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题材鉴赏: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鉴赏

《羁旅思乡诗鉴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欣赏一种很特别的诗,叫羁旅思乡诗。
你们知道吗?有时候大人们会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离开家乡,去到很远的地方。
在那些地方,他们会特别想念自己的家,想念爸爸妈妈,想念家乡的好吃的和好玩的。
诗人也是这样,他们在外面漂泊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就把这些心情写成了诗。
比如说有一首诗叫《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李白在一个安静的晚上,看到地上好像结了一层霜,抬头看看月亮,就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还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在洛阳城里感觉到了秋天的风,想给家里写信,心里有好多好多话,又怕写不完,送信的人要走了,还把信又打开看看。
小朋友们,你们能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想念吗?《羁旅思乡诗鉴赏》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羁旅思乡诗哟!有时候呀,人们会离开家,去很远的地方。
这时候心里就会特别想回家,想家里的小伙伴,想家里的大床。
诗人也是这样,他们把这种想念写成了诗。
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一个人在外地,到了过节的时候就更想家里人啦。
他知道兄弟们都去爬山插茱萸,就自己不在,心里可难过了。
还有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打仗的时候,诗人很久都收不到家里的信,觉得一封信可珍贵啦,着急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小朋友们,诗人是不是很想家呀?《羁旅思乡诗鉴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羁旅思乡诗。
你们想呀,要是咱们离开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是不是会想爸爸妈妈,想家里的小狗狗?诗人也是这样的。
比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人小时候离开家,老了才回来,说话的口音没变,但是头发都白啦。
小朋友们都不认识他,还问他从哪儿来。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第一章: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1 定义:羁旅思乡诗是指诗人在远离故乡的异地,因思念家乡、亲人而创作的诗歌。
1.2 特点:1.2.1 主题突出: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主要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怀念。
1.2.2 情感真挚: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真挚、深沉,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渴望。
1.2.3 意境优美:羁旅思乡诗往往具有优美的意境,通过描绘异地风光和对比家乡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二章:羁旅思乡诗的起源与发展2.1 起源:羁旅思乡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诗歌,诗人在异地为官或征战时,常以诗歌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2 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羁旅思乡诗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唐代和宋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羁旅思乡诗篇。
第三章: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3.1 唐代代表作家:王之涣、王昌龄、杜甫等。
3.2 宋代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3.3 代表作品:《登鹳雀楼》、《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静夜思》等。
第四章: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4.1 了解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
4.2 把握情感:通过诗中的意象、景物描写等,把握诗人的思念之情、孤独之感等。
4.3 品味意境:欣赏诗中的意境美,体会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异地生活的感悟。
第五章:羁旅思乡诗的鉴赏实例分析5.1 选取一首羁旅思乡诗,如《静夜思》。
5.2 从背景、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5.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六章:羁旅思乡诗的审美特征6.1 情感的真挚与直接: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直率而深刻,诗人不掩饰对家乡的渴望和对亲人的思念。
6.2 意象的鲜明与多样:通过对异地景物的描绘和对故乡记忆的对比,形成鲜明的意象对比,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涵。
6.3 语言的简洁与韵律的美感:羁旅思乡诗在语言上追求简洁明快,在韵律上具有音乐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羁旅思乡诗鉴赏

二、思乡怀人的情感与哪些 常见意象和特殊节日相关?
常见意象: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羁旅乡愁。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另有笛、长亭、折柳、书信等
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
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等
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 凄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孟郊的《游子 吟》 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相思知情无法传 递的无奈。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 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如陆游的《诉 衷情》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 中庸的《征人怨》。
三、羁旅思乡诗 常用手法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虚实相生 细节描写 对比 衬托 以景结 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 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 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 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 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 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 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 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 “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 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 情。 细节描写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
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 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 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 俗)(意思答对即可)
想象
虚实相生
真题探法
(12江苏高考)
真题探法
(12年江苏卷) 温庭筠
羁旅思乡的古诗词

羁旅思乡的古诗词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羁旅思乡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羁旅思乡的古诗词篇1《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赏析】因眼前风物勾起乡思是游子的常情,基于这种生活体验,借一景一物来发抒乡思乡愁的诗作在古代诗歌中是不乏佳作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是由明月触发故园之情;“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是借春花表达归思;“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因笛声催动无尽的乡愁。
这些诗作物我相关,情词相吻,有的真情畅达,有的深情绵渺,深受人们喜爱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李觏的《乡思》则是由落日黄昏牵惹出浓郁的乡愁的诗作,但它又不只是借对夕阳晚景的描写来寄托怀乡之情,而是着力抒写落日时所见、所思、所感,并以步步推进,层层比照的手法把乡愁表达得至深至切。
《乡思》句句写故乡之思,但却不是在一个平面上作同一色调的渲染,而是一层深一层地把感情急切凝重地推向高潮。
诗人面对着天涯落日,但在一、二两句中并未展开对天涯依稀的暮色的描写,起句即借“人言”天涯之远,已蕴游子之情,接着以“望极”而“不见”,表达作者对家乡之远——远在天涯之外——的怅惘,这样在游子之思上添一层乡关渺远的怅恨。
三、四两句借眼前碧山、暮云把乡思更推上一层:远已堪恨,怎又见层层青山阻断了天涯故乡路,恨远之上又添一恨——隔;更何况这层层青山“还被暮云遮”,“隔”复又“遮”,恨何以堪!短短四句,一层进一层,一层深一层,把凝重的乡思之情表达得深婉曲折而又十分浓烈。
这种写法在诗词中自非独无仅有。
李商隐的“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人们熟知的,而与李觏同时代的欧阳修在《踏莎行》中也运用这种手法:“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羁旅诗鉴赏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 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③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边塞诗中多有涉及。如 柳中庸《征人 怨》。
思乡怀人常用的意象
宿建德江 日暮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鸿雁、明月、家书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子规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捣衣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
主要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联想想象 ”“借景 抒情”、“触景生情”、“虚实结合”、 “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 手法:对写 乐景反衬哀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④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 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 《登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词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 “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其他常见意象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本诗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 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 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 思乡之情的。
羁旅行役诗词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前途、理想、抱 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出门 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 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 馨家庭的憧憬。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宿建德江》孟浩然《夜雨寄北》李星商垂隐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漂泊”之感的意象 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
2、“书信”之类意象 如: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鸿雁(代指书信) 尺素(书信)
3、表示地名的意象 如:桑梓(借代家乡)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阳关三叠》《渭城 曲》)
抓意象,会意境,领悟 情感态度
如:意象“杨柳”,代指离别,照应 “系归舟”。“飞絮”指漂泊无依的 离愁,也代指暮春,喻青春易逝。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题材鉴赏——羁旅思乡诗课件35张

颔联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 忆。
禅伏诗魔归净域, 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 拂拭朝簪待眼明。
借写诗感情因悟禅语止, 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 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颈联写仕途国运坎坷,唯有参 禅饮酒使心灵进入清静的境界。
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 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孟郊的《游子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
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
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流离孤苦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张继)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 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飞去、觅归舟。
tè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
却又、晚风寒。 溟濛(míng méng):指黑暗模糊,泛指春雨弥漫。
译文 垂下一丝丝杨柳,飘下一丝丝细雨。春天就在迷迷潆漾之
处。我觉得梳妆楼太小了,藏不下我的许多忧愁。闲愁好几回同
云飞去寻觅一只送我回乡的轻舟。
上天怜我客中游子故乡遥远,借一株海棠花给我消遣。海棠花
淋雨后更红艳,好像有意靠近绿栏杆。可我刚刚卷起红帘子,偏
偏又碰上晚来风寒。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羁旅思乡诗》

教材 致远)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羁旅思乡诗》
高考语文
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 对亲人的思念。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 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 温馨家庭的憧憬之情。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以及“元宵 ”“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
意象 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
声、油灯等。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情感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 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
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
情)。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
技法 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
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链接 《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声甘州·柳永(北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 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 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 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 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词的下片又抒写了什么? 设想(对想)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本为虚写,但 “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更见怀念 之深。而后再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 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自己“倚阑”远望之时 的愁苦。曲折委婉表现了登楼凭栏,两地相思之苦。
(三)手法技巧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景抒情,以景 结情; ②虚实相生(想象、对想、因梦寄情)、 细节描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 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 封。”张籍《秋思》), 衬托 (反衬:以 乐景衬哀情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杜甫《绝 句》),渲染烘托; ③对比等等。
(四)思想情感
①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羁旅漂泊的苦楚,抒发 漂泊无定的孤苦凄凉,如张继《枫桥夜泊》。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思 乡怀亲之情,如孟郊《游子吟》。 ③抒写独居他乡、年华易逝的苦闷,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如杜甫《登高》 ( 前三种情感经常交叉出现)。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乡怀亲之情,如柳中庸《征 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 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姑苏城外寒山寺
月江落南乌,船深啼夜。半秋、钟,霜声客天到船寒客夜夜泊、、 江枫渔火、孤舟客子, 景情声色兼容。羁旅之 思,家国之忧,身处乱 世尚无归宿(仕途)的 身世之悲。
仕途无望 晚年漂泊 战乱频频 身世之悲 家国之愁
登 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结:
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内 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 内 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
涵 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 容 主题有潦倒意,漂泊哀伤,思念
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亲人等。
情迂回反复、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
小结情感:青春易逝、迟暮之悲;羁旅漂泊、志向难现之 愁;思乡怀远之情。
二、知类型、 明共性
(一)抒写内容
文人士子羁旅漂泊思乡怀亲有几种情况:
山长水阔、四处游历;探亲访友、滞留他乡;
谋求仕途、宦游不归;贬官异地、逢年过节; 战乱频仍、久戍边关。
这类诗往往从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 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 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阅读这类诗,要了解诗人的经历处境,抓住 诗人选用的意象图景,从而理解诗中寄寓的 复杂感情。
一、分析诗词 整体感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 下, 断肠人在天涯 。
思念故乡 倦于漂泊 凄楚愁苦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冬何末处春达?初归,雁北洛固阳山边。 下,青山绿水、潮平 岸阔、海日东升、春 意萌动,拂晓行舟, 见雁思亲,传书寄情。 漂泊羁旅思乡怀亲之 情。
(二)标志
标题: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
“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 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冬至等节日名。
意象:月亮(缺月)、日暮、夕阳、晨
星、拂晓、秋风、秋霜、浮云;杜鹃、猿啼、 鹧鸪声、寒蝉、宿鸟、沙鸥、孤雁;萋萋绿草、 梧桐叶落、浮萍绿藻、飞蓬;行舟(客船、孤 舟)、孤帆、江水;西楼、高楼、危楼、危栏; 芦管声、羌笛声、捣衣声;寒灯、孤灯、书信 (鸿雁传书);暮钟、酒水等。
八声甘州·柳永(北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 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 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 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 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词的下片又抒写了什么? 登高临远然故乡望而不见,只有凄凉之景,故“归思难 收”。“叹……”感叹多年漂泊落魄江湖,自问为何,问 中带恨,有问无答,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 哀。一个“叹”字所传出的是千思百回的思绪,和回顾茫 然的神态,准确而又传神。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 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 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 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声甘州·柳永(北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 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 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 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 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两首诗都以“除夜”为题,“除夜”指
,两诗都
选择
作为意象。
(2)高诗的“霜鬓明朝又一年”、戴诗的“明日又逢春”,两者
都用了“又”字请分别赏析“又”字的内涵。
(1) 除夜:除夕;“(孤馆)寒灯”或“霜鬓”“衰鬓”。 (2)高诗之“又”:归乡遥遥无期,一年又一年,寄托无奈、伤 感、凄冷、孤寂之意;
戴诗之“又”:可做多解,既可理解为在悲苦的人生中寄予新
八声甘州·柳永(北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 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 难收。 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
八声甘州·柳永(北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
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
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下片分三层次委婉地铺写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
商山早行 ·温庭筠(晚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霜、茅店、鸡声、人迹、 板桥、月这六个意象绘出 初春山村黎明景色情景。 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 景色,抒发了游子羁旅漂 泊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 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 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凄凉。
对想、因梦寄情)、 细节描写, 衬托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 (反衬:以乐景衬
情 深,主要表达思乡怀亲之情。
哀情 ),渲染烘
志
猿啼、鹧鸪声、沙鸥、孤雁;萋 感 萋绿草、梧桐叶落;行舟(客船、
托; ③抒写独居他乡、年华易逝的苦 ③对比等等。
孤舟)、江水;西楼、高楼、危
闷,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
八声甘州·柳永(北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 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 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 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 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诗人登高临远,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凄冷 的寒风和着潇潇暮雨,关山江河都冷落,残日余辉映照高 楼,目见花落叶败、万物凋零,凄凉、萧索、悲哀,但只 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韶华易逝的感慨。景中有情,情景交 融,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雨后凄凉萧条的 秋景与羁旅漂泊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
商山早行 ·温庭筠(晚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 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 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 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 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 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 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 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 的池塘。
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 山东费县),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出身官宦世家, 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 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歌楼妓馆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 伶工、歌妓为伍,流寓杭州、苏州。后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 中,又因早年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 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 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这首词大约作于 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商山早行 ·温庭筠(晚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背景:温庭筠曾任隋县尉,徐商 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约在唐 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当 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 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 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 经过商山时所作。他久困科场, 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 尉,心绪不佳,且去国怀乡之情 在所不免。
①借景抒情、寓情
标题:诗题中多含有“客 舍”“登高” “望
于景,即景抒情, ①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羁旅漂 以景结情;
月”“忆”“寄”“行”“思”
泊的苦楚,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虚实相生(想象、
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 除夕、冬至等节日名。 标 意象:月亮(缺月)、日暮、夕 阳、秋风、秋霜、浮云;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