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历史

合集下载

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

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

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讲义石庆秘第一章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与变迁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美术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目的:了解和认识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与变迁的内容教学重点: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美术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美术教育教学难点: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美术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美术教育课时安排:课内4学时。

教学过程一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1、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

2、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从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徒弟的方式进行。

3、北宋设立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

4、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发亮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

二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美术教育清末的学校美术教育(1)京师同文馆标志模仿西洋式学校教育的开端。

课程设置了“画法”科目,是中国新式学堂开设最早的“绘画课”。

(2)《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全盘模仿日本。

在高等小学和中学堂的课程中设图画课。

(3)《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初小图画课教学目的:“练习手眼,以养成其见物留心,记其实象之性情”手工课教学目的:“练习手眼,使能制作简易之物品,以养成好勤耐劳之习”高等小学图画课教学目的:“观察实物形体及临本”,“练成可应实用之技能,并令其心思于精细,助其愉悦”手工课教学目的:“能制作简易之物品,养成其用心思耐劳烦之习”中等学堂图画教学目的“习画者,就实物模型图谱,教自在画,俾得练习意匠,兼讲用器画之大要,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4)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近代最早的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以教育、图画、手工为主课,音乐、文化为副科。

图画包括:中西绘画及几何、投影手工包括:细工、黏土细工、石膏、竹、木等工艺美术民国初期的学校美术教育《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手工课的要旨:使儿童制作简易物品,养成勤劳之习惯时间:4个学年每周均为1课时内容:简易细工图画课的要旨:使儿童观察物体,具摹写之技能,兼以养其美感学习时间:第2、3学年每周1学时;第4学年每周为2课时,女生为1课时。

中国美术教育

中国美术教育

中国美术教育中国美术教育的背景和重要性中国美术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重视美术教育,并将其视为培养人的情感、审美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美术教育在文化交流和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塑造和传承中国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基石。

中国美术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的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艺术家和文化精英非常重视绘画、雕塑和书法等艺术形式,并在宫廷和寺庙中广泛推广。

此外,各个朝代的皇帝还注重美术教育的发展,他们特别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至今仍被世人称赞。

在现代时期,中国美术教育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批具有开创性思想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他们试图将中国的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相结合,为中国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教育家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使其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方面,还涉及了培养年轻一代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

通过学习绘画、雕塑和设计等艺术形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

这不仅对其个人发展有益,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此外,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于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通过美术教育,年轻一代有机会了解和学习这些传统,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美术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独特之处,并鼓励他们在创作中融入当代艺术元素,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然而,中国美术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一些地区缺乏优质的美术教育资源,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艺术的广泛知识和技能。

其次是对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不足,许多学校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实际艺术创作和实践的机会。

美术教育发展史

美术教育发展史

美术教育发展史一、清末期美术教育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摧残了中国人的肉体,也重创了中国人保守的思想。

当人们从民族落后的反醒中寻求解答时,人们开始重视经世致用,以物质生产为目的实用知识,重视科学,重视以美术教育的形式培养为洋务实用的美术人才。

应科学与实业的需求近代学校教育应运而生。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

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外,还包括画法。

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

随后,开设有图画(制图)科的新式学堂日渐增多。

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1904年正式开学)两江师范学堂(初名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

图画成为所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

1906年,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1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

“学科以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科,兹单以图画言之,西洋画(铅笔、木炭、水彩油画),中国画(山水、花卉),用器画(平面、立体)、图案等。

”图画手工科的设立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美术教育体制,所设课程全面而完备,并且注意突出美术师范教育的特点。

图画手工科开设的课程为:教育为总主科;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主科;国文、英文、日文、历史、地理、数学、体操为副科。

学生须通过预科文理普修方可进入图画手工科学习。

自此,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广东优级师范学堂、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设有图画手工科(班)。

辛亥革命后,一些已建的师范学校,如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成都高等师范、通州师范相继开办了图画手工专修科。

1852年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内开始附设“土山弯画馆”。

画馆属工艺工场的一部分,但主要是为天主教培养宗教画人才。

学生是中国的天主教徒,教师是法国传教士。

教学采取工徒制,内容包括擦笔画、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和油画等技法,课堂作业主要是范画临摹。

我国美术学校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美术学校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美术学校教育发展历程我国的美术教育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但是美术学校教育的发展却是近代事业。

19世纪末,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有很多外国美术家来到中国教授艺术,对我国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由于战乱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美术教育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直至新中国成立,美术教育才开始蓬勃发展。

1949年后,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美术学校制度,最早的美术学校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央美术学院,随后,全国各地也陆续建立了美术学校。

美术学校制度的实行,让我国的美术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50年代,我国的美术学校教育主要以模拟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画派的美术教育为主。

这种教育模式注重写实技法和临摹。

1958年以后,文革运动兴起,美术教育面临严峻考验。

美术学校被关闭或改为其他用途,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也被迫停止。

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几乎没有任何进步。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美术教育才得以重开。

1980年代,我国的美术教育开始经历新的变革。

美术学校开始引入西方当代艺术思潮,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

这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余地,注重把个性和思想传达融入到作品中。

1990年代,美术学校教育继续发展,注重个性化培养。

不断地改革推陈出新,不断地开拓教育前沿,培养更多艺术家和人才。

此时候,许多知名的美术教育家纷纷加入这个行业,大力推进美术教育的提高和发展。

2000年代以后,我国的美术学校教育逐渐走向国际化,面向全球发展。

学校通过与国外的美术学校进行艺术交流和学术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的美术教学模式和理念,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家,让学生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和独立的美学观点。

总之,我国美术学校教育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历程。

从模拟到开放,从复制到创造,美术教育在不断地变革和进步。

现在,我国的美术学校在全球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成为艺术家和人才的摇篮,为国家文化事业和艺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美育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美育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美育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美育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自汉朝时期开始,美术被作为书法、绘画等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传承下来,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运动中,美育教育的发展也得以开始。

1902年,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建立,成为中国第一所具备现代化、专业化的美术教育机构。

20世纪30年代,为了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民间组织先后创立了教育家艺术雕塑研究会、全国艺术教育联合会、中华艺教会等组织,积极推动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育教育更加重视。

195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纲要》和《艺术专业学校招生办法》,开创了我国教育体制中美术教育的新篇章。

此后,美术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美术博物馆等机构相继建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美育教育的新变革。

在全国高校大规模实施参加全国综合改革试验项目的大背景下,美术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进一步提高了专门学校的教育品质和水平,并大力引进国外美术教育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美术教育教学体系。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美育教育不断向国际化发展,加强与国际艺术教育交流与合作。

2006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充分展现了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美育教育的成果和实力。

当前,中国美育教育已经进入了新时期,教育机构、师资队伍和教育理念等方面都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政府正在不断加强对美育教育的投入,同时也大力促进全民教育素质的提高。

与此同时,各类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也为中国美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契机,在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美育教育必将迎来崭新的更加灿烂的篇章。

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艺术教育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先秦时期。

自先秦时期起,中国艺术教育在中国文明发展长河中不断演进,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发展模式。

先秦时期,中国艺术教育以齐太史的“礼仪”、淳于髡的“乐谱”为主,以传播礼仪文化、培养宫廷文艺演出为主要目的,并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原始的艺术教育体系。

秦汉时期,中国艺术教育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传播国学文化、培养官吏文艺素养为主要目的,依托于贵族教育制度,以礼记、书经、形考、国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开始出现一些综合性的文化学府,为中国艺术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现代时期,中国艺术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以传播现代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为主要目的。

自清朝末期开始,在西学东渐的进程中,中国艺术教育组织和艺术学校不断形成,同时,抒发民族思想和文化的艺术创作繁荣兴起。

20世纪初,随着民国时期艺术教育的迅速发展,艺术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中华民国政府制订《国立美术专科学校章程》,正式批准中国的美术专业教育走上正轨。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艺术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政府鼓励和支持着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艺术学校和专业艺术教育机构。

这一时期,中国艺术教育发展迅猛,尤其是大学艺术教育,深刻影响了整个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艺术教育进一步健全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教育机构和艺术专业。

政府出台了系统的教育政策,鼓励和支持艺术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

从先秦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以及新世纪以来,中国艺术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以人文思想理念为核心,充分发挥艺术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国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奏定学堂章程 莫炽卿 112班

奏定学堂章程 莫炽卿 112班

论学校美术教育摘要:中国的学校美术教育起步较晚,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正式开始。

一、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开端“癸卯学制”的产生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前,中国的学校并无一定的系统可循。

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清政府令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并令其筹拟学堂章程;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张百熙将所拟定的章程,即《钦定学堂章程》呈上,时称“壬寅学制”。

“壬寅学制”最终未得到具体实施,但它却成为了新学制的先声。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此后的“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确立的现代学校制度。

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

还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相互衔接和关系。

“癸卯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并由此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教育无章程、学校无体系的状态,确立了中国现代化学制的基本程式和框架。

该学制一直适用到1911年清朝覆灭。

这个时期标志着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的正式开始。

这一时期的美术教学思想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注重美术为社会服务的实用主义教育观。

二、中华民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核心人物是蔡元培,他于1912年任教育总长。

蔡元培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六号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一文。

在他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学校美术教育思想是注重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

这时的教学内容开始开设手工图画课程,教学观念是“涵养美感”,并提出“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宗旨。

三、“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学校美术教育1919年杜威来华讲学,宣传重视学生经验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将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中小学美术教育。

1023年6月4日,当时的教育部分布了《小学形象艺术纲要》、《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

美术教育学

美术教育学

填空1儿童美术向成人美术的发展大致分为涂鸦期,图式期和写实期2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是汉代的鸿都门学。

3最早对审美教育进行论述的哲学家是德国的席勒《审美教育书简》最早讲工艺制造的书是《考工记》4 1911年冬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美术专门院校—上海国画美术院成立。

1918.4.5我国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成立。

5人类的思想传统不论表现如何复杂多样,基本上都可以概括为两级,一是科学理性主义之极,二是浪漫表现主义之极。

6美术课程的学习领域三类:1美术创作(创作制作展示)2美术批评(欣赏批评)3 美术历史(历史情景文化)7美术教科书涉及的三方面主题或课题:1美术与自我2美术与社会3美术与自然8美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所体现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

9知识教学,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美术学科也是如此。

在美术学科中,知识类的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事实性的知识,一个是概念性的知识。

10最能区分是否是改善评价的是质性评价。

名词解释1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目的是为了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能,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和文化需要。

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以美育代宗教”:此观点由蔡元培提出认为美的教育可以改变人们单纯追求物质的倾向,完善人性,起到宗教在西方文化中起到的作用。

3包豪斯:起源于德国现代设计流派,追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崇尚简洁实用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教育模式对现代美术教育影响至深。

4视觉文化美术泛化的当代表现,这一概念大大拓展了美术的内涵,只要基于视觉形象之上的图像艺术形式均可称为视觉文化的一部分。

5研究型美术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师。

6美术的情感性特点:情感是艺术的共性特点,因此也是美术学科的特点。

体现在美术作品不是通过理性的方式说服人,是通过情感的方式打动人心、改造人的精神世界,起到愉悦人心和唤起观看者内心情感的作用简答1美术教育学的性质:1理论性所谓理论性应体现为对现实事物的概括性的知识体系,必须具有抽象与概括的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为社会服 务的实用主义教育观。
用 多种教 学形式 , 充分 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由以上 2 世 纪我 国学校美 术教 育 的历 史发展 过程 , 0 我
们 可 以得 出 以下 结 论 :
二、 中华 民 国时期 ( 9 2 1 1 ) 1 1 ~ 9 9
这 一时期的核心人 物是蔡元 培 , 于 l 1 年 任教育 总 他 92
术教 育 思潮 ; 第二 , 以艾斯 纳为代表 的全 面综合 的美术教 育 思潮。这两大思潮影响 了我 国美 术教 育改革 , 促使 学校美术
教 学发生 了重大转变。 19年《 92 九年 义 务教 育全 日制 小 学美 术教 学大 纲 ( 试
用 ) 与《 年义 务教 育 全 日制初 级 中学美 术教 学大 纲 ( 》 九 试
“ 文革” 中国的美术教 育造成 了极大破坏 。这 一时期 的教 对
材 内容大 多是 大批判 的报 头 、 语等 , 标 美术教 育 的功 用变成 了阶级斗争的工具 。
[] 5徐建 融, 初熹 , 知凡 . 钱 胡 美术教 育展望 . 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
社 . 0 2 20 .
( 者单 位 : 东师 范 大学 艺 术 学 院) 作 华
教 育思想, 将西方美术 中的色彩 学、 明暗等 画法 以及设计 、 工 艺制作 中一 些新 的理念 引进 中小 学美术教 育。 l 2 年 6 93 月 4日, 当时的教 育部公布 了《 小学形象 艺术纲要》 《 级 中学 、初
图画课程纲 要》 。其主要 内容包括 : 第一 , 注重技能训练的 从 图画教 学, 向注 重儿 童天性 、 造 力的美 术教 育方 向; 转 创 第 二, 首次提 出“ 学 方法 以联 络各 科设 计发表 等 为主” 教 的方 法, 强调 图画教 学和其他 学科教 学的联 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学校 美术教 学 的开 端 ( 9 2 9 2 1 0 ~1 1 )
用 ) 颁布 , 》 它们的教 学 目的是 : 第一, 传授美术基本知 识和基 本技 能; 二, 第 培养 健康 的审美情操 , 提高 审美能力 , 增强 爱
本 时期关键 性的人 物张之洞于 1 0 年 奉命 主持制定新 93 学制。 1 0 94年 1月 1 , 3E 清政府 批准《 定学 堂章程》 癸 l 奏 (
美术 日 空 寸
中 国学校 美术 教 育 的历 史
口黄方 艳
摘 要 : 国 的 学 校 美术 教 育 起 步较 晚 , 0 中 l 4年 《 9 奏定 学 堂 章
教 育 思潮 传入我 国: 第一 , 以罗恩 菲德 为代表 的创造主义美
程 》 颁 布 标 志 着 中 国 学 校 美 术 教 育 的正 式 开 始 。 本 文 将 2 世 纪 的 0 ( 92 92 学校 的 美 术 教 育 分 为五 个 时 期 , 个 时 期 围绕 核 心 人 1 0 ~1 9 ) 每 物 来 阐述 学 校 美 术教 育 的 历 史 。 关键 词 : 用 主义 实 创 造 主 义 学 科 中心 核心 人物
其道 德” 的宗 旨。
三 、 五 四” “ 时期 至新 中 国成 立 前 的 学校 美 术教
育 (9 9 1 4 ) 1 1 ~ 9 9
1 l 年杜 威来 华讲 学 , 99 宣传 重视 学生经验 的进 步主义
第 三 , 国的美 术教 育不仅 继承 了传 统教 育的精华 , 我 而 且注重 吸收外来文化 , 完善 了教 育 目标和教学 内容。美术教 育的不 同阶段有不 同的特点 , 功能 由最初的注重实用到注重 美育再到注 重创造 力的培养。 由此可 以看 出, 中国美术教育
第一 ,奏 定学 堂章程》 《 的颁布 , 将古 代 的“ 师徒教 育” 发
展 为班级 专业化 , 志着我国近代 学校 美术教 育的开端。 标
长 。蔡 元培在 《 青年》 三卷第 六号发 表 了《 新 第 以美 育代 宗 教》 一文。在他 的影响 下, 一时期 的学校 美术教 育思想是 这
版 社 ,08 20.
美术教 学体 系训练 了学生精确摹写事物 的能力 , 但是学 生
[] 3钱初熹 .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 5 20 , [] 4 尹少淳 . 美术及其教 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 5 19 . 9
的个性和 能力受到 了限制 。从 1 6 年 至 17 年 的十年 间 , 96 96
四 、 9 9 1 7 年 的学校 美术教 育 14 ~ 9 8
这 一时期的学校 美术教育 思想受到 契斯恰 阔夫素描教 学法的影响 , 提倡前 苏联教 育与劳动相结合 的教育理念 。这

[] 美 ) 2 ( 巴歇 尔 , 斯 曼 . 计质 性研 究 . 慧 芳 , . 南 美 术 出 罗 设 王 译 湖
在 以后 的发展过程 中将 更加人性化 , 并能与世界各 国的美术 教育相 互交流 , 取长 补短 , 出更加 符合我 国 国情 的中国美 走
术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 1 陈瑞 林 .O 纪 中 国 美 术 教 育 历 史 研 究 . 华 大 学 出 版 社 , 2世 清
20 0 6.
五 、9 8 1 9 年 的学 校美 术教 育 17 ~ 92
这 一时期美术教育界开始恢复与西方 的交流 , 两大美术
73
国主义精神 ; 第三, 培养观察 、 想象和创造等 能力 。教 学 内容
是 绘 画、 艺、 赏三大块 , 学方法是贯彻 启发性原则 , 工 欣 教 采
卯 学制 ) 标 志着 中国近代 学校 美术教 育的正 式开始。这 一 ,
时期 的美术教学 思想提倡“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 ——注 重美
注 重美术教 育 的审美 功能。这 时的教 学 内容开始 开设手工
第二, 国的学校 美术教 育从开始就受到西方 的实用主 我
义、 创造 主义 、 学科 中心主义及 前 苏联 社会主义现 实主义美 术教 育思想 的影 响 , 并在 核心 人物 统领 下进 行教 育体 制 改
革。
图画课程, 学观念是 “ 教 涵养美感” 并提 出“ , 以美感教育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