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小学美术教案---13、色彩的和谐与对比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春华秋实-赣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春华秋实-赣美版本文档是一份五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针对第13课“春华秋实”进行讲解,适用于赣美版的课本。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写意特点,能够结合自然景色进行创作。
2.学习用颜色表现光影和空间关系,能够绘制出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画作。
3.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尝试用绘画的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其发挥创意,表达个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运用中国画的写意方法,画出生活场景的构思和表现方式。
2.学生能够利用颜色和色彩搭配,在绘画中呈现立体感和空间感。
难点1.学生如何在绘画中表现出自己的创意和个性。
2.学生如何把实际场景的色彩进行归纳和映射。
教学过程1.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场景的照片,再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自主进行构思和画图。
2.学习如何运用中国画的写意方法,在画布上尽量表现出生活场景的特点和印象。
例如,通过画荷叶、莲花表现水面状况,通过画秋千和草丛表现孩子玩耍的场景,通过画古树和山体体现出自然风光。
3.学习利用颜色和色彩搭配,在画作中呈现立体感和空间感。
例如,利用暖色调和冷色调的搭配,表现出远近景物的相对位置,达到立体感。
4.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表达个性。
例如,通过学生自己添加一些自己想象的元素和细节,增加画作的趣味性和美感。
5.老师适时对学生画作进行点评和指导,提出优化建议和改进方向。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教师将全程提供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提供多组生活场景的照片素材,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2.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可以使用演示型教学方法,先示范一遍,再让学生跟着进行操作,及时纠正不规范的画线和颜色搭配等错误。
3.鼓励学生积极沟通和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倡导多元化思维,探究不同的表达方式。
小结本课程通过教授中国画的写意方法和色彩搭配技巧,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生活场景和自己的想象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色彩的对比 丨赣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色彩的对比丨赣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对比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常见的色彩对比技巧;3.能够在绘画中运用色彩对比技巧,表现出不同的氛围和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色彩对比的概念和种类,常见的色彩对比技巧;2.教学难点: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色彩对比技巧,表现出不同的氛围和意境。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美术课的第13课,学生已经达到了较为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对于色彩对比的概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色彩对比技巧,表现出不同的氛围和意境,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相对较难的问题。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色彩对比技巧,表现出不同的氛围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具、绘画工具、绘画纸、绘画作品范例等;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教师出示两张颜色非常相似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可能是颜色的深浅度不同,或者是颜色的明度不同;3.通过以上两步的引导,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色彩对比的概念,并预告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色彩对比的种类和技巧。
第二步:讲解1.首先,讲解色彩对比的种类:–色相对比:比较鲜明的相邻颜色之间的对比;–明暗对比:明暗程度不同的色彩之间的对比;–冷暖对比:冷色调和暖色调颜色之间的对比;–互补对比:互为补色的颜色之间的对比。
2.接着,讲解常见的色彩对比技巧:–红色和绿色的对比;–黄色和紫色的对比;–深色和浅色的对比;–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对比;–互补色的对比。
3.在讲解时要注意举例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难度。
第三步:示范1.教师出示几个范例作品,讲解其中的色彩对比技巧和使用方法;2.通过分析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如何在素描、水彩、油画等不同绘画形式中,运用不同的色彩对比技巧表现氛围和意境;3.在示范时,要注意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吸取经验。
第四步:指导1.教师在现场进行指导,根据学生的绘画表现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2.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尝试运用所学的色彩对比技巧进行画作创作。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辽海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 辽海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色彩对比与和谐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对比与和谐的概念及分类2. 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应用3. 色彩对比与和谐在实际绘画中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色彩对比与和谐的概念、分类及应用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绘画中运用色彩对比与和谐原理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绘画工具和材料3. 优秀作品欣赏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对比与和谐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色彩对比与和谐的概念及分类(10分钟)(1)色彩对比: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的对比。
(2)色彩和谐: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的和谐。
3. 分析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应用(10分钟)(1)在生活中的应用:服饰搭配、家居装饰等。
(2)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绘画、设计等。
4. 欣赏优秀作品,分析色彩对比与和谐原理在实际绘画中的运用(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色彩对比与和谐现象。
(2)分析作品中色彩对比与和谐原理的具体运用。
5. 学生实践(15分钟)(1)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强调色彩对比与和谐原理的运用。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作品,关注色彩对比与和谐原理的运用。
(3)评选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
7. 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色彩对比与和谐原理的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一幅色彩对比与和谐的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对比与和谐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色彩的和谐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色彩的和谐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
2.能够辨认和运用基本色彩,能够运用色彩的对比方法。
3.能够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懂得欣赏彩色艺术品。
二、教学内容1.色彩的基本知识2.色彩的和谐3.色彩的对比4.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的和谐。
2.教学难点:色彩的对比和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色彩进行认识和理解。
2.理论讲解法: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对比方法,使学生能够辨认和运用色彩。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彩色艺术品,使学生对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展示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彩色画作,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幅画的感受。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色彩的认识,如“红色是激情、热情的颜色”等等。
2. 新课讲授(1)色彩的基本知识1.通过讲解白光与彩光的区别,介绍光谱的组成。
2.介绍基本色彩的概念,讲解颜色呈现的三个特性: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2)色彩的和谐1.介绍和谐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和谐的认识。
2.讲解色彩的和谐,包括相邻色、互补色、类似色和三原色的搭配等。
(3)色彩的对比1.通过示范,让学生对比黑白、明暗和冷暖等色彩对比方法的效果。
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色彩对比的方法,让他们通过实践感受和了解色彩对比的重要性。
(4)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1.介绍色彩在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性。
2.展示彩色艺术品,让学生欣赏并理解艺术家对色彩的运用。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用画笔、颜料尝试色彩的搭配,体验色彩的和谐。
2.让学生分组,用色彩对比方法创作一幅画作,体验色彩对比的效果。
4.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去寻找生活中的色彩,并拍下一些自己觉得美丽的彩色照片或图片。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搭配、色彩对比和色彩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色彩的对比》说课稿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色彩的对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色彩的对比》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对比关系,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对比色创作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示例,既有色彩对比的图片,也有运用对比色创作的绘画作品,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对比的美感。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色彩对比的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知识,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有了基础。
但学生在色彩对比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和拓展。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通过图片、绘画作品等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比的概念,掌握色彩对比的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对比色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对比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色彩对比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对比色进行创作,以及如何在创作中处理好色彩对比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创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绘画作品,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色彩对比的效果;同时,采用示范、讲解等手段,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组色彩对比鲜明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色彩对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比效果?2.新课导入:介绍色彩对比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
3.示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示例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色彩对比的效果,让学生明白色彩对比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运用对比色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江西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1 宏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2 新街古韵3 风光无限4 校园新构想5 我们的小天地6 “变化”的蔬果7 有“生命“的金属8 会“传神”的木头9 鲜花送英烈10 点线面黑白灰11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12 春华求实13 鸟语花香14 陶佣15 敦煌壁画16 爱心大行动17 神奇的溶洞世界18 百里杜鹃红第1课宏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教学目标1、识记古罗马城的由来、主要建筑和艺术成就。
2、罗马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给予人类的伟大贡献。
教学重点:古罗马最宏伟的建筑——大角斗场、雄伟的万神殿。
教学难点: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的原因问题导入听+想+讲关于罗马城的起源,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一对孪生兄弟罗慕洛和勒莫刚刚降生,篡夺王位的叔外祖父(外祖父的弟弟)怕他们,成人后威胁自己的统治,竟派人把他们装在筐内,投入台伯河,想淹死他们。
但筐子被河边的树枝挂住,两个孩子神奇地得救。
一只到河边饮水的母狼用自己的奶水哺育、救活了他们。
兄弟两长大成人后,杀死了叔外祖父,并建起新城。
新城以罗慕洛的名字命名,称为罗马。
而母狼就成为罗马城的象征,罗马的城徽至今仍刻着母狼的形象。
预习交流想+讲1、古罗马建筑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
著名的古罗马建筑有很多,如万神庙、大角斗场、凯旋门、图拉真广场和记功柱等世界文化遗产。
2、就学生现有的认知,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古罗马。
互动合作想+做+动1、万神庙穹顶。
罗马万神庙由前部的门廊和后面的神殿两部分组成。
最具创造性的是神殿的巨大圆顶。
2、题图斯凯旋门。
凯旋门是罗马帝国为辉煌战争的胜利而创造的新的建筑类型,成功地应用了柱子和拱券的结合。
3、古罗马大角斗场。
是个多功能的宏伟建筑,呈椭圆形长轴约188米,短轴径约54米,可容纳五六万人。
展示评价想+动以卡片的形式将课堂学习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展示。
巩固拓展听+静第2课新街古韵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色彩的和谐与对比》教案 (5)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教学设计本课的学习强调观察与体验,通过观察捕捉自然界和生活中见到的对比色与和谐色,探讨它们各自的特征,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及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目标:1、认知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和谐色与对比色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掌握对比色、和谐色的特点及色彩表现效果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尝试用对比色与和谐色进行手工制作。
3、情感与态度:学生感受到色彩给我们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了解掌握对比色、和谐色的特点及表现效果,并运用对比与和谐的搭配原理进行手工制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学生对色彩对比与和谐搭配原理的理解、把握,能正确的将对比色、和谐色运用到制作之中,并能恰当运用组织分配方法。
设计理念:在通过色彩对比色与和谐色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感受色彩与情感的联系,以及体验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设计中,针对学习专业性色彩知识的活动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除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获取知识外,还加强学生用语言、文字等进行主观能力的表述。
设计思路:色彩知识中的对比与协调是较专业性的,本课将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综合、让学生在欣赏、探究、体验中感受理解色彩对比与和谐。
美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调动了学生发现美的兴趣,40分钟紧张忙碌的课堂设计练习又使学生感受到了创造美的乐趣。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收获不只是完成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他们从此会用审美的眼光感知身边的色彩,并有意运用色彩美化生活。
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1、欣赏(1)当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大自然又换上鲜艳的新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大自然。
(2)彩虹是美丽的大自然送给我们的一份礼物,大家找找看,彩虹中有哪些色彩?(依次在彩虹下出示:红、橙、黄、绿、青、蓝、紫)(3)在大自然里,我们可以随处可见彩虹中的颜色,大自然也被美丽的色彩装扮着,真是一个色彩的王国。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3课 写意人物画》教案1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3课写意人物画》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写意人物画》是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以人物画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法,通过写意的方式表现人物形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人物画的基本技法介绍,又有对名画的欣赏分析,还有创作练习。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绘画技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人物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写意人物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技法,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技法,掌握笔墨运用。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技法。
2.运用笔墨表现人物形象和神态。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对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技法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2.示范法:教师现场作画,演示写意人物画的具体步骤和技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实践,反复练习,提高绘画技能。
4.欣赏法:学生欣赏名画,分析其艺术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写意人物画的课件和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毛笔、墨水、宣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人物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写意人物画的课件和示范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现场作画,演示写意人物画的具体步骤和技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跟随练习。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写意人物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5.拓展(5分钟)学生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创作心得,分享绘画乐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三者的运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学生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色彩表现效果,并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色彩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学生从而产生对色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表现效果
2.难点:如何将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运用到图色之中。
三、学情预测:本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给学生讲述生活中的色彩知识,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了解,以及他们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并让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设计中。
四、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白纸。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等。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4 月 22 日第 12 周星期三总 23 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知识,了解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原理。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修改栏
(一)、引入课题:
通过欣赏、分析学生作品入手,引入色彩对比的学习
教师活动
1、展示彩色围巾
2、请学生讨论:说出有哪些颜色,并分析出色彩的冷暖
3、出示课题 (板书)
学生活动欣赏课件图片
(二)、讲授课程:
1、色彩对比:
对比色
同类色
邻近色
2、教师通过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说出三种色彩对比的表现特点:
对比色对比:容易形成兴奋热烈的色彩气氛、强劲活跃的色彩节奏和响亮的色彩力度。
<加入主宾色的知识>
同类色对比:容易形成协调一致的色彩关系、和谐的画面气氛和统一的画面基调。
邻近色对比:容易形成统一又富有变化的色彩面貌。
出示范图
3、展示生活中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教师活动
A、展示图片
B、引导学生说出每幅作品给人的色彩感受
C、归纳(板书)
D、出示范画,请学生说说刚刚学的知识有没有运用到,并进行评价
E、出示家居图片,让学生找找今天我们学的知识有没有在画面上有体现
F、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对比色
G、展示生活中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
2、找出美术作品作品运用了那些色彩,找一找这些色彩间的关系。
3、找出最吸引人的一幅画,并说出理由
4、说说平时遇见过的对比色的运用
5、思考生活中的这些颜色的用色特点
四、学生练习:
以今天学的这些知识做基础,来给老师发的童话村落着色。
(练习形式:男女分配)
1、提出练习要求: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方法进行上色。
2、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作品
五、评价: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4 月 27日第 13 周星期一总 24课时
教学内容: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能力,设计并制作一个漂亮的小包。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修改栏一、导课
在色彩缤纷、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色彩使宇宙万物充
满情感显得生机勃勃。
人类对色彩的感知与人类自身的历史
一样漫长,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已可见到原始人对简单色
彩的自觉运用。
色彩作为一种审美形式,存在于生活的各个
方面。
衣、食、住、行无时不在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二、新授
1、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了解。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强烈对比
的颜色,也能看到同类或邻近的颜色,如晴朗的天空与蔚蓝
的大海。
老师拿出颜色卡片:把红色与绿色放在一起,红色
与橙色放在一起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对比的颜色能给人强烈鲜明的感觉,相近或类似的颜色给人
以和谐、稳定的感觉。
2)你知道吗?
同类色:指色相的性质相同,但色度有深浅之分,如深红与
浅红等。
邻近色:指色相的性质近似的。
如红与橙,绿与青。
对比色:指色相的性质相反的。
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2、包的设计及制作。
1)我们要学以致用了,根据色彩知识,画一个小包的设计
图,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个漂亮的小包。
包的设计:应美观小巧。
想一想,可以做成什么样式呢?肩
包、提包、挎包。
包的制作:包的基本形可以利用纸盒、塑料盒的原有造型来
确定。
再用色卡纸来装饰,达到鲜明活泼的效果。
2)欣赏书中作品。
“螃蟹”,是利用红和绿对比色制作的。
“鱼”是用同类色做的。
3、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4、评一评。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包在色彩和造型上最有特色。
三、小结
我们学习的东西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