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资料2018版

合集下载

2018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2018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授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7价值蠕殖,是可变资本. 但就价值用传方式来讲,这
部分资本也同握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梯,属于流动资本. 不I!"精这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把流动'赔 本,傲是在生产过瘟申其价值发生精殖钩,赔本 . 10 、资本循环利用It"而究的问题是梯的.
I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 资本循环利'赔本周转都是研究个到资本的运动,但是它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 资本 循环侧重研究个剔资本侵过的阶段、采取的形式及,赔本循环保符连续性的备件,而资本周转侧11' 研究
度 . il'是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东!II和一银发展规像. 造成认酣睡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
,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囱子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
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是活动植圆的限制 . 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备件的限制,以及客震过
价交钱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蠢的II曾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遭领域. 只有在流速领峨中'自晶生产者之闹才能发生关系 ,货币才能 转化为资本. 资本寡不把货币技人流趣,购买势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 a 藏鳝了劳动着剩余剪
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6. 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犁,既在流通领尊越行〈以流通为'甚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 特殊商品) .又不在混遁领精法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整个姐嚣的关
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

大学思修知识点2018版

大学思修知识点2018版

大学思修知识点2018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核心内容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特征二、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点和含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点–唯物辩证法的含义2.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单一性和发展性的辩证法–又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必然性和自由性的辩证法三、共产主义社会理想1.共产主义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内涵–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和途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途径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基本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解决方法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意义以上是2018版大学思修的主要知识点概要,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

同时,积极应用这些思想理论,可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和任务,并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概论2018最新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概论2018最新复习资料

03709马克思主义概论单选/多选/简述 2018最新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B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D )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4.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5.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B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B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7.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空想社会主义8.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 )A.配第、斯密、李嘉图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9.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 )A.理论品质B.理论基础C.理论核心D.理论内涵10.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A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B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B.世界是统一的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B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B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5.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C )A.普遍联系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具体分析法6.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8版第六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8版第六讲

第三部分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第三部分: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社会 主义 发展 规律
建设的长期性 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第三部分: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探索和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阶段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部分: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十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军事战争与和平演变
第一、资亡社胜 第二、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
第二部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九条
第四、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 第五、按劳分配原则 第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二部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九条
第四、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 第五、按劳分配原则 第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曲折并不改变社会主义的前进趋势 必须有开拓奋进的精神状态
第三部分: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B.以自信担当、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
正确认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 中特社的成功实践的意义 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
谢谢观看
第一部分: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中国的近代史 中国的现代史 展望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8版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8版第二讲

第一部分:实践与认识 从实践到认识:感性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第一部分:实践与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 目的、理念、方案
第一部分:实践与认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主观和客观 理论和实践 知行合一
第二部分
真理与价值
第二部分:真理与价值
真 理 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真理的检验标准
价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值
第二部分: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
形式主观 本质客观 一元性
第二部分: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的定义 真理的相对性的定义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主体性 客观性 多维性 历史性
第二部分:真理与价值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 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第二部分:真理与价值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第二部分:真理与价值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谢谢观看
————
马哲原理第二讲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01
内容
02
目录
03
实践与认识 真理与价值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部分 实践与认识
第一部分:实践与认识
实 践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认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质与过程

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实践与认识 实践的本质:三个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8版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8版第三讲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第三部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
谢谢观看
————
第二部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有效途径和手段 经济 政治 文化
第二部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强大杠杆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第二部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强大杠杆
马哲原理第三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内容 目录
01
社会基本矛盾的动力
03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一部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更替
第一部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第一部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定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联系 两种类型的生产关系
第一部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
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记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靠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行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相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靠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相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动身,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相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确定意识,意思依靠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确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肯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主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相识和把握物质的确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需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冲突的普遍性是指冲突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冲突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冲突及每一冲突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2018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2018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2018版教材页码)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3-43.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的理论来源有哪些?p.5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 p.10-13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是?p.13-17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p.17-18-------------------------------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p.20-218.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p.21-239.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是什么?p.23-2410.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p.23-2411.如何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24-2512.意识的起源、本质及能动作用p.25-271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27-2814.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p.28-3015.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是什么?p.30-331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p.33-36 1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发的实质和核心?p.37 18.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是什么?p.37-3819.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p.38-40 20.如何理解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p.40-4121.怎样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p.41-42 22.如何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p.44-4523.辩证思维方法及其应用价值p.46-4824.学习唯物辩证法,增强五种思维能力p.49-54------------------------25.实践的基本特征、基本结构、及基本类型p.56-6126.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p.61-632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突出特点及对认识本质的认识p.6528.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p.67-7029.真理的定义及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p.74-763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p.76-793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83-8432.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90-8933.为什么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p.97-10134.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辩证关系p.101-104-----------------------3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p.10636.社会存在包含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在社会发展中各起什么作用?p.107-10937.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是什么关系?p.10938.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109-1113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树立科学历史观和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p.111-1164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狭义的)内涵及要素分别是什么?p.116-118 4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1174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意义p.118-1214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p.121-12344.国家的实质、职能是什么?与原始氏族组织的区别是什么?p.122-123 45.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意义p.124-12546.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p.125-12947.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129-13348.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阐释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原理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意义?p.133-13749.什么是阶级,阶级斗争根源是什么?p.13750.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p.142-144 5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44-14752.唯物史观在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时坚持了什么原则?p.148-150 53.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p.150-15254.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p.155-158 -------------------------------55.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p.160-16256.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分别是什么?p.162-16357.商品的价值的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p.163-16458.如何理解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本质及职能?p.16559.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p.166-16860.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68-1696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及其意义p.170-17262.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和主要途径p.177-1796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p.18064.根据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p.180-18165.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和本质p.181-18466.剩余价值的含义p.18567.根据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理解剩余价值的源泉p.185-186 68.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187-19069.资本积累的含义及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学说p.190-19370.什么是资本的有机构成?p.19171.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p.193-19672.从社会再生产(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195-19673.怎样理解工资的本质及其对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掩盖p.196-197 7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具体表现p.1997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本质特征是什么?p.200-201 76.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什么?p.208-210-------------------------------77.什么是垄断?p.21478.什么是金融资本?p.2167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产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原因p.218-22080.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及实质是什么?p.226-2278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有哪些方面?p.228-2308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有哪些?p.230-233 8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是什么?p.233-24184.如何认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p.241-244 85.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及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p.246-251-------------------------------86.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哪三个阶段?p.25487.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p.254-26988.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p.269-27789.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277-27990.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p.279-282 91.根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理论,分析怎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p.282-28592.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有哪些?p.291-2959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95-30394.如何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p.303-3099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p.309-313请同学们关注每一章后面的思考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
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和社会、人类思维
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
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
本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
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
思想渊源。

4.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
性,这些鲜明的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5.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

6.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
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
额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7.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
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8.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9.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
10.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11.联系的含义:从哲学上讲,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
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
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不是事物之间
个别的、暂时的现象,而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永恒的现象。

1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物的灭亡。

13.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
能构成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
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
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1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
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
可能性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
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事物的转化和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推动事物质变的决定力量。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共同推动着事物的
发展。

16.矛盾普遍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
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世界
上的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
点。

客观物质世界矛盾运动形式是无限多样的,因而不同事物
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二是指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
过程个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
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
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17.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
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18.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
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
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就
事物才能相信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
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9.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
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20.实践的主题、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有
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2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
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
基础。

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
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论认识。

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
足实践的需要。

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
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23.认识到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
造世界;二、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24.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
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
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
因素。

26.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
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7.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
想保证;二、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三、文化为社会
发展提供凝聚力量;四、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
力状况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
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和
全部历史的基础。

它具有客观显示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关系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
系。

3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①生产力决定生
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
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
作用。

即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推
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
发展。

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1.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a.人民群众的社会物
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
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3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
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
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33.抽象劳动“制造”价值、具体劳动“制造”使用价值
34.货币有五大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
段和世界货币。

35.价值规律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按照
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3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由波
动。

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
有时低于价值,不停的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37.经济全球化表现:一、国家分工进一步深化;二、贸易全球
化;三、金融全球化;四、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38.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一、任何社会
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生产到衰亡都要经历相当长的
时间跨度;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
性;三、当代资本主义大的发展,还显现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尚需长期的过程39.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
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必然向自由王国飞跃;经济的计划调
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4.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5.
精神境界极大提高;6.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必然向
自由王国飞跃;7.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