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如何

合集下载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三、三次印巴战争 1、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10-1949.1 ①导火索: 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位置、居民成分、法案规定、王公顾虑) ②过程: 地区冲突 1947秋 克‘王公求助印度 巴基斯坦“圣战” 联合国干预下停火 划定停火线,克’的归属未解决 ③结果:
三、三次印巴战争 1、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10-1949.1 2、第二次印巴战争 ①原因: 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 ②过程: 巴军进攻 1965.8(空战和坦克战) ③结果: 印巴宣布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但克‘问题仍未解决
3.国际因素——美苏插手
启示
1、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
2、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 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 3、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尽早确定。 4、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
英国把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简要经过
• 1600年,英国入侵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 • 1757年,印英普拉西大战,印度战败而逐步 沦为英国殖民地。 • 1849年,英国占领印度全境。
一、印度的特点 1、印度自18C成为英国殖民地 2、存在两大教派(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和 两大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
二、蒙巴顿方案 1947.6 1、提出背景 ①英国实力下降,想从印度“脱身” ②印度人民要求独立 ③两大政党在立国问题上存在分歧
2、主要内容: 以宗教为主要划分国家参照 3、结果: 印巴分立——《印度独立法案》1947.7 时间:1947.8 后果:1、印巴居民间摩擦对立严重 2、带来一股居民迁徙浪潮
1947年 争夺克什 至1949 米尔地区 所有权 年 1965年 争夺克什 至1966 米尔地区 所有权 年 1971年 至1971 肢解巴 基斯坦 年

印巴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最后的结果如何

印巴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最后的结果如何

印巴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果如何本文导读:基本情况1947年印巴战争或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就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问题于1947年到1949年爆发的一场战争。

它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大规模战争中的第一场。

开战原因在英国殖民时期,克什米尔是一些名义上依然独立,但实际上依附英国的印度国家之一。

英国从印度撤军后,从英属印度独立出来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求克什米尔加入它们。

克什米尔土邦主哈里·辛希望保持其独立地位,因此推迟对这个问题的决定。

英国撤军后一支由亲巴基斯坦的部落和巴基斯坦士兵组成的军队从巴基斯坦西北边省进入克什米尔。

哈里·辛仓促逃离克什米尔,逃往印度,印度借此机会也进军克什米尔,由此导致克什米尔战争的爆发。

交战简述入侵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力量称自己为“克什米尔解放军”,它是一支受巴基斯坦帮助的地方军,它在战争中有一定的优势:战前克什米尔本土的军队分散在整个地区来维持当地的秩序,它的部署不适宜抵抗全面入侵。

一些克什米尔本土军队后来加入了印度军队。

克什米尔解放军不断受到巴基斯坦正规军的支持,而且随着战争的持续越来越多巴基斯坦正规军士兵加入克什米尔解放军。

有可能英国军官帮助计划巴基斯坦的入侵。

因此克什米尔的正规军很快就被入侵的克什米尔解放军击溃。

但是入侵军未能尽快利用其优势,印度使用空军加强克什米尔的抵抗。

1947年底巴基斯坦的入侵受阻,除喜马拉雅山脉高地地区外入侵军未能继续进军。

1948年6月在喜马拉雅山地巴基斯坦入侵军在列城外郊也被击退。

1948年内双方未能取得更多的战略优势,战线固化。

1948年12月31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

1947年10月22日至26日1947年10月22日一支强大的非正规军从巴基斯坦入侵卡克什米尔,其目标是克什米尔的首都斯利那加,克什米尔军队很快被击溃,通向斯里拉嘎的道路敞开了。

局部也发生了克什米尔正规军倒向克什米尔解放军的现象。

印巴战争的简介

印巴战争的简介

印巴战争的简介印巴战争是指印巴分治后印巴之间发生的3次战争。

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由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发生武装冲突,战火延续15个月。

至5月底基本平息了动乱。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印巴战争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印巴战争的分析中文名称:印巴战争参战部队:印度,巴基斯坦战争结果:克什米尔丧失了其独立,巴基斯坦占据克什米尔的2/5,印度占据3/5时间:1947年10月21日 - 1948年12月31日地点:克什米尔人物:蒙巴顿穆吉布·拉赫曼第一次印巴战争入侵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力量称自己为“克什米尔解放军”,它是一支受巴基斯坦帮助的地方军,它在战争中有一定的优势:战前克什米尔本土的军队分散在整个地区来维持当地的秩序,它的部署不适宜抵抗全面入侵。

一些克什米尔本土军队后来加入了印度军队。

克什米尔解放军不断受到巴基斯坦正规军的支持,而且随着战争的持续越来越多巴基斯坦正规军士兵加入克什米尔解放军。

有可能英国军官帮助计划巴基斯坦的入侵。

因此克什米尔的正规军很快就被入侵的克什米尔解放军击溃。

但是入侵军未能尽快利用其优势,印度使用空军加强克什米尔的抵抗。

1947年底巴基斯坦的入侵受阻,除喜马拉雅山脉高地地区外入侵军未能继续进军。

1948年6月在喜马拉雅山地巴基斯坦入侵军在列城外郊也被击退。

1948年内双方未能取得更多的战略优势,战线固化。

1948年12月31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

1947年10月22日至26日1947年10月22日一支强大的非正规军从巴基斯坦入侵卡克什米尔,其目标是克什米尔的首都斯利那加,克什米尔军队很快被击溃,通向斯里拉嘎的道路敞开了。

局部也发生了克什米尔正规军倒向克什米尔解放军的现象。

克什米尔土邦主哈里·辛向印度政府求援。

印度政府对辛说:只有在辛签署加入印度联邦的情况下印度才能够向克什米尔出兵来保护其联邦领土。

辛立刻签署了加入印度的声明。

印度立刻出兵克什米尔,抵挡住了克什米尔解放军的进攻,防止了斯利那加被占。

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如何 引起印巴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如何 引起印巴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如何引起印巴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导读: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巴战争主要是两国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争夺战争,战场主要集中在克什米尔地区,战火总共延续了15个月。

第一次战争,印度稍占上风,双方阵亡士兵共达1500名,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还是通过其全民公决来解决。

第二次战争中,巴基斯坦凭借先进的空军装备越战越勇,力压印度,结果是印巴两方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这次双方伤亡情况比第一次战争严重,而且印度还被击毁近百辆坦克。

只是两次印巴战争被第三方调停后,在巴基斯坦内部动乱的环境下,印巴之间的第三次战争还是爆发了。

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准备充分的印方获胜,因为巴基斯坦扛不住印度军队的强大兵力,顽强抵抗下,无论是东巴还是西巴战场仍节节败退。

印度成功夺占东巴后,东巴因此得以独立建国。

对于巴基斯坦,历经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损失较大,一方面是兵力的削弱,另一方面是国土的分裂,主权被分割去一部分。

而冤家对头印度则利用其内部矛盾,加上灵活机动的战略作战,最终还是占了巴基斯坦的便宜。

印巴战争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以后两个国家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第一次发生时间是1947年10月21日开始到1948年12月31日结束,战争延续了15个月,第二次是1965年,第三次是1971年,因此关于印巴战争谁赢的问题需要分三次分析。

第一次印巴战争是发生在秋季,克什米尔地区,这次印巴战争的显著结果就是印度半岛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分别建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国家,但是两个国家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却没有协商一致,为后来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印巴战争在历史上又被称为“第二次克什米尔地区战争”。

印度和克什米尔的军队在原先设定的停火线上开始交战。

1965年8月14日巴基斯坦也开始参与斗争。

斗争结果为继印巴战争陷入僵局后,经联合国从中调理,印巴战争停火。

关于印巴战争谁赢这个问题,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后落下帷幕。

1971年,印度向巴基斯坦地区发起进攻战争在巴基斯坦东部和西部两个战争发生。

三次印巴战争及历次冲突

三次印巴战争及历次冲突

三次印巴战争及近年冲突回顾南亚政区图克什米尔战争(1947年印巴战争、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第一次印巴战争)克什米尔战争,也被称为1947年印巴战争、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或第一次印巴战争,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就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问题于1947年到1949年爆发的一场战争。

它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三场大规模战争中的第一场。

1947年,印度士兵在准备战斗在英国殖民时期,克什米尔实际由名义上独立的英国保护国克什米尔-查谟土邦所统治。

英国从印度撤军以后,从英属印度独立出来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求克什米尔加入。

该邦上层王公贵族大都属印度教希望加入印度;而下层平民百姓大都属伊斯兰教希望加入巴基斯坦。

(邦主)哈里·辛格则希望能保持克什米尔的独立地位,因此推迟对这个问题的决定。

英国撤军以后一支由亲巴基斯坦的部落和巴基斯坦士兵组成的军队从巴基斯坦西北边省入侵克什米尔。

辛格仓促逃离克什米尔,逃往印度,印度借此机会也进军克什米尔,由此导致克什米尔战争的爆发。

入侵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力量称自己为"克什米尔解放军",它是一支受巴基斯坦帮助的地方军,它在战争中有一定的优势:战前克什米尔本土的军队分散在整个地区来维持当地的秩序,它的部署不适宜抵抗全面入侵;一些克什米尔本土军队后来加入了印度军队;克什米尔解放军不断受到巴基斯坦正规军的支持,而且随着战争的持续越来越多巴基斯坦正规军士兵加入克什米尔解放军;有可能英国军官帮助计划巴基斯坦的入侵。

因此克什米尔的正规军很快就被入侵的克什米尔解放军击溃。

但是入侵军未能尽快利用其优势,印度使用空军加强克什米尔的抵抗。

1947年底巴基斯坦的入侵受阻,除喜马拉雅山脉高地地区外入侵军未能继续进军。

1948年6月在喜马拉雅山地巴基斯坦入侵军在列城外郊也被击退。

1948年内双方未能取得更多的战略优势,战线固化。

1948年12月31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

印军在此次战争积累了大量的军事经验。

中国援巴抗印回忆片断

中国援巴抗印回忆片断

中国援巴抗印回忆片断印巴历史上发生过3次战争,第一、第二次印巴战争是因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而发生的,第一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47-1949,第二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65-1966。

第三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65-1966,导致了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分裂出去,成为今天的孟加拉国。

中国在第二次印巴战争时除了为巴基斯坦提供了飞机,坦克大炮外,毛主席几乎决定派兵增援巴基斯坦,挽救了巴基斯坦,帮巴基斯坦保住了巴占克什米尔地区,第三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7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中,除了做外交和道义上的对巴基斯坦支持外,以无力对巴基斯坦做军事上的支持,导致巴基斯坦失败,失去东巴基斯坦也就是说,巴基斯坦能保住自己当前的领土完整和对巴占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是与中国的支持紧密联系的,巴基斯坦人民都知道着一点,绝大多数巴基斯坦人,从上到下对中国都心怀感激,对中国友好这是中巴友好的原因,我们中国人民要爱惜保护中巴友好,因为这对我们抗衡印度来说是很重要的我在下面将陆续转录杨公素关于印巴第2和第3次战争的回忆,可以看出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出马处理巴基斯坦总统求援的经过:以下为转载:1963年,外交部调我回北京,担任第一亚洲司副司长,当时的司长是章文晋。

不久,章文晋调出当大使,由副司长张彤任司长。

第一亚洲司主管社会主义国家外的亚洲国家的外交事务,第二亚洲司则主管社会主义国家蒙古、朝鲜、越南、柬埔寨、老挝的外交事务。

当时同我国建交的除社会主义国家外,亚洲与我建交国家最多,又多是邻国,因此事务很多。

1964年出了两件事。

一是正当我们原子弹第一次爆炸成功时,赫鲁晓夫下台了。

那时中苏关系因与赫鲁晓夫反华而走下坡路,他的下台和我核试验成功成为鲜明的对照。

我们高兴得很,适逢章文晋动身出国,于是张彤、我同章文晋三人到江西餐厅痛饮一番,以示庆祝。

我从来喝酒很克制,这次却几乎醉倒。

第二件事就是“四清”。

从60年代初起,党中央、毛主席就提出要进行农村社教运动,清理农村中的四不清问题,这是当时极为重要的运动。

三次印巴战争及历次冲突说课讲解

三次印巴战争及历次冲突说课讲解

三次印巴战争及历次冲突说课讲解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经济境况相差悬殊的“炙手可热”的国家,文化、历史、宗教等多方面因素都造成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这两个亚洲重要国家就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和多次较小规模的冲突,带来了长期的影响和灾难。

本文将就三次印巴战争及历次冲突进行梳理。

一、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948年)在英国殖民政府撤军后,印巴两国建立并宣布独立,短短几个月内,就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印巴战争。

尽管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两国政府签署了拉合尔协定,但仍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1947年秋季,印度军队进攻了克什米尔,但遭到了巴基斯坦的反击。

在经历了数月的战争之后,印度军队占领了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地区,并在1948年1月宣布停战。

结果,克什米尔沦为印巴两国的争夺领土,引发了长期争议和冲突。

自拉合尔协定达成后,印巴两国陆续发生了多起小规模的边境冲突。

1965年8月,印度发动了大规模攻击,试图击败巴基斯坦的军队并占领境内。

不过,巴基斯坦军队在城市战役中取得了不少的胜利。

1965年9月,两国政府签署了停火协议,结束了一场严重的战争。

自1965年以来,巴基斯坦一直试图解决它的克什米尔问题,但它没有得到主权,印度也继续维持军队驻扎在克什米尔。

与此同时,印度试图寻求国际地位的提升,成为核强国和亚洲大国。

这些努力导致了印巴之间的紧张态势和对抗。

1971年12月,印度与巴基斯坦发生了一场空、陆、海全面对抗的战争,这次战争被称为第三次印巴战争。

印度军队在巴基斯坦东部发动了一系列进攻,并最终迫使巴基斯坦政府放弃了它的东巴基斯坦。

另外,1971年历经(三)月,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成为现在的孟加拉国。

印度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同时也导致了巴基斯坦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动荡。

总的来说,印巴之间的战争和冲突对两个国家和人民的背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克什米尔争端成为两国之间难以克服的问题,并经常导致边境地区的小规模冲突。

二战以来的大规模战争

二战以来的大规模战争

二战以来的大规模战争解放战争时间:1946年6月-1950年6月地点:中国参战双方: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参战兵力:中国国民党约420万,中国共产党约170万伤亡情况:中国国民党伤亡起义400余万,中国共产党伤亡152万结果:中国共产党解放除台湾以外的全中国第一次印巴战争时间:1947年10月27日-1949年1月地点:克什米尔参战双方:印度、巴基斯坦参战兵力:印度约4万,巴基斯坦约5万结果:印度胜利第一次中东战争时间:1947年11月-1949年3月地点:以色列、巴勒斯坦、西奈半岛、黎巴嫩南部参战双方:以色列;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沙特、也门参战兵力:以色列2.9万,阿拉伯国家2-5万伤亡情况:以色列6373人伤亡,阿拉伯国家8000-15000人伤亡结果:以色列获胜,划定巴以停火线朝鲜战争时间: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地点:朝鲜半岛参战双方:朝鲜、中国、苏联;韩国、美国等国的多国联军参战兵力:中朝苏军队106万;韩美等国联军120万伤亡情况:中朝苏伤亡63万,其中中国阵亡183108人;韩美等国联军伤亡57万以上结果:双方于1953年签署停战协议越南战争时间:1955年-1975年地点:越南参战双方:北越、中国、越共游击队;美国、南越参战兵力:美国65万,南越120万,韩国5.3万,澳大利亚0.7万,苏联0.3万伤亡情况:北越和越共游击队117.6万人死、60万人受伤;美国5.8万人死、30.3万人受伤、1687人失踪,南越22-31.6万人死、117万人受伤;韩国5千人死、1.09万人受伤、4人失踪,澳大利亚521人死、3000人受伤。

平民死亡20-200万结果:北越和越共游击队打败南越和美国,统一越南第二次中东战争时间:1956年10月29日-11月7日地点:加沙地带、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区参战双方:埃及;英国、法国、以色列参战兵力:埃及30万,英法以联军22.9万伤亡情况:埃及3000人阵亡,联军226人阵亡结果:联军撤出西奈半岛中印战争时间:1962年10月20日-11月21日地点:阿克赛钦、藏南参战双方:中国、印度伤亡情况:中国722人阵亡、697人负伤,印度4383人阵亡、1047人负伤结果:中国完胜,印度吞并锡金第二次印巴战争时间:1965年8月14日-9月23日地点:克什米尔参战双方:印度、巴基斯坦结果:两国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停火第三次中东战争时间:1967年6月5日地点:中东参战双方:以色列、阿拉伯国家伤亡情况:阿拉伯国家伤亡和被俘达到6万人,以色列阵亡983人,100万巴勒斯坦难民结果:阿拉伯国家失败第三次印巴战争时间:1971年12月3日-17日地点:孟加拉参战双方:印度、巴基斯坦参战兵力:印度50万,巴基斯坦30万伤亡情况:印度伤亡1.1万人,巴基斯坦9万人被俘结果:孟加拉从巴基斯坦独立第四次中东战争时间:1973年10月6日-10月26日地点: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参战双方:埃及、叙利亚,以色列参战兵力:阿拉伯国家57万,以色列11.5万伤亡情况:阿拉伯国家死亡8500余人,以色列死亡2800余人结果:阿拉伯国家取胜中越战争时间: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地点:越南北部参战双方:中国、越南参战兵力:中国56万,越南10万陆军、15万民兵结果:中国主动从越南撤军苏阿战争时间:1979年12月27日-1989年2月15日地点:阿富汗参战双方:苏联,阿富汗参战兵力:阿富汗10万,苏联8万-10.4万伤亡情况:苏联12210人阵亡、伤35478人、失踪311人;阿富汗100万人死亡、难民600万结果:苏联接受日内瓦协议,撤军阿富汗两伊战争时间:1980年9月22日-1988年8月20日地点:阿拉伯河参战双方:伊拉克、伊朗参战兵力:伤亡情况:伊朗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伊拉克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结果:两败俱伤马岛战争时间:1982年4月2日-6月14日地点:马尔维纳斯群岛参战双方:英国、阿根廷伤亡情况:英国阵亡258人、775人受伤,阿根廷阵亡649人、1068人受伤结果:英国获胜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第五次中东战争时间:1982年6月4日-9月29日地点:黎巴嫩、戈兰高地及其附近地区参战双方:以色列;黎巴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叙利亚参战兵力:以色列10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2.5万、叙利亚4.6万伤亡情况:以色列2000人伤亡,叙利亚、巴勒斯坦解放组织7000人伤亡结果:以色列获胜巴拿马战争时间:1989年12月20日-1990年1月3日地点:巴拿马参战双方:美国、巴拿马参战兵力:美国2.7万,巴拿马正规军6千、民兵1800人伤亡情况:美国阵亡23人、伤324人,巴拿马阵亡314人、伤124人、被俘2969人、民兵与平民死亡400人、伤2000人结果:美国胜利海湾战争时间:1990年8月2日-1991年2月28日地点:波斯湾参战双方:美国、英国、沙特、科威特、法国、意大利等12国联军;伊拉克参战兵力:联军66万,伊拉克36万伤亡情况:联军:378人死,1000人伤;伊拉克2.5万人死,7.5万人伤结果:联军胜利,伊拉克撤军科威特波斯尼亚战争时间:1992年4月1日-1995年12月14日地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参战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军、塞族共和国军、克罗地亚军伤亡情况: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军32723名平民死亡、31270名士兵死亡,塞族共和国军3555名平民死亡、24206名士兵阵亡,克罗地亚军1903名平民死亡、5439名士兵阵亡结果:三方签署协议停战车臣战争时间:1994年-1996年地点:车臣参战双方:俄罗斯,车臣武装分子伤亡情况:俄罗斯阵亡2837人、伤13270人、失踪337人、被俘432人,车臣武装分子死亡1.5万人、受伤被俘达到4万人结果:车臣武装分子战败科索沃战争时间:1999年3月24日-6月10日地点:科索沃参战双方:南斯拉夫联盟政府军,科索沃解放军、北约伤亡情况:南斯拉夫联盟1800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难民结果:南斯拉夫联盟撤军科索沃阿富汗战争时间:2001年10月7日-至今地点:阿富汗参战双方:塔利班、基地组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参战兵力:塔利班及其盟友12万,阿富汗国民军10万,北约13万伤亡情况:塔利班超过2万人阵亡,阿富汗保安部队约0.65万人阵亡,北方联盟约200人阵亡,北约1908人阵亡,平民伤亡约3万伊拉克战争时间: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8日地点:伊拉克参战双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丹麦、波兰等国联军;伊拉克伤亡情况:美国近4500-50000名军人死亡、5.6万-20万左右军人受伤;伊拉克7600-10800名军人伤亡,游击队103160-113728人伤亡,平民死亡达10-120万,480万难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如何
2016-12-05 来源:武林网
因为各种宗教和党派利益冲突,印巴两国发生了三次战争。

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克什米尔丧失独立,巴基斯坦占据其五分之二,印度则是五分之三,东巴脱离了巴基斯坦,独立后建国为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印巴战争照片
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巴战争主要是两国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争夺战争,战场主要集中在克什米尔地区,战火总共延续了15个月。

第一次战争,印度稍占上风,双方阵亡士兵共达1500名,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还是通过其全民公决来解决。

第二次战争中,巴基斯坦凭借先进的空军装备越战越勇,力压印度,结果是印巴两方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这次双方伤亡情况比第一次战争严重,而且印度还被击毁近百辆坦克。

只是两次印巴战争被第三方调停
后,在巴基斯坦内部动乱的环境下,印巴之间的第三次战争还是爆发了。

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准备充分的印方获胜,因为巴基斯坦扛不住印度军队的强大兵力,顽强抵抗下,无论是东巴还是西巴战场仍节节败退。

印度成功夺占东巴后,东巴因此得以独立建国。

对于巴基斯坦,历经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损失较大,一方面是兵力的削弱,另一方面是国土的分裂,主权被分割去一部分。

而冤家对头印度则利用其内部矛盾,加上灵活机动的战略作战,最终还是占了巴基斯坦的便宜。

印巴战争最终谁赢
印巴战争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以后两个国家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第一次发生时间是1947年10月21日开始到1948年12月31日结束,战争延续了15个月,第二次是1965年,第三次是1971年,因此关于印巴战争谁赢的问题需要分三次分析。

印巴战争照片
第一次印巴战争是发生在秋季,克什米尔地区,这次印巴战争的显著结果就是印度半岛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分别建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国家,但是两个国家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却没有协商一致,为后来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印巴战争在历史上又被称为“第二次克什米尔地区战争”。

印度和克什米尔的军队在原先设定的停火线上开始交战。

1965年8月14日巴基斯坦也开始参与斗争。

斗争结果为继印巴战争陷入僵局后,经联合国从中调理,印巴战争停火。

关于印巴战争谁赢这个问题,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后落下帷幕。

1971年,印度向巴基斯坦地区发起进攻战争在巴基斯坦东部和西部两个战争发生。

印度在东巴地区取得了胜利,西巴主要两方进行了空战,双方都没有什么战果。

巴基斯坦也接受了印度的停战协议。

这时的东巴自己形成了孟加拉共和国。

三次印巴战争后,克什米尔失去了它的独立性,被巴基斯坦和印度划分。

以上便是印尼战争谁赢的问题。

引起印巴战争原因是什么
印巴战争原因起源于英国政府的不良意图。

在印度反殖民斗争火热的大环境下,英国不得不向印度人移交政权。

然而英国政府人走心不死,还想要暗地里控制印度,鼓动印度各党派分而治之,削弱当地政治力量的统治权。

印巴战争照片
当时印度主要有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对立的教派政党,两大教派本身便存有矛盾。

后来英国驻印度总督临撤走前提出“蒙巴顿方案”,企图把整个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还有王公土邦。

尽管只是个提案,它却触发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

激烈的斗争中,两党派的矛盾日益加深,这正合英国的意图。

当然印巴战争原因不仅仅是这些利益冲突,分治后的印巴因为克什米尔邦的归属问题终究还是发生了两次战争。

两个国家间的怨恨越积越深,只要引火线一出现,针锋相对的印巴两国便会爆发大战争。

巴基斯坦内部的不稳定恰恰是这条引火线。

第三次印巴战争原因是东巴不满无权在手,掀起独立运动,发生兵变,虽然巴基斯坦政府平息了动乱,但印度决定出兵支持东巴,并为此积极准备,养精蓄锐。

万事俱备的印度军队在1971年11月突
然进攻夺占东巴,第三次印巴战争就此爆发。

凭借兵力较巴方的明显优势,印度最终在东巴战场势如破竹,扛不住的巴方全线溃败,东巴因此脱离出来,并建立孟加拉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