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现代设计
05544-现代设计史(做了答案的)精编版

现代设计史一、单项选择题1.美术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是艺术家个人的表现,设计则是B.为他人服务的活动。
2.设计教育与其它任何学科的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没有一个C.世界统一_的模式。
3.“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C.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
4._美国的纽约、芝加哥等地的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始于20世纪_20年代___5.享利·凡德·威尔德是D.比利时_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杰出的代表,并成为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6.20世纪前后,英国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是苏格兰的C.马金托斯7.奥地利设计家奥托·华格纳认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核心是A.交通或者交流系统设计8.C.“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20到30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
9.法国是B.“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巴黎是这场运动的中心。
10.B.好莱坞风格是“装饰艺术”在美国的一个延申与发展。
11.英国装饰主义风格最主要的成就表现在A.大型公共场所的室内设计上。
12.现代主义建筑是对长期以来垄断建筑为权贵的精英主义的一个重要的C.反动13.对世界现代主义设计特别是世界现代建筑影响最大、但受到理论界批评最多的现代设计师是D.米斯14.C.1907成立。
德国的第一个设计组织德国工业联盟成立。
15.包豪斯是格罗佩斯个人思想的结晶,同时也是D.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重要缩影。
16.早期的包豪斯是在A.威尔德902年魏玛美术与工艺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7.包豪斯是最早奠立B.基础课程的设计学院。
18.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曾受D.荷兰“风格派”的影响较大。
19.美国的工业设计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代表为沃尔特·提格。
20.第一台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和研究出来的电子计算机始于C.1945年。
21.在西文国家中,最集中反映“波普”设计风格的是D.英国22.国际主义设计源于现代主义A.建筑_ 设计。
不同国家的工业设计风格

㈧中国: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添置“三转一响”,也就是所谓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那个年代,四大件是衡量男方家庭条件的标准,是新娘梦想的嫁妆,也是那个时代生活水平的象征。那时候,老百姓非常注重四大件的品牌,自行车要凤凰牌的,缝纫机要五羊牌的……但是,四大件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当时,要是有人骑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无异于现在开着一辆品牌小轿车,那是非常荣耀的事情,走在街上总会引来旁人艳羡的目光。80年代初,多数人家里都只有一台14寸的黑白“熊猫”或是“西湖”,彩电简直就是传奇,一个街坊,若是有一台彩色电视机“进驻”,所有认识人都能前来道贺,然后一起帮忙拆封插插头、竖天线……在别人家看电视的经历,相信很多过而立之年的朋友都印象深刻。九十年代初期大量的外资引进以及九十年后期个人计算机的大量普及,使得产品研发周期大大缩短,产品设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的产品已是丰富多彩,世界品牌的许多产品实际是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产品开发是21世纪的企业新竞争前沿。遗憾的是,中国的企业家对研发的投入依旧是那么吝啬,拿来修改一下的剽窃思路,导致越来越多的国外展会拒绝中国企业参展,中国民族品牌的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业设计师的实际生存状态也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期待“曲线救国”真正的到来!
㈢美国:
美国的设计师都习惯于集体工作,习惯于与客户打交道,习惯于与市场专家、市场调查人员联系,对于形成工业设计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而这种特征的设计教育上的反映,就是对于表达技法的重视和对于设计观念的淡漠,美国设计教育目前依然具有非常鲜明的重要技法、重表现技术和轻视观念的特征。
㈦英国:
大部分杰出的英国工业设计家都与家具设计有关,从他们的设计上可以看出英国设计家反国际主义、反米斯、主张部分传统复兴的趋向,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家有贾斯帕·莫利森( Jasper Morrison)、马修·希尔顿(Matthew Hilton)、洛德·阿拉德(Rod Arad)、马丁·瑞安(Martln Ryan)等等。英国的建筑设计却非常出色,70 年代以来,出现了好几个重要的世界级设计大师,其中包括采用高科技风格设计的里查·罗杰斯(Richard Rogers,设计了巴黎的蓬皮杜文化中心)、诺尔曼·弗斯特(Norlnan Foster,设计了香港的汇丰银行大厦等)、后现代主义的大师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设计了德国斯图加特的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等)等等。他们都是当代最重要的设计大师,大量在英国以外从事设计活动,非常有影响力。与英国比较落后的工业设计相比,英国的建筑设计具有3 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 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耐用消费产品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连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这类需要高度技术背景和长期人材培养的复杂设计类别,也达到国际水平,使世界各国对日本设计另眼相看。从日本现代的设计中,则可以看到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最好的学生,但是,也是最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本国国情结合,发展出自己独特体系的国家。因此,不能说日本的经验仅仅是建立在抄袭别人经验之上。日本多年学习的历史,造成了一种超级的消化和选择机制,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使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而日本的设计也因而具有自己非常特殊的形式。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局限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局限瑞士的现代设计主要是从日内瓦的日内瓦设计学校和巴塞尔(Basel)的巴塞尔设计学院所发展起来,它们可以说是瑞士现代设计的摇篮!从40 年代到60 年代,瑞士现代主义风格,也就是被世界称为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局限,希望能帮到你。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局限瑞士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是在战前的包豪斯和荷兰风格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设计理念上有着诸多相似点。
它强调以为大众服务为宗旨使其易于理解和记忆。
于是它须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因而它的表现形式有数字网格、无衬线体、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式化。
然而正是在这种种因素的串联发展之下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既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也暴露了自身的不足与局限。
首先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作品的要求必须是客观的非个人的设计家个人的偏好、顾客的特殊要求、宣传的压力都应该漠视不顾唯一的标准是视觉的力量与效果。
这不仅忽视了个人的要求更磨灭了个人的审美价值忽视了传统对于人的影响。
所以一个好的设计师不只要顾全大众的利益也要考虑到个人的需求因人而异随机应变。
其次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形式为数字网格注重数学逻辑和理性思维缺乏感性的思想给设计者造成很大的局限不利于思维的发散而且形成的版面过于死板、拘束缺少更为自由、更为个人化的特点。
因此在后来的平面设计史中设计师们一反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增加了感性的、个人的、自由的元素。
最后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发展到美国后渐渐背离了设计先驱们的初衷。
其一,国际主义平面设计渐渐变成了一种风格而不是一种动机成为了虚空的形式主义。
其二,国际主义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工具也参与商业主义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以虚假的外表来欺骗消费者促使人们购买他们并不需要的东西甚至成为了美国的大型垄断企业作为显露他们全球性经济和海外延伸雄心的视觉传达工具。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影响瑞士的国际平面设计风格是在1959年瑞士出版《新平面设计》杂志时真正形成气候的。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国际现代派建筑师的国际组织,缩写为CIAM。
1928年在瑞士成立。
发起人包括勒·柯布西耶、W.格罗皮乌斯、A.阿尔托等。
最初只有会员24人,后来发展到 100多人。
1959年停止活动。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简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ongrès Internationaux d'Architecture Moderne 简称:“国际建协”,亦译“国际新建筑会议”。
1928年,由24位代表各国的建筑师(法国6人、瑞士6人、德国3人、荷兰3人、意大利2人、西班牙2人、奥地利1人、比利时1人)在瑞士一古堡聚会,成立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其目的是反抗学院派的势力,讨论科学对建筑的影响、城市规划以及培训青年一代等问题,为现代建筑确定方向。
CIAM的基本观点是:建筑是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基本活动;建筑师的使命是用新建筑反映现代精神、物质生活;建筑形式随社会、经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要谋求调和各种不同的因素,把建筑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地位摆正。
它的宗旨是坚持研究与创作的权力,树立独特见解。
现代派建筑师的国际组织,缩写为CIAM。
1928年在瑞士成立。
发起人包括勒·柯布西耶、W.格罗皮乌斯、A.阿尔托等。
最初只有会员24人,后来发展到100多人。
1959年停止活动。
建筑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同人们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密切相关。
建筑师必须认识建筑同经济的关系。
所谓经济效益并不意味着获得商业上的最大利润,而是要在生产中付出最少的劳动。
为了最有效地进行建筑生产,必须在建筑设计和建造中实行合理化和标准化,设法减少专业技术人员的复杂手工劳动,代之以工业化和工厂化的方法。
房屋的使用者也要使自己的生活方式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为了使房屋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更大多数人的受到限制的需要,应减少自己对房屋的个别需求而重视房屋的普遍作用。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历次会议协会在31年中,共召开过11次会议:1、1928年瑞士成立大会,主要讨论协会宗旨。
现代设计的滥觞时期

现代设计的滥觞时期在现代设计的滥觞时期,人们对于设计的概念和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设计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主,强调简洁、实用和稳定性。
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的个性化和创新元素,设计不再只是满足基本需求,而是更多地关注人们的情感和体验。
现代设计的滥觞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创新空间。
设计师开始借鉴艺术、哲学和科技等领域的思想,将设计视为一种表达和体验的形式。
他们尝试通过设计来传达情感、展现个人风格和实现独特的艺术观点。
滥觞时期的现代设计也受到了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二战后的美国,人们追求更加自由和独立的生活方式,设计开始关注人们的个人空间和个性需求。
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的思想逐渐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强调简洁、实用和人性化。
瑞士设计师迭戈·科机拉(Diego Cortiolla)提出了“功能主义”,将设计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代设计的滥觞还得益于科技的进步。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工具和媒介。
他们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和实验,快速迭代设计原型。
数字化技术还使得设计师能够更好地与客户和用户进行沟通和互动,实时获得反馈和意见。
现代设计的滥觞时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的快速传播,设计师需要面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和融合。
他们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需求和习惯。
另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成为现代设计面临的重要议题。
设计师需要重新审视材料和资源的使用,提倡可持续性和环保的设计理念。
总而言之,现代设计的滥觞时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期。
设计师开始追求更多的个性化和创新元素,关注人们的情感和体验。
科技的进步使得设计师有了更多的创新工具和媒介。
然而,他们也面临着文化差异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在这个时代,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和复杂的需求。
现代设计史知识点梳理

现代设计史知识点梳理现代设计史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至今的设计发展历史。
在这段时期内,设计从传统手工艺发展到机械化生产,不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平面设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对现代设计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读者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
一、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的兴起工业革命标志着现代设计的兴起。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纺织机械等发明的出现,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转向机械化生产,这导致了产品设计的变革。
产品开始注重实用性、效率和标准化,设计师们开始将功能、技术和美学相结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包豪斯运动与功能主义设计包豪斯运动是现代设计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运动之一。
它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提倡将艺术与工业相结合,强调设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包豪斯学派的设计师们设计了许多经典的家具和建筑作品,对后来的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瑞士国际式设计与平面设计的发展瑞士国际式设计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间的设计风格。
它强调简洁、几何形式和排版规则,追求形式的最大简化和信息的最大传达。
这一设计风格对于平面设计尤为重要,它的影响延续至今,成为了许多现代设计的灵感来源。
四、艺术与设计的融合现代设计中,艺术与设计的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趋势。
现代设计师们不再局限于产品的功能性,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自我风格。
从建筑到家居用品,从服装到平面设计,艺术元素的引入使得设计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五、可持续设计与环保意识在现代社会,可持续设计和环保意识成为了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设计师们开始思考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
通过材料的选择、能源的利用和生产过程的优化,设计可以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六、数字化时代的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设计成为了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到三维打印技术,数字化工具使得设计师们能够更加高效、精确地进行设计。
现代主义建筑勒柯布西耶的设计哲学

现代主义建筑勒柯布西耶的设计哲学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是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设计哲学对当代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和他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贡献。
一、简介勒·柯布西耶,全名夏尔·埃德范·德雷尔·勒·柯布西耶(Charles-Edouard Jeanneret-Gris),生于1887年,是瑞士出生的法国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设计师和作家。
他的设计理念主张以功能和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几何形式和比例的精确性,同时追求人类居住环境的宜居性。
二、五点原则勒·柯布西耶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五点原则”中。
这五个原则分别是:1. Pilotis(支柱):勒·柯布西耶主张建筑应悬挑于地面,由支柱承担重量。
这样可以增加建筑的通风性和开放性,使地面空间得到最大的利用。
2. Free Plan(自由平面):勒·柯布西耶主张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应该自由灵活,不受结构的限制。
他使用混凝土梁和柱来支撑楼板,从而实现了内部空间的自由度。
3. Free Facade(自由立面):勒·柯布西耶认为建筑的立面应该摆脱传统的装饰,追求简单、纯粹和功能性,使建筑表达其内在的结构和功能。
4. Ribbon Windows(带状窗户):勒·柯布西耶提出建筑应采用连续的带状窗户,使室内充分获得自然光线和视野,实现与室外环境的融合。
5. Roof Garden(屋顶花园):勒·柯布西耶主张将屋顶用于绿化和休闲空间,以扩大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三、功能主义勒·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以功能主义为中心,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他认为建筑是为人类服务的,应该满足人们居住和工作的需求。
他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以适应不同人群和不同需求的变化。
漫谈以“布罗克曼”为代表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漫谈以“布罗克曼”为代表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作者:孙晨晨来源:《神州·下旬刊》2017年第01期摘要:本文重在研究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代表人物“布罗克曼”的设计艺术特征,必先从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来源和发展谈起,理清思路,再谈“布罗克曼”带给我们的设计特征和启迪,最后分析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实际上了解和学习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并取其精华对现代平面设计师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布罗克曼一、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发展谈起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兴起,要从60年代的波普艺术谈起,波普艺术既代表反叛的青年风格,又是各类历史艺术运动风格的汇总,其形式主义、变化多端、无统一风格的特点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商业的发展,带动了设计的与时俱进,美国的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出版了闻名一时的著作《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严肃的提出了“设计目的”的构想,尤其是他认为设计应当为社会大众和第三世界的人们服务,而不是只为国家少数的富人尽职、设计应当保护、节约、减少使用地球资源、也应为残疾的人提供方便而只是健康人,基于这三点设计理论的深入思考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明确了设计的目的性,巴巴纳克的设计观是进步的、深层次的。
由于二战期间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被纳粹政权的禁止,以及战争对欧洲各国的摧残导致战后设计上的停滞,欧洲重要的设计人才迁移至美国,结合美国经济和商业对设计的推动,最终国际主义运动在美国兴起,并在60、70年代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状态,并且涉及建筑、室内、产品和平面设计等。
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延续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注重设计目的、功能至上,形式是为了达到设计目的而衍生的结果,然而经过20年的发展,美国是战后最富裕的国家,国际主义逐渐成为为美国企业、权力和金钱服务的设计,此时的风格追求“少即是多”的减少主义原则,国际主义风格也变为形式第一,功能追随形式的特点。
美国是综合国力最强盛的国家,因此这种风格影响了西方各国,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享誉各国,代表人物是约瑟夫﹒穆勒—布罗克曼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士的现代设计
瑞士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小国。
当人们提到瑞士设计的时候,自然立即会联想到瑞士的朱古力糖、干酪、木雕的杜鹃鸟钟、瑞士军队的手表和多功能折刀,这些产品,包括了瑞士传统的手工艺品,也包括了杰出的瑞士现代产品,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
而平面设计家则立即会想到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风格,包括字体一特别是赫维提卡体(Helvetica)、版面设计的
标准方式。
瑞士平面设计上那种冷静的、理性的面貌不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现代平面设计最重要的风格之一。
多年以来,瑞士的设计以工艺精湛闻名于世,瑞士的钟表虽然近年来受到日本和东南亚的电子钟表很大的威胁,但是,作为高档的钟表来说,瑞士依然拥有无可争议的地位;瑞士军队的用品,特别是军用手表、军用小刀、军用眼镜等等,都具有很高的设计水平,很高的质量水平,是世界同类产品中最杰出的代表。
瑞士平面设计风格
稳健,四平八稳的传达设计,给人印象深刻。
瑞士的现代设计主要是从两所学校发展起来的。
一所在世界金融中心的日内瓦的日内瓦设计学校,另外一所在靠近法国和德国边界巴塞尔(Basel)的巴塞尔设计学院,这两所城市中的设计学院是瑞士现代设计的摇篮,从40 年代到60 年代,瑞士现代主义风格,也就是被世界称为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这种方式,在这两所学院形成和发展,影响世界
各国。
瑞士出现了几个重要的大师,比如阿明·霍夫曼(Armin Hofmann)、依米尔·卢德(Emil Ruder)、约瑟夫·穆勒-布罗克曼等等,都出自这两个中心。
1968 年,巴塞尔设计学院的教师沃夫根·加特创立了新的平面设计风格,就是著名的“新浪潮”( New Wave)。
60
年代看来是瑞士设计影响的高峰时期,自从那以后,瑞士设计上再也没有出现有如此巨大国
际影响力的人物和风格了。
不少人认为瑞士风格是一个统一的、单一的风格,瑞士设计家大部分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往往强调瑞士国家虽然小,但是设计风格变化多端,极为丰富。
阿明,霍夫曼在巴塞尔设计学院教书时经常强调这种多元性特征。
如果从瑞士的语言分割、种族分割的复杂性来看,应该说这种看法是正确的。
瑞士国家虽然小,但是有三种以上的语言流行: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而种族的背景也是法、德、意三个主要来源,因而,设计上的多样化是自然的结果。
这种多元化的设计倾向,从瑞士的设计教育结构就可以看出来:瑞士有6 所设计学院,每
所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与方向,首都柏尔尼(Bern)设计学院、洛桑(Lausanne)设计学院、苏黎世设计学院、巴塞尔设计学院、日内瓦设计学院和卢加诺(Lugano)设计学院,其中苏黎世、巴塞尔、日内瓦、柏尔尼的学校是以德文为中心的,宗教背景是瑞士的新教。
这里的设计讲究严谨的细节,既有观念,也强调技术训练,同时比较严格,甚至古板;卢加诺则是以意大利语为工作语言,以罗马天主教为宗教背景的;洛桑则以法语为中心,宗教上与法国的新教正宗加尔文教派有关,这里的设计学校重视观念,但是轻视技术,因此,学生不需要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关键是有观念,充分体现了设计的多元化色彩。
瑞士是欧洲文化的一个大熔炉,设计上兼收并蓄成份很重,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国家。
对于瑞士设计学校的师生来说,瑞士国际主义风格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但是,瑞士的设计教育却深深地受到这种50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风格的影响。
直到现在,瑞士的平面设计依然具有强烈的整洁、严谨、工整、理性化的特征,一丝不苟,传达准确,形式单调乏味,不少年轻人感到瑞士设计,特别是平面设计已经太深地陷人瑞士国际主义风格中,瑞士设计界需要一次真正的革命、造反,来荡涤过往风格的阴影。
对于瑞士设计的这种停滞状况,瑞士政府表示忧虑,为了吸引杰出设计人员留在教学单位,以他们来带动改革,瑞士政府在80 年代末期授权瑞士几所设计学院,批准它们授予研究生学位。
但是瑞士的设计市场相当好,虽然学院的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依然难以争取到最
杰出的人才任教,因而,设计改革也困难。
瑞士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平稳的国家,这种高度的安定,也造成了设计上缺乏生动的刺激,比如60 年代欧洲各国都有青年的激进运动,有些还造成了暴力,比如意大利、法国,而瑞士却平静如水,安然无恙。
所以,意大利出现的激进设计运动,出现了有声有色的前卫设计浪潮,而瑞士却一无所有,依然遵循50 年代的设计风格和体系发展。
长期以来,瑞士的设计,特别是平面设计给人以刻板的印象,虽然功能好,但是缺乏真正的个性,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巴塞尔的设计。
这个城市的设计是以巴塞尔设计学院为中心的,早在50 、60 年代已经形成非常有系统的、理性的平面设计体系和设计教育体系。
巴塞尔设计学院的一套平面设计教材,曾经引起广泛注意。
本书笔者曾经参与过翻译这套教材。
1989 年,笔者曾经会见巴塞尔设计学院的领导,发现那所学院的教育依然采用那套60 年代的教材,依然遵循那个国际主义体系,基本没有进展,这种情况,反映了瑞士设计界创造的瑞士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对他们自己来说是一个多么沉重的包袱。
虽然如此,瑞士的设计家们可以说是无日不思变,即便最保守的苏黎世,设计家们也不断探索摆脱旧的瑞士国际主义风格的方式,只是包袱过于沉重。
瑞士的经济结构使这个国家的设计基本圈于钟表、精密仪器、手工业产品和大量的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的量如此之大,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旅游业和金融业都非常发达,因此,难以很快地找到设计风格转变的契机。
钟表业和仪器业一向走高级路线,希望本身的产品形象理性、稳定,而不必追逐流行风格;金融业,并不希望急速地改变自己的企业形象,因而社会上对于乏味但是稳固的风格也有需求。
这大概是为什么
瑞士设计近年变化缓慢的一个社会影响因素。
如果说平面设计上比较自由的,应该说是洛桑设计学院,原因主要是洛桑受比较自由的、浪漫的法国设计的影响,但是却不能成为瑞士平面设计的主流。
近年来,瑞士出现了几所新的设计学院,在某些方面开创了改变,其中之一是在建筑大师勒·科布西耶故乡拉·沙兹-德-芳(La chaux-de-Fonds) ,这所学院突破了原来沉闷的瑞士国际主义风格,开创了设计上讲究个性、讲究表现的特点,与国际上目前的设计比较接近。
另外一所是在洛桑附近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欧洲分院, 这是美国最重要的设计学院的欧洲分部,这所学院成立于1986 年,与瑞士本身的设计和设计教育传统没有什么关系,它的中心是为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提供汽车设计和工业设计的人才,对于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的瑞士来说,这所学院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所学院是把美国当代设计体系和设计风格传播到瑞士和欧洲的一个主要渠道,大部分在这里的学生都会到洛杉矶的美国本部进修一段时间,其中也包括许多瑞士学生,在活跃和先进的美国本部,瑞士学生了解到当代设计的发展,与各国学生交流,从而开阔了设计眼界,回国以后,很大地改变了瑞士设计的发展趋向。
而美国教员也不断到瑞士分部上课,把美国的设计体系带人瑞士,这种方式,对于打破瑞士原来固步自封的体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笔者在这所学院的美国本部任教,也常去瑞士
分校上课,对此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