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D级GPS控制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最新D级GPS控制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最新D级GPS控制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D级GPS控制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编写者:黄均毅

2010年12月6日

审核意见:

审核者:

年月日

桂林市七星区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一、测区概况

七星区位于桂林市的东南部,北至迭彩区,南至穿山公园,西至象山区,东至桂林环城公路。测区内平均高程为海拔150米。测区房屋较多,通视不是很好。但测区平坦,交通便利,便利了测绘工作的开展。

测区控制范围大致位于东经110°17' 49" - 110°19' 57",北纬25°15' 50" - 25°18' 00" 之间。

二、作业依据和已有测绘资料

1、《GPS与数字化测图实习指导书》

2、本次实习《技术设计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4.国家测绘局颁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

城市各级GPS控制网平均边长表1(单位:km)

等级 C D E 一级二级

平均距离10~15 5~10 2~5 1 〈1

城市各级GPS控制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表2

等级固定误差a 比例误差b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C 10 5 1/120000

D 10 10 1/80000

E 10 20 1/45000

一级10

20

1/20000

二级

15 20

1/10000

表3:

级别

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

相邻点间平均距离 /km

水平分量/mm

垂直分量/mm

B

5 10 50

C

10 20 20

D 20 40 5

E 20 40

3

三、坐标系的选择

中央子午线精度为111°,测区投影分带为6°带的第19带,3°带的第38带。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平面坐标系统选用WGS-84坐标系,高程采用85黄海国家高程基准。横轴加常数500000m。GPS的约束平差选择桂林本地的自建坐标系统和无大地水准模型的椭球,卫星星历采用广播星历。

四、起算数据

点名点号北坐标东坐标高程

羊角山D002 2797286.

669

431757.57 206.

228

屏风山D001 2797937.

388

430882.47

7

228.

35

教七栋D004 2797945.

018

430555.18

2

176.

748

五、仪器设备和软件

GPS控制测量采用中海达集团和南方公司的GPS接收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

静态基线±(5mm +1ppmD)

高程±(10mm+2ppmD)

这些GPS测量系统配备有星历预报软件、后处理解算软件,完全能满足GPS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南方数据转换软件为南方GPS后处理程序、中海达数据转换软件为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基线解算及平差软件均为TGO1.60,能够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GPS实测和数据处理时采用的其它设备移动电话、计算机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

六、D级GPS网的设计和观测

1.GPS布网

充分利用GPS测量的优点,实测GPS控制点12个,其中已知点3个,未知点9个,可使用接收机7台,分七个小组进行测量。网的设计是采用网连式布网方式,每1期都保持2台不变另外五台流动的方式。控制网如图所示:

(GPS网型图)

2.GPS观测

在实际外业观测过程中,使用7台GPS接收机同时在不同的7个点上进行观测,观测四个时段,时段长度为大于2个小时。

丈量天线高度, 均从天线的三面丈量三次, 在三次较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结束观测时, 再丈量一次天线高, 以作校核。

在观测过程中, 自始至终有人值守, 并经常检查有效卫星的历元数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及时通知其它仪器, 延长时段时间, 以保证观测精度。

实际上在观测过程中,GPS接收机电量充足,接收信号稳定,为后面的平差

处理之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内业数据处理步骤

1. 数据记录情况

通过对记录数据的检查,包括GPS测量数据和设站记录表,都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内业处理所需数据符合数据处理要求。

2. 内业处理准备工作

整个项目的数据已经准备就绪,接下来是准备相关软件的启用,该项目所必需软件为: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和TGOffice。

3.内业的处理软件的使用

我们的观测数据由南方GPS STH格式数据和中海达GPS ZHD格式数据组成,数据的最终和主要处理都在TGOffice软件上完成,因此需要将南方的STH 格式数据转换成标准的RINEX格式数据。

将所有南方STH数据导入到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软件,输入量取天线高和选择量取部位后,处理全部基线,最后全部数据按RINEX格式成果输出。

其次,把数据导入TGO并进行基线处理。在导入数据时,要注意修改天线高的量取部位,中海达数据要修改天线高。在所有数据导入之后,把每个控制点的两期测量点改成相同的名字并进行重复点号合并。

然后发现D010数据有些不正确,影响了整个网的精度,所以决定要该点的数据删除掉。

然后在Timeline视图中,禁用有毛刺的卫星信号。把所有的毛刺处理完之后,进行GPS基线处理。处理完毕之后,打开不合格基线的处理报告,并根据报告中的卫星信号情况对相应的基线进行修改。在所有的基线处理合格之后,把整个数据库的闭合环报告打开,查看是否有失败的闭合环,并根据闭合环报告进行相应的基线处理,直到数据合格。

最后进行平差,导出相应的报告。

八、平差处理和报告

环闭合差报告

项目: 静态GPS数据已处理

用户名称Administrator 日期和时间14:19:42 2010/12/10

坐标系统China 区域guilin

项目基准Beijing 1982 (China)

垂直基准大地水准面模型没有选择

坐标单位米

距离单位米

高程单位米

总结

闭合环节点: 3

闭合环数目: 305

通过的数目: 305

失败的数目: 0

长度?水平?垂直PPM 通过/失败指标.030m .080m

最佳.000m .000m .185 最差.027m .080m 85.999 平均闭合环3705.400m .006m .001m 9.835 标准偏差2119.481m .005m .030m 11.553

WGS-84无约束平差报告

项目: 静态GPS数据已处理

用户名称Administrator 日期和时间14:21:51

2010/12/10 坐标系统China 区域guilin

项目基准Beijing 1982 (China)

垂直基准大地水准面模型没有选择坐标单位米

距离单位米

高程单位米

统计总结

在 1 迭代段的平差成功

网参考因子: 1.00

x 方检测 ( =95%): 通过

自由度: 156.00

GPS 观测值统计

参考因子: 1.00

冗余数 (r): 156.00

平差坐标

执行平差在... WGS-84

点数目: 11

约束点数目: 0

GPS 观测值

观测值数目: 63

超限的数目: 0

平差大地坐标

点名称北坐标

纵轴误

东坐标

横轴误

高程

高程误

D001 2797915.176m .002m 430903.910m .001m 不适

不适用

D002 2797264.461m .002m 431778.997m .002m 不适

不适用

D003 2797934.106m .001m 430568.699m .001m 不适

不适用

D005 2797660.149m .001m 430625.844m .001m 不适

不适用

D006 2799461.260m .002m 429766.110m .002m 不适

不适用

D011 2798014.847m .002m 432773.074m .002m 不适

不适用

DO08 2795455.353m .005m 429944.693m .003m 不适

不适用

D004 2797922.808m .002m 430576.611m .002m 不适

不适用

D009 2797707.379m .002m 430804.845m .002m 不适

不适用

D007 2797286.233m .003m 429198.469m .002m 不适

不适用

D012 2797240.909m .002m 430003.570m .002m 不适

不适用

平差大地坐标点

名称纬度

纵轴

误差

经度

横轴

误差

高度

高度

误差

D001 25°17'09.64318"N .002m 110°18'50.24226"E .001m 212.468m .006m D002 25°16'48.64245"N .002m 110°19'21.63690"E .002m 190.313m .012m D003 25°17'10.20245"N .001m 110°18'38.25776"E .001m 160.569m .007m D005 25°17'01.30968"N .001m 110°18'40.35050"E .001m 157.869m .007m D006 25°17'59.69285"N .002m 110°18'09.28795"E .002m 136.755m .016m D011 25°17'13.18850"N .002m 110°19'57.03196"E .002m 142.913m .019m

DO08 25°15'49.54994"N .005m 110°18'16.41383"E .003m 138.483m .031m D004 25°17'09.83666"N .002m 110°18'38.54264"E .002m 160.808m .009m D009 25°17'02.87428"N .002m 110°18'46.73954"E .002m 155.091m .009m D007 25°16'48.91859"N .003m 110°17'49.40469"E .002m 135.035m .010m D012 25°16'47.58209"N .002m 110°18'18.18741"E .002m 134.430m .008m

Beijing 1982 (China)约束平差报告

项目: 静态GPS数据已处理

用户名称Administrator 日期和时间14:44:10 2010/12/10

坐标系统China 区域guilin

项目基准Beijing 1982 (China)

垂直基准大地水准面模型没有选择坐标单位米

距离单位米

高程单位米

统计总结

在 1 迭代段的平差成功

网参考因子: 1.00

x 方检测 ( =95%): 通过

自由度: 158.00

GPS 观测值统计

参考因子: 1.00

冗余数 (r): 158.00

平差坐标

执行平差在... Beijing 1982 (China)

点数目: 11 约束点数目: 3 只有水平的和高度: 3

平差网格坐标

点名称北坐标

纵轴误

东坐标

横轴误

高程

高程误

固定

D001 2797937.388m .000m 430882.477m .000m 不适

不适用北东高度

D002 2797286.669m .000m 431757.570m .000m 不适

不适用北东高度

D003 2797956.316m .002m 430547.267m .002m 不适

不适用

D005 2797682.359m .002m 430604.412m .002m 不适

不适用

D006 2799483.475m .005m 429744.676m .004m 不适

不适用

D011 2798037.059m .004m 432751.650m .004m 不适

不适用

DO08 2795477.556m .007m 429923.260m .006m 不适

不适用

D004 2797945.018m .000m 430555.182m .000m 不适

不适用北东高度

D009 2797729.589m .002m 430783.414m .002m 不适

不适用

D007 2797308.441m .004m 429177.033m .004m 不适

不适用

D012 2797263.118m .003m 429982.137m .004m 不适

不适用

平差大地坐标点

名称纬度

纵轴

误差

经度

横轴

误差

高度

高度

误差

固定

D001 25°17'10.36206"N .000m 110°18'49.47216"E .000m 228.350m .000m 纬度经度高度

D002 25°16'49.36126"N .000m 110°19'20.86710"E .000m 206.228m .000m 纬度经度高度

D003 25°17'10.92127"N .002m 110°18'37.48767"E .002m 176.508m .012m D005 25°17'02.02849"N .002m 110°18'39.58043"E .002m 173.879m .024m D006 25°18'00.41176"N .005m 110°18'08.51763"E .004m 152.379m .064m D011 25°17'13.90748"N .004m 110°19'56.26225"E .004m 158.413m .077m DO08 25°15'50.26848"N .007m 110°18'15.64382"E .006m 155.288m .175m

D004 25°17'10.55545"N .000m 110°18'37.77263"E .000m 176.748m .000m 纬度经度高度

D009 25°17'03.59309"N .002m 110°18'45.96953"E .002m 171.054m .015m D007 25°16'49.63727"N .004m 110°17'48.63441"E .004m 151.427m .094m D012 25°16'48.30082"N .003m 110°18'17.41726"E .004m 150.684m .068m

九. 应提交的资料有:

1、GPS数据处理技术总结

2、GPS观测数据

3、GPS控制点点之记(电子版)

4、每大组上交一份调度表

测绘08-1班黄均毅

2010年12月6日

一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知识讲解

G P S 控制测量设计书

1.工作大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1任务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2工作内容及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 技术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1项目区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1.2已有资料及其利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2技术标准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3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3.1控制测量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项目目组织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项目组织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1组织机构设置计划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计划如下图所示___________ 4 3.1.2各部分的具体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3项目设备资源配置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2项目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质量管理措施、进度控制措施、生产安全保障措施_______ 5 4.1质量保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2项目进度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3生产及资料安全保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 提交成果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6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6.1GPS点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GPS控制网技术总结

GPS平面控制网 技术总结 班级:测绘工程091班 姓名:李天赐 学号:200903227 学校:兰州交通大学

目录 GPS平面控制网技术总结 (2) 1 概况 (2) 1.1测区已有控制资料及利用情况 (2) 1.2 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 2 GPS控制网的布设 (2) 2.1 GPS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及要求 (3) 2.2 选点、埋石 (3) 2.3 GPS网的主要指标 (3) 3 GPS外业数据采集 (3) 3.1所用仪器 (3) 3.2 仪器检验 (3) 3.3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4) 3.4 作业过程 (4) 4 GPS基线向量的解算及检核 (4) 4.1 GPS基线向量的解算 (4) 4.2 精度统计 (5) 5 GPS网的平差处理 (5) 5.1 无约束平差 (5) 5.2 约束平差 (5) 6. 结论 (5) 7 提交资料 (6) 8 体会 (6)

GPS平面控制网技术总结 1 概况 GPS卫星定位技术是一项多功能、高效、快速、省时和高精度的定位技术,已在国内外测量界得到推广和应用,特别在城市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和地籍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满足我院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和学院建设的需要,在兰州交通大学校园内建立了D级GPS 控制网。该控制网使用3台Unistrong双频GPS接受机进行外业观测。 本控制网利用以前埋设的控制点,由学生完成选点、网的技术设计、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工作,前后历时7天,于2011年12月16日前完成全部工作。 1.1测区已有控制资料及利用情况 (1)已收集到的地形图资料有校园示意图。 (2)控制点资料。 测区内已经搜集到的控制点资料有:地方独立坐标系下的GPS D级点2个。其坐标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已知点坐标和高程 1.2 测区位于高斯3度投影带第34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02°。平面坐标系采用地方独立坐标系,投影面为参考椭球体;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 GPS控制网的布设 2.1 GPS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及要求 (1)以D级GPS控制网作为首级控制,本GPS控制网以同步环为基本单元,采用边连接的方式布网,将2个已知点和2个待定点连接成如下网形:(网型附后) (2)D级GPS控制网的最长边为294.603m,最短边为136.848m,平均边长为225.976m。图形结构较好。本网共布设4个点,其中2个已知点为兰州交通大学地方独立坐标系下的D级GPS点,2个未知点为D级GPS 点。 (3)GPS控制网中联测了2个地方独立坐标系下的D级GPS点,以便将GPS定位结果转换至地面坐标系时作为起算数据。 2.2 选点、埋石 在测区范围内共布设了12个控制点,选择其中4个点作为D级GPS点,在点位选择上主要考虑点位分布合理,密度均匀,而且便于直接使用。根据GPS测量规范要求,首先充分利用原有控制点点位标石;其次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点位周围高度角大于15度以上天空无障碍物(如树林、高楼、水塔及高程建筑物等)的地方;无强烈反射无线电波的金属或其它障碍物或大范围水面,点位远离强功率电台、电视发射塔、微波中继站、高压变电所等要求。因此,我们将4个GPS点布设在校园内人行道、交叉路口上等合适的地方,每个点位均做到稳固可靠,便于到达,使用方便,可长期保存。各点均已埋设标石,各GPS点位见网图和点之记。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项目概述 1 概述 1.1 项目来源 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关于伊春等五市列入2009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第一批推广计划的批复》(国测国字〔2009〕8号)等文件要求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工作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测区概况 **市地处广西西部,** 地区中部,**市(右江区)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本测区范围位于东经106°34′-106°47′,北纬23°46′-23°56′之间。 **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市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1.3完成任务情况 **市测区C块控制面积约9.63平方公里,2010年3月10日进入测区开始选点埋石、观测工作,2010年5月17日整个测区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选埋石情况如表1、表2: 表1 1.4作业技术依据、系统基准、起算数据来源和控制网精度要求 1.4.1作业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

静态GPS控制测量使用技术方法

静态GPS控制测量使用技术方法 1控制点的布设 为了达到GPS测量高精度、高效益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的耗费,在测量中遵循这样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所以对GPS测量各阶段的工作,都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和实施。建议用户在测量实施前,对整个GPS测量工作进行合理的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是指对GPS网进行优化设计,主要是:确定精度指标,网的图形设计,网中基线边长度的确定及网的基准设计。在设计中用户可以参照有关规范灵活地处理,下面将结合国内现有的一些资料对GPS测量的总体设计简单地介绍一下。 1、确定精度标准 在GPS网总体设计中,精度指标是比较重要的参数,它的数值将直接影响GPS网的布设方案、观测数据的处理以及作业的时间和经费。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用户可根据所作控制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合理地制定。既不能制定过低而影响网的精度,也不必要盲目追求过高的精度造成不必要的支出。 2、选点 选点即观测站位置的选择。在GPS测量中并不要求观测站之间相互通视,网的图形选择也比较灵活,因此选点比经典控制测量简便得多。但为了保证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可靠地保持测量结果,用户注意使观测站位置具有以下的条件: ①确保GPS接收机上方的天空开阔GPS测量主要利用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而且接收机上空越开阔,则观测到的卫星数目越多。一般应该保证接收机所在平面15°以上的范围内没有建筑物或者大树的遮挡。 图5-1 高度截止角 ②周围没有反射面,如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如玻璃墙,树木等),不致引起多路径效应。 ③远离强电磁场的干扰。 GPS接收机接收卫星广播的微波信号,微波信号都会受到电磁场的影响而产生噪声,降低信噪比,影响观测成果。所以GPS控制点最好离开高压线、微波站或者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邻近不应有强电磁辐射源,如无线电台、电视发射天线、高压输电线等,以免干扰GPS 卫星信号。通常,在测站周围约 200m 的范围内不能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在 50m 内不能有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递通道。 ④观测站最好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以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 ⑤地面基础稳固,易于点的保存。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要点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3) 1.1.设计目的 (3) 1.2.任务概述 (3) 二、测区概况 (3)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2.2民族种类 (3) 2.3已有资料情况 (3) 2.4测区的范围: (3) 三、设计的依据 (3) 四、主要的技术指标 (4) 4.1GPS测量 (4) 4.2水平角观测 (6) 4.2.1水平距离的观测 (6) 4.2.2导线网 (6) 五、坐标系统的选择 (7) 六、设计方案 (7) 6.1布网的原则 (7) 6.1.1.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 6.2.图上展绘已知点(或图上查找已知点) (7) 6.3按点位要求与测区情况在图上选点布网 (8) 6.4.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主要点间) (9) 6.5.外业选点埋石 (10) 6.5.1选点 (10) 6.5.2标志埋设 (10) 六、仪器设备的选择 (11) 七、外野实测方案设计 (11) 7.1. GPS外业工作的原则 (11) 7.2安置天线要求 (12) 7.2.1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12) 7.3观测方法 (13) 7.3.1 GPS 观测方法 (13) 7.4 地籍勘丈 (13) 7.4.1 、地籍勘丈的方法: (13) 7.4.2. 宗地图编号 (13) 7.4.3. 地籍图的规格及分幅 (13) 7.4.4 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 (14) 7.4.5界址点的施测方法 (14) 7.4.6 界址点边长的检核: (14)

7.4.7 地籍图的表示原则: (15) 7.4.8 宗地图 (15) 7.4.9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 (15) 7.4.10提交成果 (15) 7.5数据的记录 (15) 八、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要求 (17) 8.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 (17) 8.2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17) 8.3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18) 8.3.1数据处理 (18) 8.3.1无约束平差 (19) 8.3.2约束平差 (19) 8.4 GPS 高程拟合 (19) 七、提交成果 (19) 八、参考文献 (20)

GPS控制测量复测方案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立体城市项目GPS控制测量复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目录

一、概况 (1) 二、技术依据 (1) 三、技术方案 (2) (一)工作流程 (2) (二)测量方案 (2) 1、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方案 (3) 1.1 复测方法 (3) 1.2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3) 1.3 保证GPS测量精度的操作要点 (4) 2、高程控制网复测实施方案 (5) 2.1 复测方法 (5) 2.2 质量保障措施 (5) 2.3 复测成果处理 (6) 2.4数据处理与平差 (6) 四、进度安排 (6) 五、任务划分与组织安排 (7) 六、仪器设备 (8) 七、测量成果 (8)

一、概况 规划一路:城市支路,行车速度30Km/h。起点里程K0+000,终点里程K0+827.131,全长827.131m。兰池大道~兰池二路段道路红线宽度15m,兰池二路~东西十一路段道路红线宽度20m,机动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透水工程砖铺设,全线完成雨污水管道的铺设。 规划四路:城市支路,行车速度30Km/h。起点里程K0+000,终点里程K0+889.821,全长889.821m。全长分两段,兰池大道~兰池二路段道路红线宽度15m,兰池二路~东西十一路段道路红线宽度20m,机动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透水工程砖铺设,全线完成雨污水管道的铺设。 为完成本段工程施工,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提供了3个E 级GPS点,3个四等水准点。 本次复测任务主要内容是: 1、控制网复测及贯通测量; 2、全线三等水准点复测及贯通测量。 二、技术依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GB/T18314_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和规范标准

1 分类方法一:A、B、C、D、E级 1.1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 1.2 界面显示参数 1.3 划分标准 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表1.2 布设原则: 表1.3 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

接收机的选用: 表1.4 级别 B C D、E 单频/双频双频/全波长双频/全波长双频/单频 观测量至少有L1、L2载波相位L1、L2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 同步观测机数≥4 ≥3 ≥2 观测: 表1.5 级别级别 B C D E 卫星截止高度角/度10 15 15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 ≥4 ≥4 ≥4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 ≥6 ≥4 ≥4 观测时段数≥3 ≥2 ≥1.6 ≥1.6 时段长度≥23h ≥4h ≥60min ≥40min 采样间隔30 10-30 5-15 5-15 注1: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该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扣除期间的重复卫星数 注2: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纪律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 注3:观测时段≥1.6,指采用网观测模式时,每站至少观测一时段,其中二次设站点数应不少于GPS网总点数的60% 注4:采用基于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点观测模式时,可连续观测,但观测时间应不低于表中规定的各时段观测时间的和 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检核 1)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1.1的规定: ds≦2σ (1.1) 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2)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 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1.2 ≦

GPS控制网平差总结报告

西南林业大学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原理》GPS控制网平差实习 (2012级) 题目静态GPS控制网平差总结报告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学号20120456023 学生姓名施向文 任课教师朱毅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 2015年07月 12 日

目录 1 实习目的 (1) 2 实习任务 (1) 3 数据处理依据 (1) 4 精度要求 (1) 5 已有成果数据 (2) 6 数据处理过程 (3) 6.1创建作业及数据导入 (3) 6.2基线预处理 (3) 6.2.1静态基线处理设置 (3) 6.2.2处理基线 (3) 6.2.3搜索闭合环 (3) 6.3设置坐标系 (4) 6.4网平差 (4) 6.5高程内外符合精度检验 (5) 6.5.1内符合精度 (5) 6.5.2外符合精度 (5) 7 数据处理成果 (6) 7.1二维平面坐标平差 (6) 7.1.1 平差参数 (6) 7.1.2 平面坐标 (6) 7.2高程拟合 (9)

7.2.1 平差参数 (9) 7.2.2 外符合精度 (10) 7.2.3内符合精度 (11) 8 质量简评 (15) 9 总结 (15)

静态GPS网平差总结报告 1 实习目的 通过对静态GP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本次实习还可以熟悉GPS数据处理软件,现在的数据处理基本用软件处理,使用软件也是必备的一个技能。 2 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的任务: (1)静态GPS外业数据基线预处理,预处理基线的方差比应尽量调整在99.9,处理后搜索闭合环要基本合格。 (2)选择/建立坐标系,建立昆明87坐标系。 (3)输入已知点并进行网平差,检测内外符合精度。 (4)撰写数据处理总结报告。 3 数据处理依据 依据《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备案号J990—2010 4 精度要求 二维平差中误差1cm 高程拟合中误差2cm 高程内符合中误差3cm 高程外符合中误差5cm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 *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GPS W量专业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 编写者:年月曰 审核意见: 审核者: 职务: 年月曰

项目概述 1概述 项目来源 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关于伊春等五市列入2009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第一批推广计划的批复》(国测国字〔2009〕8号)等文件要求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 **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工作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区概况 **市地处西部,**中部,**市(右江区)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本测区范围位于东经106° 34'—106° 47',北纬23° 46'—23° 56'之间。 **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邙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 **市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完成任务情况 **市测区C块控制面积约平方公里,2010年3月10日进入测区开始选点埋石、观测工作,2010年5月17日整个测区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选埋石情况如表1、表2: 表 作业技术依据、系统基准、起算数据来源和控制网精度要求作业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 e.《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 f.《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国土资源部)。

安徽省合肥市城区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安徽省合肥市城区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一、测区概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万河上游。测区内平均高程为海拨121米。主要河流有赵河和潘河并在测区东南部交汇,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测区内道路成网,县乡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省道豫49自北向南纵贯测区,省道2324横穿东西,交通便利,便利了测绘工作的开展。 测区包括城区及其附近地区,测区控制范围大致位于东经113°12′21″-113°19′30″,北纬39°00′13″-39°01′42″之间,面积为96KM2。测图范围大致为东经113°53′59″-112°58′31″,北纬39°01′35″一33°05′42″,面积为 36.75KM2,合1:1于图幅147幅。 二、作业依据和已有测绘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2.国家测绘局颁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 3、CHl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l003-95《测绘产品检查评定标准》。 5、《合肥市1:1000比例尺航测数字化成图测绘工程技术设计书》 三、坐标系的选择 测区平均高程85m,中央子午线精度为117°,测区投影分带为6°带的第20带,3°带的第39带。GPS网的平面坐标系统选用54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85黄海国家高程基准。 四、仪器设备和软件 GPS控制测量采用上海中翰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的Smart-3100IS型GPS测量系统,为12通道单頻接收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 静态基线±(5mm +1ppmD) 高程±(10mm+2ppmD) Smart-3100IS型GPS测量系统配备有Planning星历预报软件(可预报30天内测区各测点一天24小时的卫星分布状况及健康状况)、Spectrum Survey 后处理解算软件(包含数据传输、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GPS实测和数据处理时采用的其它设备移动电话、计算机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 五、四等(或D级)GPS网的设计和观测 1.GPS布网 充分利用GPS测量的优点,实测GPS控制点45个,其中已知点4个,未知点41个,组成最小同步环135 个,多边形异步环8 个(计算选取)。独立基线54条,其中必要基线44条,多余基线10条,平均重复设站数为1.7/站。多于《规范》规定的1.6/站。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四川路桥集团叙永至古蔺高速公路 A合同段第四分部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A合同段第四分部 二0一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目录 1概述 1.1工程概况 1.2技术规范 1.3 技术依据 2测量实施 2.1 测量准备 2.2控制点选点 2.3控制点埋设 2.4、数据采集 2.5、数据传输 2.6、预处理 2.7、基线解算 2.8、GPS网平差 3提交资料 附件1 控制点成果表 附件2 控制点示意图 附件3 平差报告 附件4 控制点点之记 附件5 GPS观测手薄

四川路桥集团叙永至古蔺高速公路A合同段第四分部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1、概述 1.1、工程概况 叙永(震东)至古蔺(二郎)高速公路A合同段第四分部地处德耀镇集美村四组至德耀镇集美村1组之间,里程为K9+670~K15+819,全长6146米。该段地形属于盆周山区向云贵高原北部过度地带,整个区域内地形复杂、山势陡峭、沟谷纵横。标段范围内有桥梁、路基、隧道、涵洞等工程,为了方便以后施工需要依据业主提供的已知控制点在标段范围内布设施工控制网。范围内大部分为水田旱地,呈台阶状,大部分控制点只能布设于旱地田埂边。测区范围内只有有一条土质机耕道贯穿,机耕道路面窄,路面质量差,交通不方便;另外由于地形复杂为测量选点增加了难度,测量通视条件较差,因此不宜采用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宜采用GPS静态测量进行首级控制测量。 整个标段呈带状分布,里程较短,面积较小,可以视作平面,对控制点进行了三维无约束平差、二维约束平差和高程拟合。 1.2、技术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JTJ_T_066-1998) 1.3、技术依据 根据业主提供的G09、G10、T55-1、T55-3进行GPS控制测量,其中G09、G10、T55-3在解算时将平面坐标和高程一并带入解算,T55-1则只将平面坐标带入解算。平面坐标系为业主提供的工程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05°、投影面高程0米),高程基准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根据要求,本次GPS静态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为四级GPS控制测量,然后根据首级控制点利用RTK技术采集施工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采集施工控制点时不少于30秒。 2、测量实施 2.1、测量准备 1、人员配备

《GPS定位测量》标准

《GPS定位测量》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GPS定位测量》是引入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C066-98等技术规范;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定位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并积极引领着测绘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代表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科技性,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本课程的任务如下:教会学生使用GPS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数字测图、施工测量与放样;本课程在《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数字测图》课程之后开设,与《工程勘测规划测量》、《工程施工测量》课程同时开设,其后续课程为《土地调查与地籍测量》、《摄影测量外业》、《工程变形测量》。 2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 2.1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学生在进行GPS定位测量时,要依据测量工作“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基本原则,完成GPS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熟练运用GPS-RTK (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技术进行数字测图,同时理解CORS (ContinuousOperationalReferenceSystem,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实践中熟练运用CORS技术进行施工测量与放样。 通过本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施工测量与放样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针对GPS定位测量这一工作领域的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数字测图、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职业能力,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引领知识的教学思路整合课程内容,设计学习项目,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能够完成工作任务,提交合格的测绘成果。《GPS定位测量》课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武汉大学GPS控制网技术总结

武汉大学GPS控制网技术总结 1、项目概况 1、测区概况我们的实习场地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3区。武汉大学3区位于江城武汉,地处长江南岸,武昌东湖之滨,准确定位在风景秀丽的珞珈山南麓,洪山区珞瑜路。测区内的地物主要是建筑物和树木。由于测区属于教学区域,所以车辆相对较少,对GPS长时间的静态测量和人员与仪器的安全比较有利。 2、任务来源本次实习中的任务安排在学期末,是测绘学院出于教学目的组织的教学实习,针对平时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和测量工作中的一些实践问题,培养和提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复杂项目的能力。 2、技术依据 1、测量任务书或测量合同书 2、GPS测量规范及规程–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国家测绘局, CH8016-199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建设部,行业标准,1997其他规范及规程三、点位分布WH02 信息学部12舍旁WH03 WH04 国软操场WH05 星湖广场WH07 WH08 友谊广场WH09 信息学部操场WH10 德仁广场WH11 主教正对面WH12 测绘学院房顶

4、外业观测情况使用仪器的型号:接收机类型天线类型Trimble R3Trimble A3LeicaAX1202Topcon Hiper PlusTopcon Hiper Plus 作业技术要求:武汉大学3校区GPS控制网的具体要求为:(1) 等级:国家D级;(2) 控制网覆盖范围:武汉大学3校区;(3) 点数:10个;(4) 平均点间距:100m;(5) 控制点:见武汉大学GPS 控制点成果图(6) 成果:以队为单位,完成设计、选点、观测实际观测总时段数:5 平均设站次数: 45、数据处理 (1) XXXXX:① 基线处理和质量控制基线处理软件:Trimble Geomatics Office 基线解算方法: 单基线解/基线模式首先我们计算各项观测值的限差: σ:标准差;a:固定误差;b:比例误差系数;d:相邻点间距离;因为实习GPS网属于D级,所以a<10mm,b<10。经过统计GPS 网中基线的平均长度在500m左右,所以标准差计算结果如下:即12mm因此重复基线较差ds<2σ=34mm 独立环Wx<σ=*12=62mm Wy<σ=*12=62mm Wz<σ=*12=62mm Ws<σ=108mm 同步环Wx<σ= 1、732/5*12=4mm Wy<σ= 1、732/5*12=4mm Wz<σ=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g p 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项目概述

1 概述 项目来源 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关于伊春等五市列入2009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第一批推广计划的批复》(国测国字〔2009〕8号)等文件要求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工作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区概况 **市地处西部,** 中部,**市(右江区)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本测区范围位于东经106°34′-106°47′,北纬23°46′-23°56′之间。 **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市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完成任务情况 **市测区C块控制面积约平方公里,2010年3月10日进入测区开始选点埋石、观测工作,2010年5月17日整个测区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选埋石情况如表1、表2: 表1

作业技术依据、系统基准、起算数据来源和控制网精度要求 作业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领导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 e.《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f.《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国土资源部)。 g.《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 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h.《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汇交办法》(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 办公室)。 i.《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桂土调查办发[2007]3号,以下简 称《实施方案》)。 j.《广西城镇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O九年二月)。 k.《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GPS作业宝典-GPS控制测量各种规范限差整理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 73—2010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1 注: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2cm。二、三、四等网相邻点最小边长不宜小于平均边长的1/2,最长边长不宜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一、二级网最大边长可在平均边长的基础上放宽1倍。 异步环或附和线路边数的规定表1-2

GPS 测量各等级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表1-4 各项限差规定 σ())((22bd a +=σ采用表1-1加乘常数) 同步环闭合差限差 σω53x ≤ , σω53y ≤, σω53z ≤, σω5 3 ≤ 同步环只计算三边同步环,))((22bd a +=σ,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ω—环闭合差, 22 2z y x ωωωω++= 异步环闭合差限差 σωn 2x ≤, σωn 2y ≤, σωn 2z ≤, σωn 32≤ n —独立环的边数,d 按照该等级平均边长计算,))((22bd a +=σ,ω—环闭合差, 222z y x ωωωω++= 重复基线限差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 ,同一基线不同时段较差应满足 σ23ds ≤(σ按照实际边长 计算) 三维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X V ?,Y V ?,Z V ?)绝对值应满足下列要求 σ?3V X ≤,σ?3V Y ≤,σ?3V Z ≤ ))((22bd a +=σ 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 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应满足下列要求(或者进行已知点检查,已知点点位变化相对于约束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低

于表1-1规定的上一等级控制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σ?2dV X ≤,σ?2dV Y ≤,σ?2dV Z ≤ ))((22bd a +=σ d 按照基线边长计算

GPS控制测量

GPS控制测量 测量工作必须遵循“有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的原则。先建立控制网,然后根据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控制网又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测定点的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点的高程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目前,数字化成图的外业控制测量一般分为GPS首级控制测量和全站仪导线测量及水准测量。 (一)GPS控制测量概述 GPS控制测量,按其工作性质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分,外业工作主要包括:选点、建立测站标志、埋石、野外观测作业以及成果质量检核等;内业工作主要包括:技术设计、测后数据处理以及技术总结等。按照GPS测量实施的工作程序,大体分为几个阶段: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选点与埋石,外业观测,成果检核,数据处理,编制报告。 GPS测量是一项技术复杂、要求严格的工作,实施的原则是,在满足用户对测量精度和可靠性等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消耗。因此,对其各阶段的工作,都要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 为了满足实际的要求,GPS测量作业应遵守统一的规范和细则。

GPS控制测量与GPS定位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GPS接收机硬件与软件的不断改善,将直接影响测量工作的实施方法、观测时间、作业要求和成果的处理方法。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将GPS控制网依其精度划分为A、B、C、D、E等不同级别,表6列出了它们的精度和标准。本章主要讨论其中的C、D和E级网的布设和观测。 表6 GPS网的精度标准 表7 GPS各等级网的基本技术要求

(二)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1、收集和分析测区经济地理等情况以及已有的测绘成果成图资料 通过对已有控制网测设数据及成果资料的了解和分析,可获知控制网的质量情况,所设置的坐标系和高程、中央子午线位置以及起始点坐标、起始方位角等基本数据。以决定是新建还是改建、扩建控制网时的参考。踏勘已有控制点标石的完好情况以便加以利用。测区的气象、地址、交通等情况对于选点、埋石及制定观测计划也很重要,1:1万国家基本图及大比例尺地形图对于图上设计、实地选点、野外作业时必不可少的资料。 2、确定所采用的坐标系及起算数据

校园控制网技术总结

湖南安全职业技术学院 校 园 控 制 网 技 术 总 结 实习项目:校园控制网 实习时间:2010年10月20日—2010年12月5日实习地点:湖南安全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 班级:测绘1101班 指导教师:XXX

一.序言 1.1实习目的 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内业计算能力和对于大专生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实习对于我们们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实习地点:湖南安全职业技术学院 1.4实习任务 完成城市一级导线平面控制、三等水准控制测量 1.5实习组织 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1101班第二小组 小组人员: 组长: 组员: 二.测区概况 2.1测区概述 (1)测区地势较为平坦,最大高差约为9米,地势起伏不大,校园内,通视条件良好。 (2)测区内交通便利,内居民点较多,路边有许多商店、饭店等,经济情况较好。 2.2测区已有测绘成果 (1)测区有以前的学长所测得校园地图和路线图 (2)学长以前打得测钉 三.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3.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3.2选点、造标、埋石方法及情况; 根据城市一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平均边长为0.5km,且两点间需通视,选点情况如上图: 3.3施测技术依据及施测方法;

我们们使用的是J2全站仪进行实习测量。按照城市一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距时一测回读数较差应该≤10mm、单程各测回较差≤15mm,测角度使用两个测回 一级导线观测技术要求 等级测角中误 差 测距中误 差 测回 数 方位角闭合 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 合差 一 级 ±5"±15mm 2 ±10"√n ≤1/15000 3.4观测成果质量分析。 观测完后,内业计算的角度闭合差为11″,测距相对中误差为1/39734 完全符合城市一级导线的限差要求。 四.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4.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D级GPS控制网设计书

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D级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任务概述 由于校园改造,校园实习场原有控制点被破坏,为了保障测绘实践教学,需要重新建立校园控制网。校园首级平面控制拟布设D 级GPS 控制网,首级高程控制拟布设二等水准网。 二、测区状况 测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占地12.3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0.2万平方米。校区经过长期建设,故行道树高大,像篮球场北侧道路。高大的树木在很大程度上给GPS 测量工作带来了不便。 校园周边现有北京市C 级GPS 控制点4个,分别为:西直门桥、紫竹桥西、公主坟、复兴门桥。 三、级别和精度要求 δ=22)*(d b a 式中:δ—GPS 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亦即等效距离误差。 a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 b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ppm )。 d —GPS 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km )。 四、布设原则 1.GPS 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2.GPS 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 3.GPS 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点相结合。重合点一般不少于3个(不足时应联测),且在网中分布均匀,以可靠地确定GPS 网与地面之间的转换参数。 4.GPS 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或相当精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5.为了便于GPS 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减少多路径影响,GPS 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g p 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项目概述

1 概述 项目来源 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关于伊春等五市列入2009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第一批推广计划的批复》(国测国字〔2009〕8号)等文件要求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工作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区概况 **市地处西部,** 中部,**市(右江区)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本测区范围位于东经106°34′-106°47′,北纬23°46′-23°56′之间。 **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市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完成任务情况 **市测区C块控制面积约平方公里,2010年3月10日进入测区开始选点埋石、观测工作,2010年5月17日整个测区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选埋石情况如表1、表2: 表1

作业技术依据、系统基准、起算数据来源和控制网精度要求 作业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领导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 e.《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f.《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国土资源部)。 g.《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 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h.《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汇交办法》(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 办公室)。 i.《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桂土调查办发[2007]3号,以下简 称《实施方案》)。 j.《广西城镇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O九年二月)。 k.《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网络技术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层和协议的集合。它描述的是每一层的功能必须有足够的信息以便实现者可以为每一层编写程序或设计硬件使之遵守有关的协议。注意协议实现的细节、接口的规范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 试题为什么协议实现的细节、接口的规范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 它们被隐藏于机器内部对外界不可见。 试题“一个网络中所有机器上的接口不必都一样”是否正确是 试题“网络中每台机器只要能够正确使用所有协议即可不必要求所有机器上的接口都一样” 2、什么是层在网络软件设计中为什么要分层各层间的关系 层是网络设计中的一段或块专门的软件或硬件它向用户提供特定服务但将内部状态和算法细节隐藏起来。分层的目的是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性。各层间的关系是每一层都是建立在其下一层的基础上并向上一层提供特定的服务。 试题“不同的网络其层的数目、各层的名字、内容和功能都不尽相同”是否正确是 试题“网络的每一层都可看作一种虚拟机它向上一层提供特定服务”是否正确是 试题“网络软件是高度结构化的”是否正确是 试题“一台机器上的第n层与另一台机器上的第n层进行对话。在对话中用到的规则和约定合起来称为第n 层协议”是否正确是 3、什么是对等体 不同机器上包含对应层的实体。 试题“对等体可能是进程、硬件设备、或人”是否正确是 试题在哪一层数据从发送机器直接传递到接收机器其它层次的数据实际传递方向和逻辑传递方向最下层或物理层数据实际传递方向在发送机器上是从上层到下层在接收机器上是从下层到上层 逻辑传递方向从发送机器的对等体到接收机器的同层对等体。 4、什么是协议 是指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它是一组规则用来规定同一层上的对等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或分组的格式和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