的河流湖泊受到极大的污染。
针对这类现象,昆明市政府应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考虑在建设过程中将会带来的对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并提前找出解决方法,做到有规划,有条理的城市建设,避免杂乱无章和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昆明应进一步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如云南普洱、云南草药、云南小粒咖啡等。
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政府还应推出相应的政策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使得昆明经济可以多元化的稳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理论之同心圆理论
院系: 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11物联网1班姓名:
学号:
城市规划理论之同心圆理论
摘要: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快速发展,20世纪初世界人口及城市人口都呈现出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这一时期也正是西方国家城市高速发展的阶段,大量人口聚集于城市,导致城市大规模建设,为了满足急剧膨胀的居住、就业、交通等空间需求,人们开始探索新的体系与方式。
关键词:城市规划同心圆理论城市发展
引言: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城市的理想模式。
两千多年前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留居于城市。
”正是这个被西方视为最为古老的城市定义,揭示了城市最基本的内涵,也体现出城市的终极目标。
城市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发展成了地租和竞租理论、、扇形理论、同心圆理论、多核心学
说等著名的城市规划理论,现在就讨
论下同心圆理论和其对城市规划和
建设的影响。
同心圆理论由E·W·伯吉斯于
1923年提出的。
他以芝加哥为例,试
图创立一个城市发展和土地使用空
间组织方式的模型,并提供了一个图
示性的描述。
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
以划分成5个同心圆区域。
这一理论特别关键的一点是,
这些环并不是固定的和静止的,在正
常的城市增长的条件下,每一个环通
过向外面一个环的侵入而扩展自己
的范围,从而揭示了城市扩张的内在
机制和过程。
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心。
在其核心部分集中了办公大楼、财政机构、百货公司、专业商店、旅馆、俱乐部和各类经济、社会、市政和政治生活团体的总部等。
第二环是过渡区,是中心商务区的外围地区,是衰败了的居住区。
过去,这里主要居住的是城市中比较富裕或有一定权威的家庭,由于商业、工业等设施的侵入,降低了这类家庭在此居住的愿望而向外搬迁,这里就逐渐成为贫民窟或一些较低档的商业服务设施基地,如仓库、典当行、二手店商店、简便的旅馆或饭店等。
这个地区也就成为城市中贫困、堕落、犯罪等状况最严重的地区。
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主要是由产业工人(蓝领工人)和低收入的白领工人居住的集合式楼房、单户住宅或较便宜的公寓组成,这些住户主要是从过渡区中迁移而来,以使他们能够较容易地接近不断外迁的就业地点。
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这里主要居住的是中产阶级,他们通常是小商业主、
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
等,有独门独院的住宅和高级公寓和旅
馆等,以公寓住宅为主。
第五环是通勤区,主要是一些
富裕的、高质量的居住区,上层社会和
中上层社会的郊外住宅座落在这里,还
有一些小型的卫星城,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在中心商务区中心,上下班往返于两地之间。
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这一区内居住的中产阶级大量上升。
这一理论特别关键的一点是,这些环并不是固定的和静止的,在正常的城市增长的条件下,每一个环通过向外面一个环的侵入而扩展自己的范围,从而揭示了城市扩张的内在机制和过程。
同心圆理论研究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
布局和功能之间的入侵和继承。
城市的中心
是商业会聚之地,农民初进城时,为了找工
作方便,便居住在中心商业区附近,后来以
零售和服务为主的商业中心区向外膨胀,市
民也向外迁移。
环绕商业中心的外围是早期建造的旧房子,其中一部分被零售商业所侵占,一部分为低级住宅、小型工厂、批发商业及一些货仓的过渡地带,这一带也是新来移民居住地区。
再外围的第三带,是原来较大工厂的工人住宅区。
再向外第四带是较富有的中产阶级住宅区。
最外围地带是富人居住区,散布着高级住宅,密度低,房舍宽敞。
由于他们需要驾车入市工作,故又称通勤人员住宅区。
同心圆学说对现代城市的建设规划有着参考性的作用,该学说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的价值分带: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层次最高;越靠近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最高;越往城市外围,地租地价就越低。
同心圆模式的优点是反映了一元结构城市的特点,动态分析了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但该模式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过于理想化,形状很规则,对其他重要因素如城市交通作用考虑太少。
但是这也并不影响该学说对城市规划的贡献。
以三明为例,列东商业圈极尽繁华,大厦林立,车水马龙(见图一)。
然而其周边地带却是居住区和工业区,破败,脏乱(见图二),是同心圆理论的一个缩小见证,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演化。
图一列东商业圈图二商业圈周边同心圆理论尝试利用生态因素来解释城市复杂的土地利用的布局,从动能变化入手分析城市地域,在现今城市规划上,该学说有助于我们进行城市规划,如按照不同圆环区域提供相应的设施,服务,让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起来,不会造成资源浪费;以该学说从事城市规划,易于城市的形成和繁华。
同心圆学说产生了一个全新的,影响后世
的概念,即是CBD(中心商务区)。
伯吉斯于1923
年提出CBD(中心商务区)的概念,商务中心
区的建设与发展、功能的完善,对于实施国家
和城市的产业政策、吸引资本、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城市和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同心圆理论和扇形学说的相同之处为:中
心区都为商业中心区;土地利用带之间的界限清楚分明;住宅按社会经济地位分离;低收入者坐落在接近工厂区,高收入者坐落远离工厂区。
而与多核心学说的相同处为,都认为有中心商务区,但是多核心的中心商务区并不是固定的,交通位置最好的核心地域才可以形成中心商务区,且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商务区也会随着发展而改变位置。
现代的很多城市与理论背道而驰,但仍在向着“增大”“长高”方向发展,但理论的人本主义思想却值得我们借鉴和支持,毕竟,城市的建设与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活和生存需要,城市设计也是为了更好的协调人与城市的关系。
参考文献: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张京祥著
《城市设计实践论》刘宛. 著
《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张捷/赵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