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方言音系与普通话对应——襄阳方言音系之三:声母特点

合集下载

说说咱们襄阳的方言

说说咱们襄阳的方言

说说咱们襄阳的方言说说咱们襄阳的方言市纪委程元银方言,也可以叫做土话或者土语,它是相对于“国语”普通话而言的。

襄阳方言是个大概念,一是它包括的是襄阳市区的方言和各县(市)区的方言,二是它有语言和文字两种表现方式,三是它有数以千计万计的语词。

在全国汉民族语言七大方言区中,襄阳方言归属于北方方言,为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

襄阳方言区别于其它方言,主要表现在语词方面,但反映在发音上,也有音质、音调、音势等不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何也?水土使然。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是襄阳的水土直接产生了襄阳方言。

襄阳幅员广大,各地的方言土语不尽相同。

就音色而言,一般是襄北的话硬,襄南的腔软,襄东的声直,襄西的调滑。

从鄂豫交界处的襄州区黄渠河往南,每过十公里左右,因水土不同则人的声腔便有所改变,方言也有所不同,虽然只是一些细微的差异。

所以,古驿人说黄渠河人是河南人,伙牌人则说古驿人是河南人,到了市区又说伙牌人是河南人。

而襄阳人到了武汉,则往往被当作河南人。

方言是跟普通话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语言,但不同方言之间又有交叉现象。

首先,边界地方的居民可能同时讲多种方言。

像老河口的孟楼镇,不少人既讲湖北话,也讲河南话。

其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襄北靠近河南的地方,很多人称叔父为“姥儿”,而这种称呼在河南、陕西是盛行的。

什么叫做“么事”是武汉方言,但襄阳也有人说。

第三,很多定居襄阳的外地人入乡随俗,同化后讲起了有点走调的襄阳方言。

襄阳方言在发音上有很多特殊之处。

一是将部分j、q、x作声母的字分别改成了g、k、h作声母。

如j i e读成g a i,x i e读成h a i等。

这样,上街买芥菜就成了“上该买盖菜”,解放全世界成了“改放全世盖”,关卡成了“关咖”,鞋子成了“孩子”,苋菜成了“旱菜”等。

二是韵母e n g、i n g多数被读成e n、i n。

如生性念成“深信”,成名成了“陈民”。

三是严格区分尖团音。

如“秦晋”是两尖,“勤谨”是两团,“亲近”是一尖一团,“禽尽”是前团后尖。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 襄阳方言走字句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 襄阳方言走字句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襄阳方言走字句襄阳方言走字句1. 绪论在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中,探讨方言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而襄阳方言作为湖北省方言的一支,因为其独特的特点备受学界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襄阳方言中的走字句进行研究,探究其语言特点及其在语言学上的价值。

2. 走字句的概念及特点走字句是指在方言中,某些字在特定语境下读音发生变化的现象。

襄阳方言的走字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变调走字句在襄阳方言中,一些字在特定语境下读音会发生变化,并且常常伴有声调的变化。

例如,“蜜”字在襄阳方言中读作“瞇”,而“它”字读作“谂”。

这种走字句的特点是在特定情况下,字的发音和声调发生了改变。

2.2 省字走字句在襄阳方言中,一些字会被简化成另外的字,这被称为省字走字句。

例如,“洗”字在襄阳方言中读作“咸”,而“洗手间”就变成了“咸手间”。

这种走字句的特点是对字的简化和替换,使得方言更具有地方特色。

2.3 含糊走字句在襄阳方言中,还存在一些字读音模糊不清的情况,这被称为含糊走字句。

例如,“告”字在襄阳方言中读作“哥”,而“牛肉”就变成了“糊彪”。

这种走字句的特点是读音含糊不清,需要根据语境来确定具体字义。

3. 走字句的语言学价值襄阳方言中的走字句不仅是地方方言的表现形式,也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

3.1 文化传承走字句作为襄阳方言的一部分,体现了襄阳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

通过研究走字句,可以了解襄阳方言的发展演变及其与当地文化的关系,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襄阳地区的文化遗产。

3.2 语音变化研究走字句的存在意味着襄阳方言中的一些音频变化。

通过研究走字句,可以深入探讨方言的语音演变规律及其与标准普通话的差异,对语音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3 方言保护与振兴走字句是襄阳方言的独特表现形式,对于保护和振兴襄阳方言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走字句的研究,可以促进襄阳方言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方言的生命力和魅力。

4. 结论襄阳方言作为湖北省的一支方言,其走字句是其独特的语言现象。

现代汉语一襄阳话与普通话的对比

现代汉语一襄阳话与普通话的对比

襄阳话与普通话的对比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我来自湖北襄阳,虽然从小生活在一个襄樊话的环境里,但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比较大,襄樊方言说的不是很标准,甚至于有些词汇都不曾使用和明白。

但还是能从襄樊话和普通话中比较出一些差异。

襄樊话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区,与普通话相比存在语音、语法、和语汇上的诸多差异。

一、语音方面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上游,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地带。

因此襄樊话的口音上略带秦味。

但又比河南话和陕西话发音轻。

正如欧阳修那句话“语音轻略带秦”。

(1)声母方面,相对于普通话而言,襄樊方言只有20个声母,但读音大致相同,只有语气上的些许差异。

襄樊方言中存在平翘舌不分的现象,例如:蚕和蝉、诗和丝、折和则等都发同一个音,襄樊话将舌尖后音都读成了舌尖前音;还有的襄樊方言将n和l混读,例如乃读作lai;襄樊话将舌面音声母与齐齿呼韵母拼成的字读成舌根音与开口呼相拼的,例如:街读gai、鞋读hai。

(2)在韵母方面,襄樊话襄樊话前后鼻音混淆,在有些区域内的方言中几乎没有后鼻音,例如:庚读作跟、灵读作林等,只有an和ang分得较为清楚;襄樊话中的合口呼韵母(uan、uen、uei)和撮口呼韵母(üɑn)与舌尖音相拼时往往会丢掉韵头u,读成开口呼韵母(an、en、ei),例如:对读dei、最读zei、暖读nan、端读dan、吨读den 等。

(3)声调方面,襄樊方言同普通话一样也是四种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只是各个声调的调值不同。

普通话中的阴平是高平调55,而襄樊话是中升调35;普通话中的阳平是中升调35,而襄樊话则是全降调41;普通话中的上声是降声调214,襄樊话中则是高平调55;普通话中的去声是全降调51,而襄樊话中则是降声调214。

普通话语音分析——声母

普通话语音分析——声母

普通话语音分析——声母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官话,为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它以北京话为基础,经过多年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音系统。

其中,声母是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承载着语言中的辅音音段,对语音的产生和表达起到关键作用。

下面将对普通话声母进行详细分析。

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分为清音和浊音,它们分别是: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清音声母是有气流通过声门而形成的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音质清脆。

其中,声带是位于喉部的两块软组织,当气流通过时,声带快速振动产生声音,而声带不振动时,产生的是清音声母。

浊音声母是有气流通过声门而形成的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音质较浑厚。

相比清音声母,浊音声母的声带振动较为明显,所以发出的声音相对来说较浑厚。

以下是普通话声母的发音特点和区别:1.b、p、m、f这四个声母都属于双唇音,发音时双唇相互接触或紧闭。

-b:发音时,双唇闭合,气流通过声门振动。

-p:发音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分开,气流通过声门停止振动,并产生一个爆破音。

-m:发音时,双唇闭合,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形成一个鼻音。

-f:发音时,上齿轻贴下唇,气流通过唇齿间挤出,形成一个摩擦音。

2.d、t、n、l这四个声母都属于舌尖音,发音时舌尖起主导作用,与上颚接触或紧靠。

-d:发音时,舌尖轻轻抵住上齿龈,气流通过声门振动。

-t:发音时,舌尖紧贴上齿龈,然后突然分开,气流通过声门停止振动,并产生一个爆破音。

-n:发音时,舌尖自上颚后部抵住尽可能多的面积,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形成一个鼻音。

-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舌尖的后部略尖向上。

气流通过舌尖与上齿龈之间挤出,形成一个摩擦音。

3.g、k、h这三个声母都属于喉音,发音时声门振动,气流从喉部通过。

-g:发音时,后舌隆起尽可能靠近软腭,喉部张开,气流通过声门振动。

湖北襄阳:地方方言

湖北襄阳:地方方言

湖北襄阳:地方方言襄阳话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西南边受秦巴方言的影响,语言“清轻略带秦”,东北边语言基本是河南口音。

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来看,襄阳话与普通话均有差异,而以语音差异较大。

词汇天时:天道──天气、气象、气候。

罩子──雾气。

麻雨子──毛毛雨。

旋磨风──旋风。

前半风──上午(“儿”是日的变音)。

后半儿──下午。

半前半儿──上午10时左右。

半后半儿──下午3时左右。

麦口上──割麦子的时候。

好昝儿──什么时候。

人称:伯伯──父亲。

妈妈──(读作“骂骂”)──伯母婆婆──外祖母(面称)。

老婆子──夫之母(背称)。

一担挑──姨夫。

瓢把子──夫兄(背称)。

相公──对男青年的称呼、往往用来称呼发婿。

新大大──指娘子。

家屋──指妻子。

老女两──老处女。

生理:落月──坐月子。

干腰──指妇女年老无月经。

惶魂──糊涂,失去理智。

打混──做梦。

波罗盖儿──膝盖。

克膝包儿──膝盖。

瘸子──跛子。

锅子──驼背。

跑肚──腹。

放老犍──串疟疾。

过世──指人死了。

生性:机故──聪明机灵,不吃亏上当。

呀家──傻气,说话不中听。

野虎──形容性情不温驯。

猴羊──形容好动的人上窜下跳。

倔把头──性情倔强的人。

二敢子──低能而又好表现自己的人。

蔫包──指软弱无无能的人,或指不成熟即将萎谢的崐果子。

品行:鄙薄──小气,斤斤计较。

啬掐──吝啬。

三脚猫──形容做事不踏实。

洋绊──指人做事不认真,不尽心尽力,拖拖拉拉,也指糊涂人。

下作──轻浮、轻佻。

黑宝──蛮干的粗鲁人。

生货──坏蛋。

生渣子──调皮捣蛋的人。

下抓皮──厚脸的人。

琉璃蛋──不务正业的二流子。

白扯子──说谎话的人。

扯谎白──说谎话。

流淌白──说话在不诚实。

标子腔──说话不诚实。

三只手①小偷。

②随便使用别人的东西的人。

短路──匪徒拦路劫夺。

人事:疙瘩头──受人欺凌的老好人。

老鳖衣──受人促弄欺凌的老好人。

眼子──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好人。

酒麻木──嗜酒成性的酒徒。

寡汉条──无妻的男人。

襄阳方言音系与普通话对应——襄阳方言音系之三:声母特点

襄阳方言音系与普通话对应——襄阳方言音系之三:声母特点

襄阳方言音系与普通话对应——襄阳方言音系之三:声母特

刘传富
【期刊名称】《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10)003
【摘要】襄阳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襄阳方言声母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一样,也是21个辅音声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襄阳方言与普通话对应存在"八大特点".本文主要阐述襄阳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对应规律.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刘传富
【作者单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阳441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3
【相关文献】
1.北方方言的音系认知分析--以郑州方言与北京话的声母为例 [J], 韩瑞娟
2.甘肃洮州方言音系及其特点分析——河洮岷地区方言文化研究之二 [J], 王可峰
3.襄樊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规律研究——襄樊方言音系研究之一:声调特点[J], 刘传富
4.奇台方言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比较 [J], 曾缇
5.襄樊方言音系与普通话对应——襄樊方言音系之二:古入声字派生特点 [J], 刘传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襄阳方言常用语300句

襄阳方言常用语300句

襄阳方言常用语300句摘要:1.襄阳方言的特点和背景2.襄阳方言的语音特点3.襄阳方言的常用词汇4.襄阳方言的语法特点5.襄阳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正文:襄阳,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襄阳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性的语言现象,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独具特色。

在这里,我们将为您介绍襄阳方言的语音特点、常用词汇以及语法特点,并探讨如何传承和保护这种独特的地方语言。

一、襄阳方言的特点和背景襄阳方言属于汉语的官话方言,具有北方方言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襄阳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多次地域变迁和民族融合,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襄阳方言。

二、襄阳方言的语音特点襄阳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声母方面,襄阳方言的声母较多,包括浊音、清音、鼻音等,具有较强的表达力。

2.韵母方面,襄阳方言的韵母较为简单,通常分为单元音和复元音两类。

3.声调方面,襄阳方言的声调较为复杂,有平声、仄声、上声、去声、入声等多种声调,有时甚至可以影响词汇的意义。

三、襄阳方言的常用词汇襄阳方言中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词汇,例如:1.形容词:邋遢(指不整洁,脏乱)、粑粑(指大便)等。

2.动词:搡(指用力撞击)、嗍(指吸吮)等。

3.副词:deadi(指总是)、巅巅(指巅倒,颠倒)等。

4.代词:俺(指我)、恁(指你)、他(指他们)等。

四、襄阳方言的语法特点襄阳方言的语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序:襄阳方言的语序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如主谓宾的顺序为“宁(人)+ 动+ 宾”,如“我吃饭”说成“我吃饭”。

2.助词:襄阳方言中助词的使用较为丰富,如“了”、“过”、“的”等,有时还可以用来表达语气。

3.量词:襄阳方言中的量词有时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如“一头猪”、“一匹马”等。

五、襄阳方言的传承和保护作为一种地方性的语言现象,襄阳方言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普及,襄阳方言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险。

襄樊话和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差异探究

襄樊话和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差异探究

襄樊话和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差异探究汉语历史悠久,分布地域辽阔,使用人口众多,古往今来出现过的亲属称谓复杂多样。

亲属称谓是亲属制度的语言反映,它以简单的词语形式反映出了复杂的亲属制度,考察亲属称谓具有语言学和文化学双重意义。

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的古城襄樊,其方言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表中原地区很多地方的语言特色,襄樊话和普通话的亲属称谓词系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二者的不同点有利于促进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研究。

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西南官话区。

欧阳修曾在《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大尉从广赴襄阳》一词中写道襄樊话的特点是“语言轻清微带秦”,仅用七字就准确地概括出了襄樊方言的特点。

襄樊话的确音轻,略带陕西口音,因为襄樊与陕西有过特殊的渊源。

《尚书?牧誓篇》载:卢(今襄阳与南漳交界一带)等八国参与武王伐纣战争,后来秦将白起攻楚,军队来往,交流了两地语言,陕甘一带土族后又迁至襄阳并保持着原有风格、语言、习惯,所以襄樊话略带秦腔。

除了欧阳修提到的这个特点之外,襄樊话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都有显著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例如在语音方面,襄樊话多平舌音和儿话音;在语汇方面,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说法和特有名词。

这些特点在其亲属称谓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下面,就以“我”的辈份为观测点,把“祖辈―父辈―我”和“我―我的后一辈―我的后两辈”的作为“两个三角”来研究,分析襄樊话和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系统的差异。

一.“我”的上两辈1、爷爷、奶奶在襄樊话中,这两个称谓与普通话保持一致,但读音却有所差异。

爷爷读音为[je55 je2],可以看出调值比普通话低,体现了其音轻的特点,符合襄樊话声调系统的特点,即普通话中阳平为襄樊话中阴平。

而奶奶的读音为[nai35 nai3],不仅调值与普通话不同,声母的读音也有差异。

这是由襄樊话鼻、边音混用现象造成的。

2、外公、外婆这两个称谓在襄樊话中有特殊称谓词,即外爷[wei51 je1]、婆婆[p‘o55p‘o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阳方 言属汉语 北 方方 言的 次方 言 区, 于“ 襄 介 中原 官话 ” “ 南官话 ” 间。 襄 阳方 言声母 和现 和 西 之 代汉语普通话声母一样 , 也是 2 个辅音声母 , 1 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襄阳方言与普通 话 对应存 在 “ 大特 点” 八 。本 文主要 阐述襄 阳方 言声母 与普通 话声母 对应规 律 。 关键 词 : 阳方言 ; 襄 声母 ; 普通话 ; 对应规 律
( ) 言 读 ( a)安 (n 方 w i 、 f )方 言 读 ( a )欧 ( u 方 t wn 、 6 ) 言 读 ( O1等 。 Wt )
深 (h n) 言 读 ( 6 、 ( h n ) 言 读 ( i g 、 s6 方 c n) 常 c 6 g 方 sn )晨 a
二 、 阳 方 言 声 母 与 普 通 话 声 母 对 应 及 襄 辨 正 方 法
襄 樊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第1 0卷
双 月 刊
第 3期
21 0 1年 5 月
d i03 6 /i n17 — 1X2 1.3 4 o 1.9 9 .s. 19 4 .0 1 . 8 : js 6 00
襄阳方言音系与普通话对应
襄 阳方言音 系之 三: 声母特点
刘 传 富
( 樊职业技 术 学院 , 湖北 襄 襄 阳 4 15 ) 4 00
( ) 读 成 舌 弹 音 (r 。 字 t ) ( 零 声 母 音 节 前 , 言 中 加 有 辅 音 【】 如 : 8) 方 w。 爱
其他 区域( 区 、 州 区 、 河 口 、 城 ) 言 中读音 市 襄 老 宜 方
只 有 平 舌 音 “ c Z s” 有 翘 舌 音 “ h h h ” 没 z c s 。
漳 、 城 、 康 、 阳 中北部 方 言 中读音 区分 明显 , 谷 保 枣
( ) 阳 方 言 读 (a)这 类 字 还 有 “ 界 介 届 解 阶 襄 g i, 皆 戒 等 ;鞋 (i) 言 读 ( a) x6 方 h i、项 (in )方 言 读 x ̄ g ( a g)概 ( i )方 言 读 ( a ) 括 ( u )方 言 读 ( u ) hn 、 gi a ki、 k b ga 践 (in 方 言 读 ( in 等 。 i ) a qa ) ( 襄 阳市 区及 周边 乡镇 、 城方 言 中 , “ ” 7) 宜 把 子
方 言 (u 、 ( h I 宜 城 方 言 (e ) 刷 (h n)宜 城 方 f )水 su ) fi 、 su t 言 (a 、 (h  ̄ )宜 城 方 言 (a 、 (h  ̄ )宜 f) 栓 su n fn) 双 s umg 城 方 言 (a g 等 。 fn ) ( 舌 面 音 组 、 根 音 组 之 间 方 言 中混 读 。如 : 6) 舌 街
收 稿 日期 :01一l 一 8 2 0 】 l
作者简介 : 刘传富(9 5 , , 15 一)男 湖北枣 阳人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语言学 。
襄 阳方 言音 系与 普 通话 对 应
音 来 纠 正 方 言 错 误 读 音 , 利 于 语 言 交 际 。下 面 介 有 绍 几种辨正方法 。
了解 了 襄 阳 方 言 声 母 特 点 , 能 找 到 方 言 声 母 才 与 普 通 话 声 母 的 对 应 关 系 , 们 了解 方 言 不 单 纯 是 我 为 了研 究 方 言 , 是 为 了准 确 掌 握 普 通 话 声 母 的 发 而
(h n 方 言 读 (i ) 。 c6 ) sn 等 g ( ) 母 “r” 言 读 ( ) 即 读 音 时 , 尖 没 有 翘 4声 方 Z, 舌 起 来 。 如 : (6 ) 言 读 (e ) 任 ( n 方 言 读 人 rn 方 zn 、 ) (e ) 容 (6 g 方 言 读 (e )染 ( n 方 言 读 (a ) zn 、 rn ) zg 、 ) zn 、
中图分 类号 : 7 . H123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1 9 4 2 1 )3 0 4 — 3 1 7 — 1X(0 10 — 0 8 0


襄 阳方 言声 母特 点
肉 (b ) 言 读 (O ) 。 ru 方 ZU 等 另 外 , 枣 阳 中 东 部 方 言 中 日( ) 着 ( r。 在 r读 i e) ( ) 城 方 言 中 , “U” 独 作 韵 母 或 作 韵 头 5宜 当 单 ( 音 ) , 声 母 “h 介 时 把 s s” 作 “ ’ 读 r 。如 : (hJ宜 城 书 s_ )
诗 人 = 人 、 理 =自理 、 步 = 布 等 都 读 平 私 治 初 粗
舌音 。
( ) 舌 音 “ c ” 间 混 读 、 舌 音 “h h 3平 z S 之 翘 z c
s ” 间 混 读 或 两 组 之 间 混 读 。 如 : (o ) 言 读 h之 造 zo 方
( a ) 族 ( O 方 言 读 ( d 、 ( h n 方 言 读 (d 、 co 、 z) c )纯 c f ) i s n)
襄 阳方言 属于 西南 官话 区 , 言 中的声 母 和普 音 声 母 , 音 部 发
位 和 发 音 方 法 也 是 相 同 的 。只 是 在 一 些 小 区域 对 部
分 声母 的读音 有 差异 , 有少 数读 音 是在具 体 的音 还 节 上 有 区别 。 … 体 表 现 如 下 。 具 ( ) 阳 方 言 中 声 母 “ ”与 “” 音 不 分 。 1襄 n l读 你 = 、 = 、 = 、 = 等读 音都 是相 同的 。 李 牛 刘 年 连 拿 辣 ( 平 舌 音 “ c 2) Z S” 翘 舌 音 “ h h h” 南 与 z c s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