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比较教育研究方法PPT课件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讲义 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观察法第一节教育观察法概述一、教育观察法的含义、特点和功能(一)教育观察法的含义教育观察法则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
(二)教育观察法的主要特点1. 教育观察法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人们的各项活动中,一方面活动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各有其独特的个性,所以活动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
对这些活动进行观察,如果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就难以把握观察的重点,难以对复杂的现象进行取舍,更难以控制观察的过程,观察的结果难免零乱、琐碎,不利于进一步的日纳总结。
一旦明确了观察目的,观察者就会确定所要观察的内容,有效控制观察过程,并系统记录观察结果。
2.教育观察法有系统的计划教育观察法对观察活动的时间、空间、顺序、过程、对象、仪器、记录方法与表格等都有预先的系统的计划、安排和准备。
系统的计划能使观察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保证了教育观察法的科学性。
3.教育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所谓自然状态就是指对观察对象不进行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
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能使观察研究者考察到被观察者在日常现实生活和学习等活动中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行为表现。
如果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受到了外来干预或控制,那么所观察到的结果就可能是歪曲的、甚至是错误的。
当然,要严格地做到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确实是不容易的,所以,要获得对被观察者的正确、真实的了解,很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教育观察法的有关理论和做法。
(三) 教育观察法的功能教育观察法在中小学教育工作和教育研究的许多领域中都可以发挥作用。
它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如下方面:1.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包括学习的时间、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内容等内容,学生的生活包括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的自理能力、消费状况等内容;学生的娱乐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空间的安排,学生在话动中的感受和表现,学生对不同活动的选择倾向等内容。
学前比较教育,讲义 第三章

第三章日本学前教育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呈南北走向的狭长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大小不同的7000多个岛屿组成。
日本是八国集团中亚洲唯一的成员国,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日本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第一节日本学前教育沿革日本近代教育史上先后经历了三次教育改革:明治维新时期的第一次教育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二次教育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教育改革。
一、初创和起步阶段(明治初期一20世纪40年代初)19世纪40年代后,欧美国家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大。
欧美国家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抢占更多海外市场,将掠夺延伸至国外,将目标锁定在封建统治的亚洲。
日本当时闭关锁国,随时可能被欧美列强占领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868年,日本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即明治维新运动。
明治初期的学校教育沿袭幕府末期以来“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方针,1872年《学制令》颁布以后,政府的政策才正式转到“文明开化”轨道上来,学校教育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是由西化到日本化的过程。
(一)创立学前教育机构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制令》,开始实行有纲领、有计划、有措施的教育改革。
《学制令》是在“文明开化”国策的指导下,重点参照德国和法国的教育制度、美国的教育内容而制定出来的。
1876年,在文部省大辅田中不二磨的建议下,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创立。
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公共学前教育机构,归文部省管辖。
幼儿园设有监事(相当于现在的园长)1人,首席保姆1人,教育对象是社会上层阶级的子女。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发掘学龄前儿童的天赋知觉,启迪其固有的心智,滋补其健全的体魄,使其通晓交际情谊,具备良好的言谈举止。
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虽然是文部省开办的国立幼儿园,但却不是按照《学制令》中关于幼稚学校的规定开设的,大多是达官显贵的子弟才能上幼儿园。
教育学研究世界各国的教育方式比较

国别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俄罗斯
二、各国学前教育机构
主要机构名称
招收儿童的年龄 学习年限
主管部门
幼儿园 保育学校 日托中心 保育学校 托儿所 学前游戏小组 幼儿学校 托儿所 幼儿园 保育所 托儿所 幼儿园
第一章 学校教育制度比较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也称学校系统。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 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
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第一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 西方: 16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产
生 19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学校
教育制度建立 单轨制
双轨制
德国:
联邦政府:3% 州政府:77% 市镇政府:19%
印度:
中央:9%左右 邦和中央直辖区:91%
➢当地政府投入为主
丹麦: 中央政府:25% 地方政府:12% 当地政府:63%
挪威: 中央政府:40% 当地政府:60%
第五章 中小学教育比较
一、各国中小学教育的结构
美国:多为6-3-3制,此外还有
容易脱离当地实际;
不鼓励自由实验,束缚了教师的 创造性。
没有统一标准,各地区教育质 量参差不齐;
各地区经济条件不同,教育事 业的发展不均衡;
行政效率不高。
趋势:
1、教育行政体制的均权化 2、教育行政体制的法制化 3、教育行政体制的民主化 4、教育行政体制的专业化
第三章 学前教育比较
比较法 运用条件: ❖同一性 ❖双边性或多边性 ❖可比性
第三章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

如亡灵的歌声,从深深的坟冢 刺耳地飘出, 情人啊,你可听见我走调的声音 飞向你的窗户。 最后,我将歌唱你的亲吻, 你的红唇, 歌唱你折磨我的温存, ——我的天使!——我的情人! ——我的天使!——我的情人! 听到我的琴声,请张开 心灵和耳朵: 为了你,我唱出这支 残酷的柔歌。
《夕阳》 夕阳》
无力的黎明 把夕阳的忧郁 倾洒在 田野上面。 这忧郁 用温柔的歌 抚慰我的心, 心 在夕阳中遗忘。
哈切特:“ 哈切特:“中国的作者也未免过分了,他把 一个人描写得不像人而很像魔鬼。不过, 这也许是中国诗人的习惯。” 这也许是中国诗人的习惯。” 改动之一:医生妻子反对牺牲自己孩子以 拯救赵氏孤儿。 改动之二:当下就报仇而非16年后孤儿长大 改动之二:当下就报仇而非16年后孤儿长大 后自己报仇。
美国文化中的寒山情结
寒山诗选
其二 寒山子,長如是,獨自居,不生死。
其三 我居山,勿人識,白雲中,常寂寂。
唐代诗僧寒山子 1189年日本寒山诗集 的出版与传播 50年代 美国 的 禅宗热
大陆学界对寒山的重新评介 大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对寒山的介绍: 唐代白话诗人寒山子
1960’s美国嬉皮士 文化运动中的寒山热 1970’s中国港台 学术界对寒山的 再发现与研究 美国的对外文化输出
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嬉皮士运动中,嬉皮士 们以中国唐代诗人寒山为偶像和精神导师, 他们留着长发,光着脚,挂着耳环,质疑 和反抗一切传统的社会秩序与道德。当时 在嬉皮士中间流行着这样的歌曲: “I am Cold Mountain, if you please; I am Cold Mountain, if you don’t please!” don’ please! 诗僧寒山是孤独、纯粹、忠于自我的象征。
比较教育3

第三章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本章提要:比较教育的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比较和分析法,其中调查法主要包括是滴考察和问卷法两种具体方法。
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提出的“比较四步法”主要有四个步骤: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
美国比较教育家诺亚和艾克斯坦的“科学量化法”。
英国表教育学家霍尔姆斯的“问题法”第一节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比较教育的基本原则:联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比较教育的基本方法:一、调查法:(1)实地考察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
(2)问卷法是研究者用书面形式直接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调查法中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还要运用描述和统计的方法加以整理,并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以发挥这些第一手材料的科研价值。
二、文献法通过分析重要的教育文献来了解教育情况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收集比较教育的研究资料,一般要经过查阅、抽样、鉴别和整理等阶段。
三、比较法比较是人类确定事务异同关系,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过程和方法。
四、分析法我们所说的“分析”一般是一个包含了必要的综合过程在内的完整认识过程,这是一个广义的分析概念。
分析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具体的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是指:为确定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进行的有关数量关系的分析。
定性分析:是一种微量判明事务的质的规定性所进行的分析。
汉斯等人的因素分析法、马林逊的民族性研究方法、劳威瑞斯的哲学研究法、莫尔曼的文化理论模式研究法、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诺亚与艾克斯坦的科学量化法、霍尔姆斯的问题法、金的教育决策伍层次研究法等。
第二节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贝雷迪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主要以提出著名的“比较四步法”而闻名于世,他的比较驾驭思想主要体现在她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
他认为(1)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型。
(2)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比较研究则包括并置和比较两个阶段。
比较教育学PPT课件

《比较教育学》
三、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比较教育学科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1、史 前期(比较教育学的准备阶段。1817以前)2、教育 借鉴时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倡导阶段,1817—— 19世纪末)3、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形 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4、综合研究时代(比较教 育学发展的繁荣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
学制由纵向划分的各级学校与横向划分的 各类学校所构成。纵向构成的各级学校区 分为不同的教育程度;横向构成的各类学 校区分为不同的教育类型。
比较教育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
欧洲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开始于18世纪中期。 其原因是:由于欧洲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即工 业革命,从而在客观上要求扩大教育范围,由此 促进了各种各类学校的建立。
各国教育行政体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 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中央集权制、地方分 权制、中央和地方共同合作制;从属制和独 立制;专家统治制和外行内行结合制。
比较教育学
三、世界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趋势
由于各国教育行政体制均存在有其优缺点, 故都在寻求改革之路。世界教育行政体制改 革的趋势是: 1、教育行政体制的均权化; 2、教育行政体制的法制化; 3、教育行政体制的民主化; 4、教育行政管理的专业化。
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其原因是:由于国门打开,西方先进技术的输入, 客观上要求扩大学校教育范围,培养懂得科学技 术的人才,由此促进了中国各种各类学校的建立。
比较教育
三、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
相同的是:各国都建立了系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学 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 育。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三章.研究问题的确定ppt

3、从教育教学的疑点或困惑中提出问题
• 一位家长这样写道: 我没有想到语文的教法已经深入细致到字典内部去了。女儿的作业要 花很多时间来分析字—最奇怪的是,语文学到这种程度,女儿的作文 反而越来越差。她的作文几乎成了一些儿童八股的翻版。我女儿的作 文本上曾写过:“圆珠笔在纸上快乐地蹬痒”这样句子的女儿,开始 为作文编造她的故事,她非常熟悉表扬稿和思想汇报那类的文体,她 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过扶老 婆婆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那类的故事。她们快乐地共同编 着一样的故事,然后套上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这样的格式,去到 老师那儿领一个好分。她们老师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谁不抄谁是傻 子”(我在书店看到过《儿童作文经典》这类的书,摆了一架又一架, 女儿说她们班同学,写作文常找相应的一篇,改个名字抄上去)。这 类书在我家附近的一间新华书店占了几张柜台,买者踊跃。那天,我 同时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柜台上认真地读《高老头》,问她为什么不买 回家去读。她奇怪地看着我,说这样的书怎样可以买回家呢。
一般来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研究 课题(问题)。
1、可研究的问题---即能够收集到信息予以回答的问 题
• 校长如何提高员工的士气? • 家长对学校收费有什么意见? • 在平常的一周中,一所小学的教室里都发 生了些什么? • 教师对待不同性别学生的方式是否不同?
2、不可研究的问题
(1 )价值问题 • 高中课程应该包括哲学课吗? • 人们是否认为高中课程应该有一门哲学课? (2 )形而上学问题 • 上帝好吗 • 人们相信上帝是好的吗? (3 )不可能完成的问题 • 教授英语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 物理学中关于“永动机”的研究。 (4 )需要创造不可能条件的问题 • 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今天的学校会是什么样? • 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认为学校会是什么样?
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章教育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综述的撰写

3.机读型文献 机读型文献又称电子型文献,
是指采用高新技术手段,以磁性 材料为存储介质,以打字、穿孔 或光学字符识别装置为记录手段, 形成多种类型的电子出版物。
二、教育文献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literature
正 式
(三)按文献来源及公开性划分
文
By source and publicity
1. 理论研究性教育期刊 理论研究性教育期刊一般刊登专业性、理论性、学术性强的
文章,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与成果,包括由教育部主管、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各种教育学会、研究会 等社会团体创办的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教育期刊,各高校学报的 哲学社会科学版。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大学主办。
……
四、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Major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literature
(二)报刊
2. 教育教学专业性期刊 教育教学专业性期刊的典型代表是《课程·教材·教法》。
该刊是全国教育类的核心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 一体,是反映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课程、教材、 教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改革动态和先进经验的学术性刊物。
四、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Major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literature
1.名著要籍 名著要籍是指一个时代、一门学 科、一个流派最有影响的权威著作。 它们是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是治 学和研究的基石,大都作为教育必 读书收录进各种导读书目。
5.科普读物
科普读物是面向广大群众的以普及 教育科学知识为宗旨的通俗读物,文 字浅显、生动,实用性强,贴近日常 生活,但最新信息含量和理论含量都 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研究法
• 操作程序
收集文献和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核 实所收集资料的真实性——阅读文献和资料, 并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通过描写,叙述 的手段,进行详尽的概括,评价和比较
8
统计分析法
• 描述统计法 • 推断统计法
9
• 描述统计法 所获得的数据资料,用统计图表进行分 类,找出他们大概的分布形态,再计算 数据资料的特征数。 如: 集中量数, 差异数和相关量数
分析问题从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如政治、 经济等出发,对问题进行预备性的分析
24
• 政策建议的形成:
考虑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方 面的情况。
任务:说明哪些政策和措施将更适合哪些地 区,对解决办法作出合理预测。提出一系列的 办法或政策,供他人选择。
25
• 相关因素的识别: 要把与选择问题和确定解决办法有关的 各种因素,系统的集中起来,进行识别 和验证。
31
• 结构或制度:
研究对象国的教育体制及其结构。 教育问题置于教育内部体制,以及和社会各 部门结构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32
• 操作:最高层次的比较,在分析的基础
上,提出一系列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 决策和执行:根据提供的方案,作出
最后的选择和决策,并付诸实践。
33
三、比较教育研究过程与趋势
比较教育研究 方法
1
比较教育 研究方法
比较教育研究 方法论基础
比较教育 研究的主要方法
比较教育 研究的过程与趋势
2
一、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1 研究的立场 2 研究的原则
3
• 比较教育研究的立场 人类认识的一种手段,具有普遍性 “理想社会的理想教育”
4
坚持多元文化主义观,拓展分析单元, 形成多层面,多维度,多视角的比较分 析框架。
18
• 比较: “同时比较”和“阐释比较”来证明并置阶段
的分析假说是否正确。
19
假说验证法
• 把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假设、实验测定、研究分析、验证等一般程 序运用到比较教育研究中而创立的一种新的量化分析法。
• 假说是推论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陈述,是比较教育的研究核心
20
• 操作程序:
提出问题,确定假说——明确概论,量 化指标——选择个案进行例证——收集和 处理资料——分析数据和验证假说
• 侧重于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变量。
14
阶段分析法
• 关注教育现象与其他现象的广泛联系, 主张把其他社会科学用于比较教育研究 领域。
• 贝雷迪四阶段的比较分分析方法: • 描述——解释——并置——比较
15
• 描述:
研究者要了解和阅读现有的具有权威性的资 料。
通过实际的考察,调查和研究来验证和 收集 相关资料。
研究的领域应扩展到世界体系范围多 元文化背景下的所有区域,国家和民族 的教育与学习
5
二、比较教育研究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革新性原则
6
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 描述研究法 • 统计分析法 • 历史研究法 • 因素分析法 • 阶段分析法 • 假说验证法 • 问题研究法 • 教育洞察法
28
• 教育洞察法分析框架: 背景——概念——结构或制度——操
作——决策和执行
29
• 背景: 1 对象国的历史背景研究,如历史、地理、 文化等 2 当前教育问题的背景,深入到背景中 去,并且坚持忠实于这个背景。
30
• 概念: 比较教育研究的前提 对统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产生了很大
产生了很大差异,所以要深入分析概念。
2 解释:解释教育制度和现象形成的历史原因, 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 功能。
3 比较:找出不同国家教育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4 抽象:研究的结果提炼,深化,总结出一般规
律。
13
因素分析法
• 强调从解析,研究形成外国制度和教育 实际的各种因素入手,进而揭示不同国 家或地区教育发展的共同性,差异性以 及一般规律的一种方法。
影响比较研究:彼此受影响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教
育比较。
37
从研究的内容上划分: 专题比较研究 总体比较研究
从比较方法的性质上划分: 定性比较研究 定量比较研究
38
定性比较研究:
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来阐释教育现象、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注重教育问题现象和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过程。 注重对资料的处理,采用描述和归纳的方法
四大识别和验证相关因素模式:规范模式、制 度模式、精神状况模式和物质模式
26
• 预测:
对教育的某种预测。 对各种资料进行系统选择,分类和组合,建 立许多特定概念在内的一套成功准则。 根据研究结果,不断修正研究结论
27
教育洞察法
• 埃德蒙·金倡导 • 以问题设想为依据来收集资料进行研究 • 强调理性、智慧、思想、分析的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比较教育研究类型 比较教育研究过程 比较教育研究的趋势
34
比较教育研究类型: 1比较教育研究分类 2 区域比较和问题比较
35
比较教育研究分类: 时间上划分: 横向比较研究 纵向比较研究 综合比较研究
36
从比较对象相互影响上划分: 平行比较研究:两个或多个被假设互无影响的国
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
用统计分析图表法对资料进行资料,做客观 描述。
16
• 解释:
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观点进行研究 解释以描述为基础,对各种事实产生、发展 的原因和各种因素作出准确的说明、解释和评 价。
17
• 并置:
按可比性原则,把前两阶段收集的资料系统 化,在归并的同一类资料中确定统一标准,找 出他们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形成某种分析假说, 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21
问题研究法
• 分析各国共同的教育问题 • 重要价值:具有科学性,成为教育改革的工具,
对教育的精确预测成为可能,使比较教育学具 有准自然科学以及预测科学的性质。
22
• 问题研究四个阶段: 问题的选择和分析——政策建议的形成— —相关因素的识别——预测
23
• 问题的选择和分析:
选择多数国家共同存在且又与研究者目的 相一致的教育问题。
10
• 推断统计法 利用样本的资料对总体进行估计和假设 检验 总体估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Z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
11
• 历史研究法 最早倡导者:萨德勒, 把教育置于社会 发展的历史背景中予以分析和比较 康德尔的历史研究法: 描述——解释——比较——抽象
12
1 描述:分类进行,把更国家的教育现象划分为 不同类别,再进行描述和介绍各国的教育制度 和教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