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3-13泰山岱庙
泰安的历史文化岱庙的介绍

泰安的历史文化岱庙的介绍泰安是山东省的一个城市,位于泰山的南麓。
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泰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岱庙。
岱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它位于泰山南麓的岱宗坊内,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之所。
岱庙始建于公元前1042年左右,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风格最具特色和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古代建筑群。
岱庙包括了许多建筑物和场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殿、祭坛、东西配殿和牌坊等。
大殿是岱庙中最重要也是最高大壮观的建筑物之一。
它始建于明朝时期,在清朝时期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扩建。
大殿共有三个进深,五个檐高,正面有三道门洞和两个侧门洞,门楣上雕刻着精美绝伦的龙凤图案和各种神兽浮雕。
大殿内部是一座宽敞而高大的空间,由数十根粗壮的木柱支撑,整个大殿布局严谨、富有规律感。
祭坛是岱庙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它是供奉天地神灵的地方。
祭坛呈方形,面积达到了5000多平方米。
祭坛上部分为石阶,下部为石台,中央为圆形石台。
在祭坛上供奉着众多的神像和牌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泰山王”、“岱宗”和“五岳之首”的牌位。
东西配殿分别位于大殿两侧,是用来供奉各种神明和历代帝王牌位的场所。
东配殿供奉着文昌帝君、关圣帝君等文化英雄和历代帝王牌位;西配殿则供奉着武圣关羽、哪吒等武将英雄和历代帝王牌位。
岱庙还有许多其他重要建筑物和场所,如朝天门、钟鼓楼、华盖亭等。
这些建筑物都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除了建筑物外,岱庙还有许多重要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岱宗大帝”铜像和“岱宗坊”石刻。
岱宗大帝铜像高6.66米,重达10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尊青铜神像。
岱宗坊石刻则是一组雕刻精美、内容丰富的石刻群,记录了泰山祭祀文化、历史传说和地方风俗等方面的信息。
总之,岱庙是中国历史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天地之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风格最具特色和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古代建筑群。
岱庙资料

岱庙资料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
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
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充分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
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建筑体制略有简化。
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
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更见规模。
岱庙总面积96000平方米[1],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
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天贶殿,为东岳大帝的神宫。
庙内存有秦朝李斯篆书的泰山刻石。
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2]岱庙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3],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岱庙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围环绕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
总体布局上按照唐宋以来祠祀建筑中最高标准修建,采用了以三条纵轴线为主,两条横轴线为辅,均衡对称,向纵横双方扩展的组群布局形式。
岱庙南起旧泰城南门,北至南天门中轴线上。
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面积为9.6万平方米。
[7]岱庙以其内部建筑排列布局来展示儒家礼制观念,整个建筑群以一条南北向的纵轴线为中心,均衡的横向扩展。
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有:遥参亭大殿、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中寝宫、厚载门。
仁安门与天贶殿之间有东西环廊联系,构成岱庙的中心封闭院落。
其主体建筑——天贶殿位于高大的双层品级台上,东环廊的中间为鼓楼,西环廊的中间为钟楼。
天贶殿建在中轴线偏后点,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等级最高;后寝宫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低一个等级;配天门、仁安门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为门的形式,又低一个等级。
这种布局突出了主体建筑天贶殿为君,并借助臣位的两翼次要建筑进行对比衬托,形成了一个既统一又主次关系分明的整体。
[8-9]。
岱庙

在我们正前方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宋天贶殿”贶是恩赐赐予的意思,是说大殿是北宋时期 上天恩赐的,宋是它的创建年代,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规模和形制在全 国都是最高级的,和北京的故宫、曲阜的大成殿并成为中国古代三大殿。都为帝王的形制, 采用九五之制,重檐歇山顶,覆有黄色琉璃瓦。唐玄宗是第一位给泰山神加封号的帝王, 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到宋真宗封禅泰山神时封为“天齐仁圣帝”将神封到了帝位,所以 供奉它的大殿采用了帝王形制的最高规格。
进入大殿我们看到大殿的东西北三面墙上绘有一副壁画叫做“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最初绘于北宋,其实是借喻泰山神来展现宋真宗封禅泰山的帝王场景,壁画总共人 物697人,全长62米高33米,以后门为中心分东西两半部分,东半部为“启跸图”是 泰山神出巡的图西半部为“回銮图”描绘了泰山神的返回。这幅图画以道教为题材, 并且有故事情节,它的年代比较长也是山东省最大的一副壁画,因此无论在美术史、 绘画史、壁画史、宗教史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面铜镜名叫——照妖宝镜,原是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便是遥参亭,古代帝王到达泰安后必须在此遥遥参拜泰山神,来 表示对神灵的敬畏,因此得名“遥参亭”始建在唐代,当时仅仅是一座门,宋代时 在门内建了一座亭,才有了后来的遥参亭,大家看这座建筑十分的小巧,来衬托岱 庙的宏大更是合适不过了,古人便是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审美思想,重点突出了岱庙 的宏伟。
• 现在大家看到的便是著名 的汉柏连理,看它本是同 根生长,到地面却分成了 两株,正是应了白居易 《长恨歌》中佳句“在天 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 理枝”。可惜原本树干相 连相濡以沫的连理柏,西 干腹中被火烧过枯死了, 剩下的一株反靠着树皮顽 强的存活下来。这场景就 如同用生命守护爱情的生 死恋人,相依相偎不离不 弃,实在是让观者无法不 为之动容。
泰山岱庙景点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泰山岱庙景点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泰山岱庙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本文旨在介绍泰山岱庙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和景点亮点,以及为游客提供有关旅游推荐和实用信息。
通过深入了解泰山岱庙,能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到这一传统文化胜地的魅力和魂韵。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上的阅读框架,让读者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通过概述引出文章的主题,介绍文章的结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框架,明确文章的目的。
- 正文部分分为泰山介绍、岱庙历史和景点特色三个小节。
泰山介绍部分将主要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等信息。
岱庙历史部分将介绍岱庙的建造历史、文化意义等内容。
景点特色部分将详细介绍泰山岱庙的独特之处,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这个景点。
- 结论部分包括总结泰山岱庙、旅游推荐和结语三个小节。
总结泰山岱庙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括,概括出泰山岱庙的主要特点和魅力。
旅游推荐部分将提供一些建议和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游览泰山岱庙。
结语部分将对文章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结构清晰明了,分段合理,使读者能够有条理地了解泰山岱庙景点的各个方面。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泰山岱庙这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
通过对泰山的介绍、岱庙的历史及景点特色的描述,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独具魅力的旅游景点。
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更好地规划旅行行程,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建议,让他们在游览泰山岱庙时能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和收获,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享受到自然风光的壮美,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引发读者对泰山岱庙的兴趣,激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愿读者在阅读本文后,对泰山岱庙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愿他们在旅行中能够留下美好的回忆,感受到心灵的洗涤和启发。
岱庙--一座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岱庙--一座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岱庙,旧称“东岳庙”,又叫泰庙,主祀“东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告祭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地方。
这个地方叫“遥参亭”,座落在岱庙正阳门外,是岱庙的前庭。
古代帝王每逢来泰山举行祭典时,先要在这里举行简单的参拜仪式,以表示对泰山神的虔诚。
遥参亭门外的遥参坊是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创建,至今完好无损。
另有旗杆高竖,左右铁狮蹲列。
遥参亭为过亭式院落,正殿五间,建在院中心长方形台基上面,为四柱五梁、九脊单檐歇山式,黄瓦盖顶。
两侧为东西配殿。
遥参亭是一组独立的建筑,但与岱庙在内涵上又是统一的,把岱庙神秘而庄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浓厚。
这种既独立又统一的建筑风格,不仅在五岳中独树一帜,在中国现存古建筑中也是不多见的。
穿过遥参亭,迎面而立的“岱庙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创建。
坊高12米,宽9.8米,深3米,为四柱三门式。
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体浮雕。
四柱前后流通墩上雕有20余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兽和各式花卉纹样。
整座石坊造型别致,刻镂透细不凡,为清代石雕艺术中之珍品。
出岱庙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宽阔的“正阳门”,是进入岱庙的正门,两扇朱红大门,象征着岱庙的尊严,古时候只有帝王才能从此门进入。
上面的城楼高11米,共五间,为九脊单檐歇山顶,24根四方明柱,四周镶嵌条棂隔,上覆黄琉璃瓦,檐下斗拱出三越四,雅乌墨小点金彩绘,额方金龙飞舞。
走进正阳门霍然入目的“配天门”,是取孔子语“德配天地”而名,为岱庙的第二道门,配天门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殿内原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
与配天门南北相连的“仁安门”是取孔子语“天下归仁”之意而名,为岱庙的第三道门,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创建。
建筑结构与配天门雷同,殿内原祀天聋、地哑之神,两侧有东西门神。
配天门的西侧有碑碣20块,汉代著名碑刻有《衡方碑》和《张迁碑》。
CH03-13泰山岱庙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区北泰山南麓
泰山岱庙
泰山岱庙
岱庙又称东岳庙、泰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境内, 是古代帝王奉祀泰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始建 于秦汉,拓建于唐宋,金元明清多次重修,是泰山上 下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建 筑群。 岱庙建筑按照帝王宫城形制营造,城堞高筑,殿宇 巍峨。周辟八门,四角有楼,前殿后寝,廊庑环绕。 岱庙主体建筑--宋天贶殿,创建于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按照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规格营造,为 中国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天贶殿内绘有大型壁画- -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是我国现存道教壁画的上乘之 作。 岱庙内碑碣林立,古木参天。今存历代碑碣石刻 300余通,素有“岱庙碑林”之称。有中国现存最早 的刻石——秦李斯小篆碑;有充分体现汉代隶书风格 的“张迁碑”、“衡方碑”;有晋代三大丰碑之一 “孙夫人”碑;有形制特异的唐“双束碑”,以及宋 至清历代重修岱庙的御制碑等。而历经几千年风雨沧 桑的“汉柏”、“唐槐”,则为岱庙古树名木之最。 岱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清单。 1988 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腾光耀身射烈日,观者莫敢张两目
铜亭一反传统建筑目的, 易人以神而居其中,且加筑墙 壁与门窗,使一种灵巧别致的 建筑形式增加了神秘肃穆的宗 教色彩,使人体会到碧霞元君 无处不在的无边法力,古人诗 曰:“腾光耀身射烈日,观者 莫敢张两目。” 从中足见铜亭当时的辉煌与 人们对碧霞元君虔诚的膜拜之 心。铜亭结构严密,造型精美、 铸造工艺精湛,是我国现存为 数不多的铜铸建筑物中的精品。
泰山岱庙八门四角楼泰山岱庙天贶殿泰山岱庙天贶殿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天贶殿供奉的是神泰山神大成殿供奉的是圣孔圣人太和殿住的是人皇帝东西御碑亭泰山岱庙塑像殿内东北西墙上的巨幅壁画传为宋代杰作长62米高33米画中人物697个画面内容描绘的是泰山神巡行的故事
泰安的历史文化岱庙的介绍

泰安的历史文化岱庙的介绍
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是中国古代“五岳”之一泰山的主峰岱山上的一座古老宫殿。
岱庙建于汉代,历经多次修缮,如今已成为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展示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
岱庙作为泰山的主要祭祀场所,是古代帝王祭祀泰山神明的地方。
岱庙的建筑风格典雅庄严,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审美理念。
整个岱庙建筑群包括前殿、中殿、后殿等多个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前殿的“玉皇阁”。
这座阁楼高耸挺拔,气势恢宏,是岱庙建筑群的精髓所在。
岱庙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建筑风格上具有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岱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它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承载了中国人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之情。
岱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载体。
岱庙中保存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如石刻、碑文、古代画像等,这些文物都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依据。
岱庙还传承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作为文化遗产,岱庙还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岱庙的建筑结构精巧复杂,雕刻工艺精湛,展示了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
岱庙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唐、宋等多个时期的建筑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
总的来说,岱庙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建筑,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成就,更承载了中国人对自然、宗教、文化的崇敬和传承。
岱庙的存在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对人类文明的瑰宝和贡献。
希望岱庙这座古老的建筑能够永远保存下去,让后人能够继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魅力。
泰安的历史文化岱庙的介绍

泰安的历史文化岱庙的介绍一、岱庙的背景历史1. 岱庙的起源2. 岱庙的发展历程3. 岱庙的重要地位二、岱庙的建筑特色1. 岱庙的整体布局2. 岱庙的建筑风格3. 岱庙的独特之处三、岱庙的文化内涵1. 岱庙与儒家文化的关系2. 岱庙的宗教信仰3. 岱庙的祭祀仪式四、岱庙的历史意义1. 岱庙对于泰安的影响2. 岱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3. 岱庙的保护与传承五、岱庙的旅游价值1. 岱庙的文化旅游资源2. 岱庙的游览指南3. 岱庙的文化节庆活动一、岱庙的背景历史1. 岱庙的起源岱庙,又称岱宗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
据史书记载,岱庙最早建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商朝末期,是为了祭祀山东大名山泰山的主神。
岱庙的建造是为了展示人们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之心,也是中国古代崇拜山川的例证之一。
2. 岱庙的发展历程岱庙经历了多次的修缮和扩建,展示了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和审美观念。
在东汉时期,岱庙被列为国家级神庙,成为全国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
明清时期,岱庙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岱庙作为泰山的主要祭祀场所,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
自古以来,无数皇帝和朝廷官员都会前往岱庙祭祀泰山。
岱庙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山川崇拜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二、岱庙的建筑特色1. 岱庙的整体布局岱庙呈现出典型的古代宫殿式建筑布局,由前殿、中殿、后殿等主要建筑组成,三殿呈线性排列,沿着山势而建。
岱庙的主体建筑面积达到几万平方米,建筑群气势宏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威严和庄重。
2. 岱庙的建筑风格岱庙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和宗教建筑的特点。
建筑结构采用传统木构架工艺,楼台亭阁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华丽精美。
岱庙的建筑风格对后世的宫殿建筑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岱庙的独特之处岱庙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建筑的地理环境适应性和文化符号的融入。
岱庙坐落在泰山山脚下,建筑布局充分考虑了地势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与山水相融合的景观。
岱庙的建筑装饰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如龙、凤、麒麟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对神圣的崇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岱庙壁画
• 殿内东北西墙上的巨幅壁画,传为宋代杰作,长 62米,高3.3米,画中人物697个,画面内容描绘 的是泰山神巡行的故事。 • 画的东部称“启跸”描绘泰山神出巡,西部称“ 回銮”表现泰山神回宫,所以整幅作品叫《泰山 神启跸回銮图》。 • 画中泰山神端坐在四轮六马大辇之上,炳灵、延 禧左右相伴,四周百官护驾,前促后拥,浩浩荡 荡。 • 壁画虽为写神,实为写人,洋洋宏篇把宋真宗东 巡封禅的盛大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区北泰山南麓
泰山岱庙
泰山岱庙
岱庙又称东岳庙、泰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境内, 是古代帝王奉祀泰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始建 于秦汉,拓建于唐宋,金元明清多次重修,是泰山上 下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建 筑群。 岱庙建筑按照帝王宫城形制营造,城堞高筑,殿宇 巍峨。周辟八门,四角有楼,前殿后寝,廊庑环绕。 岱庙主体建筑--宋天贶殿,创建于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按照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规格营造,为 中国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天贶殿内绘有大型壁画- -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是我国现存道教壁画的上乘之 作。 岱庙内碑碣林立,古木参天。今存历代碑碣石刻 300余通,素有“岱庙碑林”之称。有中国现存最早 的刻石——秦李斯小篆碑;有充分体现汉代隶书风格 的“张迁碑”、“衡方碑”;有晋代三大丰碑之一 “孙夫人”碑;有形制特异的唐“双束碑”,以及宋 至清历代重修岱庙的御制碑等。而历经几千年风雨沧 桑的“汉柏”、“唐槐”,则为岱庙古树名木之最。 岱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清单。 1988 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岱庙 八门四角楼
泰山岱庙天贶殿
泰山岱庙天贶殿
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 “天贶殿”供奉的是神----泰山神 “大成殿”供奉的是圣----孔圣人 “太和殿”住的是人------皇帝
东西御碑亭
泰山岱庙塑像
• 这位“配天坐镇” 的大神,就是“山 神庙”的主人“东 岳泰山之神”,他 一付十足的帝王之 相,高坐在殿内中 央。
• 位于岱庙后花园东南,又名金阙。明万历十三年(1615年) 铸造。原立于泰山碧霞祠中,内奉碧霞元君,明末移至山下 灵应宫,1972年移至岱庙。 • 铜亭现臵两层台基之上,底层高1.65米,上层为须弥座,高 1.03米。铜质结构,呈长方形,面阔4.45米,进深3.27米, 高5.6米,造型和结构完全仿木,皆范铜铸件,外鎏金。 • 铜亭为重檐九脊歇山顶,正脊两端饰以鸱吻,戗脊饰以兽头 ,檐头施以圆形瓦当和滴水。檐下影作一斗三升斗拱承托下 檐檩,上迭抹角梁,其上立有中柱,上层檐下施阑额垫板, 下层四角柱角有额、垫板、阑额相连,每柱两侧有抱柱。底 部为覆盆式柱础。亭四壁原装隔扇,能转动开启。
泰山岱庙历代碑刻
泰山岱庙历代碑刻
刻石原文 222字,历经——“斯昧死”。
泰山岱庙历代碑刻
米蒂,北宋书画家,生于北宋仁宗皇佑三年 (1051年),卒于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 年)。
泰山岱庙历代碑刻
后花园 铁塔
泰山第一行宫
泰山岱庙 遥参亭
泰山第一坊
泰山岱庙
泰山岱庙 八门四角楼
• 泰山岱庙有八门。南向五门,即中为正阳,两侧 为掖门;掖门两侧,东为仰高,西为见大。东门 名东华,又称青阳;西门名西华,又称素景;北 门名厚载,又称鲁瞻。 • 各门之上均有楼,前门称五凤楼,后门称望岳楼 。庙墙四角有角楼,按八卦各随其方而名:东北 为艮,东南为巽,西北为乾,西南为坤。门楼、 角楼均于民国年间毁坏。1985年重建正阳门和五 凤楼,黄瓦盖顶,点金彩绘,富丽堂皇,高耸巍 峨。1988年至1989年重建巽、坤二楼,五彩斗拱 ,飞檐凌云。
腾光耀身射烈日,观者莫敢张两目
铜亭一反传统建筑目的, 易人以神而居其中,且加筑墙 壁与门窗,使一种灵巧别致的 建筑形式增加了神秘肃穆的宗 教色彩,使人体会到碧霞元君 无处不在的无边法力,古人诗 曰:“腾光耀身射烈日,观者 莫敢张两目。” 从中足见铜亭当时的辉煌与 人们对碧霞元君虔诚的膜拜之 心。铜亭结构严密,造型精美、 铸造工艺精湛,是我国现存为 数不多的铜铸建筑物中的精品。
泰山岱庙壁画 1 启跸
泰山岱庙壁画2 回銮
泰山岱庙 中寝宫
• 东岳大帝“皇后”住 的地方。 岱庙的东院原来有炳 灵殿,因此院门叫“ 炳灵门”。现叫汉柏 院。 岱庙的西院原来有延 禧殿,因此院门叫“ 延禧门”。现叫唐槐 院。
东岳淑明后
泰山岱庙 · 唐槐抱子
汉柏 · 双干连理
赤眉斧痕
泰山岱庙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