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定位

合集下载

武汉是北方还是南方

武汉是北方还是南方

武汉是南方还是北方我国划分南北方的界限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为南方,以北为北方,大多以此划分南北方人。

以此划分的话,湖北省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秦淮以南,所以是南方。

同时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武汉处于中国中部,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

作为九省通衢,南北枢纽的武汉市,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武汉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

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

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有人说南北的划分是以冬至那一天的最低气温来衡量的,并不是人为定的,冬至那一天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的属于北方,在零摄氏度以上的属于南方,因为湖北省有一小部分在北方,但大部分在南方,所以我省属于南方。

也有人说南北是以黄河为界,或者是以秦岭为界,这样的话,湖北也算南方。

怎么算湖北都算是南方。

但也有人说湖北属于不南不北的华中地区。

其实呢,我们所谓的华中地区只是一个行政概念,不是一个自然概念。

湖北应该算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地区。

从地理上说,湖北下辖的几个市都属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南方地区。

从气候上说,湖北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湖北的饮食习惯也很符合南方人的习俗,方言也是典型的南方口音,而且湖北和湖南在文化上都属与荆湘文化区,文化上可谓是同根同源,湖北的风俗习惯也是南方特色的。

湖北在历史上是属于楚国核心地区,以郢都(今湖北荆州,古称江陵)为国都,长达四百余年,被称为荆楚大地。

所以湖北从各方各面上来说都是属于南方地区。

武汉城市介绍

武汉城市介绍



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巨大型城市,除长江、汉水在城中
交汇外,市辖区内有166个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水域面积占全
市土地面积的1/4,构成了武汉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
态环境[21]。早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描述
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
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把武 Nhomakorabea列入“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
成为新中国首个上榜的中国城市[22]。武汉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
定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美国《未来学家》杂志
更是预测武汉将在21世纪成为仅次于加尔各答的全球第二大城市。
武汉三镇: 汉阳
• 【汉阳】古代为汉阳府,汉口镇的母体。楚国时期就有大音乐家钟子 期隐居于此,流传着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古琴台也是武汉城区最古 老的路名。东汉末年,曾在月湖和龟山边修筑古堡。公元606年,即 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三国时已初 具城市的雏形,是汉阳城发展的前奏。至唐代,汉阳城商业旅游已非 常繁荣。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江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 阳”,古时汉阳在汉江之北。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在汉江南岸接皇 帝赴京城上位,并以汉江南岸的渡口为今之南岸嘴
武汉饮食:
• 汉饮食,可谓一早一晚, 过早和宵夜最为经典,有 “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 街”之美谈。武汉菜秉承 湖北菜系风格,汇聚东西 南北精华,菜品丰富多样, 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 “美食之都”。又因武汉 水产极为丰富,淡水鱼鲜 在全国享有盛誉,所以又 被誉为“中国淡水鱼美食 之都”。
• 特色小吃有热干面、三鲜 豆皮、面窝、米粑、豆丝, 欢喜坨、鸭脖子、武昌鱼、 排骨藕汤、洪山菜薹炒腊 肉、糍粑等。

武汉是什么城市

武汉是什么城市

武汉是什么城市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

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湖北省省会。

武汉是哪个省的城市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

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湖北省省会。

地理位置为北纬29°58′~31°22′,东经113°41′~115°05′。

在平面直角坐标上,武汉市东西最大横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千米,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

武汉的最东边在新洲区徐古街将军山村,最西边在蔡甸区侏儒街国光村,最南边在江夏区湖泗街均堡村,最北边在黄陂区蔡店街李冲村。

武汉景点推荐1、黄鹤楼位武汉市武昌蛇山上,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黄鹤楼共5层,高50.4米。

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223年),距今已有约1800年的历史,屡修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于1985年重建的。

黄鹤楼被中国历代许多著名诗人吟诗颂赞,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

2、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故得此名,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东湖是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近现代历史为依托的旅游景区。

东湖历史底蕴深厚,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人类活动,这里也流传着李白放鹰题诗的故事。

3、木兰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城北30公里的仙河东岸,主峰祈嗣顶海拔高度为582.1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一部分。

木兰山是千年香火圣地,佛道两教共处一山,每年海内外香客游人络绎不绝。

木兰山古建筑群也被评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4、武汉长江大桥横卧于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的长江江面之上,1957年10月正式通车,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因此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试论武汉城市功能定位-兼与中部省会城市的功能定位比较

试论武汉城市功能定位-兼与中部省会城市的功能定位比较

试论武汉城市功能定位兼与中部省会城市的功能定位比较付丽萍舒亚东摘要: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之本,武汉作为中国特大型的中心城市,与中部省会城市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认为,武汉的城市功能定位可以概括为:一个特色、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四项功能。

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应该按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四个一体化的目标,加快城市圈内交通、产业、市场、科技四方面对接,促进圈内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和企业重组,形成武汉辐射周边、周边支持武汉,九市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真正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城市功能定位是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

武汉作为中国特大型的中心城市,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支点,如何制定和完善城市发展战略,如何彰显个性和特色,发挥独特优势,城市功能的准确定位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通过对武汉自身资源和体系环境的分析,确定自身最优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和最佳配置城市内外的环境和资源,最准确地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最大化占领和控制市场,才能实现最优化的发展,最大化地创造财富和提升城市竞争力。

本文在解释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中部城市定位的特色,论述武汉城市的功能定位。

一、城市功能定位的一般性解释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之本,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就有了一定的功能。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功能也各不相同。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以及各地城市规划的编制,对城市功能的探讨也日益热烈,城市功能的定位,亦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2006年4月出台的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就明确要求,把“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

城市功能,是指城市这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对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及发挥的作用。

城市社会学、城市文化学、城市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等领域的解释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定义。

如城市社会学认为,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发挥的效能。

武汉城市战略地位研究

武汉城市战略地位研究

武汉城市战略地位研究【摘要】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副省级城市,随着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其战略地位也日益突出。

未来城市导向终将走向城市群化,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武汉在根本上实现了转变。

究竟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占据着怎样的城市地位?是主导还是被主导?本文将从武汉的战略优势、区域经济理论指导、战略作为等方面对武汉中部核心城市这一地位进行研究,以期促使其发挥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增长“第四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群武汉地位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指以位于长江中游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核心外加鄂湘赣三省沿长江、环洞庭湖、鄱阳湖的若干城市,通过整体规划和集成发展形成跨省域的区域经济高度一体化的城市集群。

从陆大道最早提出的国家“T”字型空间结构,到国家主体功能区的“两横三纵”空间结构战略,长江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空间开发的重要主轴,而城市群的构建也是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要战略。

作为中部崛起战略规划的重要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有着不同于东西部城市群的发展导向力,整个城市群人口规模大,经济实力较强,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城市化率较高,但总体实力还有待提升。

这些发展状况又集中地体现在了武汉这个城市上。

长期以来,武汉有了相对较快的发展,在国家部署下建设了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通过自身影响辐射周边,形成了泛武汉经济圈。

在此基础上,开始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这期间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发挥了积极重大的作用,武汉也逐步成为城市群内部的指南针。

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研究,首先要放在武汉城市地位的研究上。

这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对战略城市完整定位的需要。

对武汉的城市区位、区域经济理论指导和对城市群的建设作为,都要有全面的把握,才能对其有清晰的城市地位的战略分析,从而针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制定基于城市及城市群发展的良策,更好地发挥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带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武汉市概况

武汉市概况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武汉是位于长江、汉水交汇之处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国6大中心城市之一。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地形属于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形状酷似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

全市东西最大横距为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为155公里,面积846 7平方公里,1996年底人口716万,其中城区面积3963.5平方公里,人口486万。

市以下设9个城区、2个郊区、2个县。

城区有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

青山区、蔡甸区、江夏区,郊区胡东西湖区、汉南区,市属县为黄陂县和新洲县。

武汉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寒。

每年7月气温最高,日均温28.8℃;1月气温最低,日均温3.7℃。

每年3~6月和9~11月,是旅游的最佳时期。

武汉也称为"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中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从此"江城"成为武汉的代称。

武汉襟江带河,交通便利,又誉为"九省通衢"之地。

在幅员辽阔的祖国版图上,武汉位于东半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中心,南北东西方向的广州、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特大城市,均距武汉约1200公里。

这种居中的地理位置,加上黄金水道长江与南北铁路大动脉京广线在这里交叉成"十"字结构,再加上不断完善的公路网和航空港建设,使武汉成为了我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在全国国土开发和建设布局的基本框架中,武汉处于沿江主轴线和京广二级轴线的结合部位,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

武汉通常被称为“武汉三镇”,“三镇”指的是武昌、汉口、汉阳这三块被长江和汉江隔开的地方。

武汉及长沙城市定位、城市规模及城市形态比较

武汉及长沙城市定位、城市规模及城市形态比较

武汉与长沙整体规划的比较及剖析一、城市简介武汉概略:武汉市,简称汉,湖北省省会,因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合称而得名,是一座现代化滨江国际性港口城市。

武汉位于中国要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中部六省独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地域最多数市及国家地区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域巨大型城市。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里,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峙的格局。

唐代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以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武汉向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国家重要的科技、信息、家产、通讯中心,内地地域的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开启中国内地市场的“金钥匙”,经济发展的“立交桥”,拥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周、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作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武汉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万人,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

武汉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的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是首个上榜美国《国家地理》“世界十多数市排行榜”的中国城市。

此刻正以“中兴大武汉”为目标,重回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多数市。

面积:2011年终,武汉全境面积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市域周长公里,7此中心城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武汉市统计局2011年统计数据,武汉市共有常住人口1012万人。

武汉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指大专以上)的2465061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2131417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226890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296972人。

经济:2012年武汉GDP总值为亿元。

教育:2012年终全市拥有幼儿园888所,在园幼儿万人。

小学598所,在校学生万人。

湖北城镇功能定位

湖北城镇功能定位

湖北城镇功能定位功能定位武汉定位为:湖北省省会,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我国中部地区的开放型、多功能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科教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

重点发展功能:首先,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中心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加大经济结构中知识经济的比重。

主要包括对传统产业的全面知识化改造和向高新技术转移,重点是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即: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以轿车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钢材制造及新材料产业基地、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基地、环保产业基地。

其次,增强对外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金融、管理、综合技术服务等高层次服务业,优化商贸、旅游等传统第三产业,提高对周边城镇的经济、文化辐射吸引能力,积极培育武汉都市区。

再次,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加大开放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及商贸环境,吸引东部乃至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管理,同时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进军广阔的西部大市场。

襄樊:湖北省副中心城市,鄂西北地区即襄樊大都市区的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的交通和信息枢纽城市,全国重点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发展功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完善汽车工业,积极培育新型产业。

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创汇。

建设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形成全国性的物流和信息枢纽。

依托现有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成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社会服务和房地产产业,增强对外服务功能,推进襄樊大都市区健康快速发展。

宜昌:湖北省副中心城市,鄂西南的中心城市,世界水电之都和旅游名城。

发展功能:依托三峡工程的潜在效能,加快交通网络配套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长江三峡风光和世界水电之都两大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世界旅游名城。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在城市合理布局、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发展纺织、化工、机电工业,同时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承ຫໍສະໝຸດ 国际/国内知 名企业战略转移4
武汉产业规划:大临空、大临港、大车都、大光谷四大工业板块 ,各工业板块构成城市经济增长极
每个板块都是独立的新城 大临空: 包括:东西湖区、 黄陂区、孝感孝南 区 大临港: 包括:新洲区南部、 化工区、黄陂区东南 部、青山区东部以及 洪山区、东湖高新区 的局部区域 大车都: 总面积约1696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一倍,建设3大产城联动 发展片和3大新城中心 定位:成为国际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中部最重要汽车制 造、商贸、研发及总部基地。 目标:到2019年,大车都将成可容138万人,汽车整车产能 300万辆,1万亿工业产值的新城 大光谷: 规划范围2316平方公里,占到武汉整个面积的1/4,打造 “双城四心”; 定位:成为国际科技体制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光谷新城将 主打“创新”。 目标:到2019年大光谷板块工业总产值应突破1万亿元 大临空: 规划范围1100平方公里,建设“两市三区”; 定位:发展航空运输、物流、飞机维修保养等空港产业。 目标:到2020年,GDP将达到3000亿元 大临港: 规划范围1275平方公里; 定位: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开放开发,统筹安排港口、产 业、新城、交通及公共设施; 目标:到2019年,区域的工业总产值需突破5000亿元
经济发展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增长率
第二产业的强劲增长得益于武汉“工业倍增”战 略的实施,去年武汉工业产值10394.07亿元,增长 18.0%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武汉城市优势:国家中部中心城市,战略定位高,兼具高铁枢纽 与人才积聚优势,对企业战略转移有较强吸引力
中部中心城市——企业战略布局的重 要选择
武 汉 复兴“大武汉”、建设中部的国家中心城 市为目标,努力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先进 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
全国高铁网轴心——快速通达全国的 交通优势
以武汉为中心, “1234小时”交通圈;健 全“铁、水、公、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 体系,成为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
较低的企业 综合运营成 本
全国第三大高校集中地——较低的 人力资源成本
现有高校近100所,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 校7所,拥有大学生110万人,是中部人才 高地。
2013年全国城市GDP排名TOP10
21602 19500 15420 14500 14370 13015 12656 9108 9051 8343
国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中部地区中心城市 。 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 被誉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2013年GDP突破 9000亿,跻身全国前十,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稳 居第四位,中部城市第一。
大车都: 包括:武汉经济技术开发 区、汉阳区、蔡甸区、汉 南区全域以及江夏区、洪 山区部分区域 未来辐射:仙桃—潜江、 汉川—天门、洪湖。
大光谷: 包括:东湖高新区、 江夏区、洪山区 未来辐射:仙桃—潜 江、汉川—天门、洪 湖
预计四大工业板块至2020年至少实现2.8万亿的工 业产值,是目前武汉全市GDP的3倍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武汉是中国主要的经济强市,经济发展以第二、第三 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占比45.9%,第三产业占比51%。
国有工业拥有总资产855.3亿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
第四位。第三产业三大主导行业包括商贸、运输邮电 及金融保险。武汉将努力打造成国家创新中心、先进 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武汉之于全国——
武汉 :1.5线,“决战中部”的龙头城市
——龙头地位如何凸显? 经济、教育、交通、产业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1
武汉城市地位: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龙头,占领中国腹地战略高地 ,以第二、三产业发展为主,GDP跻身全国前十
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龙头
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中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 天津 苏州 重庆 成都 武汉 杭州
2
0
武汉工业生产:去年,武汉GDP以9051.27亿元“收官”,在全国15 个副省级城市中再次稳居第四位, 2014年,武汉GDP将有望突破万 亿。
第一产业增加值335.40亿元,增长4.5%; 第二产业增加值4396.17亿元,增长10.3%; 第三产业增加值4319.70亿元,增长10.0%。
5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