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一、背景介绍城市道路绿化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中央绿地、交叉口、中央隔离带等各个部位进行绿化植被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微气候、改善空气品质,同时增加城市景观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是为了规范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绿化目标的实现。

二、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优先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有益的植物种类,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

2.安全原则:确保绿化设施对行人和机动车辆没有安全隐患,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行人通道。

3.美观原则:注重道路绿化的美学价值,通过景观设计、植物布局等方式塑造城市形象和风景。

4.可持续原则: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维护的植物种类,合理选择材料和绿化设施,减少能源消耗和水资源的浪费。

5.配套设施原则:合理设置路灯、休息座椅、自行车停车架等绿化配套设施,提高绿地利用率和功能。

三、设计规范1.植被选择:选择具有耐污、耐热、抗逆性强的树种,如榉树、国槐等。

在树种选择上要根据道路类型和空间大小进行合理搭配。

2.植被布局:保持绿地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合理设置植物带、绿化带和中央隔离带等。

同时,要保证绿化带的宽度和长度能满足绿化效果的需求。

3.植物密度:按照树木和草坪的栽种密度要求,确保绿化的效果和绿地面积的利用率。

4.绿地硬质设施: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观景台等硬质绿地设施,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和利用率。

5.绿化维护:制定绿化养护的细则和时间表,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整形、施肥等养护工作,保持绿化的整洁和景观效果。

四、实施步骤1.绿地调查:对城市道路的空间和地形进行测绘和调查,了解绿地的利用状况和功能需求。

2.设计方案:根据道路类型和规模确定绿化区域,提出方案设计,并对植被种类和维护措施进行论证。

3.建设施工:合理组织施工队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并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维护管理:设立专门的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绿化的养护、保养和管理工作,并组织绿地巡查和维修。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一、绿化规划的主要内容1.绿化指标:根据城市道路的等级、功能和宽度,确定相应的绿化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绿化保护面积、绿化树种数量等。

2.绿化布局:根据城市道路的用地功能和交通需求,合理布局绿化带、绿化带和行车道之间的关系,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和绿化效果。

3.绿化设计原则:根据城市形态、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绿化设计原则,例如合理选用树种、植被配置、绿化设施布置等。

4.绿化设施:根据道路绿化的不同要求,确定相应的绿化设施,包括景观灯光、喷泉、座椅等,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5.环境保护:制定绿化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选择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绿化方式和材料,例如采用植物自净力强、耐污染的树种。

二、绿化设计规范的主要要求1.树种选择: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和功能,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树种,并考虑树种的景观效果、生长速度、根系及对环境的影响。

2.绿地布置: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置绿地,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和景观效果,同时保护绿地的完整性和质量。

3.植物配置和搭配:在绿化带内进行植物配置和搭配,选择不同形态和颜色的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4.绿化设施布置:合理配置绿化设施,例如景观灯光、喷泉、座椅等,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5.绿化养护:规定绿化带的养护管理方法和频次,包括修剪树枝、清除杂草、施肥养护等,保证绿化带的健康和长效效果。

三、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意义1.提升城市形象:合理的道路绿化规划和设计能够增加城市绿化率,打造绿色生态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空间体验。

2.改善人居环境:绿化带的建设能够净化空气、吸收噪音、调节气温,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舒适度。

3.增加绿色空间:道路绿化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场所,并增加了城市的公共绿地面积。

4.提供生态服务:绿化带能够吸收雨水、减少水体污染,改善城市的水环境,提供自然的生态服务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是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城市环境的美观与舒适度,以及居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从规划和设计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规划方面:1.绿化目标:城市道路绿化规划的首要目标是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同时还要考虑节能减排、空气净化等环保因素。

2.绿化布局:绿化规划应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在主干道、次干道和小区道路等不同类型的道路上合理布局绿化带和绿色空间,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3.绿化密度:根据不同道路的功能和位置,确定绿化密度。

通常来说,主干道绿化带宽度应在10米以上,次干道和小区道路在5米以上。

4.绿化植物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尽量选择具有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植物,避免采用易生病或病虫害容易发生的植物。

5.绿化养护:规划中应考虑到绿化植物的养护和管理。

确保栽植的植物能够良好生长,不受到日常维护的影响。

二、设计方面:1.绿化分区:根据道路的不同功能和需求,将道路划分为行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等不同的分区,确定各个分区的宽度和比例。

2.绿化设施:在绿化带和行人道上设置绿化设施,如座椅、喷泉、雕塑等,提供休憩和观赏的场所。

3.路面材料选择:选择环保、防滑、耐磨损的路面材料,提供良好的行车和步行条件。

4.绿化带设计:根据绿化目标和道路类型,设计不同风格和形式的绿化带。

一般来说,主干道的绿化带应简洁大方,次干道和小区道路的绿化带则可以更多样化。

5.照明设计: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合理设置照明设施,保证夜间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总结起来,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考虑到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和居民需求等多个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才能创建美丽宜居的城市道路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

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doc

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谈到最新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现阶段,我国对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有什么规定?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下面整理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基本介绍:
为了帮助建筑企业人员进一步了解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具体内容,下面梳理相关资料情况,基本概况如下:《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基本规定: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内容为: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3.建设场地选定和环境设计;4.基本项目配置;5.建筑物设计;6.文体活动场地设计;7.防火和疏散;8.室内声、光、热环境;9.建筑设备。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以黑体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g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基本信息: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装帧: 平装
ISBN: 9781511287562。

2024道路环境绿化措施方案

2024道路环境绿化措施方案

2024道路环境绿化措施方案____道路环境绿化措施方案引言:道路环境绿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减少交通噪音等。

因此,在____年,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道路环境绿化的重视和规划,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绿化措施,以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

一、增加道路沿线绿化带为了改善城市的景观和空气质量,我们将在____年计划增加道路沿线的绿化带。

具体的措施如下:1. 在主要道路两侧增加绿化带,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打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景观带。

2. 在交通繁忙的路段,采用垂直绿化的方式,利用建筑物外墙和护栏等空间,种植攀援植物,增加绿化面积。

3. 加强对绿化带的管理和维护,定期修剪、修整植物,确保绿化带的整洁和美观。

二、推广道路应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一种可以让雨水渗入地下的铺装材料,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面径流,提高城市的水文循环能力。

在____年,我们将推广道路应用透水铺装的措施如下:1. 在城市内部较为密集的道路网中,选取一部分道路进行试点工作,将原有的沥青路面改为透水铺装。

2. 通过透水铺装,雨水能够渗透到地下,减少道路积水现象,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3. 同时,透水铺装也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降低城市洪涝的风险。

三、增加道路绿化的垂直空间利用在城市中,垂直空间往往被忽视,但实际上它是道路环境绿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____年,我们将增加道路绿化的垂直空间利用,具体措施如下:1. 在高架桥、立交桥等空中道路的两旁,设置空中花园,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和攀援植物,美化城市景观。

2. 利用建筑物外墙和护栏等空间,种植攀援植物,形成垂直绿化带。

3. 通过垂直绿化,不仅可以增加绿化面积,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四、加强道路绿化的管理和维护道路绿化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绿化效果的关键。

在____年,我们将加强对道路绿化的管理和维护,具体措施如下:1. 建立道路绿化管理机构,负责对道路绿化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篇材料)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篇材料)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篇材料)第一篇: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总则1.0.1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1.0.3.1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0.3.2 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一、行车视线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二、行车净空要求。

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

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

1.0.3.3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在其范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

道路绿化也需安排在这个空间里。

绿化树木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生存空间,如得不到满足,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其形态和树龄,影响道路绿化所起的作用。

因此,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道路绿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的空间位置,使其各得其所,减少矛盾。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2023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2023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2023条文说明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净化环境。

为了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提高城市绿化的质量和水平,制定了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以下是对2023条文的详细说明:一、绿化设计原则1.提倡生态绿化: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当以生态绿化为指导原则,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2.注重品种选择:在绿化植被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树种和植物品种,注重多样性,提高景观效果。

3.节约资源:在绿化设计中,应当注重节约资源,合理利用水源和土壤,降低养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美观实用:绿化设计既要注重美观性,提升城市形象,还要考虑实用性,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健身需求。

二、绿化设计要求1.绿化率:城市道路绿化率应当符合《城市绿化规划》规定的标准,确保道路两侧绿化面积充足,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2.绿地设置:城市道路沿线应当设置适当数量和合理布局的绿地,增加绿地总面积,形成绿化带,改善城市环境。

3.绿化配置:在绿地内应当合理配置各类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提高绿化效果。

4.绿化设施:在绿地内设置合适的绿化设施,如休息座椅、健身器材、喷泉等,提升市民的休闲娱乐体验。

三、绿化养护管理1.建立健全的养护管理制度: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完成后,应当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确保绿化设施的持续维护和管理。

2.定期养护:对城市道路绿化进行定期养护,包括修剪树木、修整草坪、清理垃圾等,保持景观清新、整洁。

3.病虫害防治:对城市道路绿化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植被的健康生长。

4.绿化信息公开:应当及时公开城市道路绿化的养护情况,接受市民监督,提高养护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安全保障1.健全安全设施: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当设置合适的安全设施,如护栏、路灯等,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
的 应以种植乔木为
主 并宜乔木 灌木 地被植物相结合 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
车道上方搭接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
的 应以种植灌木为主 并应灌木
地被植物相结合
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 其端部应采取
通透式配置
行道树绿带设计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 并宜乔木 灌木 地被植 物相结合 形成连续的绿带

通透式配置
绿地上配植的树木 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

之间的范围内 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道路绿化规划
道路绿地率指标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 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红线宽度大于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管线名称
距乔木根颈中心距离
距灌木根颈中心距离
电力电缆
电信电缆 直埋
电信电缆 管道
给水管道
雨水管道
污水管道
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
树木与其他设施最小水平距离
的规定

设施名称
至乔木中心距离
至灌木中心距离
低于 的围墙
挡土墙
路灯杆柱
电力 电信杆柱
消防龙头
测量水准点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 写法为 应符合 的规定 或 应按 执行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 参加单位和 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 编 单 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 加 单 位 上海市园林设计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日期:2007-10-25 来源:网易园林作者:我要评论()一、道路绿化的历史与现状1、古代周秦时代沿道路种植松树据《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原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图a西晋洛阳(今洛阳以东)“宫门及城中央大道皆分为三,中央御道,两边筑土墙,高四尺余……,夹道种榆槐树,此三道四通五达也。

”有“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的记载。

大体说来,汉至南北朝间,都城御道多用水沟(或土墙)隔成三道,沟旁植柳,路旁种榆槐。

图b北宋东京(今开封),是在后周都城基础上建成的,其宫阙布局系模仿洛阳旧制。

在宫城正门南的御街用水沟把路分成三道,并用桃、李、梨、杏等花果树木列于御道两侧水沟边,沟外又设木栅,以限制行人,沟中植以莲花,春夏之间繁花似锦,盛夏荷花飘香,秋季硕果累累。

可以说宋朝的街道绿化已把传统的形式发展到极为丰富的程度了。

图c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有了很快的发展,借鉴了国外的科学经验。

重视城市道路上的绿化,街道林荫覆盖,如郑州、南京等城市道路绿化成效显著,长春等东北城市还有广场、街头花园、交通岛花坛等。

3、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道路绿化工作成绩显著、问题突出。

(1)法规、规范《城市绿化条例》将干道绿化作为城市绿化重要建设管理的一项。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其中规定: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地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其中明确对道路绿地划定范围控制线。

国家标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5年修订)》其中:(二)道路绿化1、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2、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区特点。

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2)道路绿化形式丰富多种绿带、街头游园、立交桥绿化、花卉上街、复层种植(3)注重景观、忽视其他功能(4)对原有树木保留不够重视(5)路树生长发育空间过小(6)养护管理粗放二、道路绿化的功能作用与意义1、道路绿化的主要功能:卫生防护、美化城市、利于交通安全(1)减少污染、噪声、改善小气候A、阻止减弱噪声B、阻隔滤减烟尘C、滞尘,减少二次扬尘D、扩散烟尘等污染气体(2)改善行车视野、提高交通安全系数A、遮挡相对车辆的眩光中央分车带阻挡眩光载植的原理B、诱导行车视线,预示弯道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道路边缘整齐连续载植预示道路的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C、配合交通设施、渠化、隔离车辆与行人D、增加行车路两侧绿色背景,改善行车视野环境(3)美化城市街景A、体现城市或街道的特色B、突出地域特点C、丰富季相变化D、衬托沿街重要建筑物2、搞好道路绿化的意义改善城市道路沿线的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造城市景观特色,体现宜居城市。

三、城市道路绿化规划1、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型式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型式,是指道路系统的平面几何图形,通常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起考虑,且应结合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运输、建筑艺术和自然地形等进行规划。

首先定出干道系统,逐次定出次要和一般道路,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图形。

(1)方格网式道路网(2)环形放射式道路网(3)自由式道路网(4)混合式道路网2、城市道路分类根据道路在所在城市的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沿线建筑物及车辆和行人进出的服务频率,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以下四类。

(1)快速路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主要对外公路。

其主要为城市远距离交通服务,有较高车速和大的运行能力。

快速路的主要技术要求为:① 只准汽车行驶,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快速车道;② 每个行车方向至少有两条机动车道,中间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中央分车带;③ 大部分交叉口采用立体交叉(步行横道亦应设立体交叉);④ 控制快速车道的出入口,车辆只能在指定的地点进出;⑤ 设计车速为80km/h。

(2)主干路主干路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车道等客货运中心,负担城市的主要客货运交通,是城市内部的交通大动脉。

①主干路一般设6条车道,或四条机动车道加有分隔带的非机动车道。

②主干路一般不设立体交叉。

③主干路沿线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特别在交叉口),必须设置时,建筑线应后退,让出停车和人流疏散场地。

④不宜搞成商业街,街坊出入口应尽量设在侧面支路。

(3)次干路次干路是城市中数量较多的一般的交通道路。

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交通作用。

①一般不设立体交叉,部分交叉口可以扩大,并加以渠化。

②一般可设四条车道,也可不设单独非机动车道。

③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4)支路支路是一个地区内(如居住区内)的道路,是地区通向干道的道路。

部分主要支路用以补充干道网的不足。

①可以设置公共交通路线,也可以作为自行车专用道。

②支路上不宜通行过境交通,只允许通行为地区服务的交通。

此外,根据城市的不同情况,还可以规划自行车专用道、有轨电车专用道、商业步行街、货运道路等专用道路。

文化商业大街,沿街有大量的文化商业设施,道路仅为公共交通和行人服务,一般不负担过境交通;且道路仅为沿街单位运输服务,白天禁止货运,个别路段在有地铁或就近有足够的平行公共交通路线时,可辟成步行街,这些专用道路属于次干路或支路。

3、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1)布置原则A、首先应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与畅通B、应充分发挥绿带的作用C、应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配合D、应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配合协调布置E、应有利于雨水的排除F、应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埋设和人防工程的要求G、应考虑近、远期结合(2)道路横断面布置的基本型式(3)结合地形、地物的道路横断面布置A、道路沿坡地布置的横断面B、道路沿谷地布置的横断面C、道路沿台阶地布置的横断面D、道路沿天然水体布置的横断面4、城市道路绿地布设位置及名称中间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街旁游园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立体交叉绿岛停车间隔带绿化停车场周边绿化5、道路绿地率指标(1)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2)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②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③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④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6、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1)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② 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③ 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④ 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⑤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

(2)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的绿化景观特色。

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② 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③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④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四、城市道路绿化设计1、道路绿带设计(1)分车绿带设计① 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

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

② 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2倍。

③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④ 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取通透式配置。

(2)行道树绿带设计①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

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

树池上宜覆盖池箅子。

②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

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③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5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

④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3)路侧绿带设计①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②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

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辟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

③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

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④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2、交通岛、广场和停车场绿地设计(1)交通岛绿地设计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

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

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

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2)广场绿化设计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

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

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

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

(3)停车场绿化设计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

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5m;中型汽车为3.5m;载货汽车为4.5m。

3、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1)道路绿化与架空线在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