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方案大师

合集下载

100年100位平面设计大师系列(一)作品简介

100年100位平面设计大师系列(一)作品简介

100年100位平⾯设计⼤师系列(⼀)作品简介XFinishing:Design Source本⽂编辑:设计源-设计源启动100年100位平⾯设计师系列(⼀) 1-20整理了世界上优秀的100位平⾯设计师的简介和主要代表作品(个⼈挑选,不代表官⽅⽔准~~),由于⼤师们的作品太多,所以只能将简介和作品出现在⼀个平⾯上,看起来能够更加直观⼀些,若是觉得哪位⼤师的作品没有看尽兴,则可以通过⽹上⾃选搜索查找。

由于个⼈精⼒有限,在这⾥就不⼀⼀整理了,若是出现什么疏忽或是有问题的地⽅,希望多提意见,共同完善!!-分享,快乐着!!-001. 奥托· 艾舍 Otl Aicher德国平⾯设计家。

是德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设计师之⼀,同时也是国际知名的设计师,是⼆战后西德的重要设计师,为慕尼⿊奥运从制服到⼊场券都做了完整的设计,成为赛事标准化视觉图形识别的经典传统。

他是慕尼⿊奥运组委会代表之⼀,他创造了现今国际上⼴为传播的象形符号(Pictogram)系统作为导向。

--002. 乔纳森·巴恩布克 Jonathan Barnbrook声誉卓然却也争议不断的英国设计师,在其20年职业⽣涯中,始终站在国际设计领域的前沿,被公认为当代最具创造⼒和影响⼒的平⾯设计师之⼀。

他呼吁设计师不要成为只为商业利益驱使的⼯匠,“远离那些想让你们(设计师)为其撒谎的企业”,他为⼀些弱势团体设计海报和⼝号,并时常在作品中出现反讽⽂字,诙谐幽默却隐含着对某些社会现象的严肃批判。

--003. 索尔·巴斯Saul BassSaul bass多才多艺,是⼀位杰出的图形设计师和制⽚⼈,主要从事电影海报、Logo设计等。

其作品包括AveryInternation、美国⼤陆航空以及联合航空等的Logo。

--004. 赫伯特·拜尔 Herbert Bayer平⾯设计师,曾在包豪斯学习绘画,后成⽴包豪斯印刷⼴告⼯作室。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2013-03-1 | 所属分类[ 设计]整洁、严谨、工整、理性化、实用的特征是瑞士平面设计的精神所在。

这种一丝不苟,传达准确的风格,即所谓瑞士国际主义风格。

简单的说,由于Swiss Design 这种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因而很快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成为战后影响最大的一种平面设计风格,也是国际最流行的风格,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

注:瑞士的现代设计主要是从日内瓦的日内瓦设计学校和巴塞尔(Basel)的巴塞尔设计学院所发展起来,它们可以说是瑞士现代设计的摇篮!从40 年代到60 年代,瑞士现代主义风格,也就是被世界称为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这种方式,在这两所学院形成和发展,影响世界各国。

瑞士出现了几个重要的大师,比如阿明·霍夫曼(Armin Hofmann)、依米尔·卢德(Emil Ruder )、约瑟夫·穆勒-布罗克曼等等。

但此后再也没有大师级人物出现。

瑞士政府于是表示忧虑,便极力设法吸引杰出设计人员留在教学单位,企图带动改革。

但是依然难以争取到最杰出的人才任教,因而,设计改革也显得十分困难。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特点:1.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追求几何学式的严谨。

简介明快的版面排版,完整的造型,采用方格网为设计基础,形成高度功能化,理性化的设计风格。

2.设计是社会工程的组成部分,从而避免美国设计简单赤裸的商业倾向。

纵观世界平面设计史的发展从缉捕一名逃亡奴隶的告示开始到迄今为止的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少说也有数千余年了。

在平面设计的发展浪潮中人类的视觉传达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一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与人文情怀因而也涌现了不少的平面设计运动或流派。

进入20世纪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进入了发达的科学时代。

欧洲和美国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从思维方式、表现形式、创作手法、表达媒介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全面的改革形成了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的一次次浪潮。

海报版式设计分析

海报版式设计分析

海报版式设计由图形、色彩、文字三大编排元素组成,图文编排在海报设计中尤为重要,它是海报设计语言、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

在平面海报设计的发展历史上,随着工业化的进步,特别是印刷产业的革新,出版业的繁荣,在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瑞士和法国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平面设计大师,设计出了经典传世佳作,并呈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特点。

我们运用感性的对称、均衡、方向、中心、空白、分割、韵律、点线面等编排设计原理或理性网格编排设计原理,对大师的作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来感悟海报编排设计的规律。

【案例一】德国平面设计大师作品分析早在15世纪的德国,得力于古藤堡在金属活字印刷术上的发明与革新,人们已将文字与插图混合排版并运用于印刷媒体■ “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彼得贝伦斯是德国现代设计的鼻祖,被誉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

贝伦斯在字体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将繁琐的装饰字体设计为“无饰线”字体,他为德国电气公司所设计的海报运用简洁无装饰字体和几何形体对称的组合,通过视觉中心点状渐变的光感,表现了德国工业化时代的企业特征(图1)。

主持人提示:现代设计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后,1919年沃尔特格多佩斯在德国的魏玛建立“国立包豪斯学院”,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通过不断完善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战后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包豪斯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影响了整个欧洲、美国、日本和二十世纪的中国。

德国在二战以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对世界平面设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师,贡特尔基泽,皮埃尔门德尔,格特冯德利希,冈特兰博都是大师级的代表人物。

■ 贡特尔基泽是“欧洲视觉诗人”派代表人物,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激扬的创造力,讲究比例和尺寸、色彩和明暗的对比关系,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特征。

《和平运动》海报(图2)将文字嵌入图形之中,强调方向的版式编排,使版式中的文字与图形形成运动感。

■ 皮埃尔门德尔用理性的哲学思想处理图形、表现主题。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布鲁克曼 PPT课件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布鲁克曼 PPT课件
11
1955
作品赏析
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年 作 品
12
作品赏析
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8
Hermes
作品赏析
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打 字 机
9
作品赏析
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瑞 士 汽 车 俱 乐 部
10
作品赏析
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苏 黎 世 穆勒.布鲁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设计思想:追求绝对的设计,主张非人格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工整的原则, 主张设计以传达功能优秀为最高目的宗旨;为了达到传达目的,设计家个人 的偏好、顾客的特殊要求、宣传的压力都应该漠视不顾,唯一重要的是设计 反应的时代感、现代感;设计应该以传达功能优秀为最高宗旨,充满活力和 生动。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 (Josef Müller-Brockmann)
1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背景 人物简介 人物风格分析 作品展示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平面设计经历了一段时间不长的停滞。由于大战对 于欧洲和亚洲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创伤,除了美国之外,国际的平面设计 在风格上没有什么创新。经济的逐渐恢复和发展,促使了设计在二战后的发 展,而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又对于设计的国际化面貌和特点提出了新的要求。 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终于在联邦德国与瑞士形 成,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Swiss Design)。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 确,传达功能准确,因此很快流行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国际最流 行的设计风格,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the 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0位著名平面设计师及其作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0位著名平面设计师及其作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0位著名平面设计师及其作品设计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设计元素,无论是精美的海拔设计,还是商家品牌的LOGO,设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数不胜数的设计师手下,平面设计这一行业已经不断发展和进化了许多个世纪。

在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有这些设计师为平面设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专攻字体或杂志设计、到唱片封面和政治海报,这些设计师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通过艰苦工作和伟大设计,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塑造了平面设计行业。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20位彻底改变了平面设计的大师。

01.David Carson:打破常规David Carson被称为“垃圾教父”恰如其分,他独一无二、打破常规的态度彻底改变了设计业。

2.Saul Bass:设计图标在设计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Saul Bass是一个传奇,你很可能已经看过他的作品了。

Bass通过设计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电影海报和电影片头而留名青史,比如《惊魂记》、《金臂人》、《西北偏北》等。

同时,他还是一个成就斐然的商标设计师,为许多经典品牌设计了商标,平均使用年限超过35年。

直至今日,他的许多设计仍在使用,比如舒洁(Kleene某)、Girl Scout、和AT&T。

03.Stefan Sagmeister:把不同的启发性元素结合Stefan Sagmeister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当代设计师,客户包括滚石乐队、HBO、古根海姆等。

Sagmeister的作品通常会结合幽默、性、非正统和煞费苦心的细节,来打造不和谐的现代设计,这也持续启迪和冲击着设计师们。

04.Paula Scher:把字体当作视觉形象Paula Scher是第一个能在知名平面设计公司Pentagram占有一席之地的女设计师,而且她也完全担的起这一地位。

她令人惊叹的设计在许多方面塑造了人们对平面设计的认知以及平面设计的应用,特别是她为纽约公共剧院设计的作品(如上图),其中文字作为视觉形象的这一技巧也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瑞士经典设计师及作品

瑞士经典设计师及作品

可照明音响
Hannes Wettstei n
Hannes Wettstein
Hannes Wettstein生于1958年,瑞士人。在成为 一名设计师以前,以一位自由作家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职 业生涯。而后转为做设计,1994年他任教于卡尔斯鲁厄的 设计学院,并取得了教授职位。转行的Hannes Wettstein 在设计领域表现出了另人羡慕的天赋,奖项和委任设计接 踵而至,例如设计瑞士在德黑兰的大使馆,柏林的Grand Hyatt Hotel等。 除了设计家具、灯饰以及附件以外,还专业设计音 响设备和表。
1980年,他增加了这样的观点:“我认为当今建 筑的精华来源于比较的程度:它只承认人为因素和自然环 境之间的平衡,而这样的因素又来自当地生境。” 作为提契诺学派的主要代表,其作品根植于意大利 理性主义和欧洲现代主义,将欧洲严谨的手工艺传统、历 史文化的底蕴、提契诺的地域特征不时代精神完美地表现 在建筑上。40多年来,博塔已设计项目600多项,涵盖了 私人住宅、教堂、办公、银行、博物馆、学校等建筑类型。 博塔关于建筑原型的重新诠释、重塑场所的理念、形式原 则和建筑语汇的运用、有机统一的城市体系、历史传统的 延续性以及建筑的隐喻性和象征性等等建筑思想和设计手 法,都具有鲜明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已引起世界建筑界的 广泛关注。
1928年设计的躺椅
朗香教堂
马赛公寓
法国萨瓦别墅
“新精神”馆
马 里 奥 博 塔
·
马里奥·博塔
1943年,马里奥·博塔(MARIOBOTTA)出生在瑞士门 德里西奥(Mendrisio)。博塔中学辍学,15岁起就从事建 筑设计工作,后在卢加诺(Lugano)跟随Cnenisch和 Carloni进行建筑设计等斱面的学习。1964 年,他通过了艺 术学院的入学考试,当年秋,他开始在威尼斯大学建筑学院 学习。1969年,他遇到了几位在建筑行业有重大影响的著 名设计师,包括:路易·艾瑟铎·康(Louis I.Kahn)、卡 洛·斯卡派(Carlo Scarpa)和Giuseppe Mazzariol 。同年, 他结束了学业幵在瑞士卢加诺创建了自己的办公室。 他说道:“每一项建筑作品都有它相对应的环境,在设 计建筑时,其关键是考虑建筑所辖的利别墅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大师(5篇)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大师(5篇)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大师(5篇)第一篇: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大师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大师¬——艾米尔•鲁德作品探析摘要:艾米尔•鲁德是瑞士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同时他也是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主要代表人物。

艾米尔•鲁德的字体设计是对无衬线字体的实验性探索研究,他强调文字设计的传达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双重统一,对平面空间的功能性布局是对整体构图近乎标准化的网格版式的科学运用。

他的文字设计理念及其版式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时盛行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以及后来的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艾米尔•鲁德;文字设计;方格网格;无衬线字体 1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平面设计步入了一段停滞期。

然而作为二战时中立国的瑞士,凭借着和平的环境,利用这段时间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二战后整个世界平面设计的中心。

历史上,瑞士有着悠久的民主和中立传统,这使得瑞士社会变得平和而稳定。

传统上,深处欧洲内陆的瑞士受各邻国的影响,加上战时许多欧洲设计师和艺术家逃亡至瑞士,使瑞士成为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和创新的最佳温床。

另外,瑞士发达的小规模手工业也推动了平面设计的萌芽,在这块土地上的印刷师和平面设计师由于印刷工场不大,关系密不可分,通常相互熟知对方的知识和技术,这些因素都促成了瑞士平面设计工艺的成熟和制作的精湛。

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在瑞士形成,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Swiss Design)”。

这种风格采用方格网为设计基础,在这方格网上的各种平面造型元素的排版方式基本是采用非对称的,无论字体,还是插图、照片、标志等等,都规范地安排在这个网格框架中。

同时,设计师们开始大量地运用无衬线字体注1和对新无衬线字体的探索,他们认为衬线字体注2在形式上过于矫揉造作,而希望采用一种直截了当的字体形式,达到高度的、毫无掩饰的视觉传达目的。

通过简单的网格结构、近乎标准化的版面样式和清晰醒目的字体形式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使得作品自然具有简明而准确的视觉特点。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布鲁克曼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布鲁克曼

人物简介
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平面设计著作: 1971 "Geschichte der visuellen Kommunikation" (A History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视觉传达史》 " Geschichte des Plakats" (A History of the Poster) 《海
1955
作品赏析
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年 作 品
作品赏析
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苏 黎 世 音 乐 厅 海 报
作品赏析
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苏 黎 世 音 乐 厅 海 报
人物简介
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
1934年至1936年他在苏黎世当学徒,1936年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专门 从事平面设计和展览设计,也兼摄影工作。
1945年战后集中在展示设计和插图设计,为各种剧院设计布景。 1951年,苏黎世音乐厅演唱会海报,苏黎世汤豪勒-格什沙夫特音乐会(the
他的平面设计处理非常简明扼要,既有高度的视觉传达功能性,又有强烈的 时代感,简单、明晰。他采用的摄影资料,都将摄影本身变成设计的元素, 赋予摄影新的功能,他的摄影拼贴都非常强烈,并且结构简单,突出主题, 能够使观众一目了然海报传达的内容。
他强调设计的社会使命及功能,在这一点上,他与包豪斯的奠基人一样,具 有鲜明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色彩,是一个主张社会工程目的具体的平面设 计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设计了苏黎世国际机场的视觉传达系统,20世纪70 年代又设计了瑞士的联邦铁路视觉传达系统,都有很高的功能性和简单易懂 的特性,是他设计哲学的最好范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大师¬——艾M尔•鲁德作品探析摘要:艾M尔•鲁德是瑞士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同时他也是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主要代表人物。

艾M尔•鲁德的字体设计是对无衬线字体的实验性探索研究,他强调文字设计的传达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双重统一,对平面空间的功能性布局是对整体构图近乎标准化的网格版式的科学运用。

他的文字设计理念及其版式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时盛行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以及后来的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艾M尔•鲁德;文字设计;方格网格;无衬线字体1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平面设计步入了一段停滞期。

然而作为二战时中立国的瑞士,凭借着和平的环境,利用这段时间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二战后整个世界平面设计的中心。

历史上,瑞士有着悠久的民主和中立传统,这使得瑞士社会变得平和而稳定。

传统上,深处欧洲内陆的瑞士受各邻国的影响,加上战时许多欧洲设计师和艺术家逃亡至瑞士,使瑞士成为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和创新的最佳温床。

另外,瑞士发达的小规模手工业也推动了平面设计的萌芽,在这块土地上的印刷师和平面设计师由于印刷工场不大,关系密不可分,通常相互熟知对方的知识和技术,这些因素都促成了瑞士平面设计工艺的成熟和制作的精湛。

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在瑞士形成,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Swiss Design)”。

这种风格采用方格网为设计基础,在这方格网上的各种平面造型元素的排版方式基本是采用非对称的,无论字体,还是插图、照片、标志等等,都规范地安排在这个网格框架中。

同时,设计师们开始大量地运用无衬线字体注1和对新无衬线字体的探索,他们认为衬线字体注2在形式上过于矫揉造作,而希望采用一种直截了当的字体形式,达到高度的、毫无掩饰的视觉传达目的。

通过简单的网格结构、近乎标准化的版面样式和清晰醒目的字体形式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使得作品自然具有简明而准确的视觉特点。

[1]于是瑞士平面设计风格很快流行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国际上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The 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

在这期间,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平面设计师,瑞士平面设计大师——艾M尔•鲁德<Emil Ruder)就是对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起到发展和推动作用的领军人物之一。

2 艾M尔•鲁德简介艾M尔•鲁德<Emil Ruder,1914~1970)是瑞士重要的平面设计家、版式设计家、设计教育家,也是瑞士文字设计秩序理论与有机文字设计原则的倡导者<见图1)。

1914年3月艾M尔•鲁德出生于瑞士苏黎世市,1929年<15岁)开始以排字学徒工的身份学习排版设计,这也为他后来从事的版式设计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1933年<20岁)他进入瑞士苏黎世艺术与工艺学校进行专业设计学习,这期间受到包豪斯教育思想和瑞士现代设计理念的熏陶。

1942年<28岁)他担任瑞士巴塞尔职业学院字体设计课程的客座教师,从此开始了其设计教育的生涯。

1947年<33岁)艾M尔•鲁德与阿明•霍夫曼<Armin Hofmann)共同创立了瑞士巴塞尔设计学院,他主要担任版式设计的教案工作,他们以巴塞尔设计学院为教案实验基地,大力倡导和摸索新的平面设计风格。

因为艾M尔•鲁德的创新教案理念,使巴塞尔设计学院的平面设计教案得到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这也使它成为后来瑞士现代设计师的摇篮。

设计上,艾M尔•鲁德主张采用规整的方格网格作为平面设计的基本版式结构,注重平面造型元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他认为版式设计的目的在于传达信息和交流,强调设计对象的可读性和易读性(“Typography has one plain duty before it and that i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n writing.”—Emil Ruder.> [2]。

1962年<48岁)他与印刷商亚伦伯恩斯<Aaron Burns)合作在纽约创办了国际文字设计艺术中心<ICTA),加速了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向世界传播的发展进程。

艾M尔•鲁德还曾担任瑞士文字设计竞赛评委、瑞士邮票设计委员会顾问。

艾M尔•鲁德经过20多年的教案,还将他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编著成书,名为《Typographie》,于1967年<53岁)完成并出版,这部杰作被认为是版式设计的经典教科书,广受世界赞誉,至2001年已先后七次印刷。

因此,艾M尔•鲁德被人们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版面设计大师。

3 艾M尔•鲁德设计作品探析艾M尔•鲁德一生致力于版式和字体设计的研究,他专注于对每个版面各造型元素之间和谐关系的处理,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通过简单的网格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样式来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并强调作品与观众的相互交流。

他的平面设计作品处理得简明扼要、严谨明晰,既有高度的视觉传达的功能性,又具有强烈的时代形式美感。

3.1 文字设计的双重性探索文字的主要功能是在视觉传达中向大众传达作者的意图和各种信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则必须考虑文字的整体诉求效果,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视觉印象。

文字的设计还能够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同时赋予作品版面的审美价值。

文字的存在使平面设计作品达到更佳的效果,更有效地传达着作者的意图,并充分表达出设计的主题和构想意念。

艾M尔•鲁德在《Typographie》一书中曾写到:文字具有双重性,首先,设计作品要具备传达的功能性;其次,它也应具备艺术的审美性。

设计师有时强调功能,有时又强调形式,对其把握得当才能达到两者和谐统一的状态;当代的文字设计并非建立在灵光一闪和一时冲动的想法,它是基于对必要的、潜在的形式法则的把握,在于对整体的考虑。

这样,文字设计一方面可避免华而不实或单调呆板,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信息传达上恣意而为或漫无目的。

[3]在艾M尔•鲁德的字体设计中,善于应用无衬线字体,以形式简单、反装饰性为特点,使人易认易懂。

在艾M尔•鲁德那里,其文字设计成为最重要、最具功能意义的创意表达手段之一,在字体选择上,艾M尔•鲁德最喜欢运用的两种无衬线字体便是Helvetica和Univers字体,并反复利用这两种字体做各种放大、缩小、正负、变形等实验,并且把实验结果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在其作品影响下,“Helvetica”和“Univers”成了那个时代瑞士最经典的、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字体。

例如《报纸》<die Zeitung,见图2)是艾M尔•鲁德在1958年<44岁)为巴塞尔商业博物馆所设计的招贴海报。

该海报运用文字与照片的对比手法,海报主题“die Zeitung<报纸)”中的字母“Z”<深黑)赫然耸现,醒目而突出,而照片作为附属<灰调),这种组合方式使得海报整体清晰明朗。

“Z”字体夸张的放大处理,无疑能够增强海报的视觉冲击力。

从作品中的文字与照片的比例以及它们之间所处位置上来分析,字母“Z”和单词“die Zeitung”可视为海报的深色块面,照片和字母“Z”下方的小号文字又可视为海报的灰度块面,再加上各元素间空白区域的存在,使该海报的黑白灰层次关系十分明确,让观者在视觉上自然而舒适。

同时海报中主体文字“Z”和照片下方的文字“die Zeitung”,都是采用的“Univers”字体,这种字体的字形瘦长、优雅而精致,显得文质彬彬、谦恭有礼,更有现代主义特征和人文气质,充分体现出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简约精神。

又如《重点》<brennpunkt,见图3)是艾M尔•鲁德在设计研究中对Helvetica字体做的发射构成实验。

Helvetica字体结构上稳定有力、简洁而直接,以德语单词“brennpunkt”为设计单元<即基本形)[4],以此单元绕中心做重复排列发射,使文字本身的含义与发射后形成的图形形成有机的结合,让海报主题诠释得更加简洁而直接。

Helvetica字体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与如今我们国人常用的黑体相似,字形端庄,笔画一样粗细,字体均衡、冷静且醒目。

西文中的无衬线字体,与汉字字体中的黑体是相对应的,而汉字黑体的形成则是受到了西方无衬线字体的影响。

图2 报纸<die Zeitung)1958年/ 图3 重点<brennpunkt)艾M尔•鲁德认真探索文字设计上的双重性特点,在其大部分的设计作品中,文字都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而且,在其作品中文字不再单纯地只具备本身的直接传达功能,而且被赋予了它更多的美学意义,特别是其对“Helvetica”和“Univers”等无衬线字体的研究实践中,文字更使艾M尔•鲁德的设计作品具有了视觉审美意义和强烈的时代感。

同时以文字取代图像变成艾M尔•鲁德平面设计的核心,使其平面设计作品更富有特色和个性化。

3.2 版式设计的科学性构成版式设计中如何安排造型元素、分布虚实空间、控制对比强弱,都是为了使平面设计作品被合理组合成具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其最终目的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读者理解设计作品本身。

在艾M尔•鲁德的平面设计作品中,他十分强调对整体版式设计构成的科学性研究。

他在构图上倾向于非对称的处理手法,主张整体效果上的和谐平衡,并在设计教案中强调要求学生注意版面上的空白区域,训练学生不仅要注重实在的形式,而且要注意衬托实在形式的虚部,强调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一体。

艾M尔•鲁德教育学生学习用简单规整的数学方格结构作为版式设计的基本骨骼,让设计组合依附于这个网格结构而存在,有效地加强了平面设计作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使画面效果整体且井然有序。

例如《十位苏黎世画家》<见图4)是艾M尔•鲁德1956年<42岁)为巴塞尔艺术馆十位现代画家作品展所创作的招贴海报。

从整体上来看,该海报运用了简单的方格网络<见图5)作为基本骨骼以及非对称的布局方式。

数字“1”和“0”,以及主题文字“zurchermaler”与人名信息文字,这些文字与空白区域的强烈对比使该海报稳重而醒目,信息的传达简洁又明了。

同时放大的数字和主题文字可视为一个整体,它将海报上下区域划分为2:1的比例,空间功能性突出,视觉引导从上至下更有效地传达了海报信息。

数字“1”与十位画家的名字有序对齐排列,又可视为一条分割线,将海报左右划分割成1:2的比例,使海报整体构图均衡有序,这种简单的网格架构体现出了强烈的秩序感,使该海报画面比例和谐而统一。

艾M尔•鲁德认为:“设计作品中那些功能布局清晰的表格与设计并不抵触,相反,在排列如此之多的小元素时具备了非常理想的形式和技巧。

”图4 十位苏黎世画家<zurchermaler)1956年/ 图5 方格网络分析图又如图6是艾M尔•鲁德于1967年<53岁)为自己设计的书籍封面<上文提到过),这本书是在他经过20多年的设计教案后,将自己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整理编著出的一本版式设计教科书《Typographi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