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知识点

循环系统知识点
循环系统知识点

《第二章》循环系统知识点课堂测验

1.右心房连接的血管叫_________;左心房连接的血管叫____________。

2.右心室连接的血管叫_________;左心室连接的血管叫____________。

3.连接心脏的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_;流动着动脉血的是__________。

4.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_________;

6.体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终点是________;肺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

7.体循环的路线:()→()→()→()→()→()→()

8.肺循环的路线:→()→()→()→()→()

9.体循环中动脉血变静脉血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肺循环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血液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______________;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___________。因此红细胞

具有_____________功能。

12.白细胞对机体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功能;血小板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3.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反应,使凝集成团。因此,输血前首先

要,应以输血为原则。

14.人患炎症时,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低于正常值会导致贫血。

16.某人的血清,分别与四个不同血型的人的红细胞进行血型配合实验,其中有三个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反应,可判断出该人的血型一定是______型。

17.人的血管包括、、三种;分布在组织细胞之间,使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充分

的物质交换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管壁厚且弹性大,腔小流速最快的血管是___________;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腔大的血管是

18.心脏的四个腔,与上下腔静脉相连的是_________;与主动脉相连的是__________;与肺动脉相连的是

__________;与肺静脉相连的是____________。

19.体循环是血液在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循环,经过体循环后血液由______血变成______

血。肺循环是血液在______与______之间循环,经过肺循环后血液由______血变成______血。

20.______循环不仅可以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还有回收蛋白质和脂肪的作用。

生理学血液循环考试题目及答案

1 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A 心房收缩期 B 等容收缩相 C快速射血相 D 减慢射血相- E快速充盈相 2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血液的重力作用 B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胸膜腔内负压 D 心室舒张的抽吸 E骨骼肌的挤压 3 心动周期是指 A 心脏机械活动周期 B 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 C心音活动周期 D 心率变化周期 E 室内压变化周期 4 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 A 单位体重 B 单位身高

C 单位体表面积 D 单位年龄 E 单位能量消耗率 5 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 动脉血压升高 C心率减慢 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 快速射血相缩短 6 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7 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8 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9 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 为机能合胞体 B 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 C有自律性 D 呈"全或无"收缩 E有效不应期长 10 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酶活性 11 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酶活性 12 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 心室收缩期延长 B 等容收缩相延长 C 心室射血期延长 D 心室舒张期延长 E心房收缩期延长 13 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 粗细肌丝重叠状态 B 横桥ATP 酶活性 C 胞浆游离Ca2+浓度 D 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 E肌动蛋白活性 14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 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 A 快速充盈相 B 减慢充盈相 C等容收缩相 D 减慢射血相 E心房收缩期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1.脉管系统的构成 A.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组成 B.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C.心、血管系统和淋巴器官 D.心、动脉、静脉和淋巴导管 E.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2.有关心脏正确的说法是 A.心前面两心耳之间为主动脉根 B.右心房构成心右缘 C.居于胸腔的正中 D.位于两侧肺之间的前纵膈内 E.冠状沟将心脏分为左、右半 3.关于心脏各腔的位置正确的是 A.左心室构成心前壁大部 B.右心室构成心脏的右缘 C.右心房构成心后壁大部 D.左心房构成心脏的左缘 E.心尖由左心室构成 4.关于心脏胸肋面正确的描述是 A.朝向左下方

B.左、右心耳位于主动脉根部两侧 C.由右心房、右心室构成 D.隔心包与胸骨、肋骨直接相贴 E.右心室构成此面大部分 5.关于心脏表面标志正确的说法是 A.冠状沟分隔左、右心房 B.界沟分隔心房、心室 C.室间沟深部为室间隔 D.心尖处有心尖切迹 E.冠状沟位于人体的冠状面上 6.关于右心房出、入口结构错误的描述是 A.上腔静脉口通常无瓣膜 B.冠状窦口位于房室交点的深面 C.冠状窦口周围多数具有瓣膜 D.出口处有二尖瓣 E.下腔静脉瓣连于卵圆窝缘 7.有关右心房错误的描述是 A.界嵴分隔腔静脉窦和固有心房 B.固有心房的前上部为右心耳 C. Koch三角的深面为房室结 D.右心房收集除心脏以外体循环的静脉血

E梳状肌起自界嵴 8.关于心腔内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A.冠状窦口位于左心房 B.右心室的出口为主动脉口 C.三尖瓣口连接左心房与左心室 D.界嵴为左心室的分部标志 E.节制索位于右心室 9.心脏收缩射血期瓣膜的状态是 A.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开放 B.二尖瓣、三尖瓣开放 C.主动脉瓣开放,肺动脉瓣关闭 D.二尖瓣关闭、三尖瓣开放 E.二尖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 10."心室舒张充盈期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是 A.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B.肺动脉和三尖瓣 C.主动脉瓣和三尖瓣 D.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E.二尖瓣和三尖瓣 11."关于心壁的正确说法是 A.卵圆窝位于室间隔的上部

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 题集 遵义医学院医学影像学实验室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二章呼吸系统 (5) 第三章循环系统 (12) 第四章骨关节系统 (13) 第五章消化系统 (19) 第六章肝胆泌尿生殖系统 (26) 第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30)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医学影像学包括、、、 、和等项内容。 2、X线具有穿透性、、和、和电离效应等特性,它们分别是、、和基础。 X线穿透性受、和的影响。 3、在阅片时, 应分析病变的要点是、、

、、、和等。 4、人体组织器官有不同的和差,使透过人体后的剩余X线量不均匀。 5、人为引入一种物质到人体器官或间隙使其产生密度差异而形成的对比称对比。引入的这 种物质称引入这种物质的方法称。 6、X线图像特点包括、、和等。 7、数字X线成像包括、和。 8、水的CT值为 HU,骨皮质的CT值约为 HU,空气的CT值约为 HU 9、在T1加权像上水和大部病变(如肿瘤.炎症.变性.坏死.液化.水肿)为即长T1信号。 T1加权像上的即短T1信号通常为脂肪和亚急性血肿。在T2加权像上,水和大部分病变呈高 信号即信号。 二、名词解释 人工对比自然对比 CT MRI PACS 介入放射学 CR DDR CT值 T1 T2 MRA T1WI T2WI 三、选择题(可单选或多选) 1、摄胸部平片显示心肺等结构属于()。 A、人工对比 B、天然对比 C、造影检查 D、特殊检查 2、最适合心血管造影的造影剂()。 A、硫酸钡 B、泛影葡胺 C、欧乃派克 D、碘化油 3、X线图像显示的不同灰度与X线透过的物质密度的关系是()。 A、物质密度高,吸收X线量多,显白影 B、物质密度低,吸收X线量少,显黑影 C、物质密度高,吸收X线量少,显黑影 D、物质密度低,吸收X线量多,显白影 4、CT值为负值可能为() A、脂肪 B、气体 C、肌肉组织 D、血液 5、数字X线成像特点是() A、数字化图像,清晰度、分辨率高,对比好。 B、曝光宽容度大: C、 X线剂量低: D、多种后处理功能:调整窗位窗宽、图像放大等。 6、骨皮质在MRI图像上的表现正确的是() A、长T2信号 B、长T1信号 C、短T2信号 D、短T1信号 7、MRI在哪些方面优于CT() A、脑垂体病变 B、脊髓病变 C、肺内病变 D、关节积液 8、有关磁共振成像特点正确的是() A、磁共振信号高低与密度无关。 B、无骨伪影干扰 C、体内顺磁性金属异物不影响图像失真 D、自 旋回波序列血管内流动的血液无信号

生理学血液循环考试题目及答案

1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A 心房收缩期 B 等容收缩相 C 快速射血相 D 减慢射血相- E 快速充盈相 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血液的重力作用 B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 胸膜腔内负压 D 心室舒张的抽吸 E 骨骼肌的挤压 3心动周期是指 A 心脏机械活动周期 B 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 C 心音活动周期 D 心率变化周期 E 室内压变化周期 4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 A 单位体重 B 单位身高

C 单位体表面积 D 单位年龄 E 单位能量消耗率 5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 动脉血压升高 C 心率减慢 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 快速射血相缩短 6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 心力储备 7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 心力储备

8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量 E 心力储备 9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 为机能合胞体 B 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 C 有自律性 D 呈"全或无"收缩 E 有效不应期长 10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 xxATP酶活性 11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生理学血液循环练习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期前收缩 3、血流阻力 4、动脉血压 5、微循环 二、选择题 1、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 A. 每搏输出量 B. 外周阻力 C. 大动脉弹性 D. 循环系统 E.心率 2、正常情况下,动脉血压经常保持相对恒定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项来调节的? A. 压力感受性反射 B. 容量感受器反射 C. 化学感受器反射 D. 肾-体液控制机制 E. 心血管自身调节 3、交感舒血管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乙酰胆碱 D. 多巴胺 E.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4、组织液生成主要取决于 A. 毛细血管血压 B. 有效滤过压 C. 血浆胶体渗透压 D. 血浆晶体渗透压 E. 淋巴回流 5、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 A. 窦房结 B. 心房 C. 房室交界区 D. 浦肯野纤维网 E. 心室 三、填空题

1、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____________,动脉瓣处于状态__________。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外向电流是由__________携带的,内向电流主要是__________由携带的 4、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 5、心肌自律细胞的自律性以最高_____________,最低_______________。 6、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其末梢释放_______,和心肌细胞膜上____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______,房室交界传导速度_______,心肌收缩力_____。 7、心肌的生理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简述动脉血压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2.简述心脏泵血的过程及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3、试述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的生理作用。 4、简述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习题及答案资料

选择题 1.脉管系统的构成 A.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组成 B. 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C.心、血管系统和淋巴器官 D.心、动脉、静脉和淋巴导管 E.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2.有关心脏正确的说法是 A. 心前面两心耳之间为主动脉根 B. 右心房构成心右缘 C. 居于胸腔的正中 D. 位于两侧肺之间的前纵膈内 E. 冠状沟将心脏分为左、右半 3.关于心脏各腔的位置正确的是 A. 左心室构成心前壁大部 B. 右心室构成心脏的右缘 C. 右心房构成心后壁大部 D. 左心房构成心脏的左缘 E. 心尖由左心室构成 4.关于心脏胸肋面正确的描述是 A. 朝向左下方 B. 左、右心耳位于主动脉根部两侧 C. 由右心房、右心室构成 D. 隔心包与胸骨、肋骨直接相贴 E. 右心室构成此面大部分 5.关于心脏表面标志正确的说法是 A. 冠状沟分隔左、右心房 B. 界沟分隔心房、心室 C. 室间沟深部为室间隔 D. 心尖处有心尖切迹 E. 冠状沟位于人体的冠状面上 6.关于右心房出、入口结构错误的描述是 A. 上腔静脉口通常无瓣膜 B. 冠状窦口位于房室交点的深面 C. 冠状窦口周围多数具有瓣膜 D. 出口处有二尖瓣 E. 下腔静脉瓣连于卵圆窝缘 7.有关右心房错误的描述是 A. 界嵴分隔腔静脉窦和固有心房 B. 固有心房的前上部为右心耳 C. Koch三角的深面为房室结 D. 右心房收集除心脏以外体循环的静脉血 E 梳状肌起自界嵴

8.关于心腔内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A. 冠状窦口位于左心房 B. 右心室的出口为主动脉口 C. 三尖瓣口连接左心房与左心室 D. 界嵴为左心室的分部标志 E. 节制索位于右心室 9.心脏收缩射血期瓣膜的状态是 A.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开放 B. 二尖瓣、三尖瓣开放 C. 主动脉瓣开放,肺动脉瓣关闭 D. 二尖瓣关闭、三尖瓣开放 E. 二尖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 10.心室舒张充盈期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是 A.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B. 肺动脉和三尖瓣 C. 主动脉瓣和三尖瓣 D.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E.二尖瓣和三尖瓣 11.关于心壁的正确说法是 A. 卵圆窝位于室间隔的上部 B. 房间隔缺损常见于膜部 C. 室间隔中部凸向右心室 D. 整个心脏右心室室壁最厚 E. 心房肌和心室肌相互移行 12.心传导系右束支经何结构至右心室前壁 A. 室上嵴 B. 界嵴 C. Todaro腱 D. 隔缘肉柱 E. Koch三角 13.关于心室壁结构正确的描述是 A. 肉柱布满心室壁 B. 室间隔左侧连有膈侧乳头肌 C. 隔缘肉柱在左心室的下部 D. 心室条索含Purkinje纤维 E.室上嵴为左心室分部标志 14.通过心脏右纤维三角的结构是 A. 房室束 B. 左束支 C. 右束支 D. 结间束 E. 窦房结支 15.含有心传导系束支的结构是 A. 界嵴

(完整版)诊断学名词解释精华版

1.发热(fever):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 2.热型:许多发热性疾病时,体温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规律性,称为热型. 3.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摄氏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4.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 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5.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多见于 布氏杆菌病。 6.间歇热:体温聚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 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7.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 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8.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9.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舒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10.体征(sign):医师客观检查到的患者身体方面的异常改变。 11.水肿(edema):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12.咯血(hemoptysis) :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称咯血. 13.牵涉痛(referred pain):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 14.发绀(cyanosis):又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15.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所指的发绀. 16.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 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17.三凹征:吸气性呼吸困难时,患者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 18.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或者仰卧时肺活量减少肺淤血加 重,因这种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故称. 19.呕血(hematemesis):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 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20.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21.黄疸(juandice):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症状和体征. 22.胆红素的肠肝循环: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经胆管排入肠道后,形成尿胆原,小部分经肠道吸收,通过门静脉血回 到肝内,其中大部分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23.少尿(oliguria):正常成人如果24小时尿量小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毫升,称为少尿. 24.无尿:正常人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称为无尿。 25.多尿: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毫升者称为多尿(polyuria). 26.尿三杯试验:患者一次排尿,将最初10~20毫升尿液留于第一杯中,中间30~40毫升尿液留在第二杯中,终末5~10 毫升留在第三杯中. 若第一杯尿液异常,病变部位可能在前尿道;第三杯尿液异常,病变在膀胱或后尿道;若三杯尿液均异常,病变在膀胱颈以上,称. 27.膀胱刺激征:膀胱区或后尿道病变,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也称尿道刺激征. 28.晕厥(faint):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 29.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 碍。 30.抽搐(tic):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地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 31.惊厥(convulsion):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时,称为惊厥. 32.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 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引起. 33.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 感. 34.嗜睡(somnolence):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呈病理性持续睡眠状态,经刺激可唤醒,醒后能回答问题,能配合体格 1

《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集

《医学影像诊断学》 题集 徐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实验室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二章呼吸系统 (5) 第三章循环系统 (12) 第四章骨关节系统 (13) 第五章消化系统 (19) 第六章肝胆泌尿生殖系统 (26) 第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30)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医学影像学包括、、、 、和等项内容。 2、X线具有穿透性、、和、和电离效应等特性,它们分别 是、、和基础。X线穿透性 受、和的影响。 3、在阅片时, 应分析病变的要点是、、 、、、和等。 4、人体组织器官有不同的和差,使透过人体后的剩余X线量不均匀。 5、人为引入一种物质到人体器官或间隙使其产生密度差异而形成的对比称对比。引入的这种物质称引入这种物质的方法称。 6、X线图像特点包括、、和等。 7、数字X线成像包括、和。 8、水的CT值为HU,骨皮质的CT值约为HU,空气的CT值约为HU 9、在T1加权像上水和大部病变(如肿瘤.炎症.变性.坏死.液化.水肿)为即长T1信号。T1加权像上的即短T1信号通常为脂肪和亚急性血肿。在T2加权像上,水和大部分病变呈高信号即信号。 二、名词解释 人工对比自然对比CT MRI PACS 介入放射学CR DDR CT值T1 T2 MRA T1WI T2WI 三、选择题(可单选或多选) 1、摄胸部平片显示心肺等结构属于()。 A、人工对比 B、天然对比 C、造影检查 D、特殊检查 2、最适合心血管造影的造影剂()。 A、硫酸钡 B、泛影葡胺 C、欧乃派克 D、碘化油 3、X线图像显示的不同灰度与X线透过的物质密度的关系是()。 A、物质密度高,吸收X线量多,显白影 B、物质密度低,吸收X线量少,显黑影

脑血液循环的解剖与生理

脑血液循环的解剖与生理 第一部分脑血液供应及循环障碍 大脑血液供由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组成。颈内动脉系统包括颈内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为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部分(约以顶枕沟为界)供血,包括额叶、颞叶、顶叶皮质及深部白质、基底节及部分间脑;椎-基底动脉系统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包括颞-枕区、脑干、小脑、丘脑底部、部分丘脑、迷路、耳蜗。脑动脉供应区域 颈内动脉 脉络膜前A海马、苍白球、内囊下部 大脑前A额叶内侧和顶叶皮质及其下方白质、胼胝体前部 大脑中A额叶外侧面、顶叶、枕叶和颞叶皮质及其下方白质 豆纹A尾状核、壳核、内囊上部 椎动脉 小脑后下A延髓、小脑下部 基底动脉 小脑前下A脑桥中下部、小脑中部 小脑上A脑桥上部、中脑下部、小脑上部 大脑后A枕叶和颞叶内侧面皮质及其下方白质,胼胝体后部和中脑上部丘脑穿通支丘脑 丘脑膝状体支丘脑 大脑供血动脉有3条: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 小脑供血动脉有3条:小脑后下动脉(PICA)、小脑下前动脉(AICA)、小脑上动脉(SCA)。供应纹状体及丘脑的穿通支有3组:ACA近端的内纹A,MCA的外纹A、PCA的后纹A。 DWI示双侧Heubner返动脉(ACA近端深穿支)受累。

(一)脑动脉系统 脑动脉根据走行、分布,两个动脉系统可分为:1)皮质支:主要营养皮质及髓质;2)中央支:穿入脑实质,营养白质及核团。中央支多发自Willis环和大脑前、中、后相邻的动脉主干,几乎垂直地穿入脑实质,供应间脑、纹状体与内囊,称为深穿支动脉,如纹状体动脉或豆纹动脉。中央支与皮质支之间几乎无侧枝循环。 【主动脉弓与颈外动脉】 1.主动脉弓: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发出3大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为一粗短干,向右上方斜行至右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2.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左侧发自主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干。两侧颈总动脉均经胸锁关节后方,沿食管、气管和喉的外侧上行,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3.颈外动脉: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后经其前方转至外侧,上行穿腮腺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支。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和咽升动脉等。 【颈内动脉系统】 1.颈内动脉(ICA)或称前循环 ICA起自颈总动脉(CCA),在C4(下颌角)或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成颈外动脉(ECA)与颈内动脉(ICA)。 (1)在解剖上根据动脉走行及毗邻关系,ICA分为4段: 1)颈段:无分支,由颈总动脉分叉处延伸到颅底,在颞骨岩部经过颈动脉管入颅,呈S形弯曲,该动脉穿过破裂孔进入海绵窦。 2)岩骨段:发出颈鼓支(至鼓膜)、翼管支(至翼管)。 3)海绵窦段:位于海绵窦内,此段颈内动脉与海绵窦外侧壁内Ⅲ.Ⅳ.Ⅵ及Ⅴ第1、2支。4)前床突上段/虹吸部上段/颅部颅内段:位于前后床突上方。临床上海绵段与前床突上段合成ICA虹吸部,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之一。然后ICA穿过前床突内侧的硬膜,在此转变为鞍突上段。在前床突水平发出ICA第一条主要分支-眼动脉,再发出眶支、眶外支及眼支。眼支最重要的是中央视网膜动脉,其他包括睫后长动脉、睫后短动脉与睫前动脉。在眼动脉与颈外动脉分支间存在丰富的吻合支。 (2)临床上正常ICA血管造影分为5段 1)岩骨段(C5):又称颈动脉管段、神经节段。行于颞骨岩部内,走行方向由后外至前内。是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外口进入颅内,在颈动脉管内口处,位于交叉神经节下面的一段。 2)海绵窦段(C4):颈内动脉在海绵窦内沿颈内动脉沟向前行的一段,走行方向由后向前。 3)前膝段(C3):又称虹吸段,由海绵窦段移行为床突上段的转折处,呈C字形走向,在C3或C3与C2交界处发出眼动脉,穿视神经管入眶。 4)床突上段(C2):又称是交叉池段,位于前、后床突连线的稍上方,恰好在交叉池内,走行方向有前向后。 5)终段(C1):又称后膝段,该段参与Willis环组成,并发出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该段再稍向前即分出大脑前动脉(A1)与大脑中动脉(M1),C1+A1+M1称为颈内动脉交叉部。在颈内动脉造影前后位片上,C1、A1和M1三部呈T字形,当T字形态改变时有临床意义。在侧位片上,C2、C3、C4三段共同组成C字形,即虹吸部。虹吸部流体力学时相经常发生变化,动脉管压强随之发生变化,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之一。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等容收缩期(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当心室肌收缩、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这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由于心肌的强烈收缩,导致室内压急剧升高,而心室容积并不改变,这段时间称为等容收缩期。 3.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每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4.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即: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00% 5.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6.心指数(cardiac index)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或静息心指数(L/(min·m2))。 7.搏功(stroke work)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简称搏功。可用搏出血液所增加的动能和压强能来表示。 8.心肌收缩能力(cardiac contractility)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强度和速度)的内在特性,又称为心肌的变力状态。 9.异长调节Starling机制是指在生理范围内,心脏通过自身调节使搏出量随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变化而改变,即心脏能将回流的血液全部泵出,而不会在静脉和心房中蓄积。 10.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心力贮备又称心泵功能的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包括搏出量贮备和心率贮备。 11.快反应细胞(fast response cell)由快钠通道开放、引起快速去极化的心肌细胞称为快反应细胞。 12.慢反应细胞(slow response cell)由慢钙通道开放、引起缓慢去极化的心肌细胞称为慢反应细胞。 13.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循环系统解剖及生理知识

循环系统解剖及生理知识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为全身各器官组织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生命活动。此外,循环系统还具有内分泌功能。(一)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1.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4个心腔。左、右心房之间为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为室间隔。左心房、左心室之间的瓣膜称二尖瓣,右心房、右心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房、室间隔结构完整及心脏瓣膜结构与功能正常,方能保证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防止出现血液反流或分流。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此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此为肺循环(图3-1) 2.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图3-2)。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均能发出冲动(自律性),但以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为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 3.心脏的血液供应: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灌流主要在心脏舒张期。左冠状动脉主干很短,随即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 (二)血管 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3类。动脉的主要功能为输送血液到组织器官,其管壁含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能在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收缩和舒张,影响局部血流量,改变血流阻力,故又称“阻力血管”。毛细血管是人体进行物质及气体交换的场所,故称其为“功能血管”。静脉壁薄,弹性小,主要功能是汇集从毛细血管来的血液,将血液送回心脏,其容量大,又称“容量血管”。 (三)调节循环的神经-体液 1.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主要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当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肾上腺

生理学循环系统

第三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1.定义: 血液在循环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 2.功能:运输实现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防御功能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3.意义:血液循环一旦停止,生命也随之终结。 第一节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兴奋收缩偶联→节律性收缩→射血→推动血液循环 一、心肌细胞功能分类 (一)按自律性分类: 1.工作心肌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特点: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但无自律性 2.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①自律细胞:窦房结(P细胞)、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细胞 特点: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无收缩性 ②非自律细胞:结区,有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和收缩性 3.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分布 窦房结:P细胞、过渡细胞。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结希区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网 (一)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RP:-90mV) 形成机制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的类似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 2.工作心肌细胞AP的特点:1 复极过程复杂 2 持续时间长 3 升降支不对称(1)0期(去极化期) ●膜电位:-90→+30 mV(幅度120mV) ●除极速度(0期上升速率):200~300V/S ●历时:1~2ms 机制:刺激→静息电位上移→达到阈电位→激活快Na+通道→再生式Na+电流→Na+平衡电位 3.快Na+通道:1.失活快2.激活快、开放快3. 持续时间短。 4.阻断剂:河豚毒素(TTX) ? (2)1期(快速复极初期) 膜电位:+30mV→0mV 历时:10ms 产生机制:一过性外向离子流(Ito),其离子成分为K+

诊断学循环系统(心血管).

诊断学循环系统(心血管) 名词解释: 1、 Broadbent征:指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者,见于粘连性心包炎,右室明显肥大等。 2、 Duroziez双重杂音:指将听诊器置于股动脉上,稍加压力,即可听到收缩期与舒张期出现的双期杂音,呈吹风样,不连续,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严重贫血及甲亢所致心脏病等。 3、 Corriigan脉:即水冲脉,将患者前臂抬高过头,检查者用手握紧其手腕掌面,此时可感知脉搏骤起骤降,有如潮水冲涌。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严重贫血及甲亢所致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等脉压增大情形下。 4、 Protodiastolic Gallop:即病理性S3,又称第三心音奔马律,是指病理性第三心音和原有的S1、S2组成的节律,在心率大于100bpm时,极似马奔跑时的蹄声。见于心肌严重损伤时。 5、 Gibson:动脉导管未闭时,主动脉内的血流无论在收缩期或舒张期都持续不断地注入肺动脉,因此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听到哟连续、粗糙而类似机器转动的声音。 填空题: 1、奇脉的特点是伴随收缩期动脉压力降低而出现的动脉脉搏波振幅降低之幅度于吸气时增大。患一些疾病得患者,吸气时收缩期动脉压力降低的程度常常超过正常人于吸气时的降低值【10mmHg】,此时患者的外周血管脉搏完全消失。 2、 Kussmaul征是指当吸气时本该降低的中心静脉压反而升高,常见于严重的右心衰竭。 3、第二心音反常分裂又称逆分裂,指主动脉瓣关闭迟于肺动脉瓣,吸气时分裂变窄,呼气时变宽。见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判断题: 1、开瓣音出现于心尖内侧第二心音后0.10s,听诊特点为音调低,历时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ⅹ) 2、在动态血压监测中,多数推荐的正常参考值是: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白昼平均<135/85mmHg;夜间平均<125/75mmHg。(√) 3、当脉压大于40mmHg,为脉压增大,如脉压小于30mmHg,为脉压减少。脉压增大可见于主动脉狭窄,而脉压减少可见于心包积液。(ⅹ) 4、吸气时增强的杂音提示起源于右心系统,如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等。(√) 选择题: 1、心脏听诊出现“大炮音”应考虑哪种可能(E) A.高热 B.运动 C. 左心室肥厚 D. 贫血 E. 完全性房室阻滞 2、心前区触到心包摩擦感提示(D) A. 动脉夹层 B. 主动脉狭窄 C. 二尖瓣狭窄 D. 心包炎 E. 胸膜炎 3、第三心音位于第二心音后(D) A. 0.12s B. 0.13s C.0.14s D. 0.15s E. 0.16s 4、相对性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下列体征(A) A. Austin Flint杂音 B. 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递增型杂音 C. 拍击样第一心音亢进 D. 二尖瓣开瓣音 E. 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5、第一心音的成因主要是(A) A. 二、三尖瓣的关闭 B. 二、三尖瓣的开放 C. 半月瓣的关闭 D. 半月瓣的开放 E. 心室的震动 6、Valsalva动作时杂音增强的下列哪种情况(B) A. 主动脉瓣狭窄 B. 特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下狭窄 C. 二尖瓣关闭不全 D. 肺动脉瓣狭窄 E. 三尖瓣狭窄 7、深吸气时杂音减弱的是(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