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 -回复

合集下载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通用5篇)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通用5篇)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通用5篇)《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1一、什么是可复制的领导力1、领导力是可以学会的领导力可以学会吗?很多人会摇头。

在东方,“领导力”被神化为一种“感觉”,似乎无法通过学习学会。

但在樊登的领导力课程中,成千上万的创业者、企业老板通过学习,提升了领导力,带来了企业发展切切实实的改变。

为什么领导力可以学会?为什么领导力可以“复制”?2、每个人都可以具备领导力“复制”的关键在于工具化。

掌握工具,人人可以具备领导力,领导的实际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这一点上,西方社会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例如可口可乐、宝洁这样的大企业,讲究的是工具化,把工作拆分成可以完成并检验的步骤,员工接受训练,按照步骤行事,有条不紊。

在这样的体系中,员工效率变高,领导的领导效果也有显著的提升。

而这种“工具”是可以复制的,可以轻松传递给下一个人,实现领导力的永续发展。

进一步说,这也可以避免员工流失带来的巨大损失。

掌握了领导力工具,实现了领导力的自我发展,就不必担心某一个高管离开导致业务停滞不前,因为会有新的员工及时补上,保证领导力的环节不断、不乱。

3、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还有一些领导者会陷入“执行力”的迷思,执着于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却不知道,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只有领导提升了领导力,才可能带来员工在执行层面的高效表现。

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

在日本企业中,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一般需要交代五遍。

第1遍,交代清楚事项;第2遍,要求员工复述;第3遍,和员工探讨此事项的目的;第4遍,做应急预案;第5遍,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

经过这样的复杂流程,可以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减少后续失误的可能,避免徒劳无功,防止“重做”的风险。

而重做是企业最大的非必要成本。

和日本人的这种做法恰恰相反,许多中国管理者的口头禅是“不要让我说第二遍”,这样就会造成员工理解上的偏差,做出来的成果可能与你的期待南辕北辙。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

《可复制的领导力》是一本由吉姆·库泽斯基(Jim Kouzes)和巴里·波兹纳(Barry Posner)合著的领导力经典著作。

这本书通过对领导力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可复制的领导力原则,为广大领导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领导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领导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领导力不仅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对领导力的研究,我明白了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一些核心素质,如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勇于担当、善于沟通等。

这些素质不仅可以帮助领导者有效地引导团队,还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推动组织的发展。

其次,书中提出的可复制的领导力原则给了我很多启发。

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调查数据,总结出了五大领导力实践原则,挑战现状、启示愿景、赋能他人、模范榜样、鼓励心灵。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行各业的领导者,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领导力的本质和实践方法。

在读完这些原则后,我深刻认识到了领导者应该如何去影响和激励他人,以及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

最后,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领导力是可以学习和复制的。

在过去,我常常认为领导力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杰出的领导者。

但通过阅读《可复制的领导力》,我明白了领导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和提升的。

只要我们愿意不断地学习和改进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动力,让我对自己的领导力发展充满了希望。

总的来说,《可复制的领导力》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领导力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领导力理论,还为我们指明了领导者应该如何实践和提升自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领导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领导力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地应用和实践这些领导力原则,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领导者。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领导力一直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领导力也在不断演进和拓展。

《可复制的领导力》是一本经典之作,作者揭示了一种可复制的领导力模式,为组织和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深感受益匪浅。

首先,书中强调了领导者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对团队成员的关怀。

正如书中所言:“领导力不是为了自我成就,而是为了激励和支持他人的成就。

”这使我对领导力有了重新的认识。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正直、诚信和责任感等价值观,用自身的行动和言谈来引领团队。

同时,他应该关心团队成员的需求和情感,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

通过书中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我更加明白,领导者与团队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领导者真正关心和尊重团队成员,才能建立起有效的领导关系,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其次,书中提到了领导者需要具备的多重能力。

领导力不仅仅是指导员工完成工作,更是要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战略安排。

同时,领导者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团队成员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领导者还需要具备激励和激发创新的能力,通过激励机制和创新氛围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一个领导者的能力需要全方位的提升,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成为一位全面发展的领导者。

最后,书中强调了领导者的复制性。

这意味着领导力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特质,它可以被复制和培养。

领导者可以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将自己的领导力模式传授给团队成员,使他们也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

通过复制领导力,组织能够培养更多的领导者,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我意识到领导力是可以被学习和培养的,只要有恒心和决心,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领导者。

总之,读完《可复制的领导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领导力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和团队发展的宝典。

《可复制的领 导力》读后感范文

《可复制的领 导力》读后感范文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范文《<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范文》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可复制的领导力》的书,感触颇深。

这本书让我对领导力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领导力并非是一种天生的特质,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和提升的。

在书中,作者首先指出了领导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力才能取得成功。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能够带领团队达成目标,还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而以往,我们可能常常认为领导力只属于那些身处高位的管理者,但实际上,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可能发挥领导力,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研究,阐述了领导力的可复制性。

这一观点打破了我过去的认知。

我曾经认为领导力是一种难以捉摸、无法学习的神秘能力,但书中的观点让我明白,领导力是由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组成的,只要我们愿意学习和实践,就能够掌握这些方法,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其中,“沟通视窗”这个概念让我印象深刻。

它将人的内心世界分为公开象限、隐私象限、盲点象限和潜能象限。

通过不断扩大公开象限,我们可以增强与他人之间的信任,从而更好地领导和影响他人。

比如,在团队中,领导者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想法和目标,能够让团队成员更加了解自己,进而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级反馈”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

及时给予员工积极的反馈,不仅能够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工作动力,还能够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和价值。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了问题和错误,而忽视了对员工优秀表现的肯定和鼓励。

通过学习二级反馈,我明白了正面激励的重要性,它能够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领导者要学会倾听。

在团队交流中,很多时候我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没有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真正的倾听是要全身心地投入,理解对方的意思和感受,并且给予回应。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解决问题,提高团队的效率。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作为一名管理者,领导力的提升一直都是我的重要课题。

因此,当得知有一本名为《可复制的领导力》的书籍时,我不禁感到非常兴奋。

该书作者Gordon Tredgold是一位资深的企业培训导师,曾在多家著名企业担任高管职务,是一位颇具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

本书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成为一名更加出色的领导者,并指导他们如何培养自己的领导力。

下面将从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及创新的思考和观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可复制的领导力”一书不仅通俗易懂,也很容易读懂。

而且书中的内容非常实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同时,该书还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例,说明了如何优化自己的领导力,以及怎样进行领导力的培养。

此外,书中的建议还很具有操作性,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快速实现。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是作者所切入的问题很真实,而且完全贴切于我的现实工作情境。

比如,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如何与团队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及如何在工作中保持正确的心态等等。

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无论是想做的还是不愿意做的工作,都能够在此书中找到方法和技巧。

二、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作为管理者和企业的中坚力量,如何成为一个高效、富有创造力的领导者是企业和个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而《可复制的领导力》不仅指出了成为优秀领导者的重要素质和技能,更为关键的是,书中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快速提升自身的领导力。

同时,本书的重要性也在于它强调了领导力的可复制性。

本书中提到的每一种方法和技巧都能够被复制和推广,这为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价值。

同时,这种可复制性也意味着,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个人和企业也可以不断改善和进步。

三、创新的思考和观点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我认为领导力既是管理者个人实力的体现,更是企业文化的展示。

在本书中,Gordon Tredgold 提出了一种有创新性的领导力思考和观点。

《可复制的领 导力》读后感模板

《可复制的领 导力》读后感模板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模板读完《可复制的领导力》这本书,让我对领导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

领导力并非天生的神秘特质,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和复制的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书中的许多观点和案例都给我带来了启发,也让我对自身的领导能力有了重新的审视。

书中首先强调了领导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团队,拥有优秀的领导者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个好的领导者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引领团队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更要有能力带领团队去实现这些目标。

关于领导角色的转变,书中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

传统的领导方式往往是以指挥和控制为主,但在现代的组织环境中,领导者更多的是要成为引导者和服务者。

领导者需要关注团队成员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领导过程中,是否给予了团队成员足够的空间和信任,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在沟通方面,书中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有效的沟通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需要学会倾听,理解团队成员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期望。

同时,积极的反馈也是激励团队成员的重要手段,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能够增强团队成员的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这些内容,我意识到自己在沟通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更加注重倾听,给予更具体和有针对性的反馈。

目标设定是领导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书中提到了如何制定清晰、明确、可衡量的目标,以及如何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让团队成员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同时,领导者还需要不断地跟踪和评估目标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

这让我明白了在设定目标时,不能仅仅是自己心中有数,更要让团队成员都充分理解和认同,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

书中还强调了领导者的自我提升和成长。

领导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领导者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领导方式。

可复制的领导力潜能象限读后感

可复制的领导力潜能象限读后感

可复制的领导力潜能象限读后感一、发现领导力的多面性。

以前我就觉得领导力嘛,就是那种能站在前面大声指挥,让别人都听话的本事。

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

它告诉我领导力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单向道,而是像一个有好多不同小格子的象限图。

每个象限都代表着领导力的一个独特方面,就像一个超级英雄有各种不同的超能力一样。

比如说,在潜能象限的某个角落里,有一种领导力是关于激发团队成员创造力的。

这就不是那种命令式的领导了,更像是一个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让团队里的小伙伴们脑袋里冒出各种新奇的想法。

我就想到我之前的一个领导,他总是能在我们觉得山穷水尽的时候,提出一些很有趣的话题或者方向,然后大家就像被点燃的小火箭一样,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原来这就是书中说的那种隐藏在潜能象限里的领导力啊。

二、认识自己的领导力坐标。

书里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它让我试着去找到自己在这个领导力潜能象限里的坐标。

这就好比是一场自我探索的游戏。

我得好好审视自己平时的行为、想法和与他人互动的方式。

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挺有领导力潜力的,比如在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

我就像个小小的和平使者,总能察觉到小伙伴之间的小摩擦,然后想办法让大家重归于好,继续愉快地合作。

但是在其他方面,我就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成长的空间。

就像在面对一些紧急情况,需要迅速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我就有点像个迷路的小羊羔,不知所措。

这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我在领导力这个大拼图里,有些板块已经有了雏形,有些还需要我慢慢去填补呢。

三、从书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这本书可不仅仅是指出问题,它还像一个贴心的导师,给了好多实用的建议来提升领导力。

比如说要学会倾听,这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不容易。

以前我总是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心里想着自己的事情,或者急着去反驳。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就试着改变,真的认真去听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结果我发现,这样不仅让我和小伙伴们的关系更好了,而且我还能从他们的话里得到很多启发,这对我在团队中的角色发挥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呢。

可复制领 导力第章读后感

可复制领 导力第章读后感

可复制领导力第章读后感《可复制领导力第章读后感》在翻开《可复制领导力》这本书的某一章时,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次枯燥的阅读之旅,毕竟领导力这个词听起来就挺严肃正经的。

但没想到,这一章的内容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对领导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一章开篇就提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领导力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来获得。

这对于像我这样一直觉得领导力是一种神秘天赋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颗“定心丸”。

它让我相信,只要我愿意努力,也能够拥有出色的领导力。

书中提到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有效地沟通、如何激励团队成员、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等等。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沟通的部分。

以前我总觉得,只要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就算是完成了沟通。

但读了这一章我才明白,真正有效的沟通远不止于此。

就拿我自己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前段时间,我们团队接到了一个重要的项目,时间紧任务重。

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我,自然是心急如焚,一心想着怎么能尽快完成任务。

于是,在分配任务的时候,我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大堆要求和时间节点,自以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可结果呢?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有的成员误解了任务要求,做出来的东西完全不符合标准;有的成员因为觉得时间太紧,压力太大,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问题出在我的沟通方式上。

我只是单方面地输出了自己的想法,却没有考虑到团队成员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

我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机会提出问题和表达意见,也没有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

后来,我重新组织了一次会议。

这次,我不再是一味地说,而是先倾听了大家的想法和意见。

我让每个成员都谈谈自己对这个项目的看法,以及他们认为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然后,我再根据大家的反馈,重新调整了任务分配和时间安排。

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我不断地鼓励大家提问,确保每个人都真正理解了自己的任务和目标。

这次调整之后,效果简直是立竿见影。

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大家的配合也更加默契,项目进展得非常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
2022年,一个暖阳的周末,我慵懒的躺在沙发上看抖音时,翻看到了樊登老师在介绍《可复制的领导力》一书,介绍里说到:“这本讲领导力的书,里面举出了很多案例和方法,是可以直接用的”,当时我也只是好奇驻足了几秒看完介绍,便继续浏览了其他的视频号,直到今年和在网易工作的朋友聊天时,他强烈推荐我看这本书,并于之将这本书赠送了我。

当然,也是通过朋友这次的赠送,我有幸阅读了《可复制的领导力》,并从书中汲取了非常实用的工具和方法,以及对于管理和领导力之间的新的认知。

在领导力是可以标准化的章节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案例中说到一个日本公司给下属布置任务的时候,至少要说五遍,当然并不是重复的说同一句话;第一遍是布置任务
第二遍是让员工复述任务,第三遍是询问员工是否知晓本次任务的目的,勿偏离任务重点。

第四遍让员工思考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需要向老板汇报的和可以自己解决问题有哪些?第五便是询问员工对于本次任务实施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五次询问下来可能对于中国的部分管理来说早已没了耐性,而员工更不敢多问,生怕领导觉得自己的执行力不行,但是从长远看来,文中的老板,每一次的询问都有他的目的,通过五次的询问,能够让员工明白具体任务是什么,同时也对任务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预案,并且员工在本次任务中也加入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在执行任务时,也让员工有了很多的动力和兴趣。

其实纵观自己,在日常派发任务时,也似乎只做到一条,我把任务分发
下去,每次任务中将会发生的问题的预案、要求及想法等等,均是自己在思考,然后把自己思考的点传输给老师们,那么她们在任务实施中更多的是按照我的想法走,这样只会让她们缺少动力且又有些被动,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本可以避免的问题,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砍柴之前,耐心的磨刀是十分必要的。

上面讲到在布置任务时,更可能多的是多询问和重复,并且询问实施人的想法和建议时,让我突然想到了书中<告别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会议>章节中提到的“头脑风暴”,那么在这之前,我理解的头脑风暴,就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就一个议题或者活动方案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随意发表自己的想法,把大家的问题集中在一起,选出最终的方案。

这似乎只是头脑风暴的浅层意义,而对于一次优质的头脑风暴里面的细枝末节,我并不了解。

书中对于头脑风暴的流程梳理的非常清晰,第一是明确会议讨论的具体问题,第二是先不要着急发言,给到别人以及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构思想法;第三:各自陈述,可以陈述自己的问题,当别人陈述观点时,只可肯定,否定意见暂时保留。

同时在别人陈述观点时,其他人也可以针对自己之前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完善,尤其记住一点是,当别人陈述观点时,其他人不批评,也不深入的讨论、同时不着急去否定别人的想法,尤其是当众否定别人的想法,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

书中不仅将头脑风暴的流程和原则讲的很细致,还详细的讲出了利用“六顶思考帽”在头脑风暴里做决策,六顶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白色和蓝色的帽子代表:客观、中立,黄色代表:积极、正面,黑色代表:谨慎、负面,红色帽子代表着直觉、情感,绿色帽子代表着:创意、巧思。

当与会者戴上帽子时,她所陈述的观点和想法必须符合不同颜色的帽子的要求,以此让大家得到共识,并且会议能够进行的更加顺畅,同时也提高了会议的效率和质量。

《可复制的领导力》这本书里面提到了很多实用的、可实施性的领导力方法和工具,比如说GTD的流程图,告诉我们如何将事务进行合理分化;警惕推理,避免误会、负面反馈的四大流程、沟通视窗、目标管理等等,不仅仅是告诉读者问题所在,还通过不同的案例,分析工具的用法,每一个点都剖析的特别的详细,每一个方法和工具学习下来都是受用匪浅。

人人都能学会领导力,人人都值得入手一本《可复制的领导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